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整理课件
主讲人:
1
一、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1、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 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肝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整理课件
5
三、注意事项
4.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吃生冷、海鲜、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 5.敷药治疗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6.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 度处水疱等反应,可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 发红、起疱,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7.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 服,谨防儿童误食中毒。 8.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4小时。
整理课件
6
三、注意事项
9.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 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种药物出现全身性皮肤过 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0.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后再行治疗。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 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内液体,涂以碘伏等 消毒,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整理课件
4
三、注意事项
1.治疗前清洁皮肤,以防感染。 2.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腧穴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 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3.对于幼儿、久病、体弱者一般不贴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同时注意 使用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 良反应。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以下是 7 条关于穴位贴敷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 贴敷前,你得把要贴敷的地方清洗干净呀,就像你每天洗脸一样认真!比如说,如果要贴在肚子上,那可得好好擦擦,不然怎么贴得牢呢。
这一步可别偷懒哦!
2. 然后呀,拿起穴位贴,小心翼翼地撕开包装,嘿,这可不能像撕零食袋那么随意!就像对待一个珍贵的宝贝一样。
接着,准确地找到要贴的穴位,这可得看准咯,可别贴错地方啦。
想象一下如果贴错了会咋样呢?
3. 把穴位贴轻轻贴上去,别使劲按,温柔点嘛,就像给小宝宝穿衣服一样轻手轻脚的。
贴好后再检查检查,看看是不是稳稳当当的呀。
哎呀,要是没贴好掉了可就麻烦啦!
4. 在贴敷的过程中,你可别老去动它呀,让它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发挥作用。
这可不像是你摆弄玩具,不能一会儿摸摸一会儿碰碰的哦。
要是总去动它,效果不就不好了吗?
5. 贴敷的时间也得注意哟,不能贴太久,也不能贴太短!就好比煮鸡蛋,时间得恰到好处。
时间太长了,皮肤会不舒服;太短了,那效果可能也不明显啦。
你说是不是呢?
6. 等时间差不多了,要慢慢地把穴位贴撕下来,别生拉硬拽呀,那多疼呀!就跟和好朋友分别一样,要温柔点嘛。
要是太使劲把皮肤弄伤了咋办呀?
7. 贴完后呀,看看贴敷的地方有没有什么异常,要是有点发红啥的,先观察观察。
可不能不当回事呀,这可是关系到你的身体呢!总之,穴位贴敷可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哟!
我的观点结论:穴位贴敷虽然看似简单,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只有认真做好每一步,才能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们的健康服务呀!。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引言穴位贴敷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式,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对穴位贴敷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包括其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穴位贴敷原理穴位贴敷治疗是基于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系统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经络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具体的脏腑器官相连。
通过在这些穴位上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穴位贴敷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疼痛病:对于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疼痛病,可以选择贴敷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如合谷穴、太冲穴等。
2.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胃病、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梁门穴、中脘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3.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太渊穴、风府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4.睡眠障碍: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可以选择贴敷神门穴、心脾两俞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穴位贴敷的操作步骤穴位贴敷治疗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步骤:1.确定治疗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见的穴位可以参考中医书籍或请教专业医师。
2.准备贴敷材料:选择合适的贴敷材料,一般可使用透气性好的胶布,也可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
3.清洁穴位: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取适量的酒精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4.贴敷药物或贴敷方式:根据疾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贴敷方式进行贴敷。
可以将药物直接敷于穴位上,也可以将药物涂抹于贴敷材料上,然后将贴敷材料贴于穴位上。
5.固定贴敷材料:使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以确保贴敷效果。
6.定期更换: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贴敷材料,一般每天更换一次。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贴敷一些具有药效的药物或贴敷物,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
下面将详细介绍穴位贴敷法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穴位贴敷法的原理穴位贴敷法是基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的经络是连接着内脏和外部组织的通道,贴敷在穴位上的药物或贴敷物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直接作用于相应的脏腑器官,起到调理作用。
二、穴位贴敷法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内关、太冲等。
可以根据具体的疾病和症状,咨询中医师或查阅相关的资料来确定合适的穴位。
2.准备好贴敷物:贴敷物可以是中药膏剂、贴敷药、草药煎剂、艾灸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贴敷物。
贴敷物应当具有药效,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3.清洁穴位:在贴敷前,应当先用温水清洁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干净卫生。
避免在伤口、破损的皮肤上贴敷,以免引起感染。
4.贴敷方法:将贴敷物直接贴在选定的穴位上,轻轻按压,使其紧贴皮肤。
贴敷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小时,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情况调整。
贴敷后,应当保持穴位的温暖,避免受凉。
5.贴敷频率: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每天进行一次贴敷,连续贴敷7-10天为一个疗程。
如果需要连续治疗,可以间隔1-2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
三、穴位贴敷法的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应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随意选择穴位和贴敷物。
2.在贴敷过程中,应当注意贴敷物的温度和贴敷的力度,避免烫伤或刺激过度。
3.贴敷物应当保持清洁,避免受到污染。
一次性贴敷物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操作。
4.贴敷后,应当注意保持穴位的温暖,避免受凉。
避免在受凉或风寒的环境下进行贴敷。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穴位贴敷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身体特定的穴位上贴敷一些药物或贴剂,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然而,在进行穴位贴敷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适当的穴位。
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效果,因此,在贴敷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和需求选择相应的穴位。
一般来说,贴敷在经络经脉的穴位上,效果会更好。
而且,贴敷的穴位不宜过多,以免过度刺激身体。
其次,保持穴位的清洁和干燥。
在进行穴位贴敷前,我们需要先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然后用干燥的毛巾擦干。
如果穴位贴敷在身体部位较为潮湿的地方,可以事先涂抹一些干燥剂,以防止穴位贴剂受潮。
第三,控制贴敷的时间。
一般来说,穴位贴敷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对身体造成过度刺激。
一般情况下,每次贴敷时间在20-30分钟即可。
如果使用的是药物贴剂,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此外,要注意穴位贴敷的频率。
贴敷的频率应根据具体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一般来说,贴敷的间隔时间应在1-2天之间,以免对身体过度刺激或产生不良反应。
最后,贴敷时应确保贴敷部位没有过敏或损伤。
如果贴敷部位有伤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变,应暂停贴敷。
同时,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等,也需要及时停止贴敷并就医。
总之,穴位贴敷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在进行穴位贴敷时,我们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穴位、保持穴位的清洁和干燥、控制贴敷的时间和频率,并确保贴敷部位没有过敏或损伤。
只有正确地进行穴位贴敷,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同时,如果在贴敷过程中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中医护理:穴位贴敷,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中医护理:穴位贴敷,没你想的那么简单穴位贴敷是中草药以及中医外治、穴位外治相结合的产物。
该方法是使用姜汁、醋、蜂蜜、酒等制成特定中草药,贴敷在体表,通过经络腧穴传导,把中草药作用直接传达到病灶,产生防病治病的效果,起到治疗慢性病、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作用。
穴位贴敷常用于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从临床实践发现,对慢性支气管炎、风湿、骨关节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有很好效果。
有很多病情反复的患者通常今年夏天贴,明年冬天就不用打针了,效果确实非常好。
1、什么是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将中医、中药,还有经络腧穴理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治疗方法。
该疗法是将中药研磨成粉,用介质调和成膏状后,贴敷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2、穴位贴敷有什么作用?能治什么病?穴位贴敷主要有两种作用,它们分别是:1、具有刺激穴位的作用,即将药物贴在穴位上,可以刺激经络,从而起到调理整个机体平衡的作用;2、具有药物作用,即药物贴在穴位上后可以被吸收,从而在患者体内发挥药物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穴位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该疗法源远流长,较口服药物简便、实用。
穴位贴敷疗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人体表里、上下,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病邪传播的途径。
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神气所游行出入之处”,穴位贴敷中的药物作用于穴位可以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穴位贴敷可以改善气血的运行状态,调节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达到祛除病邪、防病保健和调理体质的目的。
腧穴贴敷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穴位贴敷法的特点在于具有双重治疗作用——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可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药物经皮肤吸收,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贴敷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1. 清洁穴位:用温水和肥皂清洗贴敷部位,然后用干净毛巾擦干。
2. 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需要贴敷的目的选择适当的穴位。
若不确定可以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
3. 准备贴敷材料:准备好贴敷材料,如膏药、贴敷粉、贴敷布等。
4. 贴敷方法:
(1)膏药贴敷:将膏药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穴位上,用手指压实。
(2)贴敷粉贴敷:将贴敷粉均匀撒在穴位上,用气垫布或胶布将其覆盖固定。
(3)贴敷布贴敷:将贴敷布剪成适当大小,用凡士林或透明胶布粘贴在穴位上。
5. 固定贴敷:用胶布或绷带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确保贴敷材料不会松动。
6. 保持时间:根据需要,贴敷时间可以长短不等,一般可保持数小时至整夜。
7. 贴敷后护理:在取下贴敷材料后,用温水擦拭贴敷部位,保持干燥。
如有不
适或皮肤敏感,应及时停止贴敷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穴位贴敷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正确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
此外,穴位贴敷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特定的疾病和情况可能需要特殊处理,如妊娠期、孕妇、儿童等,应慎重进行。
穴位贴敷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穴位贴敷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一、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确认贴敷穴位: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诊断结果,确定需要贴敷的穴位。
清洁皮肤: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洁贴敷区域的皮肤,确保皮肤表面干净。
准备贴敷材料:选择合适的贴敷材料,如医用胶布、穴位贴等。
2.贴敷操作:找准穴位:使用解剖知识和准确的位置描述找到目标穴位。
轻轻按压:用手指轻轻按压穴位,以帮助放松组织和增加敏感度。
进行贴敷:将贴敷材料贴在穴位上,确保贴敷牢固但不过紧。
固定贴敷: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贴敷材料,以防止脱落或移动。
检查舒适度:询问患者是否感觉舒适,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贴敷完成:注意观察:在贴敷过程中和之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适情况。
记录信息:记录贴敷穴位、贴敷材料、贴敷时间等相关信息。
给予指导:向患者说明贴敷之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适反应。
二、评分标准在穴位贴敷操作中,可根据以下评分标准对操作的质量进行评估:1.穴位定位准确性:根据解剖知识和位置描述,准确找到目标穴位。
2.贴敷技巧熟练度:操作过程中的熟练程度和技巧水平。
3.贴敷牢固性:贴敷材料固定程度,确保贴敷牢固但不过紧。
4.卫生操作规范性:操作过程中的卫生规范和清洁程度。
5.患者舒适度:根据患者感觉和反馈,评估贴敷过程是否舒适。
评分标准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五分制或十分制来进行评估,并记录评分结果。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贴敷操作的参考,以提高操作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关于穴位贴敷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的文档内容。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辅助,请随时告知。
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
穴位贴敷一、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一)六位贴敷的定义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的经络学及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六位、患处(阿是六),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战、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二)穴位贴敷的原理1.穴位贴敷是通过刺激六位,调整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穴位贴敷的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袪邪。
3.穴位贴敷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嗷、哮喘、胃痛、腹泻、失眠等。
4.穴位贴敷的方法包括药物贴敷、针灸贴敷、拔罐贴敷等。
(三)六位贴敷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疏通经络:穴位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通过穴位贴敷可以刺激鸟体的经络,产生疏通经络的作用。
2. 止痛:对于患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芳损等疾病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情使用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的药膏贴在对应的穴位,能够起到止痛的作用。
3.健脾和胃:如果出现了腹污、腹痛等症状,可以使用丁桂儿脐贴贴于肚脐处的穴位,能够起到健脾和胃、散寒止污等作用。
4. 调节气血阴阳:通过刺激特定六位,激发经气,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
5. 药理作用:贴敷药物可经皮毛腠理吸收,达到对全身或局部的药理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疾病单纯依靠穴位贴敷可能达不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因此,如果出现不适,建议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
(四)贴敷疗法的优点1.作用直接适应范围广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
穴位贴敷
3 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 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 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进流产。
4 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者慎用。
杀虫。
赋型剂的选择
7蜂蜜 蜂蜜性凉味甘,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
有“天然吸收剂”之称,不易蒸发,能使 药物保持一定湿度,对皮肤无刺激性,具 有缓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敛生肌功效。
赋型剂的选择
8鸡蛋清 鸡蛋能清热解毒,含蛋白质和凝胶,能增
强药物的粘附性,可使药物释放加快,但 容易干缩的发挥,对于所敷之药,无论 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 定,以防止药物移动或脱落。
固定方法一般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 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若贴敷在头面 部,外加绷带固定特别重要,还可防止药物掉入 眼内,避免发生意外。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 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 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穴位贴敷用药特点
刺激发泡类药物 常用白芥子、斑蝥、毛茛、蒜泥、生姜、
甘遂、石龙芮、铁线莲、威灵仙、旱莲草 等。此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可使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够较好地发 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 能的效果。
穴位贴敷用药特点
气味俱厚类药物
常用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 生南星、苍术、牵牛、番木鳖、斑蝥、大 戟等。此类药物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 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正如吴师机 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 能得力”。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 意掌握用量及贴敷时间,不宜用量过大, 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属于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属于穴位贴敷的操作方法
穴位贴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或贴敷器具,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穴位贴敷的一般操作方法:
1. 选择适合的穴位:根据所要治疗的疾病或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有气海、足三里、合谷等。
2. 准备贴敷材料:可以选择中药贴敷剂、艾叶、盐等草药贴敷物,或者使用一些贴敷器具,如艾灸贴、温热贴等。
3. 清洁皮肤: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肥皂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4. 贴敷药物或器具:根据所用贴敷材料的种类,将其敷于相应的穴位上。
如果使用药物贴敷剂,用干手撕掉保护膜,然后贴于穴位上。
如果使用贴敷器具,按照使用说明正确贴敷。
5. 固定贴敷物:用透明胶带、绷带等将贴敷物固定在穴位上,确保其牢固不松动。
6. 控制贴敷时间:根据指导医师的建议,控制贴敷的时间。
通常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分钟至1小时左右。
7. 注意保暖:在贴敷的过程中,特别是使用艾灸等具有温热作用的贴敷物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8. 移除贴敷物:按照指导医师的建议,适当时间后将贴敷物从穴位上取下,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贴敷操作方法应该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不当操作引发不良反应。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选用的穴位和贴敷时间也可能不同,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操作。
穴位贴敷法
PART 06常见意外应急预案
1.过敏 若病人出现局部皮肤异常(如骚痒、发红、水泡)等临 床表现, 应立即停止。用温水洗净局部皮肤, 并严密观察。 若发生全身过敏不适, 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做相应处理。 2.水泡 贴敷处出现水泡, 处理措施同烫伤。
感谢观看
【中医文化 文化传承】
建国以来, 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 大 胆探索, 不但用以本法治疗常见病, 也用于其他疑难病种的治 疗。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 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 果, 不仅有止痛之效而且还有缩小癌瘤之功。在科技日新月异 的今天, 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 为穴位贴敷疗法注 入了新的活力, 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 术, 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 用, 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药物吸收为主, 且使用方便的 器具。
起 源 及 发 展 史
PART 02 穴位贴敷的起源及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期
1.初步用于临床。
2.在《灵枢·经脉篇》中记载: “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 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 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 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 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 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 先河。
东汉时期
1.《伤寒杂病论》中记载 了烙、熨、外敷、药浴等 多种外治之法。 2.华佗在《 神医密传》中 记载治脱疽“用极大甘草, 研成细末, 麻油调敷极厚, 逐日更换, 十日而愈。”
1.常用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以引领诸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祛邪外出。常用 的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乳香、没药、肉桂、细辛、白芷、姜、葱、 蒜等。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2.多选气味醇厚、力猛有毒之品,如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巴豆、 斑螯、蔥麻子、大戟等。
中医保健了解中医穴位贴敷的疗效与方法
中医保健了解中医穴位贴敷的疗效与方法中医保健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穴位贴敷作为中医保健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穴位贴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疗效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穴位贴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中医穴位贴敷是指将药物或其他物贴敷于人体特定的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刺激穴位,以起到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等效果的一种疗法。
其中,穴位是中医理论中的特定部位,它们位于人体经络上,具有独特的生理和病理功能。
中医穴位贴敷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药物或物质的刺激,改善人体的经络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保养身体的作用;二是通过药物的吸收,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人体,从而发挥药物的疗效。
二、中医穴位贴敷的疗效1. 调理气血:中医穴位贴敷能够刺激和调节身体经络的气血流通,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从而增强体质,调理内分泌,舒缓疲劳等。
2. 缓解疼痛:中医穴位贴敷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使疼痛感受到的信号被抑制,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尤其是对于头痛、颈肩腰腿疼痛等症状,中医穴位贴敷有着显著的疗效。
3. 改善睡眠:中医穴位贴敷可以调理人体的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问题。
4. 促进康复:对于一些疾病康复期的患者,中医穴位贴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提高康复效果。
5. 强身健体:中医穴位贴敷还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三、中医穴位贴敷的方法中医穴位贴敷的方法有很多,具体的选择应结合个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穴位贴敷方法:1.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或保健需求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太冲、内关、足三里、涌泉等经典穴位。
2. 穴位准备:先用清水或酒精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穴位贴敷疗法图文
详细描述
腹泻贴敷疗法主要选取神阙、中脘、天枢等穴位,贴敷药物多为健脾止泻类中药,如白 术、山药、砂仁等。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作用,达到健脾止泻、缓解腹泻症状的目的。
痛经贴敷疗法
总结词
痛经贴敷疗法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敷 药物来缓解痛经症状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痛经贴敷疗法主要选取关元、气海、三阴 交等穴位,贴敷药物多为活血化瘀类中药 ,如丹参、红花、川芎等。通过刺激穴位 和药物作用,达到活血化瘀、缓解痛经症 状的目的。
药物选择与制备
药物选择
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具有相应 功效的药物,如辛温解表药、清 热解毒药等。
药物制备
将药物研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溶 剂(如黄酒、醋等)搅拌均匀, 制成糊状或膏状。
贴敷方法与技巧
贴敷方法
将制备好的药物均匀地涂在穴位上, 然后用胶布固定。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单穴贴敷或多个穴位贴敷。
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贴敷时间, 一般为2-4小时,不宜过长或 过短。
饮食调理
贴敷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 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贴敷前准备
确保穴位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无破损、炎症等异常情况。
贴敷后护理
贴敷后避免剧烈运动、热水洗 澡等,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感 染。
历史
穴位贴敷疗法源于古代,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中医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人们常用天然药物、动物器官等 制成药膏或药饼,直接敷贴在穴位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原理与特点
原理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同时,药物通过皮肤的吸收和渗透,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 挥药效。
穴位贴敷技术临床应用指南
穴位贴敷技术临床应用指南1. 简介穴位贴敷技术是中医学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或贴敷按摩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本指南旨在介绍穴位贴敷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穴位贴敷的常用方法2.1 点穴贴敷法:在患者身上确定需要贴敷的穴位后,将药物敷贴于穴位处,并轻轻按压,使药物被皮肤吸收。
此方法适用于药物治疗和调理作用。
2.2 线穴贴敷法:将药物敷贴于经络线上的穴位处,利用经络传导原理,使药物通过经络作用于相应的器官或部位。
此方法适用于调整气血循环、活血化瘀等治疗目的。
2.3 组穴贴敷法:根据具体病情,在多个相关穴位上同时贴敷药物,以增强疗效。
此方法适用于面部美容和祛斑等治疗。
3.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3.1 清洁皮肤:贴敷前应将皮肤清洁干净,以保证药物能够充分吸收。
使用无刺激性的清洁产品进行洗净,不要用力搓揉皮肤。
3.2 贴敷时间和服从医嘱:根据医生指导,确定贴敷的时间和频率。
不可随意更改或停止贴敷,以免影响疗效。
3.3 注意过敏反应:对于容易过敏的患者,在贴敷前应先进行过敏测试。
如果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就医。
3.4 避免贴敷在伤口和破损皮肤上:伤口和破损皮肤容易感染,不宜进行贴敷。
如果在贴敷过程中发现伤口或破损皮肤,应暂停贴敷并进行处理。
4. 结束语穴位贴敷技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指南通过介绍穴位贴敷的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正确使用该技术,提高治疗效果。
在应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操作,并重视患者的反馈和安全。
穴位贴敷疗法
.
2
二、穴位选择(妇科)
1、足三里穴:
(1)、定位:屈膝,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2)、功效: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主治胃痛、呕吐、腹泻、 心悸、高血压、虚劳诸症,为保健要穴。 (3)、按摩手法:1次/d,5~15min/次,15~20次/min。
.
3
2、手三里穴:
(1)、定位: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按压有痛感。 (2)、功效:润化脾燥、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 胃,还可治疗消化不良、乳腺炎、牙痛、感冒、腰痛等。 (3)、按摩保健:每次按压2min左右,每日两次,力度 适中。
规24h更换1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
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病人若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
行取下。
.
14
.
15
.
16
养五 谷助 五 为果 为
益五 畜充 五 为菜 为
.
17
.
18
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2、禁忌症: (1)、孕妇禁用,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 (2)、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及皮肤有破损或
有皮疹者,严重荨麻疹患者; (3)、疾病发作期的患者,急性喉炎、发烧、黄疸、
咯血、慢性哮喘病急性发作期、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等。
.
13
四、操作步骤
1、准备用物:磁疗贴、治疗盘、消毒液、胶带;
(3)、按摩神门穴可用掐、揉和刺 激的方法,以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 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
9
8、阳陵泉穴:
(1)、定位:胫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2)、主治:腹泻、水肿、小便不利、膝痛、臀 部肌肉注射后疼痛、缓解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 坐骨神经痛等,为利湿第一要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其适应症有哪些?
穴位贴敷疗法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治疗作用。
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药物贴敷后经透皮吸收进入穴位深部,再经俞穴—经络传导作用,在局部组织器官内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并再随经络及体循环到全身各部。
其优点是药物经透皮吸收,不同于经消化道内服吸收,没有被分解和破坏,它同静脉注射一样都可以使药物直接进入外周循环,不需经肝脏解毒,作用直接,局部组织器官内浓度较高,能“直达病所”,比内服药物更直接起到治疗作用。
间接作用表现为药物对穴位的理化刺激,与针灸类似但比针灸更为持久,通过经络系统反射性地对内脏系统及病灶组织器官产生调节效应,可以起到纠正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的作用。
实验表明,药物通过体表穴位吸收和经络传导,药效有放大作用。
可以认为,药物放大作用是由于经络区域的导向性,直接把药物送到相关脏腑组织中,从而提高了疗效。
与内服法相比,中药外用作用迅速,简、便、廉、验,使用安全,容易推广,毒副作用少,易为病人接受,尤其是老幼虚弱之体,或服药困难之病,更具优势。
现在穴位贴敷疗法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和五官科的疾病,多达几百种。
如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支气管哮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胃病、痢疾、泄泻、关节疼痛、前列腺肥大、湿疹、疮疡、带状疱疹、跌打损伤、冻伤、痛经、小儿高热、麦粒肿、目赤红肿等病症。
目前我科集多年经验开展了贴敷治疗高血压、冠心病、颈肩腰腿关节痛、便秘、失眠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穴位贴敷疗法为什么能治疗冠心病?
经络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包括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通过经络的络属关系,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肌肤统一为有机整体,生理情况下能运送全身气血,起到濡润滋养协调阴阳,以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病理状态下脏腑的病证又可在相应的腧穴经络上有所反映,通过司外揣内可以推测体内脏腑的病理变化,即是根据经络理论,通过患者主观感觉和疼痛部位的描述,明确病位,为确定诊断指导治疗指明方向所以在体表腧穴上施以各种外治方法刺激腧穴,可以调整经气的运行,进而治疗所属经络脏腑的疾病.
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阴阳气血亏虚,标实包括痰饮瘀血寒凝等,其病位在心,其发病以胸中阳气不通则痛为其转归,治疗当以“通”字立法,或补而通之,或泻而通之,使其“通则不痛”是最终治疗目的。
临床上可以根据脏腑经络的络属关系,各经腧穴与其所属经络和所在部位的不同,及腧穴的主治范围,结合患者的证候差异,选取有治疗针对性的腧穴进行药物贴敷,通过将药物具有的四气五味属性作用于体表经络腧穴,影响人体各经经气,进一步调整体内脏腑虚实,以营运胸中阳气,使胸中阳气得通,则胸痹心痛自可缓解。
如何选则穴位治疗高血压病?
涌泉穴(足心)为肾经穴,具有滋阴降火、开窍宁神的作用,可以治疗头痛、头晕、昏厥等多种病症,作用广泛,取穴方便,易于操作,为穴
位贴敷疗法常用穴位之一,在外治法中可以起到补益肾精、滋阴壮阳、降火纳气、引热下行、清上实下、交通心肾、平肝潜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醒神开窍、平衡阴阳、调理脏腑、延年益寿等作用。
用中药贴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机理为引气下行,引热下行,平肝潜阳 ,使阴阳平衡,血压自降,为各期高血压的有效疗法。
神阙穴,又名气舍、脐中,俗称“肚脐”,与经脉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与任脉、督脉、冲脉和带脉直接关联。
同时,任脉与督脉分别总督阳脉与阴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能调节十二经气血。
故脐可通过冲脉与十二经脉相通。
带脉横行腰腹之间,能“约束诸经”。
可见神阙穴通过经脉内联十二经脉、四肢百骸及五脏六腑,从而能够治疗全身的疾病。
神阙穴具有温补脾肾、回阳救逆、调理脾胃、熄风开窍、宁心安神、交通心肾、温经通络、祛风除湿、调和气血、调补冲任等功效。
从现代医学理论看,肚脐皮肤最薄,表皮角质也最薄,药物容易透入。
同时,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并有动脉小分支,血管丰富,外用药物较易吸收,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高血压病人外敷神阙穴使中药通过经脉的联系,将药物直至患病的部位,从而达到引火归元、调和阴阳、“阴平阳秘”,最终起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为什么中药贴敷治疗颈肩腰腿关节痛的效果好?
颈肩腰腿关节的病变,以压痛点明确、喜热恶寒、得温痛减为特点,治疗上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强壮筋骨为主。
我科选用桂枝、白芷、三棱、莪术、白芥子等药物,具有祛风散寒、通经
络、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起效迅速,加之透皮增效湿润剂中的石菖蒲、细辛等更能辛温走窜,强力透皮吸收,使药物有效成分通过孔窍、腧穴直达病变深层,加速血液循环。
共奏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痉止痛之功效。
该方药组合切合颈肩腰腿关节痛的病机,因而起效迅速、安全无毒、远期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一、冠心病选穴
治则:宣痹通阳,活血止痛
取穴:
(1)主穴:膻中、心俞、至阳、内关及阿是穴。
(2)辨证取穴:
气阴两虚兼血瘀:气海、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关元。
气虚血瘀: 气海、足三里。
痰瘀互结:中脘、丰隆。
心肾阳虚:气海、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关元。
心血瘀阻:膈俞、通里。
操作方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取适量加入冰片,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每取蚕豆大药糊,置于lcm×1.5cm敷料中间敷贴穴上。
每次敷贴4- 6小时,每日1次,至疼痛缓解改为每周1- 2次,连续贴敷1个月为一疗程。
二、高血压病选穴
1、肾气亏虚证:吴茱萸散(吴茱萸1份,清醋l份)涌泉、太溪、太冲穴贴敷。
2、痰湿壅盛证:吴茱萸散内关、丰隆、解溪穴贴敷。
3、肝火亢盛证:清肝散(吴茱萸1份,黄连6份,清醋l份)涌泉、太溪、太冲穴贴敷。
4、肝阳偏亢伴有头晕者,以吴茱萸、川芎颗粒剂各3g,混匀,白醋调成糊状,每天晚间临睡前贴敷双侧涌泉穴,2周为1个疗程。
三、颈肩腰腿关节痛选穴
主要由四部分药物组成:温热助阳之药,可除寒气;化痰散结之药,可使痰邪散开;活血化瘀之药,可使瘀血吸收,脉络通畅;辛温走窜之药,可引领上述药物,直达病所,起到“靶向定位”的作用。
药理实验研究证明,此贴敷剂的镇痛活性成分均可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具有解热、镇静及局部麻醉以及较强的、快速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并能较快地恢复关节功能。
多数在贴敷8~10小时左右疼痛控制,肿胀消退,关节功能恢复。
贴敷在2小时后可起效,通常贴敷在2—4小时为宜。
由于贴敷药膏为辛温热性透皮吸收的药物,因此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贴敷后皮肤起疱,出现痒、发热、微痛的感觉均属正常现象,不过如果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感则应立即揭除。
敏感性皮肤的患者则不宜贴敷。
四、便秘选穴
天枢、神阙、关元、上巨虚、下巨虚。
五、失眠选穴
三阴交、涌泉、神阙、照海、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