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摘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规划环评)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减轻产生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规划环评的执行主要是从决策源头上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有助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本文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研究。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前言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两大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近十年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用地不断增多,使城市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国家或省级尺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多是纲要性的,规划方案所提供的数据有限,因此决定了其环境影响评价应是战略性和指导性的,很难做到精细;环评的重点是评估规划方案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等有关重大议题的影响,评估规划方案实施在促进国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保障目标的作用与影响程度。

同时,考虑到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所造成的一系列资源和社会问题,规划环评需对建设用地规划的合理性和适度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环评指标的选择首先应考虑科学性原则,即指标应具有明确的科学内涵、较好的度量性,便于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其次是代表性和简明性原则,指标应该尽可能简单明了,且能反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对环境与生态的主要影响:第三是系统性和综合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土地利用规划对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最后是可操作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易于从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相关部门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现有资料中获取。

二、对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指标体系分析在这个具体的指标评价体系中,我们主要应该遵循几个不同的原则,首先是科学性的原则,也就是说我国土地的利用规划的环境方面的具体影响都应该具有比较明确的科学内涵,比较好的度量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各个地区之间进行综合的比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研究

a dmeh d r p s / n to g a o a. p Ie : e ea n g ln i g n i n n a i a t s e s n ;tc n lgc l t o s < ywO g n rl a d i epa nn ;e vr me t l l o l mp c as s me | e h oo ia h d me
Gu n L n b n 一 YuL Z a gJa g a ig i ’ i h n in 2 ,

r. i i g g i l r l n esy U u q, hn 3 0 2 2 X n a g a d eo re ln i s t e U u q C i 0 1J 1X n a r ut a i r t rm iC i 8 0 5 ; . i in n sucs a n g n tu , rm i hn 8 0 j n A c u U v i, a j L R P n I it , a 3 1
前 言 土地 利用 总体 规划 环境 影 响评 价是土 地利 用 总体规 划编 制 的 组成 部分 ,贯 穿于 编 制规 划 的全过 程 。结合 土地 利 用总 体规 划编 制 工作特 点 ,将 土地利 用 总体 规划 环境 影 响评价 具 体分 为三 个阶 段 :第一 阶段对 上 轮规 划 环境 影 响回顾 性评 价 ,开 始于 土地 利用 规划 编制 工作 前期 研究 中 ,主 要 内容是评 价 上轮 土地 利用 规划 实
地利 用总体规 划环 境影 响技术 方法的 建议 。 关键词 :土地 利 用总体规 划 ;环境 影响 评价 ;技 术方 法 中图分 类号 : X 2 8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 3 0( 0 I 0 - 2 8 0 0 7 07 2 1 ) 7 03- 2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

A.生产危险化学品B.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C.储存危险化学品D.生产、储存、销售危险化学品【答案】 B2、2017-7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定义及范围,()不属于海岸工程建设项目。

A.港口、码头B.人工鱼礁工程C.造船厂、修船厂D.滨海石油勘探开发工程项目【答案】 B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不属于事中监督管理内容的是()。

A.施工期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开展情况B.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排污许可证的实施情况C.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及落实相应改进措施的情况D.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答案】 C4、根据《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于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功能分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在沿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潜力较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可以进行高强度集中开发的海域B.重点开发区域,是指现有开发利用强度较高,资源环境约束较强,产业结构亟须调整和优化的海域C.限制开发区域,是指以提供海洋水产品为主要功能的海域,仅包括用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D.禁止开发区域,是指对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的海域,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领海基点所在岛屿等【答案】 D5、《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属于()。

A.环境保护单行法B.环境保护行政法规C.环境保护部门规章D.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答案】 D6、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关于建设单位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备能力的建设单位可自行编制竣工验收监测报告B.建设单位应将验收报告以及其他档案资料报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存档备查C.建设单位应在验收报告编制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公开验收报告,公示期限为10个工作日D.验收报告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根据验收报告结论提出验收意见,对存在验收不合格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答案】 A7、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下列内容中,属于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应当包括的是()。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与规划第二章学习辅导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在1998年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规划的目的:“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土地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基础,同时亦为实行用地分区和用地审批相结合的土地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规划的特点:具有战略性、地域性、政策性、综合性、动态性,也兼有近期实施的可操作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对城市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专业、专项规划的规模和布局起控制和指导作用。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规划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社会总体利益的要求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自上而下,逐级控制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不同,地域空间尺度不同,各级政府负责编制和实施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规划体系中,从上至下,规划任务和内容由宏观逐渐向中观,进而向微观转变。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国家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高层次的政策性规划,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2、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省级规划的依据。

3、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地区(市)级规划是由由省级规划向县级规划过渡的中间层次,其中,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属于政策性规划的范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属于管理型规划。

∙根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地区土地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向;∙根据本地区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布局进行地域分区,确定各地域土地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研究分析土地的供需情况,综合研究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确定本地区与周边地区在中心城市职能、产业结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确定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处理好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关系,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点地区,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及土地开发、整治和保护的重点地区,并将耕地等重要土地资源的控制指标分解到县级政府;∙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编制市、州、县(含县级市)级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时的现行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工作。
市县空间规划评估范围主要基于《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的要求,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 规”)为主体,同时根据市县地方规划编制实际,可涵盖生态环 境保护、综合交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林地保护等各专项 类空间规划内容。
5.3.1 基础图件 ................................. 14 5.3.2 评估成果图件 ............................. 14 5.4 附件 ............................................ 16 6 附则 ................................................. 16 附件 1 市县空间规划实施评估资料收集清单 .................. 17 附件 2 市县专项类空间规划参考名录 ........................ 20 附件 3 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评估指标表 ...................... 21
26新增基础设施市域县域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对比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新增公共服务设施市域县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施情况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的土地开发综合整治复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情况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对比图底图为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新增道路及交通设施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对比图底图为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新增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及用地中心城区住房建设对比图底图为中心城区总规居住用地规划图标明规划实施期间新增居住用地情况

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SHENZHEN CITY (2009-2020)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8)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 (8)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9)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3)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二节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14)第四章 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19)第五章 农用地保护与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24)第一节 农用地保护 (24)第二节 优化生态用地结构与布局 (26)第三节 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8)第六章 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31)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增长 (31)第二节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 (32)第三节 存量建设用地循环利用 (34)第四节 建设用地清退 (37)第五节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38)第六节 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9)第七章 规划体系和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3)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43)第二节 中心城区用地管控 (44)第三节 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及空间管制 (44)第八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48)第一节 土地整治 (48)第二节 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用地保障 (48)第三节 重大产业用地保障 (51)第四节 围填海开发 (51)第九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53)第一节 促进土地利用模式转型的政策措施 (53)第二节 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政策措施 (56)第三节 推进土地资产资本管理 (59)第四节 规划实施监督和技术支撑措施 (62)附表 (65)SHENZHEN CITY (2009-2020)第一章 总则第1条 规划目的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更好发挥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特区一体化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制定本规划。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试⾏)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国⼟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意见》,指导和规范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作,⾃然资源部在⼴泛听取各⽅⾯意见基础上,按照“多规合⼀”要求,研究制定了《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

主要内容包括5部分:总体要求、基础⼯作、主要编制内容、公众参与和多⽅协同,以及审查要求。

当前国⼟空间规划编制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本指南侧重提出原则性、导向性要求,待地⽅实践探索后总结并适时修订。

各省、⾃治区可根据地⽅实际,补充、细化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求和技术规定,提⾼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指南参与起草单位:中国国⼟勘测规划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北京⼤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东南⼤学建筑学院、国家海洋信息中⼼、⼴州市规划和⾃然资源局、南京市规划和⾃然资源局、厦门市⾃然资源和规划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录1.总体要求1.1适⽤范围1.2规划定位1.3⼯作原则1.4规划范围、期限和层次1.5编制主体与程序1.6成果形式2.基础⼯作2.1统⼀底图底数2.2分析⾃然地理格局2.3重视规划实施和灾害风险评估2.4加强重⼤专题研究2.5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研究3.主要编制内容3.1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发展⽬标战略3.2优化空间总体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3.3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推进⽣态优先、绿⾊发展3.4优化空间结构,提升连通性,促进节约集约、⾼质量发展3.5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健康、舒适、便利的⼈居环境3.6保护⾃然与历史⽂化,塑造具有地域特⾊的城乡风貌3.7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3.8推进国⼟整治修复与城市更新,提升空间综合价值3.9建⽴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确保⼀张蓝图⼲到底4.公众参与和多⽅协同5.审查要求5.审查要求附录A 名词解释和说明附录B 规划分区附录C 规划图件⽬录附录D 规划⽂本附表附录E 规划指标体系附录F 强制性内容附录G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要求1.总体要求➢ 1.1 适⽤范围本指南适⽤于市级(包括副省级和地级城市)国⼟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级总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学习笔记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学习笔记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定义: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组织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象:(1)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注:与规划一起编制,作为一个篇章)(2)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注:单独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具体规范:《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2)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全面评价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分析或专项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3、“三同时”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也属于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1、按照评价对象分类:(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2、按照环境要素分类:(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3)声环境影响评价(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3、按照时间顺序分类(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环境影响后评价注: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在规划或者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HJT130-200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HJT130-200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Pla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n trial)(HJ/T130-2003 2003-09-01实施)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导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促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制订本导则。

本提导则提出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技术程序、方法、内容和要求。

本导则的内容是引导和启发性的,将随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本导则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司提出,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导则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3年8月11日批准。

本导则为首次发布,2003年9月1日起执行。

本导则及其附件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总则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1主题内容本导则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工作程序、方法、内容和要求。

1.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下列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1.1.2.1 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1.1.2.2 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1.1.2.3 1.1.2.1和1.1.2.2条款中所列规划的详细范围依照国务院“关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的规定”执行。

1.2术语1.2.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1.2.2规划方案符合规划目标的,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的集合,包括推荐方案、备选方案。

1.2.3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建议采纳的规划方案。

1.2.4替代方案通过多方案比较后确认的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

TD/T_1020-2008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_1020-2008  市(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附录 F、附录 G、附录 H、附录 I、附录 J、附录 K、附录 L、附录 M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N、附录 P、附录 Q 为资料性附 录。
I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 适用范围
பைடு நூலகம்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市级行政区域(市、地、州、盟,下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的制 作。本规范规定了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的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 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
中心城区图件挂图,比例尺以 1:1 万~1:2.5 万为主;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较大的, 可根据区域面积和图纸幅面调整图件比例尺,比例尺可采用 1:5 万或根据情况作进一步调整。 3.2.3 比例尺—地图册
A3 幅面地图册,以挂图比例尺的三分之一作为地图册比例尺。 A4 幅面地图册,以挂图比例尺的四分之一作为地图册比例尺。 3.3 图件内容 3.3.1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主要反映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引导和调控, 重点是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农用地、其他土地)在规划期内的转换关系。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国土资源部
目录
前 言 .............................................................................................................................................. 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总则.............................................................................................................................................1 4 一般规定.....................................................................................................................................3 5 土地利用现状图.........................................................................................................................6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7 7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8 8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8 9 土地整治规划图.........................................................................................................................9 10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10 11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0 12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1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土地用途规划分类及含义 ...................................................................13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表达的规划要素及含义 ...................................1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采用土地用途区为主要表达要素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表达的 规划要素及含义 ............................................................................................................................. 16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土地用途规划分类要素表达图式 .......................................................17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20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22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要素表达图式 ...................................................22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土地整治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 ...........................................................23 附表 I(规范性附录)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要素表达图式.............................................24 附录 J(规范性附录)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25 附录 K(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 ...................................30 附录 L(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31 附录 M(规范性附录) 图幅配置示意图 ..................................................................................32 附录 N(资料性附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 ...........................................34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9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9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自然资源部2020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指导和规范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自然资源部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研究制定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主要内容包括5部分:总体要求、基础工作、主要编制内容、公众参与和多方协同,以及审查要求。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本指南侧重提出原则性、导向性要求,待地方实践探索后总结并适时修订。

各省、自治区可根据地方实际,补充、细化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求和技术规定,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指南参与起草单位: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1 总体要求 (1)1.1 适用范围 (1)1.2 规划定位 (1)1.3 工作原则 (1)1.4 规划范围、期限和层次 (2)1.5 编制主体与程序 (3)1.6 成果形式 (3)2 基础工作 (3)2.1 统一底图底数 (3)2.2 分析自然地理格局 (4)2.3 重视规划实施和灾害风险评估 (4)2.4 加强重大专题研究 (5)2.5 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5)3 主要编制内容 (6)3.1 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发展目标战略 (6)3.2 优化空间总体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 (6)3.3 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8)3.4 优化空间结构,提升连通性,促进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 (9)3.5 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健康、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 (10)3.6 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风貌 (12)3.7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13)3.8 推进国土整治修复与城市更新,提升空间综合价值 (14)3.9 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15)4 公众参与和多方协同 (17)5 审查要求 (17)附录A 名词解释和说明 (18)附录B 规划分区 (21)附录C 规划图件目录 (24)附录D 规划文本附表 (26)附录E 规划指标体系 (30)附录F 强制性内容 (36)附录G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要求 (37)1总体要求1.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市级(包括副省级和地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级总规)编制。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法律法规通关题库(附带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建设项目对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的意见。

A.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C.上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D.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答案】 B2、依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确有必要关闭、闲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场所,必须经所在地()商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核准,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市、县级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答案】 D3、《土地复垦条例》规定: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称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

A.“谁损毁、谁复垦”B.“谁破坏、谁恢复”C.“谁批准、谁负责”D.“谁破坏、谁补偿”【答案】 A4、根据《关于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 2015)177 号),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监管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城镇绿化应优先选用本地物种资源,科学规范外来物种引进,防止外来物种入侵B.优先区域内新增规划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作为重要内容C.新增各类开发建设利用规划应与优先区域保护规划相协调D.城镇开发建设活动要避免占用重要物种原生境,尽可能不破坏古树名木【答案】 D5、某已投产的2×300MW火电企业处于国务院规划的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其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该企业应当()。

A.限期关停B.限期治理C.限期搬迁D.限期淘汰【答案】 B6、(2019年真题)下列关于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说法,符合《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的是( )。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汕府[2013]129号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汕府[2013]129号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正文:---------------------------------------------------------------------------------------------------------------------------------------------------- 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告(汕府〔2013〕129号)《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称《市级规划》)已于2012年7月8日通过国务院审批(批准文号:国函〔2012〕80号)。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我市应再增加耕地保有量800公顷,基本农田1847公顷,并在《市级规划》的指导下,尽快完成区(县)、镇(街道)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目前我市已全面落实了国务院的要求,更新完善后的各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由省国土资源厅发文进行了确认(确认文号:粤国土资规划函〔2013〕2224号),我市也相应对《市级规划》中涉及的相关规划成果进行了更新完善。

按照《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的规定,现将《市级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图件予以公布,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

《市级规划》是汕头市至2020年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凡在汕头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土地利用活动必须符合本《市级规划》,其他有关规划的编制应与《市级规划》互相衔接。

附件:1.《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略)3.汕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略)汕头市人民政府2013年11月12日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汕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编制目的第二节规划编制依据第三节规划期限与范围第二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主要结论第三节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第四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第二节规划编制原则第三节规划主要目标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一节用地总体结构调整第二节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第三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第四节其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第一节保障生态用地第二节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第三节保障基础设施用地第四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第五节拓展城乡生产和绿色空间第六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第三节各区(县)土地利用规划导引第七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及质量建设第二节整理开发补充耕地第三节其他农用地保护第八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1第一节各类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第二节新增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优先安排生态建设用地第二节构建良好的土地利用生态格局第三节构建生态功能区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第一节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第二节用地布局第三节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第四节土地利用用途分区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持规划的稳定性第二节强化规划执行力度,落实规划目标第三节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规划有效实施第四节利用现代科技,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第五节加大公众参与力度,营造良好的用地氛围附表1 汕头市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附表2 汕头市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附表3 汕头市各区(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附表4 汕头市建设用地指标表附表5 2006-2020年汕头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附表6 各区、县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计划表附表7 汕头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附表8 汕头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附表9 汕头市基本农田调整表附图1.汕头市区位图(略)2.汕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略)3.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略)4.汕头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略)5.汕头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略)6.汕头市土地整治规划图(略)7.汕头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略)8.汕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略)9.汕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略)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编制目的汕头市位于广东省沿海东部,台湾海峡西岸,地处潮汕平原的核心地带,是经济特区、著名侨乡、粤东城市群中心。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GB/T 14529-1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50188-2007 镇规划标准
GB 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TD/T 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数据单位要求 24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应关系表 25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人口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27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有关建设用地规划采用的用地标准 29
附 录 G (规范性附录) 规划文本附表 35
附 录 H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指标体系 39
对低效、空闲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的统称。
3.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land-area balance mechanism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s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等措施,实现耕地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不增加、布局更合理、节约集约用地等目标的土地整治活动。
9.11 规划实施措施制定 16
9.1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6
10 成果要求 17
10.1 规划成果 17
10.2 规划文本 17
10.3 规划图件 17
10.4 规划说明 18
10.5 规划数据库 18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者:刘杰来源:《名城绘》2019年第09期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用地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对土地进行规划,从而更好的对土地进行利用,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更好的应对环境问题。

本文主要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完善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的国家,所以做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对土地进行规划,从而更好的对土地进行利用,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更好的应对环境问题。

1评价的意义1.1应对环境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大幅提高,这些成就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与其他国家一样,在重视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对于环境的治理并不重视,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代价,这也就造成了现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后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当前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土地资源规划与使用方面受到较大的阻力,因此需要对当前情况下具体的土地使用情况展开评价,客观的看待事实,给予评价,这样才能够冷静地应对环境的问题,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手都要抓。

1.2适应环境改革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眼于环境保护。

山体滑坡、湿地数量快速减少、树木减少而引发的水土流失现象都是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造成中国经济发展变慢的后果,为了降低环境恶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以及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中国现阶段应当做好土地利用规划评价工作,引导人们的思想走向更加积极正面的方向,并且能够为专业人员提供正确的新思路,从而加快环境改革的脚步[1]。

1.3促进土地恢复做好评价工作可以提供相对客观的数据,为后期中国土地规划工作做出科学合理安排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何开展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如何开展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维普资讯
பைடு நூலகம்
◆h a ig j g we ◆— u n j i i n n
。责任编辑 —

编者按 :目 前各地正在积极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 作, 开展土地利用规 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之前 , 我
国已开展 过 两轮 土地利 用 总体规 划 , 贯彻 “ 分珍惜 和合 理利 用 对 十
策和 《} r华人 民共和罔环境影响评价法》 l ,实施 土地可持续利用战 略, 预防有再大缺陷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对环境造成不 良
影响 , 卜 使 地利用规划编制 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 从而促进经济增 长、 社会进步 与环境保护协调进行。


环评工作程序与土地规划环评要点
( )规 划环境 影响评 价 工作 程序 一
景观保护区, 水域 ) 和环境质量等 力而的影 响上 , ‘ 可能 上作程序 、指标体系的建 和 价方法的确定等下作 涉及的环境主题包括 : 土地资源 的规划 管理; 土地覆 仍在探索之 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如何进行环境影
盖 I 景观; 土壤 ; 空气和水环境
在 土地 利用 规 划 的 内容 中 , 地利 用 目标 和 力针 、 土 ‘
( )土地 规 划环境影 响评 价要 点 二
土 地 利用 规划 的 主 要 : 影 响 表现 在改 变 地 利 境
策 建议
刮 『 为止 ,我围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多是 围绕 l I 用类型( 如土地 占用 、 土地组织 与布局 ) 导致 的对 自 而 建设项 L进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在 J 然生态环境( 如林地 、 园地 、 草地等/态建 用地 , 卜 牛态 田内刚刚起步 , 缺乏成熟科 可操作的技术规程 , l 其基木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9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已经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九年八月十七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实行信息共享。

第五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费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

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章评价第七条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一)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九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其他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各综合性规划、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等应根据本标准制(修)订。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6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23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96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goals指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而设定的、拟在相应规划期限内达到的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和其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目标和要求,是规划编制和实施应满足的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要求。

3.2生态空间ecological space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区域,是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完整性,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区域。

3.3生态保护红线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概述
与项目环评的区别
•评价的对象及内容不同 •介入的时间不同 •评价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不同 •评价的影响力度不同 •公众参与的程度不同
11
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概述
与项目环评的联系
•与项目环评的相似 •对项目环评的借鉴
对EIA评价方法的借鉴 对EIA评价原则的借鉴 对EIA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的借鉴 对EIA公众参与的方法和方式的借鉴
3、其他情况选择“不可预料影响”(?)
1、选择“协调”的数量≥80%,归为“协调”
2、选择“协调”的数量<80%且≥50%,归为“基本协调” 协调性分析
3、选择“不协调”的数量>50%,归为“不协调”
4、其他情况为无法确定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评价方法
矩阵法
矩阵法是将规划方案与环境因素作为矩阵的行与 列,并在相对应位置填写用以表示规划行为与环 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符号、数字或文字。
可根据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分别 计算规划基期年和规划目标年各地类的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并汇总,再比较规划期间土地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的变化。
36
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表
序号
生态功能
说明
1
气体调节
是指对大气化学成分的调节,如保持CO2和O2的平衡,保持O3,防止紫外线等
2
气候调节
在大尺度的生态系统中,如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都具有调节区域气候,影响降水的功 能
×可能增加CO2排放量 无
ν 可减少城市 周围拥堵

10. 在决策中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重大负面影响 献
ν ---可能有助于实现目标
×--负面影响 无---中性
ν 视情况定 ν ν ---为实现目标有重大贡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评价方法
生态服务价值法
是通过计算不同年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找出生 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从而确定规划前后土地 利用规模和结构变化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0.01
A 气体调节 B 气候调节 C 水源涵养 D 土壤形成与保护 E 废物处理 F 生物多样性保护 G 食物生产 H 原材料 I 娱乐文化
目的 人与自然相和谐 实现可持续发展
任务 对环境的预测和评价 提出解决方案
18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总则
评价范围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统一
主体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资质 土地规划环评资质
19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评价原则
科学、客观、公正 早期介入、结合进行 整体性、充分协调 可操作性 一致性原则
0.6
15.5
20.38
0.03
D
3.9
1.95
1.46
1.71
0.01
0.02
E
1.31
1.31
1.64 18.18 18.18
0.01
F
3.26
1.09
0.71
2.5
2.49
0.34
G
0.1
0.3
1
0.3
0.1
0.01
H
2.6
0.05
0.1
0.07
0.01
0
I
1.28
0.04
0.01
5.55
4.34
保护生态用地 加强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建设用地 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等 优化土地空间布局 改善生态环境
25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评价内容
二、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规划内容与环境保护相关性分析 规划目标与环境目标协调性分析 提出维持或调整规划目标的建议
26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采纳环境可行 的规划方案
编写环评篇章或说明
公众参与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评价程序
1、环境现状分析
2、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3、环境目标确定

4、确定评价内容(对象)

5、选定评价指标和方法

6、汇总评价结果
7、拟定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3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生态要素:
土地生态环境
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
3
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为什么要做环境影响评价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环境保护的需要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需要
4
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史
国外的发展历史
1969年,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 (NEPA)
1987年,荷兰就建立了法定的战略环境影 响评价制度
1990年,德国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 1999年,加拿大颁布了《政策、规划和计
划建议的环境评价内阁指令》
5
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发展历史
1979年,中国第一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保护法》(试行)
成土过程,岩石风华和有机物质的积累
8
养分循环
养分的获取、形成、内部循环和存储
9
废物处理
生态系统对排入其中的污染物质具有分解、处理和解除毒性功能
10 植物授粉和种子扩散 植物种群繁殖授粉和种子的供给
11
生物控制
生态系统通过生物控制自动调节物种数量,对种群的营养级动态调节,关键种捕食者 对猎物种类的控制、顶级捕食者对食草动物的消减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解读与应用
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土地规划利用所 唐舰
二〇一〇年四月
章节安排
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概述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案例分析
2
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 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 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 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0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评价程序
现状调查 确定目标 方案比选 提出措施 编写说明
21
规划分析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评价指标


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针对规划方案提出环境影响 减缓措施
修改规划目标或 规划方案
评价结论
表 1 核查表示例 与其他专项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注释: √协调 ×不协调 ?不能确定
C 评估
D 其他专项规划 子规划 1 子规划 2
子规划 i 子规划 i+1 …… 子规划 n
表 2 核查表统计方法
项目
统计方法
1、 任一种单项影响类型,统计数量>50%的选取此类型影响
可持续性分析 2、 有利影响(√)与可能有利的影响(√?)之和≥60%,选取“有利影响”
矩阵法可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累积环境影响 评价等多个环节。
33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评价方法
34
欧盟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矩阵评价示例
--在地区内增加200公里的高速路
主要的可持续发展标准
潜在的负面影响
积极的影响
1. 最小限度地使用不可再生能源
×× 增加燃料使用量
2. 在再生能力限制内使用可再生能源 ×
生物多样性
自然资源保护

生态用地保护
状 环境要素:
大气环境
水环境
土壤环境
地质环境
……
环境 影响 识别
环境问题与 规划、目标 的一致性
总目标:
不造成当前生
态环境恶化的
前提下,改善 生态环境


具体目标:
生态目标 环境目标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评价内容
一、现状分析
识别现状环境特征 分析现状环境问题 确定环境目标
13
章节安排
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概述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案例分析
15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技术规范解读
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级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国 土资厅发[2009]79号) ……
8
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概述
基本内涵及特性
基本内涵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识别与规划密切 相关的关键生态环境因素,分析评估规划方案对 关键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或减轻不 良环境影响的规划对策和措施。
三个特性
针对性 有限性 实用性
9
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概述
主要任务
分析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识别关键环境要素 针对评价对象构建评价指标和方法 制定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3
干扰调节
生态系统对环境波动和衰竭具有干扰调节功能,如干旱恢复、洪水控制,防止风暴
4
水分调节
调节水文循环过程,包括农业、工业、交通的水分供给
5
水供给
通过水文流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用水并储存和保持大量水源,如水库、含水层和集 水区
6 侵蚀控制和沉积物保持 指保持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养分,防止土壤遭受侵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