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2013届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四新人教版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高二历史周练(4)新人教版
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1.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言行不一”,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周礼”,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B.奴隶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C.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D.维护“周礼”是历史的倒退2.据说,孔子曾向一位智者请教“救世”之道,智者却一言不发,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然后席地而眠。
孔子若有所悟,作揖告辞。
你认为孔子请教的这位智者最有可能代表哪个流派?()A.道家B.墨家 C.法家 D.阴阳五行家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A.遏制学术自由 B.加强中央集权C.提高儒学地位 D.统一思想文化5.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6.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①有唯物主义思想②有反封建思想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最后的晚餐》《圣母子》《西斯廷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作品。
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这三幅作品的评论不正确的一项()A.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B.都对作品中的神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C.都通过色彩.构图.技艺融入人文主义精神D.都表达了作者对至高无上的神性的赞美8.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四周周练历史试题
(命题人:刘进才 审核人:高敏 时间:2013.3.21 )一、选择题(共48分,12小题每题4分)1.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政治中心逐步由内地转移到近海,由中国中部的关中、河洛地区转移到中国北部的北京地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或条件不包括A.中国古代中西部的气候等环境逐步恶化B.政治中心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C.中国民族问题焦点地区的转移D.大运河等水上运输工程的发展和完善2.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更是雅典灿烂古文明的历史见证,它建成于下列时间轴的哪一阶段前8世纪 前7世纪 前6世纪 前5世纪 前4世纪AB C D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 .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 .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4.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A.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5.被誉为“武大三大名嘴”之一的武汉大学哲学院赵林教授前来中南大学,作了一场题为“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讲座。
下列言论中最有可能被提到的是A.“信徒皆为祭司”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C.“人是万物的尺度”D.“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6.右图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对古希腊民主制度进行研究的人数变化曲线。
你认为第二至第五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因素是A .专制与民主思想的蜕变B .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C .思想领域的剧烈变化D .不同文艺流派的产生7.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 ③新航路的开辟 ④宗教改革运动8.《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3届高三试题周练(14)
李林中学历史周练十四1.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②该运动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③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资政新篇》曰:“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
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洪仁玕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结论。
该判断()A.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B.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正确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3.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
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4.《药》发表于1919年4月。
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
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
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5.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①封建制度的结束②共和观念的深入③民主平等的趋势④民族团结的重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2011年全国卷文综16)清初著名使人陈先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题诗一手,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四新人教版
命题人(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1.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A.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她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A.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B.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象的思想根源3.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物。
”这一规定的实施A.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C.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 D.违背了儒家大一统思想4、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5、Nepman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
”那么这一名词的出现由于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被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这里的“改变”指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③“短短几年内实现农业集体化并大大地加速工业化”④ “将统治权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7、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3届高三试题周练(20)
李林中学历史周练二十一、选择题1.“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明朝时期,山西洪洞县从人口大量迁徙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当代,我国北方居民仍然有拜祭洪洞县大槐树的习惯,使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从政治角度分析,这一习惯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北方人口与山西洪洞县存在着血缘关系B.北方普遍推行郡县制C.宗法制重视血缘关系的传统D.分封制扩大了周人的活动范围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
该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秦始皇非常勤政B.浓厚的部族色彩C.权力高度集中D.严格的等级制度4.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
此做法最主要考虑是()A.增加财税B.多安置官吏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6.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 汉、宋、明C.秦、元、清D. 秦、唐、明7.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矣。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3届高三试题周练(13)
李林中学历史周练十三1.观察下图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圆明园大水法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①建于清朝初期②毁于西方列强侵略③反映了清朝由盛转衰的趋势④体现西学东渐的影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下列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A.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B.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C.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D.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3.了解历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漫画就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表述最能体现右侧漫画内涵的是A.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负担 B.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C.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4.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5.1937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日军出现在北京近郊,其援引的条约签订于下列哪一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7.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形象。
解析右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A.甲午中日战争 B.巴黎和会C.抗日战争 D.明治维新8.下图分别是西方列强发动的19世纪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侵华战争。
这两次战争的明显相同点是A.遭到中国爱国军民的迎头痛击B.都曾经攻占中国的心脏地区C.西方列强均以“救助驻华使馆”为借口D.战后要求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9.“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3届高三试题周练(23)
李林中学历史周练二十三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反映了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D.宗法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
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
此制度旨在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3、《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4、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
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
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A.便于中央派遣官员到达各地控制地方 B.促进各地区间的平衡发展C.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5、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6、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2013届高三化学试题周练之四新人教版
高三化学第四次周练试题(卷)命题: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50分)(每小题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烧碱B、盐酸C、胆矾D、食盐2、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金刚石B、氯水C、水晶D、干冰3、下列化合物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Mn2O7B、Na2O2C、CuOD、Al2O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
B、碱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与酸反应。
5、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Fe(OH)3胶体、没有属于离子化合物的酸。
B、没有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碱。
C、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都是盐。
7、物质的常见分离方法有:①过滤,②蒸发,③蒸馏,④萃取,⑤分液,⑥渗析。
其中根据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是:A、②③B、⑤⑥C、④⑤D、①⑥8、将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装在半透膜袋中,将半透膜袋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的液体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半透膜袋一定有破损的是:A、加入碘水变蓝。
B、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C、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紫色。
D、加入碘水不变蓝。
9、向As2S3胶体中加入CaCl2溶液或NaCl溶液都能生聚沉,CaCl2溶液的聚沉效果更好。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s2S3胶粒带正电荷。
B、As2S3胶粒带负电荷。
C、与Fe(OH)3胶体混合,不发生聚沉。
D、电泳实验时,As2S3胶粒移向阴极。
10、某同学对AlCl3溶液和硅酸胶体进行比较,得出下列结论:①都是稳定的分散系。
②都是均一的分散系。
③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滤纸。
④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半透膜。
⑤加入NaOH溶液都先产生白色沉淀,而后沉淀溶解。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周练(2)新人教版
李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周练第Ⅰ卷 (选择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3.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6.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7.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2013届高三历史周考试题二新人教版
李林中学高三历史周考试题(二)命题人(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 ) A.神权政治 B.分权政治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2、《诗•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表明 ( ) A.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而诸侯国君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拥有最高权力C.受封的诸侯国君和周天子是并列的政权D.周天子和诸侯国君共同率民众开垦荒地3、《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
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
从文中可以看出()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4、《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后拜枢密副使。
”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5、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6.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这种权力的不断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3届高三试题周练(21)
李林中学历史周练二十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漫画中美国国务卿赖斯刚刚结束了亚欧之行,此行旨在谋求就核问题给伊朗施压,盟友英国答应了对伊朗进行“说教”,但俄罗斯认为伊朗有权和平利用核能。
该漫画反映了A.英国唯美国马首是瞻B.发达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C.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D.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下,美国受到了各方力量的挑战2.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出版的最重大的意义是A.改变了19世纪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B.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C.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D.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4.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A.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5.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尤其引起争论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这一叙述表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正在准备A.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C.进行民族解放运动D.同时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6.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2013届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六新人教版
李林中学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六)命题人(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
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
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2.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人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意义B.强调知识的作用C.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D.推崇君主权威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和是人类的本性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4.欧洲启蒙思想家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进行过深刻的探讨,其中做出重大理论贡献的思想家分别是:()A.伏尔泰、孟德斯鸠 B.卢梭、康德C.孟德斯鸠、卢梭 D.伏尔泰、康德5.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①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③否定和反对君主专制④强调“公民意识”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
以下观点哪一项是卢梭提出的:()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7.德意志统一前,德国人曾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自己只有“思想的天空”。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3届高三试题周练(18)
李林中学历史周练十八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淮南子》中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2.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3.明万历年间,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指出:“往者商舶之开,正以安反侧杜乱萌也。
乃今一禁,彼强悍之徒,俯仰无赖,势必私通,继以追捕,急则聚党遁海,据险流突。
”这说明:A.明政府内存在禁海与开海之争B.明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C.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D.明政府坚定奉行“海禁”政策4.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论证这一结论的是: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5.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得到迅速发展6.《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下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一战”是“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7.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
山西省四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四校联考历史 试 题命题: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忻州一中 长治二中(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试卷相应位置。
读等值线图,已知 a ﹤b ﹤c ,完成1~2题。
24.元代的科举制度也基本上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及殿试。
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只考两场,要求相对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淮河以南的南宋境内的人民)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严格,乡试、会试考中名单都按种族分配。
这表明A .元朝主要以科举作为协调蒙汉关系的主要手段B .元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C .元朝统一后重视全面推行汉化政策D .其做法在于协调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以汉族为代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25.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 .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B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 .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26. 某位思想家对皇帝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
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A .“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 .“存天理,灭人欲”C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 .“学者须先立志”27.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A .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B .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C .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D .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28. 1850-1870年的法国,煤产量从不到450万吨增至1,333万吨;钢产量从28万吨增至101万吨……。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3届高三试题周练(17)
李林中学历史周练十七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
……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
”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A.各有特色B.扬中抑西C.扬西抑中D.无法相通2.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贸易通道的改变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3、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谷物法》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低于80先令时,禁止粮食进口。
1822年谷物法修正为价格在每夸特70-80先令间可以进口谷物,而当时国内平均粮食价格只有44先令。
该法案引起极大争议,除土地所有者支持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强烈反对。
1846年,废除《谷物法》的法案在议会通过。
对此,当时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最可能的反应是A.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伟大胜利B.生产成本肯定会下降,发财的日子到了C.面包要便宜了,我们的日子会好过点了4、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
这届世博会反应了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 ②③④5.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创立陶片放逐法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C.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称:“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
山西太原市2013届高三历史调研考试新人教版
某某省某某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第6页答题栏内。
1.《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日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根据材料,属于同一类型的诸侯国是A.陈与齐B.杞与鲁C.鲁与管D.齐与鲁2.《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对诗句理解最准确的是` A.全国的土地都归周王所有B.周王建立了直接高效的管理体制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D.周王已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3.墨子主X“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这表达了其代表的社会阶层A.要求回归“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政权选拔人才4.《史记·周亚夫传》记载,窦太后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景帝日:“请得与丞相议之。
”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X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根据材料可以确定A.皇帝不能推翻丞相做出的决定B.皇帝凡事要与丞相商议决定C.“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D.西汉早期的丞相位崇权重5.朱熹在《通鉴纲目·前编》中指出,“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后世儒家推崇先民的首创之功B.我国史前时代的养蚕缫丝发达C.嫘祖是中华民族养蚕缫丝第一人D.先秦百姓以丝绸为主要衣被原料6.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高三历史试题周练(13)新人教版
李林中学历史周练十三命题人:1.观察下图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圆明园大水法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①建于清朝初期②毁于西方列强侵略③反映了清朝由盛转衰的趋势④体现西学东渐的影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下列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A.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B.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C.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D.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3.了解历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漫画就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表述最能体现右侧漫画内涵的是A.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负担 B.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C.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4.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5.1937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日军出现在北京近郊,其援引的条约签订于下列哪一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7.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形象。
解析右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A.甲午中日战争 B.巴黎和会C.抗日战争 D.明治维新8.下图分别是西方列强发动的19世纪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侵华战争。
这两次战争的明显相同点是A.遭到中国爱国军民的迎头痛击B.都曾经攻占中国的心脏地区C.西方列强均以“救助驻华使馆”为借口D.战后要求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9.“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3届高三试题周练(19)
李林中学历史周练十九一、选择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3.英文小写的china,是指瓷器。
据传其发音是由“昌南”而来。
昌南是下列哪个名窑的原称A.耀州窑B.景德镇窑C.均窑D.越窑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5.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下列选项属于顾炎武的言论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B.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C.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6.斯塔夫里亚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 1840年)素有印度的曼彻斯特(英国纺织工业中心)之称的达卡,已从一个非常富庶的城市衰败为异常贫穷的小镇……这种衰败不仅发生在达卡,而且发生在其他所有地区。
”“这种衰败”在中国的表现是A.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对华鸦片贸易十分猖獗B.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东南沿海妇女纺织半数停工C.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比1845年降低四分之一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异常艰难7.1928年5月10日《大公报》刊登了明星啤酒公司的广告:“国货啤酒,商标马棋,中西医士,迭经化验,众口一词,卫生妙剂,功能杀菌,开胃健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林中学高三历史周考试题(四)命题人(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1.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A.项王、项伯、亚父、沛公、张良 A.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公、张良、亚父2.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她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A.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B.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D.“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现象的思想根源3.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收其器物。
”这一规定的实施A.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C.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 D.违背了儒家大一统思想4、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5、Nepman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
”那么这一名词的出现由于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被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这里的“改变”指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③“短短几年内实现农业集体化并大大地加速工业化”④ “将统治权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7、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8.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
据此判断,皮科应是A.古代希腊的哲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C.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D.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9英国学者迪金森在《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中指出:“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
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受“美国的爱国者”的影响,英国出现了①辉格党与托利党轮流执政②“光荣革命”结束君主专制③要求普选权的宪章运动④英国议会的选举制度改革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10.1984年冬天,南非的图图主教在纽约的一次演讲时说:“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
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
”这主要表明A.种族观念是种族问题产生的根源B.共同的地域是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基础C.宗教曾充当殖民扩张的工具D.共同的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显著标志11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
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A.20世纪30年代初 B.20世纪40年代中期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80年代末12.法国著名文学家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
”在此他强调的是A.历史研究中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B.历史研究过程中不能有自己的观点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D.研究历史不可以借助假设推论二.非选择题13.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
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4分)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4分)材料二到一八七五年左右,教会学校总数约增加到八百所,学生约二万人,这个阶段的教会学校仍以小学为主,但已有少量教会中学出现,女学校也有增加。
到一八九九年止,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约两千所左右,学生增为约四万名以上,开始出现大学.(2)依据材料二,分析教会学校的建立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6分)材料三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l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3)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相比有何相同之处?(2分)又有何新的时代特点?(4分)材料四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紫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另据大众网报道,从2005年秋季开始,济南市有50多所小学开始全面推广儿童经典古文诵读,从浅显易懂的《三字经》到晦涩难懂的《孟子》、《论语》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加入到“读经”行列。
(4)当年蔡元培主张废除读经的目的是什么?(2分)你是否赞成当今小学生读经?为什么?(3分)14.(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指出:西洋各国,皆以教主纪年,乃中国者,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惟有仿效西洋善法,改以孔子纪年。
者,乃相率欲用新纪元法;或以唐尧纪、或以夏禹纪、或以孔子纪,然揆之民族主义,皆无大纪念、无大关系,唯有改采黄帝纪年,始能合于民族主义之精神。
”——材料二、三摘编自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材料四在讨论新国家的纪年法时,黄帝纪年遭到异议。
《论黄帝纪元》一文指出:“自革命以来,各省民军皆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固足以唤起国民之种族思想。
然为永久计,若欲以此为民主国之纪元,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
”因为“我国所谓黄帝,无论其功德如何,要为专制政体之皇帝”,共和政府“方排斥之不暇,宁有崇拜之理”!更因黄帝“年远代湮”,无确定生年,用作纪年,无可征信。
这种看法为当时一般党人的共识,所以便有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的改元决定。
——摘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纪年法的特点。
(6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提出“孔子纪年”的时代背景和真实意图。
(9分)(3)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2分)(4)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黄帝纪年”。
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10分)历史学科答案:1、A 2 、B3、C 4、A 5A 6、A7B 8、B9、D10、C 11、B 12、A13 (1)目的:培养儒家人才,传播儒家思想;提高儒家政治地位,贯彻儒家政治理念。
(实行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仁政,限制君权。
)(4分)影响: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4分)新特点: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或政治制度。
重视农、工、商等经济类科目的教学。
(4分)(4)目的:通过反对封建统治思想,达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行民主共和理念,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的。
(2分)同意。
经学中有大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读经可以达到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
(3分)不同意。
经学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经学的研读不利于国家的进步和现代化建设。
(3分)14.(1)特点:以帝王为中心(或带有专制主义色彩);长期使用年号纪年;改元频繁。
(6分。
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意图:借助孔子权威,宣扬维新变法。
(3分)(3)不同:苏舆认为孔子纪年与平等、民权都是“谬说”,主张维持旧有的纪年方式;宋教仁认为孔子纪年比帝王称号纪年进步,主张采用更符合民族主义精神的黄帝纪年法。
(6分) 纪年法:国号(或民国)纪年法。
(2分)意义:反映了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或结束了以帝王为中心的纪年方式);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成为中华民国建立的标志之一。
(4分。
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4)评分说明:本问采用分层次评分。
仅回答“赞同”或“不赞同”,未说明理由的不给分。
第一层次:表明观点2分。
仅从黄帝纪年或公元纪年的角度分析,且言之有理,每个要点给2分,最多不超过4分。
第二层次:表明观点2分。
能从黄帝纪年、公元纪年两个角度分析,且言之有理。
每个要点给2分,最多不超过8分。
答案示例:答案一:赞同。
(2分)理由:黄帝纪年能够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公元纪年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缺乏中国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难以有机融合。
(8分)答案二:不赞同。
(2分)理由:黄帝纪年带有专制色彩(或与民主精神相违背);黄帝生卒年份难以考证,不宜作为纪年;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应基于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不在于纪年法的改变。
公元纪年为世界各国所通用(或约定俗成);采用公元纪年,有利于对外开放与交流。
(或融入全球化潮流)(8分)(1)本小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中国古代”为其时空范围,“特点”为其求答内容,“材料一、二”则是其结构环节——古代史籍中的纪年方式与康有为提出的纪年方式,“据材料”“概括”等则规定了作答的具体要求。
还要发掘题目中的隐性信息——要求回答的是中国古代“以帝王为中心”的纪年方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