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题

第 1 课隋朝的一致与消亡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有人:“隋朝,如同一流星划史的夜空,然短却光辉四射。

”以下“流星”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 .繁华而短B.了一C.治者残暴D.大运河开通2.“他在位期成功地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 年的分裂场面 ,改革制度 ,展生 ,着重吏治,国家平定。

人民担,繁华。

”他在 1978 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史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 位。

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的中国皇帝是( )A. 秦始皇B. 武帝C.隋文帝D.文帝3.宋代李曾高度价隋文帝 (右 ) “混南北一区”的史功。

他隋文帝“有雄才大概 , 人之明。

其所成立 ,又有卓然出于后代者”。

李的价反应了隋文帝一世的最大功是()A. 加中央集B. 国家一C.开通大运河D.促社会展4.“ 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窗下无人 ,一成名天下知。

” 句反应的象与以下哪一制度的实行直接有关()A. 分封制B. 察制C.科制D.郡制5.史学家威·杜特在《世界文明史》里价我国古代某制度写道:“没有操的提名,没有君子鄙俗的争,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或腐化的,没有凭巧舌而能登入宦途的象⋯⋯” 主假如指制度A. 保了官吏的廉明清正B. 体了公正公正的原C. 提升了官的文化素D. 保障了制集治6.隋唐期,某商人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挨次的河段有 ()①通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渠A. ①②③④B. ④①②C.①②③D.①②7.唐代杜佑所撰《通典》中:“隋帝大元年,更令开,名通渠。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

⋯⋯ 运漕商旅,来往不。

” 段史料体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是A. 促南北文化沟通B. 提升了隋朝造船技C. 便利了隋帝巡游乐D. 束了南北分裂场面8.有人美京杭大运河 , “打开人史的本 ,从没有一如中国大运河一般 ,将人勤与勇气 ,文明与智慧得这样熠熠生”。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 安B.涿郡C.余杭D.洛阳9.有人,秦代和隋朝是两个特别相像的王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及答案
第 1 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排行榜”中,右图人物排在第 82 位。下列关于这个历史人物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隋文帝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统治 20 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
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排列, 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始开凿大运河 ③灭亡陈朝
4.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7.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
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1
2.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存在 30 多年的王朝,在中国历
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
A.经济繁荣
B.二世而亡
C.短暂而繁 荣 D.节俭盛行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
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NhomakorabeaA.长安
B.涿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古代把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从“十年寒窗无人问”到“金榜题名天下知”,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对此种考试制度的创立有过贡献的皇帝是()A.汉文帝、汉景帝B.隋文帝、隋炀帝C.唐太宗、武则天D.明太祖、明成祖2.隋炀帝在位约5000天,其中巡行和亲征占去了2050余天,在江都滞留了1100余天,在都城仅待了230余天。

隋炀帝的这些行为()A.有利于隋朝的统一B.促进运河的修建C.加强南北方的交通D.加速隋朝的灭亡3.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

从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统治者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政策对外征伐,修筑豪华宫殿,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等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徭役和兵役,实行严苛的法律等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征发大批的劳动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等等A.实行残暴统治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民族压迫D.加强文化专制4.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以下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C.“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5.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隋朝皇帝是()A.隋文帝B.唐高祖C.唐太宗D.宋太祖6.隋朝这个存在30多年的王朝,虽然如昙花一现,但在中国历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隋朝的基本特征是()A.经济繁荣B.二世而亡C.短暂而繁荣D.节俭盛行7.为了便于识记,某老师将隋朝大运河的构成概括为“三点、四段和五条河流”。

其中“三点”是指大运河连接一个中心城市和南北两个端点城市,这“三点”不包括()A.长安B.洛阳C.余杭D.涿郡8.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这样一种制度:以考试为核心,分科设目,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逐级选拔行政管理人才,具有大规模教育考试的特征。

(完整word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附答案)

(完整word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附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2 .隋统一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3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5 .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6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8 .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9. 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很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0.材料二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 “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文才秀美”等10科举荐人才。

……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11 .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你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弊端?依据是门第出身。

这种制度造成门第出身较高的人,即使不学无术也可以当官,面普通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步入仕途。

12. 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方法是什么制度?与材料一中制度的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科举制。

材料二中的科举制更好。

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较低的读书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作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3. 科举制创立的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一、选择题1.“自西晋永嘉之乱,中国境内的分裂战乱达三百年之久,至此□□□再造统一之局,并下开李唐的盛世”。

“□□□”处应是(A)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高祖D. 唐太宗2.有这样一个王朝:历经二世而亡,却繁荣一时,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个朝代是( A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3.隋朝虽然短暂,但在历史上却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里的“光彩”指的是( A )①统一全国②开凿大运河③创立科平制④民族关系融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假如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A )A.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B.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C.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D.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5.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应是( C )A、乘汽车B、坐轿子C、乘船D、坐火车6.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的考试制度。

这种不论出身和门第,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最早出现在(C)A. 秦朝B. 西汉C. 隋朝D. 唐朝7.隋朝的建立者是( D )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8.“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

”这位皇帝应该是(B)A. 汉武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唐玄宗9.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B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10.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B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11.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D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练习(含答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一、单选题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A. 赵州桥的修建B. 大运河的开凿C. 指南针用于航海D. 市舶司的设立2.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A. 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B. 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C. 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D. 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 加强南北交通B. 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C. 巡游享乐D. 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4.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5.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

一定要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A. 永济渠B. 通惠河C. 通济渠D. 广通渠7.公元589年南北重归统一。

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A. 宋B. 齐C. 梁D. 陈8.《百家讲坛》的“隋唐历史”系列节目,假如由你来主讲,下列题目中最适合的是()A. B.C. D.9.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A. 权臣当道B. 隋炀帝的暴政C. 土地兼并严重D. 隋末农民起义10.隋朝建立的方式是通过()A. 农民起义推翻旧政权B. 少数民族入侵C. 世袭继承D. 外戚政变夺取政权11.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精选七十六第1题【单选题】下面有关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北抵涿郡,共分四段B、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C、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D、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最先是在哪个朝代实行( )A、唐朝B、隋朝C、秦朝D、汉朝【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废除,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古代,“状元、榜眼、探花”这些称号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取得?( )A、皇帝御赐B、九品中正制C、科举考试制D、察举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礼部尚书对____的描述( )B、科举制C、分封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下列那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A、隋文帝、隋炀帝B、汉武帝、汉文帝C、唐太宗、唐玄宗D、唐太宗、武则天【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各项历史事件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发现了新大陆C、隋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D、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第8题【单选题】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581年,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 __。

2.隋的统一(1)时间:____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朝经济的繁荣(1)原因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3)地位: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易混易错隋朝建立后,统一了全国。

(×)提示: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

【问题思考】隋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是什么?(1)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北方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发展。

(3)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__ __,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605年,____。

3.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抵,南至。

4.长度及地位:全长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重才能。

2.过程(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易混易错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

(×)提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不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而是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国家统治2.《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②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③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④残暴酷虐,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某同学正在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文中关键词是:“统一”“杨氏家族”“暴政”“二世而亡”。

你认为此同学论述的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4.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写道:古代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

”他主要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A.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B.为读书人创造相对平等的机会C.为政府招募了忠心耿耿的臣子D.为邻国提供了可供学习的模式5.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开通了大运河C.隋朝初期的经济繁荣D.创立了科举制6.隋朝是个短命王朝,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年。

A.26年B.27年C.36年D.37年7.据如图信息可知,大运河的修建()A.实现了政治中心转移B.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C.沟通了南北经济交流D.促成了海上贸易扩张8.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A.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B.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9.隋朝是短暂的,但它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直到以后很长时间都让人受用无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答案见后)一、单项选择题1.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不能体现出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 汉文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汉武帝2.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创立进士科、暴君。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 隋炀帝B. 隋文帝C. 晋惠帝D. 秦始皇3. 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

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 余杭B. 长安C. 涿郡D. 江都4.考古学家发现,含嘉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这段材料意在说明隋朝()A. 政治清明B. 民族融合C. 经济发展D. 国富民强5. 小李家住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地点,那么他是()A.长安人B. 洛阳人C. 余杭人D. 涿郡人6. 隋朝后期,如果有一批牡丹从洛阳沿河运往余杭,需要依次经过()A.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C.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D.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7. 学习历史要正确认识史实和结论的关系,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 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运河的开通()①持否定态度②持肯定态度③评价客观公正④态度比较偏激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9. 观察右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10. 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A. 辛勤耕作B. 参加科举考试C. 经商致富D. 作战立功11.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1 000多年”。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7七下·太原期中) 隋炀帝统治晚年,国内普遍出现“虽有田畴,贫弱不能自耕”、“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严重情况。

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A .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导致农村劳动力锐减B . 农民不能按时令耕种,导致田地荒芜C . 科举考试吸引了大批读书人,劳动力减少D . 瘟疫等自然灾害流行,造成人口锐减2. (2分) (2018七下·泰兴期中)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歌《汴河怀古》。

该诗中提及的“此河”的中心是()A . 涿郡B . 洛阳C . 江都D . 余杭3. (2分) (2017七下·永定月考) 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A . 隋朝B . 唐朝C . 明朝D . 清朝4. (2分) (2018九下·福田模拟) 京杭大运河,一条流淌千年的黄金水道,作为一条贯穿中国版图东部的交通要道,直到今天,依然繁忙。

下列关于京杭大运河,说法正确的是()A . 修建于隋文帝时期。

B . 大运河的修建,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C .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D . 运河自北向南由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构成5. (2分) (2018九上·邗江期末) 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隋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

下列隋文帝的措施中, 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 建立隋朝B. 发展生产C. 提倡节俭D. 统一南北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指他()A. 建立隋朝B. 统一南北C. 励精图治,使经济繁荣D. 开通了大运河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 发展全国的经济B. 便于皇帝南下巡游C. 巩固隋朝的统治D. 沟通南北,方便人民4.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如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中所示的大运河中心是()A. 长安B. 洛阳C. 余杭D. 涿郡5.201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苏州共有4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7个点段(盘门,山塘历史街区含虎丘岩寺塔,平江历史街区含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获得申遗成功。

其中,苏州运河故道,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A. 永济渠B. 通济渠C. 邗沟D. 江南河6.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 “由广州通向北京, 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 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A. 扬州、北京B. 杭州、北京C. 杭州、扬州D. 广州、杭州7.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时曾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说明隋朝大运河开凿的主要作用是( )A. 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B. 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的问题C. 大运河起到了巩固隋朝统一的作用D. 大运河方便了帝王游历江南8.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9.孙中山曾说: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 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 英国的考试制度, 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他所说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于()A. 隋文帝时期B. 隋炀帝时期C. 唐太宗时期D. 武则天时期10.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这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A. 差距制度的实行B. 九品中正制的创立C. 科举制度的创立D. 八股取士制度实施11.“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恩无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测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测试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②是一个结束长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的王朝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A.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2.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

《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

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A.三省六部制B. 科举制的创设C. “开元盛世”D. 大运河的开凿3.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的皇帝是()A.隋文帝(杨坚)B. 秦始皇(赢政)C. 汉武帝(刘彻)D. 汉高祖(刘邦)4.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

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A. B. C. D.5.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该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该工程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②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③该工程以余杭为中心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A.①②③B. ①③④B.②③④ D. ①②④6.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A. 永济渠B. 通济渠C. 江南河D. 灵渠7.“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

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

”这表明()A. 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B.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C. 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D. 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8.“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 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B. 隋炀帝营建动都洛阳C. 隋炀帝修凿大运河D. 隋朝屡次发动对外战争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④科举考试为出身贫寒的学子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A. ①④B. ②④C. ③④D. ②③10.反腐没有过去式,只有进行时;但反腐也应标本兼治,从制度上消灭产生腐败的温床。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581年,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 __。

2.隋的统一(1)时间:____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朝经济的繁荣(1)原因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3)地位: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易混易错隋朝建立后,统一了全国。

(×)提示: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

【问题思考】隋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是什么?(1)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2)北方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发展。

(3)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__ __,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605年,____。

3.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抵,南至。

4.长度及地位:全长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重才能。

2.过程(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易混易错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

(×)提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不是隋文帝创立分科考试,而是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的一部分,空格内应分别填入()A.西晋、东晋、唐朝B. 东晋、西晋、唐朝C. 西晋、东晋、隋朝D. 东晋、西晋、隋朝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作为是()A.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B.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C. 开通隋朝大运河D.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3、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是()A. 420年B. 439年C.581年D.589年4、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

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A B C D5、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A. 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B. 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C. 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D. 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6、隋朝一位书生,从余杭出发,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他应该走的路线是()A. 江南河——长江——邗沟——淮水——通济渠——黄河B. 通济渠——黄河——邗沟——淮水——江南河——长江C. 邗沟——长江——江南河——黄河——通济渠——淮水D. 江南河——邗沟——长江——黄河——通济渠——淮水7、淮北柳孜运河遗址是我国隋朝大运河建筑遗址的首次发现,为隋朝大运河路线之谜揭开了谜底,证明了通济渠的确切走向。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 巩固隋朝的统治B. 方便隋场帝南巡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 保证首都物资供应8、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A. 隋文帝B. 隋炀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9、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人教版 部编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一课一练

人教版 部编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一课一练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2017·启东南苑中学质检)581年建立,589年统一全国,是历史上存在时间较短的朝代之一。

请问这是哪一朝代( )A.唐朝B.隋朝C.西晋D.秦朝【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隋朝,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南北。

2.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589年,中国重新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589年,隋朝的隋文帝灭陈重新统一了南北,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

3.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

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

这说明隋朝( )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隋朝经济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材料没有南北经济的对比,不能推断北方的经济地位,A错误;隋亡之后,当时储备的物资仍然很丰富,反映出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B正确;社会财富只是大部分,而不是都集中到国家手中,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隋朝灭亡的原因,D错误。

4.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解析】选B。

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可知“此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征发几百万人开凿了大运河。

【拓展延伸】大运河开凿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长安、洛阳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

5.隋朝大运河全长2 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其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C.余杭D.涿郡【解析】选B。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A.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B.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力C.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D.结束分裂,统一全国2.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晋惠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3.史学家白寿彝指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

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

”这句话中的“新形势”主要是指()A.统一与发展的需要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农民起义不断发生D.北方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A.禅让制B.世袭制C.察举制D.科举制5.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的正确结论是()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二、材料解析题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尽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1)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位诗人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较为全面?该河的开通,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2)写出材料二中这种选官制度的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A.隋文帝灭掉陈朝B.隋朝创立科举制C.隋朝统一度量衡D.隋朝开通大运河2.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江都B.涿郡C.余杭D.洛阳3.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时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体现出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4.一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5.秦朝与隋朝二世而亡的共同原因是()A.周边少数民族的袭扰B.横征暴敛,苛政黩武C.宦官专权,外戚临朝D.统治集团内讧变乱6.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①江南经济的发展②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③大运河的开通④科举制度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7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8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使两大流域逐渐融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

隋朝修建大运河所产生的最重大的影响是()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加强了北部边防C.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巩固了隋朝的统一9.“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指隋朝大运河()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B.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C.起到防洪、灌溉作用D.促进了民族交融10.“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2.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体现出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
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4.有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确立于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开通大运河
B.统治者的酷虐残暴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修建国家粮库
6.在美国学者迈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排行第82位。

下列哪些内容是隋文帝入选的原因()
①他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②他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国力强盛③他下诏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④他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隋朝时,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大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是()
①通济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8.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

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

”下列对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削弱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9.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10.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请结合下图指出大运河的中心是()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短命的隋朝,两位帝王让后人记忆尤深。

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是全世界公认的明君,在位期间大有作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大定元年二月,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后来统一全国。

隋炀帝杨广,虽荒淫,但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大定元年”是哪一年?隋朝建都于哪一座城市?杨坚于哪一年灭掉哪一政权统一全国?
(2)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说说杨坚给隋朝和后世留下了哪些宝贵的遗产。

材料二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一》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其二》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的所作所为?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导致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中的“此河”指的是哪一水利工程?皮日休对这一水利工程的评价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政治自隋唐之后可以说由门阀政治进入官僚政治,中国社会由门第社会迈入科举社会……科举之门对所有人都是敞开的……只要努力了,都有可能考取功名,获得官员身份。

原来的白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甚至位至高官,那么他的家庭地位就会发生非常大的转换,从社会底层上升到社会上层。

——中国科举博物馆解说词(1)“门阀政治”集团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的白丁”得到了什么?“由门第社会迈入科举社会”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什么影响?
(2)请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它的受益者是谁?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是谁?
答案
1.C
2.D
3.C
4.B
5.B
6.A
7.C
8.C
9.A 10 B
11.(1)581年。

长安。

589年,灭掉陈朝。

(2)物质:采取一系列措施(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精神:隋文帝厉行节俭,曾教训太子说:自古帝王没有好奢侈而能长久的。

(3)隋炀帝。

南征北战耗尽民力;残暴统治失去民心。

(4)隋朝大运河。

恰当。

因为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大运河的开凿也为南北交通的发展和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12 (1)门阀子弟:失去了不经选拔就可以做官的捷径,他们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白丁:获得了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仕途的资格。

影响:改变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考试的受益者是中下层有才学的读书人和统治者,其中最高统治者——皇帝是最大的受益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