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潜人才识别
鉴别高潜人才的科学方案
鉴别高潜人才的科学方案作者:程瑶来源:《现代国企研究》2013年第04期科学的继任发展计划是指通过建立系统化、流程化的体系来评估、发展和保留企业内部的高潜人才,创建内部优秀人才储备库,形成持续而稳定的人才供应链,以确保企业随时有一支优秀的后备人才梯队,应对当下和未来的业务需求和挑战。
其中,高潜人才(High potentials)的识别是继任发展计划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企业内部人才储备质量的重要关卡。
在“危”与“机”并存的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各个企业的确越来越重视高潜人才的识别和储备,以保证人才库的储备数量和质量。
然而,一项国外调查(DDI,2011)显示,大多数的企业(82%)至今也没有明确、清晰的高潜人才鉴别标准和流程,这直接致使高潜人才的识别犹如雾里看花,给人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看上去很美”的状态。
为此,本篇力图拨开高潜人才周围的云雾缭绕,着重层层梳理潜能评估的种种要点,以期能为企业和组织在高潜人才识别方面建立完善的理念构架、科学的操作范本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启示。
盲点扫除:高潜人才≠高绩效人才在各大企业和组织中,高潜人才一般被认为是有很大可能在领导力通道上快速发展,并且能在未来管理角色上表现出高绩效的人才。
企业和组织大力发展和培养这些高潜员工,正是认为并相信这部分人才是最有价值的员工,能够成为未来组织各个管理层级和岗位上的接班人,引领组织应变未来市场的变幻莫测,带动组织获得更大发展。
然而,有数据显示,30%的企业继任发展计划失败的原因是错误地识别了高潜人才,培养和发展了那些不应该培养发展的员工,导致公司资源浪费在了错误的对象身上,不能有效地发挥资源的优势。
而这些失败多是起源于企业对于高潜人才的界定模糊,将高潜人才和高绩效人才混为一谈。
高绩效员工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产业业绩,对组织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贡献作用;然而,高绩效员工并不意味着就是高潜员工,仍有三类高绩效员工当下是不能称之为高潜人才的:★梦想家(Engaged Dreamers):这类员工对工作有担当、有高度热情,但是能力相对一般。
高潜人才HIPO评估与发展宝典
高潜人才HIPO评估与发展宝典第一部分:本文概述1、介绍高潜人才的重要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高潜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高潜人才是企业未来的领导者、创新者和变革推动者,他们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因此,对高潜人才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有效的培养,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高潜人才是指那些具备卓越的综合素质,具有极高发展潜力和培养价值的人才。
他们通常具备出色的职业能力、领导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能力,同时也拥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发展潜力。
与一般员工相比,高潜人才在工作中的表现更为突出,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由于高潜人才在企业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对他们的评估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评估高潜人才时,企业需要关注多个方面,包括职业能力、领导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通过对这些能力的评估,企业可以准确地识别出高潜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发展计划。
在培养高潜人才方面,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企业需要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帮助高潜人才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
其次,企业需要为高潜人才配备优秀的导师和领导,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带领,促进高潜人才的成长。
此外,企业还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激发高潜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通过准确的评估和有效的培养,企业可以成功地发掘和培养高潜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拥有丰富的高潜人才储备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因此,企业和社会应该更加重视高潜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解释HIPO评估的必要性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人才发展的重要性,高潜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HIPO评估作为高潜人才选拔和发展的有效工具,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
HIPO评估是一种综合评估方法,旨在识别具有高潜力的员工,并根据其潜力和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发展。
高潜人才识别检查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否
成熟度
过去经历的考验和磨难能让人迅速成熟起来,人生沉淀的越多,在面临新问题时便越能从容地发挥。
□是□否
核心提示:管理者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将员工当下的高绩效等同于日后的高潜质,但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别。
高潜人才识别检查表
人才特征
特征说明
是否具备
战略眼光
通常,有这种眼光的人能将组织利益放在部门或个人利益之前,他乐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并与同事友好协作。
□是□否
好奇心
在组织或战略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能较快地拥抱新想法和新思路,愿意投入精力和激情学习新的知识。这类人不会惧怕变化,心胸比较开放。
□是□否
同理心
该如何识别高潜力人才
该如何识别高潜力人才世上有千千万万聪慧能干、勤勉刻苦、值得信赖、事业小成的人。
如何让自己进入精英名单?又如何在招聘中识别高潜人才?研究表明,无论企业承认与否,也无论培养过程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高潜力人才名单确实存在。
尤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的确会在有能力引领公司迈向未来的人才身上投入更多关注与精力。
高潜人才是谁?不同企业的定义或有不同,有些甚至没有正式区分高潜力人才和普通员工,我们的研究显示,企业往往采用以下标准选出最优秀的3%~5%的人才:●在各种场合和环境中的表现,总是显著地优于同事;●在取得优异表现的同时,他们的行为也堪称典范,体现了公司文化和价值观;●他们显示出在公司职业道路上成长、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卓越能力——且比他们的同事成长得更快、更强。
以上是对高潜力人才的一个基本剖析。
要进入这一精英集团,需要具备三大要素。
1.表现优异且踏实可靠实现业绩目标很重要,但这还不够。
如果你的表现并不出色,或者你的成绩是以牺牲他人为代价的,那你永远进不了高潜力人才名单。
胜任是高潜力的基础。
除此之外,你还要证明自己踏实可靠。
这意味着赢得同事的信任和信心,从而对更多的利益相关者产生影响力。
2.掌握新型专业知识职业生涯初期,你要获得关注,就必须具备职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与技术。
随着资历的提升,你还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起先你只管一名职员或一个小型团队,接着就会管理规模更大的团队,担任更高阶的职位(如加入公司总部),这时你就要在正式职权有限的情况下施展影响力。
例如,担任高层职位时,技术能力的价值便不如战略思维和激励技巧等能力。
到了一定的阶段,你会发现自己还要学会“放手”,而不是一味“加码”。
比如,你不能指望自己既是最优秀的工程师,又是最优秀的设计团队领导。
3.注意自己的行为虽然你的业绩能为你在职业生涯早期赢得关注并获得晋升,但你的行为才是让你保持高潜力人才地位的关键。
杰出的技能始终很重要,但随着职位的提升,人们期待你在接触面更广的角色上表现卓越,这时杰出的技能就只是一个基本条件。
高潜人才识别方法
1、潜力的定义首先确定潜力的定义,潜力就是潜在的能力和力量,内在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或能力,潜力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能力,一个是内在。
每个公司可能对潜力的定义不同,有的视行为模式为潜力,还有一种比拟严谨的定义,潜力人才培养即为了保障组织的可持续性。
介绍十大潜力因子,包括:●乐意承当领导责任;●真诚正直;●乐于积极培育团队和下属,带过的团队人才辈出;●愿意承受反响并改变行为;●学习动力高;●成就成果与绩效导向表现突出;●符合公司的文化与价值观;●适应力强;●观念化思考能力强,想到全体而不是局部,着眼于未来而非当下,想到跨部门流程而非本位主义,会利用模式和模型整合孤立的事件;●在信息缺乏、情况不明的混沌状态下依然可以找出关键点,逐步推进。
〔潜力可以通过Raven测量〕潜力因子有共同特点:虽然有可以开展的可能性,但多半属于天生的特质,因此,在员工职业生涯早期多半可以观察出来。
将这种方法结合过去的目标绩效、过去的行为模式绩效,形成绩效分数,将所有候选人进展排序,再运用潜力因子评鉴分数排序,两个变量形成九宫格,从而可以选出绩效好〔包括目标绩效与行为绩效〕与潜力好的人才。
2、典型误区:绩效和潜力的区别误区一:高绩效等于高潜力。
绩效和潜力的区别是:绩效看的是过去,而潜力看的是将来,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导向。
误区二:高潜员工等同于企业未来的明星。
实际上,也有一局部高潜员工绩效不达标。
●潜力是否能够被识别——可以被识别,但是这种识别只是基于过往行为惯性的一种预测,需要承当风险。
●潜力是否可以培养——潜力是天生的,不可以被培养,但是可以被激发。
总体而言,潜力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也是动态的,一旦被激发出来,也有可能面临消亡。
也有过曾经高潜的员工,后来变成非高潜。
绩效分为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一般的绩效评估、年度考核中的绩效为短期绩效,是可以量化、用SMART原则来制定标准的,而九宫格中所指的绩效则是一种长期绩效,其实它所反映的是通过长期稳定的绩效所展现出的一个人所具备的某种能力。
高潜人才的4个识别维度和8个对照错误
高潜人才的4个识别维度和8个对照错误全文约1,50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有效的领导力是将成功与失败的公司区分开来的重要指标,它是一种驱动致胜文化的力量。
因而组织需要对如何甄别和发展人才做出明智的选择。
睿仕管理的P3领导者模型为组织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经过认证的框架,来帮助你的组织甄选、评估和发展最有潜力成功的人才。
在这套体系中,高潜力人才的构成包括4个维度的影响因素:驱动力、耐力、明智、适应力。
•驱动力:如饥似渴、精力充沛和渴望成功•耐力:有很好的耐力和恢复力,顽强而持久•明智:智力敏锐,充满好奇心,不断学习•适应力:能很好地适应模糊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最佳的高潜力人才典范能够把这四种因素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么,如何识别这些具有高潜力的员工?这些人在职业行为上都具有哪些共性和特征? 接下来将列出与上述4个维度高度相关的8个错误对照,提供给大家进行参照。
01没有快速学习的表现: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创意和解决方案很快过时了,更为重要的是员工能不断自我成长和学习。
高潜员工往往能在专业领域和商业环境中不断主动掌握新的技能,了解和熟悉最前沿的知识。
02没有取得过有成就的记录:员工在个人职业生涯早期不一定有太多次升迁记录。
所以不看职级,而是关注人才是否不断取得与工作相关的高水平成就。
高潜员工有能力取得不间断的成就,一般都能超过职业生涯同期人均水平。
03不会持续寻求更多的职责:在寻找具有相当工作经验高潜人才时,要挑选能够持续、快速承担更高级别的工作和任务的员工。
头衔只是次要,更需要关注的是对方能否接受更多的职责和承担更多的责任。
04领导力方面没有建树:高潜员工的职业曲线高并能够更快升迁,这种优势让TA们更容易跳出工作限制,担任领导者的角色,哪怕早期只是承担非正式的团队内小的领导角色。
而更为关键是高潜员工可以在成为领导的同时产出可衡量的成果。
05不具备内驱力以及不能自我激励:必须不断激励和推动才能进步的员工比不过随时能够自我驱动的员工。
高潜与核心人才辨别标准
高潜与核心人才的辨别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认知能力:高潜和核心人才通常具备出色的认知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
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自驱力及影响力:高潜和核心人才通常具有强烈的自我驱动力,他们能够主动寻找并解决问题,不断推动自己和团队向前发展。
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影响和引导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学习力及抗压能力:高潜和核心人才通常具备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迅速适应并取得成功。
他们能够勇于面对挑战,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领导力及团队合作能力:高潜和核心人才通常具备一定的领导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带领团队向前发展。
同时,他们也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
价值观与文化适应性:高潜和核心人才通常具备与组织相符合的价值观和文化适应性,能够迅速融入组织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组织和行业对高潜和核心人才的要求也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辨别高潜和核心人才时,需要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准确定义高潜力人才-HR实践指导
准确定义高潜力人才HR 实践指导现实与您的预期可能大相径庭何谓高潜人才?如果您认同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那么您一定要知道高潜人才(HiPo )对企业而言则是更有价值的资产。
事实上,我们的研究表明:高潜员工可贡献的价值是 非高潜员工的两倍。
拥有卓越领导力的企业实现盈利的能力比普通企业高出两倍。
世界上许多企业将高潜人才项目作为企业未来领导者的有效培养和输送机制,然而现实中此类项目往往失败多于成功 —— 50%的HR 对其高潜人才项目缺乏信心,而高达5/6的HR 认为所实施的高潜人才项目结果不尽如人意。
基于CEB 数据库中为期10年约660万人次的记录所作的分析研究表明:高潜人才:何以至关重要的HR 对其高潜人才项目缺乏信心的HR 认为所实施的高潜人才项目结果不尽如人意拥有卓越领导力的企业实现盈利的能力比普通企业高出准确定义高潜人才——HR 实践指导2倍5/6第一章 引言这就意味着您对高潜人才项目的投资被严重浪费,而更糟糕的是可能将对于企业而言最具价值的核心人才拱手让予竞争对手我们深信,阅读本书的您,相信是一位认同在高潜人才项目各环节做出正确选择是成功关键的HR 专业人士。
第一步即建立坚实的基础,甄选合适的候选人。
本书将展示一些关于高潜人才项目令人震惊的统计数据,向您揭示为何获取正确数据是做出准确选择的关键。
因为该项目将为企业提供具备管理能力的未来领导者人才库。
的高潜人才在5年内陆续掉出高潜人才行列的领导者未能在新的岗位上取得预期成功准确定义高潜人才——HR 实践指导1/7的人选自项目初始就是合适的项目候选人仅有第一章 引言高潜力与高绩效 —— 为何两者不尽相同。
您知道吗?高绩效员工中只有七分之一是真正的高潜力员工。
无论您是仍在斟酌企业内推行高潜人才项目的可行性并希望了解甄选方法,亦或是希望优化既有高潜人才甄选流程,本书都可成为您的有效实践指导。
本书将按步骤依次为您阐明如何准确甄选真正的高潜人才,以及如何实施并运行一套成功的甄选流程。
如何有效识别及培养高潜力人才
Business and Trade Talent商贸人才1882015年5月 如何有效识别及培养高潜力人才 广东省中山市中顺大围工程管理处 黄素坚摘 要:绝大多数公司都有意识地筛选及培养高潜力人才,对于很多在中国的企业来说,是否能有效识别出真正的高潜力人才,如何确保高潜力人才可用,仍然是个很大的挑战。
本文以四海集团在使用高潜力人才时为案例,探讨如何有效识别高潜力人才,并且指出企业需要针对高潜力人才有一套合适的、完善的培养机制,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取优质资源。
关键词:高潜力人才 绩效 人才培养机制中图分类号:F2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b)-188-031 何谓高潜力人才高潜力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注的人才问题之一,由过去企业重视个人绩效的评估,到重视胜任能力(Competency)的评价,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提前识别高潜力人才,并进行针对性培养。
那么何谓高潜力人才,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企业只是有这样的意识而没有准确的标准,但研究显示,企业往往采用以下标准选出自认为具有高潜力的3%~5%的人才:他们在各种场合和环境中的表现,总是显著地优于同事。
在取得优异表现的同时,他们的行为也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能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此外,他们比普通同事成长得更快、遇到困难解决能力更强。
这些人才,往往被用人单位称之为“明日之星”或者“潜力股”。
绝大多数公司都有意识地筛选及培养高潜力人才。
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会明确偏重投资它们认为有能力引领公司迈向未来的人才身上。
但对于很多在中国的企业来说,是否能有效识别出真正的高潜力人才,如何确保高潜力人才可用,仍然是个很大的挑战。
目前这样的企业用人环境中,出色的员工通常一年到一年半就可能获得一次晋升,很多人才在跨入中高层管理队伍之前,很难获取足够的训练和考验——而这些训练和考验对于培养一个领导者战略思维和管理复杂变革方面的能力至关重要。
鉴别高潜人才的科学方案
聚焦Focus肆鉴别高潜人才的科学方案对于不少企业来说,潜能至今就犹如一个黑匣子一般,看不清摸不着,有诸多的疑问:潜能如果是种天赋,是种内在的素质特点,那它包括什么,怎么去评估,针对不同层级的潜能评估标准有什么不同。
科学的继任发展计划是指通过建立系统化、流程化的体系来评估、发展和保留企业内部的高潜人才,创建内部优秀人才储备库,形成持续而稳定的人才供应链,以确保企业随时有一支优秀的后备人才梯队,应对当下和未来的业务需求和挑战。
其中,高潜人才(High pote nt ia ls)的识别是继任发展计划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企业内部人才储备质量的重要关卡。
在“危”与“机”并存的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各个企业的确越来越重视高潜人才的识别和储备,以保证人才库的储备数量和质量。
然而,一项国外调查(DDI,2011)显示,大多数的企业(82%)至今也没有明确、清晰的高潜人才鉴别标准和流程,这直接致使高潜人才的识别犹如雾里看花,给人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看上去很美”的状态。
为此,本篇力图拨开高潜人才周围的云雾缭绕,着重层层梳理潜能评估的种种要点,以期能为企业和组织在高潜人才识别方面建立完善的理念构架、科学的操作范本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启示。
盲点扫除:高潜人才≠高绩效人才在各大企业和组织中,高潜人才一般被认为是有很大可能在领导力通道上快速发展,并且能在未来管理角色上表现出高绩效的人才。
企业和组织大力发展和培养这些高潜员工,正是认为并相信这部分人才是最有价值的员工,能够成为未来组织各个管理层级和岗位上的接班人,引领组织应变未来市场的变幻莫测,带动组织获文=程瑶肆得更大发展。
然而,有数据显示,30%的企业继任发展计划失败的原因是错误地识别了高潜人才,培养和发展了那些不应该培养发展的员工,导致公司资源浪费在了错误的对象身上,不能有效地发挥资源的优势。
而这些失败多是起源于企业对于高潜人才的界定模糊,将高潜人才和高绩效人才混为一谈。
高绩效员工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产业业绩,对组织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贡献作用;然而,高绩效员工并不意味着就是高潜员工,仍有三类高绩效员工当下是不能称之为高潜人才的:★梦想家(En g ag ed Dream ers ):这类员工对工作有担当、有高度热情,但是能力相对一般。
快速识别与发展高潜人才
快速识别与发展高潜人才房地产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大力调控下,中国房地产行业越发成熟与规范,整个行业也进入战略调整期。
可以预见的是,那些掌握人才结构与数量领先优势的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
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房地产行业普遍面临人才缺口,在进行项目扩张过程中人才成为关键性制约因素,为此,如何为快速发展中的企业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支持则成了长期困扰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什么是高潜人才?那么何谓高潜人才?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定义,我们认为高潜人才是对人才质量与结构关系密切的人群,他们对组织战略的落地,业务的发展,梯队的优化与建设至关重要。
高潜人才,常常意味着在工作场所与环境中,总是显著地优于其他同事,他们的行为堪称典范,体现了公司文化和价值观。
同时由于他们所富有的高潜力,所以他们在公司的职业生涯成长总是快于其他普通同事。
房地产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也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在房地产企业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对人才结构与专业能力提出巨大的挑战与要求。
从行业人才获取情况看,整个行业普遍面临营销、工程、采购、设计、财务等专业管理人才的短缺。
为此,同行之间相互挖角等现象严重,地产行业人才流动率极大,为此,房地产行业迫切需要关注高潜人才的保留与激励。
二、如何衡量高潜力人才?结合凯洛格的长期研究,我们认为高潜人才并非仅仅从绩效这一单位维度进行衡量。
我们认为高潜人才的评价,可以从基础性指标、潜力指标、匹配性指标三个维度进行展开(如图1)。
基础性指标包括绩效与行为(能力)两个维度,潜力指标包括对潜力因子,如学习敏感度、思维敏锐等,匹配性指标包括价值观和经验两个因子。
基础指标、潜力指标和匹配指标三个维度既关注了当前又兼顾了长远。
从绩效与能力两个维度关注了当前的表现,而潜力、价值观和经验则又预示了在未来岗位所能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图1高潜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受行业性质影响,在三大评价维度上常表现出个性化特点。
如何识别高潜人才-Korn Ferry
主要挑战
• 参与挑战的程度,是消极参与还是主动领导?
• 经常会面对的一些关键挑战
• 推出新服务或产品 • 启动新组织、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 • 合并或收购其他组织或业务 • 关闭或者出让组织、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 • 外派国外工作 • 扭转表现不佳的组织、业务或分支机构 • 处理意想不到的突发危机 • 洽谈大规模重要交易、合同或者劳资协议 • 处理重要的大规模变革倡议 • 处理遗留问题或挑战
• 对问题的好奇心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对各种可能 的开放态度,找到模式、趋势和关系,从而把 不同的点连接起来。
• 喜欢解决新问题或模糊的问题,快速抓中复杂 问题的关键,而不是过度依赖经过验证的方法。
结果敏锐度
• 面对困难的目标和挑战,享受挑战和做出突出 贡献的能力。
• 对新的困难感到兴奋,能够克服困难实现高难 目标。
• 享受担当领导的职责,感觉担任领导很自然, 而且在担任领导后希望取得好成绩,而不是更 习惯接受他人的领导。
• 经常分享经过认真思考的观点,公开发声,承 担起在自己专业领域或有经验的领域担任领导 的风险。
心智敏锐度
• 一个人接受复杂性,保持好奇心和考虑新方法 的程度。
• 面对复杂问题,挑战和新情景保持强烈的好奇 心,并为有效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 可能会用非常开放的态度接受变化,而且愿意 平衡风险和权衡得失。
• 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更有办法将想法变成现实。
• 以未来为中心。
• 引领变化,而非追随变化。
• 变革敏锐度低的人更喜欢有条理、稳定的环境 和经过验证的方法。
勇于担当
• 自如地担当领导职责,担任领导角色、督促他 人和做决策。
• 在没有明确谁领导的情况下,更倾向于发挥带 头作用,而且是常常毫不犹豫地站出来。
什么是高潜力人才
高潜力人才,重点是潜力,不是人才。
挑选高潜力人才,不是选人,而是选能力。
第一轮考查的素质:高潜能力有四项:认知理性、行动高效、人际友善、情绪抗压。
这四项能力组成了高潜能力模型,大家要记住这个模型,只要记住CARE(Cognition, Action, Relation, Emotion)。
每一项高潜能力都有一个起点,四项高潜能力的起点分别是“客观、投入、亲和、负责”,第一轮面试就选这四个素质。
第一轮面试没通过就不用进入第二轮了,因为能力的发展是进阶性的,起点能力没有,后面的能力也不会有。
第二轮考查的素质:深刻——智慧深刻,是站在很多人的立场上想问题。
例如,站在所有用户的立场上看潘婷、飘柔、海飞丝的共性是“优质产品”,在这个共性上再去比它们哪个去头屑厉害。
智慧,是反思自己的决策。
例如,宝洁能做房地产吗?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三思而行,就是智慧。
执行——专注执行,要超预期完成目标。
比如,你让孩子去楼下买瓶醋,他顺便还买了一瓶酱油回来。
问他为什么,他说发现家里酱油也没了。
这就是超预期完成任务。
专注,是长时间关注某件事情。
例如,达尔文能长时间思考物种起源,一想就想了几十年,最后总结出了进化论。
真诚——理解真诚,是把真实感受说出来。
你问大家喜欢吃什么,敢于说真话的人会说喜欢吃虾饺,不敢真话的人就说随便。
跟不敢说真话的人交谈会让人觉得心累,因为听他说话需要仔细揣摩。
理解,是沟通时理解对话中的全部信息。
两个人聊天除了内容,还有表情、态度、语气等信息,这些信息比内容的信息量要大得多。
人际能力强的人听人说话的时候能听出弦外之音。
主动——毅力主动,是受到情绪压力时,能自发地去想该怎么做才能解压。
这个习惯能让人掌握自己的人生。
毅力,是把大能力变成小习惯。
例如,每天练习半小时演讲,坚持三年后获演讲比赛冠军。
这就是毅力。
为什么高潜能力不可培养人的一些能力是在早期体验中形成的。
例如,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是早年母子关系的升级。
如果母子关系有问题,之后大部分的亲密关系都有问题。
高潜人才发展与留用
高潜人才的识别方法
绩效评估
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识别出 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员工。
人才盘点
通过人才盘点,对员工的综合 素质、能力和潜力进行全面评 估,识别出高潜人才。
关键事件评估
通过评估员工在关键事件中的 表现,识别出具备高潜力的员 工。
360度反馈
通过收集员工上级、下级、同 事等多方面的反馈,全面了解 员工的绩效和能力,识别出高
潜人才。
高潜人才的选拔标准
绩效表现
具备出色的工作绩效, 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创造
价值。
潜力评估
具备较高的潜力,能够 在未来承担更重要的职
责和任务。
价值观匹配
职业发展机会
晋升机会
为高潜人才提供明确的晋升通道 和职业发展机会,使他们看到在
公司内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培训计划
针对高潜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升他
们的专业技能和领导能力。
内部调动
允许高潜人才在公司内部进行岗 位调动,以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
和拓宽职业视野。
企业文化与团队氛围
企业文化
改善工作环境
优化工作流程、减轻工作压力、改善 团队氛围等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 意度。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强化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宣传和落地, 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
05
高潜人才发展与留用 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阿里巴巴的高潜人才培养体系
总结词
阿里巴巴通过建立完善的高潜人才培养 体系,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 人才保障。
VS
高潜力人才识别与加速发展计划
高潜力人才识别与加速发展计划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人才,特别是那些具有高潜力的人才。
他们不仅能够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能够引领变革,推动企业的创新和成长。
一、高潜力人才的识别高潜力人才通常具备以下特质:强烈的求知欲、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适应性、强大的领导潜质以及高效的执行力。
识别流程: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员工绩效记录、评估反馈、360度评价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筛选出表现优异的员工。
2. 潜能评估:运用心理测评工具和领导力评估模型,对筛选出的员工进行潜能评估。
3. 行为观察: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员工的行为模式,特别是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变化时的反应。
4. 提名与推荐:鼓励管理层和同事提名他们认为具有潜力的员工。
5. 面谈与反馈:与被提名者进行深入面谈,了解他们的职业规划、动机和价值观,并结合反馈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二、加速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于识别出的高潜力人才,企业需要制定一套系统的发展计划,以加速他们的成长。
发展计划内容:1. 个性化发展路径:根据每个人的职业兴趣、优势和发展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发展路径。
2. 多样化学习机会:提供包括在职学习、外部培训、导师辅导、跨部门项目等多种学习机会。
3. 挑战性任务:通过赋予高潜力人才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4. 国际视野:通过国际交流、外派或参与国际项目,拓宽高潜力人才的国际视野。
5. 领导力培养:通过领导力工作坊、模拟演练等方式,系统地提升高潜力人才的领导能力。
实施策略:1. 定期评估:定期对高潜力人才的发展进度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发展计划。
2. 持续反馈:为高潜力人才提供持续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激励机制:建立与高潜力人才发展计划相匹配的激励机制,确保他们的努力得到认可和奖励。
4. 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潜力人才共同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确保个人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高潜力人才识别方法
高潜力人才识别方法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对于高潜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高潜力人才不仅具备出色的专业能力,还具备良好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然而,如何准确地识别高潜力人才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高潜力人才识别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发现和培养高潜力人才。
一、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一种常用的高潜力人才识别方法。
通过对员工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专业能力、领导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从而确定员工的潜力。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多种评估工具和方法来实施,如面试、考核、360度评估等。
综合评估法能够全面了解员工的能力和潜力,帮助企业准确地识别高潜力人才。
二、能力模型法能力模型法是一种基于能力模型的高潜力人才识别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发展战略,确定所需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并将其转化为能力模型。
通过对员工的能力进行评估,与能力模型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员工的潜力。
能力模型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识别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潜力人才。
三、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员工的行为来识别高潜力人才的方法。
通过观察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判断员工的潜力。
行为观察法能够直观地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潜力,帮助企业发现潜力人才。
四、潜力评估法潜力评估法是一种通过评估员工的潜力来识别高潜力人才的方法。
通过对员工的潜力进行评估,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从而确定员工的潜力。
潜力评估法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具有潜力的员工,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养和发展机会。
五、数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员工的数据来识别高潜力人才的方法。
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员工的绩效数据、培训数据、晋升数据等,从中挖掘出具有潜力的员工。
数据分析法能够帮助企业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高潜力人才,为企业的人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高潜力人才识别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潜人才识别然而“识别高潜人才”的过程并非一条平坦之路,我们会遇到很多痛点和误区。
因此界定、选择、培养这个人群都必须慎之又慎。
由此来看,高潜人才实为一群重要的“麻烦人”。
在欧洲,每家公司的高潜员工比例可能连3%都不到。
但是在中国,有一些企业高潜员工占全员比超出13%,甚至在我所接触过的公司中有一家公司的高潜员工比例达到30%。
前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HR同行和顾问就怎样识别高潜员工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达成了两点共识:第一、在高潜人才的识别过程当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这两个点踩错任何一个,都会导致高潜项目后患无穷。
第二、在高潜人才的识别过程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标准答案。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这几年企业里的一些做法来探讨高潜人才的识别方法,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潜力“二问”上文我曾提到“我所接触过的公司中有一家公司的高潜员工比例达到30%”。
让我们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诠释这句话:表述方式A:这家公司每三个员工当中就有一个是高潜员工。
表述方式B:这家公司每三个员工当中,会有一个员工被当作高潜员工来培养。
如果我们能体会这两句话的区别,便能初步窥见“高潜人才识别”的真相。
要识别高潜员工,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潜力。
按照《汉典》的解释,潜力就是潜在的能力和力量,内在的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或能力,感觉有点像小宇宙的爆发。
我也查了英文的资料,其中的解释和《汉典》的解释很相似。
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能力,另一个是内在。
由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引申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众所周知,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如果潜力是具备某种特性的能力,那么潜力可以被培养吗?第二个问题,潜力是内在的、没有被发挥出来的,所谓内在的就是没有被看见的,看不见的东西我们能识别吗?这两个问题直指“高潜人才识别”的核心,解答它们的过程便是我们逐步摸索真相的过程。
高潜人才识别过程中的痛点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始摸石头过河,进入识别高潜人才的过程中。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痛点,这些痛点让我们疑惑,也让我们反思和总结:高潜员工真的比非高潜员工更好、更优秀吗?其实,高潜员工身上存在着更高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据调查,只有低于半数的高潜员工留在公司的意愿较强,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高潜员工的离职风险很高,甚至高过普通员工的3倍以上,这就是高潜员工的不稳定性。
据调查表示有一半的高潜人员在参加高潜项目时,未来的5年内有可能会放弃或者失败。
在实现未来公司战略目标时,有46%的人失败了。
如果询问各个企业的HR,得到的答案也许是其中只有六分之一的人对高潜项目是满意的。
由此看来,大家对于高潜项目的满意程度并不高,低满意度的高潜项目也带来了高潜员工的不确定性。
识别高潜的典型误区“痛点”往往是信号,引导我们去探寻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会在面对“高潜人才”群体时遇到“苦痛”,是因为我们在高潜人才的识别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的误区,其中有两个误区尤为典型。
第一个典型误区,高绩效等于高潜力。
过往每当我们要提名高潜员工时,首先想到的是高绩效员工,CEB的数据显示其实只有15%的高绩效员工是高潜员工。
我们在公司里会强调一个概念,绩效和潜力的区别是什么?绩效看的是过去,而潜力看的是将来,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导向。
第二个典型误区,高潜员工拥有“太子身份”或者等同于企业未来的明星,这些高潜员工以后在企业中“大有可为”、“星光熠熠”。
然而事实完全如此吗?从Hewitt的数据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高潜员工具备高绩效。
换句话说,也有一部分高潜员工的绩效不达标。
图2的数据则更为惊人,有46%的高潜员工在实现未来目标的时候是失败的。
由此可见,高潜员工面临的挑战比一般员工更多,其在方方面面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
我们绝对不能把“高潜员工”与“未来的明星员工”划上等号,简单地认为“高潜”是对员工的一种褒奖和赞赏,这样会把“高潜员工”置于风口浪尖。
如果员工并不具备“高潜”所要求的能力和水平,而只是被盲目地推到这一位置,那么他们不是在风浪中“迷失”,便是在风浪中倒下。
据我所知,约有七分之一的所谓“高潜员工”就是由于这样的认知误区而被置于不合适的位置,得到不合适的称号,从而渐渐走上失败的道路。
结合这些误区,我们慢慢地梳理我们自己的思路,以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我们已知,“潜力”是依据个人行为的惯性对其未来的能力进行的一种预测。
那么回到之前的“潜力二问”:一、潜力是否能够被识别?答案是可以被识别的,但是这种识别只是基于过往行为惯性的一种预测,而预测是需要承担风险的。
第二个问题,潜力可以被培养吗?我的观点是潜力是天生的,不可以被培养,但是它可以被激发。
总体而言,潜力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它同时也是动态的,一旦被激发出来,也有可能面临消亡。
也有过一些曾经是高潜的员工,后来变成非高潜员工。
识别高潜人才的方法带着这些思路,我们不断地修正识别高潜人才的过程。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方法与心得。
之前说过,“什么是高潜”这一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也没有统一、确切的维度来定义高潜人才。
市面上有很多识别高潜员工的体系、流程、方法,我们都有进行过尝试,例如从三个角度来评估高潜的CEB、从五个角度来评估高潜的凯洛格等等。
尝试的结果是我们没有找到一家模型百分之百合适。
并不是说这些工具不好,而是我们觉得它们没有很好地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着手于从企业本身的人才需求出发,来寻找未来所需要的人。
回到前文中提到的对于高潜员工的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这家公司每3个员工当中就有一个是高潜员工”,一种是“这家公司每3个员工当中就会有一个被当作高潜员工来培养”),我们会把某位员工当作人才来培养,正是因为我想要知道未来企业需要的是什么人,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那个所谓的数量是多少,而在于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人,以及需要他来做什么。
企业对于高潜员工的需求是为了帮助企业赢在未来,所以赢在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便去寻找什么样的人才,这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公司会从抗压能力、个人抱负、关键思考、自我反省、创新思维、冒险精神这六个方面来评估高潜人才。
除了上述的六个方面以外,我们评估高潜员工的时候也会看绩效。
绩效和上述六大特质构成了我们评估高潜人才的两个轴,形成人才评估的几个维度。
确定好这些维度之后,才能开发评估模型。
我们将每个维度的要求转化为一些可被观察到的行为来进行模型设计,评估时,经理评估的是转化后的行为,而非依据直觉去评估那些维度。
设计好模型之后,我们开始设计评估的流程和体系。
评估流程当中有三个主要因素,第一个是工具,第二个是定义,第三个是方法。
1工具——九宫格评估九宫格是许多公司常用的人才评估的工具。
我们将被评估人员过去三年内的绩效作为一个维度,同时将依据潜力的六大维度评估的结果作为第二个维度,然后把所有人“放入”九宫格中进行评估,这是使用工具的过程。
2定义——按层级不同分类定义定义也很有意思,我们对不同层级的人运用不同的潜力定义。
比如说一个人已经到了level 9,那么和level 1的人相比,他再往上升的空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可能拿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
我们公司是按照level1到level3,level3到level5,level5到level7,以及level7级以上来划分不同的潜能等级。
有意思的一点是,那些位于九宫格右上角的员工,即便他们的潜力和绩效都很高,我们也不一定会默认他们是公司的高潜员工。
我们会考虑按照他所在的岗位以及他的职业发展线路,在未来的5年内他是否能有两个级别的提升,即我们会观察这个人在未来五年内提升两个级别之后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有没有可能?如果不能,我们便不会当他是高潜,因为如果公司没有机会给他,又何必将他纳入高潜培养项目中去。
3方法——三级校准会议三级校准会议就是评估流程中的方法。
“三级校准”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层级来开展的三级校准:先是部门级,然后是职能级,最后是整个公司的地域级。
这种“三级校准”会被大部分公司所采用,但我们公司另辟蹊径,同时采用了另外一种“三级校准会议”。
但凡说到评估,都会讲到评估的信度和效度的问题,以此问题为依托,我们公司设定了三种级别的校准:第一级:确保个人数据的准确性,以此来保证我们对这个人的评估是客观的;第二级:确保群体数据的准确性,以此来消除群体差异;第三级:摆脱数据,将这个人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
我们详细分析一下上述的“三级标准”。
首先,第一级校准——确保个人评估的准确性。
三年前,当我们在升级人才评估系统时,曾经召集所有经理进行过一次讨论,讨论的内容是:苏珊大妈和Lady GaGa哪一个是高绩效员工,哪一个是高潜力员工?为什么?当时的讨论非常激烈。
当大家各自把认为她们是高绩效员工或高潜力员工的理由记录下来后,他们发现每个人对于高绩效员工和高潜力员工的标准竟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会把握住未来人才的需求原则,进行恰当的引导。
这个做法成效颇佳,目前我们企业的经理几乎都已不再纠结“高潜力员工”or “高绩效员工”这一问题。
在达成这个共识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消弭个人观点对评估效度的影响,我们会进行跨团队甚至跨部门的校准会议,以确保对于员工的评估是准确的、客观的,这始终是我们所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
接下来是第二级标准——确保群体数据的准确性。
在确保个体数据的效度的前提下,我们需要看的是信度。
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发现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个现象是亚洲区的员工的评分总体上比欧美区的员工评分低,即便同属亚洲区,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另一个是做生产的员工的评分整体上比做销售的员工整体评分低。
为了寻求地区和职能差异存在的原因,我们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针对大中华区、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上图)。
经过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评估样本数据更趋于集中,我个人认为这可能与中国信奉的中庸之道有关。
另外,不同职能(生产、销售、研发、采购、财务等)的评估数据也出现惊人的差异性。
推己及他,不难看出无论是地域亦或是职能所带来的文化差异对于人才的评估结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为了消除这种因文化差异性而造成的影响,我们为不同区域、不同职能的人设定了不一样的标准线,以此来保证高潜人才的识别过程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在解决了打分的信度、效度问题后,就到了我们提到的第三级标准——摆脱数据,将个人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
数据分析出来之后,我们会为每一个关键人才做一个人才档案。
除了定期更新人才档案中的数据以外,我们还会通过多种渠道给这些人才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例如“领导力午餐”、“职业速配对话”、“评估中心演讲”等,让这些人才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呈现在管理层面前,而非一些冰冷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