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
![高考地理区位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096b90eba1aa8114431d943.png)
区位专题第一部分知识结构第二部分知识梳理一、农业的区位因素(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1)气候。
包括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的均匀与否、热量的多少、光照的强弱以及热量和水分的配合程度等。
(2)水源。
水源的多少对于干旱地区显得特别重要。
(3)地形。
其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
地形的高度。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得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产类型。
地形的坡度。
坡度大于25度的陡坡地,不适于发展耕作业,而应该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等。
山脉的坡向。
迎风坡的背风坡,向阳坡和背阴坡的不同,水热条件也不同,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4)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成分、土壤质地、土壤层的深度以及土壤肥力的差异,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
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经营规模扩大;反之,则规模缩小。
(2)交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显著。
(3)政策。
国家政策和措施,如鼓励性措施(提供农业补贴、免征农业税、提高产品价格)或限制性措施等都会对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4)科技。
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科技往往是通过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来影响农业区位的。
通过科技改造自然因素。
如:宁夏平原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发展种植业等。
通过科技改变社会经济因素。
(5)工业基础。
(6)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7)风俗习惯。
比如亚洲水稻种植业就是跟此有关。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水稻种植业:水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种植历史悠久、习惯、市场等。
大牧场放牧业: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
商品谷场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
混合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少地多。
种植园农业:高温多雨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运输。
高三地理选修一复习知识点
![高三地理选修一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54074f31126edb6f1a10dc.png)
高三地理选修一复习知识点高三地理选修一复习知识点(一)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四、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②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2.经济因素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3.社会因素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五、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一)港口的区位1.自然条件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港湾:避风浪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2.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二)汽车站的区位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限度地方便旅客,即: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585678c281e53a5802ff6a.png)
精心整理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梳理【篇一】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对 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社会因素等;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源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四、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②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投资、)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五、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一)港口的区位1.自然条件量大财、(二)汽车站的区位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限度地方便旅客,即: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区位1.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2.社会经济因素关(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原因:防止诱发地震、滑坡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八、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1.自然因素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初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纬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设中海南(九、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高三地理知识点之区位因素
![高三地理知识点之区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585334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8.png)
高三地理知识点之区位因素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地理区位因素知识点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知识点之区位因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 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1. 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 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高考地理(教学指导)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1)
![高考地理(教学指导)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1)](https://img.taocdn.com/s3/m/9497572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f.png)
第18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区位变化(1)自然因素变化不大,社会经济因素经常变化。
(2)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自然环境,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类型具体种类原始农业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传统农业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现代农业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2.典例(1)原始迁移农业⎩⎪⎨⎪⎧分布:部分热带雨林地区生产特点:“刀耕火种”,生产技术简单,无固定农田对环境的影响⎩⎪⎨⎪⎧居民群体不大时,尚未出现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出现严重的生态破坏 (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特点:自给自足式农业,耕地持续耕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分布: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作物⎩⎪⎨⎪⎧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豆类作物:大豆占重要地位经济作物:棉花、烟草、亚麻、甜菜等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等(3)现代混合农业⎩⎪⎨⎪⎧特点:以营利性生产为目的,重视规模与效益,机械化程度高,和城市市场及工业密切联系分布: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的现代混合农业⎩⎪⎨⎪⎧生产方式: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优势: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时间上互补,经济收入稳定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已由农业景观取代了自然景观,人类的农业活动对地球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农业活动使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2)草原也是拓展农田的开垦对象,而且还受到过度放牧的压力。
2.农业技术的负面影响 (1)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2)微点1 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高考地理重点农业区位知识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农业区位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7638197c1cfad6185fa78b.png)
高考地理重点农业区位知识总结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3、我国水稻种植业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4、畜牧业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郊区农业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分析区位:(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81c0cd67b307e87100f69601.png)
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热量——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
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地形——地形影响水、热、光照条件,不同的地形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也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可以发展立体农业。
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土地资料是有限的。
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或牧业。
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
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2、农业地域类型①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按投入状况分为集约农业和粗放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地中海式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等。
③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域分布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降水丰富的地区。
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劳动力、生活习惯等。
小麦:耐寒耐旱,气候适应性广,主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主要种植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法国等,是一种旱地作物。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之农业区位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之农业区位](https://img.taocdn.com/s3/m/561c34c53169a4517623a334.png)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之农业区位高三地理复习资料之农业区位2019年高考一步步临近,考生们对于地理是否还有所不熟,今天查字典地理网的编辑为考生们带来的高三地理复习资料之农业区位,希望给大家以帮助。
农业区位分析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2、商品谷物农业典型地区:东北地区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混合农业(见必修下册书16)8、郊区农业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分析区位:(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高考复习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解
![高考复习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0625ea34431b90d6d85c72e.png)
C.四川省
D.吉林省
D
2、读图2,回答下题。
5.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A.咖啡、甜菜
B.花生、咖啡
A
C.甜菜、亚麻
D.亚麻、花生
(2005年江苏卷)(双选)如图是我国某地区位置示意 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利的 区位条件是 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地势低平 D、气温日较差大
高温多雨的 热带、亚热
带地区
气候温凉 的中温带
地区
暖温带湿润、
半湿润地区
光照充足、 夏季高温的 平原地区
水热条件 好的平原
地区
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做出判断
强调:
1.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的差别 两者的内涵大体相似,但在答题要求上有明显的思维差异。区位因 素一般要求说出影响因素即可,如地形、光照、市场等,不必展开 阐述与分析。区位条件则要从人地关系入手,从相互影响、彼此联 系、发展变化的视角进行具体描述与阐释,强调过程分析。
地形
因
会
素 ︻
农业区位因素
经 济
土地
(土壤)
条
因
件
素
水分
︼
科技
(水源)
劳动力 技术 生产 种植 耕作 装备 技术 方式 制度
市场
交通 运输
政策
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与主要区位因素
• 1.主导因素:
•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 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 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 布的可能。
气候湿润的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区
天然 橡胶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cf154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c.png)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高考地理中,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气候和自然资源,种植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来提供食物、原材料和能源,是人类聚居和生产活动的基础。
下面将概括一下高考地理中农业的知识点。
一、农业地理基础知识1.农业分布规律:农业在全球的经度分布主要受温度和季节性降水的影响,而纬度分布则主要由气候类型和土地条件所决定。
在我国,农业的分布主要受气温和降雨的影响,也受人文因素的制约。
2.中国农业区位优劣:我国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较大。
优势农区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而劣势农区则主要在北方的内蒙古和西北地区。
3.农业气候要素:气候对于农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光、温、水、风、气压和季节性变化都会影响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二、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主要指的是低产益、技术水平低、农民自给自足的一种生产方式。
现代农业则主要是指高投入、高产益、科技含量高、市场化经营和生态友好的一种生产方式。
三、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也是农业领域的重要部分。
加工可以使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和附加值提高,而贸易则是农产品流通和价值的实现。
要了解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国内外市场状况、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四、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又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中,有大型批发市场和农村集市,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产销对接、价格分析、市场预测等。
在国际市场方面,涉及到的是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现状、政策、贸易体系以及我国农产品对外出口等方面的知识。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发展和经济效益。
要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了解全球农业的生产情况、生态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六、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也是一个与农业相关的重要问题。
2022届高考知识点总结农业(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2022届高考知识点总结农业(一)农业的区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4796b4029e314332386893d9.png)
1、农业区位因素(1)气候①热量:决定作物种类、产量、熟制a.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b.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②温差:决定农产品产量、品质a.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b.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③气温a.春温:春播、发芽、开花时间b.夏温:生长快慢c.秋温:霜冻影响产量d.冬温:越冬作物病虫害④光照a.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b.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c.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d.植被茂盛,荫蔽性好,适合喜阴作物生长(人参、蘑菇)⑤风力:抗风能力弱的作物,注意防风和避风(台风、季风、盛行风带)⑥降水a.降水量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b.降水过少,干旱影响作物产量;降水过多,洪涝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⑦气象灾害:冻雨、寒潮、暴风雪、暴雨、台风、霜冻、干旱(2)地形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耕作,大型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体农业。
如果地势起伏小(<25°),适宜发展梯田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城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3)土壤:土壤由空气、水、有机质、矿物质四部分组成,因此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中)、土壤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适宜种甜菜、沙棘、枸杞等(4)水源:既包括天然的河湖水、丰富的地下水、冰雪融水等,也包括水库等蓄水工程,是对降水的调节、补充(5)市场: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6)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7)政策:政策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8)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多少,劳动力价格、素质高低影响着产品成本和质量(9)科技①机械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②化肥提高了农业的产出③良种使单产量提高④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2、农业生产技术(1)覆砂的作用①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②表面粗糙,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利于保土保肥③减少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利于保温④砂石间隙大,渗水作用强,利于增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⑤减小地表比热容,白天增温更快,夜晚降温更快,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质、糖分的积累(2)覆草的作用①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②表面粗糙,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利于保土保肥③减少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调节地温(减少土壤辐射,在冬季(晚上)起保持地温作用,减少作物冻害;夏季降温)④滞留地表径流,延长下渗时间,利于增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⑤腐烂后进入土壤,补充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引发病虫害⑥覆草会减少地面接收阳光,引发病虫害,抑制杂草生长,避免幼苗受到烈日的灼伤(3)覆膜的作用①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②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利于保土保肥③减少地面辐射,调节地温(减少土壤辐射,在冬季(晚上)起保持地温作用),减少作物冻害,促进作物提前上市④(银灰色)使近地面反射光增加,增加光效应,提高果品着色度⑤(黑色)膜有反光、压草的特性,抑制杂草生长和病虫害⑥(蓝色)在弱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高于警通膜,在强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低于普膜,保温性能良好(4)间作套种的作用a.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行间,精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使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得以成熟。
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18b9ff0b844769eae009ed77.png)
潘帕斯的气候属于:温带草原气候
四、乳畜业
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畜牧业的两个重要因素。
就市场因素看,城市需要大量的新鲜牛奶以及牛 奶制品。受牛奶运输的影响,以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可 以分布在大城市郊区,以生产加工乳制品的乳畜业农 场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近远的地方。
从饲料因素看,乳畜业农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 种植饲料作物。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解析】 读图1和图2,结合所学欧洲西部地 形、气候类型和城市人口分布特点等,分析得出: a处于地中海气候区,这样的气候区适宜发展亚热 带水果和灌溉农业;b分布区为平原地形,地势平 坦便于发展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c为乳畜业,因其所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经济发达,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d主要分布于南 部山地和北部山地及东欧等地区,可判断出其分布 区适宜发展畜牧业。m地比n地纬度低,气温回升快, 鲜果上市早。
因 素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春小麦 春种 秋收 冬小麦 秋种 夏收
东北借鉴美国之处:先进的 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 大规模的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 有区位优势;农业一体化经营, 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优势:
东北平原
华平原
限制: 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优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 限制: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 限制: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我国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 果基鱼塘 花基鱼塘 菜基鱼塘
立体农业
南方低山丘陵借鉴混合农业之处: 加强农业生态建设,良好的山地农田生 态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经营 多样化,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和生物 资源优势,走立体农业的道路,进一步 加强优势资源的开发;市场的灵活性, 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 展山区特色经济。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c8747f0f78a6529657d5372.png)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五大湖区周围的乳畜带。
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鲜牛奶。
A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二、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A •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条件: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河谷农业)主要制约因素:①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B .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 •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我国东北与西北地区)——以东北地区为例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 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与南方相比);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f23b73d48d7c1c708a145a7.png)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五大湖区周围的乳畜带。
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鲜牛奶。
A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二、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A •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条件: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河谷农业)主要制约因素:①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B •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 •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我国东北与西北地区)——以东北地区为例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 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与南方相比);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abf774a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9.png)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农业1.概念: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2.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①按投入产出分为密集农业(集约农业)、粗放农业,①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知识点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识点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知识点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常见类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影响农业品质的因素昼夜温差;生育(长)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水质好;土壤肥沃;土壤富含**元素;**品种优良;**(某特殊气候或技术),品质好;……(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区域特征和特定的农作物作答)。
易错点2: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判断农业区位分析,核心有两点:其一,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
如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以及水源等;人文因素,市场、交通、资源、劳动力、科技和政策法规等。
对于此类试.要明确影响农作物的主导因素,并能区分限制性因素,结合试题提取相关图文信息。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每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同。
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断思路如下。
(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区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c8da23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e.png)
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农业区位因素一、农业相关概念及分类1.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的分类(1)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2)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投入少,单纯扩大生产面积密集农业:投入多,劳动力、化肥、农药、科技(3)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发展中国家商品农业:发达国家3.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4.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对关系(3)主导区位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二、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①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生长期、熟制;②光照:影响农作物的类型、品质;③降水:降水量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④气温日较差: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2)水源: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发展农业的关键。
(3)地形: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便捷的交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扩大销售范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商品竞争力。
(3)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和生产方式。
(4)技术:包括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冷藏保险等,技术可以提高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率,扩大销售范围。
(5)政策法规:各项政策和法规的实施,会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以及农产品的价格。
3.对农业生产不利的区位因素(1)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2)热量、光照、土壤肥力水源等不足,酸碱度偏高等。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0d80e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2.png)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地理学的重要内容,研究农业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与发展规律。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而农业地域类型则根据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农业地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接下来将详细地归纳这些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1)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适宜不同作物的生长,如温带适宜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长,而热带适宜水稻、榨菜等的生长。
(2)土壤条件: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不同土壤适宜不同作物的种植,如河谷平原的黄土适宜小麦种植。
(3)水资源:农业依赖于水资源的供应,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农业的发展,如江河湖泊密布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2.人文地理因素:(1)人口因素:人口密度、人口规模等会影响农业的发展,人口多的地区需要提高农业产能以满足人口需求。
(2)交通条件:农产品的流通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如临近交通干线的地区。
(3)技术水平: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会影响农业区位,技术水平高的地区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3.经济因素:(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驱动力,农业区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情况,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2)资源条件: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等。
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不同,会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3)政策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也会影响农业区位,例如农业补贴、农业税收政策等。
二、农业地域类型1.品种集约型农业地域:特点是品种多样,生产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适宜温带地区的果蔬种植业。
2.规模经营型农业地域:特点是经营规模大,生产集约,市场定位为大规模粮食、油料等农产品的种植。
3.林业型农业地域:特点是以林业为主导的农业地区,适宜生态保护型农业、木材等的生产与发展。
4.特色农业地域:该地区有特别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适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畜禽养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华北鱼塘-台田模式的优点,以及它解决了哪些问题?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有哪些好处?
课堂练习1:[2013·四川卷]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12分)
课堂练习2: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 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
有利条件: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
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
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
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
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2.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
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
3.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
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
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
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4.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
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
③发展花卉、蔬菜等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5.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
区位优势: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生物物种丰富;土地类型多样;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农业制约因素:
①受季风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多寒潮、伏旱等气象灾害;
②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生态脆弱,且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③红、黄壤为主,酸性强、土质黏重;
④农业利用的生物品种单一,经营方式极为粗放。
6.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区位优势分析:
①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③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7.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区位因素分析:
①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
②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③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8.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
优势是纬度低,水热充足;劣势是地表崎岖,地表缺水,土壤贫瘠。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有利自然区位因素:光照、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丰富。
不利自然区位因素: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9、世界部分地区农业
A.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B.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C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