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 (2)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
3.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 (2)
3.1设计方案的论证 (2)
3.2外观图的设计 (3)
3.3单粒图的设计 (7)
3.4菲林版的设计 (9)
4.设计的总结 (10)
5.致谢 (10)
题目:TN-LCD显示屏设计——空调温度显示器
1 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液晶显示器外观图、单粒图和掩模版的设计,掌握液晶显示器设计的基本方法,加深对液晶显示器设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为今后从事该类型显示器的设计和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TN-LCD屏适合各种小屏幕的场合,如计算器,手表等笔段比较少的场合。本设计通过TN-LCD外观图、单粒图和掩模版的设计,掌握TN-LCD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该类型显示器的设计和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内容包括TN-LCD液晶盒外观图、逻辑走线、COM、SEG 层电极图案、PI涂覆、封框、银点以及所对映的5张菲林版等。
3.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设计方案的论证
我所设计的是空调的显示器,可以直观的看到空调温度的直观表示,方便人们对室内温度的调节。
3.2外观图的设计
3.2.1电梯楼层显示屏显示图案如下:
‘8’字的设计如下:
图3-1 显示图案
3.2.2 液晶盒的图纸设计
这是我设计的电梯显示屏的外观图
图3-2 外观图
说明:LCD的大玻璃长55mm,宽35mm;小玻璃长55mm,宽30mm;大片在下,小片在上;可视区长44mm,宽23mm;
3.3单粒图的设计
液晶显示常用的驱动方式有静态驱动和动态驱动两种方式,为控制驱动所需电极的数量,本设计采用动态驱动法,即驱动时分别对不同的Com电极和Seg 电极进行组合加电,控制点亮各笔段。
动态驱动法Com层和Seg层的电极逻辑走线原则如下:
(1)同一面上不同的引出端电极的连线不能交叉,如果走线必须相交时,用过渡点跨线;
(2)上、下图形走线尽量避免交叉,如果难以避免时,交叉点最好选择在可视区之外;若必须在可视区内交叉,其交叉点的面积要控制在
0.1mm×0.1mm范围内;
(3)布线的宽度尽量走宽,不宜走又细又长的线;
(4)走线要远离切割线,一般控制在距切割线0.5mm以上,因为距切割线太近,在切裂时屏边缘若有崩边的话极易使电线断开,形成废品。
Com和seg走线图如下:
图3-3-1 COM层电极逻辑走线
图3-3-2 SEG层电极逻辑走线
真值表
根据电极逻辑走线设计的点击图案如下:
图3-3-3 CO M电极图案
图3-3-4SEG电极图案
根据以上图案设计出如下图:
图3-3-5外观图、电极逻辑、走线图和显示效果边框(Seal)版图
下图边框据小玻璃边缘1.05mm,边框宽0.3mm。
图3-3-6 边框
凸版(APR)版图
下图中凸版距小玻璃边缘2.25mm。
左、右边距小玻璃边缘2.55mm,上、下边距小玻璃边缘2.25mm。
图3-3-7 凸版
银点版图(Dot)
图3-3-8 银点
单粒显示图案
图3-3-9 单粒显示图案
3.3菲林版的设计
设计生产中所有的菲林版包括:光刻ITO的Masku和Maskd菲林版;PI涂覆工序凸版(APR)菲林版;丝印成盒工序的Seal和Dot菲林版。
3.3-1集成度的计算
集成度表示一个标盒所能设计出的LCD产品的个数。生产所用的玻璃基板选用300mm×360 mm×0.7 mm,标盒四周留7.5mm的边用于生产中对位等。所得集成度:
N1=(360-15)/L*(300-15)/(2W1+Wp) N2=(360-15)/(2W1+Wp)* (300-15)/L
由外观图知:
L=55 W1=35 Wp=5
计算后的最多的排版是24个
所以集成度是24
3.3-2菲林版图
根据选定的LCD外形尺寸和标准盒(ITO玻璃)尺寸计算集成度,依照集成度来分别完成电梯楼层显示屏的菲林板设计
3.菲林版的分解图
①.两张电极菲林版:
图3-3-10 电极菲林版②. 边框菲林版:
图3-3-11 边框菲林版③. 银点菲林版
图3-3-12 Dot
④. APR版:
图3-3-13 APR版图
4.课程设计总结
这次主要是设计空调温度显示器,通过对显示图案,外观图,单粒图,菲林版的设计来确定最后的显示图案,空调温度显示器主要用于表示室内温度和调节室内温度。
在设计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难住了,这些正是我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而忽略的。如,菲林版,集成度,但是在和同学的交流中还是搞明白并完成了设计。
在这次设计中我明白我们在学习中应该非常认真仔细,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力集中。!
致谢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可以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老师的孜孜不倦教导!其次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和舍友对我的帮助,不厌其烦的给我解释其中的问题,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