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教学案例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小正方体若干个教法学法合作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第一次备课动态修改一、复习导入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小明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2、小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两个物体,怎样才能比较大小呢?3、小明家买了饮水机和微波炉,谁的体积大呢?还能分割吗?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小本的字典,体积小)(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再比较,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二、概括公式1、学生猜想一个物体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大胆猜测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2、动手实践操作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记录表。
(课本29页)(1)提出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3)小组派代表汇报生:把4个正方体摆成1排,每排4个,摆1层。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厘米。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3篇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3篇《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字母公式:V=abh五、练习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读作a的立方。
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六、小结: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这一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到知识________于实践、用于实践的道理,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并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听了叶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深受启发。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一、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究竟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定量关系呢?叶老师安排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逐步归纳得出计算方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1.2过程与方法: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出问题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产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2掌握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教学难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工具教学课件、一个长方体拼制模型(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每组24个边长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长:8厘米长:6分米长:8厘米长:12米宽:4厘米宽:2.5分米宽:4厘米宽:10米高:5厘米高:10分米高:4厘米高:1.5米2、下列图形是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
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3、怎样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新知探究1、长方体的体积。
(1)活动一:师:郑老师在每个4人小组都放了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和一张学习单,下面我们将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
首先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A、四人小组合作用12个小正方体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B、每摆出一种请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然后再摆下一种;C、摆完后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D、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反馈,学生汇报,生每汇报出一种情况,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板书: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只要用每行的个数乘以行数,得到一层所含的体积单位数,再乘以层数,就能得到这个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数。
板书:体积=每行个数×行数×层数师:刚才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的长方体体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郑老师刚才也摆了两个,不过体积比你们大多了,但是要看懂郑老师的长方体必须发挥一下你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7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具体情境中发现规律,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通过推导公式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培养学生归纳、类比、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初步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题示图,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示意图)2.学生准备:①每人准备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若干.②每个学习组准备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模型,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下面图中各是什么计量单位?它们之间有联系吗?问:除了立方厘米,还有那些体积单位?2.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3.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数出来的?问:需要一个一个的数吗?有没有简单方便的数法?(只要数出每层长有几个,宽有几个,算出一层几个,再数有几层。
)4.完成练一练1、2。
二、学习新课1.探究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推导公式.(1)小组合作,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把每次拼的情况记录在下面的表里.用小正方体个数长方体的体积(立方厘米)长方体的棱长(厘米)长宽高(2)汇报,师板书填表。
(3)讨论:通过拼摆,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4)尝试:根据刚才的发现,试一试算出发给各组的长方体的体积.想一想,要先做什么?各组试算后,汇报计算方法:先量长方体的长、宽、高.(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8×5×3=120(立方厘米)(5)归纳: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你能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并板书: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高的乘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2.教学例1(1)出示(2)生试做(3)集体订正3.练习21页第4题4.教学例2出示,生试做总结公式5.练习22页,第6题三.巩固练习补充练习1.求下列各长方体的体积(1)长10厘米,宽8厘米,高3厘米(2)长2、5米,宽1、2米,高0、4米2.求下列各正方体的体积(1)棱长8厘米(2)棱长0、5分米3.一块长方体石料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东西(笔盒、牙膏盒)谁大谁小呢(引出体积的的概念)然后指出其中一个面,引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与之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思考,你们发现了什么①、长方体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②、长方体长、高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③、长方体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 )。
2、做一做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他们的长、宽、高,并完成下表。
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小正方体个数/个体积(立方厘米)第一个长方体第二个长方体第三个长方体第四个长方体3、观察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的体积=( )×( )×( )↓↓↓↓用字母表示( )=( )×( )×( )=( )正方体的体积=( )×( )×( )↓↓↓↓用字母表示( )=( )×( )×( )=( )4、独立完成课本47页“试一试”1题。
①观察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各个图形的什么( )②想一想,知道了底面积和高,如何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v=( ) ×(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这个笔盒的体积有多大分小组量一量、算一算。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3篇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3篇《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详细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并把握长方体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体积,并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看、猜测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受体积公式的探究过程,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阅历,增添空间观念,进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胜利体验,激发数学学习爱好。
[教学预备]老师预备用1cm3小正方体拼摆成的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包装盒,多媒体课件;各小组预备1cm3的正方体和试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熟悉了体积和体积单位。
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出示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模型〕,你有方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演示:按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各含有的小正方体个数,算出长方体的体积〕揭题:刚刚,老师的这个长方体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但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
譬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出示〕,它的体积又有什么方法知道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数一个长方体中含有的1cm3小正方体的个数,使同学进一步理解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求这个物体包含的体积单位的个数。
同时也为后面有序地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一些孕伏。
]二、操作探究,发觉规律启发:在三班级,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还记得是怎样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吗?同学回忆后,电脑演示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商量: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讨论长方体的体积?同学可能想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可以把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棱长1厘米、1分米或1米的正方体,长方体中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就是它的体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1cm3小正方体拼摆成的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包装盒,多媒体课件;各小组准备1cm3的正方体和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用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出示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模型),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吗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演示:按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各含有的小正方体个数,算出长方体的体积)揭题:刚才,老师的这个长方体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但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
譬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出示),它的体积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数一个长方体中含有的1cm3小正方体的个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求这个物体包含的体积单位的个数。
同时也为后面有序地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作一些孕伏。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启发:在三年级,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还记得是怎样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吗学生回忆后,电脑演示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出示长方体直观图,讨论: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研究长方体的体积学生可能想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可以把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棱长1厘米、1分米或1米的正方体,长方体中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就是它的体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与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难点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1、出示长方体思考:如何计算它的体积?2、带入数字,计算长方体体积。
长:2cm宽:3cm高:4cm二、引入新课1、出示正方体提问:如何计算正方体体积?2、根据学生反馈,教师极书公式: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3、试一试1出示三幅图。
学生进行思考反馈:长×宽×高学生进行计算2×3×4=24cm3学生回顾长方体体的公式,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进行推理。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通过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回顾,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推测,从而得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阴影部分叫什么?它们与高之间有什么关系?3你还能提示三个图形的体积吗?4引导学生计逄三幅图的体积。
三、练一练1、练一练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成正方体的棱长,再利用公式计算。
2、练一练2让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独立完成。
反馈计论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找出阴影部分,并认识体面积。
独立思考:它们与高之间的关系。
得出:底面积×高=体积学生利用所推导出的公式,计算三幅图的体积。
反馈。
学生观察图计算教师指导详细教研组4.7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底面积与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记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优秀教案第【2】篇〗方体的体积》教案《长方体的体积》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四长方体(二)”中的教学内容。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教案范文四篇(最新)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二、导入新课1、导入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2、新课(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4 4 1 l8 4 2 124 4 3 2(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字母公式:V=a b h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教案范文二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了解新知。
看大屏幕,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板:长方体体积的计算)长方体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板:长方体体积=长×宽×高)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长方体的体积你还知道哪些知识?2、引发矛盾。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体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理解体积的含义。
(2)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组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1.实验观察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体积)加深理解:(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模板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模板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基本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25—26。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并认真听讲思考。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阅读书本25、26页,并初步理解解教学环节设计一、以旧引新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通过操作、观察、猜想来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师: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
师: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
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长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问?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刚才数出它们体积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我们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问: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师: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与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样吗?2、验证、交流后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第【1】篇〗一、教材依据教育部审定201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第三课《长方体的体积》的第一课时(41页)二、设计思路01指导思想(1)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我的教学设计:①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抓住数学的本质,让学生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
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理解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中长乘宽实际是计算单位小正方形的数量(多少个面积单位)。
在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中,我抓住体积计算的度量本质,从度量的角度引入,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积的计算的本质——计算单位小正方体的块数(多少个体积单位)。
②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索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
所以我坚持让学生在拼摆操作、观察、合理推想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③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2)教材分析《长方体的体积》是教育部审定201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第一课时内容。
是在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计算,掌握了体积概念和常用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结合学生对长方体体积意义的理解,结合用单位体积的小正方体拼摆长方体的操作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材重视学生对公式的来源教学,重视学生对计算方法、公式的理解。
《长方体的体积》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也是帮助学生从体积测量和体积计算角度形成体积概念完整的认识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其他立体几何图形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1篇)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1篇)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
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
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
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探究为主,教师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范文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范文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范文第【1】篇〗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计算教学设计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师: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齐读):1、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一)认真看投影出示形体,完成书本第29页的表格。
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3分钟后比一比谁填写正确。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一)先学师:看书时,比谁看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二)后教(1)指名填空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同意黑板上同学的举手?(2)议一议师:分组交流一下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个别回答。
让多名学生发言。
五、自学指导(二)认真看书第29、30页1、分别在表格内写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体积。
2、再次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4、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4分钟后比一比谁填写正确。
六、第二次先学后教(一)先学师: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指名板书(二)后教(1)更正师:观察黑板上的答案,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
(用黄色粉笔更正)(2)指名回答师:再次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3)小结出示公式生齐读七、检测1、课本第30页试着做一做。
(只列式不计算)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端正,写大点。
(1)找3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3篇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新课讲授】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
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
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oao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 相乘)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
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二、新授: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底面积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 =sh三、巩固练习: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v=sh 24×5=120(立方厘米)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
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
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
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
但不可能相同。
5、练一练:用方程法。
(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
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
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 (选择方法解答)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
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
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在摆长方体、数据整理、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3、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呈现课题1、体积是指什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2、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那么,体积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这说明了什么?(生:体积是多少就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师出示一长方体教具)师:你能猜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以前问过我爸爸。
师:你真是一个勤学上进的孩子!师:你们对他的回答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二、观察操作,实验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1、探索活动:小组合作(每四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用40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
活动前师友情提示:(1)每个小组用40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2)注意观察你所摆的长方体有几层?每层有几行?每行有几块小正方体?你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3)我的发现是……2、成果展示:(请小组代表到台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拼摆的过程并汇报方法及结果。
)(1)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
(板书:长方体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板书:长宽高)(2)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优秀教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优秀教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基本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25—26。
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并认真听讲思考。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阅读书本25、26页,并初步理解解教学环节设计一、以旧引新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通过操作、观察、猜想来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师: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
师: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
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长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问?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刚才数出它们体积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我们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问: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师: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与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样吗?2、验证、交流后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模板3篇20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模板3篇2024〖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模板第【1】篇〗体的体积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方体体积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难点:借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探索的活动,对学生数学思维加以有效引导,进而发展他们的思维及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解读课题,设疑引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体积? 2、测量长方体的体积一般要用什么体积单位? 3、下面的长方体是用棱长1 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师小结: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由30 个 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的体积就是 30 立方厘米。
4、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箱。
这个长方体纸箱的体积又是多少?师:测量体积用一个个的体积单位去测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是行不通的,这时怎么办?二、观看课件,提出猜想师:请你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观看课件动画演示,说说长方体的什么不变?什么变了?怎么变的?(1)宽高不变,长变短了,体积变小了。
(2)长高不变,宽变长了,体积变大了。
(3)长宽不变,高变高了,体积变大了。
从刚刚的课件演示中,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系,那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猜一猜。
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实验验证)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小组合作,观察发现。
出示合作要求:(1)用一些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 3 个不同的长方体。
分别把它们的长宽高、小正方体数量、体积记录在实验报告单里。
(注意:小正方体可以反复使用) (2)小组长先进行分工,确定谁摆谁记录谁计算。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4块,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1块。
学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什么是体积?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提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5立方厘米)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学习新课(一)长方体的体积【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1】1.拼摆长方体: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教师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不同点?(数据不同)为什么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 12个1立方厘米)教师引导: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师生共同归纳: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3.【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2】第一组: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一排摆出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第二组: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案例
浦口区人民小学卢久琴
[案例背景]: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像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度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器一座桥梁。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
小学生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案例描述]: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片段
师:下面这个长方体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数一数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个。
3层,一共有30生1:我先数前面有10个,往后有这样的个。
层,一共有3015生2:我先数上面有个,往下有这样的2 个。
层,一共有30:我先数右面有6个,往左有这样的53生立方分米的体积单位,同桌合作堆放一个长方体。
说一说,你个1师:请学生拿出12 1立方分米?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们是怎样摆的?包含多少个学生摆出的长方体有:(重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摆得过程)分米2分米、高2分米、高分米、宽31分米;⑵长3分米、宽⑴长4 1分米12分米、宽1分米、高分米分米、宽⑶长62分米、高1 ⑷长师:通过刚才摆出的几种长方体,你有什么发现?:它们的体积一样,长、宽、高却不同。
生1 师:为什么呢?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摆的。
12个1:因为它们都是用生2 :我还发现我们数出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好象与长乘宽乘高的结果
一样。
生3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学生都点头同意)
师:这是一个新发现,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来验证验证::刚才大家不论怎样堆放,所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都只有12立方分米,能不能仍然用这12个1立方分米的体积单位,凭借你们的想象,堆放出一个体积比12立方分米更大的长方体?
(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和疑问,能堆放出这样的长方体吗?经过短时间的沉思,学生尝试着拉开各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距离,终于有一个、两个、三个、…更多的学生摆出来了。
)
生1:我用12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体积是15立方分米的长方体,中间我想象它是有3个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
这样,长里面一行有5个1立方
分米,宽里有这样的3行,摆了一层,体积是15立方厘米。
生2:我先摆了一层,是9立方分米,再借助想象,这样表示摆了两层,体积是18立方分米。
生3:我只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长方体的长宽高,长5分米、宽4分米、高5
分米。
师:那你能说出你的长方体包含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生3:长5分米、宽4分米底层就有20个,高5分米就有这样的5层,一共是100立方分米。
(在他的启发下又有很多同学也只摆了长宽高)
师:现在你能肯定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了吗?有怎样的关系?说出
你的理由?以下面这个长方体(长8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为例
、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2 =长×宽×高长方体体积h × V = a字母表示×b 棱长×棱长×棱长正方体的体积=3 a×a=a×字母表示 V = a
【老师的话】..........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案例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
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
动手操作,在帮助小学
生认识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方面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机,兴趣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好的向导与老师。
有了兴趣,学习地效率会有明显地提高。
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动手操作的内容,也迎合了小学
生爱玩的特点。
在本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摆一摆能摆出多少种长方体,再数
一数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还让他们利用现有的12个小正方体摆出
体积更大的长方体。
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和喜
好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的欲望,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亲手操作、实践,亲身经历、感受,在动手、动脑中自己探寻、获取知识,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自
然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中学生的求知心向和学习的潜能得到了有效的
激发挖掘,抽象的思维活动也就有了现实的实践基础和驱动力。
二、在动手操作中建构数学知识。
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
中来。
在操作中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
在向学生传授
抽象的数学知识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对图形和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
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很弱的,我们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其中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在大脑中形成各种表象。
如本案例中,教师出示了由若干个小正房体拼成的长方体,让学生数有多少个正方体“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学生的回答中体现着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初步感知。
接着在摆一摆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在过程中丰富感知,建立并强化了表象,续而经过大脑的加工,初步概括出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
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概括过读渡发展,感性到理性递进、深化、升华。
三、在动手操作中深化数学知识
当学生对某一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常常需要通过相关的连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习进行巩固强化记忆。
而动手操作是手脑并用,在练习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它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将静态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
在本案例中,学生已经初步认知了长方形的体积公式后,教师安排了“凭你的想象,谁能排出一个体积比12立方分米更大的长方体?”在这里教师不仅仅满足与学生自己的发现,不失时机的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开始毫无头绪,而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给与学生够大的空间,学生才会有所创造,发现。
越是对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越是积极,一旦问题解决,他们的思维也就得到了一种令人惊喜的发展。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今后学生的学习就会有更大的收获和发展。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确实是这样:“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
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是应当要尽可能多的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综合性、开放性的内容引导学生操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中的操作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提升数学知识,是一种特殊的动手活动,但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用来动手操作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它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课堂中是否能够发挥它的有效性。
因此为了让操作活动能够在课堂活动中最大的发挥有效性,在操作活动时要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切忌为了操作而操作,使活动本身流于形式。
在部分课堂上,有些操作活动表面上看十分热闹,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实质上是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内容没有兴趣。
在本案例中,活动目的明确,摆长方体为的就是让学生感知体积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是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
在创设操作情景时,教师要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不要看到学生一皱眉头就立刻把答案说出。
这样只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
三是要把握恰当的操作时机。
操作活动的安排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同样的操作活动,在课始、课中或课尾等不同阶段的安排,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通常,课始的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作用;课中的操作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课尾的操作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拓展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恰当的操作时机,努力使学生的操作发挥最佳效益。
四是要适时归纳操作的结果。
操作活动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一种手段,是使学生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
因此,操作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活动成果,反思活动过程,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他们的想法和创见,把在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动手操作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曾说过,动作是智慧的根源。
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指尖上”。
小学生在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前提下,产生积极思维的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只供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