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规化验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肝功能各项与正常值本知识

项目参考范围

ALT(谷丙转氨酶)0~40

AST(谷草转氨酶)0~40

AST/ALT(谷草/谷丙)0.80~1.50

GGT(谷氨酰转移酶)7~32

ALP(碱性磷酸酶)53~128

TBILI(总胆红素) 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5.0~12.0

TP(总蛋白)60~80

ALB(白蛋白)40~55

GLB(球蛋白)20~30.0

)(1.5~2.5):1

GLU(葡萄糖) 3.89~6.11

BUN(尿素氮)1.7~8.3

CRE(肌酐)53~108

UA(尿酸)202~416

LDH-L(乳酸脱氢酶)109~245

CK(肌酸激酶)24.0~195.0

CHOL(总胆固醇)3.35~6.45

TRIG(甘油三酯)0.48~1.71

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

网织红细胞计数: 0.5%-1.5%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率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0~0.1)×10*9/L

淋巴细胞(0.8~4.0)×10*9/L

单核细胞(0.12~0.8)×10*9/L

血细胞比容(Hct):

微量法男性:0.467±0.039L/L

女性:0.421±0.054L/L

温氏法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手工法82~92fl

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手工法27~31pg

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DW-CV 11.5%~14.5%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10~50mg/L

高血糖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

正常空腹血糖为3.9-6.0mmol/l,餐后两小时不超过7.8mmol/l,

低血糖:≤2.8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0~0.0001 或(0.01%)

增高:见于铅、汞、银、铋等金属中毒及苯胺、硝基苯等中毒时,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肿瘤等

化验名称: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英文名:stab form neutrophil

别名:BN,嗜中性杆状粒细胞

正常值:血细胞自动计数仪:(0.04~0.5)×109/L (40~500/mm3)。

化验结果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

①急性感染:A.局部感染:痈疽、疖肿等。B.全身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湿热、急性阑尾炎、白喉、急性胆囊炎等。

②中毒:A.药物性:铅、汞、安眠药、洋地黄类、安替比林、砷等;虫毒、异种蛋白吸收。

B.代谢性: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妊娠中毒症等。

③血液病: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④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坏疽、新生物坏死、烧伤等。

⑤其他:脑出血、脑肿瘤、手术后、库欣综合征、黏液性水肿、恶性肿瘤、恶病质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

①重症感染:重症败血症、粟粒性结核等。

②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性疾病、立克次体感染、原虫病(疟原虫、黑热病、原虫感染)等。

③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④药物:有机溶酶、抗肿瘤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痉挛药物、磺胺类药物、酚噻嗪类、氯霉素、合霉素等。

⑤放射线照射:放射病等。

⑥胶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⑦脾脏疾病:斑替(Banti)综合征、肝硬化、费耳替(Felty)综合征等。

⑧先天性疾病:周期性中性细胞减少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家族性良性嗜酸性细胞减少症等。

⑨其他:恶病质、血液透析等。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达10%或更多。某些寄生虫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倒置白细胞总数高达数万,90%以上为嗜酸性粒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伴有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