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本题为选择题,无法提供修改建议。

二、改错题:(25分)一)《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以身殉国,是为忠烈之士。

其事迹传颂千古。

但是,这位忠烈之士却并非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决心。

当时,秦军攻打燕国,燕王派遣烛之武前去拜见秦王,请求和平。

可是,秦王却不予理会,反而将烛之武软禁,企图迫使燕国屈服。

烛之武深感自己的无能,愧对燕王和百姓。

他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燕国的和平。

于是,他在秦军的监视下,用餐刀切断自己的喉咙,以身殉国。

他的血液流淌在地上,化作了一条条小河流,流向了燕国的大地。

这些小河流,成为燕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烙印,也成为了燕国人民心中永远的。

改错:无二)《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名臣魏征给唐太宗写的一篇奏疏。

这篇奏疏,主要是针对唐太宗在治国方面的错误观念和行为进行的批评和建议。

其中,魏征提出了十条思疏,内容涉及君臣关系、官员任用、财政收支、军事防御等方面。

这篇奏疏,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对于后世的政治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改错:无三)《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主要讲述了两位春秋时期的名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是赵国的将领,曾多次打败强敌,成为了赵国的一面旗帜。

蔺相如则是齐国的名士,以其才智和勇气,多次为齐国出谋划策,成为了齐国的重要人物。

两人虽然身份不同,但都有着忠诚和勇气的品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改错:将“两人虽然身份不同,但都有着忠诚和勇气的品质”改为“两人虽然身份不同,但都以其才智和勇气为各自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璧有瑕,请指示王”都是古今异义词。

改写为:“我常常被豪门笑话。

”1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于是相如前进缻”、“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都是古今异义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学习中文言文是重点,所以我们要多做阅读练习题。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已:已经B.木直中绳中:合乎C.声非加疾也疾:强D.圣心备备:具备2.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C.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及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取之于蓝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寒于水④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虽然有的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B.即使又干枯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使它弯曲变成了这个样子。

C.虽然有的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使它弯曲变成了这个样子。

D.即使又干枯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必修三古文测试 附答案

必修三古文测试 附答案

必修三古文测试卷一、单选题(题型注释)1.下列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合从缔交②流血漂橹③孝公既没④振长策而御宇内⑤赢粮而景从⑥蹑足行伍之间⑦天下云集响应⑧百有余年矣⑨序八州而朝同列⑩锄櫌棘矜A.①③⑤⑧B.①②⑤⑧C.①③④⑨D.⑥⑦⑧⑩2.下列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动词,丢失,失去)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逃兵,逃亡的人)C.河曲智叟亡.以应(死亡)D.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陈涉瓮牖绳.枢之子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奋六世之余烈以致天下之士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叩关而攻秦5.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因.利乘便(因为)B.合从缔交,相举为一.(一体)奋六世之余烈..(余威)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D.将.数百之众(率领)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防)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南.取汉中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⑥内.立法度⑦序八州而朝.同列⑧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①⑤/②⑧/③⑦/④⑥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C.②④⑥⑧/①③⑤⑦D.①⑤⑦/②⑧/③④⑥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外连衡而斗.诸侯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11.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委命下吏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D.不拘于时,学于余1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1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合从缔交B.追亡逐北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D.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从事B.奋六世之余烈.烈:功业C.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蒙:遭受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1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振长策而御宇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以为桂林、象郡树之以桑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邻国之民不加少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B.委命.下吏命:命令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首事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C.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形容词,牢固、坚固的地势)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动词,坚固)C.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副词,本来)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副词,固然、诚然)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B.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控制并利用)C.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统领)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名词,制度)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黎民..不饥不寒C.申之以孝悌..之义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才能不及中人..2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违:耽误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C.谨庠序.之教序:秩序D.谷.不可胜食也谷:泛指粮食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①寡人之于.国也②然后解而送之于.官2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②然而不王者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26.找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305d2eec-6eb2-11ec-b7b7-7cb59b590d7d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检测命题内容:必修文言三项基础知识时间:40分钟名称:分数:I基础知识运用(60分)1.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单词,其中一个语音错误是()a.蓼(liǎo)洲湮(yān)没(jiǒo)阙(ju?)秦b.赀(zī)财缇骑(qī)x(chì)击求木之长(cháng)c.鼓噪(zào)(lěi)然詈(lì)骂塞(sa)源d.缙(jìn)绅暴(pù)霜露户牖(yǒu)间(jiàn)至赵2、下列句子通假字有错的一项是()a、张亮走出来,要求向波(与“邀请”相同)在他巡查火场的陵墓里被强迫死亡(与“欺凌”和欺凌相同)。

绅士、医生和学者聚集在左城丞相府(同“|”,插入)裴公是无敌的g斗(同“杯和汤匙”)B.君主羞辱,大臣死亡多于j(同“杀戮”和罪恶)。

唯一的五个人(与“娇娇”一样,外表光彩夺目)花了十个月(与“只”一样,但只;与“你”一样)来收钱,把他们送到前线(与“首都”一样)。

秦波说他与郑仁孟(快乐)d结盟。

他失去了自己的位置,我不知道(与“智慧”和“智慧”相同)向王没有回应(与“已经”相同),因为肉覆盖了斧头的质量(与“@”和支撑斧头的砧板相同)。

解释不正确的群体是()a、不如因善遇之(趁机)b、杀人如不能举(尽)..c、 4.左右两边都想互相牵线搭桥。

他们每天都要来感谢向王。

4.“于”在下列句子中的含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a)国王对赵王是幸运的;(b)在他的墓门口立一块石头;(c)或者为了逃避而逃避,无论远近都不能容忍;(D)死于正义以下四句话之一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晋军函陵,秦军锬d.戍卒叫,函谷举6、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a、去今之墓而葬焉/则思江海下百川/缇骑按剑而前...一b、人皆得以隶使之/常以身翼蔽沛公/臣乃敢上璧...c、素善留侯张良/邻之厚,君之薄也/不知东方之既白...d、此其志不在小/越国以鄙远/不能容于远近....7.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a、安能屈豪杰之流/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臣请完璧归赵/宁许以负秦曲..c、平庸的人听到邵仲妮的消息仍然感到羞耻,鄙视博奕的正义。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单元测验(内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单元测验(内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单元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一、文言知识(52分,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每空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A.聒.(guō)噪慰藉.(jiè)馈.(guì)赠夙.(sù)愿B.湮.(yān)没广袤.(mào)栅.(zhà)栏倔.(jué)强C.庠.(xiáng)序孝悌.(dì)其曲中.(zhòng)规以愚黔.(qián)首D.七庙隳.(huī)习其句读.(dú)阿.谀(ē)鞭笞.(chī)2.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8)或师焉,或不焉(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A、(1)(3)(9)B、(3)(4)(6)C、(5)(6)(8)D、(2)(7)(8)3.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B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C )例句:君何以知燕王?A.子卿尚复谁为乎?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

D.自书典所记,末之有也。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D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填然鼓.之鼓:打鼓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不积跬.步跬:一步C.今之众人..众人:大家、所有的人赵奢之伦制.其兵制:统领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隳.名城隳:毁坏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方框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A )A BCA(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必修3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必修3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必修3文言文篇目:《五人墓碑记》《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谏太宗十思疏》《烛之武退秦师》《秋水》《非攻》一、写出通假字并释义1.张良出,要项伯____通____,________2.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____通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通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____5.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____6.拔剑切而啗之____通____,________7.其不仁兹甚____通____,________8.主辱,臣死有余僇____通____,________9.独五人之皦皦,何也____通____,________10.肇锡余以嘉名____通____,________11.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通____,________1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____通____,________13.召有司案图____通____,________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____通____,________15.来吾道夫先路____通____,________16.几为巡徼所陵迫死____通____,________17.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____通____,________18.敛赀财以送其行____通____,________19.亦曷故哉____通____,________20.共其乏困____通____,________21.夫晋,何厌之有____通____,________2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通____,________23.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____24.可予不____通____,________25.拜送书于庭____通____,________2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____通____,________27.距关,毋内诸侯____通____,________28.因击沛公于坐____通____,________29.豪毛不敢有所近____通____,________30.泾流之大____通____,________31.不辩牛马____通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实词1.间⎩⎪⎨⎪⎧①得间奔真州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④间以诗记所遭2.靡⎩⎪⎨⎪⎧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②天高地迥,号呼靡及3.如⎩⎪⎨⎪⎧①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②其如土石何 ③不如因善遇之④沛公起如厕 ⑤劳苦而功高如此4.发⎩⎪⎨⎪⎧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②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③非常之谋难于猝发④而又有剪发杜门 ⑤发其志士之悲哉5.固⎩⎪⎪⎨⎪⎪⎧①轻重固何如哉②斯固百世之遇也 ③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④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⑤固请,召有司案图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⑦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⑧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⑨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6.徒⎩⎪⎨⎪⎧①慷慨得志之徒②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④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⑤徒以吾两人在也 ⑥颁白者多徒行⑦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7.按⎩⎪⎨⎪⎧①缇骑按剑而前 ②按诛五人8.奉⎩⎪⎨⎪⎧①臣愿奉璧往使 ②奉命于危难之间③奉之弥繁9.孰⎩⎪⎨⎪⎧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③而五谷以孰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10.负⎩⎪⎨⎪⎧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11.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③赢得仓皇北顾 ④顾野有麦场 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⑥大行不顾细谨⑦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⑧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12.故⎩⎪⎨⎪⎧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②故遣将守关者③君安与项伯有故13.意⎩⎪⎨⎪⎧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②其意常在沛公也 ③意气扬扬,甚自得也④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14.举⎩⎪⎪⎨⎪⎪⎧①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②杀人如不能举③举类迩而见义远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⑤永元中,举孝廉不行⑥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 ⑦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⑧戍卒叫,函谷举15.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③乃令张良留谢 ④阿母谢媒人 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⑥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⑦谢家来贵门 ⑧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16.易⎩⎪⎨⎪⎧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③采掇者易辨识耳17.微⎩⎪⎨⎪⎧ ①则名微而众寡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8.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③秦伯说,与郑人盟19.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④不求闻达于诸侯三、说说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而⎩⎪⎨⎪⎧①归而求救国之策②而不在使者之目 ③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④去今之墓而葬焉⑤其疾病而死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以⎩⎪⎨⎪⎧①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②以资政殿学士行 ③将以有为也 ④然而隐忍以行⑤几以捕系死⑥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⑦于是乘其厉声以呵3.焉⎩⎪⎪⎨⎪⎪⎧①激于义而死焉②去今之墓而葬焉③吴之民方痛心焉 ④子亦有不利焉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 ⑧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4.之⎩⎪⎨⎪⎧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②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③佯狂不知所之者 ④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⑤夫晋,何厌之有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5.其⎩⎪⎪⎨⎪⎪⎧①以旌其所为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④发其志士之悲哉 ⑤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⑥以其无礼于晋 ⑦君知其难也 ⑧吾其还也6.于⎩⎪⎨⎪⎧①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④不能容于远近⑤故燕王欲结于君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7.且⎩⎪⎨⎪⎧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④且庸人尚羞之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臣死且不避8.与⎩⎪⎨⎪⎧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则与斗卮酒9.因⎩⎪⎨⎪⎧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10.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 ②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③臣乃敢上璧11.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四、指出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且庸人尚羞之___________ 2.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3.道海安、如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去今之墓而葬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买五人之头而函之___________ 6.君人者,诚能见可欲_________ 7.籍吏民,封府库_____________ 8.人皆得以隶使之______________ 9.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 10.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____ 11.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 12.秋水时至___________________ 13.项伯杀人,臣活之_______ 14.抶而仆之______________ 15.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 16.人君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 17.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_______ 18.安能屈豪杰之流______________19.则思正身以黜恶________________20.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21. 予分当引决_________22.诡踪迹_________23.草行露宿_________24. 其疾病而死_________25.缇骑按剑而前_________26.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_________27.不敢复有株治_________28.晋军函陵军_________29.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_30.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31.越国以鄙远鄙_________32.则尽其天年尽_________33.不能容于远近远近_________34.阙秦以利晋_________3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36.卒廷见相如_________3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_________38.范增数目项王 _________39.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_________40.众闻则非之_________41.上为政者得则罚之上_________ 42.以亏人自利也亏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词,写出古义1.若舍郑以为①东道主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等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4.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6.备他盗之出入①与非常②也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出去进来;(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的情况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极7.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8.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10.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__________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1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13.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③好,不坏,过得去;④厉害14.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由于清闲而烦闷;②(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15.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1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17.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8.于是相如前进缻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1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20.百川灌河古义:___________今义:泛指河流2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________今义:面貌2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_______ 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予羁縻不得还:___________________2.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_____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_______4.谁为哀者:______________5.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6.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7.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8.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9.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10.敢以烦执事:_______________1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_________12.震之以威怒:________________13.蔺相如者,赵人也:__________1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_15.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_______16.君何以知燕王:_____________17.使不辱于诸侯:_____________1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1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__________20.欲呼张良与俱去:___________21.大王来何操:__________22.沛公安在:_______________23.吾属今为之虏矣:_____________24.我之谓也:___________25.以为莫己若者:___________2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_________27.以亏人自利也:_________28.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_____29.设九宾于廷:___________30.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___________31.虽董之以严刑:_____________3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_____________3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_____________3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写出通假字并释义1.要邀邀请 2.豪毫 3.倍背背弃 4.蚤早及早 5.郤隙嫌隙6.啗啖吃7.兹滋更加8.僇戮罪9.皦皦皎皎明亮的样子10.锡赐赐给11.辟僻幽僻12.质锧承斧的砧板13.案按查看14.详佯假装 3.道,通“导”,引导 4.陵,通“凌”,欺侮6.止,通“只”,不过,仅仅;有,通“又” 8.赀,通“资”,钱财 9.曷,通“何”,疑问代词 10. 共,通“供”,供给21.厌,通“餍”,满足 22.说,通“悦”,高兴 23.知,通“智”,明智 24.不,通“否”25.庭,通“廷”,朝堂 26.孰,通“熟”,仔细 27.距,通“拒”,据守;内,通“纳”,纳入 28.坐,通“座”,座位 29.豪,通“毫”,丝毫 30.泾,通“径”,直31.辩,通“辨”,分辨、辨别二、解释下列实词1.①jiàn,机会②jiàn,夹杂③jiān,量词④jiàn,有时,间或2.①倒下②无,不3.①往,去②“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③及,比得上④往,去⑤像,如同4.①拿出②激发③发动④头发⑤抒发5.①究竟,到底②实在,真是③坚固④险要的地势⑤坚持,坚决⑥顽固,固执⑦本来,原来⑧使……巩固,使……稳定⑨坚守6.①一类人②空③一类人④徒然,白白地⑤只,仅仅⑥步行⑦徒属:所属的人7.①用手压或握②考查,查究8.①进献②接受③送9.①孰与:与……比,哪一个更……②仔细③成熟④谁,哪个10.①使动用法,使……承担②凭借,倚仗③辜负,对不起④背11.①回头②反而,难道③回头看④看⑤探问,拜访⑥考虑⑦表转折,只是,但是⑧表转折,只是,但是12.①所以②特意③故交,老交情13.①料想②意图③气概④意料⑤心意14.①举起②尽③举出,提出④发动,举行⑤推荐,推举⑥全,皆⑦包举,并吞⑧被攻占、被占领15.①道歉,谢罪②感谢③辞别④谢绝⑤道歉,认错⑥请问⑦辞别⑧告诉16.①换,换取②改变③容易17.①低微②稍微,略微③如果没有18.①陈述②杂说,一种文体③同“悦”,喜欢,高兴19.①追求②探求③请求④追求三、说说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承接⑤连词,表修饰⑥连词,表承接2.①介词,用,凭借②介词,凭……的身份③介词,凭借④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⑤连词,因为⑥连词,表目的⑦连词,表修饰3.①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②代词,代五义士③语气词,无实义④语气助词,表陈述⑤疑问代词,为什么⑥疑问代词,哪里⑦兼词,于之,在那里(一说句末语气词)⑧句中语气词4.①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动词,去、到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石碑⑤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⑥助词,的;代词,代秦君5.①代词,代五义士②代词,代周顺昌③代词,代自己④人称代词,代他们⑤指示代词,那⑥代词,代郑文公⑦代词,这⑧副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6.①介词,表被动②介词,向③介词,在④介词,表被动⑤介词,与⑥介词,对7.①连词,表并列,又②连词,表递进,况且③副词,况且④连词,即使,表假设兼让步⑤副词,将⑥连词,尚且8.①介词,同,跟②连词,和③连词,和④动词,送给9.①介词,由,通过②副词,于是、就③副词,趁机10.①副词,竟②副词,就③副词,才11.①安定②怎么③哪里四、指出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2.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3.名词作动词,取道 4.名词作动词,筑墓 5.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这里是用棺材收殓的意思 6.名词作动词,统治7.名词作动词,登记8.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9.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10.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11.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2.名词作状语,按时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来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15.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16.形容词作名词,重任17.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2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21. 分,名词作状语,按名分22.诡,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23.草、露,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24.疾病,名词作动词,患疾病25.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26.序,名词作动词,为……作序27.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28.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29.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30. 亡,动词使动用法,使……亡31.形容词作动词,当做边邑32.形容词作动词,享尽33.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34.阙,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35.东、西,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36.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37.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38.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39. 少、轻,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40.非,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41.上,名词作状语,在上42.亏,使动用法,使人亏五、古今异义词,写出古义1.①把……作为;②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 2.外交使节 3.行:品行;为:成为 4.头颅,借指性命 5.指儿女亲家 6.①进来,偏义复词,偏在“入”;②意外之事7.访求,这里是盘查的意思8.走投无路9.那个人,此指秦穆公10.树根11.指给……看12.内外亲属13.可以凭借14.没有依靠 15. 到16.党羽17.趁此就……18.走上去奉献19.扬言20.黄河21.脸22.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被动句 2.被动句,为……所…… 3.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 4.固定句式,“谁……者”,表示疑问 5.判断句 6.状语后置句7.宾语前置句8.否定判断句9.省略句,省略介词“于”10.省略句,“以(之)……”11.省略句12.状语后置句13.判断句,……者……也14.被动句,见,被15.定语后置句16.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17.状语后置句18.被动句,见……于……19.固定句式,“孰与”译为“和……相比,哪一个”20.省略句,“与(之)俱去”21.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22.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23.被动句,“为”译为“被”24.宾语前置句25.宾语前置句26.被动句,见……于……27.宾语前置句,“以亏人利自也”28.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者) ”29.倒装句,于廷设九宾,状语后置30.被动词,介词“于”表被动31.倒装句,以严刑董之,状语后置32.倒装句,于当道请,状语后置33.倒装句,捕遍于天下之钩党,宾语前置34.倒装句,能不易其志者缙绅,定语后置11。

最新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最新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⑦D.③⑥⑦9.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10、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二、一词多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穷兵黩武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草木皆兵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三、词类活用(1)然而不王者(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填然鼓之(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斧斤以时进山林(2)申之以孝悌之义(3)未之有也(4)非我也,岁也(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劝学》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高二必修三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doc

高二必修三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doc

《语文》必修三之文言文复习训练题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古迹(其三)登高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长年在外旅居,此时已经渐趋安定,但故园之思仍浓,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不只是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更是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

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

可以看出诗人心情忧而不伤,虽然韶光易逝,长年飘泊,但报国之心不改,垫定了全诗雄迈的基调。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

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 阅读《登高》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1)诗的前四句勾画了三峡的秋景,但没有一个“秋”字,说说哪些词说明了是深秋季节?答:。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四教材文言文知识练习题 (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四教材文言文知识练习题  (含答案详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B.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使船前进的工具。

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B. 树.之以桑C. 有席.卷天下D. 填然鼓.之3.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④设九宾礼于廷⑤会于西河外渑池⑥而君幸于赵王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⑧青,取之于蓝⑨何以知之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A. 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B. 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C. 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D. 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时.天下承平日久③衡少善.属文④诚甘乐..之⑤单于使使晓.武⑥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⑦单于壮.其节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⑨剑.斩虞常已⑩羝乳.乃得归A. ①⑨⑩/②⑦/③/④⑥⑧/⑤B. ①/④⑩/②⑦/③/⑥⑧/⑤/⑨C. ①③/②⑨/④⑦⑧/⑥⑩/⑤D. ①④⑩/②⑦/⑤/③/⑥⑧/⑨5.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 公车特征拜郎中B. 皆为陛下所成就C.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D. 武等实在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B. 臣等不肖,请.辞去请求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全,都C. 独.畏廉将军哉?难道见犯乃死,重.负国更加D.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最终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秦强而.赵弱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B.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蒙故业,因.遗策C.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 徒慕君之.高义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B.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C.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D.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填然鼓.之B.赢粮而景.从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0.下列选项中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为天下笑者,何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铸以为金人十二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一样的是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君子生.非异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以致.天下之士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2.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 知不可乎骤得D. 郁乎苍苍1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七月既望.西望.夏口B. 纵一苇之所如.沛公起如.厕C. 而卒.莫消长而卒.葬之D. 举匏樽以相.属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4.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 吾未见其明也C.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D. 其皆出于此乎15.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 惑.而不从师1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 古之学者..必有师C.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D. 用心..一也1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金就.砺则利(靠近)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迷惑)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哪里)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选自韩愈《师说》)(二)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许多人B.小学而大遗遗:丢弃C.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吾子:对对方的敬称D.因抗颜而为师抗颜:态度严正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皆出于此乎环顾其中B.由魏晋氏以下愈以是得狂名C.而耻学于师又挈挈而东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幸见取3.下列对两个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柳两文内容有相似之处,都是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现实立论。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一、选择题:(75分)【】1.下列加点词形、音、义全正确的一项是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wéi 给予;必浚.其泉源 jùn 疏通B.虑壅.蔽 yōng 受蒙蔽;想谗邪. yé邪恶C.礼节甚踞. jù傲慢;使人遗.赵王书 wèi 留给D.相如持其壁睨.柱 nì盯;范增数.目项王 shuò屡次【】2.下列加点词形、音、义全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秦王不怿. yì愉快;相如虽弩. nú愚笨B.肉袒.负荆 tǎn 袒露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qián 兵器C.沛公奉卮.酒为寿 zhī酒器旦日飨.士卒xiǎng 安慰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lù并力目眦.尽裂zì眼眶【】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安定太平C.均.之二策均:平均D.良乃入,具.告沛公具:详细【】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B.人君当.神器之重当:主持C.相如引.车避匿引:拉(车)D.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同【】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B.秦王竟.酒竟:到…终了的时候C.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准备【】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B.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严肃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7.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越国以鄙.远 B.则思正.身以黜恶C.且庸人尚羞.之 D.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8.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特点不同的一组是A.臣请完.璧归赵 B.毕.礼而归之C.吾得兄.事之 D.既东封.郑【】9.下列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A.张良出,要.项伯 B.舍.相如广成传C.大王必欲急.臣 D.沛公军.霸上【】10.下列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A.常以身翼.蔽沛公 B.项伯杀人,臣活.之C.窃计欲亡走.燕 D.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1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同义复词的一项是A.莫不殷忧..而自牧..而道著 B.则思谦冲C.相如引车避匿..之.. D.闻大王有意督过【】1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沛公居山东..之家..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吾长见笑于大方C.璧有瑕,请指示..之力不及此..王 D.微夫人【】1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缻..也 B.于是相如前进C.夫在殷忧,必竭诚..者也..以待下 D.未尝有坚明约束【】1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行李..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一、选择题:(75分)【】1.下列加点词形、音、义全正确的一项是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wéi 给予;必浚.其泉源 jùn 疏通B.虑壅.蔽 yōng 受蒙蔽;想谗邪. yé邪恶C.礼节甚踞. jù傲慢;使人遗.赵王书 wèi 留给D.相如持其壁睨.柱 nì盯;范增数.目项王 shuò屡次【】2.下列加点词形、音、义全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秦王不怿. yì愉快;相如虽弩. nú愚笨B.肉袒.负荆 tǎn 袒露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qián 兵器C.沛公奉卮.酒为寿 zhī酒器旦日飨.士卒xiǎng 安慰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lù并力目眦.尽裂zì眼眶【】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安定太平C.均.之二策均:平均D.良乃入,具.告沛公具:详细【】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B.人君当.神器之重当:主持C.相如引.车避匿引:拉(车)D.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同【】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B.秦王竟.酒竟:到…终了的时候C.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准备【】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B.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严肃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7.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A.越国以鄙.远 B.则思正.身以黜恶C.且庸人尚羞.之 D.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8.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特点不同的一组是A.臣请完.璧归赵 B.毕.礼而归之C.吾得兄.事之 D.既东封.郑【】9.下列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A.张良出,要.项伯 B.舍.相如广成传C.大王必欲急.臣 D.沛公军.霸上【】10.下列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A.常以身翼.蔽沛公 B.项伯杀人,臣活.之C.窃计欲亡走.燕 D.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1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同义复词的一项是A.莫不殷忧..而自牧..而道著 B.则思谦冲C.相如引车避匿..之.. D.闻大王有意督过【】1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沛公居山东..之家..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吾长见笑于大方C.璧有瑕,请指示..之力不及此..王 D.微夫人【】1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缻..也 B.于是相如前进C.夫在殷忧,必竭诚..者也..以待下 D.未尝有坚明约束【】1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行李..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必修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B.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C. 学而时习之(经常)D. 不愤不启(愤怒)答案:D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不厌B. 诲人不倦C. 知之为知之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

答案:可以为师矣。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的哪一篇?答案:《为政》三、翻译题1. 翻译《出师表》中的句子:“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答案:先帝开创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成三部分,益州地方疲惫,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2. 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不使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方和圆。

四、简答题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他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愿意先承受国家的忧患,后享受国家的快乐。

2.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寓意。

答案:《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寓意着一个远离尘世喧嚣、人民生活安宁、和谐的理想境界,是作者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五、论述题1. 请结合《师说》的内容,谈谈你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强调了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引导学生理解道理、解决疑惑的引路人。

这句话体现了韩愈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对教育价值的重视,认为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指导者。

必修3第3单元文言文同步训练(含答案)

必修3第3单元文言文同步训练(含答案)

必修三课内文言文同步训练一、阅读下面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文段,完成1~6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王无罪岁D、申之以孝悌之义4.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B、王好战,请以战喻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斧斤以时入山林,5.下面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秩序)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6.翻译:(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必修三文言文复习练习卷(附答案)

必修三文言文复习练习卷(附答案)

指南录后序一、通假字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通“搢”,插)2、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通“凌”,欺侮)3、层见.错出(通“现”,出现)4、臣死有余僇.(通“戮”,罪)二、古今异义词1、都督诸路.军马(相当于现在的“省”)2、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前往,是)3、意北亦可以..(困窘)(没有依靠)..口舌动也(能够用) 4、穷.饿无聊5、以至于..(访求,这里是“盘查”)..永嘉(到) 6、为巡船所物色7、几彷徨..行殆(赠送给的身体)..死(走投无路) 8、以父母之遗体9、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无论)三、词类活用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形作动,轻视)2、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名作动,走上前)3、北虽貌.敬(名作状,表面上)4、予分.当引决(名作状,按职分)5、草.行露.宿(名作状,在荒草间,在露天下)6、日.与北骑相出没(名作状,每天)7、夜.趋高邮(名作状,在夜间)8、道.海安(名作动,取道)9、道中手.自抄录(名作状,亲手)10、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作动,给……作序)11、名.曰《指南录》(名作动,命名)四、句式1、予羁縻不得还(被动句)2、为巡船所物色(被动句)3、骑数千过其门(定语后置)4、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被动句)5、避哨(于)竹林中(省略句)6、死生,昼夜事也(判断句)7、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判断句)8、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判断句)五、重点句子翻译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大家认为我去一趟是....。

....就可以解除祸患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打动。

....了;估计..元军也尚且可以用言词3、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古人说:“将要凭借(这)有所作为啊。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构恶,先在元军面前说我坏话,贾余庆又紧跟着向敌人献媚献计,于是我被软禁...不能返回,国事就不可收拾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一战..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9.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10、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二、一词多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穷兵黩武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草木皆兵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三、词类活用(1)然而不王者(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填然鼓之(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斧斤以时进山林(2)申之以孝悌之义(3)未之有也(4)非我也,岁也(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劝学》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4、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C.朝济而夕没版焉D.将焉取之5、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6、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取之于.蓝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寒于.水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斗折蛇.行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意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4)蚓无爪牙之利三、一词多义,1.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2.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3.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4.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5.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博闻强志初闻涕泪满衣裳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以勇气闻于诸侯扫后更闻香《过秦论》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音、义都正确的一组是()A.蒙故业(méng承接)膏腴之地(gāo yú肥沃)B.履至尊(lǚ实行)振长策(cè马鞭子)C.瓮牖绳枢(yǒu窗户)鞭笞天下(chí打)D.制其弊(bì疲惫)逡巡(jùn xún徘徊)2、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A.赢粮而景从。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振长策而御宇内。

D.余威震于殊俗。

E.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B.北收要害之郡。

C.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4、对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因遗策:沿袭B、揭杆为旗:打开。

C、却匈奴七百余里:击退D、不爱珍器重宝:吝惜。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外连衡而斗诸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二、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

1、因: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②蒙故业,因遗策()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2、延:①秦人开关延敌()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②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4、致:①以致天下之士()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5、及: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②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三、词类活用(指出活用字的类型和意义)(1)崤函之固(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4)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6)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7)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9)陈涉瓮牖绳枢之子,(10)且夫天下非小弱也(11)履至尊而制六合(12)外连横而斗诸侯(13)伏尸百万,流血漂橹(1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15)吞二周而亡诸侯(16)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17)序八州而朝同列四、指出下列句子类型(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7)陈利兵而谁何。

(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五、一词多义(1)制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2)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吞二周而亡诸侯()河曲智叟亡以应()(3)利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4)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5)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蒙故业,因遗策()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6)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师说》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而耻学于.师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加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á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à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ò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ú,阿谀,奉承4.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吾从而师之D.师不必贤于弟子6.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7.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⑵或师焉,或不焉()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意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小学而大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今之众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年十七,好古文四、写出句中词类活用词的用法和意义吾师道也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从而师之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小学而大遗五、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不拘于时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而耻学于师..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六、一词多义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余嘉其能行古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之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古之学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句读之不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君将哀而生之乎()蚓无爪牙之利()吾欲之南海()《寡人之于国也》答案一、选择题1、B2、D E3、A D4、B5、B、EG6、C7、D8、C9、D10、D二、一词多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shuò屡次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cù密、细密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shǔ计算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打开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穷兵黩武成语战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草木皆兵成语士兵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优美的三、词类活用(2)然而不王者名词作动词----称王(3)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植(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5)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作动词-----归罪(7)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少、变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