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因果图法
因果图法

测试用例设计—因果图法1.引言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Cause-EffectGraphing)提供了一个把规格转化为判定表的系统化方法,从该图中可以产生测试数据。
其中原因是表示输入条件,结果是对输入执行的一系列计算后得到的输出。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因果图介绍图例说明1、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
如图2-1所示。
图2-1 因果图关系2、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
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3、ci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
ci 和ei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因果图概念1、关系(图2-1 因果图关系)①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否则ei为0。
②非:若ci是1,则ei是0;否则ei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否则ei为0。
“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否则ei为0。
“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2、约束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
例如,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
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
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如图2-2所示。
图2-2因果图约束A.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① 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 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b 和c不能同时为0。
测试用例设计-因果图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因果图方法一.方法简介定义: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法产生的背景: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没有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这样虽然各种输入条件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但多个输入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却被忽视了。
如果在测试时必须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则可能的组合数目将是天文数字,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介绍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
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Ci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
Ci和ei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因果图概念关系①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否则ei为0。
②非:若ci是1,则ei是0;否则ei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否则ei为0。
“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否则ei为0。
“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约束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
例如, 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
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
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① 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 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b 和c不能同时为0。
③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
④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不可能a是1时b是0。
输出条件约束类型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强制为0。
7因果图法详解

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结 果或者程序状态的改变), 然后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最 后为判定表中的每一列设计一个 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的定义:
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
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 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 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中出现的基本符号
原因
结果
通常在因果图中用Ci表示原因,用Ei 表示结果,各结点表示状态,可取值 “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 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b)
(c)
E约束(异):a和b中最多有一个可能 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a E
异
b
I约束(或):a、b、c中至少有一个必 须是1,即a、b、c不能同时为0;
a I 或 b c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 有一个为1;
a O 唯一 b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
a R b 要求
M约束(强制):若结果a是1,则结果b 强制为0。
a M b 强制
对于输入条件的约束有4种:
E约束(异):a和b中最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 能同时为1; I约束(或):a、b、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a、b c不能同时为0;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为1;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
因果图法举例
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输入的第一个字符 必须是“#”或“*”,第二个字符必须是 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 如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或“*”,则给 出信息N;如果第二个字符不是数字,则 给出信息M。
步骤:
软件测试用例之因果图法

软件测试⽤例之因果图法
简介
从⽤⾃然语⾔书写的程序规格说明的描述中找出因(输⼊条件)和果(输出或程序状态的改变),可以通过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因果图法即因果分析图,⼜叫特性要因图、⽯川图或鱼翅图,它是由⽇本东京⼤学教授⽯川馨提出的⼀种通过带箭头的线,将质量问题与原因之间的关系表⽰出来,是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种⼯具。
作⽤
因果图法是⼀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输⼊条件组合的测试⽅法,根据输⼊条件的组合、约束关系和输出条件的因果关系,分析输⼊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设计测试⽤例的⽅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条件涉及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法⼀般和判定表结合使⽤,通过映射同时发⽣相互影响的多个输⼊来确定判定条件。
因果图法最终⽣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采⽤因果图法能帮助我们按照⼀定的步骤选择⼀组⾼效的测试⽤例,同时,还能指出规范中存在什么问题,鉴别和制作因果图。
因果图法着重分析输⼊条件的各种组合,每种组合条件就是“因”,它必然有⼀个输出的结果,这就是“果”。
基本步骤
利⽤因果图导出测试⽤例⼀般要经过以下⼏个步骤: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结果。
原因是输⼊或输⼊条件的等价类,结果是输出条件。
给每个原因和结果并赋予⼀个标识符,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2)因果图上⽤⼀些记号表明约束条件或限制条件。
3)对需求加以分析并把它们表⽰为因果图之间的关系图。
4)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5)将判定表的每⼀列作为依据,设计测试⽤例。
测试用例设计技术之----因果图

测试用例设计技术之----因果图上次讲了因果图法的基本原理,这种方法是有因必有果,正是由于多个原因的不同组合,使得结果也不尽相同。
由于组合情况很多,才用因果图法能大大简化测试用例的数量。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有一个饮料自动售货机(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控制处理软件,它的软件规格说明如下:若投入5角钱的硬币,按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
若投入1元钱的硬币,同样也是按“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自动售货机在送出相应饮料的同时退回5角钱的硬币。
怎么分析这种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情况呢?按照因果图的说法,我们先分析一下,把原因与结果先找出来:原因是输入条件,在自动售货机里,硬币的投入、按钮的按下,都是输入,这样的话就有以下几个原因:(1)投入5角硬币(2)投入1元硬币(3)按下“橙汁”按钮(4)按下“啤酒”按钮结果有哪些呢?(1)送出“橙汁”饮料(2)送出“啤酒”饮料(3)找5角硬币按照因果关系,把因果图的雏形画出来:再加上因果图的约束关系,那么图形就成为以下:根据最终的因果图生成判定表:最后把测试用例写出来:用例编号用例说明输入数据预期结果SHJ-001 (1)投入硬币(2)按下按钮1元点击“橙汁”按钮退还5角硬币送出“橙汁”饮料SHJ-002 (1)投入硬币(2)按下按钮1元点击“啤酒”按钮退还5角硬币送出“啤酒”饮料SHJ-003 (1)投入硬币1元给出提示信息SHJ-004 (1)投入硬币(2)按下按钮5角点击“橙汁”按钮送出“橙汁”饮料SHJ-005 (1)投入硬币(2)按下按钮5角点击“啤酒”按钮送出“啤酒”饮料SHJ-006 (1)投入硬币5角给出提示信息SHJ-007 (1)按下按钮“橙汁”按钮给出提示信息SHJ-008 (1)按下按钮“啤酒”按钮给出提示信息。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售货机因果图分析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售货机因果图分析命题设计了一个自动售货机软件测试用例,用于处理单价为50美分的饮料。
规格如下:如果你放入50美分或1元硬币,并按下按钮[橙汁]或[啤酒],相应的饮料将交付如果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红灯将显示[零钱已经被换了],然后在放入1元硬币并按下按钮后,饮料将不会被递送,并且1元硬币将退出。
如果有零钱,显示“换出”的红灯将熄灭,50美分将在饮料交付时返还。
分析根据这个命题,我们可以分析自动售货机业务中存在5个条件和5个结果。
条件如下:1。
自动售货机有零钱。
投入1元硬币3。
投入50美分硬币4。
按下橙汁按钮5。
按下啤酒按钮结果:1。
自动售货机[换出]灯亮着。
当自动售货机没有变化时,会出现红灯2。
当硬币投入1元并且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时,返还1元硬币。
3.当硬币投入1元时,返还50美分。
当自动售货机4有变化时。
发送橙汁饮料5。
发送啤酒饮料因果图-绘制条件和结果有变化红灯亮1元1元50美分,啤酒50美分,橙汁因果图-绘制简单关系在绘制空白条件和结果后,我们可以标记1为主题中最直接和最简单的因果条件。
条件“有变化”和结果“红灯亮”之间的关系是“没有”。
当“有零钱”时,红灯不亮,而当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时,红灯必须亮。
2年,有条件的“投1元”和有条件的“投50分”是一种“E”关系。
这两个动作不能同时发生,即1元钱和50美分(不能同时发生);但是,我们允许“没有1元钱”和“没有50美分”(同时可能是假的)3,“啤酒选择”条件和“橙汁选择”条件为“e”关系,这两个动作不能同时发生,即“啤酒选择”和“橙汁选择”(不能同时为真);但是我们允许“不喝啤酒”和“不喝橙汁”(这可能同时是错误的)4,条件“啤酒选择”和条件“橙汁选择”相当于程序处理过程,即价格和系统处理方法都是相同的,因此这两个条件可以组合成一个中间节点此外,在两个条件之间使用“或”的关系5。
请注意,有条件的“1元”和有条件的“50美分”不是等价关系。
软件测试第四章--因果图讲解

(4)把因果图转换为决策表。 (5)根据决策表中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3.6.3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
实例 用因果图法测试以下程序。
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输入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或*, 第二个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如 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或*,则给出信息N,如果第二个字符不 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
和果(输出结果或程序状态的改变),画出因果图。
(2)将得到的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3)为判定表中每一列所表示的情况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的简介(续)
使用因果图法的优点:
(1)考虑到了输入情况的各种组合以及各个输入情况之间的 相互制约关系。
(2)能够帮助测试人员按照一定的步骤,高效率的开发测试 用例。
a
R
b
要求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a为1时,b不能为0。
因果图(续)
因果图中用来表示约束关系的约束符号:
a
M
b
强制
M约束(强制):若结果a为1,则结果b强制为0。
因果图(续)
因果图中用来表示约束关系的约束符号:
E 异
a
I
b 或
a
a
O
b b
唯一
c
a
a
R
M
要求
b
强制
b
因果图(续)
因果图法最终生成的是决策表。利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的 基本步骤如下: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中哪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 件的等价类),哪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因 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因果图法

测试用例设计—因果图法1.引言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Cause-EffectGraphing)提供了一个把规格转化为判定表的系统化方法,从该图中可以产生测试数据。
其中原因是表示输入条件,结果是对输入执行的一系列计算后得到的输出。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因果图介绍2.1图例说明1、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
如图2-1所示。
图2-1 因果图关系2、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
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3、ci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
ci和ei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2.2因果图概念1、关系(图2-1 因果图关系)①恒等:若ci是1,则ei也是1;否则ei为0。
②非:若ci是1,则ei是0;否则ei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是1;否则ei为0。
“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为1;否则ei为0。
“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2、约束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
例如,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
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
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如图2-2所示。
图2-2因果图约束A.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①E约束(异):a和b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b不能同时为1。
②I约束(或):a、b和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a、b 和c不能同时为0。
11、因果图法

11、因果图法因果图法的定义因果图法是⼀种利⽤图解法分析输⼊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设计测试⽤例的⽅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特点:(1)考虑输⼊条件的相互制约及组合关系(2)考虑输出条件对输⼊条件的依赖关系因果图的核⼼因果图法⽐较适合输⼊条件⽐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条件的排列组合。
所谓的原因就是输⼊,所谓的结果就是输出。
因果图的“因”—输⼊条件因果图的“果”—输出结果因果图法要注意考虑:所有输⼊/输出条件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组合关系输出结果对输⼊条件的依赖关系,也就是什么样的输⼊组合会产⽣怎样的输出结果,即“因果关系”因果图中的基本符号通常在因果图中⽤Ci表⽰原因,⽤Ei表⽰结果,各结点表⽰状态,可取值“0”或“1”。
“0”表⽰某状态不出现,“1”表⽰某状态出现。
因果图中的约束条件利⽤因果图导出测试⽤例需要经过以下⼏个步骤:①找出所有的原因,原因即输⼊条件或输⼊条件的等价类。
②找出所有的结果,结果即输出条件。
③明确所有输⼊条件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及组合关系。
哪些条件不能组合到⼀起,哪些条件可以组合到⼀起④明确所有输出条件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及组合关系。
哪些输出结果不能同时输出,哪些输出结果可以同时输出⑤找出什么样的输⼊条件组合会产⽣哪种输出结果⑥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决策表。
⑦为判定表/决策表中的每⼀列表⽰的情况设计测试⽤例。
案例:交通⼀卡通⾃动充值软件系统需求-系统只接收50、100元纸币,⼀次只能使⽤⼀张纸币,⼗次充值⾦额只能为50元或100元。
-若输⼊50元纸币,并选择充值50元,完成充值后退卡,提⽰充值成功;-若输⼊50元纸币,并选择充值100元,提⽰输⼊⾦额不⾜,并退回50元;-若输⼊100元纸币,并选择充值50元,完成充值后退卡,提⽰充值成功,找零50元;-若输⼊100元纸币,并选择充值100元,完成充值后退卡,提⽰充值成功;-若输⼊纸币后在规定时间内不选择充值按钮,退回输⼊的纸币,并提⽰错误;-若选择充值按钮后不输⼊纸币,提⽰错误结果:分析:1、找到所有输⼊条件编号2、找到所有输出条件编号3、找出所有输⼊、输出的制约关系根据因果图再制作出对应的“表格”。
第10讲 因果图法

因果图中的约束
• 因果图中的约束
• 在实际问题中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输出状态相互 之间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对 于输入条件的约束有E、I、O、R四种约束,对于 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约束。
因果图中的约束
• E约束(异):a和b中最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和 b不能同时为1。
a
E
b
异(互 斥)
第二步:画出因果图
所有原因结点列在左边,所有结果结点列在右边。 建立中间结点,表示处理的中间状态。 中间结点: 11、投入1元硬币且押下饮料按钮 12、押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 13、应当找5角零钱并且售货机有零钱找 14、钱已付清
案例分析(自动售货机) 案例分析(自动售货机)
第二步:画出因果图
因果图中的约束
• I 约束(或):a、b、c中至少有一个必须 为1,即 a、b、c不能同时为0。
a
I 或(包 含)
b c
因果图中的约束
• O约束(唯一):a和b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 个为1。
a
O
b
唯一
因果图中的约束
• R约束(要求):a是1时,b必须是1,即a 为1时,b不能为0。
a
R 要求
b
因果图中的约束
测试方法的选择
• 以下是各种测试方法选择的综合策略,可在实 际应用过程中参考。
• 首先进行等价类划分,包括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的 等价划分,将无限测试变成有限测试,这是减少工 作量和提高测试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经验表 明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能力 最强。 • 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 盖程度。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覆盖标准,应当再补 充足够的测试用例。 • 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 则应在一开始就选用因果图法。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2——因果图判定表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2——因果图判定表判定表法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种输入情况下执行不同动作的工具,判定表方法主要用于处理程序输入条件的不同组合,但是要求条件的组合必须是bool类型,而且条件和预期的结果都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判定表能够有效地弥补等价类和边界值方法的不足,使得输入条件之间的组合和相互影响得到充分的测试。
使用判定表的一般思路是:1、需求分析,分析出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各种组合2、将条件和结果分别填入判定表3、讲条件和结果进行二进制排列4、针对每一项组合,分析出结果,并去除无效项,是判定表得到简化。
在合并判定表时,如果条件之中只有一个不同,则可以合并。
如果判定表的组合不够多,建议不要进行合并,这样可以测试的充分一些。
5、每一列生成一个测试用例以阅读指南的例子来设计一个判定表:从例子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条件组合使用判定表方法可以充分弥补等价类边界值得不足,但是当输入条件过多时,使用判定表会产生大量测试用例。
而其无效用例不易发现,更不能覆盖条件之间的先后关系。
因此,在一定情况下,使用判定表还需要因果图的帮忙。
--------------------------------------------------------------------------------因果图因果图用于描述系统之间的输入输出,输入输出之间的约束关系和因果关系。
因果图与判定表往往结合使用,使用因果图可以得到判定表。
使用因果图的方法:1、分析输入输出并进行标识2、分析输入和输入、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3、将得到的关系使用因果图的方法表示出来4、根据因果图得到判定表5、依据判定表生成测试用例这里分析一个自动售货机的因果图分析方法:条件:有一个处理单价为5角的自动售货机,当投入5角或1元硬币时,选择橙汁或啤酒,饮料出来;若自动售货机没有零钱,则显示零钱照完,亮红灯,这时候投入的1元被退出来,饮料不送出来。
如果有零钱,则出饮料并找5角钱。
5、因果图法

功能测试技术因果图法-因果图法东软IT人才实训中心3 Sept. 2008© Neusoft Confidential1主要内容•因果图法的概念•因果关系•约束•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步骤2因果图法•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没有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因果图法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设试例的方它适合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合情况。
•因果图法考虑了输入情况的各种组合及输入情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3因果图中出现的本符号因果图中出现的基本符号原因结果通常在因果图中用Ci表示原因,用Ei表示结果,各结点表示状态,可取值“0”或“1”。
“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4因果关系c1c1e1c1e1~c2e1Ve1c1Vc3c2(a)恒等(b)非(c)或(d)与等也恒等:若C1为1,则e1也为1非:若C1为1,则e1为0或则或:若c1或c2或c3为1,则e1为1与:若c1和c2都为1,则e1为15约束•实际问题当中,输入状态相互之间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约束类别:–E (Exclusive or )、I (In )、O (Only )、R (Request )•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表明这些约束aa aaEIbObRb异a 最多有一c或b唯一要求至少有个和b 最多有个为1,即a 和b 不能同时为1a 是1时,b 必须为1a 、b 、c 至少有一个为1,即不能同时为0a 、b 必须且仅有一个为16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步骤根据程序规格说明书描述的语义内容分析并确定“原因”和“结•根据程序规格说明书描述的语义内容,分析并确定原因和结果”,找出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其表示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
成连接各个原因与各个结果的“因果图”•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在因果图上用记号标明约束或限制条件;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在因果图上用记号标明约束或限制条件•将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根据判定表中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7因果图法案例•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输入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或“*”,第二个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果第个字符是#或*则给出信N;如果第一个字符不是“”或“”,则给出信息如果第二个字符不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
黑盒测试用例--因果图设计法

黑盒测试用例--因果图设计法
•因果图:是一种简化了的逻辑图,能直观地表明程序输入条件(原因)和输出动作(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果图法:是借助图形来设计测试用例的一种系统方法,特别适用于被测试程序具有多种输入条件,程序的输出又依赖于输入条件的各种的情况。
描述:
1.年薪制员工:严重过失,扣年终风险金的4%;
过失,扣年终风险金的2%
2.非年薪制员工:严重过失,扣当月薪资的8%
过失,扣当月薪资的4%
要求:如果年薪制员工既是过失又是严重过失则扣年终风险金的4% ;非年薪制员工既是过失又是严重过失扣当月薪资的8%
首先列出原因和结果
其次画出因果图:
再次:转换为判定表:
最后:分析测试用例
因果图的优点、缺点:
优点:不论输入条件的组合多么复杂,总可以按照上面的例子给出的步骤找出测试用例。
不足:输入条件的组合数2ª随a的上升急剧增长,当a较大时,因果图的结构将变得十分复杂,而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则更为麻烦。
转自:哈尔滨软件测试交流/。
测试用例--因果图、判定表法

测试⽤例--因果图、判定表法因果图、判定表法⼀、应⽤场合 在界⾯中有多个控件,控件之间有组合或限制关系,不同的输⼊组合会对应不同的输出结果,如果想弄清楚不同的输⼊组合到底对应哪些输出结果,可以使⽤因果图/判定表法。
(因果图/判定表法⽐较适合测试组合数量较少的情况,⼀般少于20种)⼆、因果图 因(原因):输⼊条件 果(结果):输出结果 因果图:就是通过画图的⽅式来表⽰输⼊条件(因)和输出结果(果)之间的关系。
三、因果图中的图形符号 1、基本图形符号 表⽰的是因与果之间的关系 恒等 如果a=1 ,那么b=1 如果a=0,那么b=0 与 与的含义:只有所有条件都为1时,结果为1,有任何⼀个条件为0(或者所有条件为0)那么结果为0. 简化:全1为1,有0为0 分析过程如下图: 与的图形符号: 或 或的含义:只有所有条件都为0时,结果为0,有任何1个条件为1(或者所有条件为1)时,结果为1 简化:全0为0,有1为1 或的关系图形符号: ⾮:取反 如果a=1,那么b=0 如果a=0,那么b=1 2、限制关系图形符号 限制关系图形要么在因(输⼊条件)之间,要么在果(输出结果)之间。
互斥(E-exclude) 含义:可以不选,如果选只能选1个 唯⼀(O-Only) 含义:有且只有1个(必须要选,⽽且只能选1个) 唯⼀和互斥的区别: 互斥可以不选 唯⼀必须要选1个 包含(I-include) 含义:⾄少选1个(可以多选,不能不选,最少得选1个) 要求(R-required) 含义:如果a=1 那么要求b必须是1,反之如果a=0,那么b值⽆所谓 屏蔽(M-masked) 含义:当a=1时,b=0 当a=0,b的值有可能是1,也有可能是0四、测试步骤 被测程序:交通⼀卡通充值模拟系统 步骤1:了解需求,找出所有的输⼊条件(因) 投币50元 投币100元 充值50元 充值100元 步骤2:找出所有的输出结果(果) 成功充值并退卡 找零 错误提⽰并退卡 将因和果填⼊《判定表》中 步骤3:找出输⼊条件之间的组合和限制关系。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精)

• 实例3:有一个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饮料的 自动售货机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其规格 说明如下:
–若投入5角钱或1元钱的硬币,压下【橙汁】 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 –若售货机没有零钱找,则一个显示【零钱 找完】的红灯亮,这时在投入1元硬币并押 下按钮后,饮料不送出来而且1元硬币也退 出来 –若有零钱找,则显示【零钱找完】的红灯 灭,在送出饮料的同时退还5角硬币
4
2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
• 建立中间节点,表示处理中间状态
• • • • 11.投入1元硬币且押下饮料按钮 12.押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 13.应当找5角零钱并且售货机有零钱找 14.钱已付清
3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
• (2)画出因果图。所有原因节点列在左边, 所有结果节点列在右边 • (3)由于2与3,4与5不能同时发生,分别 加上约束条件E • (4)因果图 • (5)转换成决策表
1
因果图法测试举例
(1)分析这一段说明,列出原因和结果
原• 4.押下橙汁按钮 • 5.押下啤酒按钮
结果: • 21.售货机【零钱找 完】灯亮 • 22.退还1元硬币 • 23.退还5角硬币 • 24.送出橙汁饮料 • 25.送出啤酒饮料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化】售货机因果图分析

实验三黑盒测试(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因果图法生成测试用例的步骤。
二、相关内容利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的基本步骤如下:(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中哪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哪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的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
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为决策表。
(5)根据决策表中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三、实验内容有一个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饮料的自动售货机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
其规格说明如下:若投入5角钱或1元钱的硬币,押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
若售货机没有零钱找,则一个显示〖零钱找完〗的红灯亮,这时在投入1元硬币并押下按钮后,饮料不送出来而且1元硬币也退出来;若有零钱找,则显示〖零钱找完〗的红灯灭,在送出饮料的同时退还5角硬币。
编写程序实现之,然后用因果图法对自动售货机设计测试用例并测试之。
要求:1、编写程序,实现上述自动售货过程。
(任选一种自己熟悉的语言,有无界面均可,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
)2、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1)正确画出因果图。
(2)画出决策表。
(3)给出测试用例。
提示:可按如下步骤进行:1)分析这一段说明,列出原因和结果。
2)画出因果图。
(所有原因结点列在左边,所有结果点列在右边。
可以考虑建立中间结点,表示处理的中间状态。
比如,可设如下几种中间状态:该找5角,可找5角,按下按钮、钱已付清)3)画出决策表。
4)给出测试用例。
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提交内容:源程序清单、因果图、决策表。
(测试用例有时间就设计,没有时间可以不设计)一,因果图;因果图-画条件和结果有零钱选橙汁选啤酒投5角投1元红灯亮出橙汁出啤酒找5角找1元有零钱红灯亮出橙汁出啤酒找5角找1元E E因果图-应该找零钱出橙汁出啤酒找5角找1元EE红灯亮出橙汁出啤酒找5角找1元EE出橙汁出啤酒找5角找1元EE因果图-5角钱付清红灯亮出橙汁出啤酒找5角找1元EE因果图-退还1元有零钱选橙汁选啤酒投5角投1元红灯亮出橙汁出啤酒找5角找1元EE 选商品钱付清VVVV应该找零钱V能够找零钱VV判定表去除无效用例合并判定表二,源程序:#include <stdio.h>#include<math.h>main(){ float a;int b;float LingQian=50;system("graftabl 936");clrscr();B:if(LingQian==0){printf("\n零钱找完!红灯亮!\n");}printf("\n请投币:\n");scanf("%f",&a);if(LingQian==0&&a==1){printf("返回1元") ;goto B;};if(a==0.5||a==1){printf("请选择饮料:\n 1为可乐!2为啤酒!\n"); scanf("%d",&b);if(a==1&&b==1){printf("\n可乐\n 找零:0.5元\n");LingQian=LingQian-0.5;}else if(a==1&&b==2){printf("\n啤酒\n 找零:0.5元\n");LingQian=LingQian-0.5;}else if(a==0.5&&b==1){printf("\n可乐\n");LingQian=LingQian+0.5;}else if(a==0.5&&b==2){printf("\n啤酒\n");LingQian=LingQian+0.5;}}else{goto B;}goto B;}。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根据因果图法来设计测试用例步骤如下:
1、第一步,明确测试品级:在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之前,必须明确所
要测试的产品,包括其品牌、型号等。
2、第二步,了解产品的用途及其使用规则:明确产品的用途,
了解产品的特点和性能指标,以及产品的使用规则。
3、第三步,设计因果图:将了解到的产品的用途和使用规则,
以因果图的形式描述,以明确测试的案例点。
4、第四步,设计测试用例:根据案例点,设计测试用例,填写
用例文档,完成测试用例设计。
因果图法就是通过图形来表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依
据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设计测试用例。
因此,设计测试用例时,应尽量充分考虑因果图中的各种可能情况,例如正常工作流程、
可能出现的错误处理流程、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流程等。
同时,设计测试用例时还应考虑该测试方案的设计结构,如用例
的组织方式、对流程的剖析程度。
,确定测试的开始条件、结束条件、测试的优先级、预估的测试工期等,以及编写测试用例和其他测试文档,最终完成测试用例的设计。
因此,运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需要仔细分析考虑,以确保准确、完善的测试用例设计,有效提升测试的质量。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售货机因果图分析

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售货机因果图分析命题有一个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饮料的自动售货机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
其规格说明如下:若投入5角钱或1元钱的硬币,押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
若售货机没有零钱找,则一个显示〖零钱找完〗的红灯亮,这时在投入1元硬币并押下按钮后,饮料不送出来而且1元硬币也退出来;若有零钱找,则显示〖零钱找完〗的红灯灭,在送出饮料的同时退还5角硬币。
分析根据该命题,我们可以分析出,自动售货机的业务中一共存在5个条件和5个结果,分别是:条件:1.售货机有零钱找2.投入1元硬币3.投入5角硬币4.押下橙汁按钮5.押下啤酒按钮结果:1.售货机〖零钱找完〗灯亮当售货机中没有零钱的时候就有亮红灯2.退还1元硬币当投入1元,而且售货机中没有零钱可找的时候3.退还5角硬币 当投入1元,而且售货机中有零钱可找的时候4.送出橙汁饮料5.送出啤酒饮料因果图-画条件和结果有零钱选橙汁选啤酒投5角投1元红灯亮出橙汁出啤酒找5角找1元因果图-画简单关系在画完空白的条件和结果之后,我们可以将题目中最直接和简单的因果条件标出1、条件“有零钱”和结果“红灯亮”是一个“非”的关系,当“有零钱”的时候,红灯是不亮的,而当售货机中“没有零钱”的时候,红灯必须要亮的。
2、条件“投1元”和条件“投5角”是一个“E ”的关系,这两个动作不可能同时发生,即同时投入1元钱和5角钱(不能同时为真);但是我们允许即“不投入1元钱”也“不投入5角钱”(可以同时为假)。
3、条件“选啤酒”和条件“选橙汁”是一个“E ”的关系,这两个动作不可能同时发生,即同时“选择啤酒”和“选择橙汁”(不能同时为真);但是我们允许即“不选择啤酒”也“不选择橙汁”(可以同时为假)。
4、条件“选啤酒”和条件“选橙汁”对于程序处理过程是等价的,即二者无论是价格还是系统的处理方法都是相同的,因此这两个条件可以合并为一个中间节点。
而且这两个条件之间使用“或”的关系。
测试方法因果图法

C2 E2
C3 E3
E
C4
V
12
E4
C5
3决策表
c1:投入1元5角硬币 c2:投入2元硬币 c3:按可乐按钮 c4:按雪碧按钮 c5:按红茶按钮 11:已投币 12:已按钮 a1:退还5角硬币 a2:送出可乐饮料 a3:送出雪碧饮料 a4:送出红茶饮料
1234 1111 0000 1000 0100 0010 1111 1110
11
c5
E
c6
V
E1
V
E2 E3
V
V
E4
c7
规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1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C5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C6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C7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2因果图
10为导出结果的中间原因
c1
a1
V 10
~
V
c2
a2
c3
~
a3
因果图表示
带有E约束的因果图
c1
a1
E
V 10
~
V
c2
a2
c3
~
a3
具有E约束的因果图表示
将因果图转化为判定表
12 3
C1 1 1 1
C2 1 1 0
C3 1 0 1
10
1
a1
a2
√
a3 不可能 √ √
测试
3
用例
45 10 01 01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之因果图法
(一)因果图法的来源
大家熟悉的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
但是,如考虑所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会由于组合情况数目相当大,需要大量的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是一种帮助人们系统地选择一组高效率测试用例的方法。
(二)因果图法的特点
考虑输入条件间的组合关系;
考虑输出条件对输入条件的信赖关系,即因果关系;
测试用例发现错误的效率高;
能检查出功能说明中的某些不一致或遗漏;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产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和各种组合情况。
(三)因果图法基本步骤
1.分割功能说明书
对于规模比较大的程序来说,由于输入条件的组合数太大,所以很难整体上使用一个因果图。
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分别对每个部分使用因果图。
例如,测试编译程序时,可以把每个语句作为一个部分。
2.识别出“原因”和“结果”,并加以编号
所谓原因,是指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而结果则是指输出条件或输出条件的等价类。
每个原因或结果都对应于因果图中的一个节点。
当原因或结果成立(或出现)时,相应的节点取值为1,否则为0。
例如,有一个饮料自动售货机(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控制处理软件,它的软件规格说明如下:
若投入5角钱的硬币,按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
若投入1元钱的硬币,同样也是按“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自动售货机在送出相应饮料的同时退回5角钱的硬币。
分析这一段说明,我们可以列出原因和结果。
原因如下:
✧投入1元硬币;
✧投入5角硬币;
✧按下“橙汁”按钮;
✧按下“啤酒”按钮
结果
✧退还5角钱;
✧送出“橙汁”饮料;
✧送出“啤酒”饮料
3.根据功能说明书中规定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画出因果图
因果图的基本符号如图1所示:
1.因果图的基本符号
图中左边的节点表示原因,右边的节点表示结果。
恒等、非、或、与的含义:
✧恒等:若a=1,则b=1;若a=0,则b=0;
✧非:若a=1,则b=0,若a=0,则b=1;
✧或:若a=1或b=1或c=1,则d=1;若a= b= c=0,则d=0;
✧与:若a= b= c=1,则d=1;若a=0或b=0或c=0,则d=0。
画因果图时,原因在左,结果在右,由上而下排列,并根据功能说明书中规定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用上述基本符号连接起来。
在因果图中还可以引入一些中间节点。
利用上面的例子,根据原因和结果,可以画出相对应的因果图,如下图所示:
投入1元硬币
投入5角硬币
按下“橙
汁”按钮
按下“啤
酒”按钮
退还5角硬币
送出“啤酒”饮料
因果图
注意:在绘制因果图时,需要引入一些必要的表示中间状态的处理节点。
4.根据功能说明在因果图中加上约束条件
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
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因果图的约束条件如图所示:
E
互斥
I
包含
O
唯一
R
要求屏蔽
M
其中互斥、包含、唯一、要求时对原因的约束,屏蔽是对结果的约束。
他们的含义如下:
✧互斥:表示不同时为1,即a,b,c中至多只有一个1;
✧包含:表示至少有一个1,即a,b,c中不同时为0;
✧唯一:表示a,b,c中有且仅有一个1;
✧要求:表示若a=1,则b必须为1。
即不可能a=1且b=0;
屏蔽:表示若a=1,则b必须为0
完善上面的因果图,添加必要的约束条件,如原因①和原因②不能同时发生,也即1元硬币和5角硬币不会同时被投入到自动售货机内;而原因③和原因④也不能同时发生,因为程序的规格说明书规定,在投入硬币后,只能按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
添加约束条件的因果图如下图所示:
投入1元硬币
投入5角硬币
按下“橙汁
按下“啤酒
退还5角硬币
送出“橙汁”饮料
送出“啤酒”饮料
添加约束条件的因果图
E
5.根据因果图画出判定表
画判定表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可以把所有原因作为输入条件,每一项原因(输入条件)安排为一行,而所有的输入条件的组合一一列出(真值为1,假值为0),对于每一种条件组合安排为一列,并把各个条件的取值情况分别添入判定表中对应的每一个单元格中。
例如,如果因果图中的原因有4项,那么,判定表中的输入条件则共有4行,而列数则为24=16。
确定好输入条件的取值之后,我们便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判定表推算出各种结果的组合,也即输出,其中也包括中间节点的状态取值。
上述方法考虑了所有条件的所有组合情况,在输入条件比较多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过多的条件组合,从而导致判定表的行数太多,过于复杂。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这些条件之间可能会存在约束条件,所以很多条件的组合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它们在判定表中也完全是多余的。
因此根据因果图画出判定表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排除掉这些无效的条件组合,从而使判定表的列数大幅度减少。
例如,根据图所示的因果图,可以画出如表所示的判定表。
6.为判定表的每一列设计一个测试用例
即为从因果图中导出的判定表中的每一列设计一个测试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