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

合集下载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对学习的影响 本章要点 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认知失调论自我效能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要求识记学习动机的含义及构成 (一)动机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动物的行为简单,其行为原因比较容易理解。

人的行为复杂,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不易解释。

在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时,直接观察到的是外界施加的刺激和机体(人与动物)作出的反应(行为)。

至于包括人在内的机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在心理学回答涉及行为起因的问题时便假设一个中间变量,即动机,以解释行为的起因和动力。

在涉及动物行为动机时,常用需要和内驱力来解释。

如食物剥夺引起饥饿,这种饥饿刺激作为一种内驱力驱使动物寻找食物;动物吃到食物,饥饿消失,停止寻找食物的行为。

在涉及人的行为时,除了使用需要和内驱力等概念之外,还用目标、兴趣、愿望、理想、信念等概念来解释。

因此,需要、目标(或目的)、内驱力、兴趣、理想、信念等都成了描述人的行为原因的术语,它们表达的概念难以严格区分。

动机有两种功能:第一,唤醒与维持功能。

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同动机水平低的个体相比,其情绪和意识处于较高的唤醒状态,在动机指向的目标达到之前,这种唤醒状态将维持下去。

如学生在迎接高考或中考时,其唤醒状态保持较高水平,一直要到考试结束后,思想和情绪才会放松。

第二,指向功能。

有较强动机的个体,同无动机的个体相比,其思想和行为更集中指向满足动机的客体或事物。

如一名球探与一名普通球迷同看一场足球赛,由于球探有特殊动机,其行为指向与普通球迷不同,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他需要的球员的表现上。

动机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的,内驱力是推动有机体的能量,包括生理的内驱力和社会的内驱力;诱因是指吸引有机体的行为目标,即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目的物。

当有机体的行为被内驱力激起并指向一定的诱因时,就会产生行为的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某种活动。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概述
态度的构成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3个因素 譬如,某人对吸烟持反对态度,那我们可以观察到,她能说出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认 知),她不喜欢有人在她面前抽烟(情感),她从来都不抽烟(行动) 这时,她的态度是明确、固定的,她的心理也是平衡的 假设这位女士尚未结婚,她爱上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先生,可他偏偏有吸烟的爱好,那 她的态度就可能要改变了,因为喜欢男友,也就爱屋及乌,认为吸烟也并非不可接受 费斯汀格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作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认知失调指态度中认知、情感、行为不一致的情况,个体需要进行调整,以达成新的 平衡 这时,认知失调可以被看成态度改变的动机
学习动机一般不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影响,而是以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 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学习意志的提高、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以及学习投入的增加为中介来 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有助于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降低在学习过程 中对事物的知觉阈限,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注意状态的集中有助 于学生将学习活动指向认知内容和目标,克服分心刺激的影响。毅力(grit)反映了学生 学习需要或学习驱力的强弱。毅力是指对长期目标的坚持性及热情(Duckworth,Peter son, Matthews &. Kelly,2007)。毅力强者在完成挑战性任务时,即使在失败、困境或 停滞时期都依然会持续努力,并且保有持久的兴趣,而毅力弱者就会放弃或中断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学习动机。正如 奥苏伯尔所说的:“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 性的关系。”教师在强调动机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学习本身就是下 一步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学习条件,使学习本身起到强化作用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概述

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 (一)引发作用 • 动机使有机体进入活动状态,提高唤醒水平,集中注意力; • (二)定向作用 • 动机使个体的行为向一定懂得方向、目标前进,使个体的行为具有明确指向性; • (三)维持作用 •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勤奋还是懒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
动机的水平; • (四)调节作用 • 动机还能使个体的行为继续维持对该目标的指向,并调节着行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 1、根据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 动机。
•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具体的动机。 •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远大理想相联系的动机。
• 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 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太低都不利于学习,而当动机保持在最佳水平时,则可以产生最好的学习效 果。学习动机过低时,个体对学习活动态度冷漠,学习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 • (2)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效率最高。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 机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学习效率随动机水平增强而提高,在动机达到最佳水 平时学习效率最佳,此后随着动机进一步增强而下降。 • (3)任务容易时,中等偏高的动机下,效率最高;任务困难,中等偏低的 动机下,效率最高。
和外部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动机的内在因素。 • (2)诱因 • 能够激发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机体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
(如食物的芳香是饥饿时觅食的诱因)
• 2、内驱力
• 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 认知内驱力是成就动机三个组成部分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它存在于学习任务 本身。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 向。简言之,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求知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学生如果对学习有兴趣,有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信心,就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学习动机的功能1、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功能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两类。

2、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功能学习行为是指在学习情境中,由于受到学习动机的调节而采取的与学习有关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学习行为也叫学习策略或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1)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习策略的使用,会促使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

例如:有些学生解题喜欢从整体着手,步骤紧凑;有些学生则恰好相反,他们喜欢从条件入手,思维严密。

这样,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学习风格,而学习策略正是导致学生形成不同学习风格的原因之一。

(2)影响学习过程。

如何选择学习策略,将会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和学习者对学习的满意度。

一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学习策略,如认真审题、提纲挈领、总结反思等策略,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3)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方式,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并通过课堂示范、引导、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10、外部奖励的作用。

外部奖励能加强人们的学习动机,但过多过滥的外部奖励却使学习动机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11、多重需要的特点(1)学习成绩的归因:一般说来,高成就动机者把学习成绩的高低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即能力而非运气,认为成绩好是自己刻苦学习的结果,是自己头脑聪明,学习轻松等造成的。

(2)身心状态的归因:高成就动机者的身心状态不太稳定,易受到成败经验的影响。

当考试失利时,他们往往怨天尤人,认为都是外界的原因造成的。

(3)人际关系的归因:高成就动机者的人际关系不太协调,主要是指与父母、教师的关系紧张。

教育心理学-第13章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13章 学习动机
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动物的训练,但是很难解释人 类的学习。
在操作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的动机理论是强化说。
在斯金纳看来,操纵有机体行为之后的强化事件 可以引发和维持有机体的学习行为,因此他认为, 不必在强化之外去寻找有机体行为的原因,强化 理论足以解释有机体行为的原因。
强化论可以解释婴儿和低年级儿童的许多学习行 为的原因。
(3)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
在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的时 候,教师可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因势利导地把 学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2.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和效能感
要提高学生对能力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就必 须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
教师还可以采用如下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 我效能感:
其基本精神是:
– 领导者或教师首先要关心人的基本需要,使职工或学生 能温饱、有安全感和自尊感。
– 当这些基本需要适当满足以后,则应充分相信自己的职 工或学生。他们天生有学习、求知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愿 望,关键是要善于引导,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节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两个模型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应注意两点:
– 第一,人的学习兴趣总是与人的能力密不可分的。 – 第二,所谓培养学生的兴趣主要指间接兴趣。
3.情绪与焦虑
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 第一,对于高焦虑的学生应尽量少给他们学习上的压力, 而对于低焦虑的学生应适当施加压力,使两者的唤醒趋 向于中等水平,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的策略 内源性动机是源于兴趣、好奇心、成就的需要或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兴趣、渴望和努力的程度。

它可以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

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于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和乐趣,他们愿意从事学习活动,不需要外部的奖励或者激励。

内在动机会促使个体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且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相反,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者避免惩罚,才进行学习活动。

外在动机通常往往是短暂的,一旦外部奖励或者惩罚消失,个体可能会立即停止学习。

学习动机与个体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密切相关。

当个体对于学习任务持有积极的期望和目标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因为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相反,当个体对于学习任务持有消极的期望和目标时,他们可能会缺乏动力去学习,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达到目标。

此外,学习动机还受到个体的认知评价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个体对于自己的能力和能否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评价,会影响他们对于学习的动机。

当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果持有积极的评价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

相反,当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果持有消极的评价时,他们可能会缺乏动力去学习。

情绪状态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积极的情绪,如兴奋和喜悦,会促使个体对学习任务更感兴趣,从而增加学习动机。

相反,消极的情绪,如焦虑和厌倦,会降低个体对学习的动机,甚至抑制学习行为的展开。

总而言之,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兴趣、渴望和努力的程度。

它可以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

个体的学习动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学习目标和期望、认知评价和情绪状态等。

对于个体来说,理解和激发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学习动机的三种分类

学习动机的三种分类

学习动机的三种分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根据学习动机的不同功能,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自我效能动机三类。

一、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指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学习动力,它是由学习者自身的内心愿望和内在压力驱动的。

内在动机的来源是个体内心的渴望,可能是对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或好奇心,也可能是想要满足自身的欲望,如必须胜过别人或自己的某种强烈愿望。

因此,内在动机可以帮助学生更有积极性、投入性和专注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二、外在动机外在动机指的是一种外部驱动的学习动机,它可以来自家长、老师、朋友和其他人的期望,或者来自社会环境、文化和政治等外部因素。

这种外在动机可以促使学习者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障碍、惰性和缺乏信心等内在因素,从而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动力和激励,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三、自我效能动机自我效能动机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能力和能力的认知。

当学习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时,就会产生自我效能动机,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自我效能动机不仅能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而且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因此对学习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三种: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自我效能动机。

内在动机主要来源于学习者内心的强烈愿望,可以帮助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外在动机可以来自家长、老师、朋友等外部因素,可以克服学习者的恐惧、心理障碍等内在因素;自我效能动机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帮助实现学习目标。

因此,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习过程中要尽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父母及学校的过度强调考试分数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培养学习动机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家长和老师都要珍视孩子学习的成就,不仅要强调学习的效率而且要强调学习的乐趣,让孩子看到学习还是一件有趣且有意思的事情。

其次,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孩子们发挥自我,让孩子们通过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实现目标,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才是最好的动机。

什么是学习动机

什么是学习动机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的关系三、 xx 学习动机的特色四、如何激发学习的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观点所谓的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进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

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到的学习动机,常常波及的是学校教课中的成就动机。

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升其活动的踊跃性极为重要。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的关系往常,学习动机作用和学习成效是一致的。

它们的关系表现为;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习成效,学习成效能够增强学习动机。

比如:优异的学生拥有必定激烈的学习动机,有追求的目标和搞勤学习的梦想,有浓重的学习兴趣,有坚定的学习信心和战胜困难的毅力,这些动力作用促进他们努力学习,并获得优异的成绩。

后进的学生则不一样,在学习中常常缺少动力,学习成绩不好,失败的学习结果是原有的学习需要得不到知足,甚至减弱或减退,以致学习的成效更坏。

动机作用和学习成效之间的这种恶性循环,是这种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但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的关系其实不老是一致的,有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很激烈,但学习成绩却不好;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其实不激烈,学习成绩却不错。

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不行否认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只好更近一步说明学习动机不可以代替学习。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经过很多中介要素实现的,诸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和身体素质等,它们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习成效。

所以,教师不可以只以学习成绩的利害来判断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强弱,而要全面地剖析学生的状况,经过多种方法激发调换学习的学习动机,是他们产生踊跃试试,探究创新的梦想和对学习的神往,并踊跃地参加到学习的建立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 xx 学习动机的特色1、学习动机的不自觉性和不稳固性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很难自觉地为自己确定一个学习目标,并一直朝着这个目标而保持自己的学习活动。

在小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目的和目标可能是被动确定并且自己常常变换学习目的和目标。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价值观
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知识的价值观念会影响个人的学习动机。当社会普遍认为教育和学习重要时,人们更有可 能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教育政策
政府的教育政策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社会环境因素。例如,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对不同类型教育 的支持等政策都会对个人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03
建立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提高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动力。
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晋升、奖励等,以激发员工的内在 工作动力。
团队建设与合作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凝聚力,激发团队整体的 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更 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学习动机的分类
内部动机
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如好奇心、求知欲等。
外部动机
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动机,如奖励、惩罚等。
近景性动机
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远景性动机
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02
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来源于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刺激,通过正向和负向的强化来激发学习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
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价值观和 需求,强调自我实现和内在动机的重要性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

名词解释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状态。

由五种成分组成: 1.认知内驱力(指导自己学习的愿望、观念), 2.自我提高内驱力(指维持现有学业地位的愿望、动机), 3.附属内驱力(指使自己顺从、听从教师或家长的愿望、动机), 4.外部奖励内驱力(指由他人赞许、奖励而产生的愿望、动机), 5.自我服务内驱力(指为社会或他人做事情的愿望、动机)。

对学习结果的期待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调节学习动机水平。

学习结果期待对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把学习动机转化为实际行为;同时,对学习动机也起到一定的消退作用,当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结果期待不能实现时,便会出现消极的学习动机。

自我概念这是指个体对自身特性和心理状态的意识和评价,包括个体对自己身体形象、人格、智力、能力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被称为非正式群体,是存在于正式群体中,没有正式编制,但是存在于成员间亲密的心理联系之中,其目的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一类群体。

大量研究表明,小群体具有与正式群体不同的一些特征:(1)每个成员对小群体都有高度的忠诚;(2)小群体领袖具有较高的威信;(3)小群体中有较好的人际关系;(4)成员们关注群体的目标,小群体中一旦发生分歧或争执,人们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以求和解。

在小群体中成员之间往往有着一种亲密感,群体规模越大,成员就越分散,越分散,越依赖于成员之间相互的情感连接,而这种情感连接就越来越依赖于成员之间共享的规范和价值观念。

学校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们不仅面临多种多样的任务,还要面临来自校园文化各方面的压力,包括对学习的要求、学习成绩的竞争、考试的焦虑、教师及同学的态度、朋友关系以及健康与安全等。

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并决定了他们将来的工作满意度和离职率。

一般认为,低自尊的学生,缺乏主动性、自我效能感低下、更有可能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知识点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导和激励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对学习成效和学习动力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学习动机进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倾向。

它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积极性和意愿,进而影响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类。

1. 内在动机: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寻求知识和自我发展的动机。

内在动机的特点是兴趣主导、自主性强和持久性高。

例子包括自发学习、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成就的追求等。

2. 外在动机:指受到外部因素激励的学习动机,个体通过获得外在奖励或避免惩罚来进行学习。

外在动机的特点是动机效果短暂,个体仅仅关注于外部奖励而非学习本身。

例子包括因为得到奖励而学习、为了避免惩罚而学习等。

三、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点、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等个体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和同伴影响等社会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3. 任务因素:学习任务的难度、目标明确性、任务的情境意义和任务反馈等任务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方法教师和教育者可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创设积极学习环境:提供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乐趣与成就感。

2. 激励目标设定:设定具体、可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3. 提供选择权和自主性: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动机。

4. 应用情境教学:将学习任务与现实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 养
一、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 1.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 2.学校教育
学校的知识教育、教师本身的模范作用、学 校及班集体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育技巧以 及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态度等,都极大地影响 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
3.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
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对学生往往有着潜 移默化的影响。
个体在某一行为上趋向成功的倾向(用Ts表示) 取决于他的稳定的趋向成功的倾向性(用Ms 表示)、他对行为成功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 (用Ps表示)与取得成功的诱因价值三者之间 的乘积,用公式可表示为: Ts=Ms×Ps×Is
同理,个体避免失败的倾向性(用Taf表 示)取决于他的稳定的避免失败倾向(用 Maf表示)、他对行为失败可能性大小 的主观估计(用Pf表示)与失败的消极 诱因价值(用If表示)三者之间的乘积, 用公式表示为: Taf=Maf×Pf×If 其中,If=1-Pf
个体在某一行为上的成就动机等于他趋向 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 强度,即: Ta=Ts-Taf=(Ms×Ps×Is)-(Maf×Pf×If)
教育意义:
对追求成功者:任务难度→挑战性 任务情境→竞争性 结果评定→严格性 对避免失败者:任务难度→适当容易 任务情境→非挑战性 结果评定→适当放宽,多鼓励 少指责
四、成败归因理论
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的成败归因方式之 间存在相互影响。趋向成功者有很强的 自信心和内归因,成功更增强了使他们 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旦失败,他们会 认为是自己采取了不合适的策略,没有 付出足够的努力,而不会将失败视为是 缺少能力,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 务。避免失败的学生正相反,他们的自 信心不强,倾向于外归因。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生成途径和间接生成途径培养学习需要
新的学习需要的生成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生成途径, 即原有学习需要不断被满足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二是间接 生成需要,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 具转换而来。
学习需要的培养需要两条途径的配合,不可偏废。若 只有间接途径转化而来的间接动机而无直接动机,学习动机 难以巩固和发展;若只有直接性动机而无间接性动机,又容 易使学习内容狭隘,丧失学习兴趣,阻碍学习动机的进一步 发展。
就大学生个体而言,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多元化 的,在不同课程的学习中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学习目标定向。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学习动机的培养,首先要解决一 个思想观念问题,这就是首先要树立自主创业的学习目标定 向。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主要是成绩目标定向、 掌握目标定向和毕业目标定向,即就业目标或理想就业目标 定向,最缺乏的就是自主创业的学习目标定向。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培养学习动机也就是 培养学习需要。 1、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学习动机是通过制约学习积极性来影响学习效果的,学习积极性主 要体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反应和意志力三个方面,是学 习动机的外在表现。 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 用于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的心理机制是,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往往是通 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就动机 水平低的人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伤害和产生烦 恼。
三、成败归因理论 人们完成一项任务后,总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成功或失 败的原因,这就是归因理论的依据。 海德最早提出归因理论。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 控制世界的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途径就是了解人 们行为的原因,并预期人们将如何行动。 一般而言,学生通常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于能力、努 力、任务难度和运气等四个因素,而较少归于身心状态或外 界环境因素。当然,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于什么原因, 还受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先前的观念或因果图式、自我知 觉等等因素的影响。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第二,归因训练要与学习策略指导相结合。
四、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
• 1.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 • 2.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 • 3.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力
(二)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 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 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 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 • 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 • 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 • 我监控。
• 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达到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取得某一水平的 行为结果时,就表明他们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
• 一个人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是受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 第一:行为的成败经验 • 第二:替代经验 • 第三:目标设置 • 第四:成败归因 • 第五:奖励 • 第六:学习监控
•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多 方面的影响:
• 第一,影响活动的选择 • 第二,影响努力的程度、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 第三,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 第四,影响任务的完成 • 总之,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动机作用。
第三节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认识兴趣又称求知欲,是力求认识世 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探求真 理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的认识倾 向。
• 学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都可以看作是内驱力,是后天习得的学习 内驱力。
• 学习动机也离不开诱因和目标。如:知识、分数、考大学、父母 表扬、竞赛等。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般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 一的。表现在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 提高成绩。

学习动机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名词解释学习动机是指促使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继续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或要求。

它是学习行为背后的重要动力因素,能够驱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努力、积极参与,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学习动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人面对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的意愿和热情的度量。

个体的学习动机高低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持久性、积极性和成就。

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内心的兴趣、好奇心、成就需求等自身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

个体对学习任务的关注和投入主要来源于对任务本身的兴趣和舒适感,以及获得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权、成就感和满足感。

内在动机的学习动力来自于个体的内在需求,因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外在动机是指个体由于外部奖励、处罚或压力等外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

个体对学习任务的关注和投入主要是为了获得外界的认可、奖励、避免惩罚或避免产生负面后果。

外在动机的学习动力往往不持久,存在外在激励消失后学习动力下降的风险。

学习动机受多种因素影响。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挑战性、教育环境的支持等都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此外,个体的性格特质、各种社会心理需求(如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归属需求等)以及个体对学习后果的期望也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动机。

优秀的学习动机对个体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能够驱使个体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追求知识、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使个体主动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体的学习成就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习动机还可以增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和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并促使个体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继续努力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因此,个体和教育者应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个体应努力培养自我认知,并根据个体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为自己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以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教育者则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积极、激励性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的名词解释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包括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期待以及学习信念等。

学习动机一般分为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

内在学习动机是由个体自身需要引起的,对个体学习活动具有持久而稳定的推动力。

内在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对所学内容本身的兴趣,具体表现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内在学习动机一般通过教师和学习材料来激发,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学习目的性、学习兴趣和意志努力程度。

外在学习动机主要指外部奖赏、成就需要、争胜动机等。

这些外在奖赏不是随便能够满足的,必须与学习目标相结合才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具有直接联系。

在中等难度的学习情境下,如果学习者认为某种外在的奖赏会比内在的学习动机更为重要时,他们将会降低内在的学习动机,而去寻找外在的奖赏。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强化物时,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

相反,学习动机的强度越低,学习效果越差。

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就不可能好。

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关于外在奖励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小量的外在奖励确实会促进内在的学习动机;二是内在的学习动机可能会抑制外在奖励的作用。

这种研究结论主要针对那些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学习动机水平较低的学生,或者那些因缺乏学习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

在特殊条件下,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同一外在刺激会降低内在学习动机的水平,而对外在的奖赏却无影响。

因此,内在学习动机是否存在以及高低,完全是由学习任务的内容决定的。

这是内在学习动机与外在学习动机不同的根本原因。

由于内在学习动机是自身学习需要和内部动机,因此它能够调节人的行为,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

而外在学习动机则是社会对个体的外在奖赏和他人对个体的评价所引起的。

由于学习者并不关心自己的学习效果,也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所以这类动机只能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转移。

学习动机的三种

学习动机的三种

学习动机的三种
1、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一种不受外在环境影响而来自自身以实现个人目标和野心的力量。

在学习领域,自我激励可能是由于欲望获得成就感(如掌握知识、实现学习成效等)来提高学习动机。

善于激励自己的人,更容易把自己想要做的事儿,做到更好,有更大的精力。

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给自己定激励的期望,把给自己的方向,想办法按照设定的方向,努力朝着那个方向进发。

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从其他人的鼓励、认可和帮助中获得的动机。

在学习中,社会支持可以来自家庭环境、朋友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来自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考核和帮助。

社会支持会给学习带来有益的影响,改变学习者的行为倾向,提高其学习动机。

3、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可以激发学习的动机。

通过尝试和摸索,孩子们可以掌握真正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成就感,激发出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和影响。

孩子们需要从旁人身上得到积极的激励和正面的情感交流,而这些正面的影响有可能为他们构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经验,这种经验可以持续地激发他们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示意图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成就动机说 成就动机说源于默里(H.A.Murray) 有关 “成就需要”的研究,后经麦克莱兰 (D.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 (J.W.Atkinson)的发展,成为一种关于 学习动机的理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是激励人去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 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动力。Βιβλιοθήκη 麦克利兰关于成就动机的具体阐述
主要围绕成就需要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他发现,高成就需要者有三个主要特点:①喜欢设立具 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 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②在选择目标时,喜欢中等难度的目标——对他们而言, 当成败可能性均等时,才是一种能从自身的奋斗中体验 成功的喜悦与满足的最佳机会;③喜欢能立即给予反馈 的任务,即希望得到有关工作绩效的及时明确的反馈信 息,从而了解自己是否有所进步。 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 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 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 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 物质奖励。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表现形式是多 种多样的,而且因年龄、性别、学科以及个性特征 的不同而错综复杂。相比较而言,以下五种类型较 为常见。 1. 情绪性学习动机 情绪型学习动机是一种为追求情绪愉悦而产生的学 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 的常常不是与学习目标或教师要求相联系的终极性 动机,而往往是与“趋乐避苦”相联系的情境性动 机。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2. 求知性学习动机 求知性学习动机是学生为满足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 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如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 识,试图阐明和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等。 该动机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具体形成机 制是:由于多次获得成功或满足的愉悦体验,使最 初带有好奇性质的求知欲望逐渐发展为求知的乐趣, 从而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学习动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的内在价值和阶段 性的学习成果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的兴趣,是 培养求知性学习动机的基本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往性动机:人们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友谊 关系的需要倾向。 威信性动机:是为了获得他人承认或社会地位的倾 向。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三)亲和动机与成就动机
亲和动机:希望同社会中的人保持亲近关系 的动机。
成就动机:个人对于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工作 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就的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Abraham H. Maslow,1908-1970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 H. Maslow,1954)用需要 的满足来解释动机。他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缺失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

(5)求知与理解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三、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学习反馈是指对学习结果的了解和知 悉。反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增强动机方面; (2)提供信息方面。 研究还表明, 为了有效的激励学习动机, 反馈应是及时的、充分的。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四)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
对于追求成功与害怕失败两种力量相等的 人而言,任务难度不会改变其犹豫不决的 焦虑状态。

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
Ta: (tendency achievement)个人完成某项任务的动 机倾向,情境动机。 Ts:追求成功的倾向(success) Taf:避免失败的倾向(avoid failure) Ms: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motive success) Maf:避免失败的动机强度 Ps:成功的主观概率(probability ) Pf:失败的主观概率, Is:成功的带来的满意感(incentive) If:失败带来的不满意感
成就动机的公式
计算公式:
Ts=Ms×Ps×Is Taf=Maf×Pf×If Pf=1-Ps Is=1-Ps If=1-Pf=Ps
成就动机等于力求成功的动机倾向减去回避 失败的动机倾向。 Ta=Ts-Tf =(Ms×Ps×Is)-(Maf×Pf×If) 因为,Pf=1-Ps,Is=1-PsIf=1-Pf=Ps 所以, Ta=Ms×Ps×(1-Ps)- Maf×(1-Ps)×Ps =Ps×(1-Ps) ×(Ms-Maf)
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这一 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动 机的主要来源。 归因影响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 果),归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于是归因就 具有动机功能。即:


情感反应
对行动成败的归因 对行为结果的期望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 学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可按三个维度分类:内外源、稳定性、可 控性。

就是说,内部动机是指学习者因学习活动本身 其乐无穷而学习。例如求知欲就是一种内部动 机。

外部动机:由学习活动以外的情境提供奖励所 维持的动机。 此时学习者指向学习活动以外的目的。典型的 外部动机是赏罚,是指学生因害怕惩罚或追求 奖励而学习。பைடு நூலகம்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三)交往性动机和威信性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推尔福特(J. M. Sowry & C. W. Telford)把人的社会性动机分为交往性动机和威信 性动机,学习动机则是这两类动机在学生学习活 动中的具体表现。
3、附属内驱力: 是一个人为了保持权威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 的把工作做得更好的一种需要。
问题:从小学到中学,个体的学习动机有什么样的 发展变化?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1.学习动机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学 习的充分的条件。但它是对学习起促进作 用的重要条件。 2.对于长期进行有意义学习来说,学习动机 是绝对必要的。 3.学习动机不直接影响和改变学习中的认知 过程,因而它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 动机
使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完美 的地步。

成就动机主要来源于马斯洛所说的尊重需要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它也是一种最重要的威 信性动机。 心理学中最早重视研究成就动机的是哈佛大 学默里(H. A. Murray),他在20世纪30年代就 开始将成就需要作为20种需要中的重要的一 种加以研究。 40年代末期以后,麦克里兰(McClelland)等 人系统地展开了成就动机的研究,并于1961 年出版了《成就社会》这本名著。
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与量密 切相关。高成就动机者在没有外力控制的 环境下仍能保持好的表现,在失败时,高 成就动机者更能坚持。 追求成功者有很强的自信心,有高的成就动 机水平和内归因。 成就动机随着学生学校生涯的延伸而逐渐减 弱。为什么?发展特点还是教育结果?
四、归因理论

归因(Attribution)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 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个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言语劝说(改变归因倾向) (4)情绪唤醒
这些因素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影响学习动 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培养有关技能; 发展敢于尝试的精神; 获得成功经验; 获得反馈; 观察他人成功范例; 受到鼓励; 减少焦虑等。
两种学习目标
后来有认知心理学家(Dweek, 1986)从目标取 向来解释不同成就动机的人对不同难度的 任务的选择。认为学生所设定的目标有两 种: 学习目标(掌握目标):将学校学习的目的 看成是为了获得技能、形成技能。 表现目标:将学校学习的目的看成是为了寻 求对自己能力的积极评价(避免消极评 价)。
(三)成就动机的结构

追求成功与害怕失败这两种力量的不同组 合影响个体对不同难度的任务的选择。

对于追求成功的力量高于害怕失败的力量 的人而言,面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成就 动机的力量最强,任务的吸引力也最大。

对于害怕失败的力量高于追求成功的力量 的人而言,面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逃避 的力量最强,而非常难或非常容易的任务 对他的吸引力最大。

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 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 诱因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情 境和条件。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还是来 源于学习活动以外的诱因,可以将学习动 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 持的动机。此时学习者的目的指向学习活 动本身。
自我实现的预言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行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学 生经过努力又是可以克服的那样一种学习情境。 问题情境具有障碍性、探索性和可接受性。 二、学习内容与方法的新异性 教学内容的新异性、差异性、悬疑性、不确定性、 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但教学提供 的信息量应符合学生信息加工的最佳水平。
成长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具有层次性。
二、需要层次说
教育意义:对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的解释。
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爱和自尊
教育启示: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有利于他们 追求高级需要。 教育不允许学生出错。
三、成就动机理论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 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作用: 它使个人不断进取以追求新的目标; 使人克服困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论
1、引起动机和习得行为都可用强化来解释。
动机的产生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 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即过去受到强 化的行为或者比受到惩罚的行为更易于重 复出现。 学习——强化——强的学习动机 学习——不强化——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惩罚——避免学习的动机
一、强化论
学习动机
假如你即将教课的班上只有少数学生对 学习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 强。有的学生根本不愿意学习,有的 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有的学生学习就 是为了逃避家长和老师的处罚,还有 的…… 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个体发动或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 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和家长经 常使用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如果使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奖励、表 扬就是在个体表现出某种行为操作的同时 或随后,呈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将导致 个体今后该行为操作出现的概率增加,因 此奖励、表扬就是强化。这是一种正强化。


亚特金森
(三)成就动机的结构




阿特金森(J. W. Atkinson,1958,1964)认为 成就动机由两种方向彼此相对的心理因素 构成: 一种是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 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前者使人趋近目标以追求成功,后者使人 回避目标以避免失败。(50%成功机率的事 情)
希望成功与害怕失败的力量组合
2、奖励和强化 用个体过去所受到的强化来解释动机是不 充分的,原因就是人类的动机是非常复杂 的,受到情境的制约。
最有效的强化物的强化价值主要是由个体因 素以及情境因素决定的。
一、强化论
3、确定诱因的价值 诱因的动机价值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学生对奖励的期待决定了奖励的价值。 “我希望你们都能够保证按时交上读书笔记,否则就会扣 分。”(分数) 鼓励: “做得不错!我知道如果你努力的话,就一定能成功。 对差学生:鼓励 对好学生:惩罚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1、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 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与信念。 自我效能感与归因中的控制点关系密切。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的效能期望概念 个体 行为

结果
效能期望 结果期望 两种期望: 结果期望:个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 果的推测。 效能期望:个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 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个体对自己行为能 力的推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