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范文一: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与改革分析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分析工具。

正因为其重要性,1998年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本科生阶段,除了经济、管理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外,不少高校将其作为全校性选修课程。

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日益显现的重要性,对当前普通高校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老师教学,特别是对商科背景的本科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文献评述作为一门以经济与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综合数学、统计学分析工具,以现代电子计算技术为依托的计量经济学,其知识面涉及之广、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之强,是经管类专业课程中所罕见的,这也是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的根本原因。

李均立、许海平归纳了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研教改建议。

马成文、金露、魏文华强调案例教学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张柠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已有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通过对有关文献仔细地梳理后发现,现有文献存在一个特点:将焦点聚焦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上。

上述文献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偏见。

三、商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一)学生本身的问题1.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计量经济学需要大量计算与演算,学科本身与其他一些学科相比显得枯燥乏味一点。

在安徽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jyxm240):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这一研究中完全不喜欢,不太喜欢以及持中立态度的同学占比59%,超过半数的同学是不非常喜欢这门课程的,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高。

2.数学基础薄弱商科学生有大多数是文科生,数学基础薄弱。

而计量经济学需要良好的统计学,运筹学和数学基础,这就导致了商科学生难以学好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

(二)老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过于死板目前,国内教学很多教师只进行理论教学,而没有实验教学。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一、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

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1、因素分析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

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

所以,模型假定为LnY=β0+β1㏑X1 +β2㏑X2 + µ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三、参数估计运用Eviews软件,建立方程CREATE A 1985 2007 DATA Y Xl X2GENR W=log(Y)GENR Wl=log(X1)GENR W2=log(X2)运用OLS估计法得所以,模型估计结果为:LnY=-3.060149+1.656674lnX1-1.057053lnX20.337427 0.092206 0.214647t= -9.069059 17.96703 -4.924618R2=0.992218 2R=0.991440 F=1275.093 n=23四、模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百分之一,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增加1.78%;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s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减少1.51%。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越来越被关注,其方法与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篇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计量经济学论文》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传统的教学流程是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完成知识传递,然后通过课外作业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则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倒安排,它将知识传授过程由课堂移到课外,让学生借助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课件或利用网络资源等自主、协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成为教师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讨论探究问题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地方。

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根本改变,教师由教学“主导者”和“控制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自主或协作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个性化学习。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通过提供教学视频、课件、文本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答疑解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垄断,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动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技术发展推动教育变革的产物,被誉为预见未来的教育。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传统教学有本质的不同。

翻转课堂要想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由学习者自主学习或协作探究去完成,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由于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所以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系统来支持,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再次,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教学视频、课件的制作以及各种系统工具的操作和应用,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计量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与工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范文一: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摘要: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因为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认识。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作为经济学实证经验分析的一门重要方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方法,计量经济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依据,更需要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计和检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

所以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

为了方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方法应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1-2]。

虽然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有所帮助,但这两种教学手段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的应用。

因为要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悉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

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观察(行为分析)→关于经济理论的抽象(理论假说)→建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实证分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获得性怎么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实证结果跟预想结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怎么办、如何从实证分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

计量经济学论文(优选.)

计量经济学论文(优选.)

计量经济学作业该数据来自课本第七章,主要是天津市1974年~1987年粮食销售量问题,其解释变量分别为:常住人口数X1(万人),人均收入X2(元/年),肉销售量X3(万吨/年),蛋销售量X4(万吨/年),鱼虾销售量X5(万吨/年),被解释变量是粮食销售量问题Y(万吨/年),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1).利用表7.1中的数据,利用EViews制作Y与X1,X2,X3,X4,X5的散点图表7.1 估计天津市粮食需求的数据年份Y x1 x2 x3 x4 x5 1974 98.45 560.20 153.20 6.53 1.23 1.89 1975 100.70 603.11 190.00 9.12 1.30 2.03 1976 102.80 668.05 240.30 8.10 1.80 2.71 1977 133.95 715.47 301.12 10.10 2.09 3.00 1978 140.13 724.27 361.00 10.93 2.39 3.29 1979 143.11 736.13 420.00 11.85 3.90 5.24 1980 146.15 748.91 491.76 12.28 5.13 6.83 1981 144.60 760.32 501.00 13.50 5.47 8.36 1982 148.94 774.92 529.20 15.29 6.09 10.07 1983 158.55 785.30 552.72 18.10 7.97 12.57 1984 169.68 795.50 771.16 19.61 10.18 15.12 1985 162.14 804.80 811.80 17.22 11.79 18.25 1986 170.09 814.94 988.43 18.60 11.54 20.59 1987 178.69 828.73 1094.65 23.53 11.68 23.37通过散点图观测可以得出Y 与X 之间的变化呈线性的,由此建立回归模型为:i i i i i i i U X X X X X Y ++++++=55443322110ββββββ(2)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得: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1/10 Time: 20:19 Sample: 1974 1987 Included observations: 14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3.496563 30.00659 -0.116526 0.9101 X1 0.125330 0.059139 2.119245 0.0669 X20.0736670.0378771.9448970.0877由回归结果可以得出样本回归方程为:i i i i i i X X X X X Y 54321491.4453.3678.2047.0125.0497.3-++++-=∧(3)统计检验 1. 拟合优度检验通过回归结果可以得出95.0,97.022==R R ,说明总离差平方和的97%被样本回归直线解释,仅有3%未被解释,因此,样本回归直线对样本点的拟合优度是很高的2. F 检验和T 检验在显著性水平05.0=α,回归系数估计值都没有显著性;查F 分布表的临界值为53.5269.3)8,5(05.0=<=F F ,回归方程显著。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学科,以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本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几篇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之第一篇: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quot;四步法&quot;摘要:&quot;四步法&quot;可以将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的核心呈现出来,让晦涩难懂的厚厚的一本计量经济学教科书变得&quot;越来越薄&quot;, 从而收获良好的理论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对&quot;四步法&quot;在模型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以及计量经济学检验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他所有的假设检验方法提供思路。

关键词:四步法;课程教学;计量经济学;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面向经济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计量经济学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之一。

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克莱因教授指出:&quot;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中最权威的一部分&quot;,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各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着&quot;学生难学&quot;和&quot;教师难教&quot;的双重困境,因而引发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学者们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比如,王乃静和李国锋(2001)、黄雪燕(2006)、李锐(2009)在教学过程中结合Eviews、R软件等应用软件探究了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难点问题;胡新艳和陈文艺(2006)提出了&quot;探究(Exploration)-讨论(Discussion)-实践(Practice)&quot;教学模式;万冰魂等(2018)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引入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设计了OBE改革的具体内容;叶霖莉(2017)和王文静(2017)则提出了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与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双轨教学模式以及刘冬萍(2018)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Task-driving Teaching)及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的&quot;三线一体&quot;教学模式试图改进传统计量经济学讲授式教学的弊端。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实证分析模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实证分析模版

1、实证研究1.1数据收集及预处理1.1.1指标的选取及数据说明研究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我国居民人均消费1978年-2008年的数据为被解释变量Y,主要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X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人均GDPX3等作为解释变量。

原始数据见附录-1。

1.1.2指标的描述统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人们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所选取各指标描述如图-1,图-2图-1-2图著增长,几乎成“J”字形增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明显增长。

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进行实证分析前,可以对各指标数据取自然对数Ln,这样可以解决原始数据的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等问题。

处理过的数据见附录-2。

另外,在研究变量关系之前,应研究其相关关系,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相关性如下:Y X1 X2 X3Y 1X1 0.896801853 1X2 0.998626593 0.879182 1X3 0.99542187 0.854077 0.99828302 1 有分析结果可知,各变量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度,当然各解释变量之间也可能给实证分析带来多重共线性问题。

2、实证分析2.1单位根检验在进行建模前,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被解释变量(Y)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表一Null Hypothesis: Y has a unit rootExogenous: ConstantLag Length: 1 (Automatic based on SIC, MAXLAG=7)t-Statistic Prob.*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0.522310 0.8728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6793225% level -2.96776710% level -2.622989由结果可以看出, t-Statistic等于-0.522310,均大于1%、5%以及10%显著性水平下t-Statistic 的值,因此接受原假设,认为被解释变量(Y)有单位根,也即被解释变量(Y)是非平稳的。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和经济理论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

本文旨在探讨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计量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来分析经济学中的问题,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现象。

例如,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其次,计量经济学在企业经济决策和市场预测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许多企业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市场需求、价格变动、产品销售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

同时,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组合优化,提高投资收益率和降低风险。

另外,计量经济学在社会政策评估和效果分析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评估各种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例如教育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通过对政策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客观评价政策的效果,为政府改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促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能够为企业经济决策、市场预测、社会政策评估等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进一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对推动经济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计量经济学也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准确地理解市场行为与市场效率。

通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供需关系、价格弹性、市场竞争等因素进行经验分析,为市场营销、产业咨询和市场调研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这对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定战略计划,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计量经济学还在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关贸协定、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复杂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的要求统计年签网址:1、需要的数据可以直接从统计年签获取,统计年签网址上面已给出。

2、这里附带的EXCEL文件中提供了十个表数据,如果实在不想找也可以用这些数据。

3、题目自拟。

4、若用一元回归模型做分析,则必须要附图象分析、相关性分析,得分不会太高。

6、若用多元回归模型做分析,则至少需要有多重共线性分析,建议最好也要加入图象分析。

安徽建筑大学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班级: 12经济学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高先务起止时间: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建模分析..... .. (2)2.1数据采集 (2)2.2数据分析 (3)2.3结论 (7)第3章对策建议..............................................................83.1根据模型结果分析 (8)3.2政策建议 (8)参考文献..............................................................11第1章前言一、探究目的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同样,消费水平也左右着经济的发展。

因此,扩大居民消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对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等既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究竟有哪些因素制约着居民消费水平?凯恩斯认为,影响个人消费的主观因素比较稳定,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收入的变动并非影响消费的全部因素。

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消费水平。

如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家庭财产状况、年龄构成、宗教信仰等等。

有些因素对于收入的影响是随机性的,如消费环境、消费者心情状况;有些因素是系统性的,如消费者个人偏好等等。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经济现象。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及它们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并且对一些相关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其中,线性回归模型是最基础的模型之一,它可以用来分析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预测和检验。

另外,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可以研究经济变量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征,从而进行预测和政策制定。

面板数据分析则是研究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不同个体或单位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研究个体特征对经济现象的影响,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在实际经济研究中,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等。

其中,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我们可以研究国民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消费者选择等问题。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在金融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等问题。

通过金融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金融市场的波动规律,以及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我将通过一个实证分析来展示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我选择了一个关于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计量经济学课程结课论文范文3篇

计量经济学课程结课论文范文3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篇一:《形成性评价计量经济学》1形成性评价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我国医学类院校最早成立统计学本科专业的是第四军医大学,随后中山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院校也相继成立了统计学本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未来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和i皆发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熟练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卫生行政机关、卫生防疫及医药相关部门从事统计调査、统计分析工作,或在医药卫生、教育机构从事科研与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院统计学专业本科(卫生统计方向)自2006年开始招生,其培养友案涉及的主干课程可分为医学类(含基础医学_、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统计类、数学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外语及人文社会科学7类课程。

其中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学习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和基础理论,通过模型研究经济问题的数量规律,对经济问题的前景做出正确的预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评价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学生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组成。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终结性评价存在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缺乏全面性等诸多缺陷,而“一考定乾坤“的不公平评价方式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造成一定的考前突击、考试作弊现象ra,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迄今为止,尚没有形成性评价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应用的文献,但形成性评价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表明,它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M。

因此,有必要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案进行探讨。

2调查结果分析自制“计量经济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态度等,以便改进。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一、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

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1、因素分析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

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

所以,模型假定为LnY=β0+β1㏑X1 +β2㏑X2 + µ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三、参数估计运用Eviews软件,建立方程CREATE A 1985 2007DATA Y Xl X2GENR W=log(Y)GENR Wl=log(X1)GENR W2=log(X2)运用OLS估计法得所以,模型估计结果为:LnY=-3.060149+1.656674lnX1-1.057053lnX20.337427 0.092206 0.214647t= -9.069059 17.96703 -4.924618R2=0.992218 2R=0.991440 F=1275.093 n=23四、模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百分之一,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增加1.78%;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s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减少1.51%。

计量经济学论文模型

计量经济学论文模型

计量经济学论文模型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我们建立了一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虑了国家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等多个影响因素。

通过对全球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太明显。

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我们还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来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我们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通过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显著,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突出。

这些发现为不同国家制定不同的经济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

通过分析发现,除了前文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它地区特定因素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政府政策、市场竞争程度、教育水平、自然资源禀赋等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为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提供了一些新的解释。

最后,我们对本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我们意识到,在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可能存在一些遗漏变量的问题,这可能会对我们的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变量或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经济增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参考模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参考模版

影响丰城市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因素研究---从商业银行贷款额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摘要:本文选取丰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的增长数额来对GDP的变动进行分析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贷款数额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日常消费、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追求,表现为社会需求上涨,生产者的生产增大,带动一部分产业的发展。

为了正确考虑影响GDP的因素,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丰城市GDP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全面考虑GDP与商业银行贷款之间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结果表明,丰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额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同时呈现出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增长会引起GDP增长,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我们可以得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增长表明了社会对于银行贷款的需要量在增加,其中包括人们的消费意识改变,敢于向商业银行贷款,贷款规模增长,引起投资增加,最终达到经济增长。

关键词:GDP 银行贷款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一、引言丰城市从1988年开始,经济开始缓慢发展起来,在随着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银行贷款数额也在逐年递增。

从人们不敢去贷款、不知道如何贷款的现象发展到今天大多数人都会去银行申请贷款,通过按揭还款或者到期日一次还款的方式来实现目前需要的消费。

这一系列的现象说明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使得人们敢于消费,敢于向银行贷款。

而银行贷款数额的增加又会带动消费,带动商品生产,从而反过来又会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

二、数据的选取我们选取丰城市1988年至2010年的数据来进行研究分析,将丰城市这十三年的商业银行贷款数额作为影响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加入虚拟变量的D1(其中D1为0时表示1995年之前)、D2(其中D2为0时表示2002年以前),用虚拟变量来探讨丰城市在1995年、2002年的GDP数值是否有明显的阶段特征,来分段研究丰城市的GDP是如何受商业银行贷款数额的影响而变化的。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计量经济学论文(一):计量经济学含义与性质研究摘要: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

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

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使现有的经济领域的研究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化。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能够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

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

计量经济学也具有不精确性。

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

计量经济学的未来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定义;科学性;不精确性;局限性一、计量经济学的含义1.计量经济学的早期含义在17世纪时期,计量经济学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现,但当时,计量经济学这个专业术语并未出现,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里希的经济学家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概念。

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

在研究中发此刻统计学和数学以及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发现这个发现的发现者将其命名为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对理论政治以及纯经济学的主观抽象法则进行试验和数据检验并由此来将纯经济学最大化的成为严格好处上的科学。

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

这个定义表现了计量经济学是由统计学数学以及经济学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

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数学在经济理论领域的应用,也不能笼统得以为是经济理论问题的简单统计,只有将三者构建在一齐才能发挥出特定的效力。

2.计量经济学的现代含义由于计量经济学的早期目的在于科学化经济理论研究,因此在随后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完善中,计量经济学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其定义变的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内涵。

第一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学理论数据,将经济学的经验理论包含在内一齐分析,透过分析来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并建立经济模型以进行分析和预测。

本文将重点讨论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以实例介绍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一、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和经济解释等。

回归分析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工具,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回归模型有线性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回归模型等。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需要进行假设检验来验证模型的显著性和可靠性。

假设检验主要包括t检验、F检验和卡方检验等,通过对系数的显著性水平进行判断,我们可以得出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能力。

经济解释是计量经济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它通过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探索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解释需要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经济变量的解释和解释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我们可以得出对经济现象的深入认识。

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应用1. 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是计量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建立线性关系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为Y = β0 + β1X1 + β2X2 + ... + βnXn + ε,其中Y为因变量,X为自变量,β为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在进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时,我们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包括变量的选择、数据的清洗和转换等。

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和模型的拟合度分析。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回归系数的估计结果和模型的显著性进行经济解释和预测。

2. 非线性回归模型除了线性回归模型外,计量经济学还有许多非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应用于实证研究中。

非线性回归模型考虑了经济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能够更好地拟合实际数据,并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解释。

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包括多项式回归模型、指数回归模型和对数回归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拟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的要求统计年签网址:/tjsj/ndsj/2013/indexch.htm1、需要的数据可以直接从统计年签获取,统计年签网址上面已给出。

2、这里附带的EXCEL文件中提供了十个表数据,如果实在不想找也可以用这些数据。

3、题目自拟。

4、若用一元回归模型做分析,则必须要附图象分析、相关性分析,得分不会太高。

6、若用多元回归模型做分析,则至少需要有多重共线性分析,建议最好也要加入图象分析。

安徽建筑大学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班级: 12经济学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起止时间: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建模分析 (2)2.1数据采集 (2)2.2数据分析 (3)2.3结论 (7)第3章对策建议 (8)3.1根据模型结果分析 (8)3.2政策建议 (8)参考文献 (11)第1章前言一、探究目的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同样,消费水平也左右着经济的发展。

因此,扩大居民消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对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等既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究竟有哪些因素制约着居民消费水平?凯恩斯认为,影响个人消费的主观因素比较稳定,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收入的变动并非影响消费的全部因素。

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消费水平。

如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家庭财产状况、年龄构成、宗教信仰等等。

有些因素对于收入的影响是随机性的,如消费环境、消费者心情状况;有些因素是系统性的,如消费者个人偏好等等。

因此,探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国家税收收入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二、理论依据(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又称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也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此两项收入被认为是影响一个国家消费水平的核心因素,因此对于消费水平模型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指国家依据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它是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

除组织收入的职能外,税收对经济社会运行和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有学者认为收入分配失衡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收入不足的原因之一而税收收入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的失衡,实行二次分配,因此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2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建模分析2.1数据采集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数据采集Y:居民消费水平 X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X3:国家税收收入相关数据收集2.2数据分析(一)建立模型依据(图象,相关性分析)(二)建立模型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我们把模型设定为Yi=β0+β1*X1+β2*X2+β3*X3+ui(三)参数估计使用Eviews软件,根据OLS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得: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0/28/15 Time: 18:30Sample: 1990 2012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X1 0.186136 0.023344 7.973698 0.0000X2 1.008867 0.074058 13.62272 0.0000X3 0.016707 0.002966 5.633214 0.0000C -133.5595 48.45383 -2.756427 0.0126R-squared 0.999768 Mean dependent var 5039.826Adjusted R-squared 0.999731 S.D. dependent var 3731.682S.E. of regression 61.208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11.22322Sum squared resid 71183.30 Schwarz criterion 11.42070Log likelihood -125.0671 F-statistic 27251.17Durbin-Watson stat 1.838785 Prob(F-statistic) 0.000000(四)检验及修正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①检验:由F=27251.17> F0.05(3,20)=3.10(显著性水平α=0.05)表明模型从整体上看财政收入与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采用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对其进行检验,可知解释变量之间是高度相关的,如下表所示。

Y X1 X2 X3Y 1.000000 0.998304 0.998985 0.990968X1 0.998304 1.000000 0.995935 0.988055X2 0.998985 0.995935 1.000000 0.986801X3 0.990968 0.988055 0.986801 1.000000②修正: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其进行修正。

根据以上分析,由于X2的t值最大,线形关系强,拟合程度最好,因此把X2作为基本的变量,即:Ŷi =-534.3995+1.8675*X2 (1)(-8.1548)(101.6406)R2=0.9980 F=10330.81把解释变量X1代入(1)式得:Ŷi =-353.0841+1.0919*X2+0.2336*X1 (2)(-7.6990) (9.4460) (6.7376)R2=0.9993 F=16108.18分析可得:加入X1后,拟合优度R2值显著提高,t=6.7376通过检验,所以应该把X1保留。

把解释变量X3代入(1)式得:Ŷi =-147.0266+1.5039*X2+0.0252*X3 (3)(-1.4942)(18.3340) (4.4918)R2=0.9990 F=9892.234分析可得:加入X3后,拟合优度R2值显著提高,t值也通过检验,因此保留X3。

由上可知,Y与X1,X2,X3校具有高度相关性,而从建立如下模型: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0/28/15 Time: 18:54Sample: 1990 2012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X1 0.186136 0.023344 7.973698 0.0000X2 1.008867 0.074058 13.62272 0.0000X3 0.016707 0.002966 5.633214 0.0000C -133.5595 48.45383 -2.756427 0.0126R-squared 0.999768 Mean dependent var 5039.826Adjusted R-squared 0.999731 S.D. dependent var 3731.682S.E. of regression 61.208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11.22322Sum squared resid 71183.30 Schwarz criterion 11.42070Log likelihood -125.0671 F-statistic 27251.17Durbin-Watson stat 1.838785 Prob(F-statistic) 0.000000Ŷi =-133.5595+0.1861*X1+1.0089*X2+0.0167X3(-2.7564)(7.9737) (13.6227) (5.6332)R2=0.9998 F=27251.172.3结论Ŷi =-133.5595+0.1861*X1+1.0089*X2+0.0167X3(-2.7564)(7.9737) (13.6227) (5.6332)R2=0.9998 F=27251.17此时,该回归模型的回归结果,t值以及F统计值均显著,且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第3章对策建议(预测)3.1 根据模型结果分析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解释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国家税收收入对被解释变量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且都与居民消费水平同方向变化。

本文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国家税收收入这三个因素作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情况,但凡事都有例外,本文中的模型只适用于一般情况。

3.2 政策建议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合相应的理论研究,本研究认为中国在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 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中国应努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的购买力,尤其是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降低贫富差距,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2) 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从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来看,一方面政府制定了许多直接有利于储蓄的减免措施,另一方面政府在流通环节重复征税现在较为严重。

这就导致居民偏向于储蓄,而且在消费过程中也需要额外支出较高的税负。

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居民储蓄时的个人所得税,减少流通环节的重复征税现象。

参考文献【1】. 廖明秋李雪.计量经济学简明教程(修订第二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8【2】. 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华人们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3】. 余永定,李军.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中国社会科学,2000,1:123~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