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社会节奏加快及竞争加剧的今天,失眠发生率逐年上升。据统计,美国有1/3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日本、加拿大、芬

兰、法国这一比例分别达到21%、18%、12%、19%。失眠对个体及社会均有很大影响,1988年美国仅因为失眠所致的交通事故

费用就高达430亿~560亿美元。美国国家睡眠障碍研究委员会报告,1990年用于失眠症的支出为154亿美元,1995年为139亿美

元。由此可见,失眠既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目前已经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2006年正式发表的《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对于规范失眠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近年又有

一些新的研究证据不断公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参考近年失眠诊

疗领域相关的进展资料,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了2012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套规范化的成

人失眠诊疗框架。赵忠新 教授

成人失眠的诊断与治疗:重视心理行为和药物的综合干预

2012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 赵忠新 吴惠涓

新指南的特点

失眠的定义

新指南在充分循证的基础

上,密切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同

时特别强调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在失

眠预防与治疗中的重要性,突出临

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相关药物具体使用方

法不当常常是失眠治疗失败的重

要因素,所以本指南特别设置了

“药物治疗的具体建议”部分,

对于相关药物的给药方式、疗

程、变更药物、终止治疗、药物

治疗无效时的处理等一系列临床

医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分别进行了

阐述,并且推荐了药物治疗失眠

的具体策略。

此外,针对临床常见的特殊

人群包括老年患者、妊娠期及哺乳

期患者、围绝经期和绝经期患者、

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共病精神

障碍患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失

眠患者的失眠治疗方法,指南也进

行了具体推荐。

失眠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

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

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

验。这一定义高度完整概括了失

眠的临床特征,也是诊断失眠的

具体条件:(1) 有效睡眠时间

不足:入睡困难(超过30 min)、

熟睡维持困难、易醒(夜醒2次或

2次以上)和早醒。(2)睡眠质

量下降:以浅睡眠为主,慢波睡

眠第3、4期缺乏或明显减少,或

由于频繁觉醒而导致睡眠结构断

裂(睡眠碎片),降低了睡眠质

量。(3)白日有缺睡的表现:

患者主诉至少下述一种与睡眠不

足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疲劳或

全身不适;注意力、注意维持能

力或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和

(或)社交能力下降;情绪波动

或易激惹;日间思睡;兴趣、精

力减退;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

倾向增加;紧张、头痛、头晕,

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

状;对睡眠过度关注。是否存在

由于睡眠不足对白日功能和生活

质量带来影响,是诊断失眠具有

重要临床意义的指标。

由于睡眠需要量存在明显的

个体差异,所以睡眠时间的减少

并不一定都具有病理意义。如果

在睡眠时间持续减少的同时,白

日并无不良后果,可能是自然正

常睡眠时间的缩短,不能诊断为

失眠。只有当存在睡眠时间不足

或睡眠质量下降的同时,白日又

存在由于缺睡导致的脑和躯体功

能下降的临床表现时,才能诊断

为失眠。因此,存在与睡眠不足

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是临床诊断

失眠的必备条件之一。

失眠的诊断与评估方法

治疗方案推荐强度的划分标准

失眠的心理行为治疗

失眠通常是一种症状,有时也

成为一种疾病,可以是原发性的,也

可以继发于某些疾病。临床上继发性

失眠十分常见,比如继发于神经精神

疾病和躯体疾病等。在临床工作中,

失眠很容易被漏诊,仅5%的失眠患

者就该问题主动求医,有70%的患者

甚至未向医师提及失眠症状。此外,

失眠患者常常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

题,普遍表现为对于失眠的自我评

估存在偏差,特别是过分夸大失眠的

时间和危害,因此根据患者的主观感

觉诊断失眠有时是不准确的。所以,

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失眠有关的诊断方

法,并熟练选择应用和综合分析这些

方法,才能为失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提供客观依据。

失眠的诊断与评估方法通常

包括主观评估方法(临床症状、睡

眠习惯和睡眠卫生情况、药物使用

情况和睡眠相关评估量表等)与客

观评估方法(体格检查、多导睡眠

图等)。睡眠量表评估是患者与临

床医师对于睡眠问题进行的主观评

定。临床上对于患者的症状特点、

有关量表的评估和多导睡眠图检查

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够获得失眠

程度的量化依据,有助于分析睡眠

紊乱的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有

助于确定精神心理问题与失眠的关

系,明确是否存在主观性失眠等,

这些对于失眠的诊断、鉴别诊断和

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本指南对治疗方案进行推荐

时,主要参考已有的循证医学资

料,兼顾国内现有条件下的临床

可操作性,对于国内常用但未通

过有效循证医学模式验证的治疗

方法,参照其疗效评估、风险估

计、经济负担和实用性等多方面

因素,经专家讨论达成共识进行

推荐。根据失眠治疗临床研究试

验的质量,专家组将有关治疗方

法的推荐强度分为4个级别,其中

Ⅰ级最强,Ⅳ级最弱。

大多数失眠与心理因素有密

切联系,所以采用心理行为治疗,

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认知行为治

疗的本质是改变患者对于睡眠的错

误或歪曲的认知问题,发挥其自我

效能,进而改善失眠症状。认知行

为治疗对于成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

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通常包括睡

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

限制疗法、认知治疗和松弛疗法。

这些方法或独立、或组合用于成人

原发性失眠或继发性失眠的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主要纠正患者在睡

眠认知上的偏差,教育其消除失

眠恐惧,不以睡眠时间多少作为

评价睡眠质量的惟一标准,不将

失眠与健康状况下降联系在一起

等。刺激控制疗法的基本目标是

恢复“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

功能,并且降低对于内源性唤醒

的刺激,使得患者容易入睡。刺

激控制疗法作为Ⅰ级推荐,可独

立应用于失眠的治疗。睡眠限制

疗法主要用于慢性心理性睡眠问

题,通过缩短卧床时间,增加患

者对于睡眠的渴望,从而提高睡

眠效率,然后根据睡眠效率延长

或缩短卧床时间;睡眠限制疗法

作为Ⅱ级推荐用于失眠的治疗。

松弛疗法能够使得患者感知紧张

的存在,并诱导其逐步放松,促

使自主神经活动朝向有利于睡眠

作为Ⅰ级推荐,可以独立用于失

眠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