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2024年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2024年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
难点: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整数,那么你们知道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2.分数产生的背景师:在很久以前,人们只会用整数表示数量。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将一个物品平均分给几个人,这时候整数就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发明了分数。
3.分数意义的探究生:我手中的纸张被分成了四份,每一份都是一个分数,比如1/4。
师:很好!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分数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子表示其中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例如,1/4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
4.分数的表示方法生:1/2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1份;3/4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3份。
师:很好!分数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分数线将分子和分母隔开,分子在上,分母在下。
5.分数的应用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那么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1: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物品的重量,比如1/2公斤、3/4公斤。
生2:我们还可以用分数表示时间的长短,比如1/4小时、1/2小时。
师:很好!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了解了分数的表示方法,还探讨了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7.课后作业(2)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分数在表示物品重量时,通常使用1/2、1/4、1/8等分数,而不是1/3、1/5等分数?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分数产生的背景部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数学内容,主要详细讲解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分类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掌握分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分数描述实际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分类及运用。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切水果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切水果的过程中出现的分数现象。
2. 例题讲解(1)讲解分数的定义,通过举例说明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作用。
(2)讲解分数的分类,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3)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通过画图、计算器等方式展示分数的表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练习分数的分类,并能准确区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主要内容:(1)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3)分数的表示方法:画图、计算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例如:一块披萨被分成8份,我吃了3份,可以说我吃了$\frac{3}{8}$的披萨。
(2)$\frac{1}{2}$:真分数;$\frac{3}{2}$:假分数;$\frac{5}{4}$:假分数;$2\frac{1}{3}$:带分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和意义。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分数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教材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迁移的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1”在这里的作用。
教学教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出示情景:周末老师和几个朋友一块块去玩,在野炊的时候,突然朋友家的两个小孩吵起来了,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原来他俩在分苹果的时候有争议,大家能不能帮他们分一下。
(1)把4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2)把2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呢?(3)1个呢?(4)质疑:能不能用我们学过得整数来表示?2、导入:其实刚才咱们发现的问题,古人早就已经发现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
(一)旧知回顾:1、出示月饼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图表示的是12,再次明确“平均分”。
2、动手折一折:你能表示出14吗?(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折一折、表示出14。
)3、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出13吗?4、说一说: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二)、知识延伸:1、出示4个苹果,让给学生找出这些苹果的14。
让学生明确: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1个苹果,就是这个整体的14。
2、出示6只熊猫,让学生找出这些熊猫的13和23。
让学生明确:把6只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的两只熊猫就是这个整体的13,两份4只就是这个整体的23。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2. 了解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3. 能够简单地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
2. 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使用方法。
3. 分数的基本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的多种表达方式。
2. 发现分数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比较。
3. 将小数和整数转化为分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个新课,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简单地操作基本的分数相关知识。
二、分数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过程1. 什么是分数?让学生们自己举例子,引导他们了解分数的概念。
例如,一个苹果被平均分成两份,那么每份就是1/2,表示其中一份的数量。
2. 分数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多种表达方式,并解释各种方式的区别。
例如,1/2、2/4、4/8都是2份中的1份,但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同。
3. 分数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们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即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份的数量就是这个分数。
并且要让学生知道用分数表示物品平分的情况。
三、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场景1. 分数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们归纳分数的基本意义,即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就是这个分数。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购物打折、公路施工中的比例、分班等等。
2.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在商场购买打折的商品时,需要利用分数计算最终价格。
四、分数的基本运算1. 分数的加减乘除让学生们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乘除公式,并让他们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熟悉这些公式的应用。
2. 分数的简化让学生们知道分数的简化方法,即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
【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个话题,让学生们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意义和基本运算法则,并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
2.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分数的产生(1)创设情境: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折纸、画图等方法表示每人分得的苹果。
3.理解分数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各部分,理解分数线、分母、分子的意义。
(2)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分数的意义。
4.分数与整数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与整数的关系,发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2)用实例说明整数与分数之间的转化。
5.练习与巩固(1)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3题。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7.课后作业(1)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2题。
(3)教材第40页练习七第3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意义以及分数与整数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练习与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管理和学生参与度方面加强。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产生,以及如何用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
第2课时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教案)
第2课时分数的产生与意义(教案)【教学内容】第2课时分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和使用范围。
2. 学会将物品按分数进行平分,了解分数的四则运算。
3. 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分数的平分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应用和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新课1. 教师与学生互动,介绍本课新知识。
2. 通过“天平称物”活动引出分数的概念,并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数的产生背景和应用。
Step2. 分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4-5人,教师向每组提供同一种物品,如红豆、铅笔、小球、盐等。
2. 每组对物品进行平分,先将物品分成2份,再将2份分成4份,最后将4份分成8份。
教师引导学生用图形形象地表现出来。
3. 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平分结果。
Step3. 归纳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 通过学生的活动和互动,引出分数的概念。
2. 分数可以用分子和分母两个数来表示,分子表示平分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如分数1/4,分子为1,分母为4。
3. 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划分比萨饼、水果、游泳比赛的成绩等,来认识分数和解决分数问题。
Step4. 分数的四则运算1. 加法:同分母两数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异分母两数相加,通分后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2. 减法:同分母两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两数相减,通分后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3. 乘法:两个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4. 除法:两个分数相除,转化为乘以一个倒数的形式,即分子乘以第二个分数的倒数,分母乘以第二个分数。
Step5. 练习1. 让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进行商业问题求解。
Step6. 小结本课,我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平分和四则运算等内容。
【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与意义1. 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5-46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分数的产生。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3、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通过讨论交流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花生)有没有想要的?4颗花生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2颗花生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1颗花生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0.5颗)其实还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2、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谜底都是分数。
一分为二()百里挑一()七上八下()十拿九稳()二、教师引导,合作交流(一)分数的产生那分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早在古时候就有了分数。
(出示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测量石头的长,每两个结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单位长度,三段多一点,记录的人不知道怎么记)(学生说可以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出示第二个情景图让学生填空。
教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二)分数的意义1.四年级,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说明的含义吗?(请小组合作交流,小组长在黑板上展示)2.老师:投影,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4(每个图下面的分别是:(1)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2)平均分成了几份?(3)表示这样的几份?)3.如果把改成,请再说说它的具体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总结: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三份是。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说教材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说目标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掌握分数单位的特点。
3、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理解。
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掌握分数单位的特点。
3、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
2、经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2、通过揭示概念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了解产生。
1、师:三年级时,我们曾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可是,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2、出示课件(古人度量物体长度图)a请学生说一说: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b师:古时候没有尺子,人们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每两个结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长度单位。
人们发现这块石头长三段多一点,于是在旁边记录的人提出疑问:剩下的不足一段,这样应该怎么记呢?也就是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该怎么办呢?(出示像图中那样打结的绳子,边演示,边说明。
)预设:生答用分数。
c师:哦,有的同学说用分数,可以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也有这种情况。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认识单位“1”和分数单位,知道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1.2 过程与方法:突出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沟通分数与整数的联系,把分数放到数的体系中来认识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反复经历感知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单位意识与创新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3. 4.2.2 教学难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用具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标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是( 5)个 ,是( 4 )个 。
的分子是( 3 ),分母是( 5 ),读作( 五分之一)。
五分之四里面有(4 )个五分之一,再加上( 1)个五分之一就成了自然数1。
十二分之十一写作()。
2、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10块,每块是它的(十)分之一,写作()。
3、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2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它的(),这张纸共有(4 )个这样的一份;如果对折三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是它的()4、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
5、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3份是这条绳子的()。
二、新知探究1、师:这是一块木板,你能用整数说出它的长度吗?(出示木板和一把尺子)2、分苹果。
师:一个苹果要分给2个小朋友,他们能得到1个整个苹果吗?(演示分的过程)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3、你能举例说明四分之一的含义吗?(1)把一个椭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椭圆的几分之几?把一个椭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份数(2)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3份呢?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产生背景、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分数教具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准备一个披萨,将其平均切成8份,让学生观察每份的大小。
(2)提问:如果老师想要3份披萨,怎么表示?2. 例题讲解(1)讲解分数的定义:分数表示整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2)讲解分数的产生背景:在分割物体时,无法表示整数之间的部分。
(3)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分子表示部分数量,分母表示总数量。
(4)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披萨的3份。
(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分数。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强调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主要内容:(1)分数的定义(2)分数的产生背景(3)分数的表示方法(4)分数的读写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一个橙子被切成6份,吃了其中的3份。
b. 一个蛋糕被切成8份,送给了朋友2份。
a. 2/5b. 5/82. 答案:(1)a. 1/2 b. 1/4(2)a. 2/5表示整体被分成5个部分,取其中的2个部分。
b. 5/8表示整体被分成8个部分,取其中的5个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和意义。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加强对分数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分数问题,如分数的比较、加减等。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课程名称: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年级:小学科目:数学知识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四则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与意义2. 能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分数的应用以及意义3. 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方法教学重点:1. 分数的概念与意义2. 分数的应用与意义教学难点:1. 分数的四则运算2. 分数的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教学准备:1. 教师备好课件、黑板、白板、笔、纸、尺子、橡皮等2. 学生准备好笔、纸、教科书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宣布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引入问题:我们平时吃东西、购物、制作物品等还用到过什么呢?3. 让学生回答,并引导他们思考,想一想,这个“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二、呈现1. 阐述分数的概念,介绍分子和分母的含义2. 告诉学生分数的作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通过分数的形式和图形表现分数的意义三、引导1. 带领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分数的应用2. 提问,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如何使用分数,使用分数有哪些好处?3. 带领学生通过给定的实例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四、巩固1. 让学生做练习题,回顾分数的应用和四则运算2. 以组内形式进行比赛,每组根据题目计算并回答。
五、作业1. 课后,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2. 布置作业:继续通过实例应用分数,并练习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真实的作用以及意义,逐步精进到分数的四则运算。
这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导入环节,老师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分数。
例如,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如切开1个大蛋糕、把一条布料分成若干条,或把一瓶可乐平均地分给多少个人等等。
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导学生认知什么是分数,为进一步的学习铺好基础。
二、呈现在呈现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结构,即分母与分子。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3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单位。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在经历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对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探求,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自己发现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导入课题师: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能用整数表示吗?)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叫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明确目标:(1)明确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3、预期效果出示1/2,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1、任务呈现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分数1/4(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1/4。
(2)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1/4表示什么意思。
2、自主学习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1)把一张圆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4。
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1/4。
把4个三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个三角的1/4。
把8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8个圆的1/4。
(2)像一张圆形纸、一张正方形纸等都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4个三角、8个圆等是一些物体(板书:一些物体)。
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任务二:1、任务呈现出示2/3,它表示什么呢?要求每两人一组选择学具,表示2/3。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在同学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同学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受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育同学的抽象、概括技能。
3、利用操作、争论、沟通等形式开展小组学习,培育同学的合作探究技能,培育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技能。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假设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依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一分为二( )忐忑不安( )百里挑一( )万无一失( )1、请一个同学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状况)。
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进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
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安排一些东西,也经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状况。
比如两个小伙伴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同学口答)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2、师:以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如生说可以,那么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肯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3、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含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
主要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单位的意义、分数的意义等内容。
教材给出了大量直观素材,本课重点是结合直观素材、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的意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与分物经验,举例表示1/4的意义。
进而类比归纳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意义、读写法等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学习分数的意义,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五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我借助大量直观素材、举例,引导学生类比归纳,经历分数意义产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分数的意义,同时拓展已有例子,以问题: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数吗?他们与1/4有什么联系?自然而然总结出分数单位的意义。
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并归纳分数表示的意义。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通过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活动,经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的探究过程。
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
积累活动经验和方法。
3.渗透类比归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单位“1”的意义,概括分数的意义。
突破方法:创设情境,类比推理、讨论交流。
难点: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单位“1”的意义。
突破方法:数形结合直观感受,类比归纳抽象概括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分析、类比归纳。
学法:小组合作、观察操作、归纳总结六、教学准备:希沃课件、直尺、正方形纸等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图片展示将一个月饼、一个苹果、一包饼干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2=1/2)以及古人结绳计数情景。
引出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教案: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概念及其与整数的关系;2.能够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并理解被分的份额为分母;3.能够将一份中的一部分表示为分子;4.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比较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
二、教学重点:1.分数的概念;2.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分数的大小比较;2.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PPT、绘图仪、分数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要均分一个巧克力,你会用什么方法?请用图形来表示。
学生提出各种方法,教师将这些方法投影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点:都是将一个整体分成不等的若干份。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将整体分成的等份就是分数,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那么分子和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呢?教师给出解释:分子表示被分出来的那一份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等份数量。
2.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师给出一个问题:东东吃了1/3的苹果,小华吃了1/4的苹果,谁吃得更多?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1/3和1/4,分母3比分母4大,那么这两个分数哪一个大?教师给出解释:分母越小,每个等份的份额越大,所以吃得越多。
3.不同分母的分数大小比较:投影一个画有两块长方形巧克力的图片,左边的巧克力已经分成10份,右边的巧克力分成了6份。
教师问学生:这两块巧克力哪个更多?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两块巧克力的分数表示,并找出规律。
教师给出解释:分母相同而分子不同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4.练习:教师出示几道分数练习题,供学生上台回答。
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5.巩固: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份分数练习题,然后互相交换答案,进行讨论。
教师抽查几个小组并带领全班讨论答案。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出来的那一份的份数,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的等份数量。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精品教案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章《分数》,详细内容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背景,掌握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
2.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分数的读写方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分数教具(如水果、饼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切水果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每人分到的水果数量。
2. 讲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通过切水果的例子,介绍分数的产生背景,解释分数的意义。
3.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以黑板演示和PPT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分数的读写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分数读写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 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2. 内容: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分数的读写方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小华有5个苹果,他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用分数表示。
2. 答案:(1)$\frac{1}{4}$读作“四分之一”,$\frac{3}{5}$读作“五分之三”,$\frac{7}{8}$读作“八分之七”。
(2)每个小朋友能得到$\frac{5}{3}$个苹果。
(3)$\frac{2}{7}$+$\frac{3}{7}$=$\frac{5}{7}$,$\frac{5}{6}$$\frac{1}{6}$=$\frac{2}{3}$。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1)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重点难点:1、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2、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1”在这里的作用。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孩子们,现在是五月份,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
水果店里,琳琅满目,那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吗?”(学生说喜欢的水果)师:“你喜欢吃草莓,一次大概能吃多少个呢?喜欢吃苹果的那位同学你一次能吃多少个苹果呢?还有喜欢吃西瓜的同学你一次能吃多少个西瓜呢?”(同学们哄堂大笑的同时,也意识到吃西瓜的个数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了。
)2、指定一名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比3米长,比4米短)3、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如:(1)出示月饼图提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1 2)(2)出示正方形图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1 4、34)(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2份、3份呢?(14,24,34)2、进一步认识单位“1”。
以上都是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乔华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探索、发现的空间,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围绕核心概念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重点放在用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理解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
本单元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后续构建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本课是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对单位“1”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难以理解。
教学中要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微课导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应该是本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四)技术准备普罗米修斯软件功能、微课、学习题卡等。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通过以上分析,孩子对于分数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准确地描述把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得到一个分数。
那么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呢?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一:通过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分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思考二: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得到分数,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考三: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如何用分数正确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让学生在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普罗米修斯课件学具准备:学习题卡、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引主题。
同学们,分数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学过,那么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欣赏一段视频。
【设计意图:微课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的引出分数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1.分数的产生生活中还有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吗?(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个苹果?(2)黑板的长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吗?没有米尺的情况下,如何测量?生思考后,用身体的“米尺”进行估测。
(4)小结:实际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这种实际的需要,于是人们就发明创造了分数。
(板书:分数)【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呈现方式,及时捕捉学生的视觉,渗透分数产生的历史原因和必然性。
结合身边实际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分数产生的理解,从而引出分数产生是为了适应生活实际而产生的原因。
】2.认识单位“1 ”你能用自然数1表示下面这些苹果吗?(1)课件出示:(一个苹果,一对苹果,一篮苹果,一堆苹果)(2)概括总结:同学们在用自然数1表示这些苹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生:都是把物体放到一起,表示一个整体……这一个整体可以表示怎样数量的物体?生:一个物体、两个物体、一些物体……总结: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称为单位“1”。
一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3)举例说明:对于这个单位“1”,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总结:想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成单位“1”。
为什么这个“1”要加引号?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1有什么不同?总结:一个1表示自然数,用来计算,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等;【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数量的苹果,突破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结合身边的实例,夯实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通过对自然数1与单位“1”的区别,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将单位“1”内化于心。
】3.概括分数意义。
(1)创造分数,感知分数的意义①利用长方形创造三分之一②观察实物图,寻找相同分数。
通过观察4个圆形图片、8个削笔器、12块糖寻找实物图中相同的分数,并加以说明。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总结:不同的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所取的份数也相同,那么它所表达的分数就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在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平均分后创造出相同的分数为契机,层层铺垫为学生创造分数搭好桥,借助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为动手创造分数的教学过程做好充足的准备。
】(2)实际操作,明确分数的意义继续对这12颗糖平均分,还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分数呢?请学生读操作要求。
课件出示操作要求:①利用你们课桌上的学习题卡,先分一分,再画一画(或者涂一涂、圈一圈)创造出一个新分数,看谁创造的分数最多。
②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③组内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并两人一组进行方法交流。
请学生上台前,在白板上边操作边讲述创造出来的不同分数。
总结:相同的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取的份数相同或者不同,那么它所表达的份数则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创造分数,刺激学生感官,以一个物体创造出三分之一为基础,引导出一些不同数量的物体平均分后创造出相同的分数,结合学生操作过程,明确相同的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那么所表达的分数就不同的知识理念。
】(3)见微知著,明确分数的意义。
讨论:我们在创造分数的时候,是把谁平均分了?(单位“1”)到底什么叫分数?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
总结: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教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层层铺垫,通过每一个细小的过程,结合前面的创造分数过程,最终引导出分数准确的概念。
】4.认识分数单位:重量、整数、长度等都有单位,那么分数有没有单位?翻开课本46页自学分数单位的意义。
请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万变不离其宗,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所有的学习离不开课本,间接突出课本的重要性,为每天的自学起了一个引导作用。
】三、巩固练习学习了这么多有关于分数的知识,让我们小试牛刀。
1.基本练习:(1)填空(课件呈现)①把()平均分成(),表示这样的()或()的数,叫做分数。
②2/5吨是把()平均分成()份,取了这样的()份。
③7/9的分数单位是(),它里面有()个(),它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自然数1。
(2)下面的分别表示哪些分数?(课件呈现)(3)把一盒25粒的巧克力,平均分给5位同学,每块巧克力是这盒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几块,每人分得这盒巧克力的几分之几?(4)说说下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2.拓展练习:(课件呈现)(1)考考你:猜猜一共有几枝?(2)思考:下图中涂色部分各占全图的几分之几?【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拔高练习、拓展练习、思考练习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夯实理论基础,螺旋式上升,加深并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应用和理解。
】四、全课小结:同学们,时间匆匆,转眼就要下课了,如果把这堂课上学习的知识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五份,请你估一估,你学到了这些知识的几分之几?这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回顾本堂课的内容,及时查漏补缺,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个物体一个整体一些物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称为分数。
教学流程图: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学科融合,唤起原有经验,微课介入,引出分数产生的必然性。
根据成语说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各部分名称。
分一个苹果,给两个小苹果黑板的长度能不能用整米数表示?根据分数意义多样化练习。
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所需教学资源:教学光盘、教参、教学用书、《数学优化》、微课、数字化资源、国家教育资源平台。
教学指导策略:通过以上的一系列设计意图的实施,争取达到以下教学效果:使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证明等数学的活动过程;使学生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效果评价:老师口袋里装有一些糖,提出问题:你知道有多少块吗?告诉你一个条件:老师从口袋里摸出2块糖,这2块糖占老师口袋里糖总数的,现在你猜到了吗?怎么猜的?拿走剩下的,应拿走多少块?再拿走剩下的,应拿走多少块?拿了、、,这些分数都不相同,为什么都取走的是2块呢?现在还剩下几块糖?我想拿走这些糖的,应该拿走几块糖?——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