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结课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怎样提高创造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时代,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需要用创新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本学期的选修课课我选择了创造学。通过学习创造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创造的特点和条件、创造的一般过程以及创造学的要领及其研究方法等,我懂得了创造是世界发展的动力,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创造力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提高。
创造,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产生新思想、推出新产品等,以满足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动过程。创造学就是研究创造活动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创新能力的科学。分析创造力的影响因素,目的是使发明人在创新过程中有意识地扬长避短。创造力的影响因素有正反两个方面。但是创造不是简单的思维活动,我们看似平常无奇的东西,或许都习以为常了,却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推敲才得来的。创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不管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思想上都存在阻碍我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因素。
大学生,对待事物的思维方法应该是既活泼新颖,又有一定的成熟稳重。学生学生,注重的是一个“学”字,不仅学习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与知识,也应该学习运用知识去创造新的事物。虽然相对高中生活来说,大学生似乎告别了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也不必经受高考的巨大压力,在时间和思想上也不用受太多的局限,但是创造性的活动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或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创造,但是创新的意识不是花费时间就能得到的,创造是一种灵感,是瞬时性的,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可以记住几十个英语单词,对于创造,即使我们一个月,甚至一年冥思苦想也不一定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目前在创造中存在的最大障碍有两点,一是太安于现状,对所处的环境与平常的事物缺乏创新的思维;二是缺少动手实践实验的活动。
对于现状,我这里说的是所处的环境以及身边的事物。我们真的很缺乏对平常事物的思考,而一种新的事物的产生也并不是漫天的胡乱猜想,很多时候都是从平常环境和事物的思考中启发进而激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熟透的苹果从树枝自由落下,平凡的人们都安然并欣然的被动接受,认为这是几千年来的自然现象,不用过多的追究与思考,但是牛顿却提出了质疑与思考,苹果为什么会下落,为什么不是向上飞,带着这些疑问,最终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我们对于平常的事物太被动,只是一味的接受,不去思考,认为是理所当然。看到苹果掉下来,一般人只会看到圆圆的红通通的外表,然后就成了自己的美餐。这种被动的接受完全没有主观上的主动思考,认为一切皆是理所当然,创造的大门永远无法开启。看到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的飞行,我们应该想到它为什么能飞,怎样才能飞起来,而不只是单纯的欣赏。当然这些问题前人早就发现,并且经过时间的洗礼,人类也圆了飞天的梦想。当然,一种新的事物的出现,开始的时候只被少数人所接受,慢慢的才会被更多的人所认同,我们所处的环境才能进步与发展.提高创造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
一.激发创造力的因素
1.崇高的理想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每名创造者都怀着崇高的理想,高瞻远瞩,无私奉献,勇于攀登。
2.创造性群体
所谓创造性群体就是由若干个目标一致、志趣相近的成员为实现研究目标而结成的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团体。创造性群体之所以能够推动创造事业取得成功,原因之一在于人类进行科学创造活动的方式已经由个人自由探讨过渡到了社会化集体探讨。另一个原因在于它能为每个创造者提供一种可以依靠、可以借助的集体力量,以便更有效的克服创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创造性群体内的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和相互鼓励,对于推动创造事业的成功是极其重要的。
3.宽容的社会风气
信念不是某种心血来潮时的念头,而是经过独立思考后的产物。信念是多种多样的,都应该受到尊重。这种宽容、尊重和理解有助于促进人们的创造活动。首先,人们发现和掌握的真理,总是相对的、暂时的,不可能有谁发现和掌握了全部的真理。其次,创造个性的发展完善需要宽容的社会风气。另外,一种新思想的产生,都要有充分的外部自由作保障。4.适当的压力
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变得怠惰,怠惰则难以创造。适当的压力是驱除懒散,激发创造欲的积极因素。
5.利用信息的能力
我们的社会正在步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改变了人的认识和思维方法,对激发人类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产生了持久和深远的影响。根据信息加工学说,创造力的结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获得信息的能力。
(2)贮存信息的能力。
(3)激活信息的能力。
(4)加工信息的能力。
(5)输出信息的能力。
(6)信息监控的能力。
6.知识产权保护
在一个社会中,确立了专利制度就可以使得本来秘而不宣的家庭,甚至个人所私有的发明创造成果披露出来为社会所公有。它既保障了发明者个人的权益,又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一项发明的公布往往能触发后继者们一连串的发明,会释放出无数的新发明。
二.阻碍创新能力的因素
阻碍和制约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培养的主要原因,集中体现在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1.个体因素
神秘感:认为创造是一项深奥莫测的事业,实际上创造发明是人的本能。
自卑感:自己轻视自己,对发明创造想也不敢想。
满足感:仅满足于事物的目前状态,没有创新的激情。
恐惧感:害怕失败,从来不敢尝试新事物。
过分迷信权威:对于自己已经发现的新现象不善于辨别,认为与权威的东西有矛盾,便不再研究下去,丧失了大量可能成功的机会。
浮躁:只凭猜测和臆想就武断的下结论,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
懒惰感:不愿动脑筋思考问题。
过分追求完美:如果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产生,就不需再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
以上这些因素是创造型人才自我埋没的心理屏障、思想阻力和心智枷锁,开发创造力,首先应打破这些屏障,排除这些阻力,抛弃这些枷锁。
2.环境因素
(1)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消极性民族心理“积淀”。
(2)现行应试教育模式存在严重缺陷。
(3)鼓励青少年创新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机制尚不完善。
通过上述对创造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培养创造力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创造精神的培养:拓展知识领域、保持可贵的好奇心、培养对问题的敏感性、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学习创造技法、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过程可以看成一个创造过程。创造过程从心理学角度可以分为准备阶段、沉思阶段、启迪阶段和验证阶段。而从在时间、空间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明确问题(识别机会)、确定方案、实施方案、回顾总结四个阶段。而明确问题、确定方案应该属于创意的范畴,而对于创造来说,应该侧重于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