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胶体金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胶体金技术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胶体金技术常见影响因素分析自胶体金作为特殊标记物进行研究以来,建立的各种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捷等特点,在医学、农牧业、环境及食品检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反应过程是一个由金颗粒、抗原与抗体动态结合的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好坏都直接影响试验的成败。
而试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面将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因素作一分析,为成功制备胶体金检测产品提供参考。
1耗材的选择1.1不同型号膜的筛选。
硝酸纤维素膜的型号在试验中至关重要,作为反应载体影响到整个试验的成败。
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硝酸纤维素膜时使用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来源、类型和数量均大不相同,对生产出的膜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膜的孔径和分布结构不同。
膜孔径减小,膜的实际可用表面积递增,膜结合蛋白的量也递增;膜孔径越小,层析速度也越慢,金标复合物通过T线的时间就越长,反应也就越充分;因此膜孔径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是同时也减慢了跑板速度,增加了非特异性结合的机会,也就是假阳性越高。
用于金标免疫快速试验的膜多为硝酸纤维素膜或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混合膜,不同的包被蛋白对膜有特定要求,试验者应根据蛋白质的性质选择适合孔径大小和分布结构的膜,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使胶体金的标记物在膜上的流动速率为最佳。
1.2结合垫的选择。
结合垫位于层析系统的中间,一般要求结合垫的网格均一且非特异性吸附低,能很好地负载胶体金标记物和待检测样品,而不被吸附;玻璃纤维素膜具备以上优点,同时具有一定的硬度,为试验中常用。
1.3样品垫及吸水纸的选择。
样品垫和吸水纸位于胶体金免疫层析系统的两端,对于胶体金层析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试验中应根据试纸条检测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样品垫和吸水纸,保证样品在样品垫形成的通道中快速地流动而不被非特异性地吸附或者改变样品的性质。
如检测样品为血清,则可选择网格较疏松的玻璃纤维素膜即可;如果检测样品为毒素,则可选择质量好的吸水纸和样品垫。
免疫胶体金技术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胶体金技术常见影响因素分析自胶体金作为特殊标记物进行研究以来,建立的各种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捷等特点,在医学、农牧业、环境及食品检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反应过程就是一个由金颗粒、抗原与抗体动态结合的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好坏都直接影响试验的成败。
而试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下面将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因素作一分析,为成功制备胶体金检测产品提供参考。
1耗材的选择1、1不同型号膜的筛选。
硝酸纤维素膜的型号在试验中至关重要,作为反应载体影响到整个试验的成败。
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硝酸纤维素膜时使用的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来源、类型与数量均大不相同,对生产出的膜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膜的孔径与分布结构不同。
膜孔径减小,膜的实际可用表面积递增,膜结合蛋白的量也递增;膜孔径越小,层析速度也越慢,金标复合物通过T线的时间就越长,反应也就越充分;因此膜孔径越小灵敏度越高,但就是同时也减慢了跑板速度,增加了非特异性结合的机会,也就就是假阳性越高。
用于金标免疫快速试验的膜多为硝酸纤维素膜或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混合膜,不同的包被蛋白对膜有特定要求,试验者应根据蛋白质的性质选择适合孔径大小与分布结构的膜,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使胶体金的标记物在膜上的流动速率为最佳。
1、2结合垫的选择。
结合垫位于层析系统的中间,一般要求结合垫的网格均一且非特异性吸附低,能很好地负载胶体金标记物与待检测样品,而不被吸附;玻璃纤维素膜具备以上优点,同时具有一定的硬度,为试验中常用。
1、3样品垫及吸水纸的选择。
样品垫与吸水纸位于胶体金免疫层析系统的两端,对于胶体金层析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试验中应根据试纸条检测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样品垫与吸水纸,保证样品在样品垫形成的通道中快速地流动而不被非特异性地吸附或者改变样品的性质。
如检测样品为血清,则可选择网格较疏松的玻璃纤维素膜即可;如果检测样品为毒素,则可选择质量好的吸水纸与样品垫。
免疫胶体金的技术
2. 凝胶过滤法
u 将探针溶液装入透析袋内, 4℃ ,置于硅胶或聚乙 二醇中浓缩至原体积的1 4~1 5 u 离心 1500 r min,20min 弃沉淀 u 经Sephacryl(丙烯葡聚糖)S400层析柱分离纯化。 用0.02mol/L TBS(0.1%BSA)洗脱 ? TBS的PH根据蛋白质种类而定 u 按红色深浅分管收集洗脱液
1. 光镜免疫金银法 3 在免疫金染色的基础上增加物理显影的步骤 3 显影液的配制及显影过程应在暗处进行 3 阳性部位呈黑色颗粒状 32. 电镜免疫金银法 3 包埋前染色, 包埋后染色
【IGSS法优点】
1. 可被用于光镜和电镜观察 2. 敏感性高 3. 定位准确 4. 背景清晰, 对比度好 5. 方法简便, 安全 6. 成本较低, 标本可长期保存
【常用还原剂】柠檬酸钠、鞣酸、白磷等
柠檬酸钠还原制备的金颗粒直径较大,15~150nm
白磷还原制备的金颗粒直径较小,3~12nm
【具体制备方法】
(二)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 u 电解质 u 胶体金浓度 u 温度 u 大分子物质
(三)胶体金的鉴定
【鉴定方法】在电镜下观察金颗粒的大小 及金颗粒的均匀程度
( 七) 标记探针的鉴定
1. 负染色检查: 将胶体金溶液滴在覆有
Formavar膜( 支持膜) 的镍网上, 空气中干燥, 醋 酸铀负染, 透射电镜下观察
2. 生物活性鉴定: 可用直接或间接法放射免疫
测定, 凝聚试验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定
四. 免疫胶体金染色方法
( 一 ) 免疫金染色法
Immunogold staining, IGS
( 五)标记
1. 计算所需待标记蛋白质的总量
根据用以标记的胶体金溶液总体积及所测定的最 适蛋白质稳定量,计算出所需待标记蛋白质的总量
免疫胶体金技术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胶体金技术常见影响因素分析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检测方法,主要通过胶体金纳米颗粒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免疫胶体金技术的结果往往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对免疫胶体金技术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溶液的pH值是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免疫胶体金技术中,溶液的pH值对胶体金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和表面电荷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胶体金纳米颗粒在弱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凝聚。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缓冲液来调节溶液的pH值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离子强度也是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离子强度的增加会导致胶体金纳米颗粒表面的电荷屏蔽,从而使胶体金纳米颗粒发生凝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离子强度调节剂来降低离子强度,从而增加胶体金纳米颗粒的稳定性。
此外,胶体金纳米颗粒的浓度也会对免疫胶体金技术的结果产生影响。
在浓度较高时,胶体金纳米颗粒之间的空间距离较小,容易发生凝聚,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胶体金纳米颗粒的浓度,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免疫胶体金技术中还涉及到抗体或抗原的结合效率。
免疫反应的结合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抗体或抗原的浓度、结合时间、温度等。
因此,在进行免疫反应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以提高结合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非特异性吸附也是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应用中,样品中存在的其他非目标物质往往会与胶体金纳米颗粒发生非特异性吸附,形成背景信号。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选择合适的探针等,以减少非特异性吸附的影响。
综上所述,免疫胶体金技术的结果可能受到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胶体金纳米颗粒浓度、抗体或抗原的结合效率以及非特异性吸附等影响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认真分析和处理这些影响因素,以提高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免疫胶体金技术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胶体金技术常见影响因素分析自胶体金作为特殊标记物进行研究以来,建立的各种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捷等特点,在医学、农牧业、环境及食品检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反应过程是一个由金颗粒、抗原与抗体动态结合的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好坏都直接影响试验的成败。
而试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面将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因素作一分析,为成功制备胶体金检测产品提供参考。
1耗材的选择1.1不同型号膜的筛选。
硝酸纤维素膜的型号在试验中至关重要,作为反应载体影响到整个试验的成败。
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硝酸纤维素膜时使用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来源、类型和数量均大不相同,对生产出的膜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膜的孔径和分布结构不同。
膜孔径减小,膜的实际可用表面积递增,膜结合蛋白的量也递增;膜孔径越小,层析速度也越慢,金标复合物通过T线的时间就越长,反应也就越充分;因此膜孔径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是同时也减慢了跑板速度,增加了非特异性结合的机会,也就是假阳性越高。
用于金标免疫快速试验的膜多为硝酸纤维素膜或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混合膜,不同的包被蛋白对膜有特定要求,试验者应根据蛋白质的性质选择适合孔径大小和分布结构的膜,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使胶体金的标记物在膜上的流动速率为最佳。
1.2结合垫的选择。
结合垫位于层析系统的中间,一般要求结合垫的网格均一且非特异性吸附低,能很好地负载胶体金标记物和待检测样品,而不被吸附;玻璃纤维素膜具备以上优点,同时具有一定的硬度,为试验中常用。
1.3样品垫及吸水纸的选择。
样品垫和吸水纸位于胶体金免疫层析系统的两端,对于胶体金层析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试验中应根据试纸条检测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样品垫和吸水纸,保证样品在样品垫形成的通道中快速地流动而不被非特异性地吸附或者改变样品的性质。
如检测样品为血清,则可选择网格较疏松的玻璃纤维素膜即可;如果检测样品为毒素,则可选择质量好的吸水纸和样品垫。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
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
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它生物大分子结合,如SPA、PHA、ConA等。
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反应,加上结合物的免疫和生物学特性,因而使胶体金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
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
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
这种球形的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缀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nique) 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
2功能编辑本段常用的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1)免疫胶体金光镜染色法细胞悬液涂片或组织切片,可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进行染色,也可在胶体金标记的基础上,以银显影液增强标记,使被还原的银原子沉积于已标记的金颗粒表面,可明显增强胶体金标记的敏感性。
(2)免疫胶体金电镜染色法可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或抗抗体与负染病毒样本或组织超薄切片结合,然后进行负染。
免疫胶体金技术
面临挑战与解决策略
技术挑战
提高胶体金的合成效率、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技术的实际应用。
应用挑战
拓展免疫胶体金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法规与伦理挑战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免疫胶体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其安全性和有 效性。同时,关注伦理问题,尊重人类生命和尊严,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
环境毒理学研究
毒性评估
利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可以研究 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 ,评估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的影响。
毒理机制研究
该技术可用于揭示环境污染物与生 物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环境 毒理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污染物代谢研究
通过免疫胶体金技术,可以研究环 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和排泄途 径。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蛋白质检测
利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可以准确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为食品 的营养价值评估提供依据。
维生素检测
该技术可用于食品中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等)的定量 分析,有助于评价食品的营养成分组成。
矿物质检测
通过免疫胶体金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如钙、铁 、锌等,为食品的营养价值提供全面数据。
02
免疫胶体金制备技术
原料选择与处理
01
02
03
氯金酸的选择
选择高纯度的氯金酸作为 原料,确保胶体金的合成 质量。
还原剂的选择
常用还原剂如柠檬酸三钠 、抗坏血酸等,用于将氯 金酸还原为金颗粒。
溶液配制
将氯金酸溶解在适量超纯 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 氯金酸溶液。
胶体金合成方法
免疫胶体金法的影响因素
免疫胶体金法的影响因素
免疫胶体金法(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是一种常用于
快速、简便、阳性结果可直观观察的免疫分析方法。
其影响因素包括:
1. 样品稀释系数:适当的样品稀释系数能够避免高浓度样品的背景干扰,同时保证所检测物质的有效浓度。
2. 抗原抗体反应性:抗原和抗体的选择和质量对免疫胶体金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重要影响。
3. 膜滤纸的选择:膜滤纸是免疫胶体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性质和孔径大小决定了反应物质的传输速率和分离效果。
4. 胶体金颗粒的性质:胶体金颗粒的大小、浓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免疫胶体金法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5.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了胶体金颗粒在膜滤纸上的迁移速率和反应的充分性。
6. pH和离子强度:适当的pH和离子强度有助于提高免疫胶
体金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7. 操作技巧:正确操作和使用标准操作程序能够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免疫胶体金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兽医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多指标并行检测:未来免疫胶体金技术可能发展为多指标并行检测的能 力,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或指标,提高检测的广度和深度,满足兽医临床更为复 杂的需求。
4、生物信息学结合:将免疫胶体金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可以实现大 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算法在免疫胶体金技术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诊断 准确性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精细程度。
五、未来展望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其可能的应用场景和发 展方向包括:
1、拓展应用范围: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领域仍有待进一步 拓展。例如,可以探索其在兽药残留检测、动物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应用, 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2、集成化与自动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操作流程可能实 现更高程度的集成化和自动化,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例如,通过引入微流控 技术,实现样本的前处理、反应液的快速混合、洗涤等步骤的自动化操作。
二、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兽医临床 中的应用意义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兽医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疾病诊断:免疫胶体金技术可用于动物体内多种病原体的快速诊断。例 如,可用免疫胶体金技术检测动物血清中的病毒抗原或抗体,辅助诊断禽流感、 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此外,免疫胶体金技术也可用于动物体内其他细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等疾病的诊断。
一、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一种将抗体或抗原固定在胶体金颗粒表面的标记技术。胶 体金颗粒在溶液中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当加入特异性抗体或抗 原时,抗体或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金颗粒表面结合,形成特定的免疫胶体金 复合物。当加入样品溶液后,免疫胶体金复合物可与样品中的目标抗原或抗体结 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或紫色斑点或线条,从而实现定性或定量分析。
免疫层析法 胶体金法
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免疫层析法(Immunoassays)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检测和测量样品中的特定分子。
它基于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利用这种相互作用来检测和量化感兴趣的分子。
胶体金法(Colloidal Gold)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层析法的检测方法。
它利用胶体金颗粒的特殊性质,结合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免疫层析法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
在胶体金法中,胶体金颗粒被偶联上特异性的抗体,形成胶体金标记物。
当样品中存在目标物质时,胶体金标记物会与目标物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这个免疫复合物可以通过免疫层析膜迁移,最终形成可见的条纹或颜色变化。
胶体金法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好。
它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如临床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
在临床医学中,胶体金法常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如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等。
在食品安全领域,胶体金法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在环境监测中,胶体金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
使用胶体金法进行免疫层析分析的步骤一般包括样品预处理、胶体金标记物的制备、样品与标记物的反应、免疫层析膜的制备以及结果的读取和分析等。
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提取、纯化或稀释等,以获得适合分析的样品。
然后,制备胶体金标记物,将特异性抗体与胶体金颗粒偶联。
接下来,将样品与标记物反应,使目标物质与胶体金标记物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加载到免疫层析膜上,免疫复合物会随着溶液的迁移在膜上形成条纹。
最后,通过肉眼或专用的读取设备对条纹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条纹的颜色、强度和位置等来判断目标物质的存在与浓度。
虽然胶体金法在免疫层析分析中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胶体金颗粒的稳定性较差,容易聚集和沉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兽医临床上胶体金检测常见问题的分析
兽 医 临 床 上 胶 体 金 检 测 常 见 问 题 的 分 析
刘中成 ( 尔 哈 滨市兽药饲料监察所 107 ) 500
胶体金是常用 的标记技术 ,以胶体 金作为示踪 标志物应用于抗原 、 抗体 的新型免疫标记技术 , 有其 独特的优点 。近年 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 。 在兽 因 临 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 了胶体 金标记 , 但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 现将其分析介绍如
3试纸检 测的可 靠性
患 犬 发 病 初 期 可 通 过 粪 便 排 出大 量 细 小 病 毒 ,
病毒粒子散在 , 传染性也较强。发病后期 由于肠黏膜 分 泌的 I g A抗体 和随血进 人肠 道 中的 IM抗 体增 g 多, 病毒被抗体中和并相互凝集 , 此时若用试纸检测 可 能会测 不 到病毒 。 另外 , 临床 中对发生呕 吐、 在 腹泻 、 脱水 等肠 炎 综合症病犬 ,要进行物理性 的鉴别工作。犬感染细
其结合的金标抗体呈正比, 线 的颜色偏红 ,但不 同 T 厂家在产品的设计中的单位指标 ( 包被胶体金抗体 的浓 度 、 C膜孔 径 的大小 、 闭剂 的选择 等 ) 不 一 N 封 是 样的 , 以, 所 不要过分纠缠颜色深浅 , 阳性线条 出现 才是 最终 结论 。
分钟时 T线可能呈现较淡 ,到 l 0分钟反应结束后 , 线 条会 呈 现的相 对 清晰 。 若反应结束 1 小时后 , 线处再有线出现 ,这是 T 胶体金倒流现象造成 “ 回线 ” 现象 , 硝酸纤维膜具有 双 向的毛细渗透作用 , 若滴加检测样品量过多 , 膜在 湿 润 的状 况下 , 能 出 现渗 透 现 象 , 试 纸 C 线处 可 而 W 有肉眼见不到的痕迹 , 若胶体金沉落 , 便会呈现红色 线条 , 该结 果无 效 。 “ 检测 中 T线消失 ” 现象 , 主要是样 品中病毒浓 度过高 , 当病毒浓度过高 , T处先形成的夹心免疫 在 抗原抗体复合物被游离的病毒竞争性结合 ,失去相 应 的结合位点 , 从而出现 的红色线条逐渐变浅 , 甚至
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1. 背景介绍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免疫学原理,利用胶体金颗粒与样品中的目标分子相互作用,通过色素沉淀形成可见的测试结果。
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等优点,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监测、环境污染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原理介绍2.1 免疫学原理免疫学原理是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的基础。
免疫层析法是一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实现分离和检测的技术。
在该方法中,通过将抗原(目标分子)与抗体(特异性与抗原结合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实现目标分子的检测。
2.2 胶体金颗粒胶体金颗粒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关键试剂。
胶体金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可见性,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和生物医学领域。
胶体金颗粒的颜色通常为红色或紫色,直径一般在10-100纳米之间。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胶体金颗粒呈现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即表现为红色。
2.3 竞争反应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通过竞争反应实现目标分子的检测。
竞争反应分为两个步骤:竞争体系构建和检测结果显示。
2.3.1 竞争体系构建竞争体系构建是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将胶体金颗粒与目标分子结合。
首先,将目标分子与胶体金颗粒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然后,将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与胶体金颗粒中的抗体竞争结合。
当样品中的目标分子存在时,会与胶体金颗粒中的抗体竞争结合,导致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减少。
而当样品中的目标分子不存在时,胶体金颗粒中的抗体能与胶体金颗粒自身上的抗原结合,免疫复合物形成量较多。
2.3.2 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结果显示是胶体金免疫层析竞争法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利用胶体金颗粒的可见性进行结果显示。
当竞争体系构建完成后,将样品滴在测试纸上,胶体金颗粒会经由纸质的吸收作用,沿纸张上升。
[医学]免疫层析快速诊断技术简介(胶体金)
检测原理
免疫检测的原理就是使用一种分析物— 要么是抗原要么是抗体—探测和捕获与其 对应的另外一半。
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分类介绍 (双抗体夹心)
(以HCG检测为例)
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分类介绍 (竞争反应)
(以吗啡检测为例)
相关仪器设备
业 边检口岸,农牧类院系和
研究所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犬细小病毒等)
环境 环保监测部门,研究机构 有害物质超标
食 品 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各监 农兽药残留(磺胺类、瘦肉精等),大肠杆菌,黄曲霉素 安全 管部门
胶体金纸条生产厂商
目前,国内能点出来的厂家有40多家 北京蓝十字 杭州艾康等
上海科华 厦门新创 北京万泰
AJQ3000: 0.5-5mm 最小喷量
BJQ3000:10nl/drop
AJQ3000:1ul/cm 划线精密度 BJQ3000:±1% AJQ3000: ±2%
切条机
仪器参数: 进料宽度:≤100 mm 进料长度:不限,可连续进料切割 切割宽度:≥1 mm, 宽度连续可调 切割宽度设定位数:0.01 mm 切割精度:±0.1 mm 切割速度:230次/分钟, 速度连续可调 切条计数:单次工作和总工作分别计数 刀片: 日本进口, 耐磨高碳钢材料 抗静电装置:建议选配 电源:220VAC 重量:20KG 尺寸:430(L)×330(W)×260(H) mm
免疫层析快速诊断技 术简介(胶体金)
一、胶体金纸条总述
二、胶体金纸条种类 三、胶体金纸条结构 四、胶体金纸条优缺点 五、胶体金纸条应用领域 六、胶体金纸条检测原理 七、胶体金纸条相关仪器设备 八、胶体金纸条判读方法
浅谈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优缺点
浅谈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优缺点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是常用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将就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更好地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
一、酶联免疫法酶联免疫法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所产生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在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酶联免疫法一般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用底物与酶作用,产生显色反应,根据显色程度来判断待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乙肝表面抗原。
1. 灵敏度高:酶联免疫法对待检测物质的灵敏度非常高,能够检测到极微量的乙肝表面抗原,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 准确性高:酶联免疫法的结果准确可靠,可以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性,有助于及时发现乙肝病毒感染。
3. 操作简便:酶联免疫法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适合于临床各个环节的使用。
1. 时间消耗较长:酶联免疫法需要一定的操作时间,包括抗体结合、底物反应等步骤,因此检测时间相对较长。
2. 成本较高:酶联免疫法所需的试剂和材料相对来说成本较高,有一定的经济压力。
二、胶体金法胶体金法的优点:1. 快速、简便:胶体金法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能够快速得到检测结果,有利于临床急诊和快速筛查。
2. 成本低:胶体金法所需的试剂和材料成本相对较低,适合于大规模筛查和初筛。
3. 观察结果直观:胶体金法的检测结果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简单的光学检测仪器来获取,非常直观。
1. 灵敏度较低:相比于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的灵敏度较低,不太适合于早期诊断。
2. 准确性较差:胶体金法的结果易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分别有其优点和缺点,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需要快速筛查和低成本的情况,可以选择胶体金法;对于需要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情况,可以选择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技术原理
胶体金技术原理一、胶体金的结构与性质1.1胶体金的定义胶体金是一种由金纳米颗粒形成的胶体溶液,其中金纳米颗粒的直径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
由于金纳米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因此胶体金溶液呈现出独特的颜色和光吸收特性。
1.2胶体金的物理性质胶体金溶液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其颜色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胶体金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1.3胶体金的稳定性胶体金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制备方法和环境因素。
在适当的条件下,胶体金溶液可以保持稳定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二、免疫胶体金技术2.1免疫胶体金的概念免疫胶体金技术是将胶体金与抗体或抗原等免疫分子结合,形成一种具有免疫反应性的标记物。
这种标记物可以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从而实现对生物样品中特定分子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2.2免疫胶体金的制备免疫胶体金的制备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抗体或抗原等免疫分子与胶体金溶液混合,使免疫分子与胶体金结合;然后,通过离心或凝胶过滤等方法分离出标记物;最后,对标记物进行纯化和浓度测定。
2.3免疫胶体金的检测原理当免疫胶体金遇到相应的抗原或抗体时,会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胶体金的聚集或解聚。
这种聚集或解聚会导致溶液颜色的变化,从而实现对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三、胶体金的制备与修饰3.1胶体金的制备方法胶体金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化学还原法、物理法、电化学法等。
其中,化学还原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它通过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然后形成胶体溶液。
3.2胶体金的修饰方法为了提高胶体金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可以对胶体金进行修饰。
常见的修饰方法包括表面活性剂修饰、蛋白质修饰、多糖修饰等。
这些修饰方法可以改变胶体金的表面性质,使其更适合于特定的应用。
3.3修饰对胶体金性质的影响修饰可以改变胶体金的性质,如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反应性等。
例如,蛋白质修饰可以提高胶体金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免疫层析胶体金法
免疫层析胶体金法免疫层析胶体金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的抗原或抗体。
该方法结合了免疫学原理和胶体金纳米颗粒的特性,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简单快速等优点。
免疫层析胶体金法的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
首先,在胶体金纳米颗粒表面修饰上适当的抗体或抗原,使其能够与待测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然后,将待测样品添加到一片特定的膜上,膜上固定有与胶体金固定结合的另一种抗体或抗原。
当样品中存在与胶体金修饰的抗原或抗体相结合的待测物时,会形成胶体金-待测物-固定抗体或抗原的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会在免疫层析膜上移动并沉积在特定位置,形成可视的条纹或斑块。
免疫层析胶体金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快速的分析速度,通常花费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得到结果。
其次,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只需简单的样品处理和可见观察,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等领域。
此外,免疫层析胶体金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抗原或抗体。
同时,该方法还能同时检测多个待测物,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免疫层析胶体金法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诊断方面,它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疾病的标志物,如传染病、肿瘤、心脏病等。
在食品安全领域,免疫层析胶体金法可以用于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农药、毒素以及转基因成分。
在环境监测方面,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
此外,免疫层析胶体金法还可应用于生物制药、疫苗研发等领域。
然而,免疫层析胶体金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受抗体或抗原的质量影响较大,需要高质量的抗体或抗原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其次,该方法只能实现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不能得到精确的定量结果。
此外,免疫层析胶体金法对待测样品的复杂性有一定的限制,如含有干扰物质或高浓度的待测物。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综上所述,免疫层析胶体金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简单快速的生物分析技术。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971年,Faulk和Taylor首先报道将胶体金与抗体结合,应用于电镜水平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1974年,Romano等用胶体金标记抗球蛋白抗体,建立间接免疫金染色法。
此后,胶体金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发展很快[1]。
目前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GICA)和胶体金免疫渗滤法(gold immunofiltration assay GIFA)。
1990年Beggs[2]和Osikowicz[3]等相继建立了免疫层析试验。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是将各种反应试剂分点固定在同一试纸条上,待检标本加在试纸条的一端,将一种试剂溶解后,通过毛细作用在层析条上移行并与膜上另一种试剂接触,标本中的待测物同层析材料上针对待测物的受体(如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层析过程中免疫复合物被聚集或截留在层析材料的一定区域(检测带),通过可目测的胶体金标记物得到直观的显色结果。
而游离标记物则越过检测带,达到与结合标记物自动分离之目的。
其特点是单份测定、简单、快速,除商品试剂外不需任何仪器设备,几分钟即可用肉眼观察结果。
目前已在临床检测中获得广泛应用,极大地简化了检验步骤,同时,也给试纸条制备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有十几种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组成,要想达到临床要求需作大量的试验,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就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作以介绍。
1 胶体金颗粒大小的选择胶体金颗粒的大小与产品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有关。
我们制备了如下胶体金液体各100ml,0.01%氯金酸水溶液中加入1%柠檬酸三钠的量分别为:①1.0ml;②1.5ml;③2.0ml;④2.5ml。
各取其50ml,调PH值为6.9进行抗HBsAg抗体标记,分别做灵敏度及特异性实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看出:胶体金颗粒越大,灵敏度越高,但特异性越差。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简介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保护层
玻璃纤维
纸
GICT
猪痢疾
胶体金试剂条实验操作
•样品制备:
•组织样品处理:按常规方法取病变组织器官制成1:2(W/V )组织悬液,反复冻融3次后,离心,上清液即为待
测样品。
•肛拭子处理:按常规方法处理即可。
•实验步骤:
•将密封袋打开,取出试纸条。
•取40ul 待检样本加在试纸条/板的•加样区,在加样区滴加1滴稀释液。
•
30分钟内观察并记录试验结果。
•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观察窗T 、C 线均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阴性结果:观察窗仅C 线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无效结果:观察窗未出现紫红色条带。
谢!Thank you!。
免疫胶体金技术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胶体金技术常有影响要素剖析自胶体金作为特别标记物进行研究以来 ,成立的各样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特异性强、敏捷度高、操作简捷等特色 ,在医学、农牧业、环境及食品检测等领域被宽泛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反响过程是一个由金颗粒、抗原与抗体动向联合的反响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利害都直接影响试验的成败。
而试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又遇到好多要素的影响和限制 ,下边将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要素作一剖析 ,为成功制备胶体金检测产品供给参照。
1耗材的选择1.1 不一样型号膜的挑选。
硝酸纤维素膜的型号在试验中至关重要 ,作为反响载体影响到整个试验的成败。
不一样的生产厂家生产硝酸纤维素膜时使用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根源、种类和数目均大不同样 ,对生产出的膜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膜的孔径和散布构造不一样。
膜孔径减小 ,膜的实质可用表面积递加 ,膜联合蛋白的量也递加 ;膜孔径越小 ,层析速度也越慢 ,金标复合物经过 T 线的时间就越长,反响也就越充分 ;所以膜孔径越小敏捷度越高 ,可是同时也减慢了跑板速度 ,增添了非特异性联合的时机 ,也就是假阳性越高。
用于金标免疫迅速试验的膜多为硝酸纤维素膜或硝酸纤维素 / 醋酸纤维素混淆膜 ,不一样的包被蛋白对膜有特定要求,试验者应依据蛋白质的性质选择适合孔径大小和散布构造的膜 ,找到适合的均衡点 ,使胶体金的标记物在膜上的流动速率为最正确。
1.2 联合垫的选择。
联合垫位于层析系统的中间 ,一般要求联合垫的网格均一且非特异性吸附低 ,能很好地负载胶体金标记物和待检测样品 ,而不被吸附 ;玻璃纤维素膜具备以上长处 ,同时拥有必定的硬度 ,为试验中常用。
1.3 样品垫及吸水纸的选择。
样品垫和吸水纸位于胶体金免疫层析系统的两端,对于胶体金层析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试验中应依据试纸条检测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样品垫和吸水纸 ,保证样品在样品垫形成的通道中快速地流动而不被非特异性地吸附或许改变样品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胶体金技术影响因素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Faulk等(1971)用胶体金作为特殊标记物进行研究以来,建立的各种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捷等特点,在医学、农牧业、环境及食品检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反应过程是一个由金颗粒、抗原与抗体动态结合的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好坏都直接影响试验的成败。
而试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面将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因素作一分析,为成功制备胶体金检测产品提供参考。
1耗材的选择1.1不同型号膜的筛选硝酸纤维素膜的型号在试验中至关重要,作为反应载体影响到整个试验的成败。
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硝酸纤维素膜时使用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来源、类型和数量均大不相同,对生产出的膜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膜的孔径和分布结构不同。
膜孔径减小,膜的实际可用表面积递增,膜结合蛋白的量也递增;膜孔径越小,层析速度也越慢,金标复合物通过T线的时间就越长,反应也就越充分;因此膜孔径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是同时也减慢了跑板速度,增加了非特异性结合的机会,也就是假阳性越高。
用于金标免疫快速试验的膜多为硝酸纤维素膜或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混合膜,不同的包被蛋白对膜有特定要求,试验者应根据蛋白质的性质选择适合孔径大小和分布结构的膜,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使胶体金的标记物在膜上的流动速率为最佳。
1.2结合垫的选择结合垫位于层析系统的中间,一般要求结合垫的网格均一且非特异性吸附低,能很好地负载胶体金标记物和待检测样品,而不被吸附;玻璃纤维素膜具备以上优点,同时具有一定的硬度,为试验中常用。
1.3样品垫及吸水纸的选择样品垫和吸水纸位于胶体金免疫层析系统的两端,对于胶体金层析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试验中应根据试纸条检测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样品垫和吸水纸,保证样品在样品垫形成的通道中快速地流动而不被非特异性地吸附或者改变样品的性质。
如检测样品为血清,则可选择网格较疏松的玻璃纤维素膜即可;如果检测样品为毒素,则可选择质量好的吸水纸和样品垫。
吸水纸则要有很好的蓄水能力,保证样品中所用的液体都经过膜的反应区而被样品垫吸收和蓄积。
2关于胶体金的制备制备颗粒均匀、分散度好的胶体金在金标免疫快速试验中非常关键,如果金颗粒直径的变异范围太大就会影响到试验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如果金颗粒的形状不规则或粒径不均一,使得胶体金标记物容易解离和沉淀而产生金标扩散不完全、反应区底色过深和假阳性现象;而且胶体金质量不好,胶体金结合物就不能快速而完整的从玻璃纤维上解离,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胶体金的制备除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外,制备过程中的细节关乎胶体金制备的成败。
首先是操作环境和所用容器的清洁度。
所有进入溶胶内的污物都会干扰胶体金颗粒的生成或使生成的胶体金出现聚堆现象,容器最好经酸洗和硅化处理。
操作环境应保持清洁无尘粒,最好有专用工作区。
其次,配制溶液均需使用双蒸水或三蒸去离子水配制,烧制胶体金最好用去离子水。
再者是不同的还原剂对胶体金质量的影响。
胶体金制备基于还原法,改变还原剂的性质和浓度,可制备粒径不同的胶体金悬液。
根据试验目的选择胶体金的粒径,根据选择的粒径确定还原剂,如制备金颗粒直径在5~12nm的胶体金溶液用白磷或抗坏血酸还原氯金酸;如制备大于12 nm直径的金颗粒的胶体金则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
此外不同的烧制方法、胶体金的制备量、还原剂的加入方式、加热容器的大小及加热的时间等也影响胶体金颗粒的大小和均一性。
根据所需胶体金的粒径和数量,结合自身试验条件选择合适的胶体金制备方法。
3标记蛋白与相关抗原、抗体的制备标记蛋白、T线和C线的抗原或者抗体的纯度和浓度直接影响金标探针的质量。
获得纯度高、浓度适中的抗原、抗体,关键在于制备和纯化方法的选择及条件的优化。
试验前须采用高速离心去杂质,应用饱和硫酸铵沉淀、亲和层析、透析除盐等一系列处理方法,尽可能去除单克隆抗体、二抗和相关蛋白溶液中的高浓度的杂质和多余离子,避免其干扰目的蛋白与胶体金的吸附结合,或导致胶体金粒子的凝聚;特别是硼酸盐和磷酸盐不利于胶体金和蛋白的结合,应尽量避免接触。
同时,充分处理各种大分子蛋白,使其尽量分散为单体和具有适当的分子质量,提高胶体金与蛋白质的结合比,便于与胶体金充分而稳定的结合。
4胶体金的标记胶体金标记的两个关键环节是标记时的pH和最佳蛋白质标记量的确定。
根据胶体金标记的原理,只有在pH接近和稍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胶体金蛋白质的吸附力最强;pH过高过低都不利于两者的结合,因此标记时选择精密的酸碱度测定仪器或者试纸条,采用不同方法重复校正,并进行梯度试验找到最佳的标记pH。
溶胶与被标蛋白质的用量比例是否合适是影响标记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多蛋白质标记,造成浪费的同时引起试纸的拖带现象;过少蛋白质标记,导致胶体金标记不完全,从而降低试纸的灵敏度及假阳性现象的出现。
也需要在试验中进行梯度试验,反复比较不同标记量的标记物在破坏试验中的稳定性,确定最佳的标记量。
5膜包被条件的优化处理膜的包被条件,包括膜的封闭、环境的湿度、T线和C线上抗原或抗体的浓度、点膜条件、温度、包被时间等,需要结合试验实际情况进行反复调整。
包被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①膜上T线和C线抗原或抗体的包被量要相对饱和;②包被后的膜一定要在适宜的温度下彻底干燥,否则会造成拖带、显色不清晰,灵敏度也大受影响。
5.1封闭对使用的膜进行处理,特别是进行封闭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问题,理论上来说购买回的膜基本上都是已经优化处理好的,直接点膜就可使用。
如果点膜前将膜浸泡在封闭液内进行封闭处理,必然扰乱了膜内正常的物质分布,由此引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如果在实际的试验操作过程中,发现没有进行封闭的膜出现非特异性条带或者出现拖带现象,或遇到膜不封闭就无法将蛋白质或抗体包被在膜上的问题,就应考虑封闭问题。
建议在制作试纸条过程中根据各自标记物的性质及其在膜上的显色情况来选择封闭与否,如果标记效果比较好且在膜上显色清晰而无拖带及假阳性现象出现,则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膜的封闭。
反之,可进行膜的封闭,查找不理想现象出现的原因。
用来对膜进行封闭的物质很多,多选用大分子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BSA)、聚乙二醇(PEGMW20000)等。
常用的封闭方法有流动封闭和膜上定点封闭,前者将封闭物处理在样品垫上,后者将作用物质配成溶液喷涂在膜的特定位置上。
5.2环境湿度环境湿度对点膜过程非常重要。
最佳湿度一般在45%~65%。
湿度过低,膜上容易聚集静电荷,点膜容易出现散点,导致测试时出现疏水斑;湿度过高,膜上毛细作用加强,点膜容易引起T线、C线变宽甚至扩散。
为了保证点样时膜湿度的均一性,一般在点样前把膜放到该湿度条件下平衡一段时间。
5.3T线和C线上抗原或抗体的浓度T线和C线上抗原或抗体的包被浓度直接影响其与金标记物的结合比例,最终影响试纸条条带的显色效果。
包被浓度过低,膜上的条带显色不清晰或出现条带中空现象;包被浓度过高,会导致C线不显色或者出现拖带现象。
若要获得反应稳定、显色清晰的试纸条,须对2条线上抗原或抗体的配合浓度及两者与金标记物的结合比进行调整和比对,以期得到最佳的组合。
5.4点样位置不同的T线、C线点样位置将带来不同的灵敏度,点样位置上移,金标复合物通过T线位置时速度变慢,反应时间增加,灵敏度升高;反之灵敏度降低。
可采用这个方法来改变灵敏度和消除假阳性。
5.5点样仪器目前有2种点样方式,划膜式和非接触点膜式。
非接触点膜式优于划膜式,划膜式需用软管将抗体划到膜表面,而膜本身的物理性质较为软脆,划管会在其表面留下印痕。
划痕容易对层析的金标复合物形成阻力,导致假阳性,同时容易出现跑板时在T线位置出现若有若无一条细线,影响结果的判定。
点样仪器不仅可以控制T线、C线点样位置,也可通过点膜仪器各种参数的调整控制T线与C线宽度及喷膜速度等细节,达到最好显色效果。
需要在试验过程反复调整各项参数做比对试验,观察试纸条的显色情况来决定。
6缓冲液缓冲液构成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液相载体,在不影响胶体金与蛋白质、抗原与抗体、硝酸纤维素膜与T线及C线蛋白结合的前提下,并为它们的结合反应提供最佳的酸碱环境。
缓冲液并不是通用的,不同的反应体系需要不同的缓冲液来支持,这就需要试验者结合自己的试验尝试不同的缓冲液,确定适合自己的缓冲液配方。
常用的缓冲体系是在选用的缓冲液(磷酸盐、硼酸盐等)中添加相应的作用物质配制而成,所谓作用物质是解决反应体系出现的某一特定问题而添加的相应物质。
比如通过在缓冲液中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起到增加亲水力、增色和避免线条中空现象;也可同时添加几种物质,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共同解决相关的问题,如少量NaCl,减少信号强度,消除假阳性;糖和聚乙二醇作为保护剂,能减缓老化速度,也可以增加亲水力,但也要注意作用物质的添加宜简不宜繁。
试纸条制备过程中的很多处理液都是在选择的缓冲液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作用物质配置而成的(如封闭液、结合垫处理液等)。
7样品的处理与结果的判定7.1样品的处理方法和加样量临床送检标本(如全血、血清、血浆),不同的单位和检测人员采用的处理方法不统一,也会对结果判定造成影响。
如血浆内大量的纤维蛋白原,影响到层析的速度及均一性,直接影响到抗原抗体结合,处理不当甚至出现一种非特异性结合。
检测时样品的添加量要相对充足,使膜上的反应充分进行,以便得到清晰的结果。
加样量过低,会导致样品在试纸条上层析不充分而出现假阴性。
7.2结果的判定由于使用胶体金产品的工作人员分布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部门,判定结果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判定时间不统一,特别是在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下,根据标志线的显色时间随意判定结果,而忽略了厂家制定的有效时间。
因此在检测时要求工作人员能及时分辨出试验结果出现的假阳性、假阴性现象及异常条带,能在查找原因后复检或结合相关的检测方法重新检测进行比对和确认,避免漏检和错检。
8产品的保存和验证8.1产品的储存刚生产出的试纸条或检测卡一般含有5%~10%的水分,储存过程中环境过干过湿都不利于产品的储存。
环境过干膜上的水分蒸发,会使膜变得疏水、带电荷并变脆;环境过湿影响金标记物的质量及T线、C线的显色效果;因此成品的试纸条和检测卡应进行防潮设计,存放时间过长时一般要求避光、密封保存。
环境的温度也影响标记物、抗原、抗体的生物活性,在低温条件下可有效延长产品的储存时间。
8.2成品验证试验验证试验包括特异性试验、线性灵敏度试验、稳定性试验、样品检测、干扰试验、批间批内重复性试验等10个试验,综合评定产品的质量。
成品验证试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特别是产品的稳定性试验需要在很长的时间内定期抽样检测。
应结合自己的试验,参照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针对性的试验检测成品的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及灵敏度等指标,为进一步的优化和最终制成优质的检测试纸条或检测卡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