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离骚节选教案4苏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离骚节选教案4苏教版必修3•点击学习目标▲知能目标1 •体会诗歌中移情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2•了解《离骚》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理解节选部分的主旨。
3.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情感目标1.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2.感受诗人行为高尚、品格圣洁、忧国忧民的完美形象。
▲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瑰丽的想象、绚烂的文采表达诗人炽热的感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2.理解屈原的精神表现和诗人讴歌、追求的政治理想。
3.文言词句的理解。
•刷新知识库存知识库存1.关于《诗经》屈原,名平,字原,又白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诗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有深远的影响。
2.关于《离骚》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年)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
此间创作了《离骚》。
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3.关于“楚辞”与《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
《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4.关于“离骚”的含义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
班固在《离骚赞库》中释为“遭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
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2)能够把握《离骚》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能够分析《离骚》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1. 《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2. 《离骚》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离骚》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离骚》的古文理解和文化内涵。
2. 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离骚》(节选)文本,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交流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讲解《离骚》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五、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离骚》(节选)文本。
3. 思考《离骚》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离骚》为例,分析古典诗词的创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3. 利用比较教学法,将《离骚》与其他诗词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性。
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屈原的时代背景,增强情感体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
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教案标题:《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离骚节选》的背景和作者苏轼。
2. 理解《离骚节选》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离骚节选》中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离骚节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作者是苏轼,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
2. 提问:你们对苏轼和《离骚节选》有了解吗?二、学习背景知识(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查找并分享苏轼和《离骚节选》的相关信息。
2.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所找到的信息。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段阅读:将《离骚节选》分成若干段落,让学生轮流朗读每一段,并理解每段的大意。
2. 提问:根据学生的理解,提问关于文本内容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四、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15分钟)1. 解释诗意表达:引导学生分析《离骚节选》中的诗意表达,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2. 举例说明:以具体的诗句为例,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这些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五、文学鉴赏(15分钟)1. 分析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离骚节选》的主题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2. 提问:诗歌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离骚节选》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展望: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苏轼的其他作品,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辅助工具:1. 《离骚节选》的教材或诗歌文本。
2. 学生分组的资料收集工具。
3. 诗歌鉴赏的参考材料和解析。
教学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的资料汇报和讨论表现。
2. 学生对《离骚节选》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展示。
3. 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和参与度。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0
《离骚》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陈银娥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辨别诗中比兴所依托的内涵。
2、了解屈原的“美政”思想,分析诗人“恐”的原因,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分析诗人“恐”的原因。
难点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提到屈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世界人民隆重纪念他。
至此,屈原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中国的爱国人士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也很多,为什么理事会选择的是屈原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歌——《离骚》来探索其中的原因!二、初读——感知内容1、齐读文章,注意字音、节奏2、在这首诗中,屈原最想说的是哪一句话?明确: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3、很大胆很直接,跟君王说“跟我走,我教你怎么走”,屈原为何这么自信他能给君王带路,他有什么天赋的异领吗?请大家再读课文,结合诗歌说一说。
明确: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出生高贵降生祥瑞美好的名字三、再读——研读文本1、为什么强调这些“内美”?明确:出生高贵——与王室同宗,担国家大任,义不容辞降生祥瑞——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美好的名字——父亲美好的寄予2、为什么采摘“江离、辟芷……”这些花草是“修能”?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轼明确:这些花草象征高洁的品质,采摘披挂比喻培植美好的品质。
3、美政思想诗人驾着一匹良马驰骋于大地之上,蓦然回首,发现徘徊迷茫的楚王,他大声呼喊跟我来吧,楚王信任地跟着他,多么美好的场景,有贤臣有明君,他们彼此信任,一同开拓美丽的江山社稷。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97
《离骚》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重点和难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知识链接】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其特点是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9离骚(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4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离骚》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离骚》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离骚》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辅助以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觉得这部分的内容学生们掌握得比较好,他们在后续的案例分析中也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也能够深入地探讨这些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成功,它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讨论比较热烈,而有些小组则显得有些冷清。这可能与我分组的方式和对小组讨论的引导有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分组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同时,我也需要加强对学生讨论的引导,提出更具挑战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分组讨论和分享。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舒适的座位和适当的书写工具,以便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充分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可以准备展示板或白板,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播放相关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吸引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高中语文9离骚(节选)》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他们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离骚 教案 苏教版
离骚教案苏教版教案标题:《离骚》教案(适用于苏教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离骚》,使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主题;2.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3. 学习《离骚》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4. 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练习。
教学准备:1. 课本:苏教版《离骚》;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班级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屈原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屈原有什么了解?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二、学习《离骚》(2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离骚》的课文,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2. 教师解读《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3. 分析《离骚》中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如对仗、排比等;4. 解释《离骚》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文学鉴赏(15分钟)1. 教师选取《离骚》中的几个重要段落,进行朗读;2. 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意境和美感,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离骚》的理解和感受。
四、写作练习(20分钟)1. 学生根据对《离骚》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2. 鼓励学生运用《离骚》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3.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2. 向学生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拓宽文学视野;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分享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感悟;3. 设计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于《离骚》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9课 离骚(节选)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苏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学案
第9课离骚(节选)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那么,字灵均。
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某某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X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X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主要作品《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评价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二)人物轶事屈原隐居花园洞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流放,从荆州过长江,渡洞庭,经某某,到汉寿,出十里柳溪到桃江羞山,寻访隐居在羞山的楚狂陆接舆遗踪,留下了“接舆髡首兮〞的诗句。
进入桃花江后,屈原弃舟登岸,骑马沿着望浮古驿道的崎岖山路继续南行,“旦余济乎江湘〞,“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在桃江停下流浪的脚步。
在今天的桃江花园洞村,留下了许多屈原隐居的传说和遗迹。
村口的“下马坪〞和“下马石〞是客人拜访三闾大夫下马的地方,村后有为纪念屈原而取名的“端阳山〞,村里有多处“三闾桥〞。
在杨家仑的山腰处有“屈女墓〞,当地群众称“屈原小姐〞墓,相传屈原的宝剑给爱女绣英陪葬,有四块金砖垫棺;墓在竹林中,竹叶盖满芳冢。
据传还有“鸟嘴山〞,是屈原养鸟的地方,“鸭嘴塘〞是屈原养鸭的地方,“放牛冲〞是屈原养牛耕作之地。
屈原酷爱兰花,读书写作之余,种了很多兰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离骚》),相传“花家坪〞就是他的花圃。
屈原种下的兰花代代相传,如今,花家坪已成为兰花种植基地,所培育的兰花品种繁多,优雅芳香,闻名海内外。
屈原隐居在花园洞,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创作了不朽的诗篇。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9课《离骚》名师精编教案2
《离骚》教案教学设想:因为年代久远,本诗古奥难懂,好在课文下面给出了详细的注释。
应该首先让学生参照注释,扫除语言文字障碍。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积累一定的文言字词。
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来鉴赏屈原的艺术形象,品味屈原内在的深厚思想感情,学习屈原的写作技巧。
又因为楚辞是在歌谣的基础上脱化而来,具有很强的韵律节奏,所以朗读背诵是本诗必须着力把握好的,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理解屈原,培养语感。
受到古楚文化的熏陶。
并识记相关的名言名句知识目标:1、了解“楚辞”《离骚》和屈原的相关知识2、学习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3、了解吟诵古诗词要注意的基本问题4、掌握节选部分的思想内容能力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培养通过理解诗文,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屈原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1、鉴赏《离骚》,学习屈原的高尚品德。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2、香草美人比喻的理解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归纳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指导诵读离骚,疏通文意第一步: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来一起背诵一遍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学生背诵)……“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同学们,\"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本课就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第二步:指导诵读1、放朗读录音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正音:苗裔()联()孟()庚寅()揆()肇()赐扈()纫()骐骥()汨()搴()道()夫先路蕙()耿()介昌被()险隘()踵()武荃()蹇蹇()羌()路点一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全班学生齐读课文2、放朗读录音第二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句子的节奏。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一、对联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二、读《离骚》
1、听朗读正音
2、自由朗读读顺
3、接龙朗读,读清
三、说《离骚》
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
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
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
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
1、学生根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
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
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
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离骚(节选)》导学案(教师版)
《离骚(节选)》优教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一、关于屈原屈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时代)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_____________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____________。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_____________,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流离于____________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____________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________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创作的作品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篇)、《____________》(9篇)、《____________》,凡23篇。
其中,《___________》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9
《离骚》教学设计葛育希教学重点:1熟悉《离骚(节选)》的语言特点。
2感知《离骚(节选)》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1鉴赏《离骚(节选)》的浪漫主义表达方式。
2评价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人格情怀。
一、朗读导入-----感受“楚辞”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的离骚。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
《楚辞》既是指西汉刘向所编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也指屈原开创的一种新文体。
PPT: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也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我们一齐读一读课文,感受下楚辞的特点。
字音都读准确,但没有读出离骚的节奏。
楚辞有内在的节奏感。
PPT:帝/高阳之/ 苗裔兮,朕/ 皇考曰/ 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 吾以降。
我们也来划一划节奏,自由地读一读,对比诗经四言的《氓》。
1说一说楚辞语言的特点。
【明确】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自由,多六、七言参差,多用“兮”字,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长篇铺叙,开“汉赋”先河。
四言比较规整,读起来比较短促。
楚辞体节奏不一,语气舒缓,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介于诗和散文之间。
楚辞不叫“楚诗”叫“辞”,“辞”,辞赋,楚辞是辞赋的前身,开“汉赋”先河。
兮字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
二、文本研习——浪漫主义看吧,屈原确实很有才。
关于屈原的才华,司马迁在《屈原列传》里评价到: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出示译文: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一个记忆大师,外交达人啊。
2对于他的才能,屈原自己是何如评价总结的?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明确】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请生翻译。
我有很多美好的才能。
那么应该是吾既有纷之内美兮。
这样的表达和屈原的原句有什么不一样?强调内美的多。
很多很多啊,我的内美。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离骚》的背景、作者屈原以及楚辞的特点。
(2)能够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3)能够解读《离骚》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离骚》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通过模仿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2)欣赏《离骚》的优美语言和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离骚》的诗意和诗意表达。
(2)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3)《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离骚》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
(2)比兴、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3)对《离骚》深层含义的理解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屈原及楚辞的特点。
(2)介绍《离骚》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离骚》,理解诗意。
(2)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离骚》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解读《离骚》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5. 拓展延伸:(1)比较《离骚》与其他楚辞作品的异同。
(2)了解《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离骚》,理解诗意。
2. 分析《离骚》中的比兴、象征等手法,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离骚》的理解是否有所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离骚》的文本、译文和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离骚节选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案
离骚(节选)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二、学习重、难点: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三、知识积累1.走近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0世纪中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划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
两度出使齐国。
屈原为实现楚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了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
大约此时郢都在庄跻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
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
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
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学识渊博。
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的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
(苏教版)《离骚》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离骚》的背景和创作意境;(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能够背诵并默写《离骚》中的经典片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1. 《离骚》的背景和创作意境;2. 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 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3.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离骚》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离骚》,理解诗文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4.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中的难点、重点,阐述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5. 欣赏与感悟:让学生背诵并默写经典片段,感受诗歌的美;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离骚》的理解程度,包括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否能正确欣赏古典诗歌;3. 学生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和传承。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离骚》全文;2. 参考资料:有关《离骚》的背景介绍、注释、赏析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离骚》的理解程度;2. 讲解诗文中的难点、重点,如生僻字词、难句等;3.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讲解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让学生感受诗人的真挚情感;5.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6.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经典片段,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离骚》节选部分;(2)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离骚》节选部分;(2)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离骚》的象征、隐喻手法;(2)深入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离骚》的创作背景及作者屈原;(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离骚》节选部分,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屈原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离骚》中的象征、比兴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离骚》中的重点词语、句子;(2)深入剖析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5. 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离骚》的韵律特点;(2)欣赏《离骚》中的比兴、象征等手法;(3)感受诗歌的美学价值。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离骚》节选部分;3. 思考《离骚》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3.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离骚(节选) 教案
离骚(节选)教案教学目标:形式美:了解骚体诗的语言体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比兴手法运用的效果情感美: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教学重难点:通过鉴赏《离骚(节选)》,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教学准备:教师编制“学案”,因为《离骚》年代久远,语言又有地域性特点,文字理解是一个难点,必须跨越文字的障碍才能更好的进入文章的阅读,所以学案包括字词音、形、义等等,同时还有作者及《楚辞》的介绍,外加《离骚》其他选段的阅读,以便扩展学生的眼界,请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学案的基础题(音形义),并仔细阅读。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太阳的后裔——屈原《离骚》品读评论一、导入: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始终像浪花一样洁净美丽;有一个名字,成就了楚地一条普通江河的万古名声;有一个名字,承担着“太阳的后裔”的殊荣;有一个名字,当我们在品尝香喷喷的粽子时,蓦然回首,他就站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深情的呼唤这个名字——屈原。
近日,韩剧《太阳的后裔》热播,其实早在2300多年前,屈原已经声明过自己就是“太阳的后裔”,他说我是“高阳之苗裔”。
楚辞专家宿白先生说:“颛顼即是高阳,高阳就是太阳。
”原来,屈子才真正是太阳的后裔!屈原对自己的祖先极尽赞美,留下了《东皇太一》、《东君》等祭祀太阳神的光辉诗篇。
这是诗人中的巅峰,王者中的王者。
王者归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太阳的后裔,再现太阳的华美,感受他的温度,仰望他照射千古的光彩。
《离骚》是我们了解屈原的最宝贵资料,这是一首自传性质的诗歌。
活动2【讲授】解题评论二、解题:《离骚》什么意思呢?“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东汉班固《离骚赞序》“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被称为诗家的绝唱。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
《离骚》教案 (苏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离骚》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离骚》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楚辞”、屈原的相关文学常识2、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并体会诗歌中所展示的人物形象3、引导理解诗歌的“移情法”和浪漫主义风格教学重点:赏读课文,体会屈原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朗读中“兮”语气的把握教学设计:诗歌教学读是重点,所以由读导入,通过读来理解诗人形象。
但由于课文篇幅所限,很多知识不能通过课文本身的解读来得到,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机增加一些相关资料,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范围,拓展知识面,深化对诗人形象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带动学生齐读。
2、屈原留给学生的印象及相关诗句。
3、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相关材料聚集)二、学生朗读全诗,并初步体会诗歌:1、一读诗歌。
这首诗歌与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歌相比在形式上什么特点?(引出“楚辞”的定义和特点。
《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对《离骚》创作缘起的讲解,并借用《史记》和《四库提要》中的相关资料。
2、再读诗歌。
注意“兮”的语气。
三、赏读诗歌,体会人物形象3、三读诗歌。
诗歌当中的哪些描绘与你意想当中屈原的形象是相似的?4、诗歌当中有两个“恐”字,他们怎么解释?从诗的前面两节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的屈原的`形象,他还在“担忧”什么?(光阴的流逝,汲汲以修:君王老去,积极预政)5、屈原是内修外美,有着崇高理想的诗人,也是忠君爱国,力图致君尧舜的政治家。
为了丰富这一人物形象,请同学欣赏本文之后的一个语段。
(“昔三后……夫惟灵修之故也”)四、读完这首诗之后,感觉它的最大艺术特点是什么?(香草、美人的比喻;浪漫主义风格)五、齐读完毕六、作业1、背诵全文2、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地位是相当高的,而这些谋臣策士中如苏秦、张仪等人都是在本国不得志的情况下分开故土,而在异国有所作为。
据此有人认为屈原的行为是一种愚忠,他大可不必为楚国而死。
你怎么看,试着写一篇六百字以上的小论文。
《离骚(节选)》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目标1、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人。
初辅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后遭到守旧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谗害而去职。
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
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亦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所作《离骚》《九章》《九歌》等篇反复陈述其政治主张,揭露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排斥贤能的种种罪行,表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2. 楚辞及《楚辞》①诗体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
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对后世影响很大。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3.《离骚》《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
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离骚(节选)(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屈原隐居花园洞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流放,从荆州过长江,渡洞庭,经常德,到汉寿,出十里柳溪到桃江羞山,寻访隐居在羞山的楚狂陆接舆遗踪,留下了“接舆髡首兮”的诗句。
进入桃花江后,屈原弃舟登岸,骑马沿着望浮古驿道的崎岖山路继续南行,“旦余济乎江湘”,“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在桃江停下流浪的脚步。
在今天的桃江花园洞村,留下了许多屈原隐居的传说和遗迹。
村口的“下马坪”和“下马石”是客人拜访三闾大夫下马的地方,村后有为纪念屈原而取名的“端阳山”,村里有多处“三闾桥”。
在杨家仑的山腰处有“屈女墓”,当地群众称“屈原小姐”墓,相传屈原的宝剑给爱女绣英陪葬,有四块金砖垫棺;墓在竹林中,竹叶盖满芳冢。
据传还有“鸟嘴山”,是屈原养鸟的地方,“鸭嘴塘”是屈原养鸭的地方,“放牛冲”是屈原养牛耕作之地。
屈原酷爱兰花,读书写作之余,种了很多兰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离骚》),相传“花家坪”就是他的花圃。
屈原种下的兰花代代相传,如今,花家坪已成为兰花种植基地,所培育的兰花品种繁多,优雅芳香,闻名海内外。
屈原隐居在花园洞,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创作了不朽的诗篇。
《离骚》中很多诗句直接描述了桃花江一带的风物。
如“黄荣可以盈室兮”,“荣”音“绿”,就是桃花江山中到处都有的淡竹叶;还有“荪”,溪荪,就是溪边长的石菖蒲;“摘琮枝以为羞兮”,羞,通“修”,即腊肉;“户服艾以盈要兮”,则是典型的益阳、桃江风俗。
楚地尚巫,千百年来在益阳民间都有“收魂”的风俗。
屈原受这种风俗的影响,在去往汨罗投江明志之前,为自己写了《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一)背景链接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至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被放逐约九年之久。
在此期间,他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和缠绵悱恻的情绪,这时的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
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
楚辞是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跌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
Ⅱ.文化常识朕.皇考曰伯庸朕:本义为舟缝。
引申为迹象、征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朕”成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
[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
2.了解楚辞的特点。
3.理解关键词语,感悟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诵读全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帝高阳之苗裔...兮之:结构助词“的”裔:名词,后代(2)朕皇考..曰伯庸皇考:对亡父的尊称(3)摄提贞.于孟陬兮贞:副词,正,当(4)惟.庚寅吾以降惟:句首语气词,无实义(5)皇览揆.余初度.兮揆:动词,思量度:名词,时节(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纷:形容词,众,很多,指美盛的样子(7)又重.之以修.能重:再,加上修:形容词,美好的(8)纫.秋兰以为佩.纫:动词,联缀佩: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9)夕揽.洲之宿莽揽:动词,采(10)日月忽.其不淹.兮忽:形容词,迅速的样子淹:动词,久留(11)惟草木之.零落兮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2)不抚.壮而弃秽兮抚:动词,循,握持(13)何不改此度.度:名词,法度(14)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名词,骏马,比喻贤智之臣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肇锡余以嘉名锡同赐,赐给(2)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幽僻(3)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纫秋兰以为..佩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2)春与秋其代序..古义:递相更替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3)恐美人..之迟暮古义:喻指君主;一说,美人是自喻今义:美丽的女子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名.余曰正则兮名:名词作动词,给……起名(2)字.余曰灵均字:名词作动词,给……表字(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作名词,美德(4)朝.搴阰之木兰兮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5)夕.揽洲之宿莽夕:名词作状语,在黄昏(6)不抚壮而弃秽.兮秽:形容词作名词,秽恶之行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肇锡余以嘉名。
译文: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状语后置句,状语“以嘉名”置于谓语“锡余”之后。
)(2)纫秋兰以为佩。
译文: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
(省略句,“以”后省略了代词“之”。
)(3)恐年岁之不吾与。
译文:心忧岁月不等待我。
(宾语前置句,宾语“吾”置于动词“与”之前。
)(4)来吾道夫先路!译文: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省略句,“夫”后省略介词“于”。
)环节二:把握文意6.下列各句不属于表现屈原“内美”的一项是(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C.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D.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解析:选D D项,表现屈原的“修能”。
7.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述说自己的出身高贵,又降生在一个美好吉祥的时刻,表现出诗人高度的庄重自爱。
B.“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表现了诗人的焦虑和迷惘。
C.诗末诗人想象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他热情地回首,望着徘徊无路的楚王,高喊着“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D.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解析:选B B项,这四句诗是说诗人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表达的是诗人的焦虑之情,“迷惘”看不出来。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尊严1.从教材中积累诗中屈原反复渲染自己身份的高贵,强调自己的“内美”,暗喻他与楚国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担当振兴家国的重大责任,体现了一种自我价值的发现。
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他深恐努力向前仍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抓紧时间修养自己。
这“精勤修能”体现了他自我意识的觉醒,更表明了他的人格追求。
他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当仁不让,愿为君主做引路人,这表现了诗人虽遭厄运仍坚守高尚的品格、坚持真理的精神。
屈原保持高洁的志向和独立的人格尊严,如明灯,照亮了中国历史的漫漫长夜。
2.从历史中积累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却还是为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而不肯吃,最终饿死于路旁。
3.从名言中积累(1)要人敬者,必先自敬。
——陶行知(2)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3)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
——普列姆昌德(4)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
——苏霍姆林斯基(5)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思卡尔(6)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4.从佳作中积累有尊严的人,不奴颜媚骨;有尊严的人,不摇尾乞怜;有尊严的人,不妄自菲薄。
有尊严的人,能够勇敢地说“不”,他为了心灵而活,绝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和良心;有尊严的人,在困境中不堕落,他永远看见希望,奋进不辍;有尊严的人,有血性,他能为人格的不污,而奋勇斗争;有尊严的人,有信仰,他可以为理想死去,而无怨无悔。
尊严是一种正气,它压倒一切妖风;尊严是一把神剑,它斩去所有虚荣。
尊严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有了它,无论走上什么样的旅程,你都可以用自信的臂膀,满怀热情地拥抱人生。
(二)这样运用素材[精彩片段]尊严是什么?尊严是做人的高贵,尊严是生命的价值。
从不食嗟来之食者身上,我们曾仰慕“贫贱不能移”的高风;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我们赞颂过“威武不能屈”的亮节;从伟大的人民总理身上,我们景仰着“富贵不能淫”的贞操。
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做人的尊严。
尊严是不容玷污的白璧,尊严是不可尘蔽的珠光。
尊严植根于绵亘千古人文精神的圣殿,它只属于大写的“人”。
它是人类不可亵渎的理性、正义与良知。
[领悟] 文段的论点是“尊严是做人的高贵,尊严是生命的价值”,为了证明此论点,作者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者、文天祥、人民总理的例子。
这些事例切合论点,内容丰富,很有说服力。
[精彩范文]①又是一年端午节,自然让我想起汨罗江畔的玉笥山,想到三闾大夫投江的河伯潭。
其实,我没有到过汨罗江,也从未泛舟于洞庭湖,虽然神往已久。
可我在断断续续的残梦中,曾无数次梦到过披发行吟泽畔的屈原。
②屈原是一座丰碑,他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并不单纯是因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他发自内心的那些咏佳作赏析文章以“汨罗江边寻残梦”为线索,叙写了屈原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虽遭奸佞谗害,流放汨罗,但仍心系故国,不忘存君兴国,忠贞不渝的一生。
行文中作者还写到屈原的品格对后人的影响,从屈原到王国维到老舍,中国知识分子以死殉道,追求人格的独立,捍卫生命的尊严。
文章字里行叹汇聚成一篇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在《诗经》之后闪烁着五彩光华,照耀着华夏的天空。
凝聚着无数心血的《离骚》字字含泪,句句泣血,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③屈原是一种精神。
在战国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他想在楚国施展开自己经天纬地的才华和济世救国的理想抱负。
他以为,只要忠君,只要爱国,他就永远可以立于楚国的朝堂,站在楚王的身边,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
然而听惯了甜言蜜语的楚王哪里真正会听逆耳忠言。
④流放的屈原对楚王仍然抱着幻想,幻想楚国能在危难之际转危为安,幻想着楚王能在沉沉的酣梦中想到志虑忠存的自己,幻想自己能站在伤痕累累的楚国朝堂再次力挽狂澜……然而,这只是黎明前的残梦,浓重的黑暗后还是黑暗,佞臣当道的楚国没有曙光,没有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