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英思维差异谈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I 卷第 " 期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7F "I3 #’F " K4)F =@@!
=@@! 年 E 月 !"#$%&’ "( !)&%*+) ,"-&.)"%&’ &%/ 01-2%)-&’ 3"’’1*1 "( 4’1-.$)-).5
从中英思维差异谈翻译
吴兰青, 敖玉兰
> 西南财经大学, 重庆 ?"@@AB C
>
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字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就
!"#$%##"&’ ()&%* +,(’#-(*"&’ .,&/ 01"’2#2 3 4’5-"#1 +1"’6"’5 !"..2,2’$2
LM N/1 O .%126 AP Q, O 0/1
: R*,(")#’( $%1/13%/0 /15 #3*1*+%3 ,1%@#&’%(76 S"*12.%12 TDJJUH6 S"%1/ < 7)#*,($*8 ?7 /1/07V%12 ("# 5%$$#&#13# %1 ("# )/7 *$ ("%18%12 *$ S"%1#’# /15 W120%’"6 ("# /,("*& %00,’(&/(#’ ("# 4&*-0#+’ #+#&2%12 $&*+ (&/1’0/(%*1 5,# (* ("#’# 5%$$#&#13#’= WX/+40#’ /&# 2%@#1 /%+%12 (* $%15 / -#((#& )/7 (* 5#/0 )%(" ("#’# 5%$$#&#13#’= 92: ;&,<#8 5%$$#&#1( )/7 *$ ("%18%12;W120%’" O S"%1#’# (&/1’0/(%*1; 0*12 ’#1(#13#; /-’(&/3( 1*,1=
"
本体思维和客体思维
中国人的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本文化,万事以人为
本。这种人本文化沉积下来形成的思维就是以人为中心, 从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而西方人却习惯于自然辩证法, 以 物为主体, 久而久之, 西方人的思维就更习惯从客观事物 出发来看待问题。最后反应到语言上就形成了很明显的 差异。中文句子更习惯以人或物为主语, 当主语不是很明 显时就使用无主语句。同时, 传统中文语法中, 除了表达 一种结果或者本身性质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一般用主动 语态。而英文却相反, 在陈述客观事实或者叙述一件事情 时,习惯以物为主语, 除了祈使句外, 严格的语法要求是 不能出现无主语句的。因为不能使用无主语句, 所以被动
表明了字的含义。而英语却是一种符号语言, /6 -6 36 5 构 成的单词只能给初学者一片茫然。将这种差异归纳起来 就是中国人习惯于具体形象思维,西方人则习惯于抽象 思维。这种差别反映到语言上, 就是中文言必有物, 英语 却习惯使用抽象语言。因此在翻译时, 要注意翻译不一定 要做到词类对等,不要一见到名词,就用名词进行代替, 这样做反而会使译文矫揉造作、 不真实。 在处理英语中的抽象名词时,一是根据上下文增加 成分, 把抽象名词转化成具体名词。如: / &#$%1#+#1( *$ ("# “ ; 二 ?%2 ?/126 应该将其补充为 更为完善的大爆炸理论 ” 是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汉语中经常出现 几个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连用的情况,而英文只用一个谓 语动词, 这时既可将抽象名词的词性进行转化, 也可将名 词转化为动词, 如“ ,1(%0 ’,3" (%+# /’ +/18%15 "/’ ("# ’#1’# , 应将其译为 “ 除非人们意识到…… ” , 另外名词还 (*…… ” 可转化为形容词或副词。如:“ ("# 1#) +/7*& #/&1#5 ’*+# , /44&#3%/(%*1 -7 ("# 3*,&(#’7 *$ 3*+%12 (* @%’%( ("# 3%(7 4**&” 新市长有礼貌地前来访问城市贫民, 这里就可处理为: “ 获得了一些好感” 。 : 名词转化为副词 <;又如:“ ("# ’4*8#’+/1 /5+%((#5 ("# $#/’%-%0%(7 *$ ("# A+#&%3/1 4&*4*’B “ 。可以译为: 发言人承认美国的建议是可行的 ” 。 /0’”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给翻译下过这样的定 义:“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 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如何自然地以对等的语言 再现原文的信息,就应考虑到各种语言中存在着思维差 异。思维方式不同, 翻译出来的文章也各有千秋, 为使译 文做到自然、对等, 就应对英汉差异进行认真的比较、 分 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C D E 杨自俭 = 翻译新论 C F E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DGGH= C I E 陈定安 = 英汉比较与翻译 C F E =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 IJJJ= C > E 刘宓庆 = 文体与翻译 C F E =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 DGGK=
=
综合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
中国人重意合, 形散而神不散, 句子之间的联系不是
单靠语法, 主要是靠使用顺序和思维进程, 所以汉语句子 都是层层渐进、 前因后果、 一目了然。西方人重形合, 句子 结构严密、谨慎, 且主要依靠语法功能进行连接, 英语中
收稿日期: =@@B H @? H @G 作者简介: 吴兰青 > "GI@ H C , 女, 重庆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F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期
吴兰青, 敖玉兰: 从中英思维差异谈翻译
GU
的句子可称为是 “ 流水型 ” 。一般是先给出结论, 或说出重 要的事实, 然后再阐明道理, 在每句话中还可依靠多种关 联词语和短语, 对中心词 “ 随举随释 ” 。西方人擅长于用长 句, 中国人更擅长于短句。中国人在说明一件事情, 或者 阐明一个道理时, 重前因后果的顺序、 时间、 地点, 还有其 固定排列的句序。西方人则喜欢先讲明结论,再给出理 由, 且在说明这个道理时还可以随意加入时间、 地点等成 分。如果一个句子中有几个层次时, 排列的顺序一般都是 先从重要的层次讲起。总的来说, 中文句子的结构是前轻 后重, 英文句子的结构则是前重后轻。所以在翻译时, 对 句序就要作一定的调整,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如 “ !"# $%&’( ()* +,’( -# #.,/0 $*& /00 )"* /&# -#%12 3*+4/&#56 %$ /17 。 在翻译此 3*+4/&%’*1 %1 (#&+ *$ %1(#00%2#13# %’ (* -# +/5#” 句时就要根据中文的习惯应该先讲明原因,然后再说出 结论,此句的译文应是 “ 如果从智力方面进行比较的话, 那么对于所有被比较者而言,前面两个因素必须是一样 ” “ 的。 又如, ("#&# %’ 1* /2&##+#1( )"#("#& +#("*5*0*27 &#$#&’ 。 翻译时, 很 (* ("# 3*13#4(’ 4#3,0%/& (* "%’(*&%3/0 )*&8…… ” 多人倾向于将其翻译为 “ 意见不统一的是…… ” 虽然这样 翻译在意思表达上也没有很大的妨碍,但根据中国的表 达方式应该是先讲出事实, 再给出结论。如果将 “ 人们对 此意见不一 ” 置于句末, 就更为合理。此外, 由于英文语法 功能强, 故在使用从句时, 一个 ("/(6 )"#16 %( 或者一个词 组就可代替前面的一段话,而依靠意合的中文却很难做 到这点, 所以在翻译时, 适当地增加成分是必要的。很多 时候, 由于我们缺乏这种 “ 无中生有 ” 的意识, 所有翻译出 来的文章往往让人觉得有所欠缺、 难于理解。例如: 9( %’ 1*( ("/( ("# ’3/0#’ %1 ("# *1# 3/’# : %1 ("# -/8#&’ ; < 6 /15 ("# -/0/13# %1 ("# *("#& : %1 ("# -,(3"#& ; ’ < 6 5%$$#& %1 ("# 4&%13%40#’ *$ ("#%& 3*1’(&,3(%*1 *& +/11#& *$ )*&8%12= 并不是 说面包师或屠夫所用的磅秤在构造原理或工作方法上和 化学家所用的天平存在着差异。
语态随处可见, 并没有任何不好的暗含。现以研究生英语 考试中的翻译题目为例,其中涉及的文章一般都是科技 论文或者议论文, 被动句式用得较多。因此, 在翻译时, 一 定要熟练掌握转换英语句中的主语和处理被动语态的翻 译技巧。当主语不是很明显时,可把原句处理成无主语 句, 然后将被动语态转换成主动语态, 这样处理更符合中 “ 国人的思维习惯。 如: #$% &’()*$ ’+ $,$)-. /(&0 1$ +’(,23 ” 我们可以翻译为 “ 必须找到新的能 4,2 056& %677 048$ 06/$ 。 源, 这需要时间。” 不用主语, 更符合汉语表达方式。此外 还可增加一个逻辑主语, 即原动作的发出者, 在不确定的 “ “ 时候就可以加入 “ 人们 ” , 我们 ” 和“ 有人 ” 等。 例如: 95$)$ 6& /’)$ 4-)$$/$,0 ’, 056& 86,2 ’+ 1$54:6’) )$++$)$2 0’ 1. 05$ ” 其译 0$)/ 054, 05$)$ 6& ’, 5’% 0’ 6,0$);)$0 ’) *74&&6+. 05$/。 文可以为: “ 与如何对人类行为进行解释和归类相比较, 人们对行为所指的不同表现上看法更为一致。” 还有一类 句子, 句中出现了行为动作的发出者, 我们可以将行为主 体或者相当于行为主体的介词宾语提前译成主语。如: “ “ , 译文为: 许多人都认 <,2 60 6& 6/4-6,$2 1. /4,. 0540… ” 为… ”当然, 不论采用上述何种方法, 在进行翻译时一定 要记住, 中文不习惯使用被动语态, 而英文则不习惯使用 无主语句, 当主语不明显时, 他们宁愿选择被动语态。所 以翻译时, 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随着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翻译技巧已成为衡量学 生英语水平的一个标准。就拿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为例, 每套考题中都有 ! 道翻译题,总计 "! 分。而且不仅是考 试, 翻译技巧对于深入学习及科研活动都很有裨益。但在 翻译时,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 明明每个单词都懂, 甚 至连句子都懂, 但译成中文则完全是另一回事。有时觉得 很难翻译出来。其实, 追根溯源, 造成这种尴尬现象的 “ 罪 魁祸首 ”就是中英思维的差异。中外语言学理论都认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所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 思 想、 习俗、 情感等内容。由于中英不同文化、 不同的地理环 境及哲学理念等造成了各种思维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最 后会反应到承载思维的语言上。在表达同样的意思时, 从 句子各个成分的选择到整个句子的排列顺序都有很大的 区别。所以, 要想真正掌握翻译技巧, 就必须从思维差异 的角度来看一下如何处理翻译中的各种问题。
摘 要: 通过比较中英文思维方式的几种差异来看翻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通过具体例证加以说明, 从而找到一种较好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思维差异; 英汉翻译; 长句; 抽象名词 中图分类号: DE"!F G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AE H @@GA > =@@! C @" H @@G? H > @=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