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寨》教案(语文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2)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对汉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内容;(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汉家寨的特色;(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尊重;(2)通过了解汉家寨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家乡和民族的认同感;(3)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1)介绍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2)讲述汉家寨人民的生活现状和面临的问题;(3)分析汉家寨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2. 教学重点:(1)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2)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汉家寨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2)激发学生对汉家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汉家寨的特色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汉家寨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现状;(2)学生标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消化。

3.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汉家寨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色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参与度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汉家寨》相关文章或书籍;2. 图片资料:汉家寨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和文化活动等;3. 网络资源:关于汉家寨的纪录片、新闻报道或相关网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汉家寨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和文化活动等图片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家寨的魅力。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汉家寨》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1.1.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1.3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1.2 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1.3 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1.2 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1.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4.1.2 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5.1.2 课文中蕴含的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5.1.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5.2.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表达。

5.2.3 学生能够提高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教学PPT,包含课文内容、知识点讲解、教学过程等。

6.1.2 课文原文,方便学生查阅和朗读。

6.1.3 相关文学作品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6.2 学具准备6.2.1 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知识点和课堂笔记。

6.2.2 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回答问题。

6.2.3 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7.1.2 学生分享他们对相关话题的了解和看法。

《汉家寨》教案

《汉家寨》教案

《汉家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阅读使学生感知文章形象化、有张力的语言特色。

②体会意境,掌握大量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感悟及表达能力。

②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其自主探究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文章“坚守”的内涵,明确这种精神的意义及价值,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

二、教学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坚守”的内涵,并帮助学生将“坚守”的精神内化。

(2)探索文章在写景叙事、抒情写意中传达出的地域文化象征、个体生命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情境引入:小孩子很可爱吧?猜猜她是谁?没错,是小时候的我。

大家从这几张照片中除了看到了我和我的家人以外,还看到了什么?对,是老房子。

那是我生活了近十年的家。

在座有没有来自农村或老家在农村的同学?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同我一样,无论距离相隔多远,也不管时光跨越多久,都会常常牵念着它,哪怕那个家低矮、破旧?我曾经居住的家让我魂牵梦绕、无法忘怀,有一个人,有几间房子并非他的家园,却让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时时想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几间破旧的泥屋,走进张承志笔下的《汉家寨》。

(二)自学检测:1、通过课前对本文的自读,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为大家讲述“印象汉家寨”。

讲讲汉家寨周围的景与生活的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们在讲述“印象中的汉家寨”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被那由碧绿色的毒草、酥碎的红石、淡红的焦土等大量的景物描写组成的苍凉、广阔的宏大的背景深深吸引。

用一个词来概括环境的特点那就是——恶劣(板书:环境——恶劣)2、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地描写汉家寨周围的环境?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①营造氛围:作者通过对天山南麓空旷宁静、悲凉恐怖的戈壁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悲凉、空寂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②抒发感情:作者一路走来,满眼看到的是大地从繁盛到荒僻,写的是荒凉的景,抒的是寂寥的情。

在这个空旷宁寂令人心惊世界里,一老一小两个汉家寨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汉家寨》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学设计

三条黑石壁铺 向三个可怕的地方
— — 一
三条绝望的路 术讷得如同静物
— —
况分析) 参考: “ 我强忍住……坚守着什么。 ”
个 几 乎被 人 类 文 明 遗 忘 的 、
仿佛没有生命适象的地方
老人生 吗?对此 , 作者又有怎样的 感觉?
( 三)汉家寨的周边环境又是怎样
的?或者说 ,作者在走近汉家寨的过程
是对家园、 故国、文化、信仰的执着保 护、怀念追求、不离不弃,是一种在任
何困难面前也不低头的人生信念!
讨论:
中, 看到的主要是怎样的景象?
参考:
空 山绝谷
穿一件破红棉袄 ( 提示 : 在网上有
没有搜寻 “ )的象征意义? 红” 眼睛黑亮
幻灯片打出。
汉家寨 ,如一牧被人丢弃 的棋子,
如一粒生锈 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 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 —
求生而做的努力本身,就体现7生 的 命
意义。
( “ 三) 我”的坚守到底是什么?
参考: 作者 的坚守,是一种坚忍、顽强,
寒气,可怕,异域
动?
( 三)你又如何理解小女孩及其举
( 二)根据课文内容, 你认为 “ 汉家寨”是什么意思? 参考: 极少数汉族人居住的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 三. 研讨: 汉家寨之境 ( 一)作者走进汉家寨, 感觉它的环境怎么样? 参考:

柱帐 帐升起的烟
几 1破 泥屋 ' 4

综 合 天 地
2 0 7 0 9 0
片 铁灰色的 砾石戈壁正中
维,形成自己的看法。 3回答问题时,要求尽量用课文原文。 .
教学步骤: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汉家寨》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文学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汉语语言表达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领悟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汉家寨》是当代作家阿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汉家寨寨主杨大头一家三代人坚守寨子,维护民族尊严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汉家寨》的作者阿来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内心世界。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中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汉家寨》的人物分析文章。

2.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中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汉家寨》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1、解读汉家寨奇异的景物、人物,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冷峻、凝重的语言风格。

3、初步了解张承志散文的阳刚美、信仰美、理想美特色。

能力1、训练学生品味作品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诵读、品味语言特色;探究、分析“坚守”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作者所颂扬的“坚守”精神。

2、思考“坚守”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探讨文本“坚守”的内涵,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过程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汉家寨》。

课前布置大家认真的把课文读几遍,不知道大家读的怎么样?读了几遍?大致的感受?感觉这篇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张承志的语言风格,把握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初步了解张承志散文的特色。

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确切的说是一片游记散文,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游记散文的相关知识,游记散文的结构通常是怎样安排的呢?(活动一、明确文章体式,根据文章题材的特点切入文本)明确:以行踪为线索,按照行踪变化,移步换景来安排文章结构,就这篇文章而言作者的行踪是怎样转化的呢?(活动二、理清文章基本结构,明确内容安排为细读课文做好准备) 明确:走向——走进——走出按照这个时空布局这篇文章在内容上做了怎样安排?第一部分:环境第二部分:人第三部分:影响二、深入研读课文:(一)、分析:汉家寨之环境1、听读课文第一部分,概括这一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天山南麓的戈壁:空旷死寂、磅礴苍凉,恐怖残酷。

2、张承志是当代文坛上有着良好的语言修养的一位散文作家。

他的语言虽然不华美,不显喧嚣之声和激烈奔涌之情,但也沉着、凝重,内在情味和意蕴颇浓颇深。

要求从这个部分中找出各自最欣赏的写景句子,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边读边品(活动三,品读写景语句,体味语言特色)总结:作者主观感受的语句:“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有特色并贴切的比喻:“风蚀的痕迹像刀割过一样清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色彩词和有特色的形容词的运用:铁色戈壁;酥碎的红石;淡红色的焦土;血一样的碎石……狞恶的尖石棱过于雄大磅礴的苍凉自然……(二)、探讨:汉家寨之人1、请同学们在第二部分当中找到描写汉家寨人的片段,自由朗读,概括“汉家寨人”的特点?分析:老汉----饱经风霜,木讷迟钝,不回答来客的提问。

《汉家寨》教案之二(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之二(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之二一、《汉家寨》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

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惜墨如金地描写人物――而深刻的主题便蕴含在描写之中,在言外,耐人咀嚼。

遗憾的是,却有不少中学生读者对如此美文妄加褒贬。

有的说:作者被洗脑了,写出这篇荒诞的作品,用混乱的视象与病态的想象,充斥读者理性的头脑。

有的说:景物描写所用篇幅太多了,作者似乎在卖弄自己的文采,故意写得极晦涩。

对这篇散文的阅读,将使慧心犹在的学子明白:一篇有诗意的散文,才是上乘的散文;一个品得出诗意的读者,才是有品位的读者。

二、这篇散文主题深刻,足以振聋发聩,惊世警人。

“坚守”的主题,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于不毛之地中坚守着生存,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有人在物欲横流中坚守着清贫,有人在庸俗泛滥中坚守着高雅,有人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着理想,有人在“游戏人生”中坚守着作为,有人在“众人皆醉”中坚守着“独醒”,有人在急功近利中坚守着“治本”,有人在“全盘西化”中坚守着民族精华……对这篇散文的学习,将使良心未泯的学子思考与选择正确的“坚守”,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光彩照人。

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了解汉家寨荒凉、死寂的环境特征。

2、体会作者内心的细腻感受,理解作者所颂扬的“坚守”的精神。

3、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的个性化语言及写作特点。

2、把握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法:讲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道士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敦煌艺术瑰宝留给世人的历史反思以及她带给我们的深厚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心灵震撼。

今天,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另一种亘古而新奇的“艺术”――大自然和人类历史的完美结合。

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家寨――一个几乎被人类文明遗忘的、有着最古老的人类精神的家园。

(投影出示:教学目标)(音乐起)二、讲授新课(一)整体感知1、课题、作者简介(出示投影)张承志,青年作家、学者,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汉家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汉家寨》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学设计年级:高二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并根据文本提出两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使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概括汉家寨周围景物的特点以及汉家寨的特点,概括老人和女孩的形象特点;使学生在联系材料与文本,理解汉家寨人坚守的意义以及作者在汉家寨找到的人生答案;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说一说在现代社会中坚守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汉家寨人生命的尊严与力量,意识到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坚守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汉家寨人身上生命的硬度与韧性。

使学生在联系文本与材料的同时,说出汉家寨人坚守的意义以及作者在汉家寨找到的人生答案。

【教学方法】1、诵读法(全班集体来诵读文章中描写汉家寨的精彩片段)2、PPT展示(有关乡土中国的资料、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3、小组合作探究(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坚守什么?)4、自主学习法(课前预习,提出问题)【教学设计简图】读者·延伸(我们应该坚守什么)作者•拓展(坚守的意义与内涵)文本•感知(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作业:请每位同学认真阅读文本,根据作者的行踪给文章分层;请每位同学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之上提出2个问题。

导入:异域的风光总是令人着迷,大漠荒野的神秘也总是令人心向往之,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张承志的脚步,走近茫茫戈壁,走进汉家寨。

将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展示,总结归纳出4个最主要的问题:1、作者为何用大量篇幅来描写汉家寨周围的环境?2、作者为何觉得小女孩的眼睛便是自己的女儿的眼睛?3、汉家寨人为何要坚守在这片土地上?4、作者在三岔口前找到的人生答案是什么?我们就以这四个问题为切口,来深入分析张承志的这篇《汉家寨》。

环节一:文本·感知(一)作者为何用大量篇幅来描写汉家寨周围的环境?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的1—6自然段,画一画作者在走近汉家寨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并总结概括此地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2)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刻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作品中的成语、俗语及地域文化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通过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物精神风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汉家寨》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中的线索设置、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

3.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成语、俗语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 文化内涵讲解:讲解作品中所涉及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汉家寨》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了解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写作手法分析具体情节,领会作者的用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汉家寨》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刻画等。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主题思想,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文化内涵讲解:讲解作品中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2. 分析《汉家寨》中的一个写作手法,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运用。

语文版高二必修《汉家寨》教案

语文版高二必修《汉家寨》教案

语文版高二必修《汉家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汉家寨》的背景及主题。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艺术特色。

2.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及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简要介绍汉家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介绍作者阿城的生平、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了解。

(2)小说梗概通过讲述或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故事梗概。

(3)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阿Q、赵七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命运及相互关系。

(4)情节安排分析分析小说的情节安排,如故事的起承转合、高潮部分等,让学生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

(5)艺术特色分析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风格、叙述手法、象征意义等,让学生感受阿城的文学魅力。

3.课堂讨论(1)主题探讨让学生结合小说内容,探讨《汉家寨》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2)人物评价让学生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3)艺术特色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讨论小说的艺术特色。

4.作业布置5.教学反思(2)反思教学方法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期末考试成绩评价结合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汉家寨》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汉家寨》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和阅读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人物形象分析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阿Q这个角色在小说中代表了什么?他的性格特点有哪些?”(2)情节安排分析教师提问:“小说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它是如何推动故事发展的?”2.教学难点补充(1)主题探讨教师提问:“通过阅读《汉家寨》,你们认为这部小说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小说通过阿Q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小人物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汉家寨》是一部描绘中国西北汉人村落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

通过讲述寨子里的人物故事,揭示了汉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人们在变革中的困惑和挣扎。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人物。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的能力。

1.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体会汉人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汉家寨》的作者、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通过阅读选段,使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人物形象概述本章重点分析《汉家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寨子里的老人、青年和儿童。

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

2.2 人物形象分析2.2.1 老人形象分析老人形象的沧桑与坚守,以及他们在传承汉人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2.2.2 青年形象探讨青年形象在追求现代文明过程中的矛盾与挣扎,以及他们在小说中的成长与转变。

2.2.3 儿童形象关注儿童形象的天真与纯朴,以及他们在汉家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主题理解3.1 小说主题概述本章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家寨》的主题,探讨作品所反映的汉人村落生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2 主题分析3.2.1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分析小说中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3.2.2 文化传承与断裂探讨汉家寨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文化传承与断裂的问题,以及作品对此的思考。

3.2.3 人性的坚守与挣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在困境中的坚守与挣扎,以及作品对人性的揭示。

第四章:教学实践与拓展4.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一人物、情节或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汉家寨相关话题的讨论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汉家寨的历史、文化和现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学生能够关注和思考民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课文《汉家寨》。

课文介绍了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通过描写汉家寨的自然景观、传统建筑、民族服饰、节日习俗等,展现了汉家寨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魅力。

2. 教学重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的大意和结构的理解,能够提炼出关键信息。

(3)通过课文学习,对汉家寨的历史、文化和现状有深入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汉家寨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对汉家寨有直观的认识。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解决生词和重点句子的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小测验,检查理解程度。

3. 深入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汉家寨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内容小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文学作品:《汉家寨》作者:阿来教学目标:1. 理解《汉家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的分析。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深层主题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手册和教科书。

2. 相关的研究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阿来及其作品《汉家寨》。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汉家寨》,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4.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中的深层主题和象征意义。

5. 文学鉴赏: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

6. 批判性思维: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7.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二、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和批判性思维,提供指导和支持。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学生总结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作者阿来及作品《汉家寨》介绍1. 介绍作者阿来的背景和作品《汉家寨》的背景。

2. 分析作品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第二节: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汉家寨》,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汉家寨》教案(语文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语文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品味语言,体味景之荒凉、死寂。

2.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3.理解文本中“坚守”的内涵。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对文本重要信息的捕捉能力。

2.培养学生品悟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
德育目标:
渗透人文精神,思考“坚守”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探讨文本“坚守”的内涵。

教学难点:
难点之一:对汉家寨人在荒凉中“坚守”的理解。

教学时数设计为1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2.熟读全文,把握文章中景与人的特点。

一.导语:在西域的大漠戈壁中有一种树坚强挺立,茫茫风沙它不屈茁壮,根扎沙漠深处,寻找含水的土壤,头顶炽热的太阳,活出生命坚强,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这就是西域胡杨;在塞北的戈壁滩上同样有一种人傲视风沙吹袭,他们同狂风对抗,同黄沙较量,逆境中坚强生存,没有鲜花娇艳,没有绿树青苍,注定与寂寞长相伴,但他们却在那儿固守了千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他们就是汉家寨人。

今日就让我们随同张承志先生一起走进这塞北的汉家寨吧!
二、理清课文思路。

三、课文分析
1、第一步:读景
特点:空旷、空寂、贫瘠、苍凉、荒芜、恐怖……
生:汉家寨是一块绝地。

师:哪些内容可以表现出汉家寨是一块绝地?
生:这一部分的第二段,“汉家寨只是几件破泥屋”,还有,也是这一页的倒数第二段“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这些都表现了这里是非常荒凉贫瘠的土地。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汉家寨》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汉家寨》

《<汉家寨>——用墨如泼写环境,惜墨如金写人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精读散文,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学习语言描写色彩化形象化的方法。

从语言的赏析中理解散文的深刻主题,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精读散文。

形象的图片和画面感知辅助抽象语言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冷寂、残酷环境中的生命意识、生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如何用抽象的语言绘制视觉可感的色彩。

在色彩的对比中展现作者的情怀与思考。

三、教学手段PPT、影视片段、色彩艺术作品四、课时:第三学时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精读散文语言,换角度赏析。

上节课已经梳理过散文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已感觉到这篇散文文字描写独具风格。

本节课换个角度,从散文语言文字描写入手,来欣赏《汉家寨》。

张承志阐释文学:“对于我来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诗。

无论小说、散文、随笔、剧本,只要达到诗的境界就是上品,而诗意的两大标准也许就是音乐化和色彩化。

”(展示梵高的油画作品)提问:同学们对这几幅画的感受?色彩的冲击,鲜明的用色……《汉家寨》的作者——张承志,就是从他崇拜的法国画家梵•高那里获得的启示,很注重语言意象对色彩的敏感和捕捉,他的散文充满着不规则而刺目的色彩意象,使散文显得庄严眩奇。

《汉家寨》是这样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

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用文字进行大面积色彩的渲染;惜墨如金地描写人物,敏锐地勾勒炫目的一点颜色——而就在这些色彩的交织碰撞之中,散文的主题得以彰显。

那么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文学艺术之旅:细细品读文字之美,即文学之美。

(二)赏析散文的语言——环境描写文字中色彩化的语言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汉家寨》是怎样的一个地方?“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那我们先来欣赏令人震撼的大地理、大地貌有着怎样的色彩?[学生活动]:请同学找出文中带有色彩的文句。

1.灰黑、黄褐2段:“……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提示:这里用铁石写环境的色彩,我们发现文中有多处都有类似的描写,请找出)8段:“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汉家寨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2)老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理解程度。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老师呈现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记忆。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学生自由交谈,谈论自己的家乡和文化特色。

2. 课文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汉家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3. 课文学习:(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2)老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理解程度。

4. 生词和短语学习:(10分钟)(1)老师呈现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记忆。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和短语。

2. 练习课文中的对话。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策略:1. 交际式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汉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汉家寨教学设计教案

汉家寨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预备1. 教学目标1、体味语言,体会意境,深切明白得“坚守精神”。

2、学习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

3、学习散文诗一样的语言。

2. 教学重点/难点深切明白得“坚守精神”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进程一、研读课文,完成《汉家寨》预习题。

1、学习第一部份⑴本文的第一部份写作者从“天山大坂”到“汉家寨”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请你认真阅读那个部份,并归纳那个部份所描述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⑵找出这部份中能专门好地表现自然景观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⑶找出这部份表现作者主观感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什么缘故会有如此的感受2、学习第二部份⑷本文第三部份写作者走进汉家寨的所见所思,请你说说那个部份写了那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看到他们以后产生了如何的方式⑸作者要紧用了什么方式来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如此写有什么益处⑹请你结合上下文说说“绝地”“坚守”的含义⑺联系第一部份,说说第一部份所写的自然环境和那个部份有什么关系3、学习第三部份⑻请你归纳这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⑼这篇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

作者要“坚守”的是什么在今天如此一个高速进展的时期中,这种坚守有什么价值它与“进展”的观念会可不能产生矛盾冲突⑽学了本文以后,你的思想是不是受到某种触动,请你联系现实具体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汉家寨”历史、地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汉家寨。

[课堂教学]第一教学板块----了解汉家寨,美读《汉家寨》。

1、借助PPT演示文稿介绍“汉家寨”历史、地理。

2、有表情朗诵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意境。

3、教师小结:《汉家寨》用苍凉而又饱含情感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汉家寨人在粗犷、荒凉、孤独无援的“绝地”中顽强“坚守”的画卷,展现了人类壮大的生存毅力,那确实是“坚守”。

推而广之,咱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咱们的祖国,咱们的民族要进展,也需要如此的坚守精神。

因此学习本文,能使咱们对“思想”“精神”这些概念有了更为具体感性的熟悉,从内心深处生长人性的高贵。

汉家寨(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教学目的]一、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次内容。

二、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受其庄重、严肃、冷峻的语言风格基础上体悟、思考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一、分析课文层次及各层次的具体内容。

二、引导学生充分探讨、理解文章“坚守”这种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从而进一步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各名家散文风格及散文的意义引入,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在充满诗情画意却又富含哲理的散文天地里,如果说我们在冰心委婉明丽的散文中明白了平淡日子里的无数哲理,在朱自清清丽隽永、温文尔雅的散文中体会到生活的温情,在沈从文极具地方特色的浓郁韵味的散文中了解到对生活成熟和理性的思考,在汪曾祺幽默闲适、诙谐风趣的散文中体会到大智若愚的睿智及对生活的自适与豁达,那么,今天我们将在张承志的《汉家寨》中看到些什么?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1、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及作者的行文思路,并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层次内容。

点拨:了解隔行分层的知识。

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行文思路,确定层次内容。

明确:行文思路“走近汉家寨”--“走近了汉家寨”--“离开汉家寨”2、课文层次:(1)“走近汉家寨”,主要写汉家寨地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空寂、苍凉、荒芜、残酷。

(可通过抓住“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及“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等作者主观感受的语句,感受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

)(2)“走近了汉家寨”,主要写了在汉家寨的所见所感--神秘、隔绝、真实、坚忍。

(可通过“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及“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家寨所体现出来的“坚守”精神。

语文版语文高二至2016至2017学年语文版必修5 第8课《汉家寨》 教案3

语文版语文高二至2016至2017学年语文版必修5 第8课《汉家寨》 教案3

课题名称:汉家寨科目:语文授课年级班级:高二年级一班前端分析:文章描写了作者在无边的旷野中旅行的经历,以及途径汉家寨时的所见所感,从而感受到的“坚守”精神的激荡。

从题材角度看,散文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它是“真”的;而与实用类文章相比,它又带有许多“假”的成分。

也就是说散文是作者个人情愫的艺术性表达。

从文本言说的角度看,散文不追求完整的故事性、跌宕的情节性、虚构的艺术性,而重在个人情绪的洇染、真情实感的抒发,散文的魂就是一个“情”字。

无论叙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还是议论散文,走进文本的深处唯一途径就是对其情愫的感受与领悟,所以在教学时要通过文本的阅读,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的教育。

学生经过高中两年的学习,对散文文体的特征并不陌生,对文章的行文思路及线索也能好好地把握,但是该如何理解作者所写的在这一块“绝地”中,还生活着这样的人们,他们坚守有何意义,对作者又有何启发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困难的。

另外张承志的散文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复杂和深刻,不是简单、单调、肤浅的,同时他的散文不乏对现代文明的偏见,这些内容的理解也是难点。

当然在这篇文章中,可以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课下在进一步去阅读张承志的散文。

教学目标:1、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意。

2、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探究其丰富意蕴,感受其艺术魅力。

3、探究“坚守”精神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探究其丰富意蕴,感受其艺术魅力。

2、探究“坚守”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对“坚守”精神的理解,探究这种精神对现代人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学习要求:快速阅读全文,根据作者的行踪线索,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内容。

点拨:了解隔行分层的知识。

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行文思路,确定层次内容的方法。

明确:行文思路“走近汉家寨”——“走进了汉家寨”——“离开汉家寨”课文层次:(1)“走近汉家寨”,主要写汉家寨地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空寂、苍凉、荒芜、残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家寨》教案(语文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品味语言,体味景之荒凉、死寂。

2.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

3.理解文本中“坚守”的内涵。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对文本重要信息的捕捉能力。

2.培养学生品悟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领悟作者所颂扬的“坚守”精神。

德育目标:渗透人文精神,思考“坚守”的意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探讨文本“坚守”的内涵。

教学难点:难点之一:对汉家寨人在荒凉中“坚守”的理解。

难点之二:对作者的“坚守”的理解。

教学时数设计为1课时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了解作者,查找相关资料。

2.熟读全文,把握文章中景与人的特点。

一.导语:在西域的大漠戈壁中有一种树坚强挺立,茫茫风沙它不屈茁壮,根扎沙漠深处,寻找含水的土壤,头顶炽热的太阳,活出生命坚强,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这就是西域胡杨;在塞北的戈壁滩上同样有一种人傲视风沙吹袭,他们同狂风对抗,同黄沙较量,逆境中坚强生存,没有鲜花娇艳,没有绿树青苍,注定与寂寞长相伴,但他们却在那儿固守了千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他们就是汉家寨人。

今日就让我们随同张承志先生一起走进这塞北的汉家寨吧!二、理清课文思路。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看一看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题目是“汉家寨”,所以文章是紧紧围绕汉家寨展开的,第一部分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汉家寨所处的大的环境背景。

第二部分写进入汉家寨的所见所闻,第三部分写离开汉家寨时作者的感受以及汉家寨对他以后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用幻灯片显示文章结构图)三、课文分析1、第一步:读景⑴在走近汉家寨的路途中,作者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请找出这部分中能很好地表现自然景观特点的词语)特点:空旷、空寂、贫瘠、苍凉、荒芜、恐怖……(2)通过大家的分析和品位,在我们的面前仿佛已经出现了一片贫瘠、苍凉、空寂、恐怖的千里戈壁。

作者好像正在画一幅巨大的风景画,画的背景是贫瘠的天山南麓,是空旷孤寂的千里戈壁,在这样苍凉的背景中,作者将会给我们勾勒出怎样一个汉家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的第二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请同学们找出一个词语,能够补充完整幻灯片上的这个句子:“汉家寨是一块()”,大家要注意,这个词要能够概括汉家寨生存环境的特点。

生:汉家寨是一块绝地。

师:哪些内容可以表现出汉家寨是一块绝地?生:这一部分的第二段,“汉家寨只是几件破泥屋”,还有,也是这一页的倒数第二段“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这些都表现了这里是非常荒凉贫瘠的土地。

师:大家注意这些景物的一些修饰词语,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无人烟的”“无植被的”,表现了环境的……生:寸草不生、贫瘠。

师:这些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生:自然环境。

2、第二步:读人问题设计:(1)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2)作者看到他们之后产生了怎样的想法老人:摇摇头“微微”摇头不动“无言”(饱经风霜木讷迟钝不回答来者的提问)人物小女孩:“一动不动”“黑亮的眼睛”“凝视”破红花棉袄汉人服饰(天真好奇)师:没有任何语言,没有期待中的热情,作者的到来也没有引起躁动和不安。

所思:“这里一定还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第三步:读精神“坚守⑴汉家寨人的坚守师:在汉家寨,自然环境是贫瘠、荒芜的,人的生活是贫穷的、与世隔绝的。

所以,作者把这样的地方称为“绝地”。

这样一块绝地,铁渣堆里长不出一粒庄稼,方圆数百里内,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然而他们竟在这种贫穷、孤独、无助中一代代的延续着生命,我们一方面要佩服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汉家寨周围有三条巨大的戈壁通向远方,为什么他们不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开始新的生活,永远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呢?他们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呢?生:有一句话:“生于斯,长于斯”,汉家寨的人之所以想守住自己的家乡,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故土的依恋以及对于的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这正是一种绿叶对根的情谊。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有四点,第一点是,这里已经是他们的家园,所以他们有一种守护家园的责任感。

第二点是他们要让他们的文化、他们特有的文明传承下去。

第三点是因为他们有坚强的意志,所以能守住这片家园。

第四点是,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哪怕这里的土地是这么的贫瘠,这里的生活是那么的困难、与世隔绝,他们也安于现在的生活,不会过于奢求。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思路很开阔,其中提得最多的一个概念就是“家”,汉家寨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不管它是贫瘠还是富饶,不管它是美丽还是丑陋,都不忍舍弃。

另外,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他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们要坚守祖先的信念、传统、生活方式。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请大家给坚守下一个定义。

汉家寨是多么的贫瘠、荒凉啊,但是他们始终守在这里,通过这种行动我们来分析,坚守是什么意思?师:坚守在字典里,是坚决守卫、不离开的意思。

无论外界的环境怎样的恶劣--外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始终守护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坚守。

师:文中作者两次提到穿破红棉袄的小女孩,这是为什么?小女孩又是代表着什么?明确:女孩虽然稚嫩,但终究给了这块土地生生不息的繁衍的希望。

汉家寨人坚守生存的理想、信念和行为给现代文明中的人予强烈的震撼和鼓舞。

作者用红色给文章深沉悲凉的氛围营造一点亮色,使全文的格调慷慨悲壮但不至于伤感。

小女孩不仅是汉家寨在如此恶劣自然环境坚守生命存活,对生命尊重的证明,还是汉家寨未来生命延续的希望。

师:我们读懂了“坚守”,也就读懂了“汉家寨”。

⑵作者的坚守师:有的地方即使我们去了百次千次,也对它毫无印象,有些地方去过一次就会让你终身难忘,那么对于作者,汉家寨属于哪一种呢?当作者离开汉家寨之后,汉家寨对作者未来的人生之路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并找出能够表现作者对于汉家寨的感情的句子。

生:“我强忍着心中的激烈,继续着我的长旅。

从那一日起我永别了汉家寨。

也就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

”师:为什么无论作者到哪里,即使是在国外,还会倔强地回忆起汉家寨呢?生:他回忆的不只是这块土地,更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所给他的一种坚忍不拔的坚守的精神。

师:说的很正确,汉家寨那种坚守的精神感染着作者,作者要从中吸取力量,要永远把“坚守”放在心中。

师:大家回过头来看49页第二部分的23两段,作者说“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那么作者面对人生的选择时他的答案是什么呢?明确:面对不能确定的人生选择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应该像汉家寨人一样选择坚守。

那么作者的坚守是否和汉家寨人一样,也是对于家园和传统的守护呢?请同学们看一张幻灯片。

(请一位同学朗读)生(朗读):近年来,文学界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许多作家的创作中都出现了“商品化倾向”。

张承志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未介入任何商业性创作的少数作家之一。

张承志说:“我只是一个作家。

我永远不是走红的文字商品的贩卖者,永远不是流行思潮顶峰的泡沫。

我独立地表达而已。

”“我希望自己的文学中,永远有对于人心、人道和对于人本身的尊重;永远有底层、穷人、正义的选择;永远有青春、反抗、自由的气质。

”“哪怕再难,也要坚持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判,这是我在自己的微渺作品中一直坚持的。

”“当你们感到愤怒的时候,当你们感到世俗日下没有正义的时候,当你们听不见回音找不到理解的时候,当你们仍想活得干净而觉得艰难的时候……请记住,世上还有我的文学。

”师:从这段文字中,我们总结一下,作者所坚守的是什么?生:作者坚守的是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判。

师:作者坚守着知识分子的良心,其实也是在坚守着纯洁的文学,坚守着自己的理想。

(四)课题延伸师:在汉家寨,作者找到了人生的答案,离开汉家寨,作者开始了他坚守的精神之旅,那么我们呢?我们该坚守什么?师:作者为了追求高洁的人格以及纯洁的文学,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汉家寨人为了坚守自己的家园和祖先的生活习惯,放弃了外面美好的世界,有人认为他们很傻,他们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自己,就会换来舒适的生活,请大家讨论一下,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坚守”还有没有价值?师:我们这个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大家都信心百倍地向着现代化目标前进;但是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又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人眼中只有金钱,拼命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理想主义失落,没有生活方向和目标;有的人媚权媚俗,或者眼中只有“西方”。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的确需要在物欲横流中坚守道德,在庸俗泛滥中坚守高洁,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理想,在尔虞我诈中坚守诚信,在“崇洋媚外”中坚守民族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我们做人的尊严,才能守住民族的灵魂。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作者倡扬的“坚守”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与“发展”的观念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是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品质。

那么大家想一下,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坚守一些什么东西呢?生(自由回答):学习、个性、理想、真诚、人格……师:这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领略了天山南麓千里戈壁的苍凉,感受了汉家寨人在绝地中的坚守,当我们和作者一起离开汉家寨时,那种坚守的精神已经在我们心中扎根了。

生活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但是同时,有一些东西是要始终坚守的,比如正直、真诚、善良等美好的人格,比如诚信、尊严、理想。

中华民族靠着坚守的精神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雨,希望同学们也以同样坚守的精神延续我们民族的血脉!下课。

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