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精编文档).doc

合集下载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客观性
未来发展:不 断完善技术, 提高评价效率
跨学科合作评价
放射科与其他科室合作:共同参与图像质量评价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性 建立统一标准:促进不同医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拓展评价范围:包括诊断准确性、患者辐射剂量等方面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法
定义:医生根据 自身经验和专业 知识对图像质量 进行评估
优点:直观、易 于操作,能够快 速发现问题
缺点:主观性强 ,不同医生评价 标准可能存在差 异
应用场景:在放 射科图像质量评 价中,主观评价 法通常作为初步 筛选手段
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3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4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流程 5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6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的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提高患者治疗效 果:准确的诊断 是制定有效治疗 方案的基础,提 高诊断准确率有 助于提高患者治 疗效果
提升医院声誉和 竞争力:高水平 的诊断准确率可 以提升医院在患 者心中的信任度 和口碑,增强医 院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放射科医生 的专业成长:通 过图像质量评价, 医生可以了解自 己在诊断过程中 的不足之处,进 而改进自己的技 能和知识水平
添加标题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2016 年修订)一、一般要求1、X 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 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2、层次分明3、摄影体位标准: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 1 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 1 或第12 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 5 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 5 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50 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

50 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5~10 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5图像标识不完整5图像重要标识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50摄影体位不标准15~20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10摄影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图像放大比例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 5 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5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 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 分,扣完为止。

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V 70分(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放射科图像质量控制标准(精选5篇)

放射科图像质量控制标准(精选5篇)

放射科图像质量控制标准(精选 5 篇)第一篇:放射科图像质量控制标准放射科 X 线图像质量控制标准高质量的图像资料,能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客观、真实的影像信息,直接影响疾病诊断。

对 DR 图像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可以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误诊。

根据《河南省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质控标准。

(一)、甲级影像标准:1、体位要求:(1)位置正确,符合诊断学要求;(2)照射野范围适当,一般不超过检查部位要求范围的 10%;(3)图像画面布局合理。

2、模拟照片:密度适当,对比度、锐利度好,层次丰富。

3、数字影像:锐利度好,噪声水平适度,曝光指数在推荐范围内。

4、标记准确、齐全。

5、图像无伪影。

(二)乙级影像标准:按甲级影像标准,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诊断者。

(三)丙级影像标准:按甲级影像标准,有两项或三项不符合要求,尚不影响诊断者。

(四)废像:影像不能满足诊断,需重新拍摄者。

附:影像评级达标要求1.三级医院:甲级影像率>50%,废像率<2%2.二级医院: 甲级影像率>40%,废像率<3%3.一级医院: 甲级影像率>30%,废像率<4%放射科 CT 图像质量控制标准1.扫描摆位是否标准;2.扫描视野(过大、过小);3.扫描范围(过大、过小);4.肺部扫描是否告知患者吸气、屏气;5.胃部扫描是否告知患者饮水充盈胃部;6.咽喉部扫描是否告知患者禁止做吞咽动作;7.敏感部位是否注意放射防护;8.扫描参数设置是否合理;9.重建算法设置是否合理;10.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设置是否合理、延迟时间设置是否合理;11.窗宽、窗位设置是否合理。

放射科 MR 图像质量控制标准1.扫描序列、扫描参数选择是否合理。

2.扫描 FOV、扫描层厚、扫描间隔选择是否适当。

3.增强扫描时,对比剂剂量设置、延迟时间、扫描期相是否合理。

4.后处理重建图像是否充分显示检查部位和病灶。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方法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方法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放射科的影像质量,每月由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电脑上随机分别抽取DR、CT、MR图片,以以《放射科诊疗规范》为基础,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力求影像科图像和报告质量不断提高。

一、图片质量评价标准:1、X线影像质量要求:(1)一般要求: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明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及年龄等信息完整;3)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成人胸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2、除上述一般要求外,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2)层次分明;3)摄影体位标准,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4)照射野大小合适: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包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一个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5)无体外伪影;6)无运动伪影;7)胶片无污迹、划片、粘片、指纹。

DR影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DR影像质量,每份图像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CT影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CT影像质量,每份图像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MR影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MRI影像质量,每份图像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二、报告质量评价标准: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

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一、一般项目: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对比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范本模板】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范本模板】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2016年修订)一、一般要求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2、层次分明3、摄影体位标准: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5、无体外伪影.ﻩ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ﻩ扣分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ﻩ5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ﻩ5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 5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ﻩ50ﻩ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

50ﻩ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ﻩ5~10ﻩ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 5图像标识不完整 5图像重要标识ﻩ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ﻩ5020~15摄影体位ﻩ不标准ﻩ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10摄影部位错误ﻩ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图像放大比例ﻩ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 5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ﻩ5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放射科质量检查评分标准

放射科质量检查评分标准
放射科质量检查评分标准
序号
标准要求
评分
检查评分方法
得分
1
坚持工作岗位,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推诿病人。
15
发现一项扣3分
2
定期进行照片质量评比工作,争取甲级片在90%以上,取消丙级片
20
片子不合格率在40%以上者扣5分
3室内机器整洁,安全,预防设施完善 Nhomakorabea15
一项达不到扣5分
4
机械使用维修保养要有健全的制度,发挥机械效能好,经常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5
一项达不到扣5分
5
裁片符合规定,划价要准确,暗室工作要有条不紊
10
一项不合格扣3-5分
6
照片各种标记要清楚,摄片部位要准确,对比度清晰度良好
10
一项不合格扣3-5分
7
发报告要及时,书写正规整齐,诊断率高,签全名
10
一项不合格扣3-5分
8
密切配合临床,征求临床各科意见
10
不配合,不得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方案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方案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方案
一、图像评价小组活动每月一次,由相关评价小组组员在每月月末具体组织实施。

二、各小组图像评价指标的具体统计由质控组员负责进行分别统计。

三、影像图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评价方法:采用两种方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以第一种方法为主,第二种方法为辅,从整体到局部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诊断医生利用PACS系统进行大体评价:从患者信息、标识和检查部位正确、体位采集范围标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及造影和特检解决临床需要四个方面评价,四项均符合考虑优质片,满足两项或三项为合格片、仅一项满足或无法诊断则为不合格片。

2)各小组长抽取图像总数的3%,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进行辅助评价。

计算各小组优良率及废片率并对各技术员的能力进行考核,找出影像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进行改进与持续改进。

四、图像评价小组每月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沟通通报、分析、提出建议;每月对质量控制的活动结果(图像优良率、废片率等)进行总结、分析、反馈及提出改进措施,并在放射科质控会议上汇报。

所有评分评级结果上报科室质控小组,并与技师年终考核及岗位授权挂钩。

影像科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医疗质量评分办法为了提高影像科医疗质量,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患者看好病,早日康复;故制定检查技术评分和诊断技术评分,我科按照二个部门为标准进行检查,各自评分;检查技术和诊断技术包括普放及CT二个部分,每个部分检查技术和诊断技术分别为100分制,其中检查技术上40分,诊断技术上60分,合计每个部门医疗质量评分为100分。

对每个部门的检查技术100分,要求必须在所检查项目内,达到80分为合格,95分为优秀。

诊断技术部分100分,要求90分为合格,98分为优秀。

检查技术和诊断技术合计85分为合格,95分以上为优秀。

对不合格的将扣当事人奖金5%,对优秀的奖励当事人2%。

实行每月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至少一次。

一、检查技术评分。

1、普放技术部分评分标准:(共100分)(细则略)2、CT扫描技术(共100分)(1)抽20份胸部或腹部CT扫描(每份1.5分,共30分)扫描要求:①扫描范围包括: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膈面,扫描机架倾斜角度为0°,腹部上包括膈肌上2cm,下方包括耻骨联合下缘;②打印胶片时包括肺窗及纵隔窗,肝脏上缘等;③必要病变的三维重建图像,并对病变进行一系列测量。

一项不清折扣1分,一项缺失者扣2分。

(2)抽10份椎间盘CT扫描(每份1分,共10分)扫描要求:①定位像扫描包括T12~S1椎体,椎间隙包括L3/4,L4/5,L5/S1椎间隙,特殊情况下包括L2/3椎间隙;②每个椎间隙扫描包括4层,层距为2~5mm,扫描椎间盘是要求左右对称,前方包括前纵韧带前方2~3cm。

后方包括竖脊肌外侧的软组织结构,并对病变进行一系列测量。

一项不清折扣1分,一项缺失者扣2分。

(3)抽20份头颅CT扫描(每份1.5分,共30分)扫描要求:①头颅横断位扫描,定位像包括整个颅骨,下方包括扫描基线(三种扫描基线),上方包括颅骨外板下方2cm,一般扫10层,根据情况可以加扫1~2层,如果为外伤患者扫描时包括头顶部的软组织,扫描层数为14层以上;如果进行面部扫描,其下包括下颌骨下方软组织,其上包括基线上方2cm;②图像上左右要求对称,双侧外耳孔相差不超过1.0cm,如果为颞部扫描不超过0.5cm,扫描时头部位于扫描筐中央,及前后、双侧距离扫描筐边缘误差不超过 1.5cm;③外伤患者检查必须有三维重建图像,并对病变进行一系列测量。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1)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1)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放射科拍片质量,我科特别成立拍片质量评审小组,每月随机抽取CR片40-50张评测,CT20-30张评测。

参照《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及《CT 影像质量标准》为基础。

实事求是,严格把关。

力求放射科拍片质量逐步提高。

一.图像质量评价小组:1.组成:组长:郑军组员:韦万龙郑和永2.组长职责:负责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的管理,定期检查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的图像质量评价情况,监督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工作的执行。

3.组员职责:在组长领导下负责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的具体工作,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出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汇报并采取措施。

二具体要求内容:CR影像质量要求一般要求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用片统一,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

成人胸片不小于11×14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成人胸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除上述一般要求外,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

2、层次分明:参照《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中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

3、摄影体位标准:参照《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中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

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CT影像质量要求1.根据临床检查要求和疾病诊断需要,合理选择扫描部位、扫描参数、检查序列。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资料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资料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1、每天在各科度片会上,同时对照片质量进行评价,如乙片超过5份,则反馈至图像质控小组,指出原因,及时改正。

2、一般情况下,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质控小组随机抽查普放、CT图像行综合图像质量分析,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并将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通知科室全体人员。

3、对图像评价结果记录到人,做为个人年终考评、履职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

4、对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记录到人,并与当月绩效挂钩,考核评分指标:
1)、工作量60%;
2)、质量20%,出现丙片、废片直接按比例扣除当月考核分;
3)、医德医风15%;
4)、医疗安全5%。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CT 扫描MR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七、对不按照上述标准执行的按相关文件做相应的处理。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为加强影像科图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影像科诊断质量与医疗安全,并明确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一、影像科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如:组长:成员:技师组:诊断组: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职责:(一)影像科应建立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影像科主任、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

搁射科甲级片尺度(卫死部制定)之阳早格格创做
一、位子精确.
二、对于比度、浑晰度佳.
三、无传染划益、可制版.
四、铅字号码、日期完备,无错号,排列整齐,取被照物无沉叠.
五、制影片充盈谦意,隐影浑晰,充分隐现解剖结构形态,提供谦意的诊疗依据.
如其中一项没有符,则定为乙级片.
二项以上没有符,则定为丙级片.
甲、乙、丙级片均为可诊疗片.
由于技能没有良制成没有克没有及动做诊疗依据的片定为兴片.
二级医院甲级片率≥35% 兴片率≤3%
三级医院甲级片率≥40% 兴片率≤2%
图像品量评介
对于图像品量的查看
1.每季度由图像品量评介小组抽查部分照片
2.查看中断三日内写出查看截止
搁射科图像品量评介小组
组少:陆良栋、潘芳
组员:王明明、卢枯瞅
图像品量评介表。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一、图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影像科建立图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

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

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二、图像质量评价制度影像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根据影像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三、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一)一般要求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

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3、用片统一,用片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

成人胸片不小于11x14英寸,成人四肢不小于10x12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7、对不同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参照《影像科管理与技术规范》X片影像标准.(二)优质片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

25—2.0之间);2、层次分明(不同部位要求不同);3、摄影体位正确:被检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应包括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4、无技术操作缺陷: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等阴影(三)良级片标准优级片中有1项不足,但对影像诊断影响不大.(四)差级片标准优级片中有2项以上不足,尚能用于诊断.(五)废片标准不能用于诊断。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No.:00000000000005766
1、每天在各科度片会上,同时对照片质量进行评价,如乙片超过5份,则反馈至图像质控小组,指出原因,及时改正。

2、一般情况下,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质控小组随机抽查普放、CT图像行综合图像质量分析,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并将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通知科室全体人员。

3、对图像评价结果记录到人,做为个人年终考评、履职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

4、对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记录到人,并与当月绩效挂钩,考核评分指标:
1)、工作量60%;
2)、质量20%,出现丙片、废片直接按比例扣除当月考核分;
3)、医德医风15%;
4)、医疗安全5%。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及整改措施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及整改措施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及整改措施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及整改措施是医疗机构放射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图像质量对于医生正确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因此,放射科图像质量的评价和整改工作是医疗机构放射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放射科图像质量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整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放射科图像质量的评价标准。

放射科图像质量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辨率,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度,分辨率越高,图像质量越好。

2. 对比度,图像中不同组织和结构之间的对比度,对比度越高,图像质量越好。

3. 噪声,图像中的干扰信号,噪声越小,图像质量越好。

4. 几何失真,图像中的形状和位置是否准确,几何失真越小,图像质量越好。

5. 伪影,图像中的虚假信息,伪影越少,图像质量越好。

以上几个方面是评价放射科图像质量的主要标准,医疗机构在进行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指标。

二、放射科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

放射科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直接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噪声等指标来评价图像质量。

2. 图像测量法,通过图像测量软件对图像进行测量,得到图像的分辨率、对比度、噪声等指标来评价图像质量。

3. 专家评价法,由放射科专家对图像进行评价,根据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来评价图像质量。

以上几种方法是评价放射科图像质量的主要方法,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三、放射科图像质量的整改措施。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完成后,医疗机构需要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图像质量,保障医疗质量。

1. 设备维护,定期对放射科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图像质量。

2. 人员培训,加强放射科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提高图像质量。

3. 质控措施,建立放射科图像质量的质控措施,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4. 技术升级,及时对放射科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提高设备的性能,提高图像质量。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主要是用于对放射科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

这项制度的实施可以保证放射科图像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一、评价标准放射科图像质量的评价标准是评估放射科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的指标。

常用的评价标准包括:1.清晰度:评价图像的清晰程度和清晰面积,包括边缘清晰度、细节清晰度、对比度等。

2.几何畸变:评价图像的形状和尺寸是否正确,包括放大、缩小、扭曲等。

3.位置标定的准确性:评价图像的位置是否准确、位置信息是否正确,包括解剖学位置、部位等。

4.噪声:评价图像的杂音程度,包括x射线噪声、电子噪声、模糊噪声等。

5.伪影:评价图像是否存在伪影,如圆环状伪影、马赛克伪影等。

二、评价方法放射科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是用于确定每项指标的具体评价方法和评估方案。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1.按标准评价:根据每项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对图像进行打分,综合各项评分得出最终得分。

2.观察法评价:通过人工观察图像的特点,发现问题及异常,按照某种方法进行描述或评价。

3.比对评价法:将图像与同类图像或基准样本比较,确定其与标准的差别或相似度,进行评分。

4.分析评价法:对图像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到图像质量的定量表达,进行评分。

三、评价结果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结果是为了确定图像的质量水平,根据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给出一个具体的评价得分或质量分类。

常用的评价结果包括:1.得分评价:根据各项指标和评价方法,分别给出相应的得分,综合各项得分,得出总分或综合得分。

2.质量分类评价:采用一定规则或标准,根据评价得分将图像分为不良、合格、优良等几个分类,以实现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四、规定改进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的规定改进是对现有制度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科学和有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指标的完善:不断补充和完善评价指标,使其更加全面、科学、严谨。

医院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医院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医院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为了不断提高影像科技术人员的摄片质量和责任感,保证影像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断可靠性,每月拍摄的照片采取民主评片制,以使本科技术人员在工作的实践中取长补短,以资达到共同提高。

1.图像质量评价每月一次。

核查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

2.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

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时,医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3.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应上报图像质量评价小组研究解决。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

放射科甲级片标准(卫生部制定)
一、位置正确。

二、对比度、清晰度好。

三、无污染划损、可制版。

四、铅字号码、日期完整,无错号,排列整齐,与被照物无重叠。

五、造影片充盈满意,显影清晰,充分显示解剖结构形态,提供满意的诊断依据。

如其中一项不符,则定为乙级片。

两项以上不符,则定为丙级片。

甲、乙、丙级片均为可诊断片。

由于技术不良造成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的片定为废片。

二级医院甲级片率≥35% 废片率≤3%
三级医院甲级片率≥40% 废片率≤2%
图像质量评价
对图像质量的检查
1.每季度由图像质量评价小组抽查部分照片
2.检查结束三日内写出检查结果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组长:陆良栋、潘芳
组员:王明亮、卢荣观
图像质量评价表
汇总季度:汇总时间:汇总人员:
汇总结果:
改进措施: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方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方法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
1、密度合适
2、层次分明
3、摄影体位标准:
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一、评价参数(一)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物体本身的差异,由被检体的密度和厚度决定。

2、x线对比度:穿过人体后,x线强度上的差异。

3、图像对比度:x线照片上所表现出的密度差。

客观对比度是成像的基础,图像对比度是图像的最基本特征。

下图很好的说明了以上三个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骨骼、软组织、气体存在密度上的差别。

2、X线对比度:透过不同组织形成的X线强度上的差别。

3、图像对比度:图像上形成的黑白差别。

对比度分辨率是指将客观对比度转换成图像对比度的能力。

分辨率高的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的组织区分开;分辨率低的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例如:CT与平片。

左图是普通平片,属于分辨率低的装置(X线机)摄取的片子;右图是胸部CT横断片,属于高分辨率的装置(CT机)摄取的片子。

对低对比的组织的区分能力,CT高于平片(即分辨率高的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的组织区分开),而平片只能区分差别较大组织(即分辨率低的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二)模糊1、指物体的边界不清楚。

2、原因:每个物点的像向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扩展。

3、影响:降低了图像的清晰度。

空间分辨率:区分相互靠近的两个物体细节的能力。

用LP/mm表示。

是评价影像设备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电影《神话》的一幅海报,表现的是图像的模糊。

下图是一幅分辨率较高的图片,图像较清晰。

(三)噪声1、定义:图像中可随机观察到的光密度变化。

2、表现为:斑点、雪花、网纹等。

3、原因:x线光子的随机分布。

4、描述:信噪比(SNR)。

SNR越大,图像质量越好。

(四)伪影1、定义:指图像中出现的被检体不存在的虚假信息。

2、影响:干扰正常结构,造成误诊。

(五)畸变定义:指物体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不同程度的改变。

(1)因观察角度不同,圆柱体的上面成为了椭圆。

(2)射线方向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效果。

左图垂直照射,两个物体的形态基本不变;右图斜射,使两个原本分离的物体,看起来象是一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2016年修订)
一、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
1、密度合适
2、层次分明
3、摄影体位标准:
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 5
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 5
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5
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 50
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

50
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5~10
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 5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图像重要标识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 50
摄影体位不标准15~20
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10
摄影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
图像放大比例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5
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 5
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

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