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原因 有哪些危害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三)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在干旱半干 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面 蒸发是降水的二倍多,而且降水集中。黄土高原 的特性决定了其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资源供求 矛盾日益突出。 • (四)山地丘陵面积大。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 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80%,而河谷平川 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0%。这种起伏的地貌构造不 适合农耕,加之该地区贫穷落后,人口增长速度 快,农业单一经营、广种薄收、粗放耕作等,同 时,乱垦滥挖现象十分严重,形成“越垦越穷, 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 2、人为因素。除自然因素外,人为的不合理利用 土地,比如毁林毁草、滥垦滥牧、开荒扩种、陡 坡耕作等会造成水土的流失。 • (1)毁坏植被,陡坡耕种。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 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 人口增长速度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 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 • (2)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长期以来,由 于放牧强度的增大,严重影响了草地的覆盖率, 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人工草地是黄土高 原产草量最高的草地,可达7.81t/hm2。由于改良 草场与人工草场所占比例相对于自然草场要小得 多,因此超载放牧对草场的破坏程度十分大。
• (五)植被覆盖率低。在黄土高原上, 30%~40%左右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给 人留下满目疮痍的景象。人工草地很少, 更有甚者,有的地方由于过垦山坡,表土 流失严重,显露出基岩,而植被覆盖率的 进一步降低更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
• (一)水土流失现状 • 1、水土流失面积广强度大。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 64×104km2,水土流失面积达45.4×104km2。 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光 山秃岭的景象。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 年平均为16亿t,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黄河下游的 河道上,平均每年淤高10cm,造成下游河床高出 两岸地面3~10cm,最高处达15cm,成为举世闻 名的“地上悬河”,使1亿多人口受到洪水的严重 威胁。黄土高原地区范围广,面积大,而且水蚀、 风蚀强度十分严重。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相当于 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和长江4条大河输 沙量的总和。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 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 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 ①植被的破坏 •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 ③开矿
水土流失的危害
• 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 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 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一)冲毁土地,破坏良田 • 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 • (二)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 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 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 肥力下降,据试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 土层1cm,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t,同时带 走6一15t氮,10-15t磷、200-300t钾。 • 此外,水土流失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也带来一 系列不利影响,它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表层结皮,抑制了微生物 活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有效供水,降低了作物产量和质量。
• 重力侵蚀Gravity erosion:是指地表土石物质受到地震、 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海浪、风、冻融、冰川,人工 采掘和爆破等任何一种应力作用时,在自重力为主的作用 下,失去平衡而产生破坏、迁移和堆积的一种侵蚀过程。 常见于山地、丘陵,河谷和沟谷的坡地上。 • 发生的条件:①土石松散或滑动易破坏;②土石临空坡度 陡,表面土石外张力;③地面缺乏植物覆盖,又无人工保 护措施。 • 影响:重力侵蚀破坏耕地、掩埋庄稼;摧毁城镇、村庄和 厂矿;破坏交通道路、通讯设施和渠道;堵塞河流,并为 河流和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间接地造成河流治理困难。
03

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水土流失
闸上小学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 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 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 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 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我国 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樵采、毁 林开荒、 战场

植 被 水蚀
破 风蚀 坏
2、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2)不合理的 耕作制度
轮荒制度
2、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3)开 矿 露天煤矿的建设
开挖露天煤矿——破坏植被,形成新物源 河道滩地开矿——泥沙入河
思考:
水土流失 的原因,我 们可以采 取哪些措 施?
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气候 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 用明显
地形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 坡面物质不稳定
植被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 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
土壤 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 发育,抗侵蚀能力低
2、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1)、植被的破坏
历史—— 营造宫殿

黄河水土流失及治理浅析

黄河水土流失及治理浅析
科技创新与应用 l 2 0 1 3 年 第2 9 期
资源与环境
黄河水土流失及治理浅析
杜 丹 余 闪 闪
(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摘 要: 黄河流域 自古是我们 中华 民族的摇篮, 也是世界 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黄河, 作为 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母亲河, 不仅传承着 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而且也养育着祖 国 8 . 7 %的人 口( 据2 0 o 0年资料统计 ) 。然而, 目前黄河的生态危机正在 日益加剧 , 并面I 】 盘着 土地 荒 漠化 , 水 资 源短 缺 , 水 土流 失 面 积增 大( 黄 河 中游 的黄 土 高原 大 面积 的 水 土流 失是 黄 河水 土 流 失 面积 增 大 的主 要 原 因) , 水 污 染严 重 , 断流 加剧 , 生存 环境 恶化 等诸 多问题 交 织的 严 峻形 势 , 给 流域 人 民乃 至整 个 国 家都 发 出 了严 重 的警 示 。 因此 文章 将 从
黄 河水 土 流失 的原 因谈 起 , 从 根 本上 找 寻 治理 的 方 法。 关 键词 : 黄河; 泥沙; 水土流失; 界第 五大长河 , 它发源 于青藏高原 流 设优 良生态 、促进地区发展上开展科学试验 。一方面应用现有 的科 研成 经了九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 其 中流域总面积达到 7 5 2 4 4 3 平方公里 。 灌溉 果 , 进一 步研究 , 改善水土 流失 的农业措施 , 另一方面进 一步对黄 土高原 了2 亿多亩耕地 ,直接养育了 1 亿左 右人 口而间接对我们产生 的价值 更 黄河流域水文环境 的研究 和探索 , 建立建设动态监测评价关键 技术 , 全国 不用再 说 , 可是黄河在流经黄土 高原之后支流会带入7 t l t 泥沙。 是黄河成 水土保持监测 网络 与管理信息 系统 。建立个 因素之 间的动态联 系。 为世 界含沙量最多 ,其 中在众 多水利枢纽 中三 门峡年 均输 沙量越 1 6 亿 在重要节点设立水利枢纽 。 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泥沙含量 巨大 , 而采用 吨, 平均含沙量 3 5 千克每立方米而反观我 国另一条长河长江每立方米 含 改善 当地生态环境 的方法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 的效果 , 这就 需要 借助现 沙量不到一 千克。 三万里河人海 , 然后有 多少泥 沙一起 流人大海 。 而且泥 代科 技 , 建立黄河 中下 游的水文分 布图 , 根据相关 泥沙含量 和流量流速 , 沙量大造成黄河下 游堤坝 压力大 , 所 以我 国黄河流域 的水利枢 纽主要集 合 理建设 水利工程 , 增添水利设施 。如现在 的三 门峡水 利枢纽 , 小浪底水 中在黄河下游 , 显 而易见黄河 中段 的大量 泥沙流失导致我 国拨 人大量的 利 枢纽等 , 有效 的减淤 、 防洪 、 防凌 、 供水灌溉等 。 人力物力。却仅仅 是遏止住水土 流失 , 却无法解决原 因。 合理 推广防止水 土流失措施 。整体黄河 中下游流域治理需要与 民结 黄河 中段流 域 的黄 土高原 由于高原气 候及东 西走 向的西部 山脉影 合 , 与 当地结合 , 生态环境 造就人文环 境 , 但是人文环 境同样可 以改善生 响, 造成 暴雨集 中 , 且 气候干旱 , 土壤 干燥 , 从而造成 水土流失更 为容易 。 态环 境。 推广农作物高产节水技术 , 技术人员下乡指导 当地农 民根据作物 黄土高原境内的河 水来源只要来 自降水 , 而黄土高原 的土质黄 土主要为 税 费需求周期运用耕作技 术 , , 合理有效用水 。从而达 到节水 增产增效 的 风成黄土 , 粉粒 占黄土总重量 的 5 0 %, 结构疏松 、 富含碳酸盐 、 孑 L 隙度大 、 目的。 种植抗旱丰产 的新作物新品种 。 推广节灌技术 , 把有 限水资源经济 透水性强 、 遇水 易崩解 、 抗冲抗蚀 性弱 , 所以常降暴雨 , 且河流 主要来 源于 有效 的用 于农业 生产 , 了解各作物 的各个生长 阶段的需水量 , 合理采用微 降水的地域性造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中黄河每年经陕县流失泥 滴灌 、 微喷灌 和出流灌 , 小管 出流灌 、 瓦罐 渗灌 、 点浇等形 式 , 有 效利用水 沙约 1 6 亿吨 , 这是显而易见的土壤 缺失。而黄土高原地 区也 是—个粮食 资源 。向各家各户推广薄壁水窖技术 , 按 照黄河中下游流域降雨分 布来 低产 区, 所以有效的确保 当地土壤。 看, 降雨足以供 给各方 面用水 , 然而 由于蒸发量 巨大 导致当地居 民用水 不 流不尽 的黄河水 , 冲不尽 的黄- t - f  ̄ 。 形象说 明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方 足 。 所以建议向降雨适量地区推广薄壁水窖技术 , 水 泥薄壁水 窖具有 积蓄 面的恶 陛循环 , 其中一点地下水 位降低 , 近几年来黄河水 流泥沙含量较大 雨水 , 拦 沙拦 泥作用 , 而且建在公路附近 的薄壁水窖 还具有保护公路 及两 导致 当地居 民及生产单位对地下水依赖较大 , 早在 1 9 7 9 年对黄河流域平 旁农路和梯 田的作用 , 利用庭 院建造的薄壁水窖蓄雨水 , 既可补充人 畜饮 原 区的浅层地下水利用率 达 4 8 . 6 %, 海、 滦河流域更高达 8 7 . 4 %, 现今居 民 水的不足 , 又可以发展塑料 大棚 日光温室种蔬菜 , 在果 树需水关键期 进行 人 口和相应供应单位增加更是加重 了黄河 中段流域地下水压力 ,而且数 补充灌溉 , 发展适度 规模养殖。 据表 明黄土高原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 ,土壤水量下降进一步导致 了土壤 以上是对 黄河 中下游流域 尤其是 黄土高原 方面水 土流失 的初 步分 的粘绪 眭降低 , 从而增 加了黄河中的泥沙含量 , 黄河泥 沙含量增多导致水 析和处理措施的总结 。由此看来 , 按 黄河 流域 现今发展趋势 , 近有各种 水 质利用 降低 , 又再次增加 了地下水的供水压 力 , 从 而形成恶性循环 。降低 利枢纽 的有效防护和综合施治 ,远有生态环境缓缓恢复和各种新 规律的 可 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是降低泥沙含量的根本 方法。 发现新技 术的应用 , 上有 国家综合治理 , 建 立有关黄河 的水文研究 , 下面 从现 行方法来 看从生物 方面来说 建立速 生林改善 当地生 态环境 坚 还有 当地居 民各种节水蓄水措施 的应用 。在可预见 的未来黄河水 土流失 持走 “ 种 草种树 、 发展畜 牧 、 治穷致富 ” 的生态 建设路子 , 利用 生物 的沙 土 的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善 ,而黄河 中下游流域的居 民环境也会得 到有效改 固结性 ,在水流 冲击频繁 的地方建立树木防护带 ,因地制宜种植根 系广 善 泛, 吸水量大 , 新陈代谢速 率 陕的植 物。而黄土 高原有大片密度较小而 降 参 考 文 献 雨适 当的地 区, 当地要采取退耕 、 封育、 禁牧 等措施 , 促 进 当地生态 自 然修 f 1 1 崔洁令 浅谈黄 河水 土流失的治理 与措施. 中国城市发展 网2 o o 9 ( 7 ) . 复, 恢复植被覆盖 。 作者 简介 : 杜丹( 1 9 9 1 一 ) , 女, 汉族 , 河 南省 南阳人 , 现 为郑州大学水利 从研究 方面着手从 1 9 4 9 — 2 0 0 5 年以来 ,我国对黄土 高原有 了综合 、 与环境 学院 2 0 1 0 级水利水 电工程专业本科生。 系统和全面研究 , 对 黄土高原 的形成 、 土地类 型 、 灾 害危害 、 经济 发展 、 整 余 闪 闪( 1 9 9 2 一 ) , 女, 汉族 , 河南省商丘人 , 现 为郑 州大学水利与环境 治进程等 , 取得详实 的资料 , 掌握 了土壤侵蚀发展规律 , 更在 水土保持 、 建 学院 2 0 1 0 级水利水 电工程专业本科生。 矿硅质岩层 的分布范 围与沉积特征 , 亦控制了成矿 元素的分布规 律。 该 构 造具 多期次 活动 , 都伴 随着热水 的喷流 , 并 携带 了丰富 的 s b 、 c u 、 P l 1 、 z n 、 鲰、 F e 、 B a 等成矿物质 , 通 过与海水 混合成含 矿热水溶 液 , 沿 同生断层 两 侧及 附近沉积成矿 。断 层上升盘一侧 多沉积 s b 硫化 物 , 下降盘 ( 深水 环 境) 多沉积 P b 、 z n 、 缸、 C u 、 s b 等硫 化物 , 断 层喷流 V I 处有 c u 及F e 等硫 化 物 的堆积 。 褶皱构造 : 加里东期褶皱变形变质作用, 导致背斜核部形成虚脱空间 和硅质岩层的碎裂 , 从而有利于锑等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至扩容区一 背斜核 斜核部有显 著的控 制作用 。 3 4成矿时代 小洞锑矿床含矿地层时代属寒武纪, 于加里东发生一系列的叠加褶 皱, 确立了本矿床基本成型。 而不整合于含矿地层之上的泥盆系古木组地 层未受到该褶皱构造影响,由此认为小锡板锑矿床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晚 期。 4找矿标志 通过分析小锡板锑矿床的控矿条件, 认为区内锑矿找矿标志有以下 几点 : ①古陆边缘断陷槽内相对隆起到凹陷的过渡地带一 斜坡一侧 , 是找 矿 的潜力地 区。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

浅谈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明显,但是没有得到世人的关注,任其发展,继续恶化。

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提高了,环境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来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才重视环境问题,才关注环境问题。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之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此过程中,我国主要精力放于经济建设之中,在环境方面不是很重视。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直到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才采取相应的措施,才关注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亟待解决。

一、水土流失的现状(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

2004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吨,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吨和4.91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

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平方公里。

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

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原因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原因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原因黄河中游为什么会水土流失自然因素⑴气候:所有的气候因子都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其中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和主要气候因子,暴雨雨滴大,降雨动能大,溅蚀力强,形成的径流来势猛,历时短,强度大。

⑴地形地质:地面坡度、坡长、坡型等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岩石性质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类型的形成,同时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的抗蚀能力。

此外,岩层的倾斜度对水土流失也有影响。

⑴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在任何条件下植被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

良好的植被,能够覆盖地面、截持降雨、减缓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结土壤和改良土壤,能减少或防治水土流失。

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就会产生和发展。

人为因素人口增长快,环境人口容量严重超载,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主要是坡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二是“越穷积累越少,积累越少越穷”的恶性循环。

另外,滥挖、滥伐等人为破坏活动和近年来生产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资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保护,人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有哪些危害容易破坏地面完整水土流失中的沟蚀是破坏地面完整的“元凶”。

例如,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地方沟头每年平均前进3米左右,把地面切割得支离破碎,从飞机上向下看,许多地方一半左右的地面都变成了沟壑。

据黄土丘陵区许多典型小流域的调查,平均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沟壑长度就有3~5公里。

中国南方的广东、江西、湖南等省境内风化花岗岩地区的崩岗,也有类似的情况。

破坏地面完整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使土壤肥力衰退,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暴雨中陡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据科学观测,15~25度的坡耕地每年每公顷流失水量400~600立方米,流失土壤30~150吨;土壤中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养分都同时流掉,造成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不耐旱,又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其结果是农作物产量很低,群众生活贫困。

黄河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黄河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黄河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由于人们对黄河中下游的不合理开发,造成黄河水土流失严重,使得黄河泥沙淤积严重。

洪涝的原因,可分为深浅两个原因。

浅者,豆腐渣的防洪措施;深者,环境恶化也。

而高温,谁都知道环境恶化是其根源。

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泥沙淤积,湖容缩小。

大量洪水,带来大量泥沙,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弱。

造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固然是气候的异常所形成的长时间持续暴雨,但人为因素也是主要原因。

由于人口膨胀,向森林、湖河争地,过度采伐森林,破坏植被,侵占河道等人类掠夺性活动,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增加了洪涝的发生几率。

森林的破坏降低了人类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对全世界的降水资料进行汇总,科学家们发现:这个世纪,由于地球温度升高约0.5℃,许多干旱地区变得异常干旱,而湿润地区则洪涝灾害明显增多。

自然因素:
1.黄河流经中国三大地形阶梯,东起青藏高原,西至华北平原,海拔相差大,流速大
2.黄河下游地区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降雨有明
显的季节性,在雨季往往会降雨过于集中综上所诉,黄河流域会经常因为排水不畅而造成洪涝灾害。

黄河中下游植被破环严重。

黄河中游途经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致使中下游河床增高。

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

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黄河入海口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地上河,容易决堤。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环境因素黄河中游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势较为险峻,多山丘地形,土壤质地较差,加上降雨集中,容易引发土壤侵蚀。

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降水少,地下水位下降严重,造成地表水循环失衡,增加了土壤侵蚀的可能性。

2.人为因素(1) 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壤质量大幅下降,土壤肥力逐渐耗尽,导致土壤松动,易遭受风蚀和水蚀。

(2) 过度放牧由于牲畜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土壤暴露的时间加长,铺垫层逐渐流失,造成土壤流失的加剧。

(3) 不合理的水利工程黄河中游地区长期以来水土保持措施薄弱,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滞后,加上一些过度开发的水利工程,如非法开挖河道、湖泊和水库等,直接破坏了地下水埋藏层,使得水土流失现象愈发严重。

3.地区发展模式长期以来,黄河中游地区的发展模式单一,依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地方政府和农民都没有意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大规模的水土流失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与处理。

4.政策因素政府相关法规对于水土保持的执法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对于违法开发行为处于纵容态度。

这也加剧了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

总结: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地区发展模式和政策因素。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统筹规划地区的发展,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提高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环保意识,保护黄河中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因素黄河中游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地带,地势较为险峻,多山丘地形,土壤质地较差,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降雨集中、气候干旱也是自然环境因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

地处黄土高原,地表覆盖较少,降雨冲刷力度增大,地面裸露率较高,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加上降雨集中,容易引发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区域分析与规划姓名:刘瀚骋班级:10级资环一班学号: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10级资环一班刘瀚骋摘要: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

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到现在为止,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以及流失强度堪称世界之最,该问题已经很长时间成为约束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生产能力下降,而且还大大的限制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列举了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以及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危害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

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

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

总面积为64万km2。

(图1)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图1 黄土高原的范围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1自然因素1.1.1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表组成物质为黄土,深厚的黄土土层与其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能很弱,沟道崩塌、滑塌、泻溜等混合侵蚀异常活跃。

大面积严重的水土流失与黄土的深厚松软直接有关。

黄土从南到北颗粒逐渐变粗,粘结度逐渐减弱,土壤侵蚀模数也相应由南向北逐渐加大。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1、黄土高原地区处在我国第二级阶梯,及由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2、黄土高原还是我国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的边缘区,从而使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或自西南向东北递减.黄土高原南北地跨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三个温度带;东西跨半湿、半干旱和干旱等干湿地带,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十分显著.本区位于季风的尾闾区,干旱与半干旱范围大,降水不稳定,干旱、风沙频繁,天然草地与旱作农业生产能力低且不稳定.气候的干旱与降水不稳定、黄土及风沙物质的不稳定相结合,使得本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3、从土地利用形式来看,这里就是农业耕作区和畜牧区交叠的地区.土地利用受到降水波动和历史上农耕、游牧民族交错掌控的影响,在农牧交叠地带整体表现为有农有牧、时农时牧的变动,引致土地发育激化.1、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修建水平梯田和沟坝地等基本农田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治理水土流失.2、秉持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基础,着力建设区域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必须以林草建设为重点,把握住蓄水、节水这个关键,跑综合治理的路子.一就是因地制宜,狠抓造林种草.必须根据实际,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特别必须鼓励群众发展适销对路的经济林果,使群众获得实惠.二就是实行雨水集流工程.实行多种形式,主供降水,发展窖烧等节水农业,化解不好农村饮水和基本农田的补水问题,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三就是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农业结构,靠科技进步,做好产业研发.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的构成,助推区域经济.发生改变毁林垦荒、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发生改变以牺牲生命生态环境去赚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大力推进恢复正常植被进程,并使生态环境尽快向良性转型.3、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突出经济效益,走优质高效之路.大力发展集雨节水灌溉,推广普及旱作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4、秉持把环境治理研发和防治维护紧密结合出来,阻止毁坏林草植被的势头,依法维护水土和林草资源,把已投入使用的烂沙、筑堤工程管护不好、经营不好,并使生态环境转差的趋势获得有效率遏止.最后,从减少江河水患压力出发,整体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全面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提高治理规模、质量和效益.实行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统筹安排,集中连片治理,发挥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逐步实现水不乱流、泥不出沟,在较短的时期内,使省内河流泥沙含量明显降低.造福本地群众,惠及下游人民.一就是必须极力严肃查处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第五长的河流。

自古以来,黄河一直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黄河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土流失问题黄河流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长期以来,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滥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导致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现象。

这不仅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还影响到整个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给和生态平衡。

产生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农业耕作方式落后:部分农民依然采用传统耕作方式,没有意识到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以及进行适当轮作对防止水土流失至关重要;2. 高强度放牧:大规模畜牧业对草原造成了严重压力,导致植被退化、水源枯竭,进而加速了水土流失;3. 滥伐森林:为了满足木材需求和扩大农田面积,过度砍伐树木导致植被损失,进一步恶化水土流失局势。

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1. 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新模式进行耕作,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持水源,如实施秸秆还田、合理利用有机肥料等;2. 加强生态补偿机制:给予农民适当补贴以减少放牧对草原的压力,同时加强草场管理和恢复工作;3. 严格限制滥伐森林行为: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加大对非法砍伐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洪涝灾害频发问题黄河是中国境内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之一。

由于黄河流域地形复杂、河道变化多端以及气候环境因素影响,黄河经常出现洪水暴发的情况。

洪涝灾害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还对整个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稳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河道堵塞: 由于沙尘暴、人为排污等原因,黄河河床会不断升高,导致水位上升,容易形成堤坝溃决等问题;2. 入河珠穆朗玛峰大量积雪融化:西藏的珠穆朗玛峰是黄河主源头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这些积雪和冰川逐渐消失,导致黄河流域水量增加并增加了洪涝风险;3. 沿岸固定和治理工程不完善: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黄河进行了大规模固定和治理工程,但是存在建设缓慢、投资不足等问题。

黄河地区主要气候灾害

黄河地区主要气候灾害

黄河地区主要气候灾害1、黄河和长江的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水土流失:黄河上游黄土高原,这是自然的主要原因,人类历史上对中下游的破坏也是一些影响。

长江沿岸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因为南方丘陵地带本来植被就比较好。

洪涝灾害:黄河是有名的地上河,就是河床比很多周围城市都高一截。

黄河的治理关键是治沙,河道内的泥沙导致的。

长江洪水多为季节性降雨导致。

如果你真想研究,查下黄河小浪底工程和三峡大坝吧!《不过内幕你懂得,特别是三峡大坝》2、高中地理:有谁记得黄河的上中下游是怎么划分“几”字的?上中下游分别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源地到内蒙古河口为上游,河口到河南孟津为中游,孟津以后为下游。

上游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易泛滥3、黄河中游的气象灾害有什么?答案是B凌汛凌汛是黄河中游特有的一种气象灾难,是地处较高纬度地区河流的特专有水文现象。

黄河属河道自上而下近乎呈“几”字形,在宁夏至内蒙古河段、河南至山东河段为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因而黄河凌汛多发生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河段。

主要是由于受气温、水温、流量与河道形态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

其他解释:A:是黄河上游的气象灾害C:是地质灾害,不是气象灾害D:市黄河下游常出现的灾害,不是中游。

4、黄河历来给人们带来的灾难都有哪些?1.战国中期至西汉末年战国中期,下游大规模修筑堤防后,固定下来的河道就是《汉书·地理志》里记载的大河,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多股分流、改道频繁的局面,我们暂时作为黄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在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地区人口稀少,初筑堤防时,两岸堤距宽达50汉里(1汉里相当现今414米),大溜(水流主泓)得在堤内游荡,河道蓄洪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决口.以后生齿日繁,在大堤内河槽两旁淤出的大片滩地上进行了垦殖,修筑民埝以自卫,远者距水数里,近者仅数百步.遂使河床迫束,河身多曲,淤高迅速,险情迭出.西汉末年,今河南浚县境内河道,“河水高于平地”,显然已成“悬河”.这是秦汉以来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的结果.公元11年王莽时黄河又东决,河、淮之间水灾延续了60年之久.2.东汉至唐末公元11年(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以上决口,河水一直泛滥至清河郡以东数郡.当时,王莽因为河决东流,可使他在元城的祖坟不受威胁,就不主张堵口,听认水灾延续了近六十年,从而造成黄河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改道.此后,在将近千年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出现过相对稳定的局面,偶而有决溢,也未造成大规模改道.其原因:一,东汉开始,大量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退耕还牧,次生草原和灌木丛代替了耕地,水土流失相对二,公元70年,在王景领导下,对西汉末漫流的河水进行全面治理,才固定了一条新的河道,大体流经冀鲁交界地区,从长寿津(今濮阳西旺宾一带),自西汉大河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今范县南,在今阳谷县与古漯河分流,经今黄河和马颊河之间,至今山东利津县境入海.三,当时黄河下游存在不少分支,或单独入海,或流入其他河流,沿途更有一些大小湖泊和沼泽洼地,都起着分洪、排沙与调节流量的作用.3.唐末至北宋末经近千年的堆积,到唐末开始,黄河下游河口段已逐渐淤高.公元893年(唐景福二年)河口段,发生近百里的改道.到五代时期,决口的频率明显增加,平均不到三年就有一次泛决.至11世纪初,在今山东商河、惠民、滨州市县境内,河道又“高民屋殆逾丈”.此后决口地点又上移到澶州(今河南濮阳)、滑州(今滑县东旧城)一带.总的趋势是,河道逐渐向北摆动.五代末年、北宋前期决出的赤河、横陇河,都在唐代大河之北.1048年商胡埽(今濮阳东昌湖集)决口,北流经今滏阳河与南运河之间,下游合御河(今南运河)、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史称“黄河北派”.这是黄河变迁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的改道.(黄河北流大的共有三次:商胡埽、小吴埽、内黄口)4.金元至明嘉靖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为阻止金兵南下,宋东京留守杜充竟然在今河南滑县西南人为决河,使黄河东流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入泗水,夺泗入淮.从此黄河离开了春秋战国以来流经今浚、滑一带的故道,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在此后的700多年中,以东南流入淮为常.这是黄河下游变迁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也是黄河第四次重大的改道.浚、滑之间原是黄河下游的窄道,由于这一段河道的控制,以下河道决口后摆动的范围,基本上限制在太行山以东、山东丘陵以北的河北平原上,离开了这段河道以后,下游河道折向东或东南,摆动于豫东北至鲁西南地区.在金代,有记载的12次决口中,决后河道摆动在该地区占10次.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10月,黄河在原武、阳武、中牟、延津、开封、祥符、杞县、睢州、陈留、通许、太康、尉氏、洧川、鄢陵、扶沟等15处决口.大致可以分成三股;一股在中牟境内折而南流,经尉氏、洧川、扶沟、鄢陵等地,由颍水入淮;一股在开封境内,折而南流,经通许、太康等地,由涡入淮.我们将其称为黄河历史上第五次大改道.(4)黄河地区主要气候灾害扩展资料:黄河洪涝灾害的原因:1、黄河下游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河堤两侧地势低洼,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黄河水土流失及治理

黄河水土流失及治理

浅谈黄河水土流失的治理与措施黄河是我国一条特殊的大河,是西北和北方地区可靠的重要水源,由于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沙河流,严重的凌汛和灾难性的旱涝而成为世界最难治理的河流;加之90年代以来黄河进入少水期形成了下游的每年长时间的径流断流,给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造成严重水荒,且有变为内陆河之虑,已成为明显影响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合理利用现有的黄河有限水资源、提高对黄河水的利用率、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凌汛对沿河地区的破坏等问题,提出引黄入渭分流工程的综合治理设想。

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水土流失的两大因素1、自然因素: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在15o以上,有的达30o;坡长一般100—200m甚至更长。

每年每亩流失5-10吨,甚至15吨以上。

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地面物质组成。

质地松软,遇水易蚀,抗蚀力很低的土壤,如黄土、粉沙壤土等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对象。

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

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稀少,土壤疏松,暴雨较多,地形破碎,产生了强烈的土壤侵蚀。

2、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开矿、修路、垦殖和放牧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造成了水土流失的加剧,既使得土地荒漠化,又抬高河床,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简述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及解决措施

简述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及解决措施

简述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及解决措施摘要: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母亲河,也是我国第二长河。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松软,植被稀少,且夏季多暴雨,因此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黄河中游段泥沙增多,乃至累及下游地区。

河流经过的地区造成严重的水荒,影响沿途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结合实际,分析造成黄河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治理一、水土流失的两大因素1、自然因素: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在15度以上,有的达30度;坡长一般100—200m甚至更长。

每年每亩流失5-10吨,甚至15吨以上。

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地面物质组成。

质地松软,遇水易蚀,抗蚀力很低的土壤,如黄土、粉沙壤土等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对象。

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

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稀少,土壤疏松,暴雨较多,地形破碎,产生了强烈的土壤侵蚀。

2、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开矿、修路、垦殖和放牧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造成了水土流失的加剧,既使得土地荒漠化,又抬高河床,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所产生的危害1、黄河上中游段的水土流失问题已经产生严重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水土流失使得黄河中游地区土壤肥力下降,严重的制约了黄河上中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壤是植被生长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而松散裸露的黄土一经暴雨冲刷,就会带走土壤层中最有肥力的土层,造成土壤肥力的极度下降,造成庄稼作物减产低产,人类迫不得已会继续开毁林种地,更加剧了水土流失,从而陷入了一种水土流失,贫困交加的恶性循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原因有哪些危害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那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原因是什幺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黄河中游为什幺会水土流失自然因素
⑴气候:所有的气候因子都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其中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动力和主要气候因子,暴雨雨滴大,降雨动能大,溅蚀力强,形成的径流来势猛,历时短,强度大。

⑵地形地质:地面坡度、坡长、坡型等对水土流失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岩石性质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类型的形成,同时影响风化物和土壤的抗蚀能力。

此外,岩层的倾斜度对水土流失也有影响。

⑶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乎在任何条件下植被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

良好的植被,能够覆盖地面、截持降雨、减缓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固结土壤和改良土壤,能减少或防治水土流失。

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就会产生和发展。

人为因素
人口增长快,环境人口容量严重超载,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主要是坡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二是“越穷积累越少,积累越少越穷”的恶性循环。

另外,滥挖、滥伐等人
为破坏活动和近年来生产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资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