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有理论和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有理论和实验)《智能机器人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智能机器人技术(Intelligent robot
课程代码:09213028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2
实验学时:6 实验项目:3个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电路基础、智能控制技术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开课单位:电子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
课程性质:《智能机器人技术》是电子工程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课程目的:本课程系统的介绍了机器人设计、控制、编程和使用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要点,包括机器人的一般概论,机器人运动学,静力/动力学分析,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机器人的控制和机器人的应用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对机器人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有初步了解,并相应的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
2、掌握机器人学的定义;
3、熟识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机器人学的定义;
2、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难点:
1、机器人学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内容】
1、机器人学的发展;
2、机器人的特点、结构与分类;
3、机器人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第二章智能机器人运动学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空间任意点的位置和姿态变换、坐标变换、齐次坐标变换、物体的变换和逆变换,以
及通用旋转变换。
【教学时数】10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位置和姿态变换;
2、坐标变换;
3、齐次坐标变换。
难点:
1、通用旋转变换;
2、物体的变换和逆变换。【教学内容】
1、位置和姿态变换;
2、坐标变换;
3、齐次坐标变换;
4、通用旋转变换;
5、物体的变换和逆变换。第三章智能机器人静力计算机动力学分析【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智能机器人静力计算;
2、掌握智能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10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智能机器人速度雅可比;
2、智能机器人静力计算。难点:
1、智能机器人动力学分析。【教学内容】
1、智能机器人速度雅可比;
2、智能机器人静力计算;
3、智能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第四章智能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智能机器人的总体设计;
2、掌握传动部件、臂部、手腕、手部、机身设计;
3、掌握行走机构设计。
【教学时数】10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智能机器人的总体设计;
2、部件设计;
难点:
1、行走机构设计;
【教学内容】
1、智能机器人总体设计;
2、传动部件、臂部、手腕、手部、机身设计;
3、行走机构设计。
第五章智能机器人的感觉系统【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机器人的感觉系统;
2、掌握常用传感器原理;
3、了解关节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和环境识别传感器的基本型式和应用。
【教学时数】10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机器人的感觉系统;
2、常用传感器原理;
难点:
1、常用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机器人的感觉系统;
2、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第六章智能机器人应用实例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机器人控制的特点及分类;
2、了解机器人位置控制、机器人力控制方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机器人控制的特点;
2、机器人控制的分类;
3、机器人位置控制;
难点:
1、机器人位置控制;
2、机器人力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
1、机器人控制的特点及分类;
2、机器人位置控制;
3、机器人力控制。
教学进度安排表
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备注 1 第一章绪论 4 2 第二章智能机器人运动学 10 3 第三章智能机器人静力计算机动力学分析 10 4 第四章智能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 10 5 第五章智能机器人的感觉系统 10 6 第六章智能机器人应用实例4 三、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一览表
实验每组实验实验备序号实验名称内容提要
学时人数类型要求注 1 机器人结构分析与演示掌握机器人的结构 2 6 设计必做 2 智能机器人演示了解机器人的运动方式 2 6 设计必做 3 智能机器人编程训练仿真模拟设计 2 6 设计必做合计 6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智能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它不是机械、电子的简单组合,而是机械、电子、控制、检测、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融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因此需要对所学整个课程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应用。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机器人与控制技术》孙迪生,王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
教学参考书:
1、《工业机器人》第二版,吴振彪、王正家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
2、《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孙树栋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以平时考核(课堂组织纪律、作业、小论文等)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成绩的评定:平时成绩占20%,实践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撰写人:袁珂撰写时间:2011年6月
审定人: 批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