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20 咕 咚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文(六)20咕咚部编版

此外,故事还传 递了勇于面对困 难、敢于尝试的 精神,小兔在听 到“咕咚”声后, 没有选择逃避, 而是勇敢地去了
解真相。
课文赏析
第四章
课文的文学手法
比喻: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特征。 拟人:将动物拟人化,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夸张: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表达效果。 对比: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事物的不同之处,使文章更加鲜明。
课文来源:选自《中国民间故事》 故事内容:讲述了一个关于“咕咚”声的传说 创作背景:为了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教材编写者将这个故事改编为课文 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民间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课文内容
第三章
课文的主要情节
咕咚声突然响起,动物们惊慌逃跑
小兔子告诉狮子,咕咚是个可怕的怪物
课文的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的描写: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使得描述更 加生动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 点,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简洁明快的叙述:课文的语言简练,叙述清晰,使得学生能够快速 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 点,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课文对生活的启示
勇于面对困难:咕咚来了,小动物们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最终战 胜了困难。
团结协作:小动物们通过团结协作,共同解决了问题,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善于沟通:小动物们通过相互沟通,消除了误会,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勇于承认错误:小兔子在发现自己的错误后,勇敢地承认并改正了错误, 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增强自信心:故事中的角色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敢地面对并克服,这可以激励读者在面对 挑战时增强自信心。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优秀课件

初读课文
听朗读,然后自己试着 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不 会的字多读几遍!
我会认
gū
dōng shú diào xià
lù
咕咚熟掉吓鹿
咕咚 咕咚 成熟 掉下 惊吓 小鹿
táo mìng xiàng yě
lán 拦住 带领
我会写
xià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 造句
随堂练习
2.看图想象一下动物们都跟着跑的场面,你 会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呢?
乱糟糟 闹哄哄
乱作一团
① 这幅图讲了什么?
② 野牛拦住大伙后是怎么问的? 野牛先问______,再问______,最后问______。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正好又有一个 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看看图画,读读句子,填对应的序号。 1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看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 咚一声响。
2 .木瓜掉进湖里,兔子吓
了一跳,拔腿就跑。
()
( 2)
3.野牛拦住大家问:“ ‘咕咚’
在哪里,你们看见了?”
4.动物们跟着兔子跑起来,
边跑边叫快逃命!
3 (
)
( 4) ( 1)
① 兔子吓了一跳,拔 腿就跑。
初读课文
听朗读,然后自己试着 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 会写字做上标记!
点击听朗读
我会认
gū dōng
咕咚
咕咚 咕咚
shú diào xià yáng lù
熟掉吓羊鹿
成熟 掉下 惊吓 山羊 小鹿
táo mìng xiàng yě
lán
lǐng
逃命象野拦领
逃跑 救命 大象 野牛 拦住 带领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咕咚》人教部编版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这一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 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形声字
gū 咕
古
dōng 咚
冬
20 咕咚
教育部审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下册
lù
鹿
xiàng
象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1.读正确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声音洪亮
① 1、2
② 3、4
③5
④ 6、7
兔子吓了一跳, 拔腿就跑。小猴子看 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 “不好啦,‘咕咚’ 可怕极了!”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拦住他, 问:“‘咕咚’ 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 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野 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最后问兔子, 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 湖里。”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拦住他, 问:“‘咕咚’ 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 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野 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最后问兔子, 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 湖里。”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知识点及课后题答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知识点及课后题答案一、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吓(惊吓)(吓人)(吓一跳)怕(不怕)(可怕)(怕人)(生怕)跟(跟头)(跟上)(跟斗)(跟从)家(大家)(家长)(家乡)(家门)羊(小羊)(山羊)(羊角)(牛羊)象(大象)(气象)(万象)(象牙)都(首都)(古都)(都是)(都有)三、会认字及组词咕gū(咕咚)(咕咕叫)咚dōng(咚咚响)(咕咚)熟shú(熟人)(熟食)掉diào(掉下)(扔掉)吓xià(吓人)(惊吓)鹿lù(梅花鹿)(小鹿)逃táo(逃跑)(逃走)命mìng(生命)(命运)象xiàng(大象)(象群)野yě(野生)(野人)拦lán(拦住)(阻拦)领lǐng(带领)(领导)四、多音字吓xià(惊吓)(吓人)hè(恐吓)都dū(首都)(古都)dōu(都是)(都好)五、易写错的字怕:右部是“白”,不要写成“自”。
跟:左部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六、近义词热闹——喧闹拦住——挡住逃命——逃生正好——恰好七、反义词热闹——安静笑——苦最后——最先高——低八、课后习题朗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野牛是怎么做的。
参考答案:因为动物们听兔子一说“咕咚”来了,害怕极了,根本没考虑“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只有野牛在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是什么。
九、教材分析《咕咚》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
兔子听了之后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明了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地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

2.兔子一边跑一边叫: “不好啦ꎬ ‘咕咚’ 可怕极了!” 哥__哥__一边_跑__一边_喊__:__“__妈__妈__,__我__这__次__成__功__了__!__”____
课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兔子听到 “咕咚” 的响声,它虽然吓了一跳,仍走上前
笔顺:
书写指导
xiànɡ
部首: 结构:独体
上收下放。 重心对正, 形体偏长。
笔顺:
书写指导
部首:阝 结构:左右
dōu
左宽右窄,左高右低 相错位。“日”部横 折的折位于竖中线。
笔顺:
xià
pà
ɡēn
书写指导
jiā
yánɡ xiànɡ dōu
预习检测
咕咚—— __兔__子__边跑边叫→__小__猴__子_ 边跑边叫 → __狐__狸__、_山__羊__、__小__鹿__、__大__象___边 跑边叫→_野__牛__质疑 → 来到河边→咕咚是 __木__瓜__掉__进__湖__里__的__声__音____
pà
左窄右宽。“白”字 略短于竖心旁,第二 笔竖在竖中线上。
笔顺:
书写指导
ɡēn
部首: 结构:左右
“艮”第一笔折后略 往左倾斜,竖提较长, 捺的收笔略高。
笔顺:
书写指导
jiā
部首:宀 结构:上下
“豕”前三撇有长有 短,间距匀称。最后 两笔撇收捺放。
笔顺:
书写指导
yánɡ
部首:羊 结构:独体
倒八位于上半格中间, 分列竖中线两边。三 横间距均匀。
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唱歌。 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优质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新课导入
一声“咕咚”响起,不知森林里 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吓得动 物们四处逃散。
这“咕咚”到底是什么呢?难道 是凶猛的怪物来了?
新课导入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 等7个生字。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 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动物呢?
合作探究
观察图片,找一找,图片所对应的分别是课 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呢?
第1、2自然段
第3、4自然段
观察图片,找一找,图片所对应的分别是课 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呢?
第5自然段
第6、7自然段
课文解读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 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咕咚! “咕咚”是什么的声音呢?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字词学习
xià
吓
jīnɡ xià
惊吓
xià rén
吓人
笔顺: 造句:这下子,小花猫受到了严重惊吓。
pà
怕
hài pà
害怕
kě pà
可怕
笔顺:
造句:雷雨天,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白天还好,晚上 我就很害怕打雷。
ɡēn
跟
ɡēn suí
跟随
ɡēn zhe
跟着
笔顺: 造句:盲人紧紧地跟随着导盲犬走过人行道。
xià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 吓人 惊吓
吓一跳
笔顺 造句 这山洞里面黑乎乎的,真吓人!
pà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 害怕 恐怕 可怕
笔顺 造句 小红并不害怕一个人睡觉。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咕咚来了》寓言故事告诉读者不要一味的相信别人所du说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断,才能给事物下结论,不然有可能会造成误会的。
《咕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017年春季修订版)第20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扩展资料: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一共有7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森林里有一个湖,湖边有几棵木瓜树。
第二自然段讲一只兔子听到“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咕咚来了!”。
第三、四自然段讲猴子、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了起来。
第五自然段讲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谁都没看到说不出是什么。
第六、七自然段讲大家在兔子的带领下回湖边去看看,又听到“咕咚”一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木瓜从树上落到了湖里。
课文配有四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对应第二自然段,兔子很恐慌地逃跑。
第二幅插图对应第四自然段,小动物都惊慌地跟着跑了起来。
第三幅图对应第六、七自然段,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
第四幅图对应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明白了真相,兔子难为情地捂着脸,其他动物都乐了。
课后编有3道练习题。
第1题,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朗读的较高要求,它以“正确、流利”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2题是分角色表演《咕咚》这个故事,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第3题是写字练习。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20 咕咚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20 咕咚
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这一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咕咚》_优秀课件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咕咚|人教 (部编 版) (43份打包)
• 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 • 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
掉进湖里的。 • 兔子为什么跑? • 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咕咚|人教 (部编 版) (43份打包)
拦住大象,问 :“‘咕咚’ 在哪 里,你看见了?”
“没看见, 大伙都说‘咕咚 ’来了。”
大伙都说没 看见……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 )从(高高 ) 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 笑了)!
我会填
全文共 7 个自然段,讲了 兔子 听到“咕咚”的声 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小猴子、狐狸 、山羊、 小鹿 以及 大象 跟着跑,只有 野牛没有跟着跑、帮助大 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咕咚|人教 (部编 版) (43份打包)
小猴子一听, 就跟着跑起来。他 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 ‘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思考:猴子为什么会和兔子喊一样的话?他真的看见“咕
咚”了吗? 猴子没有看见“咕咚”,也不知道“咕咚”到底是什么。
他会和兔子喊一样的话是因为他听到兔子的喊声,就盲目地 相信兔子,跟着兔子一起边跑边喊。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咕咚|人教 (部编 版) (43份打包)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 。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跑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 ‘咕咚’可怕极了 !”
这句话是对兔子突然受惊吓时动作、语言的 描写,说明了兔子十分惊慌,充满了恐惧。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咕咚|人教 (部编 版) (43份打包)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原文】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一下可热闹了。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大象说:“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问,大伙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咕咚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你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你必须用你的大脑去思考它或当场看到它。
不要盲目跟风。
《谷东》为pep《小学语文》(2017年春季修订)第二册第20课的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儿童趣味和曲折的童话故事。
一只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就跑开了。
其他动物和他一起跑。
当水牛问“咕咚”是什么,并想看一看时,我们才明白“咕咚”是木瓜落入湖中的声音。
扩展的数据:
森林里有一个湖。
湖边有几棵木瓜树。
在自然的第二段,一只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就跑开了,一边跑一边喊着“咕咚来了!”
猴子、狐狸、山羊和鹿一起跑。
在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中,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没人知道那是什么。
我们在野牛的带领下回到了湖边。
在自然第十二段,当他们来到湖边,他们听到了“咕咚”的声音。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木瓜从树上掉到湖里。
正文中有四幅插图。
第一个插图与第二段相符。
兔子惊慌地跑开了。
第二幅图对应第四自然段,动物们都惊慌地奔跑着。
第三幅图对应第六和第七幅自然剖面图。
野牛问大象“咕咚”是什么。
第四幅图对应最后一段。
我们了解真相。
兔子尴尬地捂着脸,其他的动物都很高兴。
课文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
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兔子听到木瓜掉进水里的“咕咚”声后拔腿就跑,许多动物闻讯也跟着瞎跑,最后野牛拦住了大家,并最终使大家解除了误会。
人教五·四学制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20 咕咚》1

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 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 你,都笑了!
故事大王
清楚完整 生动有趣 有新意
酸的和甜的
葡萄架下,有一只 狐狸。它一会儿转来转 去,一会跳起来摘葡萄, 可是一颗也没摘到。于 是,它指着架上的葡萄, 说:“这葡萄是酸的, 不能吃!”
小松鼠和 小兔子真不明 白,狐狸为什 么硬说葡萄是 酸的呢?
吓怕 跟都
xià
吓
pà
怕
ɡēn
跟
dōu
都
作业:
(1)把故事讲给同伴或家 人听。
(2)在20.咕咚
吓了
可怕 都有 熟了
一跳
跟着
热闹
吓了
可怕 都有 熟了
一跳
跟着
热闹
象 鹿
羊 家
咕咚 拦住 领着
咕咚 拦住 领着
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 高的树上掉进 湖里,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树上的小松 鼠听了,心里想: 狐狸很聪明,它 说葡萄不能吃, 那一定是很酸的。
小松鼠把狐狸 说的话告诉了小 兔子。小兔子一 听,心里想:狐 狸和小松鼠都说 葡萄是酸的,那 一定不能吃!
这时,来了一只 小猴子。他望望架上 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 萄,迫不及待地爬上 葡萄架,摘下一串就 要往嘴里送。小兔子 连忙说:“不能吃, 不能吃,这葡萄是酸 的!”
小猴子笑着 问:“你吃过 吗?”小兔子摇 摇头,说:“我 没吃过,可是小 松鼠说葡萄很 酸。”
小猴子又问 小松鼠:“你尝 过吗?”小松鼠 也摇摇头,说: “我没敢尝,狐 狸说这葡萄酸的 很呢!”
2019新版课文20咕咚-

来?
• 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 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 兔子为什么跑? • 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
跑了。
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
•咕 咚 突 腿 •喊 耍 慌 狮 •阴 吵 追 转
狐狸在树下玩耍,听见兔子慌张的叫声, 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喊:“咕 咚来啦!咕咚来啦!”
猴子啊,小鹿哇,松鼠哇,都乱哄哄 地跟着他们跑了起来。
狮子正在树阴下睡午觉,喊声 把他吵醒了。他追上去,好奇 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 “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 呀?” “我不知道。”小猴转过头问狐狸,“咕咚是什 么?” “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狐狸回答。 “我……我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 结巴巴地说。
《咕咚》生字认写及朗读回顾
识字练习到此结束
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提高
• 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 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 弄清事实真相。
复述故事
谢谢
想一想
词语花篮
•玩耍 •慌张 •好奇
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学习目标
•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 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 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 故事。
设置情景
• 咕咚是什么东西? •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
看动画喽 一起来欣赏<咕咚>吧!
全屏放映状态才可以点击在线观看
gū dōng shú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咕咚》课件

读了这篇故事,说说你最喜欢 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说一说: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遇事先问个为什么, 弄清事实真相。
说一说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故事中被咕咚吓到的小动物们都太 盲从了。
野牛真勇敢,我们应该像野牛 那样,遇到事情的时候多问为什么, 并勇于去探索。
我会写
xià
pà gēn
吓 怕跟
二、我是小小魔术师。(组词)
下 下面
古 古代
白
吓 吓到
咕 咕咚
怕
白 白天 怕 害怕
羊 小羊 丰 丰收
第二课时
一、课文整体梳理。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 童话 故事,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
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 别人
。
二、重点段落品析。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借助图片,大声朗读课文6-7段, 看这幅图讲了什么?
思考:小动物们笑过之后,心里是怎么想呢?
勇敢 有主见
对问题追 根究底
盲目跟风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 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1. 用文中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一边……一边……:
奶奶一边叮嘱我,一边给我穿衣服。 。
2.说一说:‘咕咚’是什么?
一个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三、想想,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 么?
我最喜欢野牛,因 为他不盲目跟风, 懂得寻求事物的真 相。
课堂作业
部编一下语文第20课《咕咚》知识点+图文朗读视频精讲

第20课《咕咚》一、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吓(惊吓)(吓人)(吓一跳)怕(不怕)(可怕)(怕人)(生怕)跟(跟头)(跟上)(跟斗)(跟从)家(大家)(家长)(家乡)(家门)羊(小羊)(山羊)(羊角)(牛羊)象(大象)(气象)(万象)(象牙)都(首都)(古都)(都是)(都有)三、会认字及组词咕gū(咕咚)(咕咕叫)咚dōng(咚咚响)(咕咚)熟s hú(熟人)(熟食)掉diào(掉下)(扔掉)吓xià(吓人)(惊吓)鹿lù(梅花鹿)(小鹿)逃táo(逃跑)(逃走)命mìng(生命)(命运)象xiàng(大象)(象群)野yě(野生)(野人)拦lán(拦住)(阻拦)领lǐng(带领)(领导)四、多音字吓xià(惊吓)(吓人)hè(恐吓)都dū(首都)(古都)dōu(都是)(都好)五、易写错的字怕:右部是“白”,不要写成“自”。
跟:左部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六、近义词热闹——喧闹拦住——挡住逃命——逃生正好——恰好七、反义词热闹——安静笑——苦最后——最先高——低八、课后习题朗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野牛是怎么做的。
参考答案:因为动物们听兔子一说“咕咚”来了,害怕极了,根本没考虑“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只有野牛在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是什么。
九、教材分析《咕咚》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
兔子听了之后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明了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地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微课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咕咚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
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吃惊、害怕等)听,他在说什么呢?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都是口字旁的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第一关——“神奇果树林”。
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
如:(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同时,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 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
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
(课件出示)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
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
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
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 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
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12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故事的结果怎样呢?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1.教师激励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同时随机指导学生抓住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2.导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什么是“咕咚”吗?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秘之旅。
(课件出示:咕咚。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整体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习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教师指导图文结合学习,本课共有四幅图,要求学生指出每幅图和哪些自然段相对应。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
(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
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
(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
(有狐狸、山羊、小鹿。
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
(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吃他们来了。
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分。
“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
(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回顾整篇文章,思考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3.最后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
(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四、仔细观察,指导书写1.出示“花瓶开花”游戏:“吓、怕、都、家”。
2.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
)3.观察字形,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4.师范写,生描红、书写。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的字,生生互评。
6.用生字组词,说话。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参与到其中适当点拨、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生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互动更为融洽,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