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介绍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doc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
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
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
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职业卫生概论
职业卫生概论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劳动者健康监护等方面进行基本介绍和讨论的学科。
以下是职业卫生概论的一些主要内容:
1. 职业卫生基本概念:介绍职业卫生的定义、目标、原则和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 工作环境危害因素:介绍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等危害因素,如噪声、尘埃、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微生物等,并讨论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3. 职业病的种类与预防:介绍常见的职业病类型,如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中毒等,并讨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个体防护、职业病诊断和治疗等。
4. 职业卫生管理与监测:介绍职业卫生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工作场所评估、职业卫生监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立等内容,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5. 劳动者健康监护:介绍劳动者健康监护的目的和方法,包括职业病体检、健康档案管理、职业病诊断与治疗等,以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6. 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介绍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职业卫生知识普及、个体防护技能培训、应急救援等,以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以及保障工作环境和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职业卫生概论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各种职业环境中,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提供指导和支持。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WORD格式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资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资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002年XXX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5、职业病的特性: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风险因素所致,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弭,即可防止疾病发生;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风险因素(病因)通常能够检测,过量接触才得病;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⑷多无殊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就业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在岗体检: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离岗体检: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皮肤(有些毒物只需与皮肤接触,就能被接收)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遇极少)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风险因素分类:物理性风险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2024年懂得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
2024年懂得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使员工免受工作相关的事故和健康危害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对于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帮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有更好的认识和更好的保护。
一、职业安全卫生的基本概念1. 职业安全卫生的定义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通过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和消除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以保护员工免受事故和健康危害的影响。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包括对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各种危害因素的评估和控制。
2. 职业病和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是指因长期暴露于特定职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工作方式而导致的疾病。
各行各业都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如矿工肺、职业性中毒等。
职业危害因素是引发和导致职业病的物质、条件和工作方式,如有害化学物质、噪音、振动、尘埃等。
3. 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职业安全卫生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对于员工来说,良好的职业安全卫生措施可以减少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身体健康。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和企业的法律责任。
二、常见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及预防措施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光照、温度、湿度等。
噪音可以对听力造成损害,振动可以对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光照、温度和湿度不合适会影响员工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预防措施包括:- 使用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来保护听力;- 控制振动源的震动,如合理选择工作设备和工作方式;- 调整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以确保员工的舒适和安全。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有害化学物质、毒性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
这些因素可以对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预防措施包括:-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排除或降低有害化学物质的排放;- 加强通风设施,保持工作场所的良好通风;- 提供员工的卫生设施和有关化学品的培训。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
职业危害防治基础知识范本一、引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伤害或威胁。
职业危害的存在是由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在工作场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职业危害防治的基础知识。
二、职业危害的类型1. 物理危害物理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直接伤害的物质或因素。
常见的物理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
噪声可以引起听力损伤,振动可以导致骨骼和肌肉疾病,辐射可以对人体的细胞造成损伤。
2. 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劳动者身体产生的损害。
常见的化学危害包括有毒气体、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食入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皮肤、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
3. 生物危害生物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或生物因素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情况。
常见的生物危害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这些生物危害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4. 精神危害精神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心理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
常见的精神危害包括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劳动者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1. 预防原则预防职业危害的根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即在工作环境设计、劳动组织、个体防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危害源,降低危害的暴露程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 掌握危害源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源是预防职业危害的第一步。
需要对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危害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明确危害源的特点和可能对劳动者造成的伤害。
3. 优化工作环境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可以减少危害源对劳动者的影响。
例如,对噪声进行隔音处理,加装振动减震设备,优化照明条件等。
职业安全健康卫生知识
职业安全健康卫生基本常识一、职业卫生基本常识1、什么是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什么叫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3、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1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2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3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4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5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6个体危险因素4、职业病发生的条件有哪些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和人体的健康状况;5、何谓法定职业病我国规定了几类几种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公布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我国共规定了10大类115种职业病,其中职业中毒56种,尘肺13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5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6、法定职业病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关联;7、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哪几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精神或视力过度紧张等;3与一般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措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如厂房矮小狭窄,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烈日下室外作业,有毒作业与无毒作业安排在一个车间内等;8、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作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2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3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4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9、职业病病人享受什么待遇凡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此外,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因按规定接受职业性健康检查所占用的工作时间,应按正常出勤处理;如职业病防治机构或诊断组认为需要住院作进一步检查时,不论其最后是否诊断为职业病,在此期间可享受职业病待遇;职业病病人除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用人单位承担;10、什么是职业性健康体检分几类职业性健康体检是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格检查,职业性体检包括就业前体检、在岗期间定期体检和离岗时体检三类:1就业前体检是指职工从事有害作业前包括调到有关工种工作前进行的体格检查,通过体检可以预先发现职业禁忌症,同时也为今后进行定期体检提供参考比较的基础资料;2在岗期间定期体检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的体检,通过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和可疑职业病者观察对象,从而可进行及时治疗处理;3离岗时体检是指职工在离开从事有害作业时进行的全面体格检查,通过体检,可了解和判断该劳动者从事该有害作业若干时间后,目前的健康状况和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分清健康损害责任;11、什么是生产性粉尘有何职业危害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定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分成引起的职业危害主要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病态反应性、致瘤性和尘肺;12、什么是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13、职业性致癌物主要有哪些1确认致癌物;如炼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和放射性物质;2可疑致癌物;如镉、铜、铁和亚硝胺等;3潜在致癌物;如钴、锌、铅等;14、对女工健康造成危害的毒物、物理性因素以及劳动生理因素有哪些常见的有铅、汞、锰、隔、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氯丁二烯、苯乙烯、己内酰胺、汽油、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三硝基甲苯、强烈噪声、全身振动、电离辐射、低温和重体力劳动等;这些因素可引起月经变化或具有生殖毒性; 15、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种类有哪些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2有毒作业分级;3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4高温作业粉剂;5噪声作业分级;16、什么叫职业禁忌职业禁忌,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17、什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件的内容是什么1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3主要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要能确保所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任何情况下包括各级人员发生变动时均能得到充分理解和有效运行;二、安全生产基本常识1、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环境保护工作方针、消防工作方针分别是什么1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3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2、安全生产工作“五同时”原则是什么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3、安全管理中的“三违”是指什么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4、三级安全教育是指什么厂级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5、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内容是什么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6、“四不伤害”是指什么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7、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8、什么是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9、安全生产的“三标”管理是指什么标准化班组、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岗位;10、“四懂三会”是什么“四懂”是懂设备性能、懂设备构造、懂设备原理、懂工艺流程;“三会”是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11、“十字作业”的内容是什么紧固、润滑、防腐、调整、清洁;12、岗位建设中常说的“三清”是什么工艺流程清、操作规程清、安全措施清;13、岗位建设中常说的“三好”是什么环境美好、设备完好、精神面貌良好;14、岗位建设中常说的“5S”是什么清理、整理、清扫、清洁、素养;15、“五新”安全教育指的是什么“五新”安全教育是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前所进行的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16、企业安全管理的对象有哪些生产的人员、生产的设备和环境、生产的动力和能量、管理的信息和资料;17、“四全”安全管理中的“四全”是指什么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18、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那“七个到位”制度安全规章制度到位,安全责任到位,安全审批制度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安全监督到位,安全防范预案到位,安全评比奖惩到位;19、安全生产做到哪“五个坚持”坚持普及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领导干部承包要害生产部位,坚持巩固“三标”建设;坚持科技进步;坚持安全检查;20、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职工心理状态有哪几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最常见的职工心理状态有:自我表现心理、经验心理、侥幸心理、随众心理、逆反心理和反常心理等;21、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方面的缺陷,安全管理方面不足等; 22、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事故可以预防;2防患于未然;3根除可能的事故原因;4全面处理的原则;23、什么叫不安全行为说出几类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如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使用无安全装置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不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用具等;24、什么是隐患隐患是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或人机环境系统安全品质的缺陷;25、说出应急管理的范围应急管理范围包括:风灾、火灾、洪水、爆炸、触电、地震、中毒、电力系统重特大事故、重大伤亡事故及恶性、重大政治治案事件;26、安全标志分为几类各有什么含义安全标志一般设置在什么位置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禁止标志的含义是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警告标志的含义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指令标志的含义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提示标志的含义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的图形标志;安全标志一般设置在光线充足、醒目、稍高于视线的地方;27、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是哪几种颜色含义是什么红色:表示禁止、停止;蓝色:表示指令;绿色:表示提示;黄色:表示警告;28、什么是安全否决权原则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是指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该原则要求,在对企业各项指标考核、评选先进时,必须要首先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生产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29、什么是群体保护能力指班组成员之间相互保护、相互帮助而形成的整体防护保护能力;30.什么是违章指挥是指企业领导和生产指挥人员滥用职权违章命令或强迫命令工人违反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如: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或擅自更改者;指令未经培训、无就业证和无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工人上岗作业的;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上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进行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均为违章指挥;31.什么是违章操作违章操作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违反国家颁发的各种法规性文件和企业、事业单位及其管理机关指定的反映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工艺技术、生产操作、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通知、决定等;32、工作前“一想、二查、三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想当天的生产作业中有哪些安全问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怎样预防;二查工作场所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材料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上道工序有无事故隐患,如何排除,还要检查一下本岗位操作是否会影响周围的人身安全,如何防范;三就是严格按照安全要求、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搞与生产无关的活动;33、什么是人身安全十大禁令1未经安全教育和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顶岗操作;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或施工现场;3不戴安全帽者,严禁进入检修施工现场或进入交叉作业场所;4未办理安全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空作业;5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油罐、油舱反应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6未办理维修工作票,严禁拆卸停用机泵或设备;7未经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进行电气施工作业;8未经办理施工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9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或使用;10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必须加装防护装置,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34、什么叫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一种状态和过程;35、什么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36、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们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37、我国当前努力构建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什么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38、什么是事故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39、什么是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40、什么是危险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41、事故隐患是如何分级的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42、事故隐患应如何报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43、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包括哪些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44、生产经营单位应如何处置事故隐患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45、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46、什么是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47、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8、什么是本质安全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者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两个部分;49、安全生产"五要素"分别是什么相互关系如何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1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支配人们行为是否安全的思想;2安全法制,即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执法;3安全责任,主要指搞好阿暖生产的责任心;4安全科技,是指安全生产科学与技术;5安全投入,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安全生产"五要素"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甚至互为条件;50、什么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的组织措施;51、什么是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是指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分为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两个方面;52、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哪些方面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3隔离;4故障--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53、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54、安全投入主要用于哪些方面1建设安全和卫生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防爆工程、通风除尘工程等;2增设和更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3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4按照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5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6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如用于制定及落实生产事故应急救预案等;55、什么是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检查是指针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危险因素,确保生产的安全;分为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3季节性及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5综合性安全生查检查;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等六种类型;56、安全生产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检查;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57、安全生产检查的主要方法是什么1常规检查法;2安全检查表法;3仪器检查法;58、什么是劳动防护用品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的个人防护装备;59、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一般要求是什么1使用前首先做外观检查;2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3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未经监测部门认可国家标准和监测不达标的产品;4不得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保护用品;5不能随便替代,更不能以次充好;6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三、环保方面1、工业品“三废”指什么废水、废气、废渣;2、“三大公害”是指什么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什么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应是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4、职工健康管理的范围包括那些健康监测、健康教育、员工查体、工业卫生、职业病防治;5、我国规定的居民区夜间允许最高噪声声级为多少分贝40分贝;5、噪声的强度在多少分贝以上时即可提高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90分贝;7、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哪三方面采取防止措施声源、传递途径、接收者;8、噪声对心血管系统引起的不良影响的表现是什么交感神经紧张、血管痉挛;9、常用防噪声用品有什么防噪声耳塞、耳罩和防噪声服;10、现场工作人员应学会哪些急救方法应学会触电、窒息急救、人工呼吸,并要熟悉烧伤、烫伤、外伤、气体中毒等急救常识;11、拨打急救电话应该讲清的事项有哪些简要准确地讲清需要急救的确切地点、联系方法如电话、具体行走路线、伤害事故性质、病人症状和程度、现场情况等;12、外伤的一般急救步骤是什么止血、包扎、固定、送医院;13、当有人触电时,如何进行现场急救⑴触电者若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鼻的人工呼吸法进行抢救,成人每分钟16-18次;儿童每分钟分18-24次;⑵触电者若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每分钟挤压60-80次;⑶触电严重者,要立即送往医院抢救;14、发生游泳淹溺后,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1立即清除口鼻内污泥等脏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垫高腹部,头朝下,拍打背部,使体内水流出;3进行人工呼吸;15、高温作业工人,常见职业病症是什么热射病,热痉挛和急性中暑;16、高温场所为防止中暑最好多喝什么饮料淡盐水;17、中暑的先兆是什么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略有升高不超过度;。
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
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措施。
职业危害的种类
职业危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 物理危害:包括噪音、震动、高温、低温、辐射等对工人身体的直接伤害。
2. 化学危害:包括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易燃物质等对工人的有害影响。
3. 生物危害: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生物因素对工人的健康威胁。
4. 人为危害:包括工伤事故、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对工人的安全风险。
安全防范知识与措施
为了降低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安全防范知识和措施:
1. 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免受直接伤害。
2. 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安装排气设备、加强通风等。
3.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工人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5.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
总结
了解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对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影响,并为工作环境创造更安全的条件。
以上是关于职业危害与安全防范知识的简要介绍,请大家都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懂得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范文
懂得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范文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职工免受与工作有关的伤害和疾病的影响。
它包括预防工作场所事故和职业病、提供安全卫生设施和设备、提供培训与教育、进行监督和管理等方面。
作为一名职业安全卫生专家,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
首先,了解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法规和标准非常重要。
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安全法规和标准,因此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地方了解并遵守相应的规定。
其次,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有序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工厂车间,清洁整洁是保证工作安全的基础。
工作场所应保持干净、没有杂物,并且设有指示标识,方便职工辨识和使用。
第三,正确使用和维护工作设备和设施。
无论是机械设备还是电子设备,都需要正确操作和维护。
使用设备时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再次,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是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有效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护目镜、耳塞、防护手套、防护服等,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选择和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另外,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和体检也非常重要。
职业病的发生往往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及早发现和处理可以避免其进一步发展。
因此,职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和体检,以确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灭火和急救知识也是每个职工都应该具备的。
灭火和急救技能的掌握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和财产。
工作场所应配备灭火器和急救箱,并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应急能力。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文化是指在企业或组织内部形成的一种重视安全、注重职工健康安全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或组织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和管理制度,来确保工作安全和职工健康的机制。
总之,职业安全卫生是每个职工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
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和体检,掌握灭火和急救技能,建立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这些都是保护我们自身和他人安全健康的关键。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职业安全卫生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而危险是指那些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损坏财产的物质、设备、行为或环境。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点:1. 职业病危害: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劳动条件下,长期暴露于某种危险因素中,导致工作者患有的与工作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引起的职业性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2. 职业伤害危害:职业伤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发生的、因工作活动意外而导致工作人员受伤或死亡的事件。
如机械伤害、电击伤害、车辆事故伤害等。
3. 职业应激危害:职业应激是指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任务、工作量、工作时间等方面的压力而引发的身心反应。
长期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身体疾病。
4. 职业心理危害:工作环境中的压力、矛盾和冲突可能对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如工作不满意、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前途不明确等。
5. 职业行为危害: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一些不当行为或不良习惯可能导致工人受伤或发生事故。
如不按规定操作、忽视安全警示标志等。
危险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损坏财产的物质、设备、行为或环境。
危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物理危险:包括噪声、震动、辐射、高温、高压、电击、机械伤害等可能给工作者带来身体伤害的因素。
2. 化学危险: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如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可燃物质等。
3. 生物危险:包括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可能导致感染的生物因素。
4. 人为危险:包括不适当使用设备、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操作、不良的工作习惯等导致工人受伤的行为。
5. 环境危险: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如狭窄的通道、滑倒的地面、不安全的电路等。
因此,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是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威胁的因素和物质。
了解和控制这些危害和危险是保障员工工作安全的重要举措。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
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
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3。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4。
2023年职业卫生培训教材
2023年职业卫生培训教材第一章: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500字)1.1 职业卫生的定义和范围- 职业卫生是指通过预防和控制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危害,保护员工免受职业病和职业危害的伤害。
- 职业卫生涉及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条件等多个方面,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类有害因素。
1.2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 职业卫生的实施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 职业卫生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对工作场所健康安全的要求,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
第二章:常见的职业病及其防控措施(1000字)2.1 尘肺病的防控- 介绍尘肺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
- 分析尘肺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2.2 化学中毒的防控- 介绍常见的化学中毒病例和其危害。
- 强调正确使用化学物品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的重要性。
- 提供化学物品的储存和处理建议。
2.3 噪声危害的防控- 解释噪声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危害。
- 强调采取控制噪声危害的技术措施,如降噪设备的使用和工作环境的改良。
- 介绍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耳罩等。
2.4 辐射危害的防控- 分析不同类型辐射的危害和防控方法。
- 介绍辐射防护器材的选择和使用。
第三章:职业卫生管理体系(1000字)3.1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介绍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 分析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政策、组织、计划、实施、检查和持续改进。
3.2 职业卫生责任及权利- 强调企业应当落实职业卫生的责任和义务。
- 分析职业卫生权利的保障和实现途径。
3.3 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介绍职业卫生培训的必要性和目标。
- 提供职业卫生培训的内容、方法和工具。
第四章: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理(500字)4.1 职业卫生事故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职业卫生事故和其分类。
- 强调危险源的排查和事故预防的重要性。
4.2 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体系- 介绍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要素,包括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应急措施等。
职业卫生知识
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职业卫生工作坚持的方针,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目前我国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002 年 4 月 18 日新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共有:如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如铅、苯、汞、锰、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如中暑、高原病等;:如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等;: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如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等;如噪声聋、铬鼻病等;如苯所致的白血病、石棉所致的肺癌、间皮瘤等;如职业性哮喘、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
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①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②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
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③职业性健康体检。
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范本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范本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1.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指在工作场所中,工作者所面临的可能对健康和安全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包括物理因素(如噪音、震动、辐射等)、化学因素(如毒物、有害化学品等)、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人为因素(如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等)等。
2. 危险:指威胁和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因素或情况。
危险可以分为自然危险和人为危险。
- 自然危险:来自自然环境的危险,如地震、洪水、风暴等。
这些危险无法完全控制,但可以通过预防和减轻措施来降低其风险。
- 人为危险: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危险,如火灾、爆炸、中毒等。
这些危险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和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危险范本:1. 物理危险范本:- 噪音:在工作场所中,如机械设备、工艺过程等产生的噪音可能会对工作者的听力健康造成损害。
- 震动:如机械设备、车辆等产生的震动可能会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骨骼和关节疾病。
- 辐射:如电离辐射、紫外线、微波等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2. 化学危险范本:- 毒物:如重金属、化学品等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 有害化学品:如有害气体、有害液体等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 粉尘、气溶胶:在一些工作场所中,如矿山、建筑工地等,产生的粉尘和气溶胶可能会引起工作者的呼吸系统疾病。
3. 生物危险范本:- 细菌、病毒:在医疗、食品等行业中,工作者接触到的细菌、病毒可能会导致传染性疾病。
- 植物、动物:在农业、园艺等行业中,工作者可能会接触到有毒植物或具有攻击性的动物,造成伤害。
4. 人为危险范本:- 火灾、爆炸:如化工厂、仓库等工作场所,由于涉及到易燃易爆物质,可能会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 中毒:如工作场所中暴露于有毒气体、有害液体等,可能会中毒。
- 高处坠落:在高空作业、建筑工地等工作场所,工作者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导致坠落事故。
2023年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
2023年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职业安全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产生的危害的一门科学。
它是以保证工人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方法进行监测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工人在工作中不受伤害的科学系统。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危害工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危害的各种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光照、电离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制值就会对工人的听力、视力、神经系统等造成影响。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危害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有毒气体、有害粉尘、有害液体等。
这些化学物质接触到人体后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疾病,如中毒、过敏、肿瘤等。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危害的各种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病媒动物、有害植物等。
这些生物因素如果接触到人体可能引发传染病、寄生虫等。
4. 粉尘危害:粉尘主要指工作环境中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如煤尘、金属尘、建筑尘等。
粉尘如果长期吸入会引发职业性肺病,如粉尘病、尘肺等。
5. 辐射危害:辐射主要指工作环境中的各种辐射性物质和辐射源对人体产生的辐射。
辐射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制值会对人体的细胞和组织产生损伤,引发放射性疾病。
6. 噪声危害:噪声主要指工作环境中超过一定强度的声音对人耳和身体的危害。
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问题。
职业危险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工人伤害或事故的因素。
职业危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高处作业危险:高处作业是指在高空中进行作业的工作岗位,如悬崖上的施工、高楼外墙的清洁等。
高处作业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就存在坠落、身体受伤等危险。
2. 机械设备危险:机械设备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风管机、砂轮机等。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职业安全卫生是指为保护职业工作者的生命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预防、减少和消除职业危险和职业性疾病所造成的损害。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职业工作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体工程学等因素。
职业危险是指从事某种具体职业活动时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健康风险,如高处作业的坠落风险、化学厂工人接触有毒物质的中毒风险等。
在职业卫生领域中,常见的危险有以下几种:1. 物理危险:包括噪声、震动、辐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工作者产生的不利影响。
例如,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音可能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可能会引发中暑等健康问题。
2. 化学危险:包括各种化学物质、毒物对工作者产生的危害。
例如,接触有害气体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接触有毒物质可能引发中毒等。
3. 生物危险:包括各种微生物、病毒、细菌等对工作者产生的危害。
例如,在医疗领域工作的人员可能面临与传染病病原体接触的风险。
4. 人体工程学危险:包括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对工作者产生的不利影响。
例如,工作场所的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工作者长期处于不良姿势,从而引发骨骼肌肉系统的疾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安全卫生危害和危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评估与管理: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安全设施与装备: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齐全,如应急疏散通道、防护装备等。
3. 培训与教育:对职业工作者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4. 监测与检测: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危险物质、噪声、辐射等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5. 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定义责任、流程和规范,全面推动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开展。
总之,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是指工作中可能对职业工作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预防、减少和消除这些危害和危险,保障职业工作者的生命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范本(2篇)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范本职业安全和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和监管。
而危害和危险则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威胁到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各种风险和潜在危险因素。
本文将对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并列举一些常见的危险范本。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安全和健康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物理性的危害,如高温、低温、噪音、辐射等;化学性的危害,如毒物、有害化学品等;生物性的危害,如病原体、细菌等;以及心理性的危害,如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等。
职业卫生则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危险是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各种潜在因素。
危险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物理性的危险,包括机械伤害、火灾爆炸、高处坠落等;二是人为和管理上的危险,包括工艺流程不安全、操作不规范、安全管理不完善等。
危险是存在于工作环境的,只有对这些危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危险范本:1. 机械危险:包括旋转机械、带有传动带的机械、叉车等。
这些机械可能引起压碾伤、截断伤、撞击伤等。
2. 化学危险:包括有害气体、腐蚀性化学品、毒性化学品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灼伤、化学气体泄漏等。
3. 生物危险:包括接触病原体、细菌等。
这些生物物质可能引起传染病、感染等。
4. 物理性危险:包括辐射、高温、低温、噪音等。
这些物理性因素可能导致电离辐射、热伤害、噪声聋等。
5. 人为管理上的危险:包括安全管理不完善、培训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等。
这些管理不善的因素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6. 罗列单一的危险:例如:危险气体、噪音、高温、化学品泄漏等。
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应该根据不同工作环境和行业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技术手段。
首先,应该对工作环境进行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位置和性质。
职业安全与卫生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可以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提高环保形象和社会信誉。
减少企业成本
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可以减少职工意外伤亡和职业 疾病的医疗费用和社会救助成本。
职业安全与卫生法规与标准
职业安全与卫生法
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 等法律法规是我国职业安全 与卫生管理的基本法律框架。
职业安全与卫生标准
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GB/T 24001环境管 理体系等标准是我国职业安 全与卫生管理的核心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OHSAS 18001和ISO 45001是 一种基于PDCA循环管理思路 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常见的职业安全与卫生风险
化学危险品
高处作业
化学危险品会对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2控制职Βιβλιοθήκη 危害因素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是预防职业疾病的核心措施,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 措施。
3
康复治疗
职业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系统的康复治疗措施。
职业事故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1
预防措施
职业事故的预防应该从源头开始,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来降低事 故的发生率。
2
应急处理
在职业事故发生时,必须采取迅速的应急处理和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 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发展历程
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经历了逐步发展和 完善的历程,现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 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
防范职业风险
提高生产效率
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可以通过预防职业风险的发生, 保障职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直接原因分类(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2.防护缺陷(防护不当)3.电危害(漏电)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X射线)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11.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12.作业环境不良(缺氧)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14.标志缺陷(无标志)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煤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里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指挥作用2)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因素(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放炮12)火药爆炸13)化学性爆炸14)物理性爆炸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1)生产性粉尘2)毒物3)噪声与振动4)高温5)低温6)辐射7)其他危害因素三、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一)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二)厂区平面布局1)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距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介绍
在论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内容之前,先阐明有关我国与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
劳动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统称为劳动保护。
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通常把这种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称为职业安全卫生,而苏联、德国、奥地利、南斯拉夫和我国等则称之为劳动保护,名称虽然不同,工作内容大致相同,中认为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
从定义可以看出,劳动保护是保护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者,但是,劳动保护并不是指国家对劳动者所有方面的保护,而是专指对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伤亡和职业危害的保护,它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
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合理组织劳动和休息;实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解决他们在劳动中由于生理关系而引起的一些特殊问题。
劳动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
由于劳动过程中(工具设备和
生产环境)存在着各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若不加以保护将会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
例如,矿井作业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冒顶、片帮、水、火灾害等事故;工厂生产可能发生机器绞碾、电击电伤、受压容器爆炸以及各种有毒草有害物质的危害等;建筑施工可能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和碰撞;交通运输可能发生车辆伤害和淹溺事故;农业生产可能发生机农业机械伤害、触电、农药和化肥中毒等等。
所有这些,都会危害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甚至造成财产的重大损失。
另外,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些因素(人及组织行为不当)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也有影响。
如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会造成过度疲劳,积劳成疾,并且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过于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的劳动,也会给他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消除这些因素,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
(2).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根据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轻伤事故是指职工负伤后休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重伤口事故是指符合劳动部(60)中劳护久字第56号《关于重伤事
故范围的意见》的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3).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例如从事矿山开采、翻砂造型、玻璃、陶浇等作业的工人,因长期接触含二氧化硅粉尘而得矽肺,从事铅冶炼、蓄电池、铸铅字等工人因接触铅烟、尘而患铅中毒等等。
2957年我国卫生部公布试行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规定了14中职业病,以后,有关部门又补充规定了4种。
1987年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关于修订《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的通知,重新规定了现行的职业病名单。
职业病名单见附录五。
(4).危险、危害因素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总的来说,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因素。
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因
素。
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通常检查、分析可以发现、察觉它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