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代辞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骚体赋
一、西汉前期——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吊屈原赋》: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 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 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遂作此赋。 此赋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对 屈原深深的同情。作者也流露出对自己无辜遭贬的愤慨,但他 不赞同屈原的以身殉国,认为屈原最终的不幸在于他未能“自 引而远去”。作者主张“远浊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这 才合乎“圣人之神德”。此赋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是以骚 体写成的抒怀之作,也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开汉代辞赋家 追怀屈原的先例。


《子虚赋》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客游梁孝王时所作。此赋通过楚国之 子虚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及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 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其后花园之小小一角。乌有先生不服, 便以齐之大海名山、异方殊类,傲视子虚。总的来看都是张扬 大国风采、帝王气象。此赋与《上林赋》构成姊妹篇,都是汉 代文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作品。

西汉大赋&东汉的京都赋

东汉的京都赋在题材方面进一步拓展,使大赋一定程度上脱离 了以天子、宫廷为中心的描写传统;

西汉大赋多利用名物和语词进行铺陈排比,东汉赋家多是通过
发挥才学而形成了“雅赡”、“虑周”的风格特征,其铺张扬
厉的效果大为暗淡
第四节 抒情小赋

赋体文学中最有生命力和价值的一类。兴起于汉代,盛行于魏 晋南北朝,唐宋以降一直绵延不息。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 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

扬雄的辞赋在风格和体式上模仿了司马相如,但在一定程度上 拓展了大赋的题材范围。
三、东汉时期

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 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 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 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 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 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 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 星命名为“张衡星”。 《二京赋》是东汉辞赋,为张衡赋 作中的代表作。《二京赋》包括 《西京赋》、《东京赋》两篇。二 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二京赋》由于其结构的严谨精密, 被多数人认为是汉赋中的精品。
汉末抒情小赋的特点

1、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或是表达对时势的愤懑,或是表达个 性情感的愉悦。

2、东汉抒情小赋常用四、六字句式,骈俪化倾向明显,而且喜
用典。

《鵩鸟赋》: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感叹世事无常, 并以祸福相依的达观态度来自我安慰。
二、西汉中后期

西汉中后期的骚体作品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 不遇赋》、刘歆的《遂初赋》等。 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都以不遇为主题, 抒发了困顿无路的愁思。这一主题反映了大一统政治条件下,士人在 认识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时,所感到的疑惑和彷徨。 《遂初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纪实性 “述行赋”。“赋作”勾 勒出一幅纵贯晋地全境的、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图”。作者刘歆与其 父刘向,同为西汉后期文坛的“双子星座”。因其校点皇室秘书时, 发现了《左传》并力主列入“学官”,触怒了众老臣;因而被远贬 “五原”,即今内蒙古包头西的五原县。刘歆从河内(即今河南沁阳) 北上太行山,足迹遍布山西南北,同时留下此“赋作”。

第一节 赋体渊流

辞赋是多源的,不同的因素,对辞赋的不同方面以及辞赋的不同问题都产生了 各自的影响。诸如:《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寓言、策士辞令等。 按照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赋体作品分为“骚体赋”和“大赋”。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 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 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 赋》等。 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散文手 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它采用散句铺排夸饰、摹写事物,又 称之为“散体赋”。大赋系对东汉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代表作如司马 相如《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
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扬马”
之称。

扬雄晚年对赋有了新的认识,在《法言·吾子》中认为作赋乃 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认为自己早年的赋和 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是似讽而实劝。这种认识对后世关于赋 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影响。
《上林赋》

《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是汉赋大家司马 相如的代表作品。作品描绘了上林苑宏大的规模,进 而描写天子率众臣在上林狩猎的场面。作者在赋中倾 注了昂扬的气势,构造了具有恢宏巨丽之美的文学意 象。此赋是表现盛世王朝气象的第一篇鸿文。
《子虚赋》和《上林赋》特点: 1、在内容上层层推进,后发制人,显示出越来越盛大 的气势; 2、两赋在铺陈描写时,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 构造出富丽堂皇的场景; 3、两赋辞藻华丽,并且利用中国方块字的构造特点, 堆砌排列了字义相近、自行相似的词句,在字面上形 成了密集的意象群; 4、两赋在极度铺张园囿、游猎之盛的同时,也表达了 讽谏之意。




司马相如——汉代辞赋创作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 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 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 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 西汉大辞赋家。 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 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 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 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 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 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 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 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 传。

散体大赋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作品篇幅巨大,文字排铺 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从形式上来说,它更像散文,直 接继承了先秦散文。

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两京赋》等。
一、西汉前期
枚乘(?~前140),字叔,西汉 辞赋家。汉族,古淮阴(今江苏 淮安市西南)人 。枚乘因再七 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 书· 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 篇”。 《七发》一篇是标志着散体大赋 形成的典范作品,体现出了汉大 赋的基本文体特征。

《七发》

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 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 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 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 非”,太子乃霍然而愈。 作品的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七发》的艺术特色是用铺张、夸饰的手法来穷形尽相地描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 宏阔,富于气势。刘勰说:“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 龙·杂文》) 《七发》体制和描写手法虽已具后来散体大赋的特点,但却不像后来一般大赋那样堆叠奇字俪句, 而是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对事物做逼真的描摹。如赋中写江涛的一段,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 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江涛汹涌的情状,如:“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 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者,飘飘焉 如轻车之勒兵。”再如赋中用夸张、渲染的手法表现音乐的动听,用音节铿锵的语句写威武雄壮 的校猎场面,也都颇为出色。 在结构上,《七发》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大段各叙一事,移步换形,层层逼进,最后显示主旨, 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不像后来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 枚乘《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 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粲《七释》、曹植《七启》、陆机《七徵》、张协《七命》 等等。

《答客难》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 苦闷,也指出了士人难以建功立 业的时代原因。
扬雄


Biblioteka Baidu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 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 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少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 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 召,奏《甘泉》、《河东》等赋。 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 夫,校书天禄阁。 扬雄是即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 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 文章两汉愧杨雄”。在刘禹锡著名 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 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二、西汉中后期

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本 姓张,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 东德州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著 名词赋家,幽默风趣且才华横溢, 在政治方面也颇具天赋。

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 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 优看待,不以重用,于是写《答
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
志向和发表自己的不满。


三、东汉时期
骚体赋在“士不遇”这一主题外,又开拓了纪行、自 述等题材。 班彪的《北征赋》 冯衍的《显志赋》 班固的《幽通赋》 张衡的《思玄赋》

第三节 司马相如和散体大赋

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 “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它的内容多属为统治者 扬威颂圣,思想倾向比较空泛,艺术形式过于简单僵化。
第三章 汉代辞赋
汉代辞赋
辞和赋各是一种文体;辞发端于春秋战国,主要作者 有屈原、宋玉等,其格式是长短句,以八字句、四字 句为主,押韵;赋兴起于汉代,代表人物有贾宜、枚 乘、司马相如等,讲究对仗。有时辞赋是一种文体的 通称。 汉代辞赋受楚文化的影响,充满了浪漫的精神。 汉赋的大一统的产物,有着明显的时代感和浓厚的政 治文化色彩。 辞赋是汉代文人最钟爱的文学样式只有,是汉代最有 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 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汉 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

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
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
《归田赋》

《归田赋》是汉代辞赋家张 衡从仕途转向退隐时所作的 一篇小赋。这是一篇短小明 畅的抒情小赋,有着独特的 艺术风格,它一洗汉大赋铺 采缛文、繁重凝滞、虚夸堆 砌的规矩,转为文句平淡清 丽、结构短小灵活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