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七章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变革的类型
根据变革的性质和范围,可分为结构 性变革、流程性变革和文化性变革。
变革的动因与阻力
变革的动因
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发展的需要、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等是推动组织变革的主要因素。
变革的阻力
员工对变革的抵触情绪、组织文化的惯性、利益格局的调整等是阻碍组织变革的主要因 素。
变革的过程与阶段
变革的过程
全球化背景对组织发展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崛起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将发挥更加重要的 作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产业链 整合。
文化多样性的挑战
全球化使得组织面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和客 户,如何有效管理文化多样性成为组织发展的重要 课题。
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加剧
全球化背景下,组织间的合作与竞争将更加 激烈,组织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 寻求与其他组织的合作机会。
包括识别变革需求、制定变革计划、实施变革措施和评估变革效果等步骤。
变革的阶段
可分为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和巩固阶段。在启动阶段,需要明确变革目标和计 划;在实施阶段,需要落实各项变革措施;在巩固阶段,需要对变革成果进行 评估和巩固。
02
组织发展的概念与理论
组织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组织发展是指组织通过改变其结构、文化、技术等方面,以适应外部环境 变化和提高内部效能的过程。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织变革将更加注重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数字化时代要求组织更加灵活、高效,因此组织结构将趋向于扁平 化,减少中间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和响应速度。
员工角色的转变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改变员工的工作方式和角色定位,员工需要不 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同时承担更多创新和创造性工作。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

马工程教材《组织行为学》课件第七章本章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相关背景和重要性,并引入本章的主题和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将探讨本章中的核心问题。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和团体在组织___和互动的学科。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原则和理论对于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员工行为、组织文化、领导力和团队协作等关键因素,为有效管理和提升组织绩效提供支持。

本章的目标是在学生中引起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并传授相关的理论和概念。

我们将探索员工动机、团队效能、领导风格等主题,并提供实际案例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让我们开始探索组织行为学中引人入胜的世界吧!本章主要介绍组织文化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同时,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及其特点,并提供了塑造和维持组织文化的方法。

此外,还探讨了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共享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和符号系统的总和。

它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特征,能够塑造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并对组织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一种健康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员工积极参与、合作和创新,提高组织绩效。

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自由主义文化强调自由和个人创新,而保守主义文化则更注重规范和稳定。

塑造和维持组织文化需要领导者的积极参与和示范作用。

领导者应该根据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来塑造和展示文化,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惯例来支持和保持文化。

组织文化与员工行为和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工作表现和满意度。

因此,组织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并与员工共同塑造和维护。

通过深入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定义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本章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中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表现。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重要知识点总结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和组织研究的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个体与组织的互动以及组织内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

个体行为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个体动机与满足个体在组织中表现出的行为受动机和满足程度的影响。

有三种主要的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维尔德的期望理论。

这些理论揭示了人们在工作中追求满足的动机来源,有助于组织管理者理解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2. 个体决策与判断个体在组织中需要做出各种决策和判断。

决策过程中存在认知偏差和决策错误的风险。

个体决策行为可以通过启发式和评估思维等策略来改进,提高组织决策的效果。

3. 个体情绪与情绪劳动个体在工作中会产生情绪,并将其传递给他人。

情绪劳动是指个体在工作中主动管理情绪的能力,对组织绩效和员工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管理者可以通过情绪智力和情绪劳动策略来促进员工情绪的积极表达和管理。

二、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整体的行为表现。

以下是组织行为的重要知识点:1.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中不同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安排方式。

组织设计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制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组织结构和设计的合理性对组织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2. 组织文化与认同组织文化是组织中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组织认同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和归属感。

组织文化和认同可以促进员工凝聚力和组织承诺,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

3. 领导与权力领导是指影响他人行为、管理组织的过程。

权力是领导者在组织中影响他人的资源和能力。

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权力类型对组织绩效和成员满意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组织外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组织环境的重要知识点:1. 组织变革与适应组织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压力下需要进行变革和适应。

组织行为学第7章

组织行为学第7章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的领导方式 (2)外部因素的影响 (3)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 (4)班组的组合 (5)与外界隔离 (6)群体的绩效 (7)群体成员的相似性 (8)群体目标达成的程度 (9)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10)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三.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1)提高群体成员的工作满意度 (2)有助于群体和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3)有助于群体成员的沟通 (4)正确的凝聚力引导提高群体的生产率P128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几个主要特征: 1.自然发生 2.较强的凝聚力 3.独特的群体规范 4. 自然形成的领导人物 5. 信息沟通灵敏 6. 强烈的群体意识 7. 效率较高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1.满足成员多方面的心里需求 2.成员间可以交流感情与思想 3.信息沟通的渠道 4. 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第7章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 1.容易产生抵制情绪 2.容易滋生自由主义 3.容易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
组织行为学第7章
处理政治群体成员和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关系: 1.支持和保护积极性的非正式群体 摄影协会、科研小组、球队 2.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实现组织目标 3.改造消极型非正式群体 4.关注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
组织行为学第7章
前阶段
第一阶段: 形成
第二阶段: 震荡
第三阶段: 规范
第四阶段: 执行
第五阶段: 解体
组织行为学第7章
三.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 (1)群体规模; (2)成员的构成: 任务型角色、 关系型角色、 自我中心型角色; (3)群体规范; (4)群体目标; (5)凝聚力; (6)地位 (7)外部环境; (8)群体结构:年龄、专业、知识、职称、智力、性格

《组织行为学》组织的概述

《组织行为学》组织的概述
理解组织的含义,我们要抓住以下几点: 1. 组织是一个人为的系统。 2. 组织必须有特定目标。 3. 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 4. 组织必须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
(二) 组织的管理学含义
在管理学中,组织被看作是反映一些职 位和一个人之间的关系的网络式结构。
组织, 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 解:
2. 在同一层次的领导班子中,必须明确主 辅关系,副职必须服从正职,正副职之间是上 下级关系。
3. 一级管一级。即“指挥链”关系。一般 情况下,不应越级指挥。
4. 企业高层领导,一定要保证行政指挥权 的统一。在企业高层组织中还必须形成权力制 衡机制。
(六)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保证 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 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静态方面 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 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动态方面 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 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组织被作为管理 的一种基本职能。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 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 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 体系。
企业组织结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五)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所谓统一指挥是指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 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
权力制衡,是指无论哪一级领导人,其权 力运用必须受到监督。
为此,在组织设计或调整时,要特别注意 处理好以下关系:
1.正确处理直线经理与职能经理的关系。 避免多头指挥或无人负责的现象,要实行首脑 负责制。
第七章 组 织 概 述
第一节 组织的含义及作用
一、 组织的含义
组织的希腊文原义是指和谐、协调。 目前组织一词使用得比较广泛。 一般主要从一般含义和管理学含义两个 角度来理解。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第一章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是:(1)边缘性、综合性;(2)两重性;(3)实用性。

第二章发展与理论源泉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主要是:(1)心理学;(2)社会学;(3)人类学;(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2.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联系集中表现在心理活动与行为的联系上,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行为来表现和衡量;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

管理心理学在侧重研究管理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性时,离不开行为研究;组织行为学在侧重研究组织中的行为规律时,也离不开心理研究。

两个学科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各有侧重和其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的不同。

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应用于管理,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并相应地采取管理对策,侧重于实践和应用。

而组织行为学则主要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的行为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律性,侧重于学术和理论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源泉比管理心理学更广泛,它不仅来自心理学,还来自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

其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它不仅把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而且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原理也应用于组织管理。

第三章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应遵循哪些原则?答:研究方法应遵循如下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一、名词解释1、组织: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系统性安排。

2、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组织网络化: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外部资源,对顾客的要求尽可能快的反应,并与环境中变化的因素建立长期稳定的网络关系以减少经营风险。

(跨职能团队;高度依存,共享信息)4、组织扁平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员工素质的提高使管理跨度得扩大成为可能,从而管理层次减少,使原来高耸的组织扁平化。

5、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6、动机: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7、价值观:从个人和社会角度来说,某种具体的工作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8、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9、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0、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11、情商:包括情绪直觉、有效调控、自我激励、换位思考、情绪促进。

12、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13、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义务和权利,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14、非正式组织:是人们的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情感、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15、正式权利:正式权利主要依靠组织的规章制度或组织共有行为来强制实施。

16、非正式权利:由团队成员授予,其行使不需要遵循正式的指挥体制。

行政权利;权利无等级式的层级结构;权利有非理性和个人情感因素来维持。

17、B=f(P.E)18、M=V.EM—激发力量,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V—目标效价,这是指达到的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的大小。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含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学科。

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泰罗、韦伯和法约尔等人为代表。

他们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第二阶段:20世纪30—60年代,以梅奥、麦戈里格等为代表。

他们把组织看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第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代表人物为费德勒等人。

他们把组织看作为开放的模式。

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代表人物是维克、马奇等。

他们综合了前三阶段的长处,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模式。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⑴个体心理与行为⑵群体心理与行为⑶组织心理与行为4、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管理者应具有的三种基本管理技能:第一,技术技能;第二,人际技能;第三,概念技能。

5、组织及组织管理者面临的挑战(论述题,如政府管理者;内外环境)第一,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多元化的挑战第二,对不断改善质量、提高生产率和改进服务的追求,都取决于员工更多地参与和自觉增加对工作投入第三,员工需求的多样化和忠诚度减弱第四,鼓励创新变革和更广泛的授权第五、改善道德行为6、未来组织的特征第一、等级制的弱化第二、组织结构扁平化第三、组织内部分立化第四、组织关系网络化第五、组织边界柔性化第六、组织规模小型化扁平化:组织结构层次尽可能少的一种组织结构。

特点:(1)结构层次减少(2)效率和效益保持或提高(3)行动快捷有效(4)人力资源成本下降(5)组织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网络化:指管理者应该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与利益相关者联合成战略联盟,使之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特点:(1)内部网络化(主要利益者:股东、员工、本企业)(2)外部网络化(主要利益者:客户、供应商、政府、社区、媒体)7、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⑵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⑶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⑷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⑸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高级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高级组织行为学第七章
取消外部边界的方法: 经营全球化,实行公司间的战略联盟,建
立顾客与组织间的固定联系。
26
影响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
组织环境 组织战略 技术 人员素质 企业规模 企业生命周期
27
(一)企业的外部环境
企业环境的构成要素

1、行业。
2、原材料供应。
3、人力资源。
4、资金供应。
5、市场。
6、政府。
7、技术
8、经济形势。
(3)把个人组合成组织:挑选人员和训练他们 执行所担负的专门任务,以及职务设计和奖 励制度。
5
二、个体工作设计
个体工作设计的概念 个体工作设计即职务设计,指对组织成 员个人工作或职务的设计。 职务设计的维度 §专业化,指分工精细,每人只承担一项 任务。专业化有两类: 一类是重复性的、周期性的、常规的手 工操作或办公室日常工作。 另一类是技术性、专业性强的工作。
拿佣金的 销售代表
24
虚拟组织追求的最大目的是灵活性,管理人 员如果认为别的公司在生产、配送、营销、 服务方面比自己更好,或成本更低,就可以 把自己的有关业务交给他们,把精力集中在 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 这种结构的主要不足是,公司主管人员对公 司的主要职能活动缺乏强有力的控制。
25
6、无边界组织
事业部制的优点是各事业部职权分明,拥有相当 的自主权,能适应市场变化,积极灵活地开展经 营活动。
缺点是事业部权力较大,如果经理不适当地运用 权力,有可能导致整个公司职能机构作用有所减 弱,不利于公司的统一决策和指导。
21
4、矩阵结构
职能部门 甲
职能部门 乙
职能部门 丙
工程项目1

工程项目2

工程项目3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高树军版本2016年修订)
绪论
日期:本章课时:2课时
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日期:本章课时:6课时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
第四章沟通日期:本章课时:6课时
第五章团队日期:本章课时:6课时
日期:本章课时:4课时
第六章冲突与冲突管理日期:本章课时:4课时
第七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日期:本章课时:4课时
第八章组织文化
第九章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日期:本章课时:4课时
第十章领导及领导理论的发展
第十一章激励日期:本章课时:4课时。

第七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习题答案

第七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习题答案

丁敏《组织行为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注:本答案为参考答案,仅供参考)第七章组织结构与组织变革一、名词解释1.组织结构是指各种职位之间、各个成员之间的网络关系模式,具体涉及分工、沟通、权力、协调等方面的安排,表现为组织机构的横向分工关系和纵向隶属关系。

2.一个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如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领导人同时对一个下级或一件工作行使权力,就会出现混乱局面。

后人对法约尔的提法加以发展:一个人只能接受统一的命令。

3.机械型组织,是指以高度复杂化、高度正规化和高度集权化为特征的一种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的结构一般有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等。

4.有机型组织与机械型组织截然不同,它是以复杂化、低正规化和分权化为特征的一种组织。

5.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目标,在以后规定的时间内,再对员工实现目标的成效进行评价。

二、单选题1.C 2.D 3.A 4.C 5.A 6.C三、简答题1.组织结构(organization structure)是指各种职位之间、各个成员之间的网络关系模式,具体涉及分工、沟通、权力、协调等方面的安排,表现为组织机构的横向分工关系和纵向隶属关系。

组织结构规定了组织成员的工作、协作、沟通关系。

通过改变人们所在的组织结构就可能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例如把生产部的员工调动到采购部工作,其工作态度与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2.组织结构理论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组织结构理论阶段;行为组织结构理论阶段;系统组织结构理论阶段。

3.目标一致原则、效率原则、管理幅度原则、分级原则、授权原则、职责的绝对性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职权等级原则、分工原则、职能明确性原则、检查职务与业务部门分设原则、平衡原则、灵活性原则和便于领导原则。

4.机械组织的特点是依靠规定和规章,集中决策,严格界定的工作责任以及严格的权威等级。

相反,有机组织的特点是少或适中地使用正式的规定和规章,权力分散和共同决策,宽泛地定义工作责任以及等级层次较少的灵活的权威结构。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多学科相互叉性就是在多种原有学科的相互交叉重叠的边缘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5.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

第二章。

1.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一般来说,在这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是一个独立的观察员。

他利用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结构内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去搜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提供给学生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研究、讨论和分析。

2.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的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就叫观察法。

3.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4.调查法是与系统观察法密切联系的方法。

它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

5.实验法必须先假设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另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有系统地改变自变量,然后测量这些改变对因变量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第7章 组织设计

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第7章 组织设计


要领: 一个下属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 一个下属只能向一个上级回报工作。
3.控制幅度原则


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的下属的人数应该有 一定限度,并且管理有效。 格拉丘纳斯(法)提出的数学公式:
N n(2n1 n 1)


经验表明,在组织的高层,其管理幅度通常是48人;而在组织的低层,管理幅度一般为8-15人。 案例:印加效应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组织设计
组织与组织设计 组织的部门化 组织的层级化
第一节
一、组织的性质和目的

组织与组织设计
组织:


1.名词: 指单位、机构(organization),指为了达到一定的共 同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一群人及其他生产要素组成的 社会单位; 2.动词(organizing): 指为了达到目标而创设组织结构、为了适应环境变化 而维持和变革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发挥作用的过 程。
有核心人物,有共同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在企业各方面潜移默化地起作用,要正确对待,合 理引导,避免对立。

非正式组织的形成
四、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权变的组织设计观:

以系统、动态的观点来思考和设计组织。它要求把 组织看成是一个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开放式 组织系统。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4个:
1.按职能划分部门 企业的基本职能包括生产、营销、财务,辅助职能 包括人事、公共关系、法律事务等。 还可进一步细分: 如生产部门:开发、设计、制作、质量检验、设 备和工具等。 按照这种方法形成的组织结构即直线 ——职能结构。 是一种传统的、普通的组织形式。
优点: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析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围。

2.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人性假设理论、领导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组织行为学案例,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经验。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组织行为学案例,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1. 教材:推荐《组织行为学》教材,供学生参考。

2.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组织行为学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报告,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因素对组织的影响。

2. 掌握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个性、价值观、动机等。

3. 分析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

二、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个性特质、价值观和信念、动机和需要等。

2. 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人际沟通、冲突管理、团队合作等。

3. 组织中的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表现、政治行为在组织中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一部分的内容,巩固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

2. 讲解:详细讲解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和团队行为、权力与政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4.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组织中的情境,增强对理论的理解。

组织行为学课程考试习题(含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考试习题(含答案)

1、什么是组织?答: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1、是由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2、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层面各包括哪些内容?答:第一:把组织看成是个人的集合: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是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的。

对诸如价值观、知觉、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这些因素也予以考虑,并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体行为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第二:把重点放在组织成员的小组、群体上,研究其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们在一起工作的常规方式是小组、部门、委员会这些组织形式。

因此,在组织行为学中,一个可选择的富有成效的方法是分析工作群体的功能,如规范、凝结力、士气、沟通、人际、合作与竞争等. 第三:把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来研究:力求理解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如何影响组织效率温和氛,如何影响有效沟通和信息传递,认识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认识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规律,从而尽可能提高组织的有效性,改进组织气氛。

1、组织行为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主要学说?受到哪些学科发展的影响?答:组织行为学是随着管理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一)古典理论时期(1900—1930 年) ,受管理科学发展的影响; (二)人力资源理论,受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三)权变理论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受哲学思想发展与社会学发展的影响; (四)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入,行为科学发展的影响。

2 、21 世纪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答:一、经济全球化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影响;二、高新科技,特殊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影响. (网络化、扁平化、灵便性、多元化、全球化)1、行为研究中的原则?答:1949 年,行为科学命名大会上的四项决定: 1、理论的肯定和证明必须靠公众都能够观察了解的客观事实,不能单凭学者个人的经验;2、尽量使用数理化的方式来说明假设,以便精密地测试和修正;3、尽量使各种论述精确,以便能用严密的试验予以肯定或者否定;4、使用自然科学所惯用的“厘米—克—秒”制作为度量工具。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

《组织行为学》教案(公开课)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应用范围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背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重要性和基本概念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组织行为学的应用范围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PPT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二章:个体行为2.1 课程目标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个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2.2 教学内容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个性理论和人格特质研究动机理论和激励理论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个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性理论和动机理论2.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个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PPT案例材料:有关个性理论和动机理论的案例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三章:群体行为3.1 课程目标了解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群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2 教学内容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群体动力学和群体结构领导理论和领导风格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群体动力学和领导理论3.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群体行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PPT小组讨论材料:有关群体动力学和领导理论的案例3.5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第四章:组织结构与文化4.1 课程目标了解组织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4.2 教学内容组织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组织层次和组织部门结构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组织文化的概念和作用4.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组织结构和文化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组织文化和组织结构的案例4.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五章:组织变革与发展5.1 课程目标了解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掌握组织发展的概念和策略5.2 教学内容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组织变革的过程和策略组织发展的概念和策略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变革的概念和原因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组织变革和发展策略5.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组织变革和发展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组织变革和发展策略的案例5.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六章:冲突与谈判6.1 课程目标理解冲突的性质和原因掌握谈判的原则和技巧6.2 教学内容冲突的性质和原因冲突管理策略谈判的原则和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冲突的性质和原因角色扮演法:模拟冲突情境,让学生练习冲突管理策略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谈判的原则和技巧6.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冲突与谈判概念的PPT角色扮演材料:冲突情境剧本6.5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第七章:激励与员工满意7.1 课程目标理解激励的概念和理论掌握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策略7.2 教学内容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激励的概念和理论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实践方法7.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激励与员工满意度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激励和员工满意度的案例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八章:领导力发展与变革管理8.1 课程目标理解领导力的本质和重要性掌握变革管理的原则和实践方法8.2 教学内容领导力的本质和重要性领导力发展的理论和模型变革管理的原则和实践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领导力的本质和重要性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领导力发展和变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领导力和变革管理的实际应用8.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领导力发展与变革管理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领导力和变革管理的案例8.5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第九章:团队建设与管理9.1 课程目标理解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掌握团队管理的策略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角色的理论和识别团队管理的策略和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法:模拟团队情境,让学生练习团队管理策略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团队角色的理论和识别9.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团队建设与管理概念的PPT角色扮演材料:团队情境剧本9.5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第十章:跨文化组织行为10.1 课程目标理解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掌握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的原则10.2 教学内容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跨文化沟通的障碍和策略跨文化管理的原理和实践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的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跨文化管理的实践方法10.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跨文化组织行为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跨文化组织行为的案例10.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十一章:绩效评估与管理11.1 课程目标理解绩效评估的重要性掌握绩效管理的策略和方法11.2 教学内容绩效评估的概念和目的绩效管理的过程和策略绩效评估工具和技巧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绩效评估的概念和目的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绩效管理的实践方法角色扮演法:模拟绩效评估情境,让学生练习绩效评估技巧11.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绩效评估与管理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绩效评估的案例角色扮演材料:绩效评估情境剧本11.5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表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第十二章: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12.1 课程目标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组织行为的关系12.2 教学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和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实践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过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实践12.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案例1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十三章: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13.1 课程目标理解压力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掌握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13.2 教学内容压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压力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和管理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压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实践方法13.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的案例1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十四章: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14.1 课程目标理解组织伦理的重要性掌握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原则和实践14.2 教学内容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系组织伦理实践和挑战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组织伦理实践和挑战14.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案例14.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第十五章:未来趋势与组织行为15.1 课程目标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未来趋势掌握适应未来趋势的策略和方法15.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的未来趋势技术对组织行为的影响适应未来趋势的策略和方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组织行为学的未来趋势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技术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适应未来趋势的实践方法15.4 教学资源教材:《组织行为学导论》课件:未来趋势与组织行为概念的PPT案例材料:有关适应未来趋势的案例15.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为《组织行为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涵盖了组织行为学的简介、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结构与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冲突与谈判、激励与员工满意、领导力发展与变革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跨文化组织行为、绩效评估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压力管理和工作生活平衡、组织伦理和社会责任以及未来趋势与组织行为等十五个章节。

组织行为学 重点

组织行为学 重点

组织行为学考点第一章导论一、组织1)定义: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二、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三、霍桑实验:组织行为学的独立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标志是霍桑实验。

1、霍桑实验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十分著名的心理学研究的总称。

霍桑实验被公认为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梅奥被认为是管理心理学的创始人。

2、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1)照明实验(绕线实验)1924.11~1927.4实验假设:提高照明度会有助于减少疲劳,使生产率提高。

2)福利实验1927.4~1929.6①实验目的: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②导致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如下:是参加实验的光荣感;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被信任感和责任心的;群体意识。

③这一实验结果经实验者以极大的启示,从此开始了以人为中心的思考,实验者把注意力从物质条件转移到人际关系方面。

3)随访实验(与工人谈话实验)1928.9~1930.5目的:了解工人对诸如工作状况、工资待遇、工作监督、公司方针等各方面问题的真实情感和态度。

访问了近两万名工人,管理者必须认真倾听和了解工人的情绪和实际问题。

4)群体实验(观察实验)1931.11~1932.5目的:检验每个工人都是想以最高的工作效率换取最大的工作报酬。

观察的结果: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生产量平均都差不多。

3、霍桑实验的结论:生产条件的改善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

组织行为学教案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Organization Behavior课程性质:学位课学时:40 学分:2.0适用专业:工商管理预修课程:管理学原理或高级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掌握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规律,掌握与组织行为有效性相关的组织沟通、组织冲突、组织变革与发展等理论,从而提高群体绩效和组织工作效率。

积极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问题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三、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四、组织行为学的知识来源案例1-1 通用与本田汽车公司的管理风格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一、传记特点与管理二、能力理论与管理三、人格理论与管理四、学习理论与管理案例2-1 谁适合当总经理?第三章、知觉与个体决策一、感觉与知觉二、社会知觉的内容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四、在知觉与判断中的错误案例3-1 “凶杀案”目击者的自述第四章、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一、价值观与管理二、态度与管理三、工作满意度与管理案例4-1 在东京帝国饭店打工的女生第五章、工作激励理论与应用一、激励的基本概念与模型二、早期的激励理论与管理三、当代激励理论与管理四、激励理论的应用案例5-1 工资全额浮动为何失灵?案例5- 浙江先锋机械公司激励经销人员案例5- 组合国际电脑公司有什么绝招? 案例5- IBM公司的激励制度第六章、群体行为的基础一、群体的定义与分类二、群体行为的解释三、群体结构与互动四、群体任务与决策案例6-1 易继芳的转变第七章、工作团队与管理一、团队与群体的区别二、使个人成为团队高手三、打造高绩效的团队四、团队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案例7-微软中国公司的团队建设第八章、组织沟通与管理一、沟通的理论二、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三、有关沟通的当前问题案例8-1谁该当经营副厂长?案例8-苏黛薇的卓尔不群第九章、组织冲突与管理一、冲突概述二、冲突观念变迁三、冲突产生与解决案例9-1 研发中心的人际纠纷案例9-红旗轻工设计院的群体冲突第十章、工作压力管理一、工作压力概述二、工作压力对行为的影响三、工作压力管理策略案例10-1华为员工张立国心很累第十一章、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一、组织结构的概念二、一般与新型组织结构设计三、组织诊断与优化设计案例11-1凌云科技集团的组织结构变革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发展一、组织变革的动力与推行二、推动组织变革的方法三、组织创新与发展案例12-1 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创新案例12-东原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教材: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孙泽厚、罗帆.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003参考书:1、张德. 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查尔斯汉迪.管理之神:组织变革的今日与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083、Stephen anizational Behavior.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费栋华,员工脑电波——人力资源心理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孙泽厚、罗帆.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0076、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Richard L. Daft.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8、工商管理学习网:http://202.114.88.145/cm/study_web/index.jsp学习成绩组成:1.平时成绩30分2.案例分析报告 0分3.结业考试 0分案例分析报告作业要求:从《组织行为学》教材或课堂讨论案例自选一个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案例分析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部制
总经理
研究
计划
人事
财务
电池 事业部
录音机 事业部
电视机 事业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车间
车间
车间
收音机 事业部
矩阵制
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 成一个矩阵,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 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
优点:将企业的横向与纵向关系相结合,有利于协 作生产;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人员配置有利于发挥个体 优势;有利于信息交流,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缺点:高层领导者陷于日常经营活动,疏考虑企业长远 的发展战略;由于行政机构越来越庞大,各部门之间的协 调也越来越困难,造成体制僵化,管理成本上升。
直线职能制,又称U型结构
总经理
计划 财务 生产 市场
质检 工艺 设计 人事
车间
车间
销售分公司
工艺
工艺 工艺
工艺 一处
二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店铺 店铺 店铺
(3)权力与责任:分工之后,就要赋予各部门及每个人相应的权力,以
便于实现目标。但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必须明确各部门或各人的责任。
(4)与环境的联系:
投入:环境为组织提供资
源、机会和限制,这些将 决定组织是否成功
组织
反馈:环境评价组织
的产出,并据此决定 将来给予组织的投入
产出:当组织能够提供环境
所需的产品或服务,并且为 环境接受时,才能继续生存
♠ 层级原则 ♠ 管理跨度原则
♠ 统一指挥原则 ♠ 责权一致原则 ♠ 适当授权原则 ♠ 分工与协作原则 ♠ 执行与监督分离原则 ♠ 精简与效率原则
2 1
4 3 2 1
(2)组织设计的动态原则 —— 对外部环境变化剧烈的组织适用
♠ 职权和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强制性磋商 + 赞同性职权 + 功能性职权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
机械式 组织机构
★ 任务被划分为独立的专业化部分; ★ 职责范围受到严格精确限定; ★ 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和许多程序规则; ★ 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集
中在组织的上层; ★ 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纵向协调;
直线制
……
直线职能制
有机式 组织机构
★ 成员围绕着共同的任务展开工作; ★ 职责范围在相互作用中不断修正; ★ 职权等级和程序规则少; ★ 有关工作的知识及对任务的监控分
事业部制
是一种分权结构。
优点:权力下放,有利于高层领导集中精力研究企 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各事业部之间的竞 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便于培训管理人才。
缺点: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 用增加;各事业部独立性强,容易忽视增体利益等。
• 环境愈复杂时,组织愈倾向分权化。
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对结构的影响为:当组织规模愈大时, 愈趋向机械式模式。
大型组织的特点 •更精细的分工 •更多的垂直层级 •更多的规定
战略选择
• 创新战略:强调引进新产品或劳务的策略
• 成本最小化战略:严格控制成本,削减各种不必要的费用,并以低价出 售产品的策略
如:快餐业、消费品业
许多环境因素存在 因素彼此间不相似 因素不断变化
如:电讯业、生物技术业
不稳定 同质
复杂程度
异质
环境
• 外部环境变化越剧烈,不确定性越大,需要比较大的弹性 来因地制宜、快速反应。组织的结构就愈倾向有机式组织。
• 环境稳定,资源供给稳定且不确定性低,则较不需高度协 调沟通及确保资源取得,经理可以设计较为机械式的组织 结构。
缺点:项目组是临时的组织,容易使人员产生短期 行为;小组成员的双重领导问题会造成工作中的矛盾。
矩阵制
研发功能 工程功能 财务功能 制造功能
A 项目负责人 B 项目负责人 C 项目负责人
拥有2位上司的个别员工
由拥有2位上司的员工所组成的产品团队
机械式、有机式组织结构的适用性
一般来讲:
★ 在环境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在任务明确技术统 一的常规活动中,机械模型较为适用;
本章内容
7.1 组织的基本概念 7.2 组织结构的类型 7.3 组织设计的步骤与原则
第一节 组织的基本概念
1、定义
组织的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古今中外的管理 学家也对此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如:巴纳德(C.I. Barnard) 将组织定义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人的活动或力量的协作系统”。
♠ 集权和分权相平衡的原则
工作的重要性 + 方针的统一性 + 经营规模 + 组织的工作性质 +管理者的数量和质量 + 组织历史+ 被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 企业外部环境
♠ 弹性结构原则
使部门结构具有弹性 + 使职位具有弹性
影响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些?
因素 环境 组织规模 战略选择
技术
指标
复杂性 动态性
下可以采用这种结构? 6、尝试去了解采用事业部制结构的组织的情况。 7、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些?它们对组织设计有什么影响?
张洪霞 人力教研室
学习目标
• 掌握组织的概念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 了解组织设计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及组织设计
的目的和步骤 • 了解组织的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 掌握组织设计的传统原则和动态原则 • 掌握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
较适合采用充分授权、具有弹性的组织
♠ 大量生产技术:经理人需拥有较大的管控权,以正式的组织结构为

♠ 连续性生产技术:工作人员所扮演的角色是处理各种意外的状况和
可能致命的危机,因此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是必须的
作业与思考
1、举例说明违反统一指挥原则给组织带来的危害。 2、目前一些组织的管理跨度不合理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3、举例说明组织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4、现代企业中应用了哪些动态的组织设计原则? 5、你认为矩阵式组织结构有何优点和弊端?管理者在什么情况
★ 在环境变化较大、任务和技术复杂多变,需要 较多的创造和革新活动中,有机模型较为适用。
第三节 组织设计的步骤与原则
1、组织设计的步骤
工作划分 建立部门 决定管理跨度 确定职权关系 通过组织运行不断修改和完善组织结构
2、 组织设计的原则
(1)组织设计的传统原则 —— 对工作具有重复性、稳定性的组织适用
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 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组织的基本特征
(1)共同目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
(2)分工与协作:一个组织为了达到目标,需要有许多部门,每个部门
都专门从事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工作,各个部门之间又要相互配合,这就 是一种分工和合作 。
大 小 低成本 集中化 专业化 小批量生产 大量生产 连续性生产
稳定
较低的不确定性
中等的不确定性
较少环境因素存在
许多环境因素存在
因素间相似
动 因素基本保持不变
态 程
如:烟草业、制盐业
因素彼此间不相似 因素基本保持不变
如:炼油业

中上程度的不确定性
高度的不确定性
较少环境因素存在 因素间相似 因素不断变化
• 模仿战略:确定创新者产品有利可图后,就模仿生产以获利的策略
战略 创新战略 成本最小化战略
模仿战略
适合的结构
有机式:结构松散、低度分工、低度正式化、分权
机械式:控制严密、工作专门化程度高、正规化程 度高、高度集权化
机械式与有机式:兼顾松散与严密。对现有活动行 严密控制。对新领域则采松散控制
技术
• 吴渥德(Joan Woodward)曾归纳出技术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有以 下三种情形。 ♠ 少量生产技术:需要高度的工作弹性以响应顾客特殊的需求,因此
散在组织之中; ★ 强调上下级双向沟通及横向、
斜向沟通;
事业部制
……
矩阵制
直线职能制,又称U型结构
以权力集中于高层为特征的组织结构。其基本特征是: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 每一个部门又是一个垂直管理系统,每个部门或系统由企 业最高领导直接进行管理。
优点: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按总体设想,投资 到最有效的项目上去;有利于产供销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 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