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课程改革方案解读(赵才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升学奠基
着眼终身发展
遵循课程系统的时代变革
课程理念的发展趋向——学生素质发展本位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重视学力的培养
课程设计的理论取向——均衡发展的思想
课程结构的组合趋向——增大学习者的选择 课程编制的统整趋向——技术整合与内容综合含开放 课程实施的改革趋向——着眼改变学习方式 课程评价的增值取向——重视过程与发展
设计思路——改革课程管理
·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倡导科学管理与民主管理的结合。 ·形成以校为本、立足发展的教学研究制度。 ·推进高中课程的学分管理。 ·建立学校选科指导制度。
设计思路——加强课程整合
·课程知识范畴内的整合。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课程与社会资源的整合。
讨论主题:
上海普通中小学 课程方案
(解读)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课改委办公室
赵才欣 (E-mail:zcx_1025@126.com)
基本主题:
课程改革背景——国际动向与设计思路
上海课程改革——方案特色与改革要点
课程实施要求——学校行为与教师发展
课程的生成——设计的逻辑思路
培养什么样的人?
(社会要求、时代要求、地域背景要求)
(建立功能性课程)
发展的新要求:传统课程的变脸
在实践中的创造——
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体现课程的现代整 合
对峙
学科课程 经验课程
统一
设计思路——精选课程内容
·精简与充实:删减共同基础,增加不同 基础;精简知识,充实活动。 ·内容选择:密切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 的联系;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学科内容:控制总量、把握要求、充实 活动、联系生活、形成层次。
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使他们 形成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国际动向——关于课程内容
(3)适应时代需求,加强技术教育(包括信息技 术和通用技术)、价值观教育,增设专题研究。
英国
• • • •
设计与技术 信息和交流技术 公民 综合学习
• • •
法国
个体化帮助
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
有指导的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践活动

韩国: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
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 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
• 法国: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
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 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
设计思路——完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 ·倡导充分、合理地运用课程资源和信息
技术进行学习。
设计思路——改进学习评价
·倡导发展性评价,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
·倡导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倡导质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倡导综合素质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 样化。 ·倡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
日本
信息科 综合学习时间
国际动向——关于课程实施
(1)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2)倡导学生自定课程修习计划;
学校通过提供课程说明、选课指导手册、建立专兼职结合的 咨询与辅导制度,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
国际动向——关于课程实施
英国 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课程改革背景——国际动向与设计思路
上海课程改革——方案特色与改革要点
课程实施要求——学校行为与教师发展
确立新颖的课程思想
课程功能 使课程适应并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程范畴 课程实施的时空得到广泛拓展 课程设计 关注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
体现当代课程改革的认识变化:
学生适应课程 组织学习内容
课程适应学生 设计学习经历
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构建什么样的课程?
课程内涵与外延的拓展
国际动向——关于培养目标
90年代以来,共同关注:
• 公民的责任 •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 信息素养 • 国际视野
国际动向——关于课程内容
(1)强调在达到一定基础的前提下,设置多样化、 具有选择性的课程。
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它的主要特点是收集在学生身上发生 过的有典型意义的行为和事实来真实地描绘学生发展的过程 “图景”,弥补传统评价的不足。
韩国——“综合生活记录簿”中要记载:
思想品德的总体情况 学习能力、兴趣 集体活动、服务活动 学生的成绩、名次 出勤情况、课外活动情况 资格证书的获取情况
学科竞赛的成绩与获奖情况
学科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突出以下通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言语信息能力 数理逻辑能力 探究实践能力 创新质疑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
学科培养目标 突出以下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团队精神、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社会责任、文明行为和诚信品质 开放意识、文化包容与情感态度 生命关爱、环境意识和科学发展观
设计思路——调整课程目标
·民族精神、国际视野与现代意识。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一般(通用)能力:阅读交流与表达、科学
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团队合 作与组织、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等。 ·学科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思路——重构课程结构
德国
把学级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课 程表;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
国际动向——关于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全面 关注学生的发展。
美国——80年代以来,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评价学生在美国
国际动向——关于课程内容
(2)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经验
• 美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
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 德国: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对自己未来发展作
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 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
• 印度: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界相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