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
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的变化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主要发明:瓦特蒸汽机、火车、轮船。
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中国社会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全世界的扩张。
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变化:(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受到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清王朝的中国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极力排斥。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很快强大起来,中国经济却未因此发生变化。
中国没有抓住这次机遇,从而一落千丈,最终成为列强的猎物。
(2)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随着世界主动进入中国,中国也被迫走向世界,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国。
(3)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内外交困,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态度由排斥到引进。
思想上出现了变化:“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口号:“自强”,创办了军事工业;“求富”,创办了民用工业。
意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总结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2)中国新思想萌发。
开明知识分子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3)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社会的变化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主要发明:汽车、飞机、电器的广泛应用。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1)消极面 ①科技的发展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武器的进步带来 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②环境破坏:工业污染(煤炭、石油、核能等带来的 废水、废气等)、城市化带来的污染(汽车尾气、生 活污水等)、对地球资源的无限度开采(森林砍伐、 矿产资源和能源开采带来的环境破坏)。 (2)在科技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 提高,加强国际合作,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4.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 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三、启示(两次工业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成为了人类历史的 重要转折点,将人类千年的缓慢增长推进到快速增长 的轨道上来。 (2)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尊重人才,充分发 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 新。
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之下,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在19世纪60年代产生。 6. 新的阶级诞生 在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中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无产阶 级,随后在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继续成长、 壮大。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随着诞生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 中日甲午战争及随后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 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处于亡国灭种边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后的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9.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
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 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 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11分)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其核心是推动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及其带来的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带来了深远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对外贸易和外国侵略的方式传入中国。
虽然当时的中国社会封闭,未能主动参与到这场工业革命中去,但工业革命带来的商品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随着外国商品的涌入和外国资本的渗透,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引进西方的技术和机器生产方式。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吸收并不全面,影响有限。
但这次的冲击,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意识到落后就会遭受外来势力的侵袭,意识到工业革命对发展的重要性。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深远而重大,对于中国而言,虽然初次接触工业革命时未能抓住机遇,但也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和变革的必要性。
这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推动自身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1.1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这一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末的英国。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各种能够提供更有效、更强大动力的机械装置。
在这一背景下,詹姆斯瓦特,一位苏格兰发明家,受到了前人的启发,开始致力于蒸汽机的改进工作。
瓦特的蒸汽机工作原理主要是将加热的水产生的蒸汽引入到一个密闭的容器中,使容器内的活塞做往复运动。
这一创新使得蒸汽机不再仅仅依赖于风力和水力,而是可以通过煤炭燃烧产生的热量来驱动。
这使得蒸汽机的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为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随着蒸汽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它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工业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
它开始于18世纪末期的英国,随后传到欧洲大陆和美国。
它给全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技术革命和生产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欧洲和美国的社会和经济面貌,而且对全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工业革命对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开始使用机械设备取代传统的人工生产方式,传统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逐渐转向了以机器制造为主的工业经济。
而这种转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来说,意味着它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改变来适应新时代。
由于中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并未成为工业化世界的一部分,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拥抱了机械化和工业化。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一些先进的企业家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将机器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入了中国的工业中心。
这些企业通过劳动力和市场的开拓,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的中小型工厂和企业。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
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疲软。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经济状态得到了部分的复苏。
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中国开展了自主的国防工业建设。
工业的迫切需求塑造了中国经济和政治现实的基础,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落后的经济和政治视野。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由于抗战的特殊环境,得到了一定的特殊性。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进行了一场全面的经济改革,即所谓的“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虽然这些改革基本上是政治动员,而非技术和工业的革新,但它为后来的工业化继续奠定了基础。
此外,生产革命的革新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以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生产为特征的新时代工业系统也逐渐建立起来。
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中国
影响
灾难:经济破坏、家庭手工业破产人民生活困苦
建设: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市场和劳动力
2、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
起步阶段(1840—1895) 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 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曲折发展阶段(1895—1949)
主要表现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近代企业开始兴起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的产生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
开始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 制夷”;洋务派洋务运动中对
的器物;70年代,开始出现 西学的重视;早期维新思想
近代民主思想
产生
由封闭被迫走向开放
一系列通商口岸的开放
第二次工业革命下的中国
特征
史实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2、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表现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营权、所有权) 城市:增强企业活力 (政企分开、所有权经营权分离)
对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放
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已经暴露;总结经验教训
借鉴外国的经验
结果 生产力发展(农村、城市)
建国后经济体制的确立及调整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 A.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坚持与突破:
破坏性、 建设性。
2、近代西方侵华的变化
背景
19世纪40年代—19世纪 19世纪末20世纪初 670年代
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本 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 主义发展,需市场、原料 资本主义发展,需条件
目的 市场、原料
市场、原料、资本输出场所
方式 军事侵略敲开大门,政治 侵略攫取特权,经济侵略 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
中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一、近代中国工业的起步(晚清时期)1. 洋务运动(19世纪60 - 90年代)- 背景-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不断,外部列强侵略加剧。
- 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员认识到西方技术的先进,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 主要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例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1866年,主要制造轮船等军事装备)等。
这些军事工业采用机器生产,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
-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为了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又创办了一系列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2年,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开平煤矿(1878年,为军事工业提供燃料),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890年,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湖北织布局(1892年)等。
民用工业的创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建立近代海军。
洋务派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加强了中国的海防力量。
-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如京师同文馆(1862年,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主要培养外语人才)等,还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如詹天佑等就是留美幼童中的杰出代表。
2.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背景-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结构,使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另一方面,外商企业的利润刺激了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 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中国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中国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即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至关重要。
这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和工业化模式让中国一度陷入了危机和挑战,也起到了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作用。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750-1900)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
英国的纺织业和煤炭工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其影响迅速传播到欧洲大陆和全球。
这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上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许多先进技术,如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电报、化学工业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改变,人们开始利用机器取代人力生产,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这对中国的农民经济有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化学化进程逐渐加快,许多传统农业工艺也逐渐消失,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
2.对经济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在贸易、制造业、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经济依赖于纺织、茶叶、丝绸等传统手工业的中国,受到了英国商品制造和贸易的挑战。
西方的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造成了中国的贸易逆差。
与此同时,中国的纺织业逐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商品质量低下,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了经济落后,失去了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对社会的影响经济变化导致了社会的变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因此开始。
由于农民的财富被剥夺,大量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使得城市生活环境和卫生形势急剧恶化,社会压力增加,也引发了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890-1939)主要以电力、石油化学工业和制造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为代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中国的改变也十分显著。
1.技术上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许多骨干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如钢铁、汽车、飞机、轮船、无线电和电视广播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变革。
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中国
两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中国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据此我们也可以把工业革命的影响简单归纳为“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方面。
所谓“破坏性”就是指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侵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原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冲击了当地传统的思想和观念,即消灭了旧的社会。
所谓"建设性"是指客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为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都对中国大肆侵略掠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双重作用和影响,但是,到底哪种作用和影响更大更主要呢?我们必须注意到列强侵华的主观动机不是希望中国摆脱封闭落后,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而是要打开中国广阔的市场输出商品和资本,也就是说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其本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服务的,所以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他们极力阻挠和破坏,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百般压制和摧残,相对于他们客观上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而言,他们的破坏性更大更突出,根本是无法抵消和替代的。
他们客观上给中国的建设性作用,只是表明他们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十八世纪初,飞梭、珍妮纺纱机的先后发明,完成了轻工业发展的奠基工作;十八世纪中后期,詹姆斯·瓦特两次改进的蒸汽机将工业革命推向高潮;十九世纪初期,富尔顿发明了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无疑使得本就十分强大的海军如虎添翼;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也带起了近代汽车行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文明历程世界近代经济——工业文明的产生第五课时工业文明——它以工业化为标志,机器化生产占据主导地位,是相对于农耕文明而言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文明形态。
其主要特征是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教育普及、信息传递加速、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度增加、经济持续增长等。
这些既是工业文明的表现也是推动工业文明发展的因素。
(注意:如果让我们分析某个时期工业文明发展的表现或原因时我们就要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入手思考和做答案。
)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关系:新航路开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世界市场,正是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才是工业革命发动的内在推动力。
新航路开辟(一)、原因:(1)、根本——商品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重商主义盛行,欧洲人渴望得到来自东方更多的贵金属和奢侈品。
(3)、《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描述更增加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4)、奥斯曼帝国兴起后阻断了原有的商路。
(5)、欧洲各国君主积极扩张(6)、基督教会的扩张(7)、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8)、人们相信地圆学说(二)、过程(同学自己看地图和相关的文字并与地理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三)、影响(1)、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商业、政治、文化、民族)联系初步形成了广阔的世界市场。
(2)、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其沿岸商贸城市兴起。
(3)、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4)、非洲成为猎取黑奴的场所。
(5)、大量的白银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6)、大量的贵金属运到欧洲,造成了白银价值的降低价格的抬升,物价上涨出现价格革命。
总之、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殖民扩张与掠夺(同学看书)选择题1、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儿听到一个的谚语:本地除白银以外,所有的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个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2、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的涨幅远远低于物价的涨幅。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新财界财经6月7日讯仅用35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变成一个令人敬畏的世界头号工业国和制造业中心,有着14亿人口的中国是如何在鸦片战争一个半世纪后突然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呢?要知道,很多具有更“优越”的社会、经济和地缘政治条件的小国都一直无法做到这一点。
探究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其中有两种颇具代表性,也最有影响力。
一种属于盲目悲观派,认为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超高速增长不过是政府靠海量投资制造出来的“振兴假象”,是靠牺牲环境和人民长远利益炮制出来的经济泡沫。
这一泡沫的不可持续性在于,中国缺乏一系列使得西方当年能够崛起并维持其经济繁荣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文化和政治元素,比如民主、人权、言论自由、法制、私有银行和独特知识体系,以及完美的市场机制、资本自由流动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等;因而中国必须靠不断山寨和剽窃西方技术和商业秘密,以及更多的低效国企投资来维持基本增长和就业。
一旦廉价劳动力用光(即所谓刘易斯拐点到来)和政府债台高筑,除非能够实现政治体制向民主制度转型,完成彻底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全面的国企和土地私有化,中国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崩溃将不可避免。
■ N&a-4liifrn 小IKYH E Ci^lHaRions(OireCt EqYDL Tu 胸0."痴)・ Ui5口.河 w.] 01115fgMp ◎阳h 崛|5小F*口蚓匚稣U EJ J I 沿初nwiqtffln - MI 中xgnw fei2a 博"田助NOH TJW EMulWI* 瞄S£51曜以4口向旧皿 Uif 叩 犍fHT H IN* 附IM 闷 Lh« vtbimflJ 痴 y BEEa■ r [ DrtH AL III lihhK I J r LZ i图一:从公元500年到2014年之间,世界各国累加GDP 相对比例变化图。
从左至右、 由上到下各个颜色分别代表:非亚洲古文明国冢希腊、埃及、土耳其、伊朗、中国、印度、 日本、俄罗斯、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
中国崛起领跑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崛起领跑第四次工业革命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内燃机与电力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革命;目前正在酝酿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但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表现不佳,甚至是个“落伍者”。
我们寄希望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这也是中国全面崛起的战略需要。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大清乾隆时代,中国传统文明登峰造极),珍妮纺纱机出现,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这场革命从工作机诞生开始。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资产阶级工厂诞生了。
1840年前后(中国的大清道光年代)的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并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变革,不止是极大地提高了财富生产效率,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人类的社会面貌为之一新。
人类第一次看到在“土地”之外,“资本”和“劳动力”就是最主要的力量。
比之农业和手工业,机器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工业资产阶级比起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资产阶级有了更强的进取精神、扩张欲望。
机器工业在劳动吸收力,农业改造力,社会影响力,国际竞争力上的卓越表现,使资本主义迅速崛起于世界舞台的中心,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宰”。
隆隆作响的机器工业车轮压碎了之前的一切社会制度。
在资产阶级崛起的同时,无产阶级(即机器工业劳动雇佣军)也成为一个崭新的阶级。
与手工工场工人不同,无产阶级没有土地,没有生产工具,单纯是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崛起,使中等阶级(即小资产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东、手工工匠、商贩等)生存在夹缝中,成为“中间势力”。
工业革命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工业革命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工业革命是一个关键的推动力量。
它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下面,我将对工业革命如何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做出分析。
首先,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在此之前,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农业经济的阶段,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的运用、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工业生产方式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些都为现代化的经济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制造业、能源产业和电信业等都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了经济的重要支柱。
工业不仅推动了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大量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了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提高了中国的科技实力。
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中,中国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低,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呈现出大幅提高的态势。
工业革命中的各种机器与工具、先进的工艺制造技术等纷纷运用到生产中,科技水平被极大地提高了。
中国人也开始学习并掌握了这些使工业生产现代化的科技,从而加速了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
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来说,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这样的发展势头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对全球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再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文化变革带来了的重要影响。
随着机器制造的发展,大量劳动力被释放出来,这些劳动力湖南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教育、阅读书籍等,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此外,机器制造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和生产效率,推动了中国物质文明的升级。
由此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文化变革,为中国的时尚文化与生活风格带来了全新的进展,这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登上了文化界的重要基础。
综合来看,工业革命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与文化发展。
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工业革命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2.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历史功绩,是通过将 先进技术、工艺和机器向其他国家的输出,促进 了这些国家的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 立。而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进入 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群的诞生,社会生产力的 飞速发展,世界市场日益扩大,世界范围内的经 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随着信息技术 的广泛应用而不可逆转,因此中国必须抓住机 遇,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成中趋利 避害,奋起直追地赶超发达国家。
组员简介: 组长:罗雅婷 副组长:游乃强 组员:郭虔雯 劳文婷 卢丽华 李小燕 周雪艳
启示: 政治:
要强国,必须要独立统一民族,和平稳定的政 治环境以及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做保证。19世纪,欧洲 工业革命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各 工业国的确立。因此,稳定统一的政治环境对国家发 展至关重要。从中国目前的政治形势来看,只有各民 族团结,共同为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奋斗,以及完善社 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制度的保证 和支持,才能使国家强大。
经济: 1. 要富强,必须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科技是 第一生产力。 2.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世界发生着重大影响,科学技术 是推动发展的巨大力量。英国工业革命程中,以蒸汽机 的发明和应用为代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从 而大大地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而以发电机、电动机 为代表的电用所产生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和以力应用所 产生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和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 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更加证明了这一 点。
近代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近代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工业革命对世界来说无疑产生了巨大影响。
工业革命以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侵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原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冲击了当地传统的思想和观念,即消灭了旧的社会。
但是在客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为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给当时封建统治的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面。
工业革命对中国来说具有破坏性。
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先是在中国东南海域骚扰,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列强蜂拥而至。
在政治上,列强对中国的主权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破坏。
如:从割占土地到强辟租界,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外国兵船可任意在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的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
列强还不断加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和控制。
如: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使清朝中央政府直接处于列强的监视之下;通过总理衙门的设立,控制清朝的内政和外交;列强还帮助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想把中国变为它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他们对中国的侵略以经济侵略为主。
为此他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会,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充足的资金;不断增开通商口岸,侵略势力从中国东南沿海扩大到整个沿海,进而沿长江深入内地;英国人还长期控制中国海关的管理权,确保他们的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和大肆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在中国农民大量破产的情况下,列强还诱骗掠拐华工,贩卖到海外充当苦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大背景下的中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大背景下的中国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当中国人民还在反帝运动中作历史抉择的时候,平静却异常猛烈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洗卷开来。
伴随着科技革命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术新发明的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始源于美国与德国的历史性革命。
正如浩浩荡荡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来得更激动人心。
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其创造必要的前提,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高品输出与掠夺也其赢得大量资本;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突破性发展并速度转化为技术;美、德、意日等开辟为为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毋庸置疑,它的成就造福于人类。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在19世纪进入空前活跃并取得重大突破的高潮期。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使电力工业得以建立;1853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正式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学说,对人类思想做出伟大贡献。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奠定了无机化学的基础;物理化学也在19世纪形成并发展起来,从而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自然科学的新突破为资本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被广泛地运用于工业生产,从而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其显著特点的。
它使世界跨进了电气时代。
从19世纪60—70年代起,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随后,电灯、电话、电焊、电钻、电车、电报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各种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的出现,产生了对电的大量需求。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先后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在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中,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主要涉及美国和欧洲的工业化。
这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主要是由于英国发明了先进的纺织机器和更加高效的发电机,同时也利用了新技术和更好的机器制造,这些新技术和机器制造使英国的工业在数十年内快速发展。
在中国,这些技术和机器制造在19世纪中叶传入了中国,尤其是在上海、广州和天津等主要城市,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然而,这些机器制造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不是通过本土创新和研发。
尽管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中国带来了广泛的机会,但它也带来了挑战。
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农业和商业体系受到很大的冲击,人们的生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这个时期,中国需要尽快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以保护国内的市场和文化传统。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涉及美国和欧洲。
随着石油燃料的普及和更加高效的电力系统的建立,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变得更加先进,这使得工业化进程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这些技术和发明更加广泛地传播到全球,中国自然也无法避免。
在中国,城市工业化进程进行地更加迅速,更多的国内公司和民间资本开始涌入到工业领域,创建了业务和势力。
同时,中国的外贸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贸易伙伴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加繁荣。
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样也带来了挑战。
中国缺乏自主创新和研发,主要还是从外部引进技术、机器和设备。
此外,由于中国还处于政治和社会的变革期,许多公司和政府机构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和投入至关重要的项目。
中国的环境问题和能源资源短缺也变得越来越明显,这会对长远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严重的影响。
结论总的来说,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工业革命中国的发展趋势
工业革命中国的发展趋势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1. 工业化进程加速: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国的工业技术和设备,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业基础设施,如工厂、铁路、电力和通信网络等。
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逐渐被机械化和工厂化所取代。
2. 城市化加剧:工业革命促进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3. 技术创新和科学发展:工业革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的技术创新和科学发展。
中国开始重视科学教育和研究,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农业、医疗、交通和通信等。
4. 经济结构重组: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结构重组。
传统的农业经济开始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工业部门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的国民经济越来越依赖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农民从事农业转向工业或服务业。
5. 社会变革: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阶
级分化加剧,出现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对立。
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开始兴起,为工人争取权益。
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口流动、社会关系的解构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总体而言,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中国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然而,工业化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不平等等,这些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众基础 历史作用 特点意义
没能起到革命推动 作用
标志着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堪称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 4、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 主观: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 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 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膨胀; • ②政策、战略上的失误:狂信宗教(上帝教不符合中国 国情;摧毁儒、佛、道,激起强烈反对);偏师北伐, 孤军深入。 •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 拓展2:从太平天国兴起、发展、到失败,其阶级局限 性的体现:53 。90 • 1)经济上看:农民是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 2)政治上看: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 3)思想上看: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用迷信思想 宣传组织群众 • 4)组织上看,很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天京变 乱领导集团的内讧说明这一点。
•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赔款 •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 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规定割占巴尔 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多平方公里。
►5、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通过那些条
•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53.89 • (1)社会性质的变化: • 领土、司法、领海、关税等主权被破坏,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53 .91)社会。 • (2)社会矛盾的变化: •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 (3)革命任务的变化: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反 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 (4)经济结构开始变动: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新的生产 方式产生 • (5)思想领域:出现“向西方学习”新思潮,向西方 学习先进科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总之,体现了工业文明 对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的冲击
• • • • •
• • •
3、革命纲领 53.90 前期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如何评价? 内容: (1)土地方面—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产品方面—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3)理想: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 评价: 是天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 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 结晶。但它的绝对平均主义(绝对平分土地、圣库制度) 的分配方案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无法实现(空想性)。 (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
二、经济方面
——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创办; 自然经济的解体;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包括哪些内容?(约两 行) 2、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的主要原因和表现? (约两行) 3、概括洋务运动概念(时间、兴起者、内容、目的)? (约四行)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军事、民用、教育) (约四 行) 5、洋务运动的特点? (约三行) 6、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约五行) 7、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8、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和时间、产业类型、 地区? (约七行)
阶段特征
一、政治方面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鸦片战争)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爆发的原因、主要经过、 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其 附件呢? • 3、1844年美国、法国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什么条约?内容? •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 二)中国半殖民地的深化—第二次鸦片战争 • 5、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爆发的原因、经过、此次 签订了哪些条约?内容是什么? • 6、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通过那些条约侵占中国北 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 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53 .90 • 原因、经过、清政府又签订了哪些条约?内容是什么? • 1.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 • 2.经过:1856年 •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条约 内容 课本修1.20 21 • 1858年俄、美、英、法分别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公 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 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 法两国军费。
19世纪 80年代
6、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1)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内河航行权、 内地经商、游历、传教和关税主权),中国 的大门基本上被打开,西方势力伸入内地。 中 • 2)清朝在战败刺激下,“变局论”开始流行,国 清政府开始了洋务运动。(设立“总理各国 近 事物衙门”、总税务司、同 文馆、军工企业 代 化 等实质是对工业文明冲击的被动应对。 ) 开 • 3)自然经济加速瓦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始
约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必修1.21 时间 1858年 1860年 1864年 不平等条约 名称 中俄《瑷珲 条约》 中俄《北京 条约》 《中俄勘分 西北界约记》 中俄《改订 条约》以及 五个议定书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 积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 六十多万平 江以北 方公里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 约四十万平 库页岛在内 方公里 巴尔客什湖以东以 四十四万多 南 平方公里 在新疆地区 七万多平0年代
• 政治: • 1、列强发动两次侵华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 2、中国人民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 经济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 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 • 2、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 ①洋务运动进行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 思想: • 出现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等向西方 学习的新思潮。
• 3、洋务运动的特点? • ①围绕军事即“强兵”为核心 ②没有统一的规划,主要由地方督抚兴办。 ③仅停留在对技术器物的学习层面,是对西方强盛的初 步认识和简单的模仿 • 4、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
• • • • •
消极 没有达到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积极 (1)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 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是中国经济近代 化的开端; (2)客观上诱导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瓦解了 封建自然经济; (3)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只引进技术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 (2)其他原因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 •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外资企业在中国创办;洋 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 一)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 1。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 2.表现:1)家庭“耕”与“织”的分离 • (2)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 3、区域范围:东南沿海 侵略的加深 内地扩展 • 4.影响:打断了中国经济的独立进程,使中国遭到 沉重掠夺;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为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爆发的原因、经过? • 原因:①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企图打开 中国市场; • ②企图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 ③清政府的禁烟行动和闭关政策. • ④导火线—虎门销烟1839 • 经过:1840:封锁珠江口,达到天津白河口;1841:英占领香港 岛、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性质: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意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南京下关求 和。 • 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 封建制度的腐朽;武器装备和技术落后;战术思想落后
后期纲领---《资政新篇》
• • • • • • • 1)1859 洪仁玕 2)目的: 改革内政,振兴太平天国 3)内容: 向西方学习;中外自由通商,平等交往。 4)意义: A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 • B但是没有反映农民的对土地的要求。 • C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物质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下, 《资政新篇》未能实行。 • (革命性、进步性、局限性)
• 5、太平天国的意义? • ①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 幕 • ②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提 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 拓展3: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 1)时代新---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 • 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 》 • 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 4)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 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 6)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
起 步
三)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1、背景: 1)原因:封建主义剥削压迫、清政府腐败统治加 上列强侵华掠夺刺激下,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2)条件:洪秀全等创立拜上帝教,宣传发动群众
拓展: 洪秀全的思想特点是什么? • 把西方基督教中的平等主张、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 均主义结合起来
• 2、天国兴衰史: • 1)兴起:1851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1853定都天京 • 2)发展:1853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进行北伐、西征、东征;1856年东征胜利标志太平天国 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 3)转折: 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而衰(内耗)。 • 4)防御走向失败:重建领导核心,组织防御战、1859 颁布《资政新篇》、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标志太平天国 运动失败 • 9、《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如何评价? • 10、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 11、太平天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