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药药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药药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是中药研究与开发的核心之一。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对机体的药效学和剂量学的科学,是研究中药在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的生物学现象的学科。

一、中药药理学的现状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内外都十分重要。

这个学科的重要性在于,有很多的功效,而且是安全、有效、经济、可持续的治疗。

可是,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中药药理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在国内,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在药效方面,许多中药提取物已经被证明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如黄芩提取物、连翘提取物、络石藤提取物等。

这些提取物不仅治疗感染、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而且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等。

在国外,中药的药理研究也很重要。

随着中药的普及和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西药不一定是治疗所有疾病的最佳选择,用传统中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新药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例如,白藜芦醇是关联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重要药物成分,其源自于中草药丹参,目前已被广泛研究。

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中药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药药理学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中药的标准化由于中药的来源、质量、剂型、用法等差异的存在,不同的药材可以带来不同的药效。

为了保证中药药理学的科学性,需要对中药进行标准化,以确保药物成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解决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

2. 治疗机制的探究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中药药理学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因此,中药药理学需要加强对药理作用的探究,以便进一步提高中药的临床应用。

例如,针对中药的抗肿瘤机制、免疫调节机制等进行研究。

3. 毒性与安全性的控制虽然中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中药也存在一定的毒性和安全性问题。

因此,中药药理学需要加强对中药毒性和安全性的了解,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保证中药的安全性。

中药新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中药新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中药新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逐渐深入,中药新药研究变得越来越热门。

中药新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基于中草药传统概念和临床实践的药物,其研发是通过新的科学和技术手段,以期获得有效的治疗或保健效果。

一、中药新药研究的现状近些年来,中药新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 临床研究不足中药新药研究的临床研究往往存在着不足,这对于新药的推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许多中药新药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经过多层次的药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但是由于资源投入等原因,现实情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

2.新药研发周期长由于中药的特殊性质,中草药中含有的一些化学物质含量较少,因此其药理作用的机制较难理解和解释,这个问题造成中药新药的研究周期长度。

3.中药新药质量不稳定中药新药质量的不稳定性是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制约中药新药发展的主要瓶颈。

中药中含有的很多药物成分作用相互作用,加之提取过程等影响因素,很难保证每批中药新药的质量稳定,这对研究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二、中药新药研究的展望1.加强基础研究中药新药研究需要从基础研究下手,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药药理作用的机理。

加强对中药成分的分析和提取,研究不同中药的药理作用,建立更加科学的中药品质检验标准,有利于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2.加强国际合作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加强国际合作将推动中药新药的发展。

促进国际交流,利用共同研究的力量和经验,通过科学研究实现中药新药的优良品质和安全性。

3.建立新型研发机制针对中药新药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新的研发机制,加强中药新药的品质控制和安全性评价。

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中药药品制度框架,推动中药新药的发展和推广。

三、结语中药新药的研究,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随着技术和认识的深入,相信中药新药将会迎来更加广阔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为人类的健康保健服务。

中药新药研究报告及开发的现状及探讨最终版

中药新药研究报告及开发的现状及探讨最终版

中药新药研究报告及开发的现状及探讨最终版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了大量精力。

本文将探讨中药新药研究报告及开发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中药新药研究报告的现状中药新药研究的报告在近年来呈现出井喷的趋势。

许多国内外的科研机构投入大量资源,针对一些常见疾病进行中药新药的研究。

这些研究报告包括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和后续观察等多个环节。

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中药的药效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然而,中药新药研究报告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方法不统一、不同研究采用的评判标准和方法有所不同,导致结果的可比性较差。

其次,样本数量相对较小,难以获取准确和全面的结果。

此外,一些研究报告缺乏必要的数据和信息,无法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中药新药开发的现状中药新药的开发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一些中药新药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并获得了相应的药物批准证书,成功进入市场。

这些新药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药效,对一些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中药新药的开发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投入的研发资金逐年增加。

这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此外,一些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也推动了中药新药的开发。

然而,中药新药开发仍存在很大的挑战。

首先,中药的复方药物性质使得其开发过程更加复杂。

每种中药包含多个药物成分,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其次,中药的制备工艺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含药量和纯度。

此外,中药作为传统草药,其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推动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加强研究方法的统一和规范。

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实验方法,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中药新药研究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中药新药的开发。

中药药理调研报告

中药药理调研报告

中药药理调研报告中药药理调研报告一、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中药药理研究是改善中药临床应用水平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二、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1. 研究方法:中药药理研究主要采用体内和体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体外试验常用的方法包括离体器官、细胞培养等;体内试验常用的方法包括小鼠、大鼠等实验动物模型。

2. 研究内容:中药药理研究主要关注中药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包括中药的药效成分、作用靶点以及作用机制等内容。

3. 研究成果:中药药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其中包括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鉴定、中药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三、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趋势1. 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通量筛选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实现对大规模中药化合物的快速筛选和鉴定。

2. 系统药理学的发展:系统药理学将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研究中药对整个生物系统的作用,有助于揭示中药的整体调控机制。

3. 中药新药开发的重点: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注重中药新药的开发,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探索中药新药的潜力。

四、中药药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缺乏统一的研究方法和标准:中药药理研究目前存在研究方法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导致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较低。

2. 中药活性成分的复杂性:中药活性成分的复杂性使得中药药理研究变得困难,很多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3. 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药药理研究还面临着中药质量控制的困境,如何确保中药的质量和药效一直是中药药理研究的难点。

五、结论中药药理研究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提高中药临床应用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中药药理研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强统一标准和方法的制定,深入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并探索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促进中药药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中药药理研究中的现状与问题

中药药理研究中的现状与问题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进展与问题1.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步入21世纪,中药药理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各地大力加强规范化药理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国家科技部在推进中药现代化。

现代化的中药药理研究表现为多学科的配合,从数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项目中启动了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建设专项,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方法、新的模型,保证数据客观准确,提高中药研究的整体水平;免疫学、现代心理学等学科角度研究中药作用机理,用现代科技术语阐明中药方药的传统功效。

许多创新性关键技术被陆续应用于中药药理研究中,如计算机自动控制、图像分析处理等现代方法和技术;细胞因子、神经递质等生物活性物质测定及离子通道、基因、受体功能分析等生物学手段也开始引入;基因探针、细胞重组技术等用于中药的基因表达与调控影响的研究正成为热点;许多实验室可以在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以及系统调控等方面,进行中药药理研究。

对中医“证”的本质的探讨已经开始。

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正在起步。

数据库知识(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简称KDD)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潜在的知识为复方药效物质的化学结构信息与机制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研究的重点正在由单味中药向方剂转移;由单一药效学探讨向多指标、作用机制、方剂组成、配伍规律等多方位发展转变。

2.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1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尚需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2.2低水平重复多;2.3中药尤其是方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尚无很好的方法;复方中药药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复方药理学的物质基础,复方药代动力学,复方作用机理的探讨,尽管难度很大,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不减,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研究理论层出不穷。

现代复方药理学研究坚持在阐明复方配伍的化学与生物学内涵上寻找突破口,重点是临床疗效确切,作用目标明确,能够体现中药复方君、臣、佐、使配伍规律,构方药味的化学基础研究相对清楚的中药复方。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中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药物,在我国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中药药理学的起源和现状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古代,中药是非常普遍的。

一些草药、植物和动物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需要找到科学的方法来证明中药的价值。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自20世纪以来开始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如高通量筛选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遗传工程和组织培养等。

现在,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专注于此领域。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方法和现有成果中药的药理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和分析。

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现代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说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而且可以为中药再开发和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已经有很多中药的药理学研究成果,其中一些已经应用于临床实践。

例如,全蝎等中药可用于治疗癌症、肿瘤和心脏疾病。

全蝎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同时也有较好的心脏保护作用。

另外,在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和神经保护方面,中药也有着良好的表现。

如黄芩、连翘等中草药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冬虫夏草、鹿茸等中药对于保健有着重要的贡献。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中药药理学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但仍然面临许多的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药物与疾病间的作用机制。

同时,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导致药效的活性成分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为了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中药的药理学研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而且,还需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利用到先进技术手段和不断完善的药理学实验技术,来进行研究和开发。

总之,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是中药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可以证实中药在各种病症方面的价值,并为其现代转化在生物医学领域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中药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药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药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发展现状(一)单种规模小,标准难统一1、零星种植,规模化程度低受传统小农经济影响,中药材仅仅是对传统经济作物的点缀和补充,集中连片的种植的较少。

2、结构不优,亩产量(值)不高材质优、疗效佳、具有地域特征的中药材统称为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亩产效益最高。

这与结构不优,特别与是否规范化种植有很大关系。

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的方向是取得GAP资格认证,药农普遍缺乏标准意识,种采不规范、农残超标、虫蛀霉烂等情况十分普遍,造成药材品相差、损耗大。

3、药材周期长,风险大在十年之内,山茱萸价格相差四五倍价,格波动大。

杜仲这类药材,必须5年后才能采收,生产周期长。

安康的中药材大多通过第三方收购,再由收购方给某些相对固定的企业客户,药农的信息闭塞,销售渠道狭窄,议价空间和实力有限,也有因无处可卖而撂荒药园的现象。

(二)产业链多处在中低端,跨界融合发展有难困难1、中药材加工能力弱中药材加工是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

中药材药的90%都是以初级原材料对外销售,精深加工能力不足,无论是温浸提取、渗漉提取,还是低温浓缩干燥技术都不易控制,无法为下游药企提供高品质原料。

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性物品,中药材的衍生产品少,没有摆脱特殊用品的局限性。

2、企业对中药资源消化不够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23家,其中中药提取加工中间体企业12户,主要开发提取葛根、杜仲、皂甙、桐油等;中药饮片加工企业5家,主要加工白芨、桔梗、杜仲、天麻、柴胡等,消化品种有限,大多数品种无法覆盖,大部分中药材产品雷同,独到性、差异性不明显。

3、产业融合发展不明显在高速沿线、机场两旁很少见到成片药园、整座药山;一些有特色的药山、药园、药谷没有进景点、旅游路线,缺少携带便、有特色、有文化的中药材旅游产品;系统化、体系化的中药材教育实践基地还是一块空白;中医药服务特色未充分彰显,中药材、中医在康养产业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三)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1、服务保障跟不上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加工设备简陋,没有规模中药材交易市场,没有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缺乏高档次的中药材检验设备。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目前,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中药复杂的组成和作用机制,中药新药筛选、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等方面的难度较大。

其次,中药新药的研发流程相对繁琐,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试验,费用较高,周期较长。

此外,中药新药研发的国际竞争也较激烈。

为了突破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困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中药材的资源保护和培育工作,确保中药药材的质量和效力。

其次,加强中药新药研究的基础研究,深入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药物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推进中药新药的现代化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中药新药的研发效率和质量。

此外,建立健全中药新药的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对中药新药的质量监管和管理。

最后,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中药新药研发的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

在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还需关注一些重要问题。

首先,要加强中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中药新药可以与现代药物相互作用,发挥更大的疗效。

其次,要注重中药新药研究的临床转化,加强与医院和临床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中药新药的临床应用水平。

此外,还要关注中药原药质量的问题,加强中药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的制定。

最后,要加强对中药新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鼓励中药新药的创新和转化。

综上所述,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和临床转化。

同时,还要关注中药质量问题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中药新药的创新和应用。

只有不断加强中药新药研究和开发工作,才能推动中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中药现代化的目标。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一、前言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也成为了当前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现状和思考两个方面,对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二、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1. 中药新药研究发展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中草药进行了大规模的筛选和开发,并在国内外发布了许多相关论文。

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中成药市场上存在着质量不稳定、剂型单一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推进中成药向中药新药转型升级。

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中医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规范、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中药新药研究。

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为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指导和标准化要求。

此后,我国在中药新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 中药新药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已经有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中药新药的研究工作。

其中,以天士力、同仁堂、广誉远等为代表的企业,在中草药提取、制剂工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我国还开展了许多针对特定疾病的中草药提取和制剂工艺的研究。

例如,针对肝癌等恶性肿瘤,科学家们通过对某些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中成草药进行筛选和提取,并进行临床试验。

结果显示,这些中成草药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3. 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的问题尽管中药新药研究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1)缺乏标准化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

由于中草药的成分复杂、剂型多样,因此对中药新药的质量控制十分困难。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中草药标准化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

(2)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方法。

目前,许多中草药提取和制剂工艺仍然停留在经验阶段,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方法。

中药药理学研究

中药药理学研究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药理学研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和需求不断增长,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也显得愈发重要。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药理学研究不仅能够揭示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还能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就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意义和现状进行探讨。

一、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药理效应、作用机制、安全性和药效评价等方面。

中药药理效应是指中药在体内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如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作用机制则是指中药通过哪些途径和靶点发挥其药效,比如调节信号传导通路、修复组织损伤等。

此外,对中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也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毒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等。

药效评价则是对中药治疗特定疾病的疗效进行评估,包括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等。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意义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为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中药的合理使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同时,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提升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三、中药药理学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相对滞后,需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来加快研究进程。

其次,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特性也给中药药理学研究带来了挑战,需要建立研究模型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中药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机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结合,推动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总之,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科学课题,其研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意义重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加速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程,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药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中医药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中医药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中医药存在的问题包括:
1. 保健品乱象:一些商家借助中医药的名义推销保健品,并夸大其功效,误导消费者。

2. 鉴别困难:鉴别中草药的真伪、质量和药效存在困难,商家存在掺假、冒充等行为。

3. 临床实证不足:中医药的理论基础较为模糊,临床实证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医学的科学标准。

4. 规范管理不足:中医药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构,导致市场乱象较多。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 强化监管:建立健全中医药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对中草药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宣传行为。

2.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力度,提高临床实证水平,提供更多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3. 推动标准化建设:制定中医药的标准规范,包括药材的采集、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范。

同时加强对中草药市场的监测,确保市场上的中草药符合标准。

4. 教育培训: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医学伦理意识。

5. 提高消费者意识: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提高他们对中医药的正确认知,警惕虚假宣传和不良产品。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可以规范中医药市场,提高中医药的质量和效果,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的研究及其现状

中药材的研究及其现状

中药材的研究及其现状一、引言中药材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依据一定的采收、加工、储藏、配伍和应用规律制成的中药。

中药材是中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资源基础,也是中药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中药材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二、研究现状1. 现状概述目前,中药材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综合性、高度互动的学科。

在传统中药学的基础上,逐渐出现了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群体,包括化学、生物学、药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

中药材的研究涉及到对其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对其异常现象及其危害的研究、对其标准化建设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以及对其临床应用的研究等。

中药材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前沿性、挑战性和应用前景,对保健品、生物制剂等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中药材化学研究中药材化学研究主要涉及到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纯化、结构鉴定等。

这是研究中药材药效的重要手段。

传统分离纯化技术已经被升级成为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技术,但相辅相成与传统技术结合更为高效的方法也在不断研究中。

中药材化学研究作为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3. 中药材药理学研究中药材药理学研究是研究中药材生物学活性成分对人体机能的影响、药效评价、毒副作用的评价、药物代谢的机理以及中草药与化学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中药材药理学研究是中药研究和药物开发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找到中药材药效的作用机制,并评价其药效。

4. 中药材标准化建设及其质量控制中药材标准化建设及其质量控制是中药材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方向。

该研究方向的目的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控制,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中药材市场体系,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公众健康。

中药材标准化建设与质量控制涉及到各方面的技术问题,如中药材采集、加工、储存、识别、鉴别等,同时也涉及到了政策和行业标准等方面。

5. 中药材临床应用中药材的临床应用旨在评价中药材对人体的治疗效果。

中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与未来

中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与未来

中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与未来中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医学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中药的历史悠久,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对于人类的健康福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与未来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一、中药研究的现状中药研究是指针对中草药及其制剂进行的化学组分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活动。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药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但是,中药研究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缺乏标准化:中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其性质复杂,成分众多,治疗效果难以统一。

缺乏标准化,使得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难以衡量。

这对于中药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困难和阻碍。

2、不规范生产:中药的不规范生产也是中药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药生产存在着传统工艺流程、区域性差异、材料特异性等因素,使得中药生产普遍缺乏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这直接影响了中药制剂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

3、缺乏可靠性证据:中药的治疗效果凭借着既有的临床经验和个体成功案例,缺乏科学的实验数据和证据支持。

因此,中药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和信赖度难以在科学上得到保证,为中药市场和药品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中药研究的未来1、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是中药研究未来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标准化的中药生产流程和评价标准将在中药的研究和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标准化流程将使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效果得到更精确的评价,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2、生产规范化:生产规范化是中药研究未来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

将中药生产量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有机结合,建立完整的中药生产体系。

规范中药生产流程和口服制剂,建设中药生产标准化工厂,使中药的生产质量和效果得到进一步保证。

3、依托科技:中药研究的未来将依托科技的力量。

中药的分子结构、化学成分、药效机制、药物代谢等方面的研究,需要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水平上进行严谨的实验和数据分析。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药效和药物作用机制的学科,对于揭示中药的药理特性以及推动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中药药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现状1.1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医书如《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对于中药的功效和用途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然而,古代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相对简单,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实践也相对有限。

直到20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药学研究的深入,中药药理学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在这个阶段,中药药理学主要集中在中药的药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

1.2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现状和挑战目前,中药药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众多,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化学成分和复杂的药理作用机制。

这使得中药药理学研究变得复杂而困难,且需要大量的研究时间和精力。

其次,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相对滞后。

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药药理学研究,如高通量筛选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但仍缺乏一些针对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和技术。

这导致了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结果和可靠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最后,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数据积累不足。

尽管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对于中药药理学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仍有待提高。

因此,中药药理学研究需要更多的长期、大规模和系统的研究项目以及数据的积累。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2.1 多层次研究结合中药药理学研究需要在不同层次进行,包括从分子水平到整体水平的研究。

近年来,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已经开始应用于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中,这有助于全面解析中药的药效和药物作用机制。

2.2 药效物质研究的深入中药的复杂性使得药效物质的提取和鉴定成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未来,中药的药效物质研究将更加深入,利用现代分离和鉴定技术,全面分析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中药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中药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 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药物的代表,凭借其独特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然而,近年来中药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产品质量不稳定、植物资源过度开采等。

为了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2. 中药存在的主要问题2.1 质量不稳定中药的质量不稳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中药的原材料来源广泛、生长环境不一,并且中药加工方法多样,容易导致产品质量的差异。

质量不稳定会导致中药疗效的不确定性,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2.2 植物资源过度开采中药大多以植物为原材料,由于需求量的增加和采集技术的不当使用,导致很多中药草本植物的自然资源遭受了严重的过度开采。

这不仅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某些珍贵草本植物的灭绝,从而对中医药的发展造成威胁。

2.3 缺乏标准化管理中药行业缺乏标准化管理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中药的生产流程、质量控制标准和药效评价等方面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导致中药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此外,部分中药生产企业也存在着违规行为,例如添加禁用药物成分或不合格原材料。

3. 整改措施3.1 建立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是保障中药质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制定和完善中药的采收、加工、贮存和使用的标准,可以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比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中药原材料的质量评价和溯源管理,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

3.2 推进中药工艺研究和创新中药工艺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

应加大对中药工艺的研究力度,探索新的工艺方法,提高中药的提取效率和产品品质。

同时,应注重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和利用中草药的潜力,提高中药的整体质量水平。

3.3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管理为了解决植物资源过度开采的问题,需要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这包括建立中药植物资源数据库,加强对重点保护中草药植物的监测和管理,完善采集和种植的规范,推广中药种植与人工培育,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试论当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试论当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试论当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引言中药专业作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当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问题一:教学内容滞后当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学内容滞后。

由于中药的研究和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和教学大纲很难及时更新。

这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脱节,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改进措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和教学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更新教材和教学大纲。

教师应与行业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中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反馈给教学机构,以便更新教材和教学大纲。

2.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阅读中药领域的学术论文和期刊,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从而增加对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

问题二:教学方法单一另一个问题是中药专业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传统的中药教学多以理论课为主,重点强调中药方剂的配伍和应用。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困难。

改进措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实践教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药制药企业,实地了解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和质量控制等环节。

同时,可以设置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中药方剂,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

通过具体的中药临床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估,从而加深对中药原理的理解。

问题三: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中药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药材辨识能力和中药制剂制备技能,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和资源的限制,学生在这方面缺乏实践经验。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1.增加药材辨识课程。

在教学中增加药材辨识的课程,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外观、性状、气味等特征鉴别药材的真伪与质量。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张德芹1,高学敏2,钟赣生2,张建军2(1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300193;2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药学系,北京100029)[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在加强对古代本草文献考证整理和现代中药文献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药性,将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科学地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本质。

中药药性是中药的核心和基础,是对中药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多种医疗作用和效果的高度概括。

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药性的形成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运用中药的重要依据,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近40年来学者们围绕中药药性理论在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很多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技术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由于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加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缺乏质的突破,导致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一直缺乏现代科学的阐述,使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使用的中药始终无法正确合理地被纳入现代药品生产管理体系。

因此,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本质,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现将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思路阐述如下。

1研究现状1.1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科技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设立了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并将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列入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的重点支持方向。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现状、问题讨论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现状、问题讨论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作为传统 的医药大 国,中药药理学 的研究 具有坚实 的基础 以 及潜力 巨大的发展前途 ,中药 的药理作 用与医药具有 明显不 同
的特点 , 在 中西 医理论研究的指导下 , 中药药理学 的研 究逐渐发 展起来 _ l _ 。 目前 , 中药药理学 的研究 已经 成为医药学领 域 中最活
综上 .中药药理学 目前研究 中存在 的种种 问题严重影 响着 中药 药理学 的发展 , 我们首 先要发现 问题 、 解决 问题 , 之后 才能 有所创新 、 突破 。 将研究更深入地进行下去 。
受 到欢迎 : ②1 9 8 5 ~ 1 9 9 0年期间 , 中药 的复方药物研 究 比较盛行 ,
学科 的研究 内容 冈时代 的不 同而有所变化 ,但总体上 可以
概括为 以下 3个 方面的内容 :①研 究 巾药 主要治 疗作用及作 用 机理 , 更好 地制度准确配药 、 用药 ; ② 以已有的研究成果 为基础 , 将 现代药理 与化学结 合在一起 ,推动传统 中药理论 的进步 以及
3 中药药理学发展趋势分 析
代 中药 药理研究 理论I 3 i 。随着社会需求 的不 断变化 , 目前 中药新
复方 中药是 中药预 防疾病 的主要方 式 。中药复方具有 丰富 的 中医理论 ,是 目前 医药利用 中最为 复杂 、难度最大 的研究之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药 的研究是 一大热点 。此外 , 中药药理学 的研究更趋 向多学科交 叉发展 , 研 究方法既广又细。
律性 的东西 , 只要是与之相关的研究都称 为中药药理学研究 , 而
中药毒性试验数据分 析以及 中药安全性 的判断重视不够 ,对 中 药药剂 的不 良反应认识不足。
( 4 ) 传统理 论研究 与现代中 医药理 论理 论协调 的有机结 合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论文题目: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班级:08级中西医结合临床(2)班姓名:赵少飞学号:08411115日期:2011-5-31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则指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药效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

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

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理概念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中药血清药理研究问题、关于有毒中药研究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们得到相应的对策分析:合理的全面规化, 应当提倡和实施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方针, 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研究;研究问题,对策。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其特点是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其学科任务逐渐明确。

第一,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现状、问题讨论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现状、问题讨论及发展趋势分析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随着人类疾病种类的越来越多,化学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越来越多,中药药理的研究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研究学者的关注。

中国作为传统的医药大国,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具有坚实的基础以及潜力巨大的发展前途,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医药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在中西医理论研究的指导下,中药药理学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1]。

目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医药学领域中最活跃、发展最快速和潜力最大的力量,中药药理学研究的进步也推动着中医药学的进步。

因此,该文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现状、问题讨论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现报道如下。

1中药药理学研究现状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现代实验方法,科学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疗效规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1985年中药药理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1985年之前,分散式研究,即没有具体的方向、方法,没有形成具体的方法、全面系统的知识以及规律性的东西,只要是与之相关的研究都称为中药药理学研究,而受到欢迎;②1985~1990年期间,中药的复方药物研究比较盛行,复方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后来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基础,主要探讨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这阶段理论结果较多;③90年代之后,著名药理学家金黄教授提倡五个结合,形成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基本构架,中药药理学的研究逐渐专门化、规范化[2]。

学科的研究内容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①研究中药主要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更好地制度准确配药、用药;②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将现代药理与化学结合在一起,推动传统中药理论的进步以及在实践治疗中的应用;③总结中药作用的特点、规律等,规范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理论[3]。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目前中药新药的研究是一大热点。

此外,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更趋向多学科交叉发展,研究方法既广又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理学论文题目: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班级:08级中西医结合临床(2)班姓名:***学号:********日期:2011-5-31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则指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药效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

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

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理概念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中药血清药理研究问题、关于有毒中药研究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们得到相应的对策分析:合理的全面规化, 应当提倡和实施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方针, 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研究;研究问题,对策。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其特点是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其学科任务逐渐明确。

第一,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

研究中既要重视单味药的研究,也要注意总结提炼某一类药的共性,形成理论。

第二,中药药理学研究要与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为提高中药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做贡献。

第三,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几十年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的积累,对现代中医药理论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对中药药性理论、归经理论,以及中药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疲、扶正固本等作用,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

第四,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

中药新药的开发是以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为基本条件,中药药理学承担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任务,这不仅为临床提供了许多高效低毒的中药新药制剂,也推动了中药药理学自身的发展。

第五,促进中西医结合。

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共进。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也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1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及现状如果以 1985年 10月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那么从那以后, 在以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大致经历过了几个历程, 即从 1985年学会提倡的 "不论用什么思路和方法, 也不论从那一个角度进行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都是应当值得欢迎的 ";到 1987年 ~ 1990年锐意提倡中药的复方药物特别是中医经典名方的研究;再到九十年代周金黄教授提倡的五个结合, 中药药理的基础研究迅速发展,成果突出, 也基本形成了中药药理学的基本学科构架。

这些成果, 大都来自于我国的药理学工作者, 来自于与药理学相关而有志于进行药理研究并勤于学习掌握了药理学基础与技能的人员。

那后, 随着社会需求与形势的变化, 中药新药的研究成为了中药药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并持续至今。

同时, 尽可能地接受现代生物医学最新成果而用其于进行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也成为中药药理研究的另一大热点, 也同时持续至今。

加之由于大批研究生课题的需要而导致了对某些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既广又细。

另一方面, 由于中药药理研究本身既需要广泛的学科交叉, 但同时又因一种 "利益 "的趋使, 导致了一些非药理研究人员忽略了药物与药理研究本身的学科基础与技术特点,满足于依样画葫芦,在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难免出现了一些研究结果的脱离客观实在,造成了不少论文的浮燥, 一些连基本医药知识都不甚了解的人员跨跨奇谈,与此同时, 然而有的时候却出现了药理学研究人员的边缘化现象,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药理是药学的核心,时至今日, 涉及中药药理研究的课题几乎占整个中医药课题的一半以上,特别是高层次课题,其中中药药理研究的内容比例更重, 仅国家 973中药课题事实上基本都属于以药理学研究为主的课题, 其它如 863、支撑计划、攻关课题等凡涉及药性药效的基础与应用者均全然如此。

可以认为,中药药理学研究早已成为中药和中医研究中最主要的内容与方法之一,中药药理研究结果也正因此而大步地推进着中医药学的现代进步,或者说, 中药药理研究早已成为中医药学领域中最为活跃、最为生动且最有创新和潜力的力量。

如果说, 中医药学需要协调发展,那么这股力量的正确引导与合理配置,以及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和对结果的阐释都将对中医药学的现代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也是中药学的主要特色,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药性理论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几千年来临床用药经验的结晶。

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毒和无毒。

NSFC资助的中药研究项目中,有超过1/2的研究内容为药理学研究,并主要集中于肿瘤、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症等领域。

涉及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项目占18.9%、神经系统14.1%、抗肿瘤药物12.4%、与免疫有关的药物11.9%,其他的为抗病毒药物、抗衰老药物等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分子生物学的渗透与现代多学科生物技术的运用带动了中药基础性研究的发展,较多的生物新技术如膜片钳、基因钳、基因芯片、荧光探针、DNA梯状电泳、DNA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核酸原位杂交、mRNA基因差示分析等技术被应用于中药基础药理研究中,赋予了传统中药研究以新的内容。

3 中药药理学研究存在问题中药研究既要突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特色,又要遵循现代医学的要求,特别是中药方剂的研究思路完全照搬西方医学研究方法的要求会有一定困难。

因此,关注中药药理学研究,创建中药复方评价新体系,对促进中药研究发展有重要意义。

3.1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何为中药药理学目前尚未有定论。

现在教课书上的定义为: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而现代药理学的定义为: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两者的区别是,中药药理学强调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药物的作用呈现量-效规律;另一个是应用边缘学科新技术进行研究。

所以,中药药理研究的特色就是如何体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药理研究,如何突出中医药理论特色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只是套用现代药理学的概念而硬性形成所谓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实质上并不符合现代药理学的特点。

3.2 中药临床药理学研究中药复方已被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和现代临床疗效所肯定,解决中药复方研究的切入点,应尽快建立中医药的试验方法体系。

而建立中医药试验方法体系的惟一途径就是中药及复方药理研究应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如中药复方的配伍、作用机理、代谢等研究离开人体进行则事倍功半。

国际上有些国家对复方的研究思路并未完全按研究西医西药的方法进行,如日本建立了一些简单的评价中药的研究体系,而且注重了与临床研究的结合,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3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血清药理学”的概念是由日本学者岩间裕子率先提出的,国内有些学者也引用了这一概念,并对一些复方进行了体外的药效学研究。

目前,在方法学研究上还存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与体内试验研究结果的比较工作做得不够。

另外,标志性成分、取血时间以及代谢产物等很难确定。

为了改进中药复方的体外研究方法,今后应在方法学以及与体内试验研究结果相结合方面加以改进。

3.4 中药复方药物代谢研究药物代谢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药物代谢酶的研究,另一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中药复方的药物代谢研究应当加强对生物体内相关药物代谢酶和其他酶系的影响研究,如:肝线粒体和微粒体氧化酶、酯酶和水解酶系的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不能完全按照研究西药单体的方式进行。

同时,还应注意复方的药效作用缓慢,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具有特殊性,要考虑到肠道菌群的作用和肝脏的“首过效应”。

因此,测定一些标识成分或有效成分不能准确地模拟复方在体内的药物代谢曲线及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

另外,原形药物(复方)与代谢产物的区分也是很难的问题。

日本东京药科大学有学者所做的大、小柴胡汤的药物代谢研究就是在人体进行的,其做法是:先不考虑中药在体内的复杂代谢过程,而从人尿中即代谢产物中发现两种复方各自有相同和不同的代谢产物,进而发现了原复方中未有的一些新的化合物。

这些对我们的研究思路应有所启发。

3.5 有毒中药药理学研究有毒中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至今仍被国家药典收载,列为临床常用中药。

据不完全统计,重金属(朱砂和雄黄)约占中药复方的10%以上。

使用有毒的药物治病,通过对中药材炮制成饮片入方,可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同时,对治疗一些难顽之症也能获得奇效,这是中医在用药方面的一大鲜明特点,也是有毒常用中药在毒理学研究方面与西药和其他药物的重要区别之一。

实际上,中药的毒性有别于西药。

中药与西药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所含的成分很难全部分析清楚,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进入到人体后作用于多种靶器官,其药效和毒性的表现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或几个已知成分的含量来判断。

例如,含有有毒重金属的药物(汞、砷等)在中药处方中应用较广泛,如果用重金属总含量为标准来评判中药的毒性,许多具有独特疗效的有效方剂将被禁止使用。

但是金属的存在状态不同,其毒性的差异非常大,中药的毒性与其含有的重金属总含量不一定成正比。

因此,加强有毒中药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对待有毒中药在治疗中出现的某些不良反应应当历史辨证地分析其原因,大多数的不良反应是人们应用不当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