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话说温州》整册教案教案资料
《话说温州》教案
第一单元温州名山单元概述:温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亚热带中部,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物种丰富,加上山、水、石、洞等自然景观,形成了温州神奇秀丽の众多名山。
其中雁荡山、玉苍山、铜铃山、龙湾潭、花岩等5处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泰顺の乌岩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还有西雁、中雁、四海山、茶山等许多风景优美の省级森林公园。
在众多名山の优美风光中还蕴含着丰富の文化底蕴,如一些典故、传说故事、诗词歌赋等等。
本单元选取了“雁荡山”、“中雁与南雁”、“乌岩岭”、“玉苍山“、”四海山“四个典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在欣赏家乡名山の优美风光,了解家乡温州有哪些令人神往の名山以及与其相关联の诗词、典故、传说故事等等,培养孩子热爱家乡名山の感情。
本单元の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交流自己平时所了解の信息,教师介绍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名山の风采。
也可上网查资料让学生看音像材料来学习本单元の内容。
第一课雁荡山、中雁与南雁教材简析:雁荡山一般指北雁荡山,位于温州乐清市,以“海上名山、寰中绝胜”而享誉海内外,由于“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还被誉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称号。
灵峰夜景、灵岩飞度、大龙湫瀑布被称为“雁荡三绝”。
雁荡山素以“峰奇、洞幽、嶂险、瀑美”闻名于世。
本课还将带领学生领略位于平阳境内の南雁、位于乐清市白石镇境内の中雁等一系列“雁荡山”の风采。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雁荡山の风光,感受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雁荡山の情感。
2、知道雁荡山是我国の十大名山之一,了解雁荡山还有中雁南雁两雁等,3、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描写雁荡山の诗词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深厚の瓯越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收集信息の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网络环境教学过程:1、你知道我们家乡温州有哪些山吗?在学生交流の基础上,引入学习重点——雁荡山。
2、出示雁荡山优美の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来欣赏雁荡山の秀丽。
话说温州oft Word 文档
第三课东皋柿子一、教学目标:1、熟悉柿子,了解东皋柿子和一般柿子的不同。
比较东皋乡在吃柿饼时的文化习俗与我们当地的习俗有什么不同,了解东皋乡的柿子文化。
2、了解柿子和柿饼的吃法。
3、结合楠溪江风光介绍,萌发大旅游观。
二、教学时间:1课时三、教学过程:1、看图了解东皋乡2、说说看了图片后,你了解到了些什么?3、东皋乡的柿子与一般的柿子有什么不同吗?生自由说4、打开课本56页,读读文字看看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不同之处。
5、读背童谣:串串红灯笼,挂在树枝头。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6、拓展:(1)空腹不能吃柿子,因为柿子所含鞣质与胃酸凝结则形成“柿石”,同时患有胆结石、肾结石的病人吃柿子也要慎重,以免导致病情恶化。
(2)柿饼的吃法:如果你买的柿饼还是糖饼的话,用开水烫洗一、两遍就可以吃了。
如果是很硬的饼,就需要用开水浸泡一会,也可以像蒸包子一样蒸来吃。
不管是油煎还是蒸来吃,千万记住,饿肚不能吃柿饼和柿子。
家乡新貌——龙港教学目标:l、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
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l、观察书上的一组关于家乡崭新面貌的优美图片,学生边看,老师边描述2、同学们,这么美的地方知道是哪里吗?对,它就是我们温州的名城的——龙港(板书)。
它是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3、你觉得龙港哪里很美?(二)交流互动,激发共鸣1、是啊,这么美丽的地方,作为一名温州人,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因为可爱的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他正发生着同新月异的变化。
那么,家乡的过去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又如何?现在让我们共同看书来交流交流。
2、昔日龙港学生看书描述昔日龙港的样子读一读龙港民谚:方岩下,方岩上,只见人流过,不见人住下。
让学生说一说感受,这句民谚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3、今日龙港看了昔日龙港的景象,我们在一起来看看现在龙港的境况,学生一起欣赏图片:龙港大道,城市夜色,龙翔广场,江滨外滩,高楼大厦……看了那么多,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回忆龙港的过去,与龙港的现在形成今昔对比。
三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和整册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温州作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通过乡土教材《话说温州》的实践和探索,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两年的《话说温州》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温州是美丽富饶的地方,感受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总目标: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
2、认识温州的气候特点:多梅雨,多台风,气候温湿,时序分明,旱涝不断。
3、了解温州人的血缘、地缘和人缘等关系,以及人们对寿命、儿女、财富和地位等态度,调查温州人的就业观念,职业特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为今后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4、了解温州率先发展的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率先进行国民经济市场化的实验;率先开展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温州模式。
了解温州从“质量立市——品牌兴业——信用温州”的市场经济变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5、了解温州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基础设施的根本改善,温州城市的现状与前景,城市的集聚功能和文明辐射程度的提高,构想温州的未来,做文明的现代化温州人。
6、了解温州的风俗民情。
7、了解温州的文物古迹。
8、解温州的地方语文和民间艺术。
四、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三年级孩子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录象、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波。
运用观察、信息搜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调查、社区活动、专题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四年级话说温州教学计划
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教育资源也十分丰富。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温州的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一份涵盖各个学科的四年级温州教学计划的简要概述,共计1200字以上。
语文教学计划:温州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思考能力。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语言实践活动和写作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数学教学计划:温州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游戏、实物操作、数学建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计划:温州的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通过英语角、英语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英语电影、文化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跨文化意识。
科学教学计划:温州的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应用能力,通过生态考察、科学展示等活动,将科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社会教学计划:温州的社会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通过社区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通过模拟法庭、社团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质。
艺术教学计划:温州的艺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和整册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温州作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通过乡土教材《话说温州》的实践和探索,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两年的《话说温州》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温州是美丽富饶的地方,感受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总目标: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
2、认识温州的气候特点:多梅雨,多台风,气候温湿,时序分明,旱涝不断。
3、了解温州人的血缘、地缘和人缘等关系,以及人们对寿命、儿女、财富和地位等态度,调查温州人的就业观念,职业特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为今后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4、了解温州率先发展的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率先进行国民经济市场化的实验;率先开展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温州模式。
了解温州从“质量立市——品牌兴业——信用温州”的市场经济变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5、了解温州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基础设施的根本改善,温州城市的现状与前景,城市的集聚功能和文明辐射程度的提高,构想温州的未来,做文明的现代化温州人。
6、了解温州的风俗民情。
7、了解温州的文物古迹。
8、解温州的地方语文和民间艺术。
四、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三年级孩子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录象、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波。
运用观察、信息搜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调查、社区活动、专题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三年级《话说温州》整册教案
第一单元鸟瞰温州概述:中国在世界的东方,温州在中国的东方。
这里有万古流淌的瓯江水,它急急缓缓,浩浩荡荡奔向东海,它是温州生生不息的母亲河。
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
本的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其始单元,它将引领学生从鸟瞰的角度走进温州,借助地图,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对温州的地理位置、面积、行政区域划分、地形特点等温州概况有初步的印象,感受“山水”城市的特色。
本单元分为四课:“看地图找家乡”、“我居住的地方在哪里”、“家乡的地形”、“给家乡画张地图”。
单元的引言以富有诗意的话语,以广阔的鸟瞰图为背景,引领学生进入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教学目标:1、亲历多种实践活动,知道温州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划分、地形特点、面积等,知道自己居住地在温州市的地理位置。
2、干支山水温州的自然特点,并以她是中国山水诗发源地感到自豪。
3、户简单描述家乡概况,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家乡,萌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第一课看地图找家乡教材说明: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动濒东海,南与福建省比邻,西与丽水相接,北与台州为界。
课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提示,通过两学生的对话,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是找到并描述温州的地理位置;第二部分是学习活动,看地图找到温州的位置,以说说温州的“邻居”为载体进行具体的描述。
这里提供了一张浙江省行政区域地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描述,感知温州的地理位置,图中的一副讨论图,隐含着几方面信息,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取。
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真正学习阅读地图,指导怎样读图是本课的重点;第三部分是“温州在线”,学生可以通过对界面材料的阅读进一步理解本课内容,也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的方式获取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阅读地图,学会看地图标示的方向。
2、阅读浙江地图,学会从多角度描述温州的地理位置,知道温州是我国沿海城市。
3、萌发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建议:1、先让学生讨论与交流在远有的认识中,温州是怎么样的。
2015四年级话说温州教案和教学计划及进度
四年级下册《话说温州》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中, 温州本土的学生多一些, 部分是外地学生。
本班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 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有部分学生对温州的地理地貌, 气候特点有点儿了解, 但不够透彻。
学生上课随心所欲、多动, 没有纪律观念;有的注意力不集中, 貌似安静, 实质游离等。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进行必要的教育, 及时纠正, 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解温州的人情风貌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面向全体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 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营造互帮互助, 共同的良好环境。
二、全册教材分析:本学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为指导, 本着让中小学生了解温州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的目的, 使小学生认识到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 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本土精神资源。
三、全册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 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领会温州人“走出去, 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
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3.认知:初步认识温州的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文化特质等方面的情况, 了解温州人在二十多年改革发展中, “闯世界、创市场”的创业历程。
四、单元目标:1.自然地理环境(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地处山坳与江海之间, 平原缺乏, 懂得温州山水培育了温州人的两种精神:“站得稳”的精神和“走出去”的精神, 领悟自然环境与瓯越文化形成的内在联系。
(2)认识温州气候特点:多梅雨, 多台风, 气候温湿, 时序分明, 旱涝不断, 懂得温州的天时涵养了温州人性格特征:勤劳、紧性、敬事、认真, 具有承受困难的耐性和韧劲,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抗御自然灾害所激发的内在创造力, 领悟由此形成的性格上的双重组合。
《话说温州》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话说温州》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潘桥老竹小学吴雪燕一、学情分析四年级一共有39人,其中本地的33人,外地的6人,本地的学生对于家乡温州的概念只停留于自己所处的环境,还没有达到正确的认知水平,家乡的荣誉感不强。
而外地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对温州的各方面了解也基本是一无所知。
因此,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唤醒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要让学生在欣赏温州独特的民风民俗以外,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解温州的人情风貌的重要性,更要领会到温州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的良好环境。
另外,还要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四年级《话说温州》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具有本土性,内容包括家乡的气候、四通八达交通、茶叶之乡、数学家之乡、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风味小吃。
本学期重在让学生认识温州的气候变化,了解温州茶叶的发展,感受温州独有的风味小吃等方面。
本着让中小学生了解温州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的目的,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领会温州人“走出去,站得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共生共荣”的品格。
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会了解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调查、制作等能力。
初步认识温州的民间舞蹈,了解家乡的著名数学家,了解十三种温州小吃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温州人在二十多年改革发展中,“闯世界,创市场”的创业历程。
三、教学目标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地处山坳与江海之间,平原缺乏,懂的温州山水培育了温州人的两种精神:“站得稳”和“走出去”,领悟自然环境与瓯越文化形成的内在联系。
2、认识温州多梅雨、多台风、气候温湿、时序分明、旱涝不断的气候特点;懂的温州的天时涵养了温州人性格特征:勤力、紧性、敬事、忍着呢,具有承受困难的耐性和韧劲,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抗御自然灾害所激发的内在创造力,领悟由此形成的性格上的双重组合。
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
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第一篇: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第一单元鸟瞰温州第1---4课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知道”图例、比例尺、方向”是地图特有的语言,能借助它们读懂地图,找到家乡和老家。
2、了解家乡和老家的特点,激发学生爱家乡、爱老家的情感。
3、培养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调查、获取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师设计调查表,鼓励学生自主调查家乡和老家。
2、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完成自己的调查报告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看地图找家乡、家乡有多大)一、认识地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方法也很多。
今天,我们要从认识地图开始来认识自己的家乡。
(出示中国政区图)地图就像一幅画,它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向我们传递着信息。
瞧,比例尺、图例、方向就是地图特有的语言,是读懂地图的关键。
谁认识它们?能为我们介绍介绍吗?(学生回答)如:▲表示山峰,☆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
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真不错,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回答)二、了解家乡我们的家乡在美丽的浙江省温州市,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家乡温州。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家乡温州位于浙江的什么位置?它的周围有哪些邻居?小组内的同学可以相互议一议。
师:关于家乡,你们在调查中还了解了些什么?(出示建议:讨论小组找到的资料,可以相互补充;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勾出你们认为特别能体现家乡特色的资料,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介绍。
)这是孔老师的建议,有补充吗?那好,开始讨论吧。
师:讨论得很激烈,哪个组愿意来介绍自己的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资料①人口、面积(人口: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46、1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7、14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0‟。
面积:全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②风景点(南北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岛、南麂岛、乌岩岭、仙岩……)③特产(茶山杨梅、泰顺柚子、瓯柑、凤尾鱼、瓯绣、温州石雕、温州牛肉干、温州皮纸、温州矮人松糕、温州馄饨、塘川橄榄……)④文化、习俗(巴渝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长江三峡文化……)⑤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名城,红岩精神、浙南红军革命根据地)⑥名人:数学家——苏步清、谷超豪师:(出示教材中的地形图)请仔细读读这张地图,想一想家乡的地形与图中哪个小朋友的家乡更像一些呢?第二课时(家乡的地形及特产、我给家乡画张”地图”)一、描画家乡上节课,我们通过了解别人家乡的地形,找到了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
话说温州教案
话说温州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温州的传统文化教案目标:1. 了解温州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理解温州的传统文化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3. 学习温州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温州木雕、温州绣等;4. 培养学生对温州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温州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温州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3. 学生对温州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温州传统文化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2. 如何培养学生对温州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2. 温州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3. 温州传统艺术品样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温州地图和介绍温州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引起学生对温州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温州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
Step 2:了解温州传统文化(1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温州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温州木雕、温州绣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特点、历史渊源和传承情况。
Step 3:探索温州传统文化的影响(15分钟)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温州传统文化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
例如,温州木雕在建筑、家具和工艺品中的应用,温州绣的传统服饰和礼仪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温州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观点。
Step 4:培养学生对温州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15分钟)通过观赏温州传统艺术品样本,让学生亲身体验温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艺术品,如剪纸、绣花等,以培养他们对温州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Step 5:总结与展望(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温州传统文化的新认识和体验。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温州传统文化,并希望他们能成为温州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温州传统艺术展览或工艺品制作工坊,进一步加深对温州传统文化的了解;2. 鼓励学生进行温州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并组织相关的展示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说温州的方言
学说温州方言教学目标1、了解方言的种类、特点,方言的艺术形式,如童谣、鼓词。
2、通过练读童谣和欣赏鼓词学唱方言,体会方言的优美以及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学说方言的兴趣以及爱方言、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模仿活动中体验到温州方言的多元性,学唱童谣,体会方言的优美,激发学生学习方言的兴趣。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倒装词2、教师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温州鼓词《瑞安是个好地方》、《百晓讲新闻》、《闲事婆和事佬》【教学流程】一、问好导入1、用方言问好。
2、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温州童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的方言——学说温州方言。
板书课题:学说温州方言二、了解方言的特点,说方言1、叠词多:(1)(师拿苹果):这是什么?(苹果)(2)那你用温州方言夸一夸它吗?(教师引导学生用上“红显红、大显大、甜显甜”来夸)(3)刚才同学们说的有两种,一种是用上“显红、显大、显甜”这在普通话是说“很红、很大、很甜。
另一种同学们用上了“红显红、大显大、甜显甜”这在普通中有吗?能说红很红,大很大,甜很甜吗?(4)像这样的词叫方言叠词。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上叠词用温州话夸一夸你看到的,你听到的,你想到的,可以是人、动物、植物,也可以是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学习用品……看,我们温州方言中的叠词真多!板书:叠词多——实在是多显多(师用方言说)2、倒装句多:叠词多是我们温州方言的一个特点,那它还有哪些特点呢?看这些词语,方言怎么说?出示:热闹客人拖鞋(1)自自由说——指名说(2)再看这组词,你发现了什么?对,刚好相反的,这叫倒装句。
(3)像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砧板——板砧咸菜——菜咸墙壁——壁墙拖鞋——鞋拖)看来,我们温州方言中倒装句也很多(板书:多)3、简练:其实,我们温州方言还有很多特点,他还很简练呢!比如:大街上,前面一群人在走路,后面一辆自行车要骑过去,骑车的人会怎么说呢?可以再讲得再简单点吗?其实车夫只说一个字“人。
温州小吃——《话说温州》教案
温州小吃——《话说温州》教案温州小吃——《话说温州》教案温州小吃背景简介:本课取材于地方课程《话说温州》四年级风味小吃这一单元。
温州人勤劳朴实,聪明能干,创造了丰富多彩、闻名遐迩的民间饮食文化。
而温州小吃则是温州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温州小吃品种繁多、口味独特,鱼丸、馄饨、麦饼等风味小吃约有四五十个品种。
这些小吃是温州地方文化的一个缩影,就像地方戏曲和被保护的文化遗产一样有意义,它是一个最具有民间气息的象征,是一个鲜活的民俗,保存着普通人对生活的乐趣和想象力的印记。
教学理念:通过明暗两条线的教学,紧扣“乡情”这个主题。
明线(就是家乡的风味小吃):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认识、熟悉家乡的小吃;暗线(就是乡情):学生经过理性认识,从感受小吃之美到发现家乡之美,从喜欢小吃到热爱家乡,从对小吃的来历了解到感受家乡的历史悠久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
教学目标:1、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尝尝、做做,了解温州的小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猜小吃、听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温州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课前1.温州话问好。
2.听一段百晓说新闻。
听出来了吗?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一.猜谜导题1.过度:都说吃在温州,温州的小吃那真叫一个味美色鲜,品种繁多,光听着,这口水呀可只往肚子里咽。
2.猜一猜想来看看吗?有,老师带来了,可不是随便给人看的,你们来猜一猜,看看你们是否是地道的温州人。
A冬至圆形糯米汤圆汤圆在温州人眼里是团圆的象征,酒席上,人们习惯端上一碗汤圆,意思为与大家结结缘分。
B油炸萝卜丝灯灯盏糕小小灯盏糕已经有90多年历史。
C第三道题目增加难度,没有文字可以推测,请听好,根据描述抢答出今天隆重登场温州名小吃。
这是一种糯米磨成粉制成的糕点,松软可口,外形经常是呈六边形。
这种小吃有着很薄很薄的外皮,里面包着鲜嫩的肉,煮熟后,在汤水中舒展开来,犹如一朵朵芙蓉花。
二. 聊松糕说馄饨(一)小吃中有故事1.吃过馄饨、松糕吗?要品尝正宗味道去哪里?当属这两家老字号(课件)2.读一读这两块金字招牌,你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了?3.想知道他们名字的来历吗?(课件,故事)[板书:小吃中有故事](二)小吃中有传统小吃中有乡情温州人对这两样小吃真是情有独钟,这温州小吃魅力在哪里?今天让我们好好的去品味一番。
话说温州中山公园教案
话说温州中山公园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温州中山公园教学目标:1. 了解温州中山公园的历史、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如何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温州中山公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2. 实地考察和观察温州中山公园的自然景观、建筑特色和文化活动。
3. 学生团队合作,制定实地考察计划和观察任务。
教学准备:1. 温州中山公园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实地考察工具,如相机、测量工具等。
3. 学生分组表和任务分配表。
4. 计划行程和安全措施。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入话题,介绍温州中山公园,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讲解:2. 通过PPT或者讲解,向学生介绍温州中山公园的历史、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
实地考察: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观察任务,如自然景观、建筑特色或文化活动等。
4. 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利用相机、测量工具等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
5. 学生团队合作,记录观察结果和感受,并拍摄照片或视频。
总结和展示:6.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感受,分享彼此的发现和体验。
7.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州中山公园的特点和价值,并与历史、地理等知识进行关联。
评价:8.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展示,评价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 学生互评,评价小组成员的贡献和合作表现。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自主拓展,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如写作、绘画、摄影等。
教学延伸:11. 将温州中山公园的实地考察和观察经验与其他公园或景点进行比较和对比,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反思:1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为后续教学做出调整。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四年级话说温州教案
3.茶叶之乡第一课时走进茶园教学目标:1.知道温州各县市区的主要茶园,并了解茶农的主要工作。
2.探究温州茶园之广与温州地理、气候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探寻温州茶园与温州地理的关系。
教学过程:1.图片导入(1)出示永嘉乌牛第一村的照片,介绍“乌牛早”。
(2)说说你还知道温州各县市区有哪些茶园?2.茶园之行(1)借助图片了解温州各县市区茶园,认识茶叶和茶树。
(2)了解茶农的主要工作。
(3)观察所带的茶叶。
(4)相互交流温州茶园之行的一些资料并说说感受。
3.探究温州茶园之广与温州地理、气候的关系。
引导:茶叶的习性、温州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等方面加以联系。
第二课时四大早茶教学目标:知道温州的四大主要名早茶,并了解我市盛产早茶与地理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为什么称他们为早茶?教学过程:1.以介绍会引入(1)出示四大早茶代表“永嘉乌牛早”、“平阳早香茶”、“瓯海黄叶早”、“瑞安清明早”(2)以四大早茶的名义介绍自己的名称和特点。
2.参观早茶节(1)视频观看温州第一、二届早茶节的活动情况。
(2)交流早茶节上的活动内容:茶叶展销、百人亲子茶会、手工炒茶赛、名茶拍卖、茶文化研讨、茶叶制作等。
(3)引导学生提出相关学习问题进行疏导,整理成有价值的学习专题。
3.采访探究查阅资料交流:温州盛产早茶原因?引导:因为温州气候温和,山高雾多,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
4.列举温州其他县市的茶叶。
(1)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收集的茶叶包装。
(2)师出示图片并介绍:乐清毛峰茶、文成的半天香、瑞安的五凤香茗、乐清的智仁早、泰顺的三杯香等。
第三课时高山云雾茶教学目标:1.知道泰顺的主要茶叶,并了解泰顺生产茶叶的原因。
2.知道《采茶舞曲》的作者,在边歌边舞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泰顺盛产的茶叶和原因。
教学过程:1.介绍泰顺相关情况(1)欣赏高山瀑布图。
(2)介绍泰顺地理位置。
2.模拟茶馆品茶(1)了解泰顺主要茶叶:承天雪龙茶、仙溪隐雾茶、三杯香茶(2)探究:为什么泰顺盛产茶叶?(3)小结:这与泰顺位于浙江省南部,居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重峦叠嶂,云雾弥漫,生态原始的地理条件有关。
《话说温州》课件
黄杨木雕是一种圆雕艺术。它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 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黄杨木雕呈乳黄色,时间愈久,其颜色由浅而深, 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缕雕技法是木雕中最精巧的一门技艺,它能使作 品空灵剔透,玲珑精巧,雅致美观,并产生动态。 过去木雕大多用于雕刻佛像、建筑庙宇、雕刻龙灯、刻匾、制作屏风 和家具等。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现在已成为专供人们欣赏的工艺品。黄 杨木雕呈乳黄色,时间愈久,其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 黄杨木雕产地除浙江的温州、乐清外,还有福建、上海等地。上海的黄杨 木雕是在我国传统雕刻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雕塑的解剖、比例、结 构、重心、线条等处理手法,作品大多取材于儿童生活和民俗风情,富有 浓厚的生活气息,风趣幽默,生动自然。 木雕的工具有泥锤、雕塑架和泥塑盒,以及卡钳、刮刀和各种形式的 塑刀等。用于打粗坯的工具,有锯、木敲锤、铁敲锤等。用于雕刻的主要 工具是凿,它的种类很多,功能齐全,又分斜凿、三角凿、平凿、圆凿、 中钢凿、反口凿、翘头凿、针凿和手锯、竹簪、拖钻等。其操作比较细致, 分为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用木料、操作粗坯、镂雕实坯、精心修细、 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腊上光、配合脚盆等十多道工序。 黄杨木雕的工艺特点主要表现在善于利用木料,因材施艺,它虽然是 立体小型圆雕和镂雕两种,但以单人圆雕见长。黄杨木雕工序复杂,每道 工序都严格把关。一般产品分流水操作,特色作品由能雕善画者独立完成。 技艺娴熟、修养高深的艺人往往可以不塑泥稿,因材施艺,直接雕刻。有 时为了使作品丰富舒展,又往往采用拼装、组合的办法。黄杨木雕不愧是 我国民间工艺方面的一朵奇葩。
这一作品的起因是在一次业务过程中,跟自己的客 户的一个朋友认识过程中产生的。 那次,看见那位朋友手中把玩着一件小摆件,像紫 铜件。我就问:“您为何拿件铜件把玩”?哈哈!我被 人笑了,因为那不是铜件,而是黄杨木雕,清早期作品。 价值不底哦!这使我想起我前两年的黄杨木盆景,由于 经常出差,没时间养护,结果死了。后来就把大拇指大 小的黄杨扔在一边(我曾经听说过黄杨木的价值,所以 没扔到垃圾桶),没想道会这么值钱,而且会随着岁月 的流逝还会由黄变紫。这些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就这样, 我产生了学木雕的念头。 我那次出差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黄杨木桩,哈哈! 还在,尽管两年已过去,可它还是那样。我把它那回家 收好。 我凭以前的美术基础,大胆的开始了木雕工作。图 书馆、上网这些是我了解与学习的源泉,没几天我的木 雕工作开始了,经过一周多的工作日,我的仕女木雕诞 生了。现在看来有些生硬,可当时还是很满意的。
四年级《话说温州》整册教案
四年级《话说温州》整册教案一、家乡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学生根据数据和地图分析和比较气温的变化。
教学过程:1.导入(1)谁知道今天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导入课题——气温的变化2.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3)观察百叶箱,并进行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⑤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4)谁知道气象台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挂?(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①一天测气温几次②什么时候测(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课本第36页上图,200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较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2)观察课本第36页下图:200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注意些什么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3)模仿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①学生模仿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出自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第二课时梅雨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价值取向。
一上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及教案教学教材
一上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及教案一上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章慧一、指导思想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为解决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
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
温州作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通过乡土教材《话说温州》的实践和探索,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知道温州主要的江、河、湖、海的名称,知道温州是一个沿海城市。
了解所在地的主要河流,调查该河的今昔情况,感受家乡的水美。
2.初步了解温州城市公园和森林公园的概况。
温州城市公园和森林公园的美丽风貌。
3.在体验学习活动中,熟识温州的特色水果,了解家乡特色水果的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知识。
通过开展讨论和社会调查,进一步了解家乡水果的种植、营养和药用价值以从物产丰富中。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自己家乡除学校外的许多好去处,初步懂得温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温州市图书馆、温州市科技馆、温州市博物馆等都是少年儿童成长的乐园,感受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激发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积极参加各种校外活动的热情。
通过活动,扩大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对探求知识的兴趣,产生表现自己才能的快乐。
5..激发爱我温州的情感,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2个班共有学生50 多人,大多来自温州,还有个别外地学生。
本班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上课随心所欲、多动,没有纪律观念;有的注意力不集中,貌似安静,实质游离等。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的良好环境。
四、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四年级《话说温州》第二单元教案
四年级《话说温州》第二单元教案第一篇:四年级《话说温州》第二单元教案2、四通八达的交通第一课时公路教学目标:1.了解公路的总体发展情况,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络工程的建设。
2.感受到高速公路网络工程的建成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改善了投资环境。
教学重难点:通过体验性学习,发现家乡公路的发展与发达。
教学过程:1.读图表(1)阅读书上家乡公路图标,算一算各种公路所占的数据。
(2)比较各种公路占家乡公路数的情况。
(3)说一说家乡公路的总体发展情况。
2.乘坐直达快客(1)请坐过直达快客汽车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2)模拟乘坐直达快客汽车。
(3)谈谈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大概经过的县(市、区)。
(4)介绍2010年完工的诸永高速温州段公路。
3.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1)今昔对比:昔日公路高低不平,经常堵车,经常出交通事故,交通不便,怕出门,人们常说“汽车跳,温州到”。
今日温州全市实现二小时的公路圈,浙江省内实现四小时的公路圈,现在的交通不仅方便又安全,而且要建设绿色通道,达到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宜人,体现生态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2)学生谈感受:(3)小结:高速公路网络工程的建成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改善了投资环境。
4.拓展内容:寻找自己居住附近、或本村、本街道、本区的交通发展状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铁路教学目标:1.认识金温铁路、甬台温、温福动车组铁路,知道起点、终点,以及沿途有多少个停靠站。
2.了解建设金温铁路起步是艰难的,建造是艰辛的,体会到金温铁路的建成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增强荣誉感,激发了家乡的建设用于拼搏的精神。
3.感受甬台温、温福动车组铁路建成后,对家乡旅游、经济发展的改变。
教学重难点:体会到金温铁路的建成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增强荣誉感,激发为家乡的建设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过程: 1.认识金温铁路(1)看图说说金温铁路的起点、终点各在哪里,沿途经过哪些停靠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家乡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学生根据数据和地图分析和比较气温的变化。
教学过程:1.导入(1)谁知道今天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导入课题——气温的变化2.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3)观察百叶箱,并进行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⑤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4)谁知道气象台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挂?(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①一天测气温几次②什么时候测(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课本第36页上图,200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较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2)观察课本第36页下图:200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注意些什么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3)模仿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①学生模仿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出自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第二课时梅雨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价值取向。
2.能收集和处理某一规定主题的有关信息。
3.了解温州梅雨季节的有关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分析问题的价值取向难点:了解温州梅雨季节的有关特点,了解台风的危害和好处。
教学过程:1.图片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江南烟雨图。
2.让学生读诗词、悟诗意、想画面。
1)让学生齐读诗,并点个别优美朗诵。
2)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做适当讲解。
3)理解诗句之后,让学生感受诗句中的画面。
3.进入知多少环节,学生汇报知识,可以是人文知识,只要是他们收集的信息都可以。
4.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小组把意见集中后,再组织交流。
主要讨论梅雨的好处和坏处。
5.资料分析教师事先将资料收集到,并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梅雨的知识。
第三课时台风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温州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2.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3.了解台风的危害和好处。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温州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
如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板书台风)2.投影播放有关“台风及其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录象。
看完录像之后学生谈谈观看感受。
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页和第9页“台风”一节课文。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通过观看镜头一,你了解到温州人有怎样的精神风貌。
(2)通过观看镜头二,台风对温州的天气产生哪些影响?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对录象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基本明确了台风及其危害、好处、温州人的精神风貌。
4.说说心里话针对上述情况,让学生谈谈写写自己的心里话。
第四课时我的天气日记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关注周围事务;2.学会记天气日记的基本方法;3.通过记录,让学生自主了解一段时间内气候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的方法,养成关注自然的习惯。
2.实践活动是重点。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两个部分,课外活动和课内教学课外活动:1.让学生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2.记录每天发现的动植物变化发展情况。
3.记录人们的生产生活随季节变化的新活动。
(记录时间为一周)课内教学部分:1.让学生汇报一周的天气情况。
2.根据上课当天的实际情况,按实记录当天的天气日记。
3.让学生统计一周的天气,完成书本上胡表格。
4.上面的统计结果,有什么想法,同桌相互说说,再个别上台交流。
5.教师做资料介绍竺可桢竺可桢幼时聪明好学,从2岁开始认字,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在私塾里读书,学习十分勤苦。
中学阶段(15岁始),读书于上海澄衷学堂和复旦公学,后到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前身)读书。
他身材瘦弱,被同班同学胡冲讥笑说他活不过20岁。
竺可桢闻此话后下决心锻炼身体,风雨无阻。
后来他的身体始终健康。
由于他学习努力,成绩卓著,五次考试都名列全班第一。
191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农学。
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专攻气象。
哈佛大学求实崇新、自由探讨的学风,给他深刻影响。
1918年他以台风研究的优秀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时年28岁。
当时美国政府将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勒索巨额白银(史称“庚子赔款”)中付给自己的部分拿出,作为在华开办学校及招收中国留学生赴美的费用,竺可桢出国,正是作为第二批利用“庚款”赴美留学的70名公费生之一。
在旧中国内战频繁的条件下,这批学生回国后大多经商,或投奔军阀,只有竺可桢等少数人坚持“科学救国”的艰难道路。
竺可桢所走的道路,是20世纪前期的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追求真理和光明的道路。
看到清政府的极度腐朽昏暗,他和同时代的进步青年一样,争取到西方去学习,以改造国家。
他起初抱着不问政治的态度投身科研。
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尤其是特务横行,从反面教育了他。
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他便以爱国科学家的正义和良知站出来坚决斗争,以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公函中曾申斥他“包容奸伪匪谋学生之一切非法活动于不闻不问”。
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竺可桢相信: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这也是当年许多爱国科学家的共同感受。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第一课时公路教学目标:1.了解公路的总体发展情况,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络工程的建设。
2.感受到高速公路网络工程的建成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改善了投资环境。
教学重难点:通过体验性学习,发现家乡公路的发展与发达。
教学过程:1.读图表(1)阅读书上家乡公路图标,算一算各种公路所占的数据。
(2)比较各种公路占家乡公路数的情况。
(3)说一说家乡公路的总体发展情况。
2.乘坐直达快客(1)请坐过直达快客汽车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2)模拟乘坐直达快客汽车。
(3)谈谈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段大概经过的县(市、区)。
(4)介绍2010年完工的诸永高速温州段公路。
3.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1)今昔对比:昔日公路高低不平,经常堵车,经常出交通事故,交通不便,怕出门,人们常说“汽车跳,温州到”。
今日温州全市实现二小时的公路圈,浙江省内实现四小时的公路圈,现在的交通不仅方便又安全,而且要建设绿色通道,达到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宜人,体现生态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2)学生谈感受:(3)小结:高速公路网络工程的建成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人民生活的质量,改善了投资环境。
4.拓展内容:寻找自己居住附近、或本村、本街道、本区的交通发展状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铁路教学目标:1.认识金温铁路、甬台温、温福动车组铁路,知道起点、终点,以及沿途有多少个停靠站。
2.了解建设金温铁路起步是艰难的,建造是艰辛的,体会到金温铁路的建成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增强荣誉感,激发了家乡的建设用于拼搏的精神。
3.感受甬台温、温福动车组铁路建成后,对家乡旅游、经济发展的改变。
教学重难点:体会到金温铁路的建成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增强荣誉感,激发为家乡的建设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过程:1.认识金温铁路(1)看图说说金温铁路的起点、终点各在哪里,沿途经过哪些停靠站。
(2)请坐过金温铁路旅客列车的同学说说,坐在列车上看到什么,要经过多少山洞,坐在列车里的感觉怎样。
2.探访艰难的起步(1)介绍孙中山先生对金温铁路的设想,南怀瑾先生对铁路的贡献,以及温州外贸公司的职工李子元先生考察金温铁路时的情境。
(2)讲解沿线老百姓为建铁路砍果树、拆房屋、迁祖坟,毫无怨言等小故事,体会金温铁路的建成是温州人民期盼了一个世纪的梦想,是几代温州儿女爱国爱乡的忠实见证。
3.寻找建设者的足迹(1)看图片寻找建设者的足迹。
(2)建设金温铁路的概况:全长252公里,大中型桥梁135座,隧道97座,涵渠889座,全线所建的桥梁、隧道长度占总长度的五分之一。
4.讨论与交流温州未来的铁路网(1)介绍温州南火车站,甬台温和温福铁路,以及动车的速度。
(2)请坐过动车组列车的同学说说,坐在列车上看到什么,坐在列车里的感觉怎样。
(3)发挥想象,为家乡的铁路建设献计献策,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
第三课时水路教学目标:1.知道“温州港区”有五大主体港区,了解其基本建设情况。
2.听长辈讲水上交通的故事,了解水上交通的悠久历史,想象当时温州人的生活方式,体会由于交通不便给温州人带来的困惑;现代化的交通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了解温州港区的建设情况,水上交通的悠久历史。
教学过程:1.参观温州港区(1)通过模拟参观形式,在书中的港区图上找到“温州港区”、以及拥有“五大主体港区”的大体位置。
(2)讲解“温州港区”及所有“五大主体港区”(温州港、老港区、龙湾港区、七里港区、小门岛港区)的基本功能定位。
2.听长辈讲水上交通的故事(1)交流听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讲水上交通的故事。
(2)介绍过去温州交通的“水路一条”。
特1990年7月通飞机,1998年6月通火车,高速公路是最近几年贯通的,因此温州人出行基本上是靠水路的。
(3)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四课时民航教学目标:1.知道乘坐飞机要从“买飞机票——换登机牌——安全检查——等候——登机”等过程,感受现代化的交通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快乐,省时高效。
2.目前,温州永强机场已与中国71个大中城市(包括香港、澳门)机场架起了空中桥梁,但没有国际航线,激发学生萌发为建设家乡的民航业筹谋划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体验性学习,感受到现代化交通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快乐、省时高效。
教学过程:1.乘坐飞机(1)请已经坐过飞机的同学说说怎样乘坐飞机。
(2)模拟乘坐飞机:问询——买飞机票——换登机牌——安全检查——等候——登机——乘坐飞机。
2.寻找航空路线(1)在书中的航空线路图上找一找,说一说有哪些路线。
(2)数一数有多少条路线?(3)教师增加书中未出示的新增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