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霸笔记六
初中物理顶尖学霸笔记曝光震惊!

初中物理顶尖学霸笔记曝光震惊!电学知识点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物理光的知识点白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
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中的物体、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色散)。
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热学物理知识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②液体的温度③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
新版初中·物理学霸笔记

物理复习资料合集目录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3)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3)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4)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4)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5)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6)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6)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6)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7)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8)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8)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9)第十三章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0)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0)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1)第十六章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2)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3)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3)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4)第二章物质的性质 (15)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16)第四章声现象 (16)第五章光现象 (17)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18)第七章运动和力 (19)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22)第九章机械和功 (24)第十章能及其转化 (27)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29)第十二章欧姆定律 (31)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 (32)第十四章电磁现象 (33)第十五章通信技术 (35)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 (35)【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一)初三生学好物理的5大秘籍 (36)【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二)总结物理主要失分题型 (37)【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三)中考物理常用定理定律汇总之电学.. 37 【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四)中考物理常用定理定律汇总之光学.. 38 【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五)中考物理常用定理定律汇总之热学.. 38 【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六)中考物理常用定理定律汇总之力学.. 39 【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七)中考物理复习:怎样更有效率? (40)【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八)"顺口溜"巧记物理声学知识 (40)【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九)"顺口溜"巧记物理光学知识 (41)【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十)"顺口溜"巧记物理热学知识 (41)【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十一)"顺口溜"巧记物理电学知识 (42)【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十二)物理四大题型解题方法各不同 (42)【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十三)清华学霸分享中考物理中的8种思维方法 (43)【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十四)中考物理易错点整理 (45)【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十五)中考物理最常见的60个易错知识点 (46)【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十六)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浮力 (48)【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十八)压力和压强 (49)【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十八)力学 (51)【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十九)电压和电阻 (51)1更多学习资讯请关注公众号:腾讯家长会【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二十)质量与密度 (52)【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二十一)物态变化 (53)【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二十二)光 (55)【中考经验】物理复习要点(二十三)声现象 (56)2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初二物理笔记(第六章)

第一节怎样认识力一、基础知识(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
(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外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我们通常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同时也对甲物体施了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二、知识拓展:三、范例精解与拓展[例4]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剖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包括如推、拉、提、压、吸引、排斥以及摩擦等,因此判断是否有力存在,就是要判断有没有作用。
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没有相互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没有作用。
所以A、B错。
[例5]游泳运动员用手、脚向后推水,于是人就前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是施力体,不是受力体B.运动员是施力体,同时也是受力体C.水是施力体,不是受力体D.运动员给水一个推力,水也给运动员一个向前的力,使运动员前进解答:BD[剖析]: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受到力的作用,运动员给水向后的推力,水给运动员向前的推力使运动员前进,所以B、D正确。
[例6]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解答:D[剖析]: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或两者同时改变。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电功率 》知识点归纳课堂笔记

物理九上第六章《电功率》课堂笔记一、电功1.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2.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3.电功通常用电能表来测定。
4.电功的单位:(1)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2)常用单位:千瓦时(kW·h),俗称“度”。
(3)换算关系:1 kW·h = 1度= 3.6×106J5.电功的计算公式:W = U I t 。
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此公式为普遍适用公式,适用于所有用电器工作时的电功计算。
)二、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国际上用字母P来表示。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单位:(1)国际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2)其他单位:千瓦(kW),兆瓦(MW)。
(3)换算关系:1Kw = 1000W,1MW = 1000Kw。
注:功率为1千瓦的用电器,工作1小时,电流所做的功为:W = P t = 1Kw×1h=1 kW·h= 1000w×3600s=3.6×106J即:1 kW·h= 3.6×106J此题告诉我们:(1)电功单位千瓦时和焦耳之间换算关系的由来;(2)电功率的定义式有两套单位,实际解题时可根据题意和简便的原则进行选择。
5.计算公式:②导出式:P = U I 。
(此公式为普遍适用公式,可用于任何用电器电功率的计算)三、焦耳定律1.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2.焦耳定律:(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基本公式:Q = I2 R t(此公式为普遍适用公式,适用于所有用电器工作时的热量计算。
)3.电热器:(1)概念: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
(2)实例:电炉子,电暖气,电饭锅等。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第六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一: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器材: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小车、刻度尺、实验过程:略(书本p102)结论:表面越光滑,滑块运动的距离越大,这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减小,速度减小的越慢。
进一步推力: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时,速度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的观点)笛卡尔对伽利略的补充:如果运动物体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科学推理法: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多次试验获得多组数据,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
知识点二: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也就是静止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性质:1.惯性的普遍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惯性大小的决定作用:惯性有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力、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1.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是无条件,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外力,所处状态无关2.惯性定律是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是有条件的第二节合力知识点一:合力、分力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是这个力的分力。
性质:同一性:几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非重复性:合力并不是物体受到的有一个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考虑了合力就不能考虑分力,也就是说,要么考虑分力,要么只考虑合力。
等效性:合力不是简单的力的总和,而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运用等效代替原则,合力实质是分力的等效力。
知识点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和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九年级物理课堂笔记——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答案版)

第六章 压力与压强6.1密度一、密度的概念1、影响物体质量的因素:物体的体积和物质的种类。
2、物理意义:表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等。
3、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变形公式:质量 m=ρV 体积V=m/ρ5、国际单位:千克/米3 ( kg/m 3) 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常用单位:克/厘米3 ( g/cm 3) 读作:克每立方厘米1克/厘米3=103千克/米3。
如水的密度=水ρ 1.0×103千克/米3=1克/厘米3。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①同种物质,密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同的。
根据密度的特性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
②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大小均无关; 7、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m -V 图像)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m -V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
直线的斜率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密度越大,如图所示。
二、密度的测量以“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为例。
实验原理:Vm=ρ 实验器材:电子天平、量筒、水、细线、小矿石。
实验步骤:1.用电子天平测出小矿石的质量m 。
乙ρ>m 甲电子天平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
3.用细线系好小矿石,将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V 2,则小矿石的体积为V 2—V 1。
4.计算小矿石的密度V m =ρ=12V V m - 5.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6.实验记录表格:三、体积的单位1、国际单位:米3 (m 3) 常用单位:分米3(dm 3)、厘米3(cm 3)1米3=103分米3 1分米3=103厘米32、液体体积的单位:升(L )、毫升(ml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1升(L )=1000毫升(ml )6.2压强一、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
2、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受力面;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笔记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六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3. 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要慢一些。
二、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现象:光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光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的现象。
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物体表面粗糙程度不同,漫反射的物体表面粗糙,镜面反射的物体表面光滑。
三、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1. 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平面镜成像实验应该在“光屏”上做,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在“光屏”上的像变大,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像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被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形成的。
2. 应用:球面镜,潜望镜。
四、光的折射现象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五、光的色散现象1.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2. 色散现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3. 同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频率高的折射率大,频率低的折射率小,紫光折射率最大,红光折射率最小。
初二物理学霸笔记全套

初二物理学霸笔记全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引言初中物理作为学科的一部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
它的内容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力的大小和方向、能量的转化等方面的知识,是学生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重要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我们特别制作了这份初二物理学霸笔记全套,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运动可以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通过对速度和加速度的描述可以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准确的分析。
2.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可以用公式v = s / t 来表示,其中v 为速度,s 为位移,t 为时间。
3. 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可以通过公式a = △v / t 来表示,其中a 为加速度,△v 为速度的变化量,t 为时间。
4. 运动的图像表示运动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来进行描述,通过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过程。
三、力的作用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方向等变化的原因,可以通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来改变物体的状态。
2.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形式,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3. 力的合成多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原理来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对于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非常重要。
4. 力的平衡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可以通过平衡的条件来解决物体受力平衡的问题,如平衡杆上各点的受力分析等。
四、能量的转化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或者产生动力的来源,包括机械能、热能、光能、化学能等各种形式。
2. 能量的守恒能量守恒定律是能量在自然界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可以通过对一个系统内能量的变化情况来探讨能量守恒的原理。
初中物理顶尖学霸笔记重点内容

1透镜知识归纳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2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电流和电路知识归纳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初中物理学霸笔记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54页初中物理学霸笔记,覆盖初中物理

154页初中物理学霸笔记,覆盖初中物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初中物理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内容涵盖了许多基础物理理论和实践知识。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和疑惑,因此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笔记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154页初中物理学霸笔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
第一部分:力学力学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状况。
本部分的笔记涵盖了牛顿三定律、摩擦力、斜面上物体的运动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地整理笔记,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光学是初中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的成像。
在这一部分的笔记中,涵盖了光的反射、折射、透射等知识点。
通过整理这些笔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成像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光学知识。
总结通过整理一份《154页初中物理学霸笔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实践。
希望这份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初中物理,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篇示例:初中物理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了许多基础物理知识和原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基础概念和原理,以便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154页初中物理学霸笔记】,覆盖了初中物理的各个知识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初中物理知识。
第一部分:力和压力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和压力是非常基础的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和形变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在【154页初中物理学霸笔记】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力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初中物理学霸笔记

初中物理学霸笔记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超详细版学霸笔记-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中物理学霸笔记六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6.1 质量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有吨(t)。
1g=10ˉ3kg 1mg=10ˉ3g=10ˉ?kg1t=103kg大头针约8.0×10ˉ?kg=0.08g=80mg苹果约1.5 ×10ˉ1kg=150g2、质量测量工具有称、天平。
3、为了不使天平损坏,在操作之前要牢记下面几条要求:(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4、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天平应水平放置;(2)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3)调整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了;(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5)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5、用天平测量出小瓶中水的质量:(1)先称空瓶的质量m1;(2)再称瓶加水的总质量m2;(3)计算水的质量m2-m1 。
6、在左盘放上准备称量的物体后,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先加大质量的,原因是避免重复添加。
若要称粉状物体,应该怎样放?先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中,放入等质量的两张纸,然后将粉末状物体放在纸上在称量。
电子天秤,精确度很高。
游码也相当于一个砝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
它在标尺上每向右移动一格,就等于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7、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质量,然后将其剪碎放到天平再称,质量前后有变化吗?无。
称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总质量,然后使白糖溶于水,再称糖水质量,两次质量结果如何?结果相同,质量不变。
8、第7条知识点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m 表示,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有吨(t)。
1g=10¯³kg 1mg=10¯³g=10¯⁶kg1t=10³kg
大头针约8.0×10¯⁵kg=0.08g=80mg
苹果约1.5 ×10¯¹kg=150g
2、质量测量工具有称、天平。
3、为了不使天平损坏,在操作之前要牢记下面几条要求:(1)每个天平都有自
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4、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天平应水平放置;(2)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3)调整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了;(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5)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5、用天平测量出小瓶中水的质量:(1)先称空瓶的质量m1;(2)再称瓶加水的总质量m2;(3)计算水的质量m2-m1 。
6、在左盘放上准备称量的物体后,向右盘中尝试着加砝码时,应先加大质量的,
原因是避免重复添加。
若要称粉状物体,应该怎样放?先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中,放入等质量的两张纸,然后将粉末状物体放在纸上在称量。
电子天秤,精确度很高。
游码也相当于一个砝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
它在标尺上每向右移动一格,就
等于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7、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质量,然后将其剪碎放到天平再称,质量前后有变化吗?无。
称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总质量,然后使白糖溶于水,再称糖水质量,两次质量结果如何?结果相同,质量不变。
8、第7 条知识点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6.2密度
1、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并不相同。
2、同一种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同种物体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
4、(1)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
m
的密度;(2)p 密度m 质量v 体积公式为:p=
v
m
m=pv v= p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质量、体积无关,跟物质种类、状态有关;(3)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4)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 符号 kg/m³,有时也用克每立方厘米做密度的单位,符号 g/cm³,这两个密度单位关系是 1g/cm³=1×10³kg/m³,(5)7.9×10³的含义:一立方米铁的质量是
7.9×10³kg 。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的使用方法: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所对应的刻度值垂直。
2、测量液体与固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p= m v
测量盐水的密度
测量工具:天平、量筒
器材:天平、烧杯、量筒、被测物体
步骤:(1)用天平和砝码测出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1;
(2)将玻璃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体积 v ;
(3)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质量 m2;
(4)计算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盐水的密度 p= m = m 1 m 2 。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器材:石块、细线、天平、烧杯、水、量筒
步骤:(1)用天平和砝码测出石块质量 m ;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v ;
(3
)用细线将石块拴好,放入量筒,全部浸入水中,读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v12;
(4)计算 石块体积 v=v2-v1
石块密度 p= m =
m v2 -v1
3、其他测量
只有天平、水、玻璃杯怎样测小石子密度
(1)用天平测出小石子质量m 石;(2)往杯中加适量的水,把石块浸入水中,在水面达到位置做上标记;(3)取出石块,测出烧杯总质量m1;(4)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与标记相平,再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5)计算体积:m2 -m1
V 石=v 水=
p水
m石p水
石块密度:p 石=
m2 - m1
用量筒取50g 水方法:根据p= m
v
m v= =
p
50g 1.0g / cm3
=50cm³=50ml。
结论:用量筒取50ml 就是50g 水。
用天平秤50cm³的水(1)先秤空杯质量m;(2)再往右盘中加5g 砝码;(3)向空杯中加水至天平恢复平衡。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1、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的瓶口封上,放入热水,再放入冷水,橡皮膜会凹下去。
2、纸风车放在酒精灯上转了起来,是什么推动了风车?气体流动。
酒精灯火焰上方空气受热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而向上运动,形成的气流向上运动,气流推动风车转动。
风是怎样形成的?气体受热膨胀,由于密度p= m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
v
胀后,密度变小,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风。
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在我们常见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热涨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都温度影响较小。
3、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呢?冰密度比水密度小,所以水冻成冰后体积增大就把水管胀裂了。
4、一般来说,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越小,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
但是水比较特殊,水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大于4℃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降低,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
5、密度与物质鉴别:若测出某物体密度,把测得的密度跟密度表中各种物质密度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该物体可能是由什么物质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