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乔华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探索、发现的空间,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围绕核心概念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重点放在用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理解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本单元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后续构建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课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对单位“1”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难以理解。教学中要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
立单位“1”的概念。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微课导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应该是本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四)技术准备
普罗米修斯软件功能、微课、学习题卡等。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通过以上分析,孩子对于分数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准确地描述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得到一个分数。那么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思考一:通过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分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思考二: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得到分数,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考三: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如何用分数正确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让学生在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普罗米修斯课件
学具准备:学习题卡、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引主题。
同学们,分数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学过,那么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欣赏一段视频。
【设计意图:微课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的引出分数的产生。】二、探究新知
1.分数的产生
生活中还有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吗?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个苹果?
(2)黑板的长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
没有米尺的情况下,如何测量?
生思考后,用身体的“米尺”进行估测。
(4)小结: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板书: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呈现方式,及时捕捉学生的视觉,渗透分数产生的历史原因和必然性。结合身边实际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分数产生的理解,从而引出分数产生是为了适应生活实际而产生的原因。】
2.认识单位“1 ”
你能用自然数1表示下面这些苹果吗?
(1)课件出示:(一个苹果,一对苹果,一篮苹果,一堆苹果)(2)概括总结:
同学们在用自然数1表示这些苹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把物体放到一起,表示一个整体……
这一个整体可以表示怎样数量的物体?
生:一个物体、两个物体、一些物体……
总结: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称为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3)举例说明:对于这个单位“1”,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总结:想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成单位“1”。
为什么这个“1”要加引号?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1有什么不同?
总结:一个1表示自然数,用来计算,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等;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数量的苹果,突破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结合身边的实例,夯实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通过对自然数1与单位“1”的区别,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将单位“1”内化于心。】
3.概括分数意义。
(1)创造分数,感知分数的意义
①利用长方形创造三分之一
②观察实物图,寻找相同分数。
通过观察4个圆形图片、8个削笔器、12块糖寻找实物图中相同的分数,并加以说明。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总结:不同的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所取的份数也相同,那么它所表达的分数就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在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平均分后创造出相同的分数为契机,层层铺垫为学生创造分数搭好桥,借助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为动手创造分数的教学过程做好充足的准备。】
(2)实际操作,明确分数的意义
继续对这12颗糖平均分,还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分数呢?请学生读操作要求。
课件出示操作要求:
①利用你们课桌上的学习题卡,先分一分,再画一画(或者涂一涂、圈一圈)创造出一个新分数,看谁创造的分数最多。
②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③组内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并两人一组进行方法交流。
请学生上台前,在白板上边操作边讲述创造出来的不同分数。
总结:相同的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取的份数相同或者不同,那么它所表达的份数则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创造分数,刺激学生感官,以一个物体创造出三分之一为基础,引导出一些不同数量的物体平均分后创造出相同的分数,结合学生操作过程,明确相同的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那么所表达的分数就不同的知识理念。】
(3)见微知著,明确分数的意义。
讨论:我们在创造分数的时候,是把谁平均分了?(单位“1”)到底什么叫分数?
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
总结: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教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层层铺垫,通过每一个细小的过程,结合前面的创造分数过程,最终引导出分数准确的概念。】
4.认识分数单位:
重量、整数、长度等都有单位,那么分数有没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