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前的课程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而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人们的操作有可能是充满个性、五花八门,但我认为只要是符合我们培养人的根本目的,其行为就应该肯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
一、了解新课改的需要。
新一轮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新课程体系。
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课程的实施有利于语文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的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使以往单一的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过程,建立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与方法培养的现代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研究学生的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在自觉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利益的发展。
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角色,逐步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要合理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启发学生思考的内容,多些“论从文本出”,少些结论的灌输,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变成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情感体验的过程。
语文新课改论文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方法之一——教学及学习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多样,新课程、新理念,随之而来的当然要有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的重头戏是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教学的胆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创新教学,不能再用传统教育的“灌输式”模式教学。
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得抓好两点:一是学生怎样学;二是教师如何教。
今天,我要在语文教学中展示“创新”教学的教学方法——小组教学。
我担任八年级2班和3班的教学工作,由于农村学生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有口无心地“念着经”,其次学生的知识面太窄,阅读不广泛,家长对名著阅读的认识不到位,相当数量的家长担心名著阅读会误了孩子的成绩。
第三农村学校硬件不足的问题,没有像样的图书室。
第四留守儿童居多,监护人督促不到位,隔代教育溺爱现象普遍,造成学生学习自觉性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从学生七年级开始,抛开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大胆开展小组教学。
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组教学是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小组,相互竞争和合作,最终共同进步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课堂分组,寓教于乐将学生按“区域”分组。
即根据学生的座位分组,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在快乐中完成学习。
分组朗读、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分组“较劲”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学习,老师给予一定的鼓励。
这样既能还课堂于学生,又能活跃整个语文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的竞争与合作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课下小组“帮扶”,整体收益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四至五个一组即可,让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帮助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在规定时间里进行相应的检测,分优、良、中、差四等进行一定的表扬和惩罚。
学生们在奖惩的驱动下,谁都不愿服输,努力使自己的小组进步。
这样,差生在优生的帮助下,一点点提高语文成绩,而优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不断巩固自己的知识,从而让全部在这种比拼中,提高整体成绩。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摘要: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语文教学改革是关系着整个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集结心力,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且保障改革结果的切实有效。
这需要我们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改进我们的模式和方法。
关键字:新课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语文作为自古以来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担当着新课改的先锋作用。
那么怎样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是科学的,是切合新时代学生需求并与时俱进的呢?在新课改下,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反思。
结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一、转变教学观念语文学科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而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更为突出。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的重点是在重视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
现代教育要求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条件。
古人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牢固树立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二、转变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语文是升学的必考科目,它重视的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背诵、反复的习题演练、按标准答案去答题的一个强化储存的教学过程,学生是被动的吸收者,没有主体的体验。
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在焦灼于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机械化,学生从根本上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知识的容器,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教育状况和学生学得好却考不好的现象。
沐浴着新课改的阳光,教师不是“统治者”,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过程。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试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
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
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充实教材资源。
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如何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如何教学多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学活动,课程改革确实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是如何改还需要一个思考过程。
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广大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次大考验。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实现转换,由指挥者变为指导者,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与学生平等交往、平等对话。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通过自己读书、自己体会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忽然间觉得自己把书读懂了,但没觉得是老师在帮助自己。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师生是平等的,求知不存在尊严,谁说得对,就听谁的,服从谁,这就叫伙伴关系,这就叫合作关系,这就叫和谐发展。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去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
“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二、确立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全体意识,应该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培养所有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教学要面对每一个个体,把所有的学生都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
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论文
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内容提要:新课程的改革,更注重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学中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使知识深入“生”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实践体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承载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彩!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充分的感受了新课程所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的变化。
下面就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语文新课改的体会。
一、新课程的改革让师生关系更开放新课程的改革让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卸下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者”的身份,强调尊重、赞赏学生,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找回自信。
如我在一次课堂上,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时,点了班上一位沉默寡言的小女孩。
开始这个小女孩站起来半天都没读出一个字,我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引导她——“你肯定行,老师跟你一起读,好吗?”“你先试试,轻轻地读给老师听。
”“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点,同学们就都听见了。
”“老师就知道你肯定行,这不,读得多流利、多响亮啊!”小女孩终于消除了胆怯的心理,流利地朗读了课文。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小女孩满怀喜悦地坐下了。
而且这个女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最近在学校举行的“讲故事”比赛中还获了奖。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真心呵护,用“心”施教。
二、新课程改革让学生个性更张扬新课程的改革,把学生从“听我讲”的枯燥课堂中解放了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
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大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等待被灌输的“瓶子”,不再是书本的奴隶,不再是老师的“应声虫”,而是“一团待燃的火”,是真正的主人。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整本书阅读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阅读一本书与阅读一篇文章的意义完全不同,在阅读整本书中,学生会制定长期的阅读规划,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势明显,有助于快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其次分析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注度,而且要在日常教学中科学指导学生。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突出地位,为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热情,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积累更多知识,努力提升学生阅读的广泛性。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意义(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有规律的阅读习惯是一种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好处的习惯。
整本书阅读过程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式,使学生进行有规律的阅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使学生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人文内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拓宽学生阅读范围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为了增强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教师会在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也会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详细、全面地了解文本知识,进而拓宽学生阅读范围,提升学生写作素材和阅读资源的积累量。
(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影响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为高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会全面了解该教学模式,并使用先进信息技术搜集大量的教学案例,总结教学经验,掌握高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系列全新的要求。
但不管教学形势如何发展,教学观念如何改变,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的永恒追求。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我们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反思,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为学生构建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精心预设促生成,使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生成中有效教学始于备课,备课是对教学各方面的整体规划,是对教学过程的提前预设。
新课改提倡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并不是不需要预设。
预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管什么情况下都需要课前预设。
但在执行预案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不为预设所束缚,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运用教学机智对预设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从而使具体的课堂处于动态生成中。
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学生、教法等重要因素。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以往教学严格执行教材,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是典型的教教材。
现在,我们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观,明白教材只是教学的重要媒体,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是重要的教学依据。
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立足教材,同时又要超越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如对教学内容的增删、教学顺序的调整等。
我们还要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体现教学的时代性、生活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教学的附属、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智力情况,包括基础知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思维特点等,还要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等。
这样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做到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备教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等基本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学习进而学会学习呢?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学习母语,并不是站在零起点上的,课文再新,学生也能把握其中大部分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把学生实际能力估计得太低,一味分析讲解,在该放手时要敢于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比如有的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他并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与讲解,而是把要掌握的内容设计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予以完成。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深入钻研,问题是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内容应该涵盖了整个语段,并且要做到抓住重点。
学生要顺利完成这三个语句训练,就必须进行深入阅读,对语段做到真正理解。
一旦学生能够完成练习,也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师已没有必要再多做解释分析了。
事实证明,教师的这种“大胆放手”是成功的,没有任何分析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同样掌握了学习内容。
这种以学生实践替代教师讲解的方法,既能节省时间,也能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过多”的弊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当然,这种以训练替代讲解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一般只适宜用于那些篇幅相对较短、内容相对浅显的非重点语段。
另外,对于所设计的练习,也要求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变通,要有一定的概括性,要做到必须让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回答,不能仅仅停留在“找一找、填一填”的机械操作层面上。
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带来的变化教育论文
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带来的变化教育论文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带来的变化教育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使我们对教育的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的教学理念变了,教学方式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学习兴趣浓了,教研氛围更浓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关键词:观念方式形式新课程标准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也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由于对新课改最初的迷惘、茫然,到渐渐的认识、实践及至现在的掌握、运用,经历许多探索,也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所幸的是,经过实践,学校教学工作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评价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新”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素质教育在新课改目标强力驱动下不断推进,使我们对教育的一些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挑战。
一、教育观念的变化为保证实验工作的有序有效,县领导把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工作来抓。
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全过程,特别开展了大量扎实的、以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教职活动,如集体备课、不同课型的探讨、多层次的探讨课等,使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个学生身上。
“学习新课程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活动已在全县展开。
他们在使用现行教材、现行大纲的条件下,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育实验为突破口,改革教育教学,推动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新课程能否顺利地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的要求,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因此课程改革的过程将是新课程思想与我们旧有的教育思想碰撞、思辨的过程。
二、课堂面貌的变化1.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
过去的教学是以教为中心,教育方式是”师命生从”,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主宰,教学变得民主化了、人为化了,教师的权威与尊严受到学生的挑战,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地位,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激励的是学生学习的创造力。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转变及策略论文
浅议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转变及策略摘要: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的创新,才能摸索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语文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目在课改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就如何实现语文教学转变,提出以下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创新一.改变观念。
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似乎老师只有高高在上,才算符合身份和地位.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双方是合作而非对立的关系。
特别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才有火花闪耀的光辉。
因此新课改下,语文老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
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应该是体验课程。
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是新课改下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改变教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因此新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根据我个人的实践和经验,我归结为以下几点:(1)情感教学。
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
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所以教师应该把阳光洒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理,一个激励的动作一个夸奖的眼神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语文教学充满了强烈的人文色彩,情感的相通才有情感的共鸣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等。
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曾说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唯情感教育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盛的驱动力。
另一位资深行家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是指有活力、能感动人、鼓舞人、调动人的情绪的一种效应。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论文】
第1篇:关于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思考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改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目标,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应当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是,一些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时候,常常存在一些困惑。
下面,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新课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师体现自身的教学主导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借助自身的语文实践。
并且,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个性化,不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学习实践。
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看书、写字、交流、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以及注重班级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具备条件,这就需要教师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充当引导者、组织者。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具备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法后,可以有效地贯彻实施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体现自身的主导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和沟通交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组织全班沟通,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得以发展和提升,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最根本的是在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放弃教师的引导。
这是因为教师的引导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一方面要应当具备清楚的和真正能够实施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自主学习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针对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较为重要的知识,教师需要加以引导。
二、在灵活应用教材文本的同时适当地引用其他教学资源在之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视教材为经典,仅仅是照本宣科,不能调整教材内容和增删教材知识。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摒弃“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主流,很多学校在狠抓课堂教学改革,调整教育教学方式已初步取得一定成果。
但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操之过急、矫枉过正、盲目照搬、弃旧图新等问题。
就语文这一学科而言,我个人认为表现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是:第一,学习过程完全依赖导学案,致使学生忽略了对文本的关注。
一般的课堂程序是:学生做导学案、课堂讨论导学案、教师讲解导学案。
上一节课结束后,就把下一节的导学案给学生发下去,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外完成。
但是,基础好的学生可能会认真做,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往往完不成,所以上课时导学案一片空白的学生不少。
尽管如此,我们教师仍按部就班按导学案的程序进入课堂学习。
学习完后检查学生的教材,很多都是崭新的,没有任何圈点标注或者解读,学生缺乏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对话交流及深入思考,这是语文学习的悲哀。
第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空洞的讨论,表面的热闹,满堂的活动使很多的语文课凌空蹈虚,价值不大。
这一环节中我们通常是抛出一个问题,一声令下,同学们立刻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团,教室顿时热闹非凡,几分钟后,教师一击掌,讨论戛然而止,有的小组胜券在握,有的可能才想出眉目,有的意犹未尽,时间不充裕,小组讨论的质量可想而知。
而小组中发言的多为语文素养较好、表达能力较强、能言善辩的同学,很多学生被边缘化,或沦为小组的忠实听众,或成为陪衬附庸,或盲目表现,课堂成为个别学生演练和展示才华的舞台。
学生在教师的号令下被动地、机械地讨论交流,而不是在自我思考的前提下,课堂由过去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几个学生表演的“几言堂”,成为新的“填鸭”,这样就偏离了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效果当然要打折扣。
第三,语文的学习缺乏心态的安静。
预习时间过短,练笔次数太少,甚至很多课堂的读书,只是象征性地,犹如蜻蜓点水,学生未将文本读深读透,缺乏对关键词句的品味,缺乏情感的熏陶。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法论文
探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法对于新课改,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作为它的实施者,应紧跟新课改的改革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探寻对话教学的实施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推进新课改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以平等为前提,实现以人为本的对话教学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是实施对话教学的前提。
而且建立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也符合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平等的对话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放下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架子。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课堂是师生间进行交往、对话、沟通的互动舞台,对话教学的核心观念是平等与民主,我们只有构建了和谐愉悦、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有效的开展对话教学。
在对话中老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并循循善诱加以启发引导,启发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心情,去体验作品中的人物,让学生在对话实践中理解生活、世界及其自我。
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学生可能会觉得课文里面的祥林嫂的所作所为很可笑很傻,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对学生的这种想法随便加以批判,而是要引导学生们学会换位思考,走进祥林嫂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让学生们想一想,如果他是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祥林嫂,那他又会选择如何去做?课下,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们推荐鲁迅的其他小说,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进一步去感受鲁迅文中的“残酷社会的封建主义”。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话愿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本身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高中语文而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对话愿望,使学生产生浓烈求知欲望,主动积极的去探索、去学习,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对话互动都是在一定情境中生发出来的。
如在学习《离骚》这一课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们观看屈原的记录片及电影,在观看后,教师有意提出几个问题:屈原为何要抱石沉江?他到底遭遇了什么忧虑?并要求学生从电影和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新课改下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论文
试析新课改下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内容摘要: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多运用灵活的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性,在适当提高量化的教学过程中重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性与人文性,要正确审核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让教师在教学中少点功利性,特别不能急功近利,这样才能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提高质量一、课程目标的高度量化新课程除了提高在课时方面的量化外,更加大了对学生在生字量、练笔写作、阅读书目等方面量化的要求。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要达到的识字量大概为3500字,阅读普通的一篇现代文要求在每分钟500字左右,课外阅读量每年应该不低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占到40%左右。
每个学生每年的作文数量应该不少于14次,字数不低于0.7万字。
其他练笔方面的字不低于1万字。
学生要在45分钟内基本完成500字左右的作文练成。
每学年学生学习课文的总数不应少于60篇。
这些基本的量化提高都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提供了保障和评价标准。
二、讲解课文不满足于表象老师在讲解课文时,不要只着眼于文章的段落大意、主题思想、文章结构、生字生词等表面语文知识,要教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带深刻含义或起关键作用的句子与词汇,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人物特点、主题思想、上下文语境来理解整个文章的含义。
比如。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有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短文小说,有些老师会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与《祝福》的文章背景等,来吸引学生对文章的兴趣,然后再向学生讲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字生词,让学生自己读一遍写一遍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虽然这样老师也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边讲解、边讨论、边提问、详细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与结构,但是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并不能获得很大的收获。
事实上,《祝福》的很多段落都值得细细的分析,让学生品味其中的韵味,譬如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里“我”对他在街上所遇到的祥林嫂,有这样一段描写: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论文六篇
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论文六篇【篇一】摘要:在深化教学改革背景下加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新课改重要教学任务。
就目前初中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来看,尚存在着几个方面问题,制约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提高。
下面本文将总结目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苏教版初中语文进行有效解决对策探讨,促进语文综合性教学更加完善,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活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创新型教学活动,注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探究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模式。
就目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来看,存在着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活动不够丰富、过分依赖语文教材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
下面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出有效解决对策,促进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进一步完善,提高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升。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1.重视力度不够就目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现状来看,存在着重视力度不够问题,直接影响语文综合性教学的开展。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缺乏重视不仅来自教师方面,也来自学生方面。
①教师对综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没有深入认识到该教学模式的多层次性,只是在课堂上开展代表性的活动,更偏向流于形式。
②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缺乏重视,认识不到该教学的重要性,片面认为该教学形式对提高语文成绩没有太大帮助,且在教学活动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习活动不够丰富在进行综合性教学时没有准确进行活动设计,活动主题不适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造成活动内容单薄,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济南的冬天》时,教师设计活动主题为“别样的冬天”,由于大部分学生并为接触过济南,对北方的冬天也缺少概念,这样主题设计会影响和限制学生思路,且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3.过分依赖教材课改过程中对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要求是要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同时挖掘多方面语文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宽眼界,丰富语文知识。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本书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式再也行不通了。
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
那么,作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新课改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前激活思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善于利用开讲的艺术抓住学生的心,所以在每堂语文课前进行规定的一分钟的口语训练,范围可大可小,可以以全班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还可以在两个同学之间进行,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对话交谈、讲故事、创造性复述、即兴发言、口头作文等等,内容可以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制定,只要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积极有意义的就可以,更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制作题卡,题目和形式保密,每次由一个学生到前面抽取题目,然后按要求进行,当然还可以竞赛的方式举行,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培养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还可利用音乐、唱歌和肢体活动的形式进行课前导入,这样不但为学生参与学习新知做好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还使学生爆发出绚丽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重模仿轻创造”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导致学生的思路狭窄,课堂气氛沉闷。
为此,在教学时,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
1.给学生多留些自由的学习时间。
首先要在课堂上创设轻松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平等,使学生上课发言没有思想顾虑,讲对讲错都不要紧,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
其次,就是要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论的问题,好的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问题的设计不仅使学生七嘴八舌,各抒起见,而且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表现出对学习文章的极大兴趣。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
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使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小学语文新课改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对小语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一、重形式,轻内容,偏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有十个要素: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包括识字、用字、读句子,理解句子,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等。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从而进行人文教育,成为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课带来了生机,语文教师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语文教师盲目追求课堂形式的“热闹”,让读读、唱唱、画画等形式冲淡了具体的教学内容。
还有的语文教师片面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有的语文课一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生仍旧缺乏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共鸣,收获甚少。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及创造力的培养目前的教育中有些教师虽然有个性化教学的意识,但很大程度是流于形式,“放手”不够,未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新的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强,文章的时代感强,文质兼美,富有活力。
我认为,有些语文教师对一篇篇优美的文本所采取的支离破碎的分析与讲解,逼着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味同嚼蜡的意义或符号的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与思维,导致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摘要传统观念认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是存储知识的容器,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独占讲坛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默默地接受,把复杂的语文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简单的品耳授受过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而在新课改下,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改革注重理论和实践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字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离不开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种知识也少不了它;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基础,以文字为主导。
作为语文教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这段话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语言(口语和书面语)的社会功能是交流思想感情,既可以通过口语(听、说)来交流,也可以通过书面(读、写)来交流,因此,可以说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同时,我也认识到语文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他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由于明确服语文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实际教学过程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改变教师“灌输式”教学的观念,重在“启发”“引导”的观念传统观念认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是存储知识的容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独占讲坛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默默地接受,把复杂的语文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简单的品耳授受过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是内因,读书作文一定要通过学生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们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通过自觉主动的学习来完成。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内容摘要通过对课改的学习,认识了改的方向,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和对本地学生的学所需要的方法,经过大家的研究和一段时间的体会,总结一些工作体会,和大家一起再研究,具体内容看正文。
关键词认识;教学;有效;课改中图分类号:h319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和希望,但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却困扰了较多的教师。
我本人认为,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开展教学工作。
一、让学生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凸显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是优化课堂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
1.合理引导,体现生活中存在语文。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存在语文,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与人的交往中……然而,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老师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
相反如果老师适当的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
2.营造情境,再现生活。
我在网络上看过这样一堂课,课题是一首古诗《观沧海》的欣赏。
该诗的篇幅不长,容量也不大,但这节课的课堂内容却很丰富,学生参与积极,兴致很高,气氛非常活跃。
原因就在于这位老师善于营造生活化的情境:他一开始不是急于讲解诗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看了一些有关沧海的图片,这些图片主要是沧海波澜壮阔,气势澎湃的画面,接着老师又介绍了曹操到沧海时他自己的状况,然后再借助诗歌的伴乐朗诵,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诗歌的美妙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活了课堂。
二、“教”与“学”转变的误解目前许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认识到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但从教学实际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往往是以教的效率来代替学的效率。
“备教材”主要是记住教材上的标准答案,“备学生”就是如何把学生引向“标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摘要: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探索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以往的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不管学生快不快乐,无视学生的感受,针对这一点,接手课改班级时我就给自己写了一句座右铭;“我快乐学生才快乐,学生快乐了,我就快乐。
”每一堂课我都这样提醒自己,所以每堂课下来,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我也教得轻松快乐。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
二、赏识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而
歧视成绩不好的学生。
十个手指都有长短,何况尚在成长的孩子,他们每个人不可能都按照我们心中预定的好学生的标准去发展。
针对这一点,我努力做到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注意地去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也让学生互相寻找、互相称赞,给他们勇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在我的眼中,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的一面。
我相信他们能慢慢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朝着好的方面去发展。
三、真正发挥学生地自主地位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理念,也就是说教师就是一个引路者、指导者,而不是单纯的传授者。
虽然大多教师都知道这个理论,却不能把其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一堂课下来,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落实这一理念的。
课前让学生预习,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再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上课后,我首先让学生自读一次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疑难词语;第二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学这些疑难词语,要求读准每一个词语;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以游戏的方式了解段落大意;第四步让学生用疑难词语组句,写一段话;略。
这样一堂课下来,老师教的很少,整个过程就仅仅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学的很有兴趣、很轻松,教师也不感觉累。
四、训练学生大胆地说
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学习现成的知识技能作为唯一的目标,不要按照既定的模式,一味强调学科规范的训练,不要用一种
标准的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教师应在课堂上应用多样的启迪方法,让学生多听,敢想,敢说。
说话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也是语文教学的弱点。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说话教学贯穿其中。
才开始训练学生说话时,不在乎学生说的对、错,只要学生能大胆地站起来说。
其实,学生要站起来说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教师此时就应该鼓励他们,给他们自信,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对错。
接下来可以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样做有些迂腐,但在语文教学中这却是很关键的一步,这能使学生完整地表达清楚一件事,说清一句话。
然后可以给他们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认识、见解。
最后可以试着让学生把自己的认识、见解写下来。
长期这样训练下来,你会发现学生的说话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及主题后,让学生思考了一个开放性问题:皇帝游行完毕回到皇宫会怎样?富有
启迪性的问题擦出了学生的创造性的火花。
有的同学想象皇帝会气急败坏处置那个孩子,将他滥施淫威的性格推到极致;有的同学则
想象皇帝在惩罚骗子时又被其所骗,将皇帝昏庸腐朽的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还有的想象孩子在官员的逼迫下承认自己的愚蠢,加深
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有的情节虽有些荒诞,但又合情合理。
学生的想象力之丰富,创造力之独特,均超乎我的想象,令我耳目一新。
五、培养协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利用它可以培养学生
的团结协作精神。
然而正如有的老师所说,因为教学内容太多,平常根本没有时间采用这种方法,只是上公开课的时候才用。
他们把小组学习看成是一种形式。
诚然,新课改后的教材容量的确很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教学方式。
教师用好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感到它并不是一种形式。
才开始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合作,那么老师就要给予详细地指导。
长期训练下来,你会发现他们在小组学习时能明确地分工合作,而且每个小组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如,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那么有的小组会采取一个人一自然段地读,有的会采取齐读,有的小组会采取指名读。
在读的过程中,其他三人认真地听,同时给读者指出错误的地方,并对其的朗读进行评价。
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团结、相互协作的精神。
六、活用学生的互评、自评
在平常的教学中,大多都是老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很少让学生互评、自评。
学生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对彼此也比较熟悉,学生之间的评价可能比老师的评价更客观、真实,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而学生的自评能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改正不足,发扬优点。
对于一个不经常发言的学生,突然有一天鼓起勇气回答问题时,我让学生来对他说些什么时,学生这样说:“你以前是一个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但你今天主动站了起来,这说明你有了勇气,有了自信
心!”“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拿出你的勇气来,你一定会成为爱回答问题的同学!”……我相信,这些都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话语。
课程变了,老师的观念不变不行;课程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变不行。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我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