必修三专一1百家争鸣(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对其思 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年丧父,少年 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的悲惨;
青年时代忧国忧民,却处于春秋乱世、壮 构成了孔子坎坷的一生、 志难酬的悲愤;
中年周游列国十四年,历尽艰辛,几遭不 忧国忧民的一生、 测的悲壮;
伟大的一生。 晚年礼崩乐坏,弟子相继去世的悲痛和整 理中国文献的艰辛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孔 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 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 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1)至圣——孔子的思想 问题1:可看出孔子哪些思想?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人性论: 性相近 !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 为政)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 ②政治思想: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 a、“仁”(修养)与“礼”(规则、 之?”曰:“恭、宽、信、敏、惠。……” 语·范)——“德治”——礼乐文明社会 为政); 人际关系,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b、注重政治与人事 有等级。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 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语· 学而); ③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足食…民信之 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 •④自然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 ! 述而) 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⑤教育思想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 之。”《论语· (论语· 为政) 为政》 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卫灵公) ⑥整理文献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颜渊》
(2)亚圣——孟子的思想 问题2:可看出孟子哪些思想? 表现: 孟子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 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 ①人性论: 性本善 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 ②道德规范: 仁、义、礼、智 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 ③政治思想: “仁”——“仁政” 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恭敬之心, ④民本思想: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提出“民贵君轻”
儒家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
• 礼治: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 才能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 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 德治: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仁义理智信 • 人治:重视,关心人在国家统治中的作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政在 人”、“有治人,无治法” 。
2、道家学派——隐士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经、政、文发生了剧变。 (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3)主要内容 Ⅰ李悝变法:推行 “尽地力之教”, 用严酷刑罚加强君权; 《法经》 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Ⅱ商鞅变法 ①废除 世卿世禄 制和 井田 制度。 ②实行民众相互监督的 连坐 制、 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 耕战 ③推行 县制 ,以加强中央集权。 ④燔诗书,明法令,以吏为师。
“道”:超越时空的绝对存在,永远 (1)老子的思想 不可感知的精神实体,永远依照自然 “道” A、 为世界的根本,用来说 的法则在那里循环运转。统领支配天、 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地、人的总规律和总法则。 B、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
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 我无为,而民自化; 辩证法 思想,。 我好静,而民自正; C、看不到事物的转化条件和人 我无事,而民自富; 的主观能动性,看不到时代 我无欲,而民自朴。 发展的趋势和潮消极悲观 流, 。
——— ———。
“三刀”

韩非子的思想 “二面”
夫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 二柄也。 “二柄者,刑德 也。何谓刑德?曰:杀戮 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要求统治者做到罚、 赏并重(威胁、利 诱),这是法家思想 的重要内容之一
权力威势
术 君主wk.baidu.com法
政治权术
制度奖惩
法、术、势相辅 相成,共同维护 君主的权力
韩非子的思想
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 “法不阿贵” ②“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 ,四方来校。 ” ——加强中央集权。 ③“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 ”“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 而后衰者,不可为常。” ——辩证法的思想。 ④“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 则备变” ——按“实”改革。 (4)法家理论的评价
(2)庄子的思想 观点: ①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 ,宣传 天道 与 自然无为 。 ②提出了“齐物” 的观点,认为 所谓仁义只是一偏 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之见,是非也不过 评价: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 是一片混乱,人们 哪能判断其中的差 利去追求 精神自由 的倾向对 别呢? 后世影响大。
3、法家学派——谋士
问题三:如何评价“百家争鸣”?
①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②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奠定了 中国思想文化基础; ④诸子“百家”的思 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仁”、“仁政” ——契合当今的“以德治 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优良 法治 传统等 法家的 有教无类等教育 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 孔子的 兼爱、非攻 思想——契合当今的全 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 ——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
问3:材料4说明什么?
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案。材2主张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材3主张严刑重罚治国
儒法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复习,你记得了吗?
井田制 周王室 百家争鸣的原因:——— 瓦解;——— 衰微,诸 士 侯争霸; ——— 阶层活跃;学在民间。 爱人 己 孔子:仁 为核心;仁者———;克——复礼 为仁。 —— — 仁政 贵 轻 善 孟子:施———;民——君——;人性本——— 。 舟 水 荀子:仁义,王道 ;君——民——;人性本恶 ——— —— 无 老子: 道 产生万物; ——— 为而治;辩证法。 ——— 精神 庄子:放弃差别 、追求——— 上的自由。 ——— 法 势 韩非子: ——— 、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墨子:兼爱 、非攻、尚贤、节用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
产生——正统——高峰——批判
•一.1 “百家争鸣”
问题一:为何会出现“百家争鸣”?
含 百家 “百”量多,多种思想流派“九流十家 义 争鸣 发表意见,学术争辩(自然社会人生) 原 经济 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兴起; 汉· 刘安《七略· 诸子略》中把诸子思想分为十家, 大变革 因 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 时代 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农、小说十家,除掉小说家,就称为九流。
阶级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学术 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氛围宽松 文人活跃
问题二:主要代表学派有哪些?各
自主张及影响如何?
儒、道、墨、法四家的学說
1、儒家学派——儒士
(1)至圣孔子——
外貌《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 人而异之。” 简介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曾任司寇。思想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作品六经《诗》《书》 《礼》《易》《春秋》和《论 语》。
4、墨家学派
(1)团体特点: (2)主要思想: (1)讲求功利 兼相爱、交相利 ”。 ①主旨:“ ②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 主张。 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 (2)哲学贡献 ①认识论: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 的 三表法。②逻辑学a.建立“类”、“故” 反对不义战,用积极策略抵御外来进攻。 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b.广泛应用类比推 归纳推理 理。 c.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的 方法论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贡献: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使之更加系统。 (仁,义,礼,智) ——《公孙丑上》
(3)后圣——荀子的思想 表现: “铠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所以人 ①人性论: 性本恶 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 ②天人关系: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③人际关系: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而人性的“善”则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 ④政治: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法家 孔、孟、荀思想同:以“仁”为思想 结果。下,仁者不为也”“从道不从君” 君者舟也, 核心,提出民本思想。 ⑤民本: 民力巨大,君舟民水 庶人者水也, 贡献: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 水则载舟, 儒家的思想内容。 水则覆舟。
牛刀小试
材料1: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 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 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1、孔子所说的“礼”实质是指什么? 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材料2: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 矣。 ——《论语》 材料3: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 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 材料4:中国的王道(儒),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 (法)相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问2:概括材23目的上的同;方式途径上的异。
Ⅲ韩非子的思想
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 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禹州市),韩王室诸公子之一, 《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 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 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著作很多,主要收集 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 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写出了《孤愤》 《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等著作。
练:孟子和荀子同为儒家的继承人,但 又有很大的分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孟子主张“性本善”,施行仁政 ②荀子主张“性本恶”,施政用“仁 义”、“王道”③孟子和荀子的分歧在 于“人性论”的截然相反④荀子主张除 “礼治”、“德治”外,还提倡“法治”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C、 ①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