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第12课
历史必修一第12课
所获特权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开放通商口岸
开放十口通商
承认《天津条约》 有效 十一口通商 割九龙、赔款
割地、赔款
赔款 自由航行和利益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的 影 响
清 政 府 被 迫 应 对 变 局
国 家 机 构 的 变 化 权 力 结 构 的 变 化
5.战争的影响
(1)政治:战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 (2)经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 (3)思想:“开眼看世界”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旧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端因何重起)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856-1860年)
1、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1842年)
2、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3、中国战败的原因
(1)结果: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②危害: ①主要内容: 破坏贸易主权 A.五口开放通商 领土主权 B.割港岛 关税主权 C.关税协定 司法主权 D.领事裁判权 E.片面最惠国待遇 F.住租权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G赔偿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 国 英 国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落后的自然经济 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 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虎门销烟
(1839.6.3—6.25)
A
• (2010· 四川文综· 1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 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 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 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高中历史必修一12课讲解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 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鸦片战争( 1840.6――1842)
1、背景 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思考。(提示:从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思想等方面)
政治 中 国
英国
经济 中 国
英国
外交 中 国
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对外开放);
②(经济: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外交:)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总之,)社会性质发生巨变【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开始】,中国近代史开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 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指的是形式 上是主权国家,实际上主权及领土完整、 经济独立性都已丧失。
铜像由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 院长李维汜教授所设计,高3.2米,头 戴清朝官帽,身穿一品官服,取站立 姿态,背着双手,昂首挺胸,气宇轩 昂,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表达了中国 人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睁眼看世 界的胸襟气概。这是屹力于西方世界 的第一尊世界禁毒先驱的铜像。
美国纽约林则徐铜像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 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 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结合下列材料, 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主要线索
▪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活动
▪ 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 趋势: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二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 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 成高潮。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开始了侵华战争。 (2)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
一二
3.结果——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 内地税。 (2)危害——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①割占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在其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二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 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深度点拨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 阶段过渡,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也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 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马关条约》的签订就反映了帝国主 义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新要求。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 中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 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成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是下列哪 一条约签订的直接结果(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根据材料中苏州“被迫开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苏州被 开辟为通商口岸后的惨状,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开放苏 州为通商口岸,故选B项。 答案:B 点拨相对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最大特点是增加 了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这体现了列强输出 资本的要求,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必修课备课笔记第12课 封建制度(第二版)
第12课封建制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法兰克王国是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日耳曼国家;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西欧封建制度产生至确立的时间。
理解西欧封建制度形成、发展的原因和农奴劳动、地租剥削的基本经济特征。
理解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西欧城市复兴和庄园衰败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以时间、空间为纬度,以政治、经济、阶级关系等为类别,用图表的方式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运用从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时代特征的视角,解释历史事件特征、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由当时、当地的具体历史状况发展而形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使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
二.重点1、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和封建制度的产生2、中世纪庄园的特点三.难点1.法兰克王国封建制度的产生: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相结合2.封建制度内涵:经济——农奴劳动、地租剥削;政治——法兰克征服者上层、罗马贵族和教会贵族合流,构成封建统治阶级3.封建等级制层层分封(以土地为纽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限于西欧大陆)4.等级君主制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四.教学方法:传授+讨论五.教学过程导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谁所灭?有何影响?日尔曼人,标志欧洲古代历史的终结,进入中世纪的西欧。
(一)封建制度的产生1.日尔曼国家的建立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尔曼人原有的氏族公社无法接纳众多的被征服者,也难以胜任管理之职,于是日尔曼国家应运而生。
在众多日尔曼人建立的国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刻的是法兰克王国。
2.法兰克王国(1)建立者:日尔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2)建立的时间:486年(3)历史进程:A.克洛维建立第一个王朝——墨洛温王朝(486——751年),6世纪后成为西欧最强大国家读图学史P52上图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克洛维率三千亲兵皈依基督教)发生在哪一年?这件事对法兰克王国封建制度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件事发生于496年。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及战后所签订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联系列强侵华史实,认识历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受朝鲜请求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出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等借口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和天津打击侵略者,联军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司令部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3.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高中历史_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_岳麓版必修1[1]
5.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 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C )
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 争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签订了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 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此改变。
(4)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4.影响:清政府权力 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 主张学习西方“长技 ”,兴起了 洋务运动。
问题思考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
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 (1)原因:①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
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提出
的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影响:①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 ②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③洋务运动兴 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场。②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改
变原有的贸易格局。 (2)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给清政府带来财政 危机;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低下;危害人的 身心健康。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 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 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 对吗?为什么?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想变中国为它 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根本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原因
大的抵制作用,这是根本原因。(2)中国的
主要出口商品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在欧洲深受 欢迎,适销对路;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呢绒等
在中国销路狭窄。(3)清政府实行闭关政
策,限制了西方商品的流入。(4)中国人民 贫困,无力购买外国商品。
2.英国鸦片走私的目的是什么?鸦片走私给中国 带来哪些危害? 提示 (1)目的:①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 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 地区。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 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 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 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 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 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三、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特点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搭建框架:二战后期的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大国划分战后势力范 围的基本原则。战后美苏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 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逐步形成。 (2)逐步成型:美国总统杜鲁门在 1947 年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美苏两极格局 逐步成型。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最终确立:针对美国的一系列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反击措施,即成立“共 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沙条约组织。1955 年华约的 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2.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 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 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专题四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
战舰:31艘
1883—1894,日本共开 支陆海军军费2.69亿日 元. 1890年后,日本 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 来发展海、陆军.
1892:23 万
(5.9万余吨)
鱼雷艇:24 艘
1892:41%
1890: 31.6% 1881: 16.6%
(1400余吨)
材料一: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 (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 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 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 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 起这场战争?
它怎敢打“师傅”?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 (根本原因) (2)“大陆政策”的制定。(蓄谋已久) (3)欧美等国“不干涉”政策
(4)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 八国联军侵华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 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 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 多吨。 然而,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 国的战争,并使其一败涂地,迫其签订城下 之约——《马关条约》。至此,中日两国地 位天翻地覆。
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损 害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 利益,为了防止日本独霸东 北,《马关条约》条约签订 6天后,在俄国、法国、德 国三国的干涉和反对下,日 本被迫放弃割让辽东半岛。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第12课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角色。
20
结论:
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完成资产积极民主 革命,中国才能富强起来。
(即: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壮大 对外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①投资设厂; ②争做中国的债主; 对华资本输出的方式: ③开采矿山; ④修筑铁路; ⑤开设银行
⑤ 威海 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3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战争失败的原因:
中国:
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未能 充分动员民众;
日本:
日渐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且蓄谋已久。
4
4.《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内容
割地 赔款
开埠
危害 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 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
17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嘿嘿,你们 的地盘,我 做主
以华制华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
3、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 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3
D
4.李大钊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
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 犹共晚烟飞。”“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内 容 2、危 害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同步梳理和强化训练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知识梳理1、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市场、原料限制中国清政府腐败;朝鲜东学党起义战役:陆战:平壤战役、辽东战役海战: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海战战败:根本: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主要:李鸿章避战求和贻误战机客观: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较强于中国结果:《马关条约》割三岛:辽东、澎湖、台湾赔两亿开四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允设厂影响:中国两半社会大大加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八国联军侵华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过程: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侵华结果:《辛丑条约》1. 巨额赔款2.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3.拆毁北京到大沽口炮台4.严惩反帝组织5.总理衙门位居六部之上影响:中国两半社会最终形成;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工具二、强化训练1.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
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
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
这种情况表明,中国( )A.近代化努力收效巨大 B.清军训练有素C.自信轻敌的乐观情绪 D.民族意识觉醒答案:C。
材料中对海军、陆军的认识和使用新兵都反映盲目乐观的情绪,C项正确。
2. 1894年西方评论家评价道:“日本海军以其精华,突袭中国二等慢舰‘济远’舰及辅助舰,而最速之‘吉野’竟受重伤,在‘济远’舰上外籍引擎师称:日炮多不准,实非日本海军之胜。
”该评论可能印证的是( )A.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略中国B.北洋水师的军事素质较弱C.洋务运动的自强梦已告破产D.清政府的军力远甚于日军答案:B。
材料中外籍引擎师称“日炮多不准”,但北洋水师仍然战败,说明了其军事素质较弱,B项正确。
3.战争时,日本举国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
而黄海之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有成功。
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1815 年,欧洲各国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 (5)各国之间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积极: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 了新途径。 (2)消极:但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 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④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⑤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2)特征 ①这些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②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历史、文化、语言、体制等。
知识点 2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主要表现:《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 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国际法的实施仍然有很多局限性,一些大国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 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关键能力 破
定点 2 | 20世纪国际法发展的特点 材料 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之初,各国以强调各自之主权、扩大本国利益为务,使得武力成为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仲裁者,由此而使状态……呼唤最基本的、普遍的道德戒律与普遍适用的处理主权国家之间关系 的法律,显得尤为迫切。
(1)1625年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 基础。 (2)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 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 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 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3)17 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到他国。在此基础上,近代 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高一历史必修一十二课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完 全 形 成
《辛丑条约》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沦为 “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 清政府要惩办参加过反帝斗争的官吏,永 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中偶清 国一政 的样府 工,就 具逐像 步列 成强 为手 侵中 略的 者扯 统线 治木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灭洋”又表现出笼统的排外主义
关于义和团运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爆发的原因 2: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3:结果 4:失败的原因(主观和客观) 5:作用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原因:
(1)义和团运动(反帝)(直接原因 )
(2)为了进一步扩大列强在华利益(根本原因
结果:
清政府失败,签订了《辛丑条约》
自 强 不 息
勿 忘 国 耻
6.19世纪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 平等条约() 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是 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②阻碍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造成国家财政困 难④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 A、① ② ③ B、 ① ③ ④ C、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D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当时中国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都有哪些行动?
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 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 真正觉醒。 • 清政府—清末新政,进行军事改革; • (资)维新派—戊戌变法; • (资)革命派—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辛丑条约》签订 后,有人画了这两 副漫画,你从中获 得的历史信息是什 么?
嘿嘿,你们的 地盘,我做主
提线木偶
清政府就像列 强手中的扯线 木偶一样,逐 步成为侵略者 统治中国的工 具。
表明帝国主义者 凭借多个不平等 条约残酷剥削中 国人。 不平等条约
嘿嘿,你们的 地盘,我做主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 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近代中国阶级矛盾和 民族矛盾汇流。(辛亥革命)
第12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起因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 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根本原因) “大陆政策”的制定。(蓄谋已久) 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2、战 争 概 况
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 丰岛战役 1894.7 —— 1895.4 平壤战役 战役的结果或影响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 中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 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目 程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 内地。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 内地税
二、八国联军侵华
必修1第12课
3、《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大沽炮台,并允许 帝国主义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 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B、保护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 C、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 D、解除中国的武装 答案:A
4、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 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 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 ③需要调整侵华政策 ④认识到中国人民具有不屈的斗志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练习
1、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意图是 A、中国妨碍了日本侵略朝鲜的计划 B、抵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 C、满足日本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斗 争的视线 D、中法战争中中国不败而败,刺激了日本 的侵略野心 答案:C
2、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 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京 ②厦门 ③天津 ④杭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C
材料题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 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 们受到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 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 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 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 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 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 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7、与以往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相比,《马关条约》反映了列强对华经济 侵略 A、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B、以赔款和开埠通商为主 C、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D、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并重 答案:C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 八国联军侵华
课程标准: 1、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西方列课 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2、概括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 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 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 路,国力大增,19世纪末,向帝国主 义阶段过渡,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 (根本原因)。 (2)朝鲜:1894年,爆发农民起义 (导火索),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 兵援助。 (3)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 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 目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程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危害最大的条款是: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 南 京 条 约 》
割地 赔款 开埠 税款与工厂
《 马 关 条 约 》
太过分了!
《马关条约》是
《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 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未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1896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 者为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 部之上。 3、危害: (1)(2)(3)(4) (5)列强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 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堕落为 “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 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大海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
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然后以朝鲜为跳板进而征服中国。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
③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因此必须加以保护。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最后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人多,地少,资源贫乏。
④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
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895年中日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日本
岛国。人多, 地少,资源贫乏。 明治维新—— 走上资本主义道 路,国力日强。
日本国情
1、战争爆发
1894年7月,日军进 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 队,并在牙山口外丰 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 船。清政府被迫对日 宣战。
1894年是农历甲 午年,这场战争被称 为“甲午中日战争”。
2、主要战役
(1)平壤战役 • 时间:1894年9月 • 爱国将领:左宝贵 • 结果:平壤陷落
(2)黄海大战
致远舰直冲敌舰 致远舰部分官兵
邓世昌
此
有
日
公
漫
足
挥
壮
天
海
下
军
泪
威
生于1849年,卒于1894 年,近代 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黄海 海战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 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
历史必修一第十二课
你们的地盘, 我做主!
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列强控制京津地区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洋人的朝廷”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探究三: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 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 列款项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拆除山海关炮台 10000元 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元 拆除大沽北炮台 3000元
4、(2007广东文科基础)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 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 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 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5、《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这主要是指: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 C、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的领土完全为列强所瓜分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 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基础知识整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整合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材主干知识梳理】一、儒学的复兴1.背景(1)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2)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2.突出成就——“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提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以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认识论“理”在社会上即为三纲五常方法论“格物致知”,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4)理学的局限和影响: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影响深远。
理学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选必三P3)。
[选必1,P46-47] 宋元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著有《宋刑统》和《天圣令》。
(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2.教化(1)背景①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
②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和科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③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2)内容宋朝以后,儒学人士以乡约教化乡里。
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二、文学艺术1.宋词(1)产生: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2)背景: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3)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4)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
2.元曲构成散曲杂剧特点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代表关汉卿、王实甫等地位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4.书法: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 族的真正觉醒
列强纷纷在中国 土地上划分势力 范围,中国面临 亡国灭种的危机
①清政府
进行军事改革 即洋务运动
②维新派:戊戌变法
③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推 翻清政府
④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性质: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农民阶级的反帝 扶清:
8、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 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未诗人丘逢甲《春 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1896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
者为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2、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 的条款是 A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 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 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它怎敢打 “师傅”?
满蒙
中国
朝鲜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帝国主义 (有利环境)
(根本)
默许 纵容
大陆政策
日本
甲午 战争
避战求和
清政府
腐败落后
提供 (直接) 契机
(可乘之机)
朝 鲜(农民起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日本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 的障碍制定了大陆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日 英法美 1900—1901 日意俄 奥德
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辛丑条约》
★ 对列强侵华影响的认识:
其侵略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
其实质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其 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 场,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实力强大,为满足资本主 义发展的需要,制定了 “大陆政策”,对 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②直接原因: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2、战争经过
①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② 平壤 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③ 黄海 战役,邓世昌壮烈殉国,中方主力尚 存,却让日本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 ④ 辽东 战役,日本攻占大连,进行了旅顺大 屠杀。
设厂(新增)
扩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
巧记方法: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B
1.《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 A.赔款两亿两白银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品岸 D.割让台湾
6
B
2.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 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
17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嘿嘿,你们 的地盘,我 做主
以华制华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
3、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 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 B.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
C.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
D.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16
6、《辛丑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 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C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 路沿线地区
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 王山根信成少将。
刘永福、姜绍祖、徐骧
9
5、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中国)
政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陷入空前严重。
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客观上刺激了 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表现?)
18
小结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者 结果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
《天津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 《北京条约》 化程度加深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
13
D
4.李大钊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
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 犹共晚烟飞。”“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4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内 容 2、危 害
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据有( )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
3.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
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 其中不正确的是( ) D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 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 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 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3、口号:扶清灭洋
4、评价:“扶清灭洋”体现了爱国主义,但在一
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 者的警惕。“灭洋”的提法,说明义 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
12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2、经过:
3、结果: 清政府战败投降,签订《辛丑
条约》。义和团运动失败,但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清政府 维新派 革命派 农民阶级 进行军事改革(建新军) 戊戌变法 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10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参加国: 英、俄、德、 法、 美、日、意、 奥。 1、原因: 进一步瓜分中国, 镇压义和团运动
11
义和团运动
1、原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2、主要成员:农民
⑤ 威海 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3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战争失败的原因:
中国:
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未能 充分动员民众;
日本:
日渐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且蓄谋已久。
4
4.《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内容
割地 赔款
开埠
危害 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马关条约》 的内容及危害;中国军民的抗争;义和团和八国联 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危害。理解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重难点: 《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1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8
愤激于《马关条约》对台湾的 割弃,清末诗人丘逢甲作了一 首《春愁》:
台北 台中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台南
去年今日割台湾。
阅读教材P59历史纵横,思考: 在哪些人的率领下,台湾人民进 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 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 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割台斗争?
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腹地京津地区置于列强控制下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15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D
5.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
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 海关铁路 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