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差异化下的双寡头竞争模型

合集下载

产品差异化理论研究综述

产品差异化理论研究综述

产品差异化理论研究综述摘要:企业采用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动机源于缓解市场上激烈的价格竞争和追求最大利润的需要,并且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越大,市场势力也越大,文章基于该视角对产品差异化重要的两种形式:横向差异化与纵向差异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

尤其对现实经济与“产品质量最大差异化”原则相矛盾这一现象进行阐述。

最后指出该领域的研究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产品横向差异化;产品纵向差异化;市场势力;研究综述一、引言产品差异化问题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于市场结构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策略形成市场力量和取得非价格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形成细分市场,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集中优势资源,获取最大利润。

有关产品差异化的研究最初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关于垄断竞争的讨论,之后随着博弈理论在经济学中广泛应用,产品差异化理论逐步发展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

产品差异化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不同企业提供同类的产品和品牌不能完全替代。

构成产品差别化的因素很多,很多学者都认为产品差异化源于产品相关“特征”的改变。

这些特征包括物理差异、心理差异、服务差异、空间差异。

物理差异是指企业的产品在设计、质量、结构功能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心理差异是指企业的广告宣传和其他促销手段而造成消费者主观上认识的差异;服务差异是指企业在售前和售后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方面存在差异;生产或销售产品的企业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导致了产品空间差异。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产品差异化还源于消费者对产品认知的不同,无论同类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客观差异,只要消费者认为产品不同,那么该类产品就存在差异。

可以发现下文关于产品差异化的研究都围绕产品差别化的构成因素而展开,得到了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市场势力越大的结论。

产品差异的划分方式很多,比较重要的划分方式是按照产品差异化的方向来划分,可分为横向产品差异化和纵向产品差异化。

垄断市场中双寡头企业的市场行为研究——从产品纵向差异的角度分析

垄断市场中双寡头企业的市场行为研究——从产品纵向差异的角度分析
理论研究 。

9 ・ 3
质量最 大差 异 化 的 均衡 结 果 。G b zwc 人 建立 as i e z等 了双寡头 企业 垄断 模 型 , 究 了纵 向 差异 的企 业 面 研
对 收入不 同 的 消 费者 时 的 质 量 与价 格 决 策 , 指 出 并 当消费者 的 收入 差 异 足 够 大 时 , 业 将 通 过 扩 大 相 企 互 间的产 品质 量 差 距 以 避 免激 烈 的价 格 竞 争 、 高 提 各 自的 利 润 水 平 , 而 出 现 产 品 质 量 的最 大 差 异 因 化 。S ae h kd等 人 拓 展 了 G bzwc ase i z的 研 究 情 形 。
( .南京 审计 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 院 , 1 江苏 南 京 2 11 ; .南 京大学 商学院 , 18 5 2 江苏 南京 209 ) 103
[ 摘
要] 从产 品纵 向差异 的角度分 析 了垄断市场 中双 寡头企业 的短期市场行 为和 长期市场行为。具体来说 ,
从短 期的角度 出发 , 产 品质量视为外 生变量, 究高质量企业和低质量企 业的定 价策略和利 润状况 , 将 研 并对 均衡 结 果进行 比较静态分析。研 究结果表 明 , 两个企 业都有提高或 降低各 自产 品质量 的动机 , 取决 于双 方现 有 的质 量 这 水平 。从长期 的角度 出发 , 产品质量视为 内生变量 , 究企 业的质量与价格决策 。研 究结果表 明, 品质量存 在 将 研 产
唯 一 均衡 , 均 衡 质 量 并 没 有 表 现 出较 大 的 差 异 化 , 但 而是 表 现 出较 小 的差 异 化 。 此 外 , 论 从 短 期 还 是 长 期 的 角 度 无
来看 , 企业都不存在 高质量优势 , 而仅 存在低质量优 势。 [ 关键 词] 向差异; 品质量 ; 纵 产 低质量优 势; 转移 价格 [ 中图分类号] 7 3 5 F 1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04— 83 2 1 )4— 0 3— 7 10 4 3 (0 0 0 0 9 0

两属性差异下的双寡头竞争选址策略

两属性差异下的双寡头竞争选址策略
中 图分 类 号 :24 3 F 2 .2 D I1 .9 3ji n 10 O :0 3 6/.s .0 7—14 2 1 .2 0 9 s 4 X.0 10 .3
随着 企业 竞 争 的加 剧 , 业 选 址作 为整 个 战 商
略规划 中的重 要部分 越来 越受 到重 视 。而 以往 的 选址 方 法 , 多 只考 虑运 输 成 本 、 大 交通 条 件 等 , 然 后通 过算 法设 计对路 径 和成本进 行 优化 。这 些方 法一 个很 重要 的 问题 是忽 视 了竞 争对 手 和顾 客 的 存在 。早 在 12 9 9年 , T L I G 出 了 一 个 HO E LN ¨ 提 双寡 头竞争 模 型 : 同质 产 品 的两 家规 模 相 同 的企
其 中 ,q:q 一q 0,p= 1 P , 企 业 1 A 1 2> a P 一 2则
的需求函数D = fdd, =1 D 。 J xO D 一
2 产 品质 量 差 异 大 于 距 离 差 异
当产 品 质 量 差 异 大 于距 离 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异 时 , A 即 q>
型, 就双寡 头企 业 对一 种 不 同质 产 品 进行 多 维 差 异 的竞争 博弈 , 明该 思想 在 实 际 商 业 环 境下 选 说
1 模 型 假 设
假 设长 度 为 1的 “ 性 城 市 ” 只有 两 家 企 线 上 业生产 某一 种产 品 , 为方 便计 算 , 双寡 头企业 的边 际成本 和 固定 成 本 相 同 ( 定 为 0) 该 成 本 可 推 假 , 广 到任 意 常数 成 本 形 式 。顾 客 均 匀分 布 , 布密 分 度为 1 。顾 客 对 质 量 的 替 代 系 数 0与 位 置 有

纵向差异化双边市场下外卖平台的竞争策略

纵向差异化双边市场下外卖平台的竞争策略

纵向差异化双边市场下外卖平台的竞争策略外卖平台作为目前被广泛引用的一种网站或者手机APP,学术界对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却相对较少,对其的竞争策略方向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定性的研究,在定量的研究中,模型构建相对而言比较简略,不能充分得出外卖平台的竞争策略,而双边市场作为近几年被广泛应用的最新理论,非常适合用于研究外卖平台的竞争问题,本文将主要采取双边市场理论对外卖平台的竞争策略进行研究。

本文以外卖平台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对外卖平台的盈利建立相关模型,为外卖平台提供竞争策略;第二,对该模型进行模拟仿真,针对仿真模拟的结果检验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一、高质量平台倾向于通过吸引消费者的方法竞争,而低质量平台倾向于吸引商家的方法竞争;二、提高平台质量以及提升外卖的配送效率的对平台至关重要;三、现如今大多数平台实行的“价格战”,在现实中是有意义的,可以通过短时间的“饥饿营销”来吸引大批用户,再使平台收益;四、如果平台通过大规模降价来对商家进行抢夺,会出现所有的商家都是多归属的情况。

现如今,外卖平台仍旧处于多寡头并存的时代,并且正在从快速发展期走向成熟稳定期,平台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设计出不同的平台质量及配送速度,用以竞争更多的用户。

空间竞争理论研究综述

空间竞争理论研究综述

空间竞争理论研究综述作者:王伊攀郑敏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01期一、经典空间竞争理论模型空间竞争理论的产生背景需要追溯到寡占模型。

Cournot于1838年提出的双寡头竞争模型研究了生产同质产品的厂商如何进行产量竞争。

Bertrand认为厂商改变价格比改变产量的速度快、成本低,所以提出了生产同质产品的厂商进行价格竞争的双寡头模型,即伯川德模型。

在该模型中,伯川德证明在市场均衡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企业利润为零,与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相同。

但在现实中很难看到价格竞争到如此激烈的程度,这就是所谓的“伯川德悖论”(BertrandParadox)。

为解决这一问题,Edgeworth假定企业在短期受到既定生产能力的约束,在此假定下,伯川德模型的均衡不一定存在。

而解决“伯川德悖论”的另一种方法是引入产品的差异性。

产品存在差异,价格就不是消费者感兴趣的唯一变量,均衡价格不会等于边际成本。

产品差异有多种形式,有一种特殊空间上的差异就是经典HotellingL模型。

在经典Hotelling模型中,产品在物质性能上相同,差异主要体现在空间位置上。

因为在不同的位置上,消费者要支付不同的交通成本,因此他们关心的是价格和交通成本之和,而不单是价格,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一个产品会存在不同的价格。

经典Hotelling模型成功解决了同一产品不同价格的困惑,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D'Aspremont等证明的Hotelling模型不存在均衡。

如果两个企业位置太近,他们就开始相互削价,导致一个没有收敛于均衡的削价过程。

以后对Hotelling模型的各种修正,几乎都是围绕均衡不存在性问题的解决来进行的。

为解决均衡存在问题,D’Aspremon t等将Hotelling模型中线性交通成本改为二次交通成本,这样就存在均衡结果了。

不过,当存在二次交通成本时,企业往往会向两端移动,即所谓的“最大差异化原则”(the Principle of MaximumDifferentiation)。

竞争策略-实例分析古诺双寡头竞争各模型(PDF7页)

竞争策略-实例分析古诺双寡头竞争各模型(PDF7页)

q2 (40) = (130 − q1 − 40) 2
(4)
q2 (30) = (a − q1 − 30) 2
(5)
求企业 1 关于企业 2 的策略反应函数:
固定企业 2 的策略 s2 (c2 ) ,选择 q1 ,最大化期望支付,即求解最大化问题:
max
3 4
[130

q1

q2
(40)

30]q1
如果两个企业被合成一个企业,或两个企业可以达成默契合谋,这时企业的最大化问题
为:
max π (Q) = (a − Q − c)Q
对 Q 求偏导可解得
垄断产量
Qm = (a − c) 2
垄断价格
pm = (a + c) 2
垄断利润
π m = (a − c)2 4
两个企业的合谋产量
qm = Qm 2 = (a − c) 4
∂π = 0 对 Q 求偏导 ∂Q ,即
100 − 2Q = 0
解得市场总利润最大时的总产量是: Qm = 50
-2-

垄断利润: 两个企业的合谋产量: 合谋利润:
π m = (130 − Qm )Qm − 30Qm = 2500 qm = Qm 2 = 25 π m 2 = 1250
什均衡,
(1)首先求企业 i 的反应函数 Ri (q j ) ,固定企业 j 的产量 q j ,求 qi 使 πi (qi , q j ) 最大
化,即
求偏导得 : 反应函数为:
max πi (qi , q j ) = [a − (qi + q j )]qi − ciqi
∂π i ∂ qi
= a−qj
Ci (qi ) = ciqi , (i = 1, 2) ,利润函数为

双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竞争与产品差异化策略——一个博弈论模型及其扩展

双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竞争与产品差异化策略——一个博弈论模型及其扩展
了 允 许 后 续 企 业 进 入 的兼 并 策 略 及 其 福 利 问
题[ .
上述研 究 的不 足之处 在于将 市场 价格竞争 与 产 品差异 化 定 位 策 略 以及 相 关 的消 费 者 需 求 分 布 、 际成本 优势 等假设 问题 割裂或孤 立起来 , 边 而 本文 将在 已有 的研 究基 础上综 合考 虑 以上诸 多 问 题 . 先 在 H tlg 段 模 型 的基 础 上讨 论 三 阶 首 o ln 线 ei 段 BradS ce e er .t kl r 场 价 格 竞 争 与 产 品差 异 tn a b g市 化选址 策 略 , 之 与 BaadNs 场 均 衡 进 行 将 er .ah市 n 静 态 比较 分析 的同 时 , 构 造 一个 具 体 的数 字 例 还 子来 展示产 品差 异化程 度 的提 高对 双寡头垄 断市 场 的均衡 价格 与利润变 动 的影 响 . 然后 , 别并放 识 松 了传统模 型 的若 干 假设 条 件 , 当考 虑成 本 差别
双 寡 头垄 断 市场 的价 格 竞 争 与产 品差异 化 策 略①
— — 一
个 博 弈论 模 型及 其 扩展
赵德 余 ,顾 海英2 ,刘 晨 2
( . 旦大学 社会 发展 与公共 政策学 院 , 1复 上海 20 3 ; 0 4 3
2 上 海交通 大学 经济管 理学 院 ,上海 203 ) . 000
研 究[ 这 一研 究 的大部 分 文 献是开 的 . 是 所 谓 的 H t l g _ 性 定 一 o lnE 线 ei 3
性 企业 在市 场 中的选 址定 价 问题 ;’ srm n C, dA p ot e adT ie 等人 _讨论 了企 业最优定 址 问题 以及 n h s J s 7 j 均衡 的存在 条件 ; ee、 as wc Tkt h等 N vn Gbz i e y和 aa si o 人 分别研 究 了需 求分 布不确 定性 和消 费者分布 不 均 匀条 件 下 的市 场竞 争 均衡 问题 _ . 8 陈宏 民研究 j

纵向差异化下的双寡头竞争模型

纵向差异化下的双寡头竞争模型

2
都将价格定在平均成本的水平,获利为零(Betrand(1883))!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明 显与现实不符, 但其分析的逻辑又无懈可击, 因此人们把伯川德的这个分析称之为伯川德 悖论。 悖论总是发人深思的,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来破解这一悖论,其中最主要的 有三个。第一个是针对伯川德模型的无生产能力约束的隐含假设的。在伯川德的分析中, 当企业的价格低于对手的价格后,它将赢得整个市场,对手的需求量为零。这看似不错, 但问题是, 企业的生产能力能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吗?如果不能的话, 那么它不能满足的 那部分需求就只有转向对手了, 对手的需求量就不为零了, 哪怕它的价格要高。 这样一来, 双方的价格就不会调到平均成本水平,均衡时就有正利润了。而现实中,企业也的确存在 着生产能力的约束,因此,引入这一约束就能成功地破解伯川德悖论。第二个方案是针对 伯川德模型的静态假设的。 在伯川德模型中, 企业之间只有一次博弈, 而在一次性博弈中, 企业是没有兴趣去考虑他者的得失的,因为博弈没有未来,现在的利他在未来没有回报。 但当彼此都只为自己的一次性利益着想而丝毫不去怜惜对方时却带来了共同的灾难, 每个 企业都不获利,这很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囚徒困境。灾难的根源在于博弈的一次性,如果博 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进行多次,那么企业除了考虑本次博弈的获益外,还会考虑后期 的获益情况。获益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策略还取决于对手的策略,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企 业可能会为了未来而部分地牺牲现在, 以现在配合对手的利他换来对手在未来的配合以利 己。实际上,无名氏定理已经证明,在无限重复博弈中,只要未来的利益足够重要,这种 配合就可以默契地达成,这被称之为默契合谋。现实中的企业很少是做一锤子买卖的,因 此, 引入重复博弈下的默契合谋就能成功地破解伯川德悖论。 第三种方案是针对伯川德模 型的同质产品假设的。 在伯川德的分析中, 之所以企业把价格定在稍低于对手的水平就能 赢得整个市场是因为产品是同质的。 在两企业提供的产品是一样的情况下, 消费者当然都 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家企业来购买。 如果企业的产品间存在差异, 那么价格稍高的企业的 需求量就不会为零, 价格稍低的企业也得不到整个的市场。 因为产品的差异实际上是消费 者眼中的差异, 消费者愿意为自己钟情的产品支付溢价, 所以价格战就不会打到等于平均 成本的水平,均衡时,企业就有正利润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现实中企业 提供的产品也不可能完全同质,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引入产品差异化也可以成功 地破解伯川德悖论 。

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

什么是古诺模型古诺模型又称古诺双寡头模型(Cournot duopoly model),或双寡头模型(Duopoly mode l),古诺模型是早期的寡头模型。

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的。

是纳什均衡应用的最早版本,古诺模型通常被作为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

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

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假定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两个卖者,并且相互间没有任何勾结行为,但相互间都知道对方将怎样行动,从而各自怎样确定最优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古诺模型又称为双头垄断理论。

古诺模型的假设古诺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出售矿泉水的生产成本为零的寡头厂商的情况。

古诺模型的假定是: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他们的生产成本为零;他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A、B 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产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

古诺模型中厂商的产量选择A厂商的均衡产量为:OQ(1/2―1/8―1/32―……)=1/3 OQB厂商的均衡产量为:OQ(1/4+1/16+1/64+……)=1/3 OQ行业的均衡总产量为:1/3 OQ+1/3 OQ=2/3 OQ价格竞争的古诺模型假定两个寡头分别用40元的固定成本生产可以相互替代并且有差别的产品,并假定不存在可变成本,边际成本为0,两个寡头面临的市场需求数如下:D1:Q1=24-4P1+2P2D2:Q2=24-4P2+2P1π1=P1Q1-40=24P1-4P12+2P1P2-40dπ1/ dP1=24-8P1+2P2=0P1=3+1/4P2(寡头1的反应函数)同理:P 2=3+1/4P1(寡头2的反应函数)因此,P1=4,P2=4得:Q1=16,Q2=16;π1=24,π2=24。

差异化策略的两组动态古诺模型及其稳定性控制

差异化策略的两组动态古诺模型及其稳定性控制

差异化策略的两组动态古诺模型及其稳定性控制姚洪兴;张芳【摘要】A two-team Cournot game consisting of two bounded rationality players and one self-adaptive player were established for adjusting the real world. The system equilibrium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by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 theory. The system dynamical behavior deduced by the change of main parameters was analyzed 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 delayed feedback control method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st changing of self-adaptive parameter can make the chaos occur in advance. It is good for the system stability if profit assignment is properly adjusted. The chaotic behavior of model can be stabilized by the delayed feedback control method.%建立了分别由2家有限理性特征的厂商和1家自适应调整特征的厂商组成的2组动态古诺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求出了系统的均衡点并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数值模拟仿真方法研究了当主要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产生的动力学行为;最后在系统中引入时滞反馈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当自适应调整的厂商加大调整速率时系统会提前进入混沌状态,同一团队适当的利润分配及调整参数的变化有利于系统稳定性,引入时滞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3)003【总页数】5页(P364-368)【关键词】差异化策略;团队;Nash均衡;混沌控制;古诺模型【作者】姚洪兴;张芳【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1;O29寡头市场中市场由少数几家厂商控制,这些厂商经营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市场竞争中他们不仅考虑市场需求,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H.N.Agiza等[1-3]研究了非线性成本函数情况下的有限理性多寡头博弈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动力学特性.Tomasz Dubiel-Teleszynski[4]研究了规模不经济情况下的双寡头竞争.Z.Sheng等[5]研究了自适应调整参数以及一类产出模型的控制方法.现实中竞争与合作的共存使得市场中存在着由数家目标相似的公司组成的团队参与竞争.近年来,一些学者研究了具有有限理性特征的团队竞争模型,其中E.Ahmed等[6]研究在同一团队中的厂商根据团队整体的产出做出产量策略.M.F.Elettreby 等[7]研究了同一个团队的模型中利润的分配.Ding Zhanwen等[8]提出了由2个有限理性调整型厂商组成的团队和1个最优反应调整型厂商组成的团队的古诺博弈模型,并研究其动力学特性,这种新的博弈竞争模式充分考虑了现实中的团队博弈.面对团队竞争的情况,对手的反应仅为最优反应调整策略未免过于保守,系统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也应给予对策[9-10].文中构建了有限理性调整型的厂商1和厂商2组成的团队A和1个自适应调整型厂商3组成的团队B的博弈模型,研究其系统均衡点,并运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系统在不同参数范围时的变化情况.1 模型建立考虑1个寡头市场上有2个团队厂商生产同质的产品,他们每一时期的产量根据竞争对手下一时期的来决策自身的产量.用qti表示第i个厂商在t时期的产量.团队A是由2个合作的厂商1和厂商2组成的,团队B中只有1个厂商3.假设厂商1和厂商2均为有限理性调整型的厂商,厂商3是自适应调整型厂商,且他们的逆需求函数均为线性的,即式性形中式:Ci(qi)=c第iq2i,ii个=厂1,商2,的3,成其本中函ci数>具0,有a非为线非负参数.厂商1与厂商2是合作的,存在技术价格情报共享等现象,因此不妨假设c1=c2.在现实中,合作的团队往往是出于共同的利益来选择合作的,而厂商之间的实力差异,必然存在利益的分配问题,团队A中厂商1和厂商2的利益分配权重分别为w和1-w,团队A和团队B的利润函数ΠA和ΠB分别为其中0<w<1.市场中的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一些竞争者会采取比较复杂的竞争策略.因此团队A中的有限理性型厂商1和厂商2,在决策时考虑到其边际利润函数∂Πi/∂qti(i=1,2),t时期的边际产量为正或负时,会依此相应的增加或减少t+1时期的产量.采取这种策略的厂商有下面的形式:式中:t=1,2;αi>0为调整速率.厂商3是依据 t时期自身产量以及自身对竞争对手t时期的反应产量r3(q1',q'2)=argmax[q3(a-Q)-c3 q23],并给予比例来决定t+1时期产量,具有如下形式:则可得到模型为2 模型分析令qti +1=qti=qi,系统(5)的4个均衡点为这里有,其中E0,E1,E2 在决策集 S={(q1,q2,q3)|q1≥0,q2≥0,q3≥0}的边界上,是有界均衡点,在q1≥0,q2≥0,q3≥0下,E*为唯一的处于内部的平衡点.2.1 E0是不稳定点均衡点,在E处的雅可0比矩阵为计算可知雅可比矩阵特征值为,以及,企业在投入生产之前,会对市场进行调查,如果该地市场的购买力较弱,则成本就会加大无利可图.若a-q3<0那么λ1,λ2均小于1,但价格为负值,现实中是不会出现的.而当a-q3>0时,λ1,λ2均大于1,厂商3开始赢利,系统就变成不稳定的状态,进入到E1,E2代表的情况.2.2 均衡点E1,E2为鞍点在E1处雅可比矩阵的特征值为此时状况为团队A中只有一家厂商参与生产,这可能是由于资源技术或企业规模大小等原因造成,此时市场形成了双寡头的竞争局面.若团队A始终中只有1个厂商竞争,则经过长期的博弈,2个团队会出现均衡状态.但团队A的另1个厂商必然要求参与竞争,则系统会演化到E*代表的状态3家同时投入生产.同理可得E2也为鞍点.2.3 满足一定条件时,E*为稳定的E*处的雅可比矩阵为上述矩阵的特征多项式为由Jury判别条件,如果满足下列条件:则均衡点E*为局部渐近稳定的,此时3家厂商均参与市场竞争.当参数为 a=15,w=0.28,α2=0.2,c1=5,c2=6,v=0.5时,系统变化见图1.由图可见,当α1取值比较小时,均衡点是稳定的.随着增大到0.52附近,伴随着多周期双重分叉的出现,开始进入到混沌状态.这是因为企业对产量的调整越慢,单位成本的变动就越小,市场和企业的利润就越稳定.厂商2的调整速率是比较小的,当厂商1的调整速率增大和厂商3的调整速率很接近时,由于单位成本的变动以及调整速率的不同,使得系统打破了原有的稳定状态.图1 系统(5)随α1变化(v=0.5)当参数为 a=15,w=0.28,α2=0.2,c1=5,c2=6,v=0.1系统变化见图2.随着厂商3的调整参数v的降低,系统延缓了混沌的出现.但同时厂商3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图2 系统(5)随α1变化(v=0.1)利润随w变化情况见图3.参数为a=15,α1=0.2,α2=0.2,c1=5,c2=6,v=0.5,表明当团队 A 中的厂商1和厂商2的调整速率一样时,他们之间权重的分配则会影响到整个博弈局面的变化.当w=0时,厂商1并未参与市场竞争,系统随着w的增大系统渐渐开始稳定,当w接近于1时,又出现混沌特征,厂商2也退出市场竞争.这表明,在实际市场竞争中,参与合作团队的2家厂商要求利润的分配要比较适当,当一方过大或过小时,将会影响到另外一方,进而影响到整个的博弈市场格局.图3 利润随w变化图厂商2的产量时序见图4.图4 厂商2的产量时序图图4 中的参数为 a=15,w=0.28,α1=0.75,α2=0.2,c1=5,c2=6,v=0.5.红线为取初值 q01=0.4,q02=0.5,q03=0.6时厂商1的产量时序图,绿线为取初值q01=0.4,q02=0.500 1,q03=0.6时厂商1的产量时序图.厂商2和厂商3的有类似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对初值的敏感性,即对方微小的产量调整增加使得其他厂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厂商在确定最初的产量时需要谨慎.3 混沌控制文献[11]提出了时滞的反馈控制方法:式中:T为引入时滞,k为控制系数.对博弈市场中厂商1进行控制,令T=1,则可得引入时滞后的系统为系统(10)产量时序见图5.参数为a=15,w=0.28,α1=0.75,α2=0.2,c1=5,c2=6,v=0.5,系统稳定.图5 系统(10)产量时序图4 结论对文献[8]中的双寡头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分别由2家有限理性特征的厂商和1家自适应调整特征的厂商组成的2组动态古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当团队A中的厂商自身适应市场能力增强及团队B产量决策时对t时期的依赖性增加时,系统提前进入混沌状态并伴有周期分叉现象发生,同一团队适当的利润分配及调整参数的变化有利于系统稳定性,系统对初值的变化很敏感.最后引入Pyragas 的时滞反馈方法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参考文献(References)【相关文献】[1] Agiza H N,Elsadany A A.Nonlinear dynamics in the Cournot duopoly game with heterogeneous players[J].Physica A,2003,320:512-524.[2] Agiza H N,Hegazi A S,Elsadany A plex dynamics and synchronization of a duopoly game with bounded rationality[J].Math Comput Simul,2002,58:133-146. [3] Agiza H N,Elsadany A A.Analysis of nonlinear triopoly game with heterogeneous players[J].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2009,57:488-499.[4] Tomasz Dubiel-Teleszynski.Nonlinear dynamics in a heterogeneous duopoly game with adjusting players and diseconomies of scale[J].Commun Nonlinear Sci Numer Simulat,2011,16:296-308.[5] Sheng Z,Huang T,Du J,et al.Study on self-adaptive proportional control method for a class of output models[J].Discrete Contin Dyn Syst Ser B,2009,11:459-477. [6] Ahmed E,Hegazi A S.On dynamical multi-team Cournot game and signaling games [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6,172:524-530.[7] Elettreby M F,Hassan S Z.Dynamical multi-team Cournot game[J].Chaos Solitons & Fractals,2006,27:666-672.[8] Ding Zhanwen,Hang Qinglan,Tian Lixin.Analysis of the dynamics of Cournot team-game with heterogeneous players[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9,215:1098-1105.[9] Ahmed E,Agiza H N,Elettreby M F,et al.On mutiteam games[J].Physica A,2006,369:809-816.[10]姚洪兴,王娜娜.含时滞的企业竞争动力系统模型稳定性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2):245-248.Yao Hongxing,Wang Nana.Stability analysis of dyhamic model about enterprises cometition with time delays[J].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0,31(2):245-248.(in Chinese)[11] Pyrages K.Continuous control of chaos by self-controlling feedback[J].Phys Lett A,1992,170:421-428.。

纵向差异化下的双寡头竞争模型

纵向差异化下的双寡头竞争模型

2
都将价格定在平均成本的水平,获利为零(Betrand(1883))!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明 显与现实不符, 但其分析的逻辑又无懈可击, 因此人们把伯川德的这个分析称之为伯川德 悖论。 悖论总是发人深思的,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来破解这一悖论,其中最主要的 有三个。第一个是针对伯川德模型的无生产能力约束的隐含假设的。在伯川德的分析中, 当企业的价格低于对手的价格后,它将赢得整个市场,对手的需求量为零。这看似不错, 但问题是, 企业的生产能力能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吗?如果不能的话, 那么它不能满足的 那部分需求就只有转向对手了, 对手的需求量就不为零了, 哪怕它的价格要高。 这样一来, 双方的价格就不会调到平均成本水平,均衡时就有正利润了。而现实中,企业也的确存在 着生产能力的约束,因此,引入这一约束就能成功地破解伯川德悖论。第二个方案是针对 伯川德模型的静态假设的。 在伯川德模型中, 企业之间只有一次博弈, 而在一次性博弈中, 企业是没有兴趣去考虑他者的得失的,因为博弈没有未来,现在的利他在未来没有回报。 但当彼此都只为自己的一次性利益着想而丝毫不去怜惜对方时却带来了共同的灾难, 每个 企业都不获利,这很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囚徒困境。灾难的根源在于博弈的一次性,如果博 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进行多次,那么企业除了考虑本次博弈的获益外,还会考虑后期 的获益情况。获益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策略还取决于对手的策略,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企 业可能会为了未来而部分地牺牲现在, 以现在配合对手的利他换来对手在未来的配合以利 己。实际上,无名氏定理已经证明,在无限重复博弈中,只要未来的利益足够重要,这种 配合就可以默契地达成,这被称之为默契合谋。现实中的企业很少是做一锤子买卖的,因 此, 引入重复博弈下的默契合谋就能成功地破解伯川德悖论。 第三种方案是针对伯川德模 型的同质产品假设的。 在伯川德的分析中, 之所以企业把价格定在稍低于对手的水平就能 赢得整个市场是因为产品是同质的。 在两企业提供的产品是一样的情况下, 消费者当然都 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家企业来购买。 如果企业的产品间存在差异, 那么价格稍高的企业的 需求量就不会为零, 价格稍低的企业也得不到整个的市场。 因为产品的差异实际上是消费 者眼中的差异, 消费者愿意为自己钟情的产品支付溢价, 所以价格战就不会打到等于平均 成本的水平,均衡时,企业就有正利润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现实中企业 提供的产品也不可能完全同质,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引入产品差异化也可以成功 地破解伯川德悖论 。

伯特兰双寡头模型 计算

伯特兰双寡头模型 计算

伯特兰双寡头模型计算伯特兰双寡头模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中存在两个垄断性企业竞争的情况。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上的寡头垄断现象,并提供了一种分析和预测市场行为的方法。

在伯特兰双寡头模型中,存在两个垄断性企业,它们是市场上唯一的供应商。

这两个企业在产品定价方面存在竞争,但它们的产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换句话说,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其中一个企业的产品,也可以选择购买另一个企业的产品。

在这个模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通过定价来进行的。

每个企业都希望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增加市场份额和利润。

然而,由于存在替代关系,如果一个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另一个企业也会跟随降价,以保持竞争力。

因此,这两个企业最终可能会陷入价格战,导致产品价格下降。

伯特兰双寡头模型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最终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

在这个模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推动产品价格向边际成本接近的水平靠拢,从而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福利。

然而,伯特兰双寡头模型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假设。

首先,这个模型假设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完全理性的,即企业会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利益来制定定价策略。

其次,这个模型还假设市场上只存在两个企业,并且它们的规模和技术能力相同。

这些假设在现实世界中并不总是成立,因此我们在应用这个模型时需要注意其局限性。

伯特兰双寡头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中存在的垄断现象和寡头竞争行为。

通过分析企业之间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均衡,我们可以预测和解释市场行为,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市场调控的建议。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这个模型的局限性,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考虑。

纵向产品差异化市场古诺博弈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纵向产品差异化市场古诺博弈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纵向产品差异化市场古诺博弈模型的稳定性分析王静;周学立【摘要】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同类产品具有不完全的替代性,主要分为纵向差异和横向差异,而纵向差异化一般指产品在质量级别上的差异。

考虑一个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与一个生产低质量产品的企业在市场上进行古诺竞争的双寡头模型,并假设竞争双方对未来产量采用不同的期望规则:其中一方采用静态预期,另外一方采用有限理性预期。

利用演化博弈方法,研究2个不同动态系统各自纳什均衡点的局部稳定性,为现实企业的产量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Production differentiation refers to the imperfect substitutability of the similar products supplied by the enterprise ,including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 .In general ,vertic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means the differentiation in quality .Based on the Cournot duopoly model in w hich one firm produces the high-quality product and the other produces thelow-quality product .Assume that the competitors adopt different expectations ,namely ,bounded rational and naive expectation re-spectively .Using the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the local stability properties of the Nash equilibri-ums are analyzed for two dynamic systems .The conclusions obtained in the paper can provide the en-terprise with theories of output decision .【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460-463)【关键词】纵向产品差异化;有限理性;静态期望;古诺竞争【作者】王静;周学立【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上海 2004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4经济系统是一个演化系统,近年来关于非线性寡头博弈的动力学行为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经济理论者的关注,即研究一定时期内寡头垄断者之间进行多次博弈的动态行为.在动态模型中,博弈双方对未来的产量(价格)期望规则主要包括:静态预期、适应性预期、有限理性预期.静态预期不考虑价格或产量的动态变化,厂商只是简单地把上一期的价格或产量作为当期的价格或产量.适应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修正对未来前景的期望,是一种负反馈型的决策规则.有限理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市场变化,为了规避风险或者得到最大利润而综合运用前期和当期的一切信息,对决策变量在未来的变化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关于这些概念的详细阐述参见文献[1].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同类产品具有不完全的替代性,主要分为纵向差异和横向差异,横向差异的典型例子是产品的款式、颜色、口味等,而纵向差异化一般指产品在质量级别上的差异.文献中关于横向差异产品市场的动态寡头模型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参见文献[2-7]及所引文献. 对于纵向差异产品市场,Fanti和Gori首次研究了关于非线性价格竞争模型的局部稳定性[8]:在市场分别为有担保(covered)和无担保的(uncovered)2种情形下,生产不同质量等级的两个企业对未来产品的价格分别采用不同的期望原则,作者对不同动态系统的均衡点的稳定性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一个简化的纵向差异产品市场上具有产量竞争的动态寡头博弈模型.余下的结构安排如下:在第1节中给出纵向差异产品市场的基本模型结构;第2节研究当生产高质量产品企业采用有限理性期望而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采用静态期望原则下纳什均衡点的稳定性;第3节则与第2节相反,研究当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采用有限理性期望而生产高质量产品企业采用静态期望原则下纳什均衡点的稳定性;第4节对理论结果做数值分析.考虑文献[9]中提出的一个纵向产品差异模型,即假设市场上有2个企业进行产量竞争,企业1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企业2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i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为si,i=1,2,并假设s2=βs1,其中,β∈(0,1) 表示2种产品质量的差异程度. 类似于文献[8],假设生产成本不受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失一般性,两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假定为0.两种产品的价格分别为p1和p2,消费者对企业i所生产产品的效用函数为其中,θ为[0,1]上的均匀分布,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参数.由文献[9]知市场的逆需求函数为由于生产成本假设为0,则2家企业的利润函数为πi=piqi,i=1,2. 由(1)知根据利润最大化的2个一阶条件解得由(3)得到静态博弈下2企业的均衡产量分别为讨论离散时间动态博弈模型,即企业在时间t就必须对t+1时刻的需求量进行预测以获得最大利润.假设企业双方采用不同的期望原则:企业1采用有限理性期望而企业2采用静态期望原则,具有理性差异的双寡头博弈模型满足以下二维离散动力系统其中,正常数α表示企业对单位产品利润信号的调整反应速度.将(2)中第1式及(3)中的第2式代入(5)得市场均衡意味着因此,由(4)和(6)知动态系统(5)的唯一内部不动点(纳什均衡点)为而边界点为).以下,仅讨论纳什均衡点E*的局部稳定性.为此,考虑下面的雅可比矩阵其中经简单计算得容易看出,雅可比矩阵J的迹以及行列式分别为根据Jury条件知,纳什均衡点E*是局部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根据(7)知条件(ii)和(iii)成立,而条件(i)等价于因此,有下面的结论:命题1 如果0<α<αF(β),则纳什均衡点E*是二维动态系统(5)的局部稳定点.注意到当β∈(0,1)时有命题2 对于二维动态系统(5),增大产品质量差异系数β可以加强经济稳定性.假设企业双方采取和第2节相反的期望原则:企业2采用有限理性期望而企业1采用静态期望原则,此时的二维离散动力系统调整为将(2)中第2式及(3)中的第1式代入(7),得计算得二维系统(8)的唯一纳什均衡点仍然为但是相应的雅可比矩阵调整为完全类似于上节的讨论,纳什均衡点E*是系统(8)的局部稳定点的充要条件是因此,有命题3 如果则纳什均衡点E*是二维动态系统(8)的局部稳定点.注意到当β∈(0,1)时关于β是单调递减的,所以有命题4 对于二维动态系统(8),减小产品质量差异系数β可以加强经济稳定性.分别对二维动态系统(5)和(8)做数值模拟,即质量差异系数β固定时观测调整反应速度α的变化引起的分支现象,初值条件取为q1(0)=q2(0)=0.33. 图1描绘了系统(5)的动态演化过程,其中β=0.5. 可以看出,当α<αF(0.5)≈2.074时,纳什均衡点是稳定的,但随着α的增大,最终产生分支、混沌等复杂的动力学现象. 图2描绘了系统(8)的动态演化过程,其中,β=0.8. 当时,纳什均衡点是稳定的,随后产生分支、混沌等动力学现象.【相关文献】[1] MANKIW N G.Principles of economics[M].South-Western: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2011.[2] SINGHN,VIVES X.Price and quantity competition in a differentiated duopoly[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84,15(4):546-554.[3] KOPEL M.Simple and complex adjustment dynamics in Cournot duopolymodels[J].Chaos,Solitons & Fractals,1996,12(7):2031-2048.[4] AGIZA H N,ELSADANY A A.Nonlinear dynamics in the Cournot duopoly game with heterogeneous players[J].Physica A,2003,320(15):512-524.[5] TRAMONTANA F. Heterogeneous duopoly with isoelastic demandfunction[J].Economic Model,2010,27(1):350-357.[6] FANTI L,GORI L.The dynamics of a differentiated duopoly with quantitycompetition[J].Economic Model,2012,29(2):421-427.[7] ASKAR S,ALSHAMRANI A. The dynamics of economic games based on product differentiation[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2014,268(1):135-144.[8] FANTI L,GORI L.Stability analysis in a Bertrand duopoly with different product quality and heterogeneous expectations[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Trade,2013,13(4):481-501.[9] LI C Y,SONG J.Technology licensing in a vertically differentiated duopoly[J].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2009,21(2):183-190.。

双寡头垄断模型的博弈分析

双寡头垄断模型的博弈分析

双寡头垄断模型的博弈分析用博弈论的视角,通过对古诺模型、斯塔克伯格模型、串谋的比较分析,得出在双寡头垄断市场中合作协议是缺乏约束力的,不能达到低产高收的目标。

只有通过只有在技术领域深度合作,或者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使双方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标签:双寡头垄断模型;博弈;合作1 双寡头垄断模型1.1 古诺模型古诺模型是法国经济学家古诺1838年引入的一个简单的双寡头模型。

它的假设前提是:(1)市场上只有A、B两家厂商生产销售产品;(2)两家厂商的生产成本为零;(3)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4)两家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上述假设前提也可以用如下方式表述:市场供给Q=qA+qB;TCA=TCB=0;P=a-bQ。

则厂商A的利润πA=TRA-TRC=qA×p(Q),而厂商B的利润πB=TRB-TCB=qB×P(Q)。

由于两家厂商均采取利润最大化的策略,所以有:πA/qA=-2bqA-bqB(1)πB/qB=-2bqB-bqA(2)由上述(1)、(2)两式便可得到A、B两厂商的反应函数:qA=a-bqB2b(3)qB=a-bqA2b(4)联立(3)、(4)式可以解出:qA=qB=a/3b;p=a/3;Q=2a/3b。

所以πA1=πB1=a2/9b。

1.2 斯塔克伯格模型与古诺模型假设中的两厂商同时行动不同,斯塔克伯格模型强调有一家主导厂商先行动,另外一家厂商则根据主导厂商的策略选择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产量。

(1)厂商A为主导厂商,厂商B为跟随厂商。

利用前文中的方法同样可以求出厂商B的反应函数为qB=(a-bqA)2b,则πA=P(Q)×qA=[a-b(qA+qB)]×qA=a2qA-b2q A2πA/qA=a2-bqa(5)解得:qA=a/2b,qB=a/4b;P=a/4;Q=3a/4b。

所以πB2=a2/16b。

资源有限企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

资源有限企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

对手企业,生产有差异可替代产品,建立一个双寡头竞争模型。

以Hotelling模型为基础给出企业的位置分布,分析市场中的顾客的购买选择和公司的竞争决策。

考虑到企业不同资源下,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会呈现高低的不同。

所以将不同成本的假设加入企业资源有限的条件。

首先求解其均衡价格,然后讨论企业的选址问题。

根据劣势企业消费者保留价格与成本之差和劣势、优势企业成本差的大小关系,讨论企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的表现形式。

由于企业受到生产能力限制,所以其服务范围内的消费者需求变动同样十分重要。

将需求不确定条件下纳入之前的扩展Hotelling模型之中,放宽企业选址条件。

通过导出均衡解满足通式方程的方式求解此类模型。

对完全相同的两家企业情况下,求出其均衡解,考虑企业差异化程度的变化和非对称均衡解的存在性。

2)技术路线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5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图 1-1 研究技术路线图Figure 1-1 The layout of this thesis全文将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归纳企业资源相关研究和Hotelling模型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将企业资源分类,讨论企业资源有限的表现形式;第四部分建立、求解此限制下的Hotelling 模型;第五部分将企业的不同成本引入扩展后的模型,讨论均衡解的存在性,及随之表现出的不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第六部分是结合企业对于目标客户需求的关注,将需求不确定性纳入模型分析框架,研究此类条件下的企业差异化竞争策略;最后为结论与展望部分。

6第二章文献综述资源有限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主要可以分为企业的资源和差异化竞争两部分来阐述。

本章因此首先讨论了企业资源相关的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的差异化资源是企业业绩差异的主要来源;而供应链中的资源限制缺乏理论上的支持。

其次通过横向差异化研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Hotelling模型的文献分析,得到现有研究对于企业资源有限和此条件下差异化竞争策略选取的研究不足。

双寡头纵向产品差异化市场的演化稳定战略_石岿然

双寡头纵向产品差异化市场的演化稳定战略_石岿然

收稿日期:2003-07-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171028,70301014)双寡头纵向产品差异化市场的演化稳定战略石岿然1,2, 盛昭瀚1, 肖条军1(1 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2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摘 要:基于一个具有线性需求函数的纵向产品差异化模型,研究双寡头市场的演化稳定战略。

考虑市场存在分别生产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的两个企业进行的两阶段博弈问题:企业在第一阶段选择战略变量(价格或产量),第二阶段确定价格的高低或产量的大小。

得出了库诺特(Cournot)均衡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且数量战略构成演化稳定战略的结论。

关键词:双寡头市场;纵向产品差异化;演化博弈论;演化稳定战略中图分类号:F713 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04)03-0045-05An 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 in a Duopolistic Market with VerticalProduction DifferentiationSH I Ku-i ran 1,2,SHENG Zhao -han 1,XIAO T iao -jun 1(1.Gr aduate School of M 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 ing ,N anj ing Univ ers ity ,N anj ing 210093,China;2.School of Sciences,N anj ing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N anj ing 210009,China)Abstract:Based on a vertic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 n model with linear demand functions,we study the 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 (ESS)in a duopolistic mar ket in which there ar e a high quality firm and a low quality firm.We consid -er a two -stag e game of the firms.In t he first stage,the firms choose their strategic variable,price or quantit y.In the second stage,they determine the levels of their strateg ic v ar iables.We obtain the results that the Cour not equilibrium constitutes a sub -game perfect N ash equilibrium and the quantit y strategy is evolutionarily stable.Key words:duopolistic market;ver tical product differ entiation;evolut ionary game theor y;evolutionar y stable str ategy1 引言企业战略的本质是寻找、建立和维持同竞争对手之间有价值的差异化。

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纵向差异化策略

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纵向差异化策略

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纵向差异化策略
刁新军;杨德礼;任雅威
【期刊名称】《预测》
【年(卷),期】2009(028)006
【摘要】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纵向差异化模型中,研究双寡头垄断企业在市场未完全覆盖或完全覆盖情况下的Bertrand价格竞争策略.研究表明:在市场完全覆盖情况下,两产品的市场价格、份额和利润都大于市场未完全覆盖下的市场价格、份额和利润;两产品的质量水平差异程度小于市场未完全覆盖情况下的质量水平差异程度.无论哪种市场覆盖情况,高质量产品都获得市场优势;当具有网络外部性时,高质量产品的均衡市场价格,份额和利润都大于不考虑网络外部性时的市场价格、份额和利润,且随网络外部性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低质量产品却正好相反.
【总页数】6页(P37-42)
【作者】刁新军;杨德礼;任雅威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北京,100190;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24.32
【相关文献】
1.具有网络外部性差异化产品的博弈分析 [J], 雷娟
2.具有不对称网络外部性和纵向差异化的产品竞争策略 [J], 刁新军;杨德礼;佟斌
3.具有网络外部性和服务差异化的SaaS提供商竞争策略 [J], 宋倩倩;葛世伦;苗虹;王念新
4.基于网络外部性和质量差异化的产品定价策略 [J], 周雄伟; 蔡丹; 李世刚; 周艳菊; 陈晓红
5.成本内生时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差异化 [J], 王强;陈圻;和媛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寡头一方垄断中间产品市场的纵向差异策略

双寡头一方垄断中间产品市场的纵向差异策略

第13卷第1期2010年1月 管 理 科 学 学 报JOURNAL OF MANAGE ME NT SC I E NCES I N CH I N AVol.13No.1Jan.2010双寡头一方垄断中间产品市场的纵向差异策略①张福利1,2,施建军2,陈效林2(1.南京审计学院,南京210029;2.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93)摘要:从产品纵向差异的角度出发,假设双寡头垄断市场中,一个企业在生产方面依赖于另一个企业,研究了双寡头企业的短期市场行为和长期市场行为:一是从短期的角度出发,将产品质量视为外生变量,研究了双寡头企业的产量策略和利润状况,并对均衡结果做了比较静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企业都有提高或降低各自产品质量的动机,取决于双方现有的产品质量水平;二是从长期的角度出发,将产品质量视为内生变量,研究了双寡头企业的质量与产量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唯一的产品质量均衡,均衡质量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化,而是表现出较小的差异化.此外,无论从短期的角度还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都不存在高质量优势,相反,存在低质量优势.关键词:纵向差异;产品质量;高质量优势;转移价格中图分类号:F71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07(2010)01-0010-100 引 言产品差异化问题是产业组织理论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产品差异是指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由于外观、性能、服务、消费者偏好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产品没有完全的可替代性.产品差异的划分方式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横向差异和纵向差异.学者们围绕着这两种差异进行了大量研究[1-15].在有关产品横向差异的研究文献中,Hotelling 最早建立线性市场模型研究了两个企业的定位决策,指出在线性运输成本的条件下,企业会定位于市场的中心处,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利润,出现产品最小差异化[1].A s p re mont等人认为最小差异化将导致伯川德悖论,指出在二次运输成本的条件下,两个企业会定位于市场的两个端点,以最大化各自的利润,出现产品最大差异化[2].此后许多相关文献都围绕着最小差异化和最大差异化展开.Jer oen等人在文献[1]的研究基础上,引入消费者保留价格,并将保留价格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指出如果消费者的保留价格较高,则不存在纯策略均衡;如果消费者的保留价格较低,则均衡结果不唯一;如果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居中,则存在唯一均衡,均衡时两个企业之间的距离介于整个市场长度的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之间,出现近似中间差异化[3].Bocke m放松文献[2]中整个市场被完全覆盖的假设条件,指出当市场不能被完全覆盖时,企业将不再遵循最大差异化原则[4]. Econom ides采用较为一般形式的运输成本,研究了最大差异化原则和最小差异化原则成立的条件,指出最小差异化原则总是不成立,而最大差异化原则只能局部成立[5].Andersin等人在文献[1]的研究基础上,将企业在博弈的最后阶段所进行的价格竞争改为产量竞争,指出最小差异化原则仍然成立[6].然而,Pal将线性市场改为圆周市场,则企业会等距离地在圆周上设厂,最大差异化原则成立[7].①收稿日期:2008-05-12;修订日期:2009-09-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72046).作者简介:张福利(1969—),男,辽宁大连人,博士后,副教授.Email:zfl@在有关产品纵向差异的研究文献中,多数文献得出最大差异化的均衡结果.Gabsze wicz等人建立双寡头垄断模型,研究了纵向差异企业面临收入不同的消费者时的质量与价格决策,指出当消费者的收入差异足够大时,两家企业将通过扩大相互间的质量差距,以避免激烈的价格竞争,提高各自的利润水平,出现最大差异化[8].Shaked 等人拓展了文献[8]的研究情形,指出当市场上只有两个企业时,也有类似于文献[8]的结论,而且存在高质量优势,即高质量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9].Stutt on和Motta建立了与文献[8]和[9]研究的情形稍微有所不同的纵向差异模型,他们假定消费者的类型是相同的,消费者不再受单位需求约束,并且企业在博弈的最后阶段进行产量竞争,也得出了最大差异化的均衡结果[10-12].后来, Motta对企业进行价格竞争和产量竞争的均衡质量选择作了比较分析,指出企业总是选择提供具有较大差异度的产品质量[13].在差异产品的市场竞争中,与产品的差异化策略相比,产品的定价(定产)策略更易于变动,属于企业的短期市场行为,而产品的差异化策略则属于企业的长期市场行为[14,15].上述所有关于产品差异化研究的文献都是假定企业在生产方面是相互独立的,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有时会出现一方在生产上依赖于另一方的情形,譬如一方在最终产品的生产上需要一种投入品,而该投入品必须向另一方购买,这可以理解为另一方在该投入品的生产上具有某种垄断力量[15].本文将在已有的关于寡头企业产品纵向差异化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假定双寡头垄断市场中,高质量企业在生产方面依赖于低质量企业,需要向低质量企业购买一种投入品,研究了双寡头企业的短期市场行为和长期市场行为,具体地说,一是从短期的角度出发,将产品质量视为外生变量,研究了双寡头企业的产量策略和利润状况,并对均衡结果做了比较静态分析;二是从长期的角度出发,将产品质量视为内生变量,研究了双寡头企业的质量与产量决策.本研究假定存在产品质量差异的寡头企业之间在生产上不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某种投入品方面存在依赖关系,拓展了寡头企业的产品纵向差异化策略研究模型,有助于比较全面地分析和理解寡头企业的产品纵向差异化问题.1 模型假设1)行业中存在两个寡头,分别记为企业1和企业2.企业1由一个上游子公司和一个下游子公司组成(企业1是一个企业集团),上游子公司生产一种中间产品,提供给下游子公司进一步加工成最终产品,销往外部市场;2)企业2在产品生产上需要一种中间产品,该中间产品必须向企业1购买;3)企业1和企业2的最终产品质量分别为s1和s2,且0<s1<s2,即企业1为低质量企业,企业2为高质量企业;4)下游子公司和企业2生产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恰好需要一个单位的中间产品,它们的生产成本函数分别为q1s21和q2s22,其中q1和q2分别为下游子公司和企业2的产量.此外,假设上游子公司生产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为0;5)企业1和企业2具有足够大的生产能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6)消费者具有单位需求,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θs-p,消费一个单位 0 ,不消费其中,θ为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参数,服从[0,1]上的均匀分布,s为产品质量,p为产品价格;7)企业1采用非中心化结构,即中间产品的内部转移价格和外部销售价格由企业1的总部决定,最终产品的产量由下游子公司决定(类似的假设见文献[16,17]).2 模型建立与求解首先,给出企业1与企业2的产品需求函数.令p1和p2分别表示企业1与企业2的最终产品价格.由假设3)和6)可知,当且仅当θs1-p1=θs2-p2时,偏好为θ的消费者对消费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是无差异的;当且仅当θs1-p1=0时,偏好为θ的消费者对消费低质量产品和不消费任何产品是无差异的.由此可得企业1和企业2的产品逆需—11—第1期张福利等:双寡头一方垄断中间产品市场的纵向差异策略求函数分别为p 1(q 1,q 2)=s 1(1-q 1-q 2),p 2(q 1,q 2)=s 2(1-q 2)-s 1q 1(1)2.1 产品质量是外生的在产品质量是外生的情况下,我们来研究双寡头的产量策略和利润状况.假设企业1与企业2之间具有完全信息,它们之间的两阶段博弈顺序如下:阶段1 企业1的总部制定中间产品的内部转移价格和外部销售价格;阶段2 下游子公司和企业2同时决定各自的产量.根据动态博弈求解的逆向归纳法,首先对博弈阶段2进行分析和求解.在博弈阶段2,下游子公司和企业2在观察到企业1的总部制定的中间产品转移价格T 和销售价格w 之后,同时决定使得各自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下游子公司的问题为m ax q 1π1=(p 1(q 1,q 2)-T -s 21)q 1(2)企业2的问题为m ax q 2π2=(p 2(q 1,q 2)-w -s 22)q 2(3)由π1和π2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可得下游子公司和企业2的均衡产量分别为q 1(T,w )=s 1s 2(1-2s 1+s 2)-2s 2T +s 1ws 1(4s 2-s 1)(4)q 2(T,w )=2s 2(1-s 2)-s 1(1-s 1)+T -2w4s 2-s 1(5)下面对博弈阶段1进行分析和求解.在博弈阶段1,企业1的总部根据下游子公司和企业2对中间产品转移价格和销售价格的反应,确定使得企业1利润最大化的中间产品转移价格和销售价格.企业1的总部的问题为max T,wπ=(p 1(q 1(T,w ),q 2(T,w ))-s 21)× q 1(T,w )+w q 2(T,w )(6)由于92π9T 2=-4s 2(2s 2-s 1)s 1(4s 2-s 1)2<0,92π9T 2・92π9w 2-(92π9T 9w )2=4(2s 2-s 1)s 1(4s 2-s 1)2>0,故π是关于T 和w 的严格凹函数,从而由π最大化的两个一阶条件,可得企业1的中间产品的均衡转移价格和均衡销售价格分别为T (s 1,s 2)=s 1(s 2-s 1)(1-s 1-s 2)2(2s 2-s 1)(7)w (s 1,s 2)=s 2(1-s 2)2(8)由式(1)~式(8)可得企业1和企业2的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和均衡利润分别为p 1(s 1,s 2)=s 1(1+s 1)2(9)p 2(s 1,s 2)=s 2(3s 2-2s 1+s 21+s 22-s 1s 2)2(2s 2-s 1)(10)q 1(s 1,s 2)=s 2(1-2s 1+s 2)2(2s 2-s 1)(11)q 2(s 1,s 2)=(s 2-s 1)(1-s 1-s 2)2(2s 2-s 1)(12)π(s 1,s 2)=s 2[2s 1(1-s 1)(s 2-s 1)+s 2(1-s 2)2]4(2s 2-s 1)(13)π2(s 1,s 2)=s 2(s 2-s 1)2(1-s 1-s 2)24(2s 2-s 1)2(14)由于本文旨在研究两个具有纵向差异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故假设θ<1,否则,企业2将面临无需求状态而退出市场.由假设条件3)易知θ<1Ζs 1+s 2<1.当0<s 1<s 2且s 1+s 2<1时,有0<θ0<θ,因此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企业1面临正的需求状态.此外,由s 1<s 2及s 1+s 2<1可知s 1<015且s 1<m in {s 2,1-s 2}.接下来对均衡结果进行分析.首先对本文提出的转移定价策略进行评价.为此,将该转移定价策略与H irshleifer 提出的边际成本转移定价策略[18]进行比较.为了叙述方便,称本文提出的转移定价策略为转移定价策略Ⅰ,称H irshleifer 提出的边际成本转移定价策略为转移定价策略Ⅱ.命题1 对企业1而言,采用转移定价策略Ⅰ优于采用转移定价策略Ⅱ.证明 由于在转移定价策略Ⅱ下企业1的利润的推导过程与前文相似,故这里直接给出结果而省略其具体的推导过程.在转移定价策略Ⅱ下企业1的利润为π(s 1,s 2)=—21—管 理 科 学 学 报2010年1月[(1-s1)s1]2+4[(1-s2)s2]2+8s1s2(1-s1)(s2-s1)4(8s2-3s1)易知π(s1,s2)-π(s1,s2)= s1(s2-s1)2(1-s1-s2)24(8s2-3s1)(2s2-s1)>0证毕.命题2 当0<s1<s2且s1+s2<1时,有1)T(s1,s2)>0;2)存在唯一的实数r,使得9T(s1,s2)9s1>0,s1∈(0,r)<0,s1∈(r,m in{s2,1-s2});3)9T(s1,s2)9s2>0,s2∈(s1,a)<0,s2∈(a,1-s1),其中a=s1+(2-3s1)s12(以下同,易知a<015); 4)9w(s1,s2)9s1=0;5)9w(s1,s2)9s2>0,s2∈(s1,015)<0,s2∈(015,1-s1).证明 首先由式(7)和式(8)易知命题2的结论1)、结论3)、结论4)和结论5)成立.下面只需证明命题2的结论2)成立.由式(7)可得9T(s1,s2)9s1=f2(2s2-s1)2(15)其中f=-2s31+(1+6s2)s21-4s2s1+2(1-s2)s22.把f视为s1的函数,即f=f(s1),显然,式(15)右端的符号与函数f(s1)的符号一致.易知9f(s1) 9s1<0,s1∈(0,1/3)>0,s1∈(1/3,015)(16)结合参数s2的取值,分四种情况讨论函数f(s1)的符号.①当s2∈(0,1/3]时,有m in{s2,1-s2}=s2,故s1的取值范围为(0,s2).由多项式函数f(s1)的连续性和式(16)可知f(s1)在[0,s2]上是严格单调递减的,又f(s1)在区间[0,s2]的两个端点s1=0和s1=s2处的函数值满足f(0)>0,f(s2)< 0,故函数f(s1)在(0,s2)内有唯一的零点,记为r1.综上,函数f(s1)在(0,r1)内的符号为正,在(r1,s2)内的符号为负.②当s2∈(1/3,015)时,有m in{s2,1-s2}=s2,故s1的取值范围为(0,s2).由函数f(s1)的连续性和式(16)可知f(s1)在[0,1/3]上是严格单调递减的,在[1/3,s2]上是严格单调递增的.因为函数f(s1)在[0,1/3]的两个端点处的函数值满足f(0)>0,f(1/3)<0,故函数f(s1)在(0,1/3)内有唯一的零点,记为r2.因此,函数f(s1)在(0, r2)内的符号为正,在(r2,1/3)内的符号为负.因为函数值f(s2)<0,故f(s1)在[1/3,s2]上的符号为负.综上,函数f(s1)在(0,r2)内的符号为正,在(r2,s2)内的符号为负.③当s2∈[015,2/3)时,有m in{s2,1-s2}= 1-s2,故s1的取值范围为(0,1-s2)且1-s2> 1/3.由f(s1)的连续性和式(16)可知f(s1)在[0, 1/3]上是严格单调递减的,在[1/3,1-s2]上是严格单调递增的.因为f(s1)在[0,1/3]的两个端点处的函数值满足f(0)>0,f(1/3)<0,故f(s1)在(0,1/3)内有唯一的零点,记为r3.因此,函数f(s1)在(0,r3)内的符号为正,在(r3,1/3)内的符号为负.又函数值f(1-s2)<0,故函数f(s1)在[1/3,1-s2]上的符号为负.综上,函数f(s1)在(0, r3)内的符号为正,在(r3,1-s2)内的符号为负.④当s2∈[2/3,1)时,有m in{s2,1-s2}= 1-s2≤1/3,故s2的取值范围为(0,1-s2).由f(s1)的连续性和式(16)可知f(s1)在[0,1-s2]上是严格单调递减的,又f(s1)在[0,1-s2]的两个端点处的函数值满足f(0)>0,f(1-s2)<0,故函数f(s1)在(0,1-s2)内有唯一的零点,记为r4.综上,函数f(s1)在(0,r4)内的符号为正,在(r4,1-s2)内的符号为负.综上可知命题2的结论2)成立.证毕.命题2表明,中间产品的均衡转移价格大于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而且,随着企业1的产品质量由低到高变化(当然在容许取值范围内),均衡转移价格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与企业2的产品质量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中间产品的均衡销售价格与企业1的产品质量无关,只与企业2的产品质量有关,具体地说,当企业2的产品质量水平低于015时,二者是正相关的;当企业2的产品质量水平高于015时,二者是负相关的.下面对企业2的产品质量水平高于015时,中间产品的均衡销售价格与企业2的产品质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做出较为直观的解释.企业1的总利润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在最终产品市场上获得—31—第1期张福利等:双寡头一方垄断中间产品市场的纵向差异策略的利润,另一部分是在中间产品市场上获得的利润.与此相应,企业2的产品质量变动对企业1的获利性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对企业1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的获利性所产生的影响,二是对企业1在中间产品市场上的获利性所产生的影响.给定s1,当s2发生变动时(s2>015),不妨设s2增加,如果企业1保持w不变,仍为原来的均衡水平,则可以证明:在最终产品市场上,企业1的销售量增加,销售价格提高,因此,企业1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的利润增加,而在中间产品市场上,企业1的销售量下降(因为企业2对中间产品的需求量下降),因此,企业1在中间产品市场上的利润下降.最终,企业1的总利润是增加还是下降,取决于最终产品市场上利润增加的幅度与中间产品市场上利润下降的幅度的相对大小.在上述条件下,s2的增加对中间产品的销售量影响很大,使其大幅度下降,导致最终产品市场上利润增加的幅度小于中间产品市场上利润下降的幅度,结果企业1的总利润下降.因此,针对s2的增加,企业1的最优反应不是保持中间产品的销售价格w不变,而是应该降低w,因为w下降会引起企业2的产品价格下降,使得企业2的销售量有所回升,进而使得中间产品的销售量有所回升,但由于s2变动比w变动对企业2的销售量,进而对中间产品的销售量影响程度大,故中间产品的销售量与s2变动前的相比还是下降(由下面命题3的结论5)可以看出),结果企业1在中间产品市场上的利润与s2变动前的情形相比下降,但下降幅度与s2发生变动而w保持不变的情形相比要小一些.在最终产品市场上,w下降会引起企业1的产品价格下降,实际上,企业1会通过下调w,使自己的最终产品价格降低到s2变动前的水平(由式(9)可以看出),但可以证明企业1的最终产品销售量不随w的下降而变动,结果企业1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的利润与s2变动前的情形相比增加,但增加幅度与s2发生变动而w保持不变的情形相比要小一些.最终s2发生变动w也随之发生变动后企业1的获利性,与s2变动前的相比,由于中间产品市场上利润下降的幅度还是大于最终产品市场上利润增加的幅度,故企业1的总利润还是下降,这是基于下述理论事实:给定s1,当企业2的产品质量水平高于015时,π(s1,s2)关于s2是单调递减的.命题3 当0<s1<s2且s1+s2<1时,有1)q1(s1,s2)>q2(s1,s2);2)当s2∈(0,1/3]时,有9q1(s1,s2)9s1>0,s1∈(0,s2);当s2∈(1/3,1)时,有9q1(s1,s2)9s1< 0,s1∈(0,m in{s2,1-s2});3)9q1(s1,s2)9s2<0,s2∈(s1,a)>0,s2∈(a,1-s1);4)9q2(s1,s2)9s1<0,s1∈(0,m in{s2,1-s2});5)9q2(s1,s2)9s2>0,s2∈(s1,a)<0,s2∈(a,1-s1).由式(11)和式(12)易知命题3成立.命题3表明,企业1的均衡产量大于企业2的均衡产量.当企业2的产品质量系数低于某个临界值时,企业1的均衡产量与本身的产品质量正相关;当企业2的产品质量系数高于某个临界值时,企业1的均衡产量与本身的产品质量负相关.企业1的均衡产量,随着企业2的产品质量由低到高变化时,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企业2的均衡产量与企业1的产品质量负相关.企业2的均衡产量,随着本身的产品质量由低到高变化时,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命题4 当0<s1<s2且s1+s2<1时,有1)当s2∈(0,1/3]时,有9π(s1,s2)9s1>0,s1∈(0,s2);2)当s2∈(1/3,2/3)时,有9π(s1,s2)9s1>0,s1∈(0,k1)<0,s1∈I其中k1=3s2-s2(7s2-2)2,I=(k1, m in{s2,1-s2});3)当s2∈[2/3,1)时,有9π(s1,s2)9s1>0, s1∈(0,1-s2).证明 由式(13)可得9π(s1,s2)9s1=s2(1-2s1+s2)g4(2s2-s1)2(17)其中g=2s21-6s2s1+s2+s22.把g视为s1的函数,—41—管 理 科 学 学 报2010年1月即g=g(s1),显然,式(17)右端的符号与函数g(s1)的符号一致.当s2∈(2/7,1)时,有g(s1)>0,s1∈(0,k1)∪(k2,1)<0,s1∈(k1,k2)(18)其中k1同上,k2=3s2+s2(7s2-2)2.1)当s2∈(0,1/3]时,有m in{s2,1-s2}= s2,故s1的取值范围为(0,s2).下面结合参数s2的取值,分两种情况讨论函数g(s1)在(0,s2)内的符号.当s2∈(0,2/7]时,g(s1)在(0,s2)内的符号为正,因为在此范围内g(s1)没有零点.当s2∈(2/7,1/3]时,有s2≤k1,故由式(18)可知函数g(s1)在(0,s2)内的符号为正.2)当s2∈(1/3,2/3)时,分两种情况讨论函数g(s1)的符号:①当s2∈(1/3,015]时,有m in{s2,1-s2}=s2,故s1的取值范围为(0,s2),又k1<s2<k2,故由式(18)可知函数g(s1)在(0,k1)内的符号为正,在(k1,s2)内的符号为负;②当s2∈(015,2/3)时,有m in{s2,1-s2}=1-s2,,故s1的取值范围为(0,1-s2),又k1<1-s2<k2,故由式(18)可知函数g(s1)在(0,k1)内的符号为正,在(k1,1-s2)内的符号为负.3)当s2∈[2/3,1)时,有m in{s2,1-s2}=1-s2,故s1的取值范围为(0,1-s2),又1-s2≤k1,故由式(18)可知函数g(s1)在(0,1-s2)内的符号为正.综上可知命题4成立.证毕.命题4表明,企业1既有提高产品质量的动机,也有降低产品质量的动机,取决于本身和企业2各自现有的产品质量.具体地说,命题4的结论1)表明,当企业2的产品质量较低时(s2∈(0, 1/3]),企业1的利润将随着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因此,企业1有把自身产品质量提高到与企业2的产品质量一样高的动机,这是由于当企业2的产品质量在较低的质量水平范围内给定时,随着企业1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最终产品市场上,企业1的单位产品利润(p1(s1,s2)-s21)增加(由式(9)易知其成立),销售量增加(据命题3的结论2)),故企业1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的利润增加,而在中间产品市场上,由于中间产品的外部销售价格不变(见式(8)),销售量下降(据命题3的结论2)),故企业1在中间产品市场上的利润下降,但由于最终产品市场上利润增加的幅度大于中间产品市场上利润下降的幅度,故企业1的总利润增加.命题4的结论2)表明,当企业2的产品质量居中时(s2∈(1/3,2/3)),如果s1∈(0,k1),则企业1的利润将随着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因此,企业1有把自己的产品质量提高到k1水平的动机,这是由于当企业2的产品质量在居中的质量水平范围内给定时,如果s1∈(0,k1),则随着企业1的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最终产品市场上,企业1的单位产品利润增加,销售量下降(据命题3的结论2)),由于单位产品利润增加所引起的企业1利润增加的幅度大于销售量下降所引起的企业1利润下降的幅度,故企业1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的利润增加,而在中间产品市场上的利润下降(与结论1)的分析类似),但因最终产品市场上利润增加的幅度大于中间产品市场上利润下降的幅度,结果企业1的总利润增加;如果s1∈I,则企业1的利润将随着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下降,因此,企业1有把自己的产品质量降低到k1水平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1在中间产品市场上的利润将下降,而在最终产品市场上的获利性分析,由于要涉及到复杂的表达式,故这里不再做进一步的分析.命题4的结论3)表明,当企业2的产品质量较高时(s2∈[2/3,1)),企业1的利润将随着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因此,企业1有把自己的产品质量提高到1-s2水平的动机,具体原因分析与s1∈(0,k1)的情况相类似.命题5 当0<s1<s2且s1+s2<1时,存在唯一的实数v,使得9π2(s1,s2)9s2>0,s2∈(s1,v)<0,s2∈(v,1-s1)证明 由式(14)可得9π2(s1,s2)9s2=(s2-s1)(1-s1-s2)h4(2s2-s1)3(19)其中h=-6s32+(2+5s1)s22-s1(1+2s1)s2+(1-s1)s21.把h视为s2的函数,即h=h(s2),显然,式(19)右端的符号与函数h(s2)的符号一致.当s1∈(0,013)时,有9h(s2)9s2>0,s2∈(s1,b)<0,s2∈(b,1-s1)(20)—51—第1期张福利等:双寡头一方垄断中间产品市场的纵向差异策略其中b=118(2+5s1+4+2s1-11s21),易知b<1/3.当s1∈[013,015)时,有9h(s2)9s2<0,s2∈(s1,1-s1)(21)结合参数s1的取值,分两种情况讨论函数h(s2)在区间(s1,1-s1)内的符号.1)当s1∈(0,013)时,由函数h(s2)的连续性和式(20)可知函数h(s2)在[s1,b]上是严格单调递增的,在[b,1-s1]上是严格单调递减的.因为函数h(s2)在[s1,b]的左端点s2=s1处的函数值h(s1)>0,故函数h(s2)在(s1,b]上的符号为正,且函数值h(b)>0.下面讨论函数h(s2)在(b,1-s1)内的符号.因为函数值h(b)>0, h(1/3)>0,h(015)<0,故函数h(s2)在(1/3, 015)内有唯一的零点,记为v1.因此,函数h(s2)在[b,v1)内的符号为正,在(v1,1-s1)内的符号为负.综上,函数h(s2)在(s1,v1)内的符号为正,在(v1,1-s1)内的符号为负.2)当s1∈[013,015)时,由函数h(s2)的连续性和式(21)可知函数h(s2)在[s1,1-s1]上是严格单调递减的.当s1∈[013,1/3]时,因为函数值h(1/3)>0,h(015)<0,故函数h(s2)在(1/3,015)内有唯一的零点,记为v2,故函数h(s2)在(s1,v2)内的符号为正,在(v2,1-s1)内的符号为负.当s1∈(1/3,015)时,因为函数值h(s1)>0,h(015)<0,故函数h(s2)在(s1,015)内有唯一的零点,记为v3,故函数h(s2)在(s1,v3)内的符号为正,在(v3,1-s1)内的符号为负.综上可知命题5成立.证毕.命题5表明,给定企业1的产品质量,企业2既有提高产品质量的动机,也有降低产品质量的动机.具体地说,当s2∈(s1,v)时,随着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2的利润将增加,因此,企业2有把自己的产品质量提高到v水平的动机;当s2∈(v,1-s1)时,随着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2的利润将下降,因此,企业2有把自己的产品质量降低到v水平的动机.总之,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在企业1的产品质量给定的前提下,企业2把自己的产品质量调整到v水平一定是最优策略.从命题5的证明中可以看出,v的大小取决于企业1的产品质量s1,而且,在s1的容许取值范围内,v满足1/3<v<015.当s2∈(015,1-s1)时,随着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2的利润将下降的直观意义是比较明显的,这是由于随着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易证企业2的单位产品利润下降,另一方面企业2的销售量下降(据命题3的结论5)),因此,企业2的利润将下降.命题6 当0<s1<s2且s1+s2<1时,有π(s1,s2)>π2(s1,s2).证明 由式(13)和式(14)可得π(s1,s2)-π2(s1,s2)=s2m4(2s2-s1)2(22)其中m=4s31+s1s2-8s21s2+4s1s22-2s21s22-s1s32-s21+s22(1-s2)2+6s31s2-3s41显然,式(22)右端的符号与m的符号一致.由于m>s1[4s21+s2-10s1s2+3s21s2+(4-s1-s2)s22]>s1(4s21+s2-10s1s2+3s21s2+3s22)(23)令n=4s21+s2-10s1s2+3s21s2+3s22,把n视为s1的函数,易知当0<s1<s2且s1+s2<1时,有n>0,故由式(23)可知m>0.证毕.命题6表明,企业1的均衡利润大于企业2的均衡利润,即不存在高质量优势,相反,存在低质量优势,这是由于企业1对中间产品的生产具有某种垄断力量.2.2 产品质量是内生的在产品质量是内生的情况下,研究双寡头企业的质量与产量决策.假设企业1仍然采用非中心化结构,企业1与企业2之间具有完全信息,两个企业首先进行质量竞争,然后进行产量竞争.具体地,它们之间的三阶段博弈顺序如下:阶段1 企业1的总部与企业2同时选择各自的产品质量;阶段2 企业1的总部制定中间产品的内部转移价格和外部销售价格;阶段3 下游子公司和企业2同时决定各自的产量.根据动态博弈求解的逆向归纳法,博弈阶段3和阶段2的求解与产品质量是外生的情形完全一样,现在只需求解博弈阶段1.为了研究方便,接下来放松前面对s1和s2的假设条件,即假设0<s1≤s2且s1+s2≤1,这不影响对博弈阶段1的求解.实际上,由随后的讨论可以看出,存在唯—61—管 理 科 学 学 报2010年1月一的产品质量均衡,均衡质量既不满足关系式s1=s2,也不满足关系式s1+s2=1.当0<s1≤s2且s1+s2≤1时,由式(13)可知π(s1,s2)关于s1和s2连续.由命题4的结论1)可知,当0<s2≤1/3时,企业1对企业2的产品质量s2的反应函数为s1=s2,把其代入式(19)中,由9π2(s2,s2)9s2=0,解得s2=015|(0,1/3].故当0<s2≤1/3时,不存在产品质量均衡.由命题4的结论2)可知,当1/3<s2≤2/3时,企业1对企业2的产品质量s2的反应函数为s1=3s2-s2(7s2-2)2,把其代入式(21)中,由9π2(s1,s2)9s2=0,解得s2=s32≈01464∈(1/3,2/3].再把s2=s32代入s1=3s2-s2(7s2-2)2中,得s1=s31≈01316.故(s31,s32)为产品质量均衡.由命题4的结论3)可知,当2/3<s2<1时,企业1对企业2的产品质量s2的反应函数为s1=1-s2,把其代入式(19)中,由9π2(1-s2,s2)9s2=0,解得s2=1/3|(2/3,1)或s2=1/2|(2/3, 1).故当2/3<s2<1时,不存在产品质量均衡.综上可知,(s31,s32)为唯一的产品质量均衡,从中可以看出,两个企业的均衡产品质量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化,而是表现出较小的差异化,这一点完全可从前面对命题4和命题5的分析中得出:从对命题5的分析中可知,当s2∈(015,1-s1)时,随着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2的单位产品利润下降,销售量下降,结果企业2的利润下降,因此,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企业2不会把自己的产品质量提升到高于015水平,实际上,企业2会把自己的产品质量调整到v水平,v满足1/3< v<015.由命题4的结论2)可知,如果企业2的产品质量水平介于1/3和015之间,则企业1的最优策略是把自己的产品质量调整到k1水平,易知k1满足013<k1<015.综上可知,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企业1与企业2的均衡产品质量水平的差距小于012,两个企业的均衡产品质量表现出较小的差异化.此外,两个企业的均衡产品质量不可能表现出最小差异化,否则,由式(12)可知企业2将面临无需求状态而退出市场.由式(11)和(12)及均衡结果(s31,s32)可得企业1和企业2的均衡产量分别为q1≈0132和q2≈0103,均衡利润分别为π≈01037和π2≈010003.由均衡利润可以看出,不存在高质量优势,相反,存在低质量优势.3 数值算例由于在产品质量为内生变量的情形下,双寡头企业的均衡产品质量与产量是唯一确定的,相应的均衡利润也是唯一确定的.因此,下面仅仅针对产品质量为外生变量的情形,给出双寡头企业产量与利润状况的数值算例.表1针对s2分别取值013,016和017时,依据式(11)和(13),给出了企业1随着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其产量q1(s1,s2)与利润π(s1,s2)的变化状况.表2针对s1分别取值011和014时,依据式(12)和(14),给出了企业2随着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其产量q2(s1,s2)与利润π2(s1,s2)的变化状况.表1 企业1的产量和利润Table1Fir m1’s output and p rofits1q1(s1,s2)π(s1,s2) s2=0.30.050.32730.02330.100.33000.02750.150.33330.03090.200.33750.03360.250.34290.0355s2=0.60.2000.36000.03360.2250.35380.03490.2500.34740.03590.2750.34050.03660.3000.33330.03700.3250.32570.03710.3500.31760.03700.3750.30910.0366s2=0.70.050.41480.01620.100.40380.02300.150.39200.02850.200.37920.03250.250.36520.0353—71—第1期张福利等:双寡头一方垄断中间产品市场的纵向差异策略。

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古诺模型又称古诺双寡头模型(Cournot duopoly model),或双寡头模型(Duopoly model)。

古诺模型是早期的寡头模型。

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 年提出的。

古诺模型是纳什均衡应用的最早版本,古诺模型通常被作为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

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于1838 年提出的。

它是纳什均衡应用的最早版本。

古诺模型通常被作为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

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称作“双寡头模型”,或双头垄断理论。

该模型阐述了相互竞争而没有相互协调的厂商的产量决策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从而产生一个位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均衡结果。

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设市场上有A、B 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它们的边的,即统一市场价格P = P0–λ (Q1 + Q2). ––– (1)其中Q1和Q2为A、B 两个厂商的产量。

于是A、B 两个厂商的利润π1 = (P – C1) Q1, ––– (2)π2 = (P – C2) Q2. ––– (3)将(1) 式分别代入(2) (3) 式可得出利润与产量的相关函数:π1(Q1,Q2) = (P0– C1) Q1 –λ (Q12+ Q1Q2),π2(Q1,Q2) = (P0 – C2) Q2–λ (Q22+ Q1Q2).设每个厂商A、B 根据自身利润最大化原则来调整产量,于是有∂π1/ ∂Q1 = P0– C1–λ (2Q1 + Q2) = 0,∂π2/ ∂Q2 = P0– C2–λ (Q1 + 2Q2) = 0.解得均衡策略Q1 = (P0– 2C1 + C2) / 3λ,Q2 = (P0 + C1–2C2) / 3λ。

生产成本高低不同的企业可以共存,只是成本低者所占市场份额更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3
确切地讲,差异化产品是名词,指的是一类产品,而产品差异化是动词,指的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波特 (1997)就将其作为企业的三种基本战略之一) 。名词和动词是有差别的,能与之搭配的词是不一样的, 但文献中并没有对此作十分严格地区分,不少细究起来觉得在语法上有问题的用法已成习惯了,改正过 来反而觉得不顺口。因此,在后面,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我们将遵从这些习惯用法,不去多加计较 语法上的问题。
7
q1 = [α − β (1 + γ / 2) p1 + βγ p2 / 2]/ 2

q2 = [α − β (1 + γ / 2) p2 + βγ p1 / 2] / 2 ,
4
3
我们在引言的最开始就提到过,寡头市场需要对个体进行分析,因此肯定会有多个需求(或反需求)函
数,所以严格来讲,设计需求(或反需求)函数是设计一组。但在对称的情况下,一组函数的结构是相 同的,只需设计一个,其他依葫芦画瓢,做点对称的改动就行。 4
的研究 。针对两种产品的情形,鲍利模型用的是反需求函数 p1 = a − b( q1 + θ q2 ) ,
彭树宏,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03 级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后去井冈山大学商学院任教,E-mail: pshxyz@。本文是作者将于今年 5 月份提交答辩的硕士毕业论文,其中第三部分已在之前发表 于《产业经济研究》2005 年第 4 期。作者感谢导师汪贤裕教授对本文的指导。 1
1
5
p2 = a − b(θ q1 + q2 ) , a 、 b > 0 , 0 ≤ θ ≤ 1 。 θ 代表两产品间的差异化程度, θ 越大,
差异化程度越小,θ = 1 时两产品无差异 。可以看到,每种产品的价格不仅与自己的产量
6
有关, 而且还与另一种有差异的产品的产量有关, 只不过对方产量对自己产品价格的影响 没有自身产量的影响大罢了 。苏比克-列维坦模型用的是需求函数
2
都将价格定在平均成本的水平,获利为零(Betrand(1883))!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明 显与现实不符, 但其分析的逻辑又无懈可击, 因此人们把伯川德的这个分析称之为伯川德 悖论。 悖论总是发人深思的,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来破解这一悖论,其中最主要的 有三个。第一个是针对伯川德模型的无生产能力约束的隐含假设的。在伯川德的分析中, 当企业的价格低于对手的价格后,它将赢得整个市场,对手的需求量为零。这看似不错, 但问题是, 企业的生产能力能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吗?如果不能的话, 那么它不能满足的 那部分需求就只有转向对手了, 对手的需求量就不为零了, 哪怕它的价格要高。 这样一来, 双方的价格就不会调到平均成本水平,均衡时就有正利润了。而现实中,企业也的确存在 着生产能力的约束,因此,引入这一约束就能成功地破解伯川德悖论。第二个方案是针对 伯川德模型的静态假设的。 在伯川德模型中, 企业之间只有一次博弈, 而在一次性博弈中, 企业是没有兴趣去考虑他者的得失的,因为博弈没有未来,现在的利他在未来没有回报。 但当彼此都只为自己的一次性利益着想而丝毫不去怜惜对方时却带来了共同的灾难, 每个 企业都不获利,这很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囚徒困境。灾难的根源在于博弈的一次性,如果博 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要进行多次,那么企业除了考虑本次博弈的获益外,还会考虑后期 的获益情况。获益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策略还取决于对手的策略,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企 业可能会为了未来而部分地牺牲现在, 以现在配合对手的利他换来对手在未来的配合以利 己。实际上,无名氏定理已经证明,在无限重复博弈中,只要未来的利益足够重要,这种 配合就可以默契地达成,这被称之为默契合谋。现实中的企业很少是做一锤子买卖的,因 此, 引入重复博弈下的默契合谋就能成功地破解伯川德悖论。 第三种方案是针对伯川德模 型的同质产品假设的。 在伯川德的分析中, 之所以企业把价格定在稍低于对手的水平就能 赢得整个市场是因为产品是同质的。 在两企业提供的产品是一样的情况下, 消费者当然都 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家企业来购买。 如果企业的产品间存在差异, 那么价格稍高的企业的 需求量就不会为零, 价格稍低的企业也得不到整个的市场。 因为产品的差异实际上是消费 者眼中的差异, 消费者愿意为自己钟情的产品支付溢价, 所以价格战就不会打到等于平均 成本的水平,均衡时,企业就有正利润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现实中企业 提供的产品也不可能完全同质,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引入产品差异化也可以成功 地破解伯川德悖论 。
一、
引言 我们知道,有四种典型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我们也知道,市场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它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但在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市场中,由于每个单个的个体微不足道,所以人们只分析总体。完全垄断市场虽然分析了 个体,但由于只有一个卖主,所以其实还是在分析总体。真正对个体进行分析的是寡头市 场。相比其他三类市场,经济学家对寡头市场的研究要晚些。其原因既有需求上的,也有 供给上的。需求上的原因在于早期市场中,农产品占有较大比重,而农产品市场是一个近 似完全竞争的市场;同时,工业刚起步,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工业品市场接近垄 断竞争。 供给上的原因在于寡头市场中的个体是相互影响的, 一个个体的选择取决于其他 个体的选择,其他个体的选择又与这个个体的选择相关。如果个体是同时决策的,那么一 个个体在决策时是不知道其他个体的选择的, 因此它会对其他个体的选择做出预期, 同样, 其他个体在决策时也会预期这个个体的选择, 这样, 此个体在预期其他个体的选择时还必 须预期其他个体对自己的预期……,如此下去,将是一个无限重复的过程。早期,经济学 家们对这样的无限重复过程是无法进行分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 段转入垄断资本阶段, 大量的寡头市场出现了。 人们急需了解这种新的市场结构及与之相 伴的种种经济现象, 于是对寡头市场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需求就出现了。 恰好, 这时冯· 诺 依曼和摩根斯坦因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出版了,从此一门被称作博弈论的学 科建立了起来。 博弈论是专门用来分析行为人的策略相互影响时的决策问题的, 因此寡头 市场研究所遇到的问题将因博弈论的出现而得到解决, 这样, 对寡头市场进行深入理论研 究的供给的大量出现就成为可能。供需两旺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 这个爆炸式发展的时间起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但实际上早在 1838 年,法国经济学 家古诺就对双寡头市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类似今天的博弈思想(Cournot(1838)) 。古 诺假设有两个同质产品生产企业, 它们同时以产量作为决策变量在市场上竞争, 他通过找 出每个企业的反应曲线, 然后分析证明两条反应曲线的交点就是稳定的市场均衡点。 在均 衡处,市场价格高于企业的平均成本,企业获得了正利润。但伯川德在 1883 年将古诺模 型中的决策变量由产量改为价格后分析道: 由于产品是完全同质的,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去 哪家企业购买时,就只看价格,谁的价格低就买谁的。这样一来,只要企业把价格定在稍 稍低于对手的水平就能赢得整个市场,这一点同样适合于对手,它会把价格调得更低,于 是企业又不得不再次调低价格到对手新的价格之下……, 如此下去, 最终的结果是两企业
纵向差异化下的双寡头竞争模型: 纵向差异化下的双寡头竞争模型:一个引入广告后的拓展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彭树宏1
摘要: 基本的纵向差异化下的双寡头竞争模型有两个很重要的假设: 消费者信息完全与偏 摘要: 好稳定。但现实中,这两个假设并不成立。现实的世界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世界,消费者 往往并不知道他要购买的那种商品的全部品牌及其价格等有关信息。 同时, 消费者的偏好 也不是一个与生俱来,恒久不变的东西,它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性 广告来向消费者传递自己产品的存在、 价格等信息, 可以通过说服性广告来改变消费者的 偏好。我们借鉴 Butters(1977)形式化信息性广告和 Bloch and Manceau(1999)形式化说 服性广告的技术,并模仿泰勒尔(1997)和 Bloch and Manceau(1999)分别在 Hotelling (1929) 的横向差异化模型中植入信息性广告和说服性广告的方法, 将信息性广告和说服 性广告引入基本的纵向差异化下的双寡头竞争模型来考察更真实的纵向差异化市场中的 双寡头竞争。 我们从对基本模型的分析中得出:均衡时,高质量产品生产企业的价格、需求和利 润均较高, 并且这一结论在消费者信息不完全和偏好可改变, 企业进行了广告竞争后仍然 维持不变。 在信息性广告部分, 我们重点考察了纵向差异化程度和做广告的成本对均衡价 格、广告和利润的影响。结论是:纵向差异化程度越高,则均衡时,企业价格越高,做广 告越多,利润越大;做广告的成本越高,则均衡时,企业做广告越少,价格越高,利润越 大;并且,均衡价格之比等于均衡广告水平之比。在说服性广告部分,我们得到了一个中 间结论:如果高质量产品的广告占优势,那么均衡时,无差异点将向右移动。我们只针对 一部分满足一些特定条件的分布得到了说服性广告对其他变量影响的部分较明确的结论。 全面结论的得出需要分布的具体化,为此,我们检验了梯形分布,通过计算数值解描点绘 图看到了若干有规律的东西。 我们是模仿横向差异化来做纵向差异化的,如果将本文的纵向差异化模型的结论与 泰勒尔(1997)及 Bloch and(1999)的横向差异化模型的结论进行对比,我们会惊讶地发 现, 几乎完全一致! 纵向差异化与横向差异化是如此地不同, 但为何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呢? 事实上, 近期对横向差异化和纵向差异化模型的研究指出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我们 的比照为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关键词:双寡头 横向差异化 纵向差异化 信息性广告 说服性广告
2
2
许多教科书都对以上三个方案做了归纳,如泰勒尔(1997, P272-273) ,卡布罗(2002, P99)等。 3
经济学中的差异化产品指的是相似但又不相同的同类产品。这里,首先要解决的一 个问题是, 何为同类产品?虽然产品分类的边界非常的模糊, 但讨论问题总是得先定义概 念。这里,我们给出一个定义:如果几种产品在消费者眼中有相近的替代性或使用了非常 相似的生产技术,那么就可以将它们归为同类产品。注意,这个定义中使用了一个“或” 字,也就是说,只要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满足就行了。这两个条件其实是分别从需求和供给 的角度给出的。如果两个都满足,那毫无疑问,我们可将它们归为同类产品。但只满足其 中一个,而不满足另一个时,将其归为同类产品是否合理呢?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烟 和酒的生产技术完全不同, 但如果把它们用来送礼, 则我们可将它们都归入到礼品这一产 品类别中,这是因为它们在送礼的消费者眼中具有替代性。外套和裤子,从使用者的角度 来看,它们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但我们仍可将它们都归入到服装这一产品类别中,这是因 为它们在生产技术上差别不大。 虽然同类产品既可以是需求类似的, 也可以是供给类似的, 但我们要研究的差异化产品更多地是从需求的视角来看的。 界定清楚了同类产品和差异化 产品的概念之后,我们接下来将要深入地讨论产品差异化 。 深入的第一步是分类。产品差异化可以分为两类:横向差异化和纵向差异化。一组 产品,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让一群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次序来对产品进行排序,如果 所有消费者的排序都一致,那么这组产品就是纵向差异化产品;否则,就是横向差异化产 品。横向差异化的常见例子是颜色、款式、口味、区位等,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纵向 差异化的典型例子是质量,如奔驰和桑塔纳。 深入的第二步是形式化。对产品差异化的形式化在两个层次上展开。第一个层次是 需求层次。需求层次的产品差异化模型的关键是需求(或反需求)函数的设计,既要充分 反映产品差异化的思想,又要方便好用(便于后面的数学分析) 。在此有两个得到广泛 应用的模型, 一个源于鲍利 Bowley(1924)的研究, 另一个源于 Shubik and Levitan(19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