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大纲
最新幸福心理学大纲
![最新幸福心理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4239773866fb84ae45c8dbf.png)
《幸福心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1、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历史沿革,尤其是几种重要的心理学观点和疗法(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存在-人本主义、人性心理学),明白积极的心态是如何形成的,掌握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培养主观的幸福感觉,拥有改变现状追求卓越的心理资本,用正向的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生的幸福和社会的责任等做出新解读;2、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和完善自我,建立抵御挫折和创伤的预防机制,消除问题行为、践行积极行为,接近幸福、获得幸福,增强幸福指数;3、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了解客观事物,在教育、管理、推销、宣传等各个领域积极看待个人与组织、社会的关系,形成“社会人”的意识,力促学生做一个合格优秀的社会公民,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幸福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幸福的科学”,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教育和爱息息相关。
该课程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研究如何让人活得更幸福,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
它告诉我们幸福不是可望不可及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新方法、建立新习惯来获得幸福。
幸福感是人生追求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正确的理解和解释幸福、增进主观幸福感,在学习中逐渐让学生具备预测影响幸福的因素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乐观解释风格,从正向的角度看待个人与组织、社会的关系,形成“社会人”的意识,树立幸福来自于为社会、组织做出积极贡献的幸福理念,使得学生更加接近幸福。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第一讲什么是幸福心理学( 3学时)一、主观幸福感概念二、幸福感的理论说明:讲授法、PPT(二)第二讲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3学时)一、学生自由讨论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二、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三、结合当前研究讲解影响幸福感因素说明:讲授法、讨论法、PPT(三) 第三讲提升幸福感的途径(一)——积极认知( 3学时)一、ABC理论二、期望理论三、辩证法四、观看《秘密》说明:讲授法、提问法、直观教学(四) 第四讲提升幸福感的途径(二)——学会感恩( 3学时)一、列举缺失感恩心态的案例二、分析产生原因三、解决对策四、观看《水知道答案》说明:讲授法、提问法、直观教学(五) 第五讲提升幸福感的途径(三)——塑造乐观人格( 3学时)一、习得性无助二、习得性乐观三、ABCDE理论四、观看《阿甘正传》说明:讲授法、提问法、直观教学(六)第六讲现场考查四、教学安排及方式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2、成绩评定: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测验及作业:30%,期末考试:70%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刘翔平主编《当代积极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4350ed87c24028905fc39b.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全校性公选课课程名称幸福心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讲实讨 26 总学时数课验论习题课22 0 2 1.5 学学学学时 2 学
分时时时
开课单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适用专业不限
先修课程无
选用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张海燕,格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主要教学《幸福心理学》,主编肖永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参考书《幸福心理学》,郑雪严标宾邱林张兴贵(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考核方式期中测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本课程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了解幸福的概念、专业课程理论、类型及生理基础;了解幸福与人格、态度、情绪和恋爱等的关系;最终实现体系中的为同学提供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幸福的知识、方法和途径的目的。
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26 学时,讲课 22 学时,实验学时。
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讲实习讨上参观小
教学时数题论或看
课验课课机录像计课程内容3 3 幸福的理论与概念
2 2 幸福的生理基础
3 0.5 3.5 人格与幸福
2 0.5 2.5 态度与幸福
2 0.5 1 3.5 把握情绪把握幸福
3 0.5 3.5 情商与幸福
2 2 恋爱与幸福
2 0.5 0.5
3 大学生挫折心理
3 3 人际交往与幸福
22 1.5 2 0.5 26 总计。
幸福心理学教学大纲
![幸福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600834fd0a79563d1e7236.png)
《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009115课程名称:幸福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开课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幸福心理学”课是针对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幸福心理学”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增进自身幸福的知识、方法与途径。
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与普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课程紧密相连,并且幸福心理学属于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如何拥抱幸福并能够掌握提高幸福感的实用策略。
(二)能力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
(三)素质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幸福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脚踏实地地追求幸福,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探讨幸福1、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幸福二、幸福需要客观基础三、幸福的不同感受2、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幸福心理的定义教学难点:幸福的不同感受3、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概况和一些关于幸福的理论。
4、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第二章幸福的生理基础1、教学内容一、幸福感的生理基础二、增加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三、反思生理局限四、超越生理局限2、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反思生理局限教学难点:超越生理局限3、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幸福感产生的生理基础,从而反思生理局限,超越生理局限,增强幸福感。
4、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幸福心理学考试大纲答案
![幸福心理学考试大纲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30bd9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3.png)
幸福心理学考试大纲答案
一、幸福心理学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1. 幸福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幸福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绪等心理状态。
2. 幸福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答:幸福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积极心理学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心理幸福感理论等。
二、幸福感的测量与评估
1. 如何测量个体的幸福感?
答:个体的幸福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生理指标等多种方式进行测量。
2. 幸福感评估的常用工具有哪些?
答:幸福感评估的常用工具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与消极情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等。
三、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1. 社会经济因素如何影响幸福感?
答:社会经济因素如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对个体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2. 个人特质与幸福感的关系是什么?
答:个人特质如乐观性、自尊、自我效能感等与个体的幸福感密切相关。
四、提升幸福感的策略
1. 哪些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升幸福感?
答:积极心理干预、感恩练习、正念冥想等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升
个体的幸福感。
2. 社会支持对幸福感的影响如何?
答:社会支持如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对个体的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五、幸福心理学的应用
1. 幸福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答:幸福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促进学生的心理福祉、提高学
习动机和效率等。
2. 幸福心理学在工作场所的应用有哪些?
答:幸福心理学在工作场所的应用包括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减少
工作压力和提高工作绩效等。
幸福心理学
![幸福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ad95f1802020740bf1e9b11.png)
幸福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2
全身心地投入:流畅感
流畅感产生的五个基本条件:
1 2
3 4
对正在做的事情感兴趣
内在动机驱使“我想做”
任务是挑战的,而不是威胁
达成的任务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5
整个过程的情绪体验是积极的 幸福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3
注意力集中的体验:冥想
积极心态,开启幸福人生
你将看到这些……
幸福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积极心态,开启幸福人生
心态就是我们对主客观现实(事物)的看法和感受。积极心 态就是能够客观、正面、积极地对主客观现实(事物)形成合理 的看法和感受。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好的心态让我们一马平川,坏的心态 让我们寸步难移。
冥想是注意的高度集中和觉察,产生和享受大脑安静状态的 过程。
幸福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3
注意力集中的体验:冥想
冥想状态的特征:
时间失真
知觉扭曲
时间知觉扭曲,时间变 长或变短
时间知觉扭曲,时 间变长或变短。
无法表达
内心体验无法用语 言来表达,只能在 冥想过程中感受到。
接受性提高
又可以下很多鸡蛋,这些鸡蛋卖的钱就够我买一个漂亮的裙子了, 我穿上到王宫跳舞,我的舞姿吸引了王子,王子邀请我跳舞,我要
摆摆矜持……,她一歪脑袋,牛奶罐掉地上摔碎了……
幸福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积极心态,开启幸福人生
情绪的积极管理
转移注意
将注意力引向他物,降低对负性刺 激的反应。 从正面的角度重新认识和诠释生活 中的压力事件或现象。 适度地控制、压制负面的反应,降 低负面情绪的反应强度。
幸福心理学第一编幸福心理学概论(第二章)
![幸福心理学第一编幸福心理学概论(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868c9fb95fbfc77da269b1e4.png)
第一编 幸福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 认识幸福 ◆ 幸福的来源:幸福观 ◆ 幸福的谜题:什么是幸福 ◆ 寻找幸福: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的谜题:什么是幸福
一、中国人的幸福
中国人的幸福感以“乐”为幸福的表现,重视人际与集体的 和谐,重视精神的感受(曾红 & 郭斯萍, 2012):
幸福不由人,是由自己决定的
幸福的来源:幸福观
二、幸福观:有关幸福的人生观
“什么是幸福?”是幸福观回答的最基本问题。 从这个问题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看法,还反映出 一个人对自然、社会、世界、自身的认识程度,更反映出我们关 于幸福的价值观、人生观。 幸福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的观念、看法及其标准,是 个人对生活质量内涵的评价,包括对幸福目标、幸福手段、幸福 标准、幸福期望等问题所持观念的总和(陈永,1995)。
幸福的来源:幸福观
五、中西方的幸福差异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幸福感存在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Lu & Gilmour, 2004):
■ 中国人的幸福更多受到人际关系质量以及环境的影响 ■ 中国人的幸福强调精神的满足,追求境界之乐,一种值得 追求的精神境界 ■ 中国人在谈到幸福的时候,与不幸福互设为背景,两者相 互依存
第一编 幸福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 认识幸福 ◆ 幸福的来源:幸福观 ◆ 幸福的谜题:什么是幸福 ◆ 寻找幸福: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的来源:幸福观
一、幸福:一个复杂的概念
有人说:有楼,有车就叫幸福,可是有楼有车的人却觉得也很 痛苦。
有人说:“不用工作而有收入,那是最幸福的。”但有些不 用工作又有收入的女人,并不幸福。
积极取向
幸福评价观 是否拥有积 极心理品质或行为作为评 判幸福的首要标准。 幸福体验观 在提升积极 品质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中 获得幸福体验。 幸福行为观 在行为上以 自觉调节为取向。 幸福期望观 期望在不断 地追求、努力过程中寻求 自我发展。
幸福心理学主要内容
![幸福心理学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1921fb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2.png)
幸福心理学主要内容
摘要:
1.幸福心理学概述
2.幸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幸福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4.幸福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5.结论
正文:
幸福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感的学科,旨在解析幸福的来源、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
它涵盖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我们理解幸福、追求幸福提供了理论支持。
幸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心理测量等。
通过对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幸福与各种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
幸福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积极心理学、心理幸福感、心理资本等。
其中,积极心理学主张关注人们的优势和潜能,以促进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心理幸福感强调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而非单纯地依赖于物质满足;心理资本则关注人们内心的力量,如自信、乐观、韧性等,对幸福感的影响。
幸福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心理健康、家庭教育、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
例如,在心理健康领域,幸福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心理素质,抵抗压力,提升生活满意度;在家庭教育中,幸福心理学可以指导父母培
养孩子的幸福感,促进其健康成长;在职业发展中,幸福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职业幸福。
总之,幸福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升幸福感。
幸福心理学大纲
![幸福心理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abab5c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c.png)
幸福心理学大纲课程编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总学时:32(其中理论32学时) 学分:2制定单位:生命科学系执笔者:侯冬花审核人:高平编写日期:2012年4月30日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该课程从大学生所需具备的各种积极情感入手,内容涉及幸福学理论、幸福的心理学策略、人格与幸福感、人际关系与幸福感、金钱财富与幸福感等的关系,训练大学生具有更乐观的性格和策略,用积极的方式构建生活情境,对自己的能力拥有自信,从而拥有幸福人生。
属于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通过幸福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幸福有深刻的理解、掌握控制与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完善人格,幸福生活。
二、课程安排、课程要求和课程内容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
第一章探讨幸福(4学时)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幸福的含义;2、理解与掌握环幸福的理论;教学重点:幸福理论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第一节幸福概论(1学时)1、快乐论2、实现论3、综合定义第二节关于幸福的理论(1学时)1、认知决定论2、判断理论3、态度协调论4、体内生化论5、目标理论6、活动理论7、社会标签论8、状态理论第三节幸福的公式(1学时)1、美国经济学家的幸福公式2、美国心理学家的幸福公式第四节幸福的测量(1学时)1、生活满意感量表2、情感满意感量表作业的要求、布置情况:作业题:幸福前探讨第二章幸福的心理基础(2学时)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幸福感的生理基础;2、理解生理局限3、掌握超越生理局限的简单方法;教学重点:掌握超越生理局限的简单方法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第一节幸福感与生理基础(0.5学时)1、多巴胺2、内啡肽第二节增加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0.5学时)1、运动2、音乐3、使用右脑4、大笑5、食物第三节反思生理局限(0.5学时)第四节超越生理局限(0.5学时)1、活在当下2、静坐冥想作业的要求、布置情况:作业题:反思自己的生理局限第三章幸福的心理基础(2学时)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幸福感的生理基础;2、理解生理局限3、掌握超越生理局限的简单方法;教学重点:掌握超越生理局限的简单方法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第一节幸福感与生理基础(0.5学时)1、多巴胺2、内啡肽第二节增加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0.5学时)1、运动2、音乐3、使用右脑4、大笑5、食物第三节反思生理局限(0.5学时)第四节超越生理局限(0.5学时)1、活在当下2、静坐冥想作业的要求、布置情况:作业题:反思自己的生理局限三、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1、成绩的组成:期末考试:平时成绩=7:32、考试的形式:闭卷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为: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先修课是本课程的基础,而本课程是后续使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幸福心理学主要内容
![幸福心理学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3c2e83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f.png)
幸福心理学主要内容引言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幸福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和促进人类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幸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幸福的定义、幸福的构成要素、幸福的影响因素以及幸福的提升方法。
幸福的定义幸福是一个主观感受,不同人对幸福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
然而,幸福心理学主要采用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作为评估幸福的指标。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己的生活满意程度的评价,而生活满意度则是个体对自身生活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的评价。
幸福的构成要素幸福心理学认为,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幸福的构成要素:1.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包括快乐、喜悦、兴奋等正向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2.满足的需求:人类有多种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
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会感到幸福和满意。
3.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供支持、理解和归属感,增强个体的幸福感。
4.个人成长和发展: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通过实现自我潜能、追求个人目标和发展个人技能,个体能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提升幸福感。
5.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幸福的基础。
个体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压力和困难,才能够获得幸福感。
幸福的影响因素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基因、环境和个人选择等。
以下是幸福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基因可以影响其对积极情绪的反应和情绪调节能力,从而影响幸福感。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朋友、社交网络和社会支持等。
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可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3.个人选择: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也会影响幸福感。
积极乐观的态度、正向的行为习惯和追求有意义的目标等都可以提升幸福感。
4.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幸福感。
幸福心理学主要内容
![幸福心理学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e6745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4.png)
幸福心理学主要内容
摘要:
一、幸福心理学的定义和背景
二、幸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积极心理学
2.幸福感的测量
3.幸福感的提升方法
4.幸福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幸福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感的学科,旨在探索人类幸福感的本质、来源和提升方法,帮助人们实现更加幸福、满意的生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幸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幸福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人类的优势和潜能,研究人类的幸福、满意感、乐观主义、自尊、自我决定论等积极情感和品质,探索人类心灵的健康和成长。
二、幸福感的测量
幸福感是指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是幸福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目前,常用的幸福感测量方法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 (PANAS)、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 等。
三、幸福感的提升方法
幸福感的提升是幸福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表明,积极的人际关系、有意义的工作、乐观主义、自我决定论、身心健康等都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此外,幸福心理学还研究了各种幸福感的提升技巧,如感恩、乐观思考、自我肯定、社交互动等。
四、幸福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幸福心理学不仅研究幸福感的本质和提升方法,还探讨了幸福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幸福心理学可以应用于教育、企业管理、心理咨询等领域,帮助人们实现更加幸福、满意的生活。
幸福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幸福感的学科,旨在探索人类幸福感的本质、来源和提升方法,帮助人们实现更加幸福、满意的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e44f0e33687e21af45a9f0.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施青青一、教学计划教学课时:26 课时课时安排第一章3 课时第二章2 课时第三章3.5 课时第四章2.5 课时第五章3.5 课时第六章3.5 课时第七章2 课时第八章3 课时第九章3 课时二、课时教案第一章 幸福的理论与概念(3 课时) 教学内容:1.掌握幸福的概念,形成对幸福的全面正确的认识2.掌握幸福的不同理论并学会正确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幸福的定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引子——学习幸福心理学能带给我们什么,活动:情景测试第一节 幸福的概念1.1.1 体验论:以 “快乐(hedonic)就是幸福”为核心命题,认为幸福就是愉快的情绪体验,可通过比较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何者占优势来判断。
1.1.2 实现论: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认为幸福是基于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而不是基于行动者的主观判断。
1.1.3 本课程观点: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包括三个方面: 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
第二节 幸福的理论1.2.1 认知决定论: 该理论认为人幸福和痛苦是由其特质或者认知方式决定的。
1.2.2 判断理论:幸福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1 / 141.2.3 态度协调论: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当一个人的三个认知成份 都协调是就具有幸福感,相反,就会痛苦。
1.2.4 体内生化论:人的任何生理现象都由体内的生物物质和化学的原因,幸福也不例外。
1.2.5 目标理论: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
复习与作业要求:学习幸福的概念,体会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定义。
了解幸福对于每 个人的成长的意义,要求其个人写出一个自己感受幸福的故事。
考核要点:幸福的定义 辅助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 第二章 幸福的生理基础 (2 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人之所以产生幸福感是和人的生理反应直接相关的。
幸福心理学主要内容
![幸福心理学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dc873f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5.png)
幸福心理学主要内容摘要:1.幸福心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2.幸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2.1 积极情绪与幸福感2.2 心理韧性与适应性2.3 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2.4 意义感和目标设定2.5 心理干预与幸福感提升策略正文:【提纲】1.幸福心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幸福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幸福、快乐及主观幸福感的学科,它探讨人们如何获得幸福、保持幸福以及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如何恢复幸福感。
在当今社会,幸福感的提升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因此研究幸福心理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幸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2.1 积极情绪与幸福感积极情绪是幸福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指的是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时,能够保持乐观、自信、喜悦等正面情绪。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与幸福感密切相关,提升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2.2 心理韧性与适应性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挑战和逆境时能够迅速恢复并适应的能力。
具备心理韧性的个体更容易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从而提高幸福感。
此外,适应性也是个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具备良好适应性的个体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和愉快的情绪。
2.3 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提高幸福感。
此外,拥有亲密的朋友和家人,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也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2.4 意义感和目标设定在幸福心理学中,意义感和目标设定被认为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幸福感。
同时,找到生活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具有价值,也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2.5 心理干预与幸福感提升策略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方法和技术帮助个体提升幸福感。
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积极心理干预、心理辅导等。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个体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提升积极情绪,增强心理韧性,从而提高幸福感。
总之,幸福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幸福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情绪、心理韧性、人际关系、意义感和心理干预等方面。
幸福心理学教学大纲
![幸福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a3c38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3.png)
《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009115课程名称:幸福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开课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幸福心理学”课是针对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幸福心理学”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增进自身幸福的知识、方法与途径。
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与普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课程紧密相连,并且幸福心理学属于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如何拥抱幸福并能够掌握提高幸福感的实用策略。
(二)能力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
(三)素质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幸福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脚踏实地地追求幸福,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探讨幸福1、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幸福二、幸福需要客观基础三、幸福的不同感受2、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幸福心理的定义教学难点:幸福的不同感受3、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概况和一些关于幸福的理论。
4、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第二章幸福的生理基础1、教学内容一、幸福感的生理基础二、增加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三、反思生理局限四、超越生理局限2、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反思生理局限教学难点:超越生理局限3、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幸福感产生的生理基础,从而反思生理局限,超越生理局限,增强幸福感。
4、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2ad0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d.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一、第1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课程内容安排二、第2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2.1 心理健康的定义2.2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3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与挑战三、第3章:幸福心理学的理论基础3.1 幸福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3.2 幸福心理学的主要理论3.3 幸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四、第4章:情绪管理与情绪调适4.1 情绪的概念与分类4.2 情绪管理与情绪调适的重要性4.3 情绪调节的策略与技巧五、第5章:压力管理与应对策略5.1 压力的概念与影响5.2 压力管理的策略与方法5.3 应对压力的心理技巧六、第6章: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七、第7章: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八、第8章:心理弹性与抗逆力九、第9章: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十、第10章: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十一、第11章:心理健康的促进与维护十二、第12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十三、第13章:心理测评与心理健康诊断十四、第14章: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十五、第15章: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六、第6章: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6.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6.2 人际沟通的技巧与策略6.3 人际冲突的处理与调解七、第7章: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7.1 自我认知的概念与重要性7.2 自我成长的策略与方法7.3 自我接纳与自我价值的培养八、第8章:心理弹性与抗逆力8.1 心理弹性的定义与作用8.2 抗逆力的培养与提升8.3 心理弹性与幸福心理的关系九、第9章: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9.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特点9.2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领域9.3 积极心理干预的实践方法与技巧十、第10章: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10.1 心理危机的定义与识别10.2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与步骤10.3 心理援助的资源与途径十一、第11章:心理健康的促进与维护11.1 心理健康促进的意义与原则11.2 心理健康维护的策略与方法1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创新十二、第12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12.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2.2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12.3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评估与改进十三、第13章:心理测评与心理健康诊断13.1 心理测评的概念与方法13.2 心理健康诊断的流程与技巧13.3 心理测评与诊断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十四、第14章: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14.1 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4.2 心理咨询的技巧与实践14.3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伦理与规范十五、第15章: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关系15.1 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相互影响15.2 提升心理健康以改善生活质量的策略15.3 心理健康促进生活质量的案例分析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
《幸福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总学时:32(其中理论32学时) 学分:2
制定单位:生命科学系执笔者:侯冬花审核人:高平编写日期:2012年4月30日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该课程从大学生所需具备的各种积极情感入手,内容涉及幸福学理论、幸福的心理学策略、人格与幸福感、人际关系与幸福感、金钱财富与幸福感等的关系,训练大学生具有更乐观的性格和策略,用积极的方式构建生活情境,对自己的能力拥有自信,从而拥有幸福人生。
属于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通过幸福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幸福有深刻的理解、掌握控制与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完善人格,幸福生活。
二、课程安排、课程要求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
第一章探讨幸福(4学时)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幸福的含义;
2、理解与掌握环幸福的理论;
教学重点:幸福理论
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幸福概论(1学时)
1、快乐论
2、实现论
3、综合定义
第二节关于幸福的理论(1学时)
1、认知决定论
2、判断理论
3、态度协调论
4、体内生化论
5、目标理论
6、活动理论
7、社会标签论
8、状态理论
第三节幸福的公式(1学时)
1、美国经济学家的幸福公式
2、美国心理学家的幸福公式
第四节幸福的测量(1学时)
1、生活满意感量表
2、情感满意感量表
作业的要求、布置情况:
作业题:幸福前探讨
第二章幸福的心理基础(2学时)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幸福感的生理基础;
2、理解生理局限
3、掌握超越生理局限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超越生理局限的简单方法
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幸福感与生理基础(0.5学时)
1、多巴胺
2、内啡肽
第二节增加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0.5学时)
1、运动
2、音乐
3、使用右脑
4、大笑
5、食物
第三节反思生理局限(0.5学时)
第四节超越生理局限(0.5学时)
1、活在当下
2、静坐冥想
作业的要求、布置情况:
作业题:反思自己的生理局限
第三章幸福的心理基础(2学时)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幸福感的生理基础;
2、理解生理局限
3、掌握超越生理局限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超越生理局限的简单方法
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幸福感与生理基础(0.5学时)
1、多巴胺
2、内啡肽
第二节增加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0.5学时)
1、运动
2、音乐
3、使用右脑
4、大笑
5、食物
第三节反思生理局限(0.5学时)
第四节超越生理局限(0.5学时)
1、活在当下
2、静坐冥想
作业的要求、布置情况:
作业题:反思自己的生理局限
三、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1、成绩的组成:期末考试:平时成绩=7:3
2、考试的形式:闭卷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为: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先修课是本课程的基础,而本课程是后续使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1] 肖永春.《幸福心理学》第一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5.
教学参考:
[1]郑雪、邱林等.《幸福心理学》第一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06.
[2]吕肯、黄敏儿. 《幸福的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1.
[3]王滟明、邹简. 《哈弗积极心理学笔记:哈弗教授的积极处方》. 中国言
实出版社,2011.02.
[4]章岩.《工作中的幸福心理学》. 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09
六、其它说明
1、本教学大纲是全校所有专业《幸福心理学》课程的基本内容。
这些内容是通过讲课、自学、课外练习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的。
2、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幸福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基本理论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3、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阅读材料著、撰写读书心得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常用专业英语词汇附表(英汉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