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血栓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
2021年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第二部分)全文
![2021年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第二部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27e7f7915f804d2a16c1c0.png)
2021年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第二部分)全文三、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预防问题7: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推荐及共识】7-1 高危因素的动态评估是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发生的重要手段。
(证据等级:专家共识)7-2 健康宣教、物理方法是预防妊娠期及产褥期VTE 的首选。
(证据等级:专家共识)7-3 妊娠期及产褥期有VTE 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合理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
(证据等级:专家共识)VTE风险因素的评估是预防的关键,与非孕期相比,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危险因素更多、更复杂。
尽管目前针对孕产妇的风险评估策略还未得到有效验证,但仍建议对每个孕产妇进行VTE高危因素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以减少DVT和PE的发生,降低因VTE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和不良妊娠结局[6]。
在此要特别强调,妊娠期及产褥期是一个相对长的时期,随着妊娠的进展以及分娩后进入产褥期,VTE的风险也会随着孕产妇的生理改变和病理状况发生变化。
因此,应对VTE的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推荐在以下几个节点进行评估:首次产前检查、出现新的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时、住院期间、分娩后[24]。
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是预防VTE的有效措施之一,宣教内容包括告知孕产妇合理膳食、规律开展孕期运动、避免脱水、避免长时间卧床或制动、鼓励术后早期活动、识别VTE的风险因素和早症状等。
以下几种物理方法可作为VTE的预防措施和辅助治疗手段[25]:(1)足背屈;(2)防血栓梯度加压弹力袜:适用于产前或产褥期可以自由活动的孕产妇,或接受药物抗凝的同时穿戴梯度加压弹力袜;(3)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或足底静脉泵:适用于长时间卧床制动的孕产妇,存在VTE高危因素尤其是剖宫产术的产妇,建议至少使用至产后第2天,对于不适宜穿梯度加压弹力袜的产妇可以考虑整夜使用。
但若合并严重外周动脉疾病或溃疡、近期皮肤移植、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重度腿部水肿或肺水肿、对已知材料或产品过敏、严重腿部局部疾病(如坏疽、皮炎、未治疗的感染切口、脆弱的“纸样”皮肤)等情况时,不适宜用上述物理方法。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50315b7fc4ffe473268ab14.png)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在中国孕产妇死亡率逐渐降低(特别是当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0/10 万以下)的情况下,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孕产妇独特的发病风险和孕产妇保健体系特征,形成此次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上海专家共识。
拟在早期预防、及时诊治两个层面建立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规范。
一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现状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肺栓塞(pul monary embolism, PE)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孕产妇是发生VTE 的高风险人群,孕产妇死亡中VTE 的构成比增加是全球的趋势。
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VT E 相关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VTE 缺乏临床特异性,D-二聚体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但在孕产妇几乎都高于正常上线,至今没有公认的标准;CT 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金标准,但由于X 射线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妨碍临床医生的选用。
诸多原因导致了孕产妇VTE 临床诊断困难。
本共识旨在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VTE 相关疾病的认识,做好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断,降低孕产妇VT E 相关疾病的死亡率。
由于其临床表现非特异性、诊断困难、治疗延误等因素,VTE 是可预防的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
制定VTE 相应的规范,预防和处理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对于提高孕产妇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DVT 和PE 的发病特点,中国孕产妇存在独特的发病风险:(1)高龄产妇增加:2015 年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以来,高龄产妇生育意愿不断增加。
高龄妊娠是VTE 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而且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VTE 风险因素亦密切相关;(2)活动减少、肥胖等代谢相关疾病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改善,营养状态已经从以往的“减少饥饿期”进入“慢性疾病期”,进食增加、运动减少导致营养过剩,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3)产妇“坐月子”的风俗限制了产后活动: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产褥期的“仪式性”行为,各地有独特的行为和饮食方面的禁忌。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疗专家共识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b62efc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c.png)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由抗体介导的肝素不 良反应,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并增加静脉和动脉血栓的风险。
四、制定产科VTE高危因素筛查表,指导预防VTE策略的实施
个人史
妊娠前使用抗凝药物、既往VTE合并血栓高风险、无诱因VTE复发 治疗性抗凝至产后6周 大于等于2次、妊娠合并VTE
家族史
有VTE家族 史
无个人史
大于1项易栓试验检查阳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凝血酶缺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治疗性抗凝至产后6周或更长 治疗性抗凝或高剂量预防至产后6周
纯合子(FVL、凝血酶原突变)、FVL及凝血酶原 标准预防至产后6周 杂合突变、蛋白S、C缺乏
抗磷脂抗体阳性、杂合子(FVL、凝血酶原突变) 临床监测,大于等于1个其他危险因素, 予标准预防至产后6周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 症预防和诊疗专家共识
1、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深静脉血栓(DVT):常发生于下肢,少数见于肠系膜静脉、 上肢静脉、颈静脉、颅内静脉
脱落
肺栓塞(PE)
2、妊娠期和产褥期发生VTE的风险明显增加
一、VTE的流行现状
• 妊娠期及产褥期VTE发病率较非孕期增加4-5倍 • 发病率0.6/1000~0.8/1000,其中DVT占75-80%,发生率1.0/1000~1.3/1000,PE发生率
穿刺
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
不通过胎盘、安全有效、产前产后血栓预防首选、肾损害减量或普通肝素替换、抗凝血酶原缺乏加 量、不建议常规测Xa水平、监测血小板计数
普通肝素
半衰期短,出血风险高,非孕期一线用药、出血、HIT、肝素诱导的骨质疏松风险高于低分子肝素钠、 分娩/计划分娩前从LMWH转UFH、考虑血小板计数监测、HIT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59cfe1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4.png)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血栓性疾病是一类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它的低发性高危性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血栓性疾病可以导致心血管意外发生,例如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肺栓塞等等,这些疾病会给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措施。
1. 做好基本的预防措施血栓性疾病的预防的最基本措施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应包括适量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的食物的摄入)、合理的锻炼计划(推荐每天的适量锻炼时间为30分钟),并保持适量的体重。
此外,戒烟和少饮酒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合理用药对于高度危险人群,有些医生会给他们开出防血栓的药物,例如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然而,使用这些药物需要慎重考虑,因为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3. 耐久性锻炼为了增强心肺功能和加强肌肉力量,应该多做耐久性的锻炼。
耐久性锻炼可以改善胆固醇和血流量,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建议人们每周进行3-4次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等。
4. 管理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如果你已经被诊断出这些疾病,就必须采取治疗和管理措施保持这些疾病的控制。
通常,这些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和锻炼。
5.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压力过大和抑郁往往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采取一些缓解压力和放松身心的方法,例如冥想、瑜伽、花园种植等等。
总之,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耐久性锻炼、管理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等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护理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61579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1.png)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护理静脉血栓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在妇产科领域,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细心、专业和负责的态度。
本文将从预防、观察、护理三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护理方法。
一、预防1. 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等。
同时,术前建议患者适当运动以增强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2.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静脉通畅,避免静脉曲张,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提供适当的康复护理措施,避免血栓再次形成。
二、观察1.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体征观察:注意观察患者下肢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排尿情况等多方面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3. 心理观察:及时咨询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康复的信心和意愿。
三、护理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如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等,有效控制血栓形成,减缓病情发展。
2. 体位护理:对于卧床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帮助患者进行 passively 肌肉锻炼,保持下肢肌肉的正常功能,预防血栓的形成。
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的病情稳定,确保治疗效果的实现。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经验,做好预防、观察、护理工作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护理工作有所帮助,让患者能够尽快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科普宣传PPT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科普宣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2d95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5.png)
病因
病因
孕期激素变化:孕妇体内激素 变化会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加, 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静脉回流受阻:妊娠期子宫增 大压迫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 阻,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
症状与诊断
症状与诊断
静脉血栓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 胀、发热、皮肤变色等。
Q: 静脉血栓病的治疗周期是多 久?
常见问题与解答
Q: 静脉血栓病是否会遗传? Q: 长期使用抗凝剂是否有副作用?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治疗与护理
治疗与护理
对于已经发生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患者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防止血栓进一步扩 大与脱落。
护理工作包括: - 提供舒适的环境,减轻患者疼痛
与不适。 -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促进
血液循环。 - 定期监测患者血栓情况,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常见问题与解 答
常见问题与解答
Q: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是只有孕 妇才会发生吗?
诊断静脉血栓病需要进行超声波检查, 以确定血栓的存在与位置。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的预防可以 通过以下措施实施:
- 高风险孕妇进行抗凝治 疗。
- 孕妇保持适当的体位,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 经常活动,进行适当的 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 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长 ,避免肥胖增加血栓风险。
妇产科静脉血病 病因 症状与诊断 预防措施 治疗与护理 常见问题与解答
介绍
介绍
欢迎进入妇产科静脉血栓病科 普宣传PPT,通过这个PPT,我 们将向您介绍妇产科静脉血栓 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妇产科 静脉血栓病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f4b99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a.png)
药物治疗的选择与注意事项行抗凝治疗,其安全性较高,且
对胎儿影响较小。
溶栓药物
02
对于急性VTE患者,可考虑使用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但需密切
监测凝血功能及出血风险。
注意事项
03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肝肾功能等
因素,并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及病情变化。
非药物治疗方法的介绍与适应症评估
机械性预防措施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治疗,如静脉取栓术、静脉内支架植入术等。
包括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和梯度压 力袜(GCS)等,适用于无法耐受药物或存 在药物禁忌的患者。
适应症评估
在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时,需充分评估患者 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风险及预后等因素, 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感染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
感染时机体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和 细胞因子,引起血液高凝状态, 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感染影响静脉回流
产褥期感染可引起盆腔静脉炎、 下肢静脉炎等,导致静脉回流受 阻,血液淤滞,易形成血栓。
其他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的孕妇 ,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增加 。
生活习惯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不断涌现。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新的方法 和技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妊娠期及产褥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不仅影响患者的 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 响。未来需要更多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 供全面的医疗照护和支持。
规范临床实践
专家共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解读和应用专家共识,可以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诊断和治 疗实践,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差异和浪费。
不得不防的妊娠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处理
![不得不防的妊娠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8c13de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64.png)
•172•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 年3 月第37 卷第3 期Jouma/ q/"Pmc£ica/ ami Gyneco/ogy 2021 A/ar. VW. 37,/V o.3文章编号:1003 -6946(2021 )03 -0172 -04不得不防的妊娠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处理祝彩霞,王子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广东广州510080)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志码:B妊娠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检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检塞(pulmonary em-bolism,PE),其中 DVT 占75% 〜80%,而 PE 占20% 〜25%。
妊娠是V TE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和产褥期 V TE的发生风险是同龄非孕期女性的4 ~ 5倍1]。
妊 娠相关VTE的发病率约为0. 12% ,其发生风险随孕周 增加而增高,产后1周达到高峰,并持续至产后12周。
VTE是西方发达国家孕产妇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VTE 占澳大利亚孕产妇死亡中的10.6% [2],V T E占美国孕 产妇死亡中的14% [1]。
一项我国范围内的妊娠期和产 褥期VTE的回顾性研究(5个地区9家医院)近五年的 V TE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V TE的发病例数呈现上 升趋势[3]。
研究认为,1/3的DVT孕产妇会在5年内 出现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主 要表现为受累肢体慢性疼痛、水肿、皮肤改变、麻木等,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
V T E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孕 产妇的健康,因此需要重视孕产妇V TE的防治。
本文 就妊娠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处理展开论述。
1妊娠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高危因素1.1妊娠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机制Virchow 认为血栓形成主要由于血液高凝、血流速度缓慢、血 管内皮细胞损伤〇妊娠后,母体血小板、凝血因子(n、¥、邓、\1、〇(和)〇1)和纤维蛋白原均较非孕期增 加,母体纤溶活性下降;同时胎盘分泌雌三醇和纤溶 酶原激活剂抑制物,促进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合 成,降低纤溶酶原活性,因此妊娠后母体血液处于高 凝状态;妊娠期母体血容量从6〜8周开始增加,32 ~ 34周达到高峰,髂静脉和下腔静脉受增加子宫压迫,血管平滑肌舒张,妊娠晚期下肢血流速度缓慢;研究 认为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可通过机械压迫造 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阴道助产和剖宮产也可能导致 血管内皮伤害;以上因素均有利于血栓形成']。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全文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b0bb6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0.png)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病情缓解后继续应用8-12周
反复VTE史需要长期抗凝治疗者,持续到产后6周
停药前再次评估,如果风险持续存在应适当延长用药时间
在无明显禁忌的情况下,高危人群均应采用标准预防剂量的LWMH。在极端过低、过高体重孕产妇,可以根据孕妇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产前或产后预防和治疗血栓的LWMH剂量
极端体重(<50kg 或>100 kg)
0.5mg/kg, q12h
75U/kg, q12h
0.01ml/kg, q12h
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具有出血、血小板减少、骨质疏松等并发症。这些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使用预防剂量的患者中,长期应用则风险更高。在LWMH预防用药时应注意:
孕产妇预防性应用LWMH的注意事项(1)
临时评估
若孕产妇出现以下情况时重新评估:①孕期住院;②危险因素改变;③制动延长。
根据昆士兰(2018)和RCOG(2015)孕产妇静脉血栓最新指南,采用评分法进行风险因素评估。风险因素分为产前因素、产后因素和临时因素三个类别。
孕产妇VTE风险因素评估与分级
产前风险评估=产前因素+临时因素
产后风险评估=产前因素+临时因素+产后因素
极高危(4分以上)高危(产前3分或产后2-3分)低危(0-1分)
风险分级
产前因素
产后因素
临时因素
*同时存在多种因素者,分数可以叠加。临时因素消失后不再作为风险因素。
孕产妇VTE风险因素评分表
易栓症包括遗传性易栓症和获得性易栓症
“坐月子”风俗限制产妇产后活动
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增加
Contents
目录
加强孕产妇关于VTE的健康教育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共识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a48f428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b.png)
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共识1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现状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O孕产妇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人群,孕产妇死亡原因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占比增加是全球趋势。
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孕产妇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D-二聚体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但在孕产妇中该指标实测值几乎都高于正常范围上限,故至今没有公认的阳性范围标准QCTA是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的金标准,但由于X射线对胎儿可产生潜在的影响,妨碍了该检测项目在临床上的应用。
由此可见,诸多原因导致了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诊断的困难。
由于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临床表现非特异、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等特征,故其虽然可被预防,但仍成为影响孕产妇健康与威胁其生命的重要因素。
制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规范,对于提高孕产妇安全分娩率、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特点,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孕产妇的发病风险存在独特性:①高龄孕产妇数量增多。
自2015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来,高龄孕产妇生育意愿不断提升;高龄妊娠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亦密切相关。
②因活动减少、肥胖等导致的代谢相关疾病发病率增高。
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改善,国家营养相关策略已经从以往对“减少饥饿”的倡导转为对“慢性疾病”的防治,进食增加、运动量减少导致了孕产妇营养过剩,肥胖比例显著增高。
③产妇“坐月子”的风俗限制了其产后活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坐月子”是产褥期的“仪式性”行为,该风俗具有各地独特的行为和相关饮食禁忌的配伍;虽然目前尚无关于中国“坐月子”的文化习俗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相关的报道,但是“坐月子”可能导致的运动量减少与产后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
④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应用增多。
妇产科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指南
![妇产科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66b084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3.png)
VTE定义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形成凝血块,使静脉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致使静脉回流障碍。DVT多发生于下肢,少数发生于上肢、肠系膜静脉或脑静脉。 PE为来自静脉或右心的血栓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以肺循环障碍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90%继发于DVT。 DVT和PE统称为VTE,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
VTE危险因素
年龄妇科> 50岁
静脉血管壁损伤
静脉曲张
手术创伤,尤其是开腹手术
孕产妇,危险5倍 遗传、多胎、辅助生育、 产科并发症,剖宫产,易栓症
手术时长≥3h
VTE
恶性肿瘤:促凝因子/置管
既往VTE病史:18/25/30%
术后卧床≥48h 制动
住院时间长>5d
血液高凝状态 成分改变
血流停滞或缓慢
非特异性症状:心动过速、呼吸急促、 咳嗽咳血、晕厥及无法解释的低血压等 无明显征兆迅速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
肢体:沉重/痛/胀/肿
臀/腹股沟/侧腹部疼
左下肢常见
呼吸困难,87%
胸痛(约 61%)
低氧血症
检查手段
别忽视查体,血气和心电图
CTPA 妇科首选
MRI肺 动 脉 造影
静脉超声/心超
产后至少10 d 内预防血栓
孕 28 周起预防血栓形成。
自早孕期起开始预防血栓;
产褥期延长住院(≥ 3 d)或再入院
产后阶段若评分≥ 2 分
产前评分 =3 分者
产前≥ 4 分
产褥期/妊娠期评分表
来源于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会指南
孕前评分之高分项目--既往VTE
1
抗 凝 血 酶 缺 乏 或 抗 磷 脂 抗 体 综 合 征相 关 的 VTE病史和 VTE 复发的孕产妇(常长期口服抗凝药) 产前及产后 6 周应予更高剂量LMWH 预防血栓发生,同时应结合血液科综合管理。
妊娠期血栓栓塞治疗与预防
![妊娠期血栓栓塞治疗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5c7db275bd64783e08122b3e.png)
围产期新发VTE
剖宫产VTE预防
▪ 剖宫产术是孕产妇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建议所有剖 宫产妇应用充气加压装置预防VTE,直至术后下床活动。对于分 娩后血栓风险高的女性,应采取预防剂量的LMWH与机械防御措 施联合使用,并且出院后继续予以LMWH治疗。在围产期创伤小、 良好术后镇痛前提下,提倡产妇早期下床活动。
▪ 妊娠期VTE发病率约为0.5/1,000~2.0/1,000,是非孕女性发病风 险的4~5倍。其中75%~80%为DVT,20%~25%为PE。VTE发 病率在妊娠期和产褥期各占一半,尤其以产后1周内风险最大。
VTE常见原因
▪ VTE常见病因包括血液高凝状态、血流减缓、血管内皮损伤等。依据诱因VTE 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剖宫产VTE预防
产后VTE治疗与预防
▪ VTE高危孕产妇应在阴道分娩4~6小时或剖宫产术后6~12小时 恢复抗凝治疗,以降低出血风险。如分娩后需尽早进行治疗,建 议采取静脉泵注肝素,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小结
▪ VTE是孕产妇严重并发症,常导致严重后果,所以防重于治。麻 醉科医生应加强相关宣教,筛查VTE高危因素, 利用B超检查及 时发现与治疗。各个医院应具有VTE风险评估规范,标准化预防、 治疗流程。
病例摘要
▪ 手术日17:11
▪ 术毕,准备过床,产妇突发意识丧失,心率持续下降,血压测不 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2分钟内恢复窦律,产妇恢 复意识,但随之SpO2再次下降,意识再次丧失,继续行CPR;紧 急进行床旁B超,心脏超声示:右心增大,中重度三尖瓣反流, 估测肺动脉(PA)压力约为60~66mmHg,左心受压明显,呈“D” 形。首先怀疑羊水栓塞诊断,但结合超声监测和血栓弹力图 (TEG)凝血功能正常,高度怀疑肺栓塞可能性更大
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预防性治疗
![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预防性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ee08acd89eb172ded63b7d0.png)
05 % ,剖宫产进一 步增加 了发 生 Dv .0 0 T的 风险- ,因 4 J
此 ,为了降低孕产妇 D T 的严 重危害 ,对 有高危 因素 的 v
患 者 的早 期 识 别 及 提供 可 靠 的预 防 性 治 疗 措 施 , 已成 为 广
上述少见的遗传 因素 ,D 后天 性的高 危 因素是最 重要 的。据 国内的资料揭示 ,孕产妇 D VT与肥胖 、多胎妊娠 、 妊娠高血压 、围产期 心 肌病 、慢 性 高 血压 、妊 娠 期糖 尿 病 、重度卵巢过渡刺激征 ( O S 、过度增 大的子宫 ( H S) 羊 水过多或合 并子 宫肌瘤 ) 、剖宫 产 以及 术 后 应用 止血 药、 术前术 中输血 、吸烟 、有静脉血栓形成 的既往史或下肢静 脉 曲张、原发下肢静脉瓣膜功 能不全 等因素 有关_l 。以 6J 7
-
时盆腔静脉壁的受损 ,使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
2 3 孕产妇术前 因体力消耗 、体液 不足致血 液浓缩 ,术 . 中禁食 、术后饮水少等均引起 循环量不足 ,致血液淤滞和 血液凝 聚力增加 ,也可诱 发血栓形成 ;麻醉导致周 围静脉 扩张 ,尤其是硬膜外麻醉使下肢肌 肉完全麻醉 ,小腿静脉 丛壁处于松 弛状 态 ,静脉 丛 内淤血 ,加 上手术 时制 动状 态 ,静脉丛 内血液较长时间的淤滞 ,从 而诱发下肢静脉血 栓 ;术后各种增加腹 压 的因素 ,如腹 胀 、腹痛 、尿 潴留、 腹带加压 以及需要卧床休息 ,减少活动 ,致下肢血液 回流
量凝血 因子 ,在妊娠期 、产程 中、产褥早期血液 中的凝血 因子 V、VI、VII X、X增 加 ,血 液 处 于 高凝 状 态 , I I、I 这虽有利于减少产后 出血量【 。但 同时增加 D , 患病风 川 、r 1 险。此外 ,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 、骼静脉产生 压迫 ,导 致静脉血流不畅 、充盈淤滞 ,血管 内皮细胞受损以及分娩
产科DIC预防诊断和处理
![产科DIC预防诊断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a56327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5.png)
5.抗纤溶治水: 6— 氨 基 已 酸 4—6g+5%G·S 100 ~ 250ml ivdrip 总量< 20g;止血芳酸 0.1~0.2g+50% G·S 20ml iv 总量< 2g。
6.溶栓疗法:
适应于DIC后期,主要有尿激酶。
DIC发展过程及治疗手段示意图
血、血尿、便血、咯血等。
(2)不易以原发病解释的循环衰竭:休克、与 出血量不可成正比。(神志模糊、嗜睡、 昏迷)。
(3)多发性微血管栓塞体征:皮下栓塞坏死, 早期出现的脑、肺(呼吸困难、咯血、呼 衰)、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出 血)、肝(黄疸、肝衰)、肾功能不全 (少尿、无尿、血尿),席汉氏综合征。
一、正常凝血机制
主要依靠血管壁的完整、血小板的 功能和血浆凝血因子来完成。分为四个 阶段:
1、原发性止血栓形成:
血管壁损伤→血管壁收缩→血小板沉积、 粘附及聚集→血小板+纤维蛋白元→形 成血小板栓。
2、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物质基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1)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Ⅱ、Ⅶ、Ⅸ、 Ⅹ
诸因子的生物活性受维生素K的影响→具有
⑦凝血酶时间↑>3′。
诊断标准:前三项阳性,或前三项内二项阳性加上后
三项中一项阳性,结合病因和临床即可诊断DIC。
五、产科DIC的治疗 1、治疗产科原发疾病,及时消除宫腔 内
容物为关键措施,阻断促凝物质进入 母血循环,才能使凝血不再发展,体 内凝血过程才能很快恢复正常。(羊 水栓塞、胎盘早剥时子宫血管内存有 大量的组织凝血活酶,故要及时切除 子宫)。
2、补充支持疗法: 输全血、纠酸、补液、吸
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等,达到维持正常血压及心搏 出量,气体交换保证组织供氧及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2021全文)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2021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d9013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7.png)
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2021全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DVT是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见于下肢,少数见于肠系膜静脉、上肢静脉、颈静脉或颅内静脉系统。
如果血栓脱落阻塞于肺动脉,则会导致PE。
孕产妇发生DVT、PE的风险以及因VTE导致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孕产妇、肥胖和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日趋增多,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二)VTE的高危因素筛查VTE的高危因素并进行早期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
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35岁、BMI≥25 kg/m2、孕前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孕期高血压疾病、孕前存在VTE或家族史、孕期并发症如重度贫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剖宫产等、分娩方式、产后休息时间不足、产后并发症如产后出血、感染等。
三)VTE的预防和诊治制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防治规范尤为必要。
XXX在参考多个国际指南的基础上,结合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和我国实际情况,编写了我国首个《妊娠期及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诊治专家共识》。
该共识指导和规范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筛查、诊断、治疗及预防。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加强体育锻炼等。
对于确诊的DVT或PE,应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
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发病率比非妊娠妇女高4~5倍[8]。
国外数据显示,妊娠期及产褥期VTE的总发病率为0.6/1 000~1.8/1000,其中分娩后第1周是发病风险最高的时期[9‐10]。
DVT在妊娠期及产褥期VTE中占75%~80%,发生率为1.0/1 000~1.3/1 000,PE的发生率为0.2/1 000~0.4/1000[8]。
产科静脉血栓(VTE)的预防及治疗指南
![产科静脉血栓(VTE)的预防及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6e90cc69ce2f0066f4332246.png)
产科静脉血栓(VTE)的预防及治疗本指南已经母胎医学委员会和SOGC委员会审核同意SOGC--加拿大妇产科学会摘要目的:明确围产期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妊娠期妇女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提供指南,同时提供静脉血栓的诊断性试验、以及急性和长期治疗的要点。
方法:对妊娠期妇女进行特殊亚群分类,并提出合适的预防方案。
结果:静脉血栓是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死亡及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明确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其发病率。
证据收集:采用Medline数据库收集资料,筛选出相关文章同时参照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
建议:虽然在妊娠期妇女的I级研究中缺乏证据,但有充分的证据支持预防性治疗能明显降低非妊娠妇女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基于风险评估许多患者需要考虑预防血栓形成的治疗,包括既往有VTE病史并有血栓形成倾向长期进行抗凝治疗的妇女、既往有VTE病史的妇女、有血栓形成倾向但从未发生过VTE的妇女、以及行剖宫产术的妇女。
采用小剂量普通肝素治疗能有效降低VTE的发生率。
已经有妊娠期低分子肝素治疗VTE的应用,但经验有限。
目前小剂量普通肝素是治疗VTE的标准方案。
在VTE的初始治疗肝素化后,需要在整个妊娠期及产后6-12周进行维持抗凝治疗、或持续共3个月的抗凝治疗。
简介:静脉血栓形成(VTE)是导致孕产妇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妊娠期VTE的发生率为0.5-3/1000次妊娠,早、中、晚期及产后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妊娠期VTE的发生有若干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生VTE,必须尽快进行治疗,从而降低与之相关的肺栓塞病死率以及深静脉血栓DVT的扩展、栓塞后腿部综合征的发生率。
在既往有VTE病史的妇女,其VTE复发率可高达12%。
预防性治疗比VTE发生后再进行治疗更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高危因素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有一系列高危因素。
没有妊娠合并症的妇女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高危因素详见表1表1 与妊娠相关的高危因素高凝状态血液停滞内皮损伤凝血因子II、V、VII、VIII、IX、X、XII及纤维蛋白原增加静脉扩张增加,静脉张力降低剖宫产或阴道分娩时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增加晚孕期下肢肢端静脉血流减少50%血浆蛋白S,组织型纤溶酶原,XII、XIII因子减少增大的子宫影响静脉回流对活化的血浆蛋白C抵抗增加抗凝血酶正常或降低除了妊娠本身之外其他可以引起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见表2表2 其他高危因素既往VTE病史年龄>35肥胖感染长期卧床或制动休克/脱水剖宫产阴道手术助产宫内节育器围产期盆腔手术血栓形成倾向先天性-血浆蛋白C和S缺乏对活化蛋白C抵抗(莱顿第V因子)抗凝血酶缺乏血小板减少症凝血酶原基因变异纤溶酶原缺乏获得性-抗磷脂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抗凝血酶活性降低)有关血栓形成倾向的其他高危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栓形成倾向是指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导致机体易于发生静脉血栓。
产科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产科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d2c1c3ce2f0066f53322ee.png)
产科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1所有孕产妇均在住院后、产后及时进行VTE风险评估并记录,通知本院医生处理并签名,高危患者晨会交班。
2提高防治意识,对孕产妇和陪护人员进行宣教。
3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充分补充水分,提倡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饮食,杜绝单一高脂肪、高糖饮食。
4所有孕产妇均指导踝泵运动,卧床期间5~10 min/次,1次/小时。
5根据病情避免长期卧床、保持一定活动量。
保持大便通畅。
6注意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造成血液瘀滞。
7产后及时充分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多吃蔬菜、水果及清淡、低脂易消化的汤类饮食。
休息后及早下床活动。
8围手术期适度补液,避免血液浓缩。
术后补液充足,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避免下肢穿刺和输液。
9剖宫产术后,抬高患肢20~30度,促进静脉回流。
遵医嘱使用气压泵治疗。
卧床期间进行双下肢被动或主动踝泵运动,5~10 min/次,1次/h。
术后6小时协助产妇每隔2小时翻身活动一次,24小时拔尿管后下床活动,是预防VTE 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10注意病人有无下肢肿胀,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病情变化,以及早发现VTE。
妊娠期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妊娠期血栓性疾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0eaff0783d049649a665878.png)
2015 RCOG指南建议:应积极评估 孕产妇VTE危险因素,合理掌握抗凝指征
2015RCOG 指南推荐
• 如果产前总评分≥4分,应考虑从孕早期开始预防血栓形成。 • 如果产前总评分为3分,应考虑从28周起开始预防血栓形成。 • 如果产后总分≥2分,应考虑进行至少10天的血栓预防。 • 如果产前入院,应考虑预防血栓形成。 • 如果长期住院(≥3天)或产褥期入院,应考虑血栓预防。
妊娠期血栓性疾病的防治
病例一
1. 婚况:未婚 年龄:21岁 2. 主诉:停经8+周,反复呕吐7天,头痛、头晕1天,昏迷、呼吸停止7小时 3. G1P0。患者年幼曾经发烧,头脑不清晰,语言表达不清,不详) 4. 8月1日(入院前7天)开始出现呕吐,严重,无论是否进食均会呕吐,未诉
有头痛及发烧不适。 5. 8月6日下午17:30左右(入院前19+小时),自诉头痛,未被重视,22:00左
右,自诉头痛厉害,伴2次呕吐,非喷射状。 6. 8月7日凌晨2:00多,呼叫120。 7. 救护车上:全身皮肤发烫(存在感染?),烦躁,自诉头痛厉害。无抽搐、
呕吐、尿失禁。 8. 查:神志清,呼之能应,瞳孔不等大。
治疗经过
8月7日7:20- 8:00因处理后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区三甲 医院C继续治疗。 接诊后查体:深昏迷,呼吸机辅助呼吸,双瞳等圆等 大D≈5mm,光反射消失,颈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啰音,HR:137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腹平软, 肝脾不大,肠鸣音减弱,肌张力降低,病理征未引出, 四肢可见多处挫擦伤痕。
何时停用肝素?
1. 由于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持续时间长,在进行手术麻醉之前,至少要 停药12~24 h:如果使用的是预防剂量,需要停药12 h,如果使用 的是治疗剂量,原则上需要停药24 h。
妊娠期血栓栓塞治疗与预防PPT课件
![妊娠期血栓栓塞治疗与预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80e74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a.png)
水电解质紊乱等。
介入手术指征与操作
手术指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介 入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包括大面积肺栓塞、严重威胁 生命的血栓形成等。
操作方法
介入手术方法包括导管溶栓、机械取栓、球囊扩张等 。具体操作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介 入手术应由专业医生在具备相应设备和条件的医院进 行。
妊娠期血栓栓塞治疗与预防
汇报人:xxx
2024-05-05
CONTENTS
• 妊娠期血栓栓塞概述 • 诊断方法与评估指标 •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 预防措施与生活方式调整 • 并发症处理及康复指导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妊娠期血栓栓塞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妊娠期血栓栓塞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血管内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相 应器官或组织的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
凝血功能检查
01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等,用于评估孕妇
的凝血功能状态。
D-二聚体检测
02
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活化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升高
可能提示血栓形成。
血小板计数及功能检查
03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检查血小板计数和
功能可以评估血栓风险。
影像学检查技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出血
抗凝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处理原则包括 立即停用抗凝药物、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康复期管理策略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 估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戒烟、限酒、均 衡饮食、适当运动等,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半数以上患者无明显症状、体征(隐匿性,提高对该病认识) 压痛 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下肢应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肌腹股
沟下方股静脉 腓肠肌牵拉试验(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
疼痛。 浅静脉充盈、怒张
影响凝血功能,可进一步研究? 无法解释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一般情况下,易栓症检查阳性妇女,如果没有不良孕产史、血栓形成史或无早发的严
重血栓家族史,则无需治疗,且妊娠结局良好。
围产期高危因素
年龄>岁 入院加测凝血五项及二聚体,高于参考值? 产次>次 静脉曲张 截瘫 炎性疾病,炎性肠炎 内科病 肾病综合征 心脏病 妊娠或产褥期手术,剖宫产、产后绝育术 妊娠剧吐 脱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发生上肢或颈部) 严重感染肾盂肾炎 制动(卧床>天)卧床休息的早产及胎膜早破患者、宫颈环扎 子痫前期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呼吸过快 气短 胸痛 不安 咳嗽 心动过速 咳血 典型肺栓塞不多,提高肺栓塞的认识,要想到,心电图和肺部线改变
一过性的。仅有一两个症状提示,突发原因不明显的气短,特别劳力 性呼吸困难,当一侧肢体肿胀、疼痛更需考虑肺栓塞的可能。不能解 释的休克,早期识别,一般处理相对滞后。
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重要筛选办法。 心电图:心动过速,不完全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肺通气灌注扫描,有效性高 床边心脏超声: 肺动脉高压右心增大 二聚体: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敏感性,特异性不高,
中等栓塞可发生胸部不适,气短、呼吸困难、焦虑不安, 查体可见呼吸增快,心率快,紫绀,胸片可以是正常的。
大的肺栓塞突然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晕厥、急性右心衰 症状,心脏有心动过速,心电图提示电轴右偏,右束支传 导阻滞,血气分析:及均低,胸片提示有充血性肺不张或 肺梗阻,多在栓塞小时出现,仅有可见胸片的改变。
产科血栓性疾病和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之一,肺栓塞常在几 分钟内致死。 围产期比非妊娠期期妇女动脉和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妊娠期 晚期高于早中期,产后静脉血栓风险更高,特别产后周。 措施:鼓励长期卧床保胎孕妇适当活动,术中、术后止血药物 控制使用。 产科医师目标:预防发生,迅速识别、正确处理急性血栓栓塞
具有以下特征的孕妇建议筛查易栓症
有两次以上流产,没有或仅有一个活婴。 无明原因的中或孕晚期的胎死宫内。 孕周前发生的重度子痫前期。 在中孕晚期或晚孕早期发生的无法解释的严重的胎儿生长受限 非创伤性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浅表血栓除外) 卒中或一过性缺血发作 一级亲属具有遗传易栓症且伴有早发性严重血栓栓塞史 一级亲属患有 Ⅲ(血浆抗凝血酶)关联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百分比降低,有出血倾向,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无菌性炎症 凝血功能 肝肾功能 血脂、 动脉血气分析 二聚体(<μ可排除诊断) 与纤溶有关
加压超声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
最常用的方法,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方法,最初检查是近端静脉的 压迫超声。当检查阴性且不怀疑髂静脉血栓时,压迫超声可在三天重 复
当检查结果阳性或模棱两可且怀疑髂静脉血栓形成时,应行磁共振 线静脉造影、静脉造影、静脉造影
注意 :浅表静脉血栓可能超是阴性,临床症状更加重要,触痛、红斑、 浅表静脉先惯性坚硬条索。不建议预防性抗凝治疗。
位于大隐静脉和股总静脉的隐股交界处的血栓患者,因累计深
静脉和造成血栓风险应进行治疗。
的治疗
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需卧床休息周,使血栓仅粘附于静脉内膜,减轻
局部疼痛,促使炎症反应消退。 .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脏水平,离床,膝关节安置于稍屈曲位。 .如抬高适宜,就不需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 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致肺栓塞 开始起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度压迫浅静脉,以增
围产期高危因素
年龄>岁 入院加测凝血五项及二聚体,高于参考值? 产次>次 静脉曲张 截瘫 炎性疾病,炎性肠炎 内科病 肾病综合征 心脏病 妊娠或产褥期手术,剖宫产、产后绝育术 妊娠剧吐 脱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发生上肢或颈部) 严重感染肾盂肾炎 制动(卧床>天)卧床休息的早产及胎膜早破患者、宫颈环扎 子痫前期
体征
肿胀 单纯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下肢周径测量将双下肢伸直或微屈,
测量膝上和膝下处周长(髌骨上下缘为定点),测量数值健侧和患侧 对照。相差。 压痛 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 股沟下方股静脉。 腓肠肌牵拉实验(征) ——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浅静脉充盈怒张
加静脉回流量以及维持最低限度的静脉压,阻止下肢水肿发展。 抗凝治疗 祛聚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阿司匹林、潘生丁) 溶栓疗法 安全有限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放置滤网)
药物治疗
肝素防止血栓进行性增加,时间是正常的倍,可以减少凝血因子耗竭。 华法林孕前停用(防止引起流产、致畸),肝素替代。可皮下注射低
分子肝素钠,可重复使用次 孕妇出现、羊水栓塞等凝血功能障碍时,也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肺栓塞的栓子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 近的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无症状患者伴有
肺栓塞 来自盆腔深静脉的妇女常无症状,直至肺
栓塞症状的发生 少数栓子来自右心或其他部位。
肺栓塞临床表现
小的栓塞可无症状,血栓渐进增大,可出现渐进性呼吸困 难,胸片可无异常。
围产期高危因素
产后失血、输血、产后雌激素退奶、产后应用止血药物产后活动少 长途旅行,长时间乘坐飞机或汽车 产程延长、手术器械助产 肥胖 孕前或早孕> 辅助生殖技术(雌激素腹水进入胸导管活化凝血系统,降低血栓调节
素活性,影响内皮细胞的抗血栓能力)
深轻者仅感局部沉重, 站立、行走时加剧,抬高下肢可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