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工作过程计算(授课)
第8章汽油机工作过程的数值计算2PPT课件
![第8章汽油机工作过程的数值计算2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f9e7e343323968011c92e7.png)
28.01.2021
(24)
.
10
若只考虑前三个主要反应式(1) (2) (3),则公式(24)变为:
(25) 书中采用(25)式进行[NO]浓度计算的。计算步骤如下: (1)化 学 平 衡 计 算 得 到 平 衡 浓 度[N]e,[NO]e,[O2]e,[OH]e 等,
(2)然后求出化学平衡时的反应速率 R1,R2,R3; (3) 用四阶 Runge-kutte 法数值求解一阶常微分方程(25) 得到[NO]。 积分区间:从燃烧开始到冻结,当已燃区的温度低于某
有害排放生成量预测计算中, NO的计算比较准确些, CO、HC的计算误差较大,其预测计算模
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下面介绍NO的预测计算模型。
28.01.2021
.
2
NO生成物理现象
“高温冻结”现象——汽油机在燃烧过程中,氮和氧在高 温条件下生成NOx。在膨胀过程中,NO的浓度并不随气 缸压力、温度下降而减小。在排气阀开启时,实测的NO 浓度远远高于其在该平衡态下的浓度。
hu
ub
dmb
d
dQWb
d
p dVb
d
(6)
两个区域的气体状态方程:
pVu mu RuTu
pVb mb RbTb
质量守恒:
(7)(8)
m mu mb const (9) 气缸容积限制方程:
V Vu Vb
(10)
28.01.2021
.
19
瞬时质量燃烧率与紊流燃烧速率和火焰前锋面积有
28.01.2021
.
21
由式(13)、(14)消去 dTb/d得出 dmb/d的表达式:
dmb A / B
d
(15)
2019年发动机工作过程计算授课3ppt课件.ppt
![2019年发动机工作过程计算授课3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90777f74028915f804dc276.png)
代入上式有:
Cv
8.314Tz
1 1.032
1
0.75 42500
0.04 0.866
21.84
8.3141.8
918
25.37 23.4 10 4Tz 8.314 Tz 66589
23.4 10 4 Tz 2 33.684Tz 66589 0
2、排气过程: 排气压力 选 pr 1.08 p0 1.08bar 3、进气过程: (1) 取 pa 0.9 p0 0.9bar (2) 进气终点温度(采用近似公式3-9)
Ta
T0 T rTr 1 r
288 20 0.04 800 1 0.04
Cv
4.8
2.2
3.3
3.7
10
4
Tz
Kcal/Kmol.K
=
4.8
2.2 1.75
3.3 1.75
3.7
10
4 Tz
4.1868
=
25.37 23.4 10 4 Tz
KJ/Kmol.K
分析:按循环热计算求出来的有效
率 Ne 75.84 88.5KW 。因此,必须重新调整参数和考 虑经验公式。经分析检查,本例主要因素是燃烧压力
pz 处求等容摩尔比热的经验公式不够理想。
14、示功图p—v图的绘制(略)
利用上述计算结果便可以作出p—v图。
发动机计算
![发动机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4ccb523ccbff121dd368374.png)
g
i
i
Ri
, R M 为通用气体常数 8.314 J/mol.K
二、工质热力性质简化计算方法
1.完全燃烧单步反应
对于柴油机来说 λ 大于 1,可以认为完全燃烧,
即生成物为 CO2 和 H2O,N2 和过量的 O2。
若不考虑中间反应和高温离解过程认为燃烧按下面方式进行
h o C c H h O o c O 2 3 . 773 N 2 4 2 cCO
12
x 2 x 5 x 6 x 7 2 x 8 x 9 2 x 10 2 rx 13 (5 )
X ( )
S 1 1 cos 1 2 s
气缸瞬时容积
V ( )
V ( ) V c
D X ( )
2
4
2 2 1 s sin Vh Vc 1
Vh
4
D S
2
Vh 2 1 1 cos 1 2 1 s
第2章 气缸内工作过程的数值分析
2.1 缸内过程的基本微分方程组 2.2 气缸工作容积 2.3 工质的热力性质 2.4 气缸内的热力过程分析 2.5 进排气流量的计算 2.6 代用放热规律 2.7 气缸周壁的传热 2.12 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2.13 发动机性能指标的计算及计算实例
第2章 气缸内工作过程的数值分析
二、基本微分方程
推导过程中特别注意单位与符号的统一 单位:曲轴转角度与弧度间的转换 符号:加入系统的能量、质量为正 1. 能量守恒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 2. 质量守恒方程 3. 气体状态方程
1. 能量守恒方程
• 热力学第一定律 通过系统边界交换的能 量有三类
1-2 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1-2 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263ff004a1b0717fd5dddc.png)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由下述五个过程组成: (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 1.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至进气门关闭)
1)进气门早开、迟闭现象
进气提前角:0~40°CA 进气迟后角:40~70°CA
2)进气终了压降、温升
2.压缩过程(进气门关闭至TDC)
1)气体与缸壁之间存在热交换,压缩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变 过程 2)压缩终了温度、压力
废气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
五、四冲程发动机示功图
1。内燃机示功图:表示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活 塞所作的指示功。P-V示功图。 2。汽油机工作循环为等容加热循环,柴油机 工作循环为混合加热循环
柴 油 机 示 功 图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
3.燃烧过程:(燃油喷
入至燃烧结束),分 为四个阶段
1)滞燃期(着火延迟 期)1-2 2)速燃期2-3 3)缓燃期3-4 4)补燃期4-5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过程
4.膨胀作功过程(上止点至排气门打开) 5.排气过程(排气门打开至排气门关闭) 排气门早开、迟闭现象
排气提前角:30~80°CA
§1-2 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一、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循环
四冲程发动机——活塞上、下共四个行程,曲轴 旋转二周(720),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 四冲程发动机由下述四个冲程组成一个工作循环 1.进气冲程 2.压缩冲程 3.作功冲程 4.排气冲程 (动画: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循环示意图
四、增压油机工作原理
1.目的
通过增加每工作循环的空气量,相应增加每工作循环供 油量,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
2.方式
1)机械增压(输出的动力驱动机械增压器) 2)废气涡轮增压(废气作为动力,驱动废气涡轮增压 器) 注:1。一般增压压力为:0.16kPa~0.2kPa 2。有较大的气门重叠角(利用压缩空气扫除废气) 3。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提高进气密度)
第五章 内燃机工作过程计算
![第五章 内燃机工作过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b03143867ec102de2bd8969.png)
3.6 106 i H u bi
e i m
ms
dms d , kg / cyc cyc d
mk ms
ni
60
2
, kg / s
ma 28.96L0 g f
v
ma Vs p s RTs
天然气发动机凸轮型线设计
基本思路:
(1)燃烧持续期比柴油长,排气门晚开,增加膨胀行程
1 md 1 6.908 ( ) ( B ) md 1 dX 2 1 md 1 md zd (md 1) 6.908( ) ( B ) e Qd d zd
进排气系统内的热力过程
¡ ª 压气机;2—进气管;3—内燃机气缸;4—排气管;
dW dV p d d
i
j
dQi dQB dQw d d i d
dms dme hj hs he d d d j
d (m u ) dm u dT u d u m( ) 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d d
dm j
x 1 e
6.908
t tZ
m
t m1
( m 1
dx m 1 t 6.908 dt tZ tZ
e
t 6.908 t Z
化成曲轴转角韦伯公式中的燃料燃烧百分数X及x的变化率如下:
X 1 e
6.908 (
B m 1 ) Z
忽略 工质成分对比内能的影响,有:
dms dme dT 1 dQB dQw dV dm ( p hs he u ) d m cv d d d d d d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2808d4e87101f69f319544.png)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73cd0fbb68a98271fefa90.png)
任务三认识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项目六认识汽车的总体结构章节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阐述了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以及四个行程的工作过程和特点。
学生清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将为今后进行发动机故障诊断和拆修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成败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即工作原理,并在工作原理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状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工作关系,提高学生在学习专业课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各行程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各个工作行程的工作特点。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视频演示法五、教学工具:教材、黑板、粉笔、PPT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展示一张四冲程汽油机结构图,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回答各个部件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抢答的方式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内容,即考查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也为这节新内容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产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观看视频带着问题观看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问题如下:(1)每个进程过程中的活塞运动方向?(2)每个进程过程中的进、排气门开、闭状态?(3)每个进程过程中曲轴转过的角度?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进气行程①活塞运动方向:由上向下运动②气门状态:进气门开、排气门关③曲轴转角:0°—180°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气行程工作示意图回答问题,把黑板上的工作特性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提问】混合气为何会被吸入气缸?引导学生回答: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额气缸容积增大,从而气缸内的压力降低到大气压一下,造成真空吸力,此时气缸内气体压力为0.075—0.09MPa。
(2)压缩行程①活塞运动方向:由下向上运动②气门状态:进气门关、排气门关③曲轴转角:180°—360°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压缩行程工作示意图回答问题,把黑板上的工作特性表格填写完整。
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农机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件)
![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农机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fa7ee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a.png)
二、 多缸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一)四缸柴油机的工作
(1)作功间隔角720°/4=180°; (2)曲轴布置(如图1-5所示); (3)工作顺序:1-3-4-2或1-2-4-3两种; (4)工作情况(如表所示)。
图2 直列式四缸机曲轴布置图
表1-1 四缸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情况
曲轴转角
工作顺序 1-3-4-2
农机发动机概述
发动机是农业机械的主要动力源,它的工作状况直 接影响拖拉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为提高农业机械的 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必须对发动机定期的进行维护 保养和维修。维护保养和维修人员应熟练地掌握发动 机的定义和分类。
农机发动机概述
一、发动机的组成
发动机是由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器。即使是同 一类型的发动机,其具体构造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但就其 总体功能而言,基本上都是由如下的机构和系统组成:曲 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起动 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发动机的结构实例来分析发 动机的总体构造。
1. 内燃机编制的要求
(1)第一部分 由制造商代号或系列符号组成。本部分代号由制造商根
据需要相应的选择1~3位字母表示。 (2)第二部分
由汽缸数、汽缸布置形式符号、冲程形式符号、缸径符 号组成。
1. 内燃机编制的要求
(3)第三部分 结构特征符号、用途特征符号组成。
(4)第四部分 区分符号。同一系列产品需要区分时,允许制造商选用
柴油内燃机的压缩比大,则混合气燃烧迅速、内燃 发出的功率大、经济性就好。压缩比过大,会导致爆 燃和表面点火等不正常的燃烧现象,造成发动机过热、 功率下降、油耗增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在提高 柴油机压缩比时,必须防止爆燃现象的发生。
(3)作功行程 第一阶段,在柴油机压缩行程终了前,喷油泵使柴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19da6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e.png)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学会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及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发动机的构造;(2)通过讲解和示范,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发动机的维修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概述(1)发动机的定义及作用;(2)发动机的分类及特点。
2. 发动机的构造(1)气缸体与气缸盖;(2)活塞与连杆;(3)曲轴与飞轮;(4)配气机构;(5)燃油供应系统;(6)冷却系统;(7)排气系统。
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1)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两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4. 发动机的维修(1)维修工具及设备的使用;(2)气缸体与气缸盖的维修;(3)活塞与连杆的维修;(4)曲轴与飞轮的维修;(5)配气机构的维修;(6)燃油供应系统的维修;(7)冷却系统的维修;(8)排气系统的维修。
5. 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1)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2)故障诊断方法;(3)故障排除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发动机的构造;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会发动机的维修技巧;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展示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2. 实物和图片:展示发动机各部件,让学生直观了解;3. 维修工具和设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维修技巧;4. 故障案例: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会诊断与排除故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构造、工作原理及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维修技巧的能力;3. 故障诊断与排除:评价学生对故障案例的分析、诊断与排除能力;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发动机缸内工作过程计算
![发动机缸内工作过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d4ffe9d08a1284ac85043f7.png)
发动机工作过程数值计算作业缸内封闭过程数值计算学院:汽车学院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学号:****************二〇一三年五月气缸封闭过程的数值计算发动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数值计算,是以内燃机缸内各工作阶段的物理模型为基础,通过微分方程来对其各阶段工作过程进行数学描述,然后通过程序编写求解微分方程,得到缸内温度、压力等参数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曲线。
一、基本热力学模型图1 发动机缸内热力系统在简化假设的基础上,取气缸为一个热力学系统,如图1所示。
这个热力系统包括了质量交换项,如排气 dmA ,进气 dmE,喷入气缸内瞬时燃料质量 dmB;与能量交换项,如焓变,功,燃烧放热等。
图中 T 、P 、V、 m 及 u 分别为缸内瞬时气体温度、压力、体积、燃料质量及比内能。
二、简化假设1.假定工质为理想混合气体;2.假定缸内各处温度、压力及混合气浓度均匀;3.用纯空气的气体常数代替混合气气体常数;4.假定扫气完全,即不考虑残余废气;5.不计漏气损失,并假定只有在燃烧始点才有燃油喷入气缸;6.按代用燃烧规律进行喷油,并认为着火延迟等于零;7.假定放热率为100%。
三、 基本方程1、气体状态方程 PV=mRT2、压缩期(VB ES ϕϕϕ<<) 能量方程:ϕd dT =v mc 1(ϕd dQ w -p ϕd dV) 质量方程:ϕd dm=0 3、燃烧期(VE VB ϕϕϕ<<) 能量方程:ϕd dT =v mc 1(ϕd dQ B +ϕd dQ w -p ϕd dV -u ϕd dm -m λ∂∂u ϕλd d ) 质量方程:ϕϕd dm d dm B==ϕd dQ H B u ⋅1 4、膨胀期(AO VE ϕϕϕ<<) 能量方程:ϕd dT =v mc 1(ϕd dQ w -p ϕd dV) 质量方程:ϕd dm=0 四、 其他计算公式1、气缸瞬时工作容积:)]sin 11(1cos 112[2)(22ϕλλϕεϕ⋅--+-+-=s sh V VS D V h 241π==)1(V -εεL式中:h V -气缸行程容积 V L -发动机排量ε-压缩比s λ-曲柄连杆比 S -活塞行程D -气缸直径2、气缸容积随曲轴转角变化率:]sin 1cos sin [sin 222ϕλϕϕλϕϕs s h V d dV -⋅+=3、单位曲轴转角的传热量:)(6131T T A n d dQ Wi i i w -∑==αϕ 式中:1=i -活塞2=i -气缸盖 3=i -气缸套i A -传热表面积2141D A π=;125.1A A =;DV A )(43ϕ=Wi T -传热表面平均温度K T W 5601=;K T W 5482=;K T W 5483=α-换热面平均的瞬时传热系数 利用Woschni 公式:8.00111212.00.853.0-)]([P T 130P P V P T V c c c D h m -+=-α 式中:h V -活塞行程容积1c -气体速度系数压缩、膨胀阶段 m uc c c 308.028.21+= 换气阶段 muc c c 417.018.61+=2c -燃烧室形状系数,直喷式燃烧室2c =3.24X10-3m c -活塞平均速度,计算得6.9m/s1P 、1V 、1T 分别为压缩始点的气缸压力、容积、温度。
汽车发动机原理PPT课件
![汽车发动机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ecd4c84b35eefdc9d3332f.png)
gi,ηi,经济性指标。
精选ppt
28
四、指示热效率ηi
定义:实际循环指示功Wci与所用燃油的发
热量Q1之比值,用ηi表示。
Ni —[KW]; Hu —[KJ/kg]燃料热值; Gf —[kg/h]; gi —[g/kw·h]
可以看出:ηi∝1/gi
标定工况下,ηi,gi的大致范围:
gi
ηi
汽油机: 205~320 0.25~0.40
1-2的压缩过程 绝热压缩;
2-3的燃烧过程 等压加热;
3-4的膨胀过程 绝热膨胀;
4-1的排气过程 等容放热。
等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
ηT=1-1/εk-1×(ρK-1 )/K(ρ -1)
二、影响内燃机理想循环的主要因素
分析循环的主要目的是找出影响循环热 效率的因素,找到提高热效率的途径。
常用的方法有: 1、解析法: 从循环热效率的公式出发进行分析。 2、图示法: 由P—V图、T—S图入手分析。
二、影响ηm的因素
使用因素:转速、负荷、润滑油品质、水温等; 结构设计因素:最高燃烧压力、气缸尺寸数目、大气状态等。
1.转速n
负荷一定=>Pi、Ni基本不变
n↑=>摩擦损失↑ =>机械损失↑=>Pm↑
mN Nei 1N Nm i P Pei 1P Pm i
得: n↑,ηm↓
故用提高n来增加发动机的 动力性指标受到限制。 精选p图pt 2-3 ηm随转速的变化38关系
顺时针 正功-循环指示功; 逆时针 负功-泵气功;机械
损失功
示功图上循环曲线所围成的面
积的大小表示功的多少。
精选ppt
25
2、平均指示压力Pi
1)定义: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每循环做的指 示功。
汽车发动机的作用和工作原理ppt课件
![汽车发动机的作用和工作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c8187aed630b1c59eeb57f.png)
29
车用内燃机 车用内燃机 车用内燃机
§2.4 发动机的分类
水冷发动机
风冷发动机 四冲程发动机 二冲程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
化油器式发动机 直接喷射式发动机发动机
车用内燃机
单缸发动机 多缸发动机
车用内燃机
单列式发动机
双列式发动机
30
§2.5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两大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 配气机构
供给系 点火系 五大系统 冷却系 润滑系 起动系
上止点 下止点 活塞行程(S) 曲柄半径(R) 气缸工作容积(V h ) 发动机工作容积(VL) 燃烧室容积(Vc ) 气缸总容积(Va ) 压缩比
曲轴回转中心
曲柄
3
三、四冲程发动机的简单工作原理
四冲程发动机:曲轴旋转二周, 活塞往复4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
循环,称为4冲程发动机。
53
第2章 传动系概述
2.2 汽车驱动形式与传动系统布置 2.2.2 传动系统的布置形式
5.四轮驱动(4WD) 4WD的优点是:四个车轮均有动力,地面附着率最大,
通过性和动力性好。
54
第4章 手动变速器
4.1 概述 4.1.1 变速器的功用
1.实现变速变矩。变速器通过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 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同 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工作;
16
17
18
19
20
二、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温度800~1000K
温度300~370K 压力800~900
kPa
温度800~1000K 压力3~5 MPa
压力105~400 kPa
终了:温度 800~1000K压力
发动机原理(长安大学)
![发动机原理(长安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e86f0648f7ec4afe04a1dfb5.png)
qr
=
QR QE
四 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 QB
QB = QT (1 − η r )
其中ηr-燃料效率
qb
=
QB QT
五 其它热量损失 QL
QL = QT − (QE + QS + QR + QB )
ql = qt − (qe + qs + qr + qb )
发动机热平衡方程式:
qe + qs + qr + qb + ql = 1
发动机理想循环加上各项损失后, 即可分析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 工质改变损失 (一) 工质性质
理论上: 理想气体,双原子气体。 实际上: 燃烧前: 燃料+空气;
燃烧后: 燃烧产物。
(二) 比热
理论上: 定比热 实际上: 温度 T↑ → 比热 C↑
(三) 高温分解
例 C + O → CO + 热量 [+ O] → CO2 + 热量 其中 CO 为中间产物,CO2 为最终产物。若遇高温,则会发生复分解反 应,即高温分解:
一 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
(一) 指示功Wi
发动机:内燃机和外燃机 车用发动机:间歇工作式发动机
四个冲程中只有一个冲程做功,做功不连续。 燃气轮机:连续工作式发动机
一分类
(一) 种 类
1 往复活塞式 (普遍) 2 转子式-汪克尔式 (THE WANKEL ENGINE)
早在 19 世纪, 就有人设想过, 但泄漏问题是这种发动机发展的致命弱点。它 结构紧凑,运转平稳,是高速车用发动机的发展方向之一。1956 年德国工程师 汪克尔制造出样机。目前日本已用于小轿车上,时速 200 km/h 左右。但光泄漏 损失就要占 30%以上。目前我国苏杭等地已经生产出了样机。与往复式比较应 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往复式活塞在上下止点都稍有短暂的停留,与一般认为的 观点相反,运动方向的这些改变并不影响它的效率;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 并没有什么固有的损失。旋转式比往复式的优越之处主要是几何形状上的紧凑 性及由此而引起的一些优越之处,并非直接在气体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有何优 越之处。 3 摆动活塞式 (ROCKING PISTON ENGINE)
发动机工作过程计算授课4ppt课件
![发动机工作过程计算授课4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3f86d50242a8956bece43a.png)
Vz 40.4 V bx
1.25
Vbx与 Vcx 求法相同。
7、平均指示压力 pi
pc p 1 1 1 pmi 1 n2 1 1 n1 1 1 n2 1 n1 1
max Ne
汽油机外特性计算举例:
例3:对轿车汽油发动机外特性进行计算。已知条 件如下: n 4500 r / min 压缩比 7.5, i 6 ,在转速 时,额定功 率 Pe 73.6KW
g c 0.85 g H 0.15 M 汽油成分: H 44100 KJ / Kg燃料 低热值 p0 1atm 1.033Kgf / cm2 大气状态: R 1
L 3.65
T
114
T0 288K
(一)工况选择: 为了作出发动机的外特性,至少要作三个转速的热力计算。 大多数的汽油发动机的最大平均压力,一般在额定转速的 50%处。因而可选以下三个转速进行计算: , nN ne 4500 r / min,2300 r / min, 1000 r / min 其中 1000 r / min可以认为是发动机满负荷工作时的最 低稳定转速。
充气效率 c
pa Ta 1 6.5 0.8 288 1 c 0.7 1 p0 T0 1 r 6.5 1 1 373 1 0.086
4、压缩过程:
压缩终点压力 pc 压缩终点温度 Tc
pc pa 0.8 6.5
n1
1.36
f f 4500 2.4 2.4 10.8cm2 / L Vh ne Vh 1000
n pa p0 1 6 520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发动机的循环充气量 Gs
• 由上面的讨论可知: M s M180 M 后
Gs G180 G后
•
G180
paVh R Ta
paVh R Ta
• 1
(3-15)
• 下面的任务就是要求出过后充气量G后 。
• 一、过后充量的计算:
• 在进气门迟关过程中,与气缸过后充气有联系的气体动
力学现象是很复杂的。但我们可以把过后充气或倒流简
Tr
•
由(3—10)有: Tr
T0
p0 v
•
pa 1
T0
T
(3—10)
•
由 (3—9)有:
Tr
1•
1
pr p0
• T0
v
•
两式联立求出:
v
T0
T0 T
•
pa p0
• 1
pr
pa
•
1
(3—11)
• 又把此式代如(3—7)式得到不含 v 的残余废气系数
• •
T0 T • pr Tr pa pr
p dV
(3-22)
• 由(3-22)式子可以看出,n在所研究的区段上是绝热
指数k,压力p和热交换速度的 Q 函数。
dV
• 二、影响n1的因数分析
• 在多变压缩过程中,只有工质和缸壁间的温度差传热, 还没有燃料燃烧的热量加入。
• 因为,多变压缩过程中,dv<0: Q
• 所以,①若工质获得能量,Q >0即 dV <0,
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的冷启动性较好;
• ⑤零件材料。导热性好的材料,n1 选较小值;
• ⑥压缩比。提高,压缩终点的压力增加,增加了工质后
期传出的热量,且泄漏也增加,n1选较小值; • ⑦冷却方式。提高冷却强度,传出热损失增加,n1 选较
小值;
• ⑧增压。提高增压压力,意即单位重量工质的冷却面积
减少,相对散热损失下降,n1 选较大值;
•
由则(n31-22值)越式大子;可知,n1
>k,且向工质加入的热量越多, Q
• 质放出②的若热工量质越放多出,能则量n,1值Q越<小0即;dV >0,n1 <k,且工
• 结合内燃机的具体工作参数分析如下:
• ①转速n。n提高后,热交换的时间缩短,向气缸壁传热
量和气体泄漏量减少,n1选较大值;
• ②负荷。负荷增加后,气缸壁的热负荷增加,导致温度
•
M1 —新鲜充量
•
M r —残余废气量
(3—13)
• Cr 比热比 1.2 左右
C1
• Cr ,C1 —分别为残余废气和新鲜充量的比热。
• 假定 rr 是以n(汽油机n=1.33,柴油机n=1.50)为多变指
数的多变过程,那么由多变过程的热力关系有:
•
(设 Tr
Tr
n 1
pr n
化成图3-4所示的形式。将长度为l的等直进气管和气缸
பைடு நூலகம்
上面积为 的f 进气通道相连接。截面 两f 端分别作用缸
内被压缩气体的压力 p,x 进气管内气体压力
的惯性压力 p。j
p和T 气流
• 显然,根据这些压力关系可pT 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 (1)过后充气: p j pT p x • (2)倒流: p j pT p x
缩指数,只要计算出来的压缩终点的压力和温度和实际 相符即可以。
• 求n1可直接选定或用下面的经验公式。
• 对顶置气门发动机:
•
n1
1.46 0.05 nN n
或
n1
1.38
0.03 nN n
• 对侧置气门发动机:
(3-23)
•
n1
1.41 0.05
nN n
(3-24)
• 式中: nN -最大功率转速 n -计算转速
•
⑨进气温度
量增多, n1
Ta 。 Ta 提高,工质压缩过程中传热的热
选较小值。
• 三、平均多变压缩指数 n1 计算公式
• 实际压缩过程与理论循环压缩过程是不同的。实际压缩 过程是在所有气门都关闭后才开始的,而且是一个极其 复杂的多变过程。由(3-22)分析式可以看出,随着压
力P和放热速率的不同, n1 是个变量。为了便于计算, 采用一个不变的平均多变指数 n1 来代替变化 的多变压
p
Tr
pa pr
n 1
n
• 把 T 代入(3—13)式有:
pr pa )
n 1
•
(3—14) Ta
T0
T
Tr
pa pr
1
n
• 3—4 过后充气量的计算
• 在上节中导出的所有公式中,都没有考虑过后充气(或倒流)问 题。而在现代高速汽车发动机中,过后充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定义:过后充气(倒流):指发动机活塞从下止点到进气门完全 关闭这段时间新鲜充量的流动过程。
(3-27)
• 式中,VCX 代表压缩过程中任意点的气缸容积。
• 利用发动机运动学知识可求得:
• Vcx
D 2
4
R[(1 cos x )
R 4L
(1 cos 2 x )] VC
•=
D 2
4
R[(1 cos x )
R 4L
(1 cos 2 x )]
Vh
1
• 式中, x 是指从上止点算起的曲轴转角。
体能量
• 即: •
M1Cp T0 T M rCpTr M1 M r CpTa
•
假定:
Cp
C
p
Cp
•
Ta
M1T0 T M rTr
M1 Mr
T0
T Tr 1
(3—9)
• 5、不含 v 的残余废气系数的求法:
• 所以把(3—9)代如(3—8)有:
•
v
• 1
pa p0
• T0
T0 T
• 四冲程增压柴油机
5—10
• 四冲程汽油机
0—40
• 如计算,采用下面经验公式:
T TN
110
0.0125n 110
0.0125ne
• 式中:TN —发动机在额定工况下工作时对新鲜充量的温
升(选取)
• ne , n —发动机额定转速、计算转速。
• 2、残余废气系数
• —是衡量气缸中残留的废气量多少的一个量
• 四、压缩终点的参数计算
• 有了压缩比 和平均多变指数 n1 后,就 可以求出压缩
终点的压力和温度
•
Pc Pa • n1
(3-25)
•
Tc Ta • n11
(3-26)
• 五、压缩过程中任意参数的计算
• 根据多变压缩过程状态参数间的关系,得到:
•
Pc x
Pa
• ( Va VCX
) n1
3、燃烧1, M产2物总L量0 Mg42H
gO 32
Kmol / Kg燃料
(3-30) (3-31)
(3-32)
•
1, M 2
0.79L0
gC 12
gH 2
(Kmol/Kg 燃料)
(3-33)
• 4、理论分子变更系数 0
•
0
M2 M1
• 5、实际分子变更系数
v
Gs G0
G180 G后 p0Vh R T0
• 7、进气门关闭时的压力 p闭
• • p闭 =
pa
Va V闭
• G闭 Ga
• T闭 Ta
pa
Va V闭
•
• T闭 Ta
T闭 1 Ta
(3-21)
• 3—5 压缩过程
• 一、n1的分析式
• 我们先来推导多变指数的n的表达式:
• 多变过程:PV n=const
paVa RTa
•1 1
由气体状态方程式:M a
,同理: M h
p0Vh RT0
paVa RTa
• ,而 v
M1 Mh
Va Vh
•
pa p0
• T0 Ta
•1
1
Va Va Vh Va Vc 1
•
•
v
1
•
pa p0
•
T0 Ta
•
1
1
(3—8)
• 4、求 Ta 的第一种方法:
• 根据能量守恒,新鲜充量能量+残余废气能量=混合后气
G180
• 式中:
•
va
vx
—过后充气系数,可选用
Gx Ga
—由精确公式求出或选用。
vx
D 2
4
R1 cos
4
1 cos 2 vc
• 4、过后充气量 G后
• 由下述公式求:
•
G后 = f t
2g pT p j px 106 mg / 循环
• 式中: —进气门处流量系数 μ=0.75—0.85
M r 1 • pr • T0 • 1 M 1 1 p0 Tr v
•
(3—7)
•
3、充气系数
v
M1 Mh
• 式中:M1—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新鲜充量
• M h —在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
• 进气终点时缸内工质数量 M a M1 M r M11
• •
, M1
Ma
1
M1
•
根据残余废气系数的定义:
Mr
M1
,
• 而残余废气量
M r prVr RTr prVc RTr
• •
M新1 每鲜循充环量实:际M进1 入Mh气v 缸v p新hVh鲜RTh充量v p0Vh R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