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3b455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f.png)
交叉作业安全协调措施背景交叉作业是指在同一区域内同时进行多项不同的作业,这种作业模式往往会增加事故的风险。
例如,一个厂房内同时进行接线和喷漆作业,由于接线过程中需要产生火花,而喷漆作业则需要使用易燃的涂料,如果两者发生碰撞,则极有可能引起爆炸或火灾事故。
而融合不同职业、部门、企业、国家等多种资源的信息化时代,交叉作业的情况层出不穷,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目标本文旨在提供一些交叉作业安全协调措施,以减少可能产生的事故风险,确保交叉作业时的安全性。
措施1.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对于每一个交叉作业,都要制定详尽的作业方案,包括具体步骤、参与人员、专业要求、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
应确保每个步骤都能按照计划有序进行,并可以随时做出调整。
如果发现交叉作业中存在某些“敏感点”,就要增设专门的安全措施,例如设置警示标志、引导线路等。
2.协调视察:对于某些复杂的交叉作业,需要先进行协调视察,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并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演练和应急预案。
视察工作要有贴近实际、注重细节、精打细算的原则。
3.增加安全防护措施:对于那些更加危险的交叉作业,可以在有安全出口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增加火灾报警器等安全防护措施。
同时,要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并随时对严重的安全隐患进行召回和修复。
4.确保交叉作业的透明度:所有参与交叉作业的人员应该签署一份自己的权责与风险告知书,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和风险,以减少因不明责任产生的摩擦和纠纷。
5.排除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对于同时进行的交叉作业,应尽量避免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冲突。
例如,同一区域内的危险和安全区域应该划分清楚,作业人员之间要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确保互不干扰,减少事故悲剧的发生。
结论在交叉作业中,保障作业期间的安全风险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严格执行,确保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同时,也应加强安全伦理与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小明的一天》教案
![《小明的一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efb45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f.png)
《小明的一天》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引入本课主题《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小明的一举一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明在一天内的所作所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10分钟)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设计相关例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解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小明的一天板书内容:1. 自主学习:课文内容2. 合作探究:小明行为举止分析3. 例题讲解:相关题目与解答4. 随堂练习:练习题与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明在一天内的所作所为。
(2)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一天内的所见所闻所感。
2. 作业答案:(1)见课本插图。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小明的起床方式:课文描述了小明早上被妈妈叫醒后,懒洋洋地起床,体现了小明活泼的性格。
2. 小明的洗漱习惯:课文中提到小明刷牙洗脸后,还要吃一块巧克力,这是为了突出小明的天真可爱。
3. 小明的早餐:课文描述了小明妈妈为他准备的丰盛早餐,体现了家庭对小明的关爱。
4. 小明上学路上的表现:课文描绘了小明在路上愉快地和小伙伴们玩耍,体现了他活泼开朗的性格。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b7743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1b.png)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读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钟表的基本知识和认读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钟表的转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时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时间是怎么表示的吗? (3)引出课题:小明的一天。
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钟表模型,介绍钟表的组成部分。
(2)教师讲解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的作用,以及它们的转动规律。
(3)教师演示钟表的转动,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变化,从而理解整时和半时的概念。
(4)教师让学生观察小明一天的活动时间表,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5)教师讲解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的方法,即数字表示法和汉字表示法。
(6)教师让学生练习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些钟表图片,让学生认读时间。
(2)教师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时间,画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3)教师让学生根据小明一天的活动时间表,回答一些问题,如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吃午饭等。
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钟表的组成部分、时针和分针的作用、整时和半时的概念、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等。
(2)教师强调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珍惜时间。
布置作业 (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里的钟表,认读时间。
(2)让学生制作一个自己的活动时间表,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1. 2. 3. 1. 2. 1. 2. 3. 1. 2. 3. 4. 5.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钟表的基本知识和认读方法。
2024年《小明的一天》教案
![2024年《小明的一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7f984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f.png)
2024年《小明的一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具体内容为《小明的一天》。
该章节通过描述小明一天中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时间、货币、计量单位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货币、计量单位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时间、货币、计量单位的换算和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明一天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关注时间、货币、计量单位等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教学新课(15分钟)(1)时间知识:引导学生说出小明一天中的活动时间,学习时间的换算。
(2)货币知识:引导学生计算小明一天的花费,学习货币的换算。
(3)计量单位:引导学生测量小明一天中的行走距离,学习计量单位的换算。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时间换算:例题1:小明早上7:30起床,8:00上学,他起床后有多少时间可以洗漱?(2)货币换算:例题2:小明一天的花费为5元3角,他买了一支笔1元2角,还剩多少钱?(3)计量单位换算:例题3:小明一天走了2000米,他走了多少千米?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时间知识2. 货币知识3. 计量单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早上7:50起床,8:20上学,他起床后有多少时间可以洗漱?(2)小明一天的花费为6元5角,他买了一支笔1元,还剩多少钱?(3)小明一天走了3000米,他走了多少千米?2. 答案:(1)30分钟(2)5元5角(3)3千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小明的一天》的教案
![《小明的一天》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2f029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9.png)
《小明的一天》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数学》,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
通过讲述小明一天中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认识钟表,学会读取整时和半时,以及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钟表的读法,能够准确读取整时和半时。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钟表,学会读取整时和半时。
难点: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PPT课件。
学具:每人一份钟表练习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小明一天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变化。
2. 新课导入(1)介绍钟表的结构,讲解时针、分针的名称和作用。
(2)演示读取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
3. 例题讲解(1)读取PPT上展示的钟表时间,解释读取方法。
(2)引导学生尝试读取练习纸上的钟表时间,并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结6. 课堂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安排时间的,如何合理利用时间。
六、板书设计1. 钟表的结构:时针、分针、秒针2. 读取整时和半时的方法3. 时间的基本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练习纸上的钟表题目。
答案:略2. 家庭作业:观察家里的钟表,记录自己一天中的重要时刻,并与家长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钟表读法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份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时间,培养时间管理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钟表读法的掌握,特别是整时和半时的读取方法。
8.1小明的一天(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8.1小明的一天(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afe84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1.png)
8.1 小明的一天(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8.1 小明的一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8.1节“小明的一天”。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小明的日常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理解小明的日常活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小明的日常活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小明的一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明的日常活动。
2.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描述,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如:小明起床的时间是早上7点,他吃早餐用了20分钟,他上学的时间是早上8点等等。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小明跑步的速度是每分钟80米,他跑了10分钟,他跑了多少米?”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我起床的时间是早上6点,我吃早餐用了15分钟,我上学的时间是早上7点等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小明的日常活动起床时间:早上7点吃早餐时间:20分钟上学时间:早上8点2. 数学知识应用例题:小明跑步的速度是每分钟80米,他跑了10分钟,他跑了多少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你的一天,尽量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2. 答案:如:我起床的时间是早上6点,我吃早餐用了15分钟,我上学的时间是早上7点,我放学的时间是下午5点,我回家的路上用了30分钟,我吃晚餐的时间是晚上6点,我睡觉的时间是晚上9点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日常活动,是否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b3744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a.png)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读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
学生能够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和半时。
学生能够根据钟表上的时间,说出小明在一天中的活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读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
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和半时。
2. 教学难点认读钟表上的半时。
用两种方法表示半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钟表的基本知识,如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和认读方法。
讲解整时和半时的认读方法和表示方法。
2. 演示法利用钟表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整时和半时的概念。
演示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练习法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时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时间是怎么来的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时间呢?2. 讲授新课讲解钟表的基本知识,如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和认读方法。
讲解整时和半时的认读方法和表示方法。
利用钟表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整时和半时的概念。
演示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课堂练习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小明的一天》优秀教案
![《小明的一天》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3fce8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b.png)
《小明的一天》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时间》的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钟表的认识,学会读取时间,以及运用时间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钟表,读取时间,并学会用钟表表示一天中的各个时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读取分钟数,以及运用时间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钟表,学会读取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教学PPT。
学具:学生用钟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1)钟表的认识:介绍钟表的构造,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2)读取时间:讲解读取时间的方法,以及如何表达时间。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读取钟表上的时间,以及如何用钟表表示一天中的各个时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小明的一天中各个时刻的活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钟表的构造:时针、分针、秒针。
2. 读取时间的方法:先看时针再看分针,精确到分钟。
3. 小明的一天:各个时刻的活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上午7点30分:起床上午8点30分:上学下午3点:放学晚上7点45分:完成作业2. 答案:(1)见附件。
(2)小明的一天如下:上午7点30分:起床上午8点30分:上学下午3点:放学晚上7点45分:完成作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时间知识的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小明的一天》 教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8b507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10.png)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描述日常生活的词汇和句型,如“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做游戏”“回家”“做作业”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听说、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一天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描述小明一天活动的相关词汇和句型,并能够正确运用。
2、教学难点能够用连贯、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一天,以及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时钟的图片,询问学生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通常会做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词汇学习(10 分钟)教师呈现小明一天的图片,分别展示小明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做游戏、回家、做作业、睡觉等场景,教授相关的词汇,如“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have classes”“play games”“gohome”“do homework”“go to bed”。
3、句型学习(10 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用“I at”的句型来描述小明一天的活动,如“I get up at 7 o'clock”,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4、听力练习(10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小明一天的英语短文,让学生听并回答问题,如“What time does Xiaoming have breakfast?”,以检验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
5、阅读练习(10 分钟)给学生发放一篇描述小明一天的短文,让学生阅读并完成填空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自己的一天,并互相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7、写作练习(10 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一天的短文,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ee357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3.png)
《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第一篇:《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尊重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教学准备:实物钟、课件、钟面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
教学时间:12月21日上午第一节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1.猜谜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认真听:嘀答、嘀答,没腿它会走,没嘴它会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出示一个实物钟。
2、说作用:这就是钟表,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它能告诉我们时间。
它能让我早起不迟到。
妈妈就能按时来接我……)3、点题:原来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大的作用呀,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的构成1、引导观察钟面,漂亮的钟面上有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
(教师电脑演示时钟走1分钟和快速走1小时让学生观察)2、学生独立观察,汇报同学间互相补充。
3、教师介绍: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
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字,就是1-12。
数字的旁边一共有12个格子。
三、认识整时、半时1、出示情境图师:小朋友们对钟表了解的可真不少,那你能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吗?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看时间的?同桌讨论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学案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学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1fd29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7.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学案9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学案 1〖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小明的一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早上6时起床→7时半上学→8时上课→12时吃午饭→下午4时踢球→晚上8时半睡觉。
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
本内容的选取既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时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情境图,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使数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互动。
本节课通过“小明的一天”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体现儿童已有的生活经历,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3.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本节教学有多处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力量,沟通各小组所发现的内容,在这些过程中去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怎样倾听别人的意见,怎样与别人交流,如何正确评价别人的见解等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县直实验小学。
第八单元《小明的一天》教案
![第八单元《小明的一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5193b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d.png)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小明的一天》这一章节的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小明的生活情境,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概念和钟表的使用。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尝试以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起他们的注意,这种方法似乎很有效,大家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理解分针的移动规律上存在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内容,可能需要更多的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考虑使用更多的教具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时间的流逝。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认识钟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掌握钟表的时针、分针及其作用,能够识别整点和半点。
-举例: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中,如早上7时30分起床,让学生观察并指出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位置。
-时间读法:培养学生正确读取钟表上的时间,包括整点和半点。
-举例:展示小明一天不同时间点的钟表,让学生练习读取并表达时间,如9时、11时30分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的基本概念。钟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它由时针、分针和秒针组成。时针指向小时,分针指向分钟,秒针则快速移动表示秒数。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帮助我们按时进行各种活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小明的一天。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钟表看时间,以及如何计算活动经过的时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小明的一天》教案
![《小明的一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3c2d3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5.png)
《小明的一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小明一天的活动经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小明一天中各项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安排。
2、难点能够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讲述小明的一天,并从中获得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图片,如起床、上学、吃饭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一天的活动。
(二)新授(20 分钟)1、讲述小明一天的故事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讲小明的一天。
早上,太阳刚刚升起,小明的闹钟就响了。
他揉了揉眼睛,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然后起床穿衣服。
”边讲述边在黑板上简单画出相应的场景。
2、提问与讨论老师:“同学们,小明起床后接下来做了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继续讲述小明的一天老师:“小明穿好衣服后,就去刷牙洗脸,然后坐在餐桌前吃早餐。
早餐有面包、牛奶和水果,小明吃得可香啦!”4、再次提问与讨论老师:“吃完早餐,小明该干什么去了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三)巩固(15 分钟)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一天的活动,并与小明的一天进行比较。
2、角色扮演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小明,按照小明一天的活动顺序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四)总结(10 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小明一天的活动顺序和重点活动。
2、让学生思考从小明的一天中能学到什么,比如按时起床、好好吃饭、认真学习等。
(五)作业布置(2 分钟)让学生回家后,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顺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同时,在角色扮演环节,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精品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精品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2faf7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b.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一天》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上册,围绕《小明一天》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认识钟表,学会读取整点和半点时间;理解时间流逝,掌握小时和分钟概念;通过小明一天作息时间表,培养学生时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钟表,学会读取整点和半点时间;解时间单位,理解小时和分钟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时间管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时和分钟概念及其转换。
教学重点:学会读取整点和半点时间,培养时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教学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用钟表、小明一天作息时间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明一天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明在什时间起床、吃饭、上学、玩耍、睡觉?”2. 教学新课(15分钟)(1)认识钟表,学会读取整点和半点时间。
展示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认识钟表表盘、时针、分针、秒针。
讲解读取整点和半点时间方法。
(2)理解小时和分钟概念。
通过小明一天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小时和分钟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学生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明一天2. 内容:(1)认识钟表(2)读取整点和半点时间(3)小时和分钟概念(4)时间管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钟表上标出小明一天作息时间。
6:00、7:30、12:00、14:00、17:30、22:002. 答案:(1)略(2)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对小时和分钟概念理解及其转换,这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2024年《小明的一天》教案精选
![2024年《小明的一天》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972267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c.png)
2024年《小明的一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数》,具体内容为《小明的一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学会看懂时钟,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钟的基本结构,理解时、分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取时间。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时、分的关系,准确读取时间。
重点:掌握时钟的基本结构,学会看懂时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时钟模型、教学PPT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日常生活,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与时间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时间的兴趣。
2. 时钟基本结构学习(10分钟)(1)介绍时钟的三个指针:时针、分针、秒针。
(2)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
3. 读取时间(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时钟模型,学会读取整点时间。
(2)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练习读取非整点时间。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上学、吃午饭、做作业等,让学生根据时钟读取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时钟的基本结构2. 时、分的关系3. 读取时间的方法4. 生活实例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分针、秒针。
8:00 9:30 3:15 6:00(3)小明每天早上7:30起床,中午12:00吃午饭,下午5:00放学。
请计算出小明每天在学校的时间。
2. 答案:(1)略(2)略(3)小明在学校的时间为:12:007:30=4小时30分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钟的基本结构,学会了读取时间。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教案设计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e9721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f.png)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认识钟表》,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钟表的表盘结构,学会读取整点时间,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小明的日常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的表盘结构,掌握读取整点时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钟表的表盘结构,读取整点时间。
难点:将时间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描述小明的日常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教学课件、磁性教具。
2. 学具:学生用钟表模型、练习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明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的?2. 新知探究(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钟表模型,认识钟表的表盘结构(时针、分针、秒针、数字)。
(2)讲解读取整点时间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读取整点时间。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小明一天中的几个时间点,让学生读取时间并描述小明此时的活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钟表的表盘结构:时针、分针、秒针、数字。
2. 读取整点时间的方法: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3. 小明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七、作业设计(1)6:00(2)12:00(3)18:00(4)22:00答案:(1)6:00,小明起床。
(2)12:00,小明吃午饭。
(3)18:00,小明放学回家。
(4)22:00,小明睡觉。
2. 拓展作业: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画出一个周末的作息时间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教案设计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6cc72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8.png)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小明的一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数学》第二节《小明的一天》。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时钟,学会读取整点和半点;理解时间的流逝和顺序;通过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掌握基本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时钟,并能够读取整点和半点。
2. 使学生理解时间的流逝和顺序,能够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事件。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时间差、规划作息时间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时钟,读取整点和半点,理解时间的流逝和顺序。
难点:时间计算,将时间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时钟模型,小明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学具:每人一份时钟模型,小明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出示时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时钟的构成和指针的运行。
通过讲述小明的一天,让学生初步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如何读取整点和半点,引导学生学会看时钟。
以小明的一天作息时间为例,讲解时间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时钟模型,练习读取整点和半点。
按照小明的一天作息时间表,进行时间顺序排列和时间计算练习。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例子,分享如何节约时间、合理规划作息时间等。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提出疑问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时钟的构成和指针运行规律。
2. 读取整点和半点的方法。
3. 小明的一天作息时间表,时间顺序排列和时间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时钟模型,读取下面各时间点:3:00 3:30 6:00 9:30 12:00早餐时间:7:00 7:30午休时间:12:30 14:00做作业时间:16:00 17:30答案:(1)整点:3时、6时、12时;半点:3时半、9时半。
2024年《小明的一天》优秀教案
![2024年《小明的一天》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f872b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8.png)
2024年《小明的一天》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小明的一天》。
该章节通过讲述小明一天中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明一天的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发现小明在生活中用到了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小明在超市购物时遇到的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巩固(5分钟)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5. 小组合作(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小明的一天》2. 内容:(1)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2)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本第45页第1、2题。
(2)列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的3个加减法问题,并解答。
2. 答案:(1)见课本。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今后教学中,应多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小明的一天》的教案
![2024年《小明的一天》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1e948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5.png)
2024年《小明的一天》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数》,详细内容为“小明的一天”。
通过讲述小明在一天中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学会运用时钟和时间概念,掌握时、分的基本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钟的运行规律,知道一天有24小时,1小时有60分钟,学会看懂时钟上的时和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在一天中的活动时间安排,提高时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时钟,掌握时、分的基本概念。
难点:运用时钟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教学课件。
2. 学具:每人一份时钟模型,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小明一天中的活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明一天中都做了哪些事情吗?他是怎么安排时间的呢?”2. 新知识学习(10分钟)(1)认识时钟:展示时钟模型,讲解时钟的运行规律,让学生知道一天有24小时,1小时有60分钟。
(2)学习看时钟:通过时钟模型,让学生学会看懂时钟上的时和分。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小明早上7点起床,吃早餐用了20分钟,然后去上学。
问:小明几点到学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讲解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一天中的时间安排,然后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一天的24小时2. 时钟的运行规律3. 例题解答步骤4. 学生时间安排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下午3点放学,他回家后看了30分钟电视,然后开始做作业。
问:小明几点开始做作业?(2)请你描述一下自己一天中的活动时间安排。
2. 答案:(1)下午3点3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明的一天》教学设计灵璧县灵城镇人民小学张秀花教材分析本节课“小明的一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早上6时起床→7时半上学→8时上课→12时吃午饭→下午4时踢球→晚上8时半睡觉.这一内容在设计上有3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第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发展学生的数感;第三,适时地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本内容的选取既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节课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时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情境图,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使数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互动.本节课通过“小明的一天”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体现儿童已有的生活经历,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3.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本节教学有多处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力量,沟通各小组所发现的内容,在这些过程中去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怎样倾听别人的意见,怎样与别人交流,如何正确评价别人的见解等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乡村小学.本班学生42人,来自附近乡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参差不齐.上这节课之前,我做了个调查:发现农村孩子了解了一些关于钟面的知之甚少,有的只认识整时,个别还不会看钟表.因此,如果将本节的知识交给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必须要先把学生按已有经验的多少来搭配成若干异质小组,才能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学内容: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半点.2、结合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和半时.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教具(钟面)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顺势导入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认真听:嘀答、嘀答,没腿它会走,没嘴它会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钟表).2、师出示一个实物钟.揭示课题:认识钟表二、自主探究,认识钟表(一)认识钟面(1)师:老师白板上有一个钟面,请你们拿起自己的学具,请观察老师的钟面与你的钟面有什么共同点.生1:我们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还有12个数,还有12大格.(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师:12大格,每一个都是相等的.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12个数字.12大格.师:让我们按数数的方向画一圈.生:画一圈师:这个方向就是时针和分针走的方向,我们把它说成顺时针方向.归纳: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课件依次显示时针、分针、12个数.)(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钟面上有些什么.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认识整时和半时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生回答.(1、可以看时间;2、可以叫我们起床;3、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师: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大的作用,它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安排好时间去学习和劳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请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小明的一天板书课题:小明的一天.1、课件出示,描述什么时间在做什么?师:你认识钟表吗?生:认识师:(课件出示起床)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生:7点/7时师:到底是7点还是7时生:7点师:其实呀,7点是我们的生活用语,7时才是我们的数学用语.(板书7时)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了,小明是早上7时还是晚上7时呢生:早上7时小明起床了.师:对了.我们以后说时间的时候一定记得加上附加时间.师:下一幅图.谁愿意大声响亮骄傲的告诉大家,这是几点,他在干什么?(出示上课图)生:早上8时写作业(教师在黑板揭示8时钟面图)师:(体操图)生:上午9时半师:(午餐图)生:中午12时在吃午饭师:(踢球图)生:下午4时在踢足球师:(睡觉图)生:晚上8点半在睡觉(认识了时钟,会表达时钟的时间和这个时间在做什么.设计意图:会用数学时间的表达方式说话,提高孩子的数学表达能力.板书的设计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比较时间的分类,并总结整时和半时的特点)(2) 认识整时和半时师:老师把这些钟面分成两类.仔细观察,这边的钟面有什么共同点?生:都长长的分针都指向12.师:对了,像这样的时间我们说成是整时.(板书整时,并让孩子都三遍)结论: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师:那这边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长长的分针指向6,分针指在两个数之间.(老师引导: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结论: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设计意图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整个过程由小组讨论、分组汇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组成.在交流中,较优秀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了帮助,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这充分发挥了(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会了整时和半时,都会认这些吗?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师:请翻到课本T93页.)1. 认一认.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3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师:他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生:下午3点在跑步.师:怎么看的?生:因为时针指向3,长长的分针指向12.师:对了.3时还有另一种书写方式:3:00.有谁见过这种书写格式的.生:手机,电子表.师:对了,这种表示时间的办法我们说成时间的电子计时法.:的前面表示几时.:后面表示几分.师:来,看下一幅图.生:下午3时半放学了.也可以说3:30.(课件演示30分钟的行走过程,让孩子更直接的感受30分钟)(独立完成P93 T1后面两幅图,并要求学生写数学表示法、电子计时法,再集体评讲)师:那我们学习电子计时法,谁来写一写这几个钟面的电子计时法.(板演刚才那个几个整时和半时)2.师:今天孩子们上课很给力,我决定跟大家玩一个拨钟的游戏,你愿意一起来吗?生:我愿意.师:那先听好游戏小要求:我说,你来拨;边拨时钟,边说时针指向哪一个数,分针指向哪一个数?谁拿着学具做的最端正,我请他上来做小老师.师:老师每天早上6点起床,早上7点半吃早餐,早上8点进教室上课,中午12点吃午餐,下午5时半下课,下午6时半吃晚餐,晚上8时半下班,晚上10时睡觉.师:拨的真好,想不想再玩一次.那么,这次就和你的同桌玩拨钟游戏.女生说,男生拨;再男生说,女生拨.同样也是边拨边说时针指向哪个数字,分针指向哪个数字.(设计意图如果按部就班地逐个教学时间的表示法,学生必然兴趣不大,因此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在这里巧设了找朋友的游戏,使学生乐于学习,使课堂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气息.除此之外,这个环节还设置一个学生找不到时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师:刚才我们玩游戏是,有几个闹钟妞妞找哭着跟我说找不到自己的朋友了,你愿意帮她们吗?P93,T2.找朋友师:现在闹钟妞妞在大家的帮助下,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同学们,你们生活中也要找到自己的朋友,这样,遇到问题才有朋友帮助你关心你照顾你.能不能常跟别人闹矛盾,生:不能.师:是的,小朋友之间不可以闹矛盾.今天呀,就有捣蛋鬼大树哥哥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他们已经哭的一地的眼泪,来看看吧.生:我会师:为什么?生:看影子师:是的.看影子是我们古人的计时办法.我们聪明的祖先还发明了一种靠看影子的计时工具.师:你们在今年过年时,就可以去北京旅游,在北京紫荆城内可以看到时晷了.同学们还可以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古人的其他计时工具.比如(课件出示)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一起看了小明的一天,他的时间安排的很合理,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像小明一样,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个时间的小主人.能不能像这位小朋友那样.(课件出示)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知道了整时和半点的不同.生2:还要向小明学习早睡、早起.生3:不跟同学闹矛盾生4:要多看课外书五、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P2.周六动手做一个自制时钟.可以让哥哥姐姐爸爸妈妈帮忙.像老师这样.板书设计:小明的一天钟面上:时针、分针、12个数.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8时,8:00 12时半,12:30教学反思回想起这快乐的、无拘无束的40分钟,我心中充满了许多感慨.感慨孩子们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感慨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我真不敢相信,六七岁的孩子竟然知道得这么多,合作得这么好.数学已经成为了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的一个工具.成功的一节课必须要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新理念的理解之上.胸中有邱壑,教学才有方.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努力挖掘教材的两个优势:1. 情境创设得好,是儿童熟悉和感兴趣的;2.素材提供得好,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多次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去自主地学习探究.在学生交流时,我把自己也看成是小组中的一员,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便及时地来引导.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小脸,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