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疾病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绪论、疾病概论参考PPT

绪论、疾病概论参考PPT
23
绪论、疾病概论
第二章 疾病概论
(General concept of disease)复旦大学基础医学 Nhomakorabea 钱睿哲
rzqian@ 54237576
24
疾病概述 病因学 发病学 疾病的转归
25
第一节 疾病概述
26
一、疾病的概念
绪论、疾病概论
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致病因素 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 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工作学习负荷过重 心理应激 过度疲劳 体质下降 生活工作方式不科学 遗传因素
35
绪论、疾病概论
生理性衰老 正常衰老 病理性衰老 异常衰老 遗传衰老研究 环境伤害衰老研究
36
第二节 病因学
(Etiology)
绪论、疾病概论
37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绪论、疾病概论
38
(一) 致病因素(病因)的概念
1
绪论、疾病概论
• 分值:5次/学期,6分/次,总分30分 • 题型: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 • 形式:随堂测验或课后作业 • 反馈:随堂公布正确答案及评分标准
2
绪论、疾病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钱睿哲
rzqian@ 54237576
3
4
绪论、疾病概论
一、任务与内容
9
主要内容 (Contents)
总论 基本病理过程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10
总论
主要介绍病理生理学课程和学科发展 概况,以及疾病的概念、发生发展的 原因、基本机制和转归
11
绪论、疾病概论
多种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 病理生理变化
12
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
原因

绪论、疾病概论PPT课件

绪论、疾病概论PPT课件

糖尿病
疖、痈
3.局部和整体
•颅内感染 •败血症
内眦静脉 上唇静脉 下唇静脉 面前静脉
危险三角区疖
提问
•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有哪些?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
神经机制 体液机制 细胞机制 分子机制
2 3 4
神经机制
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直接损害神经系统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器官组织功能改 致病,称为神经机制。
“反应停”儿童 (海豹肢)
5、先天性因素
唇裂
无脑儿
6、免疫性因素
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青霉素、血清制品的过敏。
免疫缺陷:如艾滋病、肿瘤。
自身免疫反应: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7、社会、心理、精神因素
恐惧
紧张的工作
不良 情 绪 反 应
愤怒
焦虑
不良人际关系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
条件增强/削弱致病力和抵抗力,本身不直接引起疾病
男性 易患冠心病、胃癌;女性 易患胆石病、癔病。
小儿呼吸道、消化道防御功能不全 易患两种系统疾病。 老人免疫功能下降 病情较重、发展较快。
营养状况差
易患肺结核。
重点提示
• 疾病、亚健康、健康的概念 • 病因和条件在疾病过程中各自发挥的作用 • 病因的类型
三、在医学中地位
1 2 3
沟通基础 医学与临 床医学的 桥梁
基础学科 的临床
临床医学 的基础
四、研究方法 1 2 3
1、尸体剖验
• 简称尸检,即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检验。
2、活体组织检查
• 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穿刺、搔刮等 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HE染色进行病 理检查,确立诊断。

绪论疾病概论本PPT课件

绪论疾病概论本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
研究角度相同 研究对象不同
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
研究对象相同 研究角度不同
二、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The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pathophysiology)
1、教学内容
病理生理学总论 基本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各论
疾病总论
孙晓
绪论
(Introduction)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现状与展望
一、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The nature, task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physiology)
学科性质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physiology)
常用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
(1)实验研究
(empirical study)
◆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 ◆ 动物的自发性疾病
动物模型分类: 整体动物模型 离体器官组织模型 细胞模型 分子模型 数学模型
整体水平 器官水平 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
研究疾病时功 能代谢的变化 及其发生机制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 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在 此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 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入内环境稳态失衡 、与外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三、 亚健康 (Concept of sub-
health)
指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亚健康发生率很高
根据WHO统计:人群中真正 健康的人只占约5%,患病的人占约 20%,处于亚健康的人占75%。在 中国,亚健康者>7亿,而中青年是 亚健康的高发人群 。

疾病概要绪论ppt

疾病概要绪论ppt
阐述临床各科常见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预防治疗等要点。
疾病概要 疾病概论 诊断学基础 临床各科常见病
学习疾病概要的学习目的
为认识和预防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为日后学习诊断学奠定基础 了解临床各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绪论
内容提要:疾病概要的概念、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标:了解疾病概要的概念,熟悉基 本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难点:教学目的与要求。疾病、医学 与疾病概要的概念。
医学与疾病概要
医学是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 其预防和治疗对策的科学。
基础医学
现代医学
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基础医学
研究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致病因素及其人 体对致病因素的入侵和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干 预所做出的行规律及 预防措施。
临床医学
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 疗。
什么是疾病概要?
阐述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病变基础
阐述诊断疾病的科学思维和基本方法

疾病概论第一节(ppt)

疾病概论第一节(ppt)
软骨。
③骨性骨痂期(3周—3-4月): 纤维骨痂产生骨母细胞、形成类骨质、成熟为编织骨
;软骨骨化为骨组织。 ④骨痂改建期: 编织骨变为板层骨;髓腔骨组织吸收
3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全身性:年龄、营养 2)局部:感染异物,局部循环、神经支配
附: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 及时准确复位 及时牢固固定 全身和局部锻炼
稳定细胞:生理情况下,再生现象不明显。但在损伤 刺激时,表现出较强再生能力。各种腺体、多数间叶 组织的衍生组织。
永久细胞: 一般在出生后就没有再生能力。包括: 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
1)上皮组织再生 被覆上皮的再生 基底细胞(干细胞)分裂 腺上皮的再生 基底膜完好时 基底膜破坏时
• 2)纤维组织再生
干 酪 样 坏 死
定义:发生在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的一种坏死。
纤 维
镜下: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或块状无结构 的物 质,呈强嗜酸性,状如纤维蛋白。




[定义]
坏 组织坏死后继发有腐败菌感染而成黑色、 疽 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肉芽组织的结局——瘢痕
(三)创伤愈合 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的协调
性修复过程。
1.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早期变化:坏死、出血、炎症反应,红肿,结痂 2)伤口收缩:2-3天开始,14天结束,伤口缩小
3)肉芽组织增生和疤痕形成: 3天开始形成,5-6天胶原形成,10-14天最多,1月形
(二)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
肉芽组织是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 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观察 肉芽组织 的表面呈细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 而无痛觉,形似嫩肉故名。

《绪论与疾病概论》PPT课件

《绪论与疾病概论》PPT课件

是病理学的研究和诊断最基本方法 。
医学PPT
28
组织学观察——切片观察 • (1)肉眼观察切片 • (2)低倍镜观察 • (3)高倍镜观察
医学PPT
29
3、细胞学观察
采集病变部位自然分泌液、 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 各种脱落细胞经涂片、染色后 进行显微镜观察。
医学PPT
30
细 胞 学 检 查
基础
1. 2.
医学 学科
病理学
桥梁作用
临床 医学 学科
医学PPT
10
• (二)医疗方面:病理诊断的意义,病 理知识和病理诊断是临床疾病诊断治 疗的根本与依据。(国内、外状况) *国家级病理医师培训基地
(三)科研方面 *国家级重点学科
(四)名人对病理学的评价
医学PPT
11
加拿大著名医学家威廉-奥斯勒尔 ( William Osler )
医学PPT
31
4、超微结构观察
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对细胞 内部或表面亚细胞水平超微结 构进行观察。
医学PPT
32
5、组织和细胞化学
利用某种显色剂能与不同 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显示和辨别细胞结构中蛋 白质、酶类、核酸、糖类、 脂类等细胞化学成分。
医学PPT
33
6、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运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的 结合原理,来检测组织细胞中 未知的抗体或抗原。
医学PPT
39
小结
一、病理学的概念及内容 二、病理学的地位 三、病理学的研究和观察方法
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临床病理联系以及转归和结局等
医学PPT
7
二、病理学的内容
病理解剖学:从形态变化的角 度研究疾病.

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要PPT课件

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要PPT课件

损伤的修复
普通病理学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总论)

炎症

肿瘤
(共同规律)
学 系统病理学(各论) (一般规律)
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显微镜,免疫荧光,电镜,流式细胞,基 因芯片等
-
7
病理学的任务
运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 因、发病机制,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 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联系 及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 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基础
主讲人:凌波
-
1
-
2
-
3
-
4
息肉病
-
5
什么是病理学?
概念: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人体疾 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发展规律、 机体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 基础学科。
目的:认识和掌握揭露疾病的本质和发生 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 供理论基础。
-
6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
27
死亡(death)
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包括大脑 皮层功能和脑干功能的丧失。
脑死亡
自主呼吸停止; 不可逆昏迷;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或固定; 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
28
讨论: 临床宣告死亡, 以哪个作标准?
-
29
-
13
病理学的进展
器官病理学
解剖病理学
(organ pathology) (anatomical pathology)
组织病理学
(histopathology)
细胞病理学
(cytopathology)
超微结构病理学

绪论疾病概论(ppt)

绪论疾病概论(ppt)

病因种类
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古罗马医生盖仑(Galen)在其著作中就叙 述了关于“精神卫生”的问题。
心理社会因素:长期压力、不良人际关系、 不良情绪反应、自然灾害、生活事件等。
应激
病因种类
先天性因素
损害正常发育的胎儿的因素:孕早期病毒感 染
病因种类
遗传性因素
染色体异常:数目和结构畸变。eg: 先天愚型、生长发育迟缓
基因突变:基因点突变、缺失、插入 等。eg:甲型血友病。
病因种类
免疫因素
超敏反应:青霉素过敏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自身免疫性病:SLE、类风湿
病因种类
(一)生物性因素 (二)理化因素
外因 (三)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四)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五)先天性因素
内因 (六)遗传性因素
(七)免疫因素
二、 疾病发生的条件
条件:能够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 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例如:体质、营养、居住条件、休息、 年龄、性别等。 诱因: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 生发展的因素。
原因与条件的关系
在病因学中原因起决定性作用,而条件 只是影响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与条件是相对 的,可以相互转换。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
抗损伤反应
心率↑ 心肌收缩力↑ 外周阻力↑
•因果交替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始致病因素引起的 后果,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另一些变化的 原因,原因和结果互相转化和交替,称为因果交替。
(原始病因) (结果)
创伤
大出血
(发病学病因)
血容量↓
(结果)
处理好四大关系: 1. 学会听课与记笔记 2. 抓好预习与复习 3. 加强理解与记忆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绪论疾病概论PPT课件

绪论疾病概论PPT课件

BACK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条件: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条件本身不能致病。通过下列2方面发挥作用: 1.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强对病因的敏感性; 2.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作用。 具有促进疾病发生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因”。 病因和条件的关系 1.二者同属致病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作用截然 不同; 2.病因和条件是相对的,同一因素在某一疾病中 可能是条件,在另一种疾病中可以是病因; 3.病因是固定的,条件是可变的。有时,病因与 条件难于区分。
4、自我调节的紊乱

糖代谢: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胰高血糖 素、糖皮质激素等。 迷走神经、胰岛素等。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1.神经机制 神经系统在疾病的发病机制的作用:直接损伤; 神经反射改变相应功能和代谢;改变神经递质的合 成、释放、分解和结合;大脑功能紊乱。 2.体液机制 致病因素通过改变体液的量、成分、生物活性物 质以及体液的流动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3.细胞机制 细胞的损伤可以是继发性,也可以是原发性。 致病因素除直接破坏细胞外,还能导致细胞膜和 细胞器的功能障碍。 4.分子机制 分子病理学--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酶)受 损所引起的疾病。
病理学研究方法
人体病理学 外科病理学 诊断病理学
A(autopsy)—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 尸检 。 B(biopsy)—用局部切取、钳取、搔刮、摘取等 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C(cytology)—针吸病变组织或采集病变处脱落细 胞涂片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
动物实验 实验病理学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病理学
病理学教研室
丘波 E-mail:gd_qbo@
绪 论


病理学的概念—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疾病 的原因、发病机制、发病规律和病理改变(包 括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转归的基础 医学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
五、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
4. 其他:
2. 临床研究 3生物学实验
1. 动物实验
(animal experiment)
◆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 类疾病的模型 ◆ 动物的自发性疾病
2. 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 临床观察 ◆ 临床实验
第二章 疾病概论
(General concept of disease)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总论 发病学总论 疾病的转归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health)
没病≠健康
WHO: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 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完全良 好的状态。即躯体、心理、社会适应 良好,且道德健康才视为完全健康。
症状(symptom) 病人主观能感受到的异常现象 体征(sign) 客观检查所见的异常现象 社会行为异常 语言、行为和社会适应异常
4.疾病是一个过程,有其发生、发展和 转归的一般规律。
与疾病有关的几个概念
1.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有规律的 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表现。
1956年 全国省以上医学院相继成立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1961年 成立了中国生理科学会病生 专委会
1980年 成立了中国生理科学会病理 生理学会
1985年 病生学会成为国家一级学会, 下设专业委员会
1986年 创办《病理生理学报》 1992年 成立国际病理学会,中国病
生学会为组建者之一
小结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 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具有综合性、边缘性、桥梁性、 理论性和实验性等特点。 研究方法广泛
功能代谢
形态结构
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
生物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解剖学 遗传学 免疫学
临床医学
• • •
理综桥 论合梁 性性性 、边学 实缘科 验学 性科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四、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总论(疾病概论) 病理过程(基本病理过程) 各论(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1.总论(疾病概论)
(general concept of disease)
第二节 病因学(Etiology)
病因学 —— 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
条件的科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cause of disease), 又可称为致病因素(pathogenic factor), 系指引起某一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它 是引起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决定性的、 特异性的因素。
第一章 绪论与疾病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一、概念 二、任务 三、地位
四、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发展简史
一、概念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
律和机制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
研究对象不同
患病机体
正常机体
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
研究角度不同
二、疾病 (disease)
病因
机体
损害——抗损害
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
机体与内、外环境间协调障碍 症状、体征
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
疾病的概念:
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 由于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过程,从而引起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 结构的变化,并表现为症状、体征和社会 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劳动 力减弱甚至丧失。
球菌
酸碱紊乱、休克
痢疾 痢疾杆菌 肠 发热、炎症、水电、 酸碱紊乱、休克
流脑 脑膜炎 脑膜 发热、炎症、DIC、
双球菌
休克
3. 各论(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systemic pathophysiology)
重要系统器官出现的 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风湿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
3. 流行病学研究 (epidemiologic study)
◆ 群体流行病学研究 (传染和非传染)
◆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五、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19世纪初 Bernad—以研究活体为主 要内容的实验病理学
1879年 俄国喀山大学成立了第一个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1954年 前苏联的病理生理学专家在 北京办班
病因的种类:
生物性 物理性 化学性
营养性
遗传性 先天性
免疫性
精神 社会 心理
1.生物性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 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
生虫等,均可引起感染性疾 病,是最常见的原因。
致病特点
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传播途 径和定位,致病力量的强弱与病原 体入侵宿主机体的数量、侵袭力及 毒力有关,有一定的发病条件。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 展与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2. 病理过程
(pathological process)
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 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改变,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 氧、应激、发热、休克等
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 原因 部位 基本病理过程
肺炎 肺炎链 肺 发热、炎症、缺氧、
2.物理性因素
(physical agents)
机械暴力、低温、高温、 电离辐射、气压改变、电 流、声波、微波
致病特点:
(1)作用快而短暂; (2)除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外,潜伏期一般
较短,或没有潜伏期; (3)大多没有明显的器官、组织选择性; (4)致病强弱与强度、作用部位、范围及
持续时间有关(烧伤、中暑)。
3. 化学性因素 (chemical agents)
在疾病的概念中应注意:
1. 凡是疾病都有原因,没有原因的疾病是 不存在的。
2. 自稳调节紊乱是疾病发病的基础。有病 因存在也不一定发病,疾病发生与否, 取决于病因的损伤作用和机体自稳调节 的抗损伤作用双方力量的对比。
3.疾病过程中引起机体机能、代谢和形 态结构的变化,临床上表现为症状、体 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
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 的关系
2. 病理状态(pathological state)
是指发展极慢的病理过程或病理过程 的后果。病理状态可以在很长时间内(几 年、几十年)无明显变化。例如皮肤烧伤 (病理过程)治愈后可导致瘢痕形成(病 理状态)。
三、亚健康(sub-health)
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 种临界状态,又称机体的 “第三种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