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集合的基本运算
1-3-2集合的基本运算
【题后反思】正确理解条件(∁UA)∪B={1,3,4,5}是解题的关键, 解决此类问题时, 可以借助 Venn 图辅助求解, 结合已知条件明 确一些元素的具体分布区域.
【训练 3】 (1)已知全集 U={1,2,3,4,5},A={x|x2-5x+q=0, x∈U},求∁UA; (2)设 U={2,3,a2+2a-3},A={b,2},∁UA={5},求实数 a 和 b 的值.
题型一
补集定义的应用
【例 1】 已知全集 U,集合 A={1,3,5,7,9},∁UA={2,4,6,8}, ∁UB={1,4,6,8,9},求集合 B. [思路探索] 由题意,结合定义,画出 Venn 图,由图可帮助解 题.
解 如图所示,借助 Venn 图, 得 U={1,2,3,4,5,6,7,8,9}, ∵∁UB={1,4,6,8,9}, ∴B={2,3,5,7}. 规律方法 根据补集定义, 借助 Venn 图, 可直观地求出全集,
想一想:有同学认为“补集就是从一个集合中扣掉一些元素后 剩下的部分”,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要研究补集就得先知道全集,全集 是相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含有与所研究 的问题有关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因此,全集因研究的问题 不同而不同.补集是以全集为前提加以定义的,因此,它们是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
解
mm
-4m 设 全 集 U = {m|Δ = 3 ≤-1或m≥2.
2
- 4(2m + 6)≥0} =
若方程 x2-4mx+2m+6=0 的两根 x1、x2 均非负,则 m∈U, x1+x2=4m≥0, x x =2m+6≥0 1 2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限时训练
1-3-2集合的基本运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m≥ , 2
3 ≥ 在 U 中的补集为{m|m≤-1}, 2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m|m≤-1}.
方法点评 本题运用了“补集思想”. 对于比较复杂、 比较抽象、 难于从正面入手的数学问题,在解题时,调整思路从问题的反 面入手,探求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这样能化难为易、化隐为显, 从而将问题解决,这就是补集思想的应用,也是处理问题的间 接化原则的体现.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限时训练
规律方法
求解用不等式表示的数集间的集合运算时,一般要
借助于数轴,此法的特点是简单直观,同时要注意各个端点的 画法及取到与否.
【训练 2】 (1)设 U={x|x 是小于 9 的正整数},A={1,2,3},B ={3,4,5,6},求∁UA,∁UB,A∩U,U∩(A∪B). (2)设全集 U={x|x 是三角形}, A={x|x 是锐角三角形}, B={x|x 是钝角三角形},求 A∩B,∁U(A∪B). 解 (1)易得 U={1,2,„,8},∴∁ UA={4,5,6,7,8};∁ UB=
题型一
补集定义的应用
【例 1】 已知全集 U,集合 A={1,3,5,7,9},∁UA={2,4,6,8}, ∁UB={1,4,6,8,9},求集合 B. [思路探索] 由题意,结合定义,画出 Venn 图,由图可帮助解 题.
解 如图所示,借助 Venn 图, 得 U={1,2,3,4,5,6,7,8,9}, ∵∁UB={1,4,6,8,9}, ∴B={2,3,5,7}. 规律方法 根据补集定义, 借助 Venn 图, 可直观地求出全集,
b=3, 2 a +2a-3=5,
① ②
将②式变形为 a2+2a-8=0, 解得 a=-4 或 a=2.
1-3-2集合的基本运算
名师点睛 1.补集及全集概念的理解 (1)理解补集概念时,应注意补集∁SA 是对给定的集合 A 和 S(A ⊆S)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一个确定的集合 A,对于不同的集 合 S,补集不同.如:集合 A={正方形},当 S={菱形}时,∁SA ={一个内角不等于 90° 的菱形};当 S={矩形}时,∁SA={邻边 不相等的矩形}. (2)全集是相对于研究的问题而言的,如我们只在整数范围内研 究问题, Z 为全集; 则 而当问题扩展到实数集时, R 为全集, 则 这时 Z 就不是全集.
{1,2,7,8},A∩U={1,2,3},U∩(A∪B)={1,2,3,4,5,6}, (2)A∩B=∅; ∵A∪B={x|x 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U(A∪B)={x|x 是直角三角形}.
题型三
有关补集的综合问题
【例 3】 已知全集 U={1,2,3,4,5}.A={x|x2-5x+m=0},B ={x|x2+nx+12=0},且∁UA∪B={1,3,4,5},求 m+n 的值. 【解题流程】 由∁UA∪B={1,3,4,5},得2∈A → 得出m的值及集合A → 得到集合B中一个具体元素
【示例】 已知集合 A={x|x2-4mx+2m+6=0}, B={x|x<0}, 若 A∩B≠∅,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 A∩B≠∅说明集合 A 是由方程 x2-4mx+2m+6=0 ①的实根组成的非空集合,并且方程①的根有:(1)两负根;(2) 一负根一零根;(3)一负根一正根,共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十分 麻烦,这时我们从求解问题的反面考虑,采用补集思想,即先 由 Δ≥0, 求出全集 U, 然后求方程①两根均为非负时 m 的取值 范围,最后再利用“补集”求解.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限时训练
数学集合公式
数学集合公式集合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概念,它是由一些特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在集合中,我们所关心的是元素,也就是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集合公式,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式。
一、基本概念1. 集合的定义:将具有共同性质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称为集合。
2. 元素: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都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3. 相等:当且仅当两个集合的元素相同,它们才相等。
二、集合运算1. 并集: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的总和称为它们的并集,用符号“∪”表示,例如:A∪B。
2. 交集:两个集合公共拥有的元素称为它们的交集,用符号“∩”表示,例如:A∩B。
3. 差集:从一个集合中减去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所得到的新集合称为差集,用符号“-”表示,例如:A-B。
4. 补集:对于一个集合,不属于该集合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该集合的补集,常用符号“c”表示,例如:A的补集为A的补。
三、集合公式1. 并集公式:对于任意集合A、B和C,以下公式成立:(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C。
(3)分配律:A∪(B∩C)=(A∪B)∩(A∪C)。
2. 交集公式:对于任意集合A、B和C,以下公式成立:(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C。
(3)分配律:A∩(B∪C)=(A∩B)∪(A∩C)。
3. 差集公式:对于任意集合A、B和C,以下公式成立:(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A∩C)。
(3)分配律:A∩(B-C)=(A∩B)-(A∩C)。
4. 补集公式:对于任意集合A和B,以下公式成立:(1)均衡律:(A的补)的补=A。
(2)德摩根定律:(A∩B)的补=A的补∪B的补,(A∪B)的补=A的补∩B的补。
以上为常用的集合公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中集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这些公式,以及更进一步的集合运算方法,解决各种问题,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生活带来便利和效益。
集合的五种基本运算
集合的五种基本运算集合的五种基本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差集、补集和笛卡尔积。
下面将对这五种运算进行详细介绍。
1. 并集:并集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
并集操作将去除重复元素,只保留一个。
例如,如果集合A={1,2,3},集合B={3,4,5},则A∪B={1,2,3,4,5}。
2. 交集:交集是指取两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
交集操作将保留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去除不同的元素。
例如,如果集合A={1,2,3},集合B={3,4,5},则A∩B={3}。
3. 差集:差集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去除与另一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差集。
差集操作将保留集合A中与集合B不同的元素。
例如,如果集合A={1,2,3},集合B={3,4,5},则A-B={1,2}。
4. 补集:补集是指一个集合中不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形成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或"A^c",表示集合A的补集。
补集操作将保留集合A中不在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例如,如果集合A={1,2,3},集合B={3,4,5},则A'={1,2}。
5. 笛卡尔积:笛卡尔积是指将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符号表示为"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笛卡尔积。
笛卡尔积操作将取两个集合中的元素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新的集合。
例如,如果集合A={1,2},集合B={a,b},则A×B={(1,a),(1,b),(2,a),(2,b)}。
这五种基本的集合运算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来解决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问题和进行数据分析。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补集(第二课时)
《1.3.2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补集》(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全集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2.理解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并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会用Venn图、数轴进行集合的运算.二、知识思维导图三、导学指导与检测自我检验(∁U B)=________.二、交、并、补的综合运算例2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B={x|-3≤x≤2},求A∩B,(∁U A)∪B,A∩(∁U B∁U(A∪B).跟踪训练2 已知全集U={x|x<10,x∈N*},A={2,4,5,8},B={1,3,5,8},求∁U(A∪B),∁U(A∩B),U A)∩(∁U B),(∁U A)∪(∁U B).三、与补集有关的参数的范围问题例3 设集合A={x|x+m≥0},B={x|-2<x<4},全集U=R,且(∁U 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延伸探究1.将本例中条件“(∁U A)∩B=∅”改为“(∁U A)∩B=B”,其他条件不变,则m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2.将本例中条件“(∁U A)∩B=∅”改为“(∁U B)∪A=R”,其他条件不变,则m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跟踪训练3 已知集合A={x|x<a},B={x|x<-1,或x>0}.若A∩(∁R 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四、巩固诊断1.设集合U={1,2,3,4,5,6},M={1,2,4},则∁U M等于( )A.U B.{1,3,5} C.{3,5,6} D.{2,4,6}2.设U=R,A={x|x>0},B={x|x>1},则A∩(∁U B)等于( )A.{x|0≤x<1} B.{x|0<x≤1} C.{x|x<0} D.{x|x>1}3.已知全集U={1,2,3,4,5},M={1,2},N={2,5},则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3,4,5} B.{1,3,4} C.{1,2,5} D.{3,4}4.已知集合A={x|x>a},B={x|x>1},若A∩(∁R 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设全集U=R,集合A={x|x≥0},B={y|y≥1},则∁U A与∁U B的包含关系是____________.。
1-3-2集合的基本运算
【课标要求】 1.了解全集、补集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 2.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 会求给定子集的 补集. 3.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 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核心扫描】 1.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重点) 2.会计算集合的交、并、补混合运算.(难点) 3.补集思想的应用.(方法)
3.补集的性质 (1)A∪(∁UA)= U ,A∩(∁UA)= ∅ ; (2)∁UU= ∅ ,∁U∅= U ; (3)A⊆B⇔∁UA⊇∁UB,A⊆B⇔A∩(∁UB)=∅. 4.补集的运算律 (1)∁U(∁UA)= A ; (2)∁U(A∩B)= (∁UA)∪(∁UB),∁U(A∪B)= (∁UA)∩(∁UB) .
【示例】 已知集合 A={x|x2-4mx+2m+6=0}, B={x|x<0}, 若 A∩B≠∅,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 A∩B≠∅说明集合 A 是由方程 x2-4mx+2m+6=0 ①的实根组成的非空集合,并且方程①的根有:(1)两负根;(2) 一负根一零根;(3)一负根一正根,共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十分 麻烦,这时我们从求解问题的反面考虑,采用补集思想,即先 由 Δ≥0, 求出全集 U, 然后求方程①两根均为非负时 m 的取值 范围,最后再利用“补集”求解.
规律方法
求解用不等式表示的数集间的集合运算时,一般要
借助于数轴,此法的特点是简单直观,同时要注意各个端点的 画法及取到与否.
【训练 2】 (1)设 U={x|x 是小于 9 的正整数},A={1,2,3},B ={3,4,5,6},求∁UA,∁UB,A∩U,U∩(A∪B). (2)设全集 U={x|x 是三角形}, A={x|x 是锐角三角形}, B={x|x 是钝角三角形},求 A∩B,∁U(A∪B). 解 (1)易得 U={1,2,„,8},∴∁ UA={4,5,6,7,8};∁ UB=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
《集合的基本运算》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高中新课标A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铺垫的作用。
此部分主要介绍集合的两类基本运算—-并集和交集,是对集合基本知识的深入研究.在此,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认识并掌握集合的两种基本运算.集合作为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它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因而只有掌握和理解了集合的基本知识,学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才能进一步刻画函数概念.可见,此部分的学习是以后研究函数的必然要求.2、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教材结构及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掌握并集和交集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1)由高中数学大纲所确定的。
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由学生的基础和生理、心理特征确定的。
高中阶段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为重。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
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并集、相对补集、绝对补集、子集。
(1)交集:集合论中,设A,B是两个集合,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intersection),记作A∩B。
(2)并集:给定两个集合A,B,把他们所有的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
(3)相对补集:若A和B 是集合,则A 在B 中的相对补集是这样一个集合:其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B - A = { x| x∈B且
x∉A}。
(4)绝对补集:若给定全集U,有A⊆U,则A在U中的相对补集称为A的绝对补集(或简称补集),写作∁UA。
(5)子集:子集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集合A称为集合B的子集。
符号语言:若∀a∈A,均有a∈B,则A⊆B。
必修1课件1.1.3-2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思考4:如何用描述法表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 集?如何用venn图表示 ? U A ð A {x | x U , 且x A} U ðU A
思考5:集合 痧 , UU , 痧( U A), A (痧A), A ( U A) U U U
分别等于什么?
思考6:若 ð A B,则ð B 等于什么? U U 若A
理论迁移
例1.设全集U= {x N | x 9} ,A={1,2,3,4}, B={3,4,5,6,7},求 ð ( A B) , U A) B (ð U
*
ð ( A B) {1, 2,5,6,7,8} U (ð A) B {3, 4,5,6,7,8} U
例2.已知全集U=R,集合
A {x || x 1| 2} B {x | 2 x 4} 求(ðU A) B
(ð A) B {x | 2 x 3} U
例3.设全集U {x | x 7, x N } 已知(ð A) B {1,6} A (ð B) {2,3} U U
§1.1.3-2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问题提出
1.对于集合A,B,A B 和A B 的含义如何? 2.对于任意两个集合,是否都可以进行交与并的运算?
集合{x|x是直线}与集合{x|x是圆}的交集是什么? 3.两个集合之间的运算除了“并”与“交”以外,还 有其他运算吗?
知识探究(一)
思考1:方程 ( x 2)( x 3) 0 在有理数范围内的解 是什么?在实数范围内的解是什么?
B
,则 ð A与ð B 的关系如何? U U
补集的性质
(1) CUU = φ
பைடு நூலகம்
CUΦ= U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总结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总结在数学中,集合是由一组特定对象组成的。
这些对象可以是数字、字母、词语、人物、事物等等。
集合的运算是指对集合进行交、并、差等操作的过程。
本文将对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进行总结。
一、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 等。
集合中的对象称为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一个元素要么属于一个集合,要么不属于,不存在属于但不属于的情况。
表示元素属于某个集合的关系可以用符号∈表示,不属于则用∉表示。
例如,对于集合A={1,2,3},元素1∈A,元素4∉A。
集合还有一些常用的特殊表示方法,如空集∅表示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全集U表示某一给定条件下所有可能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的基本运算1. 交集运算(∩)交集运算是指将两个集合中共同拥有的元素合并成一个新的集合。
用符号∩表示。
例如,对于集合A={1,2,3}和集合B={2,3,4},它们的交集为A∩B={2,3}。
2. 并集运算 (∪)并集运算是指将两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合并成一个新的集合。
用符号∪表示。
例如,对于集合A={1,2,3}和集合B={2,3,4},它们的并集为A∪B={1,2,3,4}。
3. 差集运算(\)差集运算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去除另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
用符号\表示。
例如,对于集合A={1,2,3}和集合B={2,3,4},集合A减去集合B的差集为A\B={1}。
4. 补集运算补集运算是指对于给定的全集U,从全集中去除某个集合中的元素得到的集合。
用符号'表示。
例如,对于集合A={1,2,3}和全集U={1,2,3,4,5},A的补集为A'={4,5}。
三、集合运算的性质集合运算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 交换律交换律指的是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和B,A∩B = B∩A,A∪B =B∪A。
2. 结合律结合律指的是对于任意三个集合A、B和C,(A∩B)∩C = A∩(B∩C),(A∪B)∪C = A∪(B∪C)。
1-3-2集合的基本运算
规律方法
求解用不等式表示的数集间的集合运算时,一般要
借助于数轴,此法的特点是简单直观,同时要注意各个端点的 画法及取到与否.
【训练 2】 (1)设 U={x|x 是小于 9 的正整数},A={1,2,3},B ={3,4,5,6},求∁UA,∁UB,A∩U,U∩(A∪B). (2)设全集 U={x|x 是三角形}, A={x|x 是锐角三角形}, B={x|x 是钝角三角形},求 A∩B,∁U(A∪B). 解 (1)易得 U={1,2,„,8},∴∁ UA={4,5,6,7,8};∁ UB=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限时训练
想一想:有同学认为“补集就是从一个集合中扣掉一些元素后 剩下的部分”,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要研究补集就得先知道全集,全集 是相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含有与所研究 的问题有关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因此,全集因研究的问题 不同而不同.补集是以全集为前提加以定义的,因此,它们是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
→ 得出n的值 → 得出m+n的值
[规范解答] ∵U={1,2,3,4,5},∁UA∪B={1,3,4,5}, ∴2∈A,又 A={x|x2-5x+m=0}, ∴2 是关于 x 的方程 x2-5x+m=0 的一个根,(3 分) 得 m=6 且 A={2,3},(6 分) ∴∁UA={1,4,5}.而∁UA∪B={1,3,4,5}, ∴3∈B,又 B={x|x2+nx+12=0}, ∴3 一定是关于 x 的方程 x2+nx+12=0 的一个根.(9 分) ∴n=-7 且 B={3,4},∴m+n=-1.(12 分)
解 (1)设 x1、x2 为方程 x2-5x+q=0 的两根,则 x1+x2=5, 5 ∴x1≠x2(否则 x1=x2=2∉U,这与 A⊆U 矛盾). 而由 A⊆U,知 x1、x2∈U,又 1+4=2+3=5, ∴q=4 或 q=6. ∴∁UA={2,3,5}或∁UA={1,4,5}.
集合的基本运算知识点
集合的根本运算1.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 A ∪B={x|x ∈A ,或x ∈B},Venn 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2.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即: A ∩B={x|∈A ,且x ∈B},交集的Venn 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以下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3.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UC U A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A B A(B) A B B A B A4.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根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提醒、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并集、交集与补集的常用性质并集的性质:〔1〕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2〕假设A ∪B=B ,那么A ⊆B ,反之也成立交集的性质:〔1〕A ∩B ⊆A ,A ∩B ⊆B ,A ∩A=A ,A ∩∅=∅,A ∩B=B ∩A〔2〕假设A ∩B=A ,那么A ⊆B ,反之也成立补集的性质:〔1〕〔C U A 〕∪A=U,〔C U A 〕∩A=∅〔2〕)(A C C u u =A,U C u =)(φ混合运算性质:〔1〕 ()()()u u u C A B C A C B ⋂=⋃〔2〕 ()()()u u u C A B C A C B ⋃=⋂6.假设x ∈〔A ∩B 〕,那么x ∈A 且x ∈B ;假设x ∈〔A ∪B 〕,那么x ∈A ,或x ∈B。
人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上册备课课件:1.3.2 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
[ 答案]
(2){-5,-4,3,4} {-5,-4,5}
(2)设 U={x|-5≤x<-2,或 2<x≤5,x∈Z},A={x|x 2-2x-15=
0},B={-3,3,4},则∁ UA=________.∁ UB=________.
整数集 Z .
2.补集
不属于
对于一个集合 A,由全集 U 中______集合
A 的所有元
文字语言 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 A 相对于全集 U 的补集,简称
∁UA
为集合 A 的补集,记作________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x|x∈U,且 x∉A}
∁UA=__________________
补集的理解
【符号语言表示】
(1)U=R;
(3)把集合 U 和 A 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2)U={x|x≤5};
(3)U={x|-5≤x≤1}.
解:(1)把集合 A 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根据补集定义可得∁UA={x|x<-3 或 x≥1}.
(2)把集合 U 和 A 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根据补集定义可得∁UA={x|x<-3 或 1≤x≤5}.
0},B={-3,3,4},则∁ UA=________.∁ UB=________.
[ 解析] (2)法一:在集合 U 中,
因为 x∈Z,则 x 的值为-5,-4,-3,3,4,5,
所以 U={-5,-4,-3,3,4,5}.
又 A={x|x 2-2x-15=0}={-3,5},B={-3,3,4},
A.{2,4,6}
B.{1,3,5}
C.{1,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m≥ , 2
3 ≥ 在 U 中的补集为{m|m≤-1}, 2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m|m≤-1}.
方法点评 本题运用了“补集思想”. 对于比较复杂、 比较抽象、 难于从正面入手的数学问题,在解题时,调整思路从问题的反 面入手,探求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这样能化难为易、化隐为显, 从而将问题解决,这就是补集思想的应用,也是处理问题的间 接化原则的体现.
→ 得出n的值 → 得出m+n的值
[规范解答] ∵U={1,2,3,4,5},∁UA∪B={1,3,4,5}, ∴2∈A,又 A={x|x2-5x+m=0}, ∴2 是关于 x 的方程 x2-5x+m=0 的一个根,(3 分) 得 m=6 且 A={2,3},(6 分) ∴∁UA={1,4,5}.而∁UA∪B={1,3,4,5}, ∴3∈B,又 B={x|x2+nx+12=0}, ∴3 一定是关于 x 的方程 x2+nx+12=0 的一个根.(9 分) ∴n=-7 且 B={3,4},∴m+n=-1.(12 分)
b=3, 2 a +2a-3=5,
① ②
将②式变形为 a2+2a-8=0, 解得 a=-4 或 a=2.
a=-4, ∴ b=3 a=2, 或 b=3.
方法技巧
补集思想
补集思想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给我们研究问题开辟了新思路, 今后要有意识地去体会并运用.在顺向思维受阻时,改用逆向 思维,可能会“柳暗花明”.我们平日说的“正难则反”这一 策略就是对补集思想的具体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补集思想 具有转换研究对象的功能,是转化思想的又一体现.
(3)∁UA 表示 U 为全集时 A 的补集,如果全集换成其他集合(如 R)时,则记号中“U”也必须换成相应的集合(即∁RA). (4)求集合 A 的补集的前提是“A 是全集 U 的子集”.
2.解决集合问题的方法 集合问题大都比较抽象, 解题时要尽可能借助 Venn 图、 数轴或 直角坐标系等工具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形象化、明朗化,利于 将题设条件转化.
{1,2,7,8},A∩U={1,2,3},U∩(A∪B)={1,2,3,4,5,6}, (2)A∩B=∅; ∵A∪B={x|x 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U(A∪B)={x|x 是直角三角形}.
题型三
有关补集的综合问题
【例 3】 已知全集 U={1,2,3,4,5}.A={x|x2-5x+m=0},B ={x|x2+nx+12=0},且∁UA∪B={1,3,4,5},求 m+n 的值. 【解题流程】 由∁UA∪B={1,3,4,5},得2∈A → 得出m的值及集合A → 得到集合B中一个具体元素
此类问题,当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时,可借助 Venn 图;当集合 中元素无限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
【训练 1】 设 U=R, A={x|a≤x≤b}, UA={x|x>4 或 x<3}, ∁ 求 a,b 的值. 解 ∵A={x|a≤x≤b},
∴∁UA={x|x>b 或 x<a}. 又∁UA={x|x>4 或 x<3},∴a=3,b=4.
3.2 全集与补集
【课标要求】 1.了解全集、补集的含义及其符号表示. 2.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 会求给定子集的 补集. 3.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 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核心扫描】 1.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重点) 2.会计算集合的交、并、补混合运算.(难点) 3.补集思想的应用.(方法)
解 (1)设 x1、x2 为方程 x2-5x+q=0 的两根,则 x1+x2=5, 5 ∴x1≠x2(否则 x1=x2=2∉U,这与 A⊆U 矛盾). 而由 A⊆U,知 x1、x2∈U,又 1+4=2+3=5, ∴q=4 或 q=6. ∴∁UA={2,3,5}或∁UA={1,4,5}.
(2)由题意,利用 Venn 图,可得方程组
题型二 交、并、补的综合运算 【例 2】 已知全集 U={x|x≤4},集合 A={x|-2<x<3},B= {x|-3<x≤3}.求∁UA,A∩B,∁U(A∩B),(∁UA)∩B. [思路探索] 画出数轴,结合数轴可解答本题.
解
把全集 U 和集合 A,B 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由图可知,∁UA={x|x≤-2 或 3≤x≤4}, A∩B={x|-2<x<3}, ∁U(A∩B)={x|x≤-2 或 3≤x≤4}, (∁UA)∩B={x|-3<x≤-2 或 x=3}.
【题后反思】正确理解条件(∁UA)∪B={1,3,4,5}是解题的关键, 解决此类问题时, 可以借助 Venn 图辅助求解, 结合已知条件明 确一些元素的具体分布区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训练 3】 (1)已知全集 U={1,2,3,4,5},A={x|x2-5x+q=0, x∈U},求∁UA; (2)设 U={2,3,a2+2a-3},A={b,2},∁UA={5},求实数 a 和 b 的值.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限时训练
名师点睛 1.补集及全集概念的理解 (1)理解补集概念时,应注意补集∁SA 是对给定的集合 A 和 S(A ⊆S)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一个确定的集合 A,对于不同的集 合 S,补集不同.如:集合 A={正方形},当 S={菱形}时,∁SA ={一个内角不等于 90° 的菱形};当 S={矩形}时,∁SA={邻边 不相等的矩形}. (2)全集是相对于研究的问题而言的,如我们只在整数范围内研 究问题, Z 为全集; 则 而当问题扩展到实数集时, R 为全集, 则 这时 Z 就不是全集.
解
mm
-4m 设 全 集 U = {m|Δ = 3 ≤-1或m≥2.
2
- 4(2m + 6)≥0} =
若方程 x2-4mx+2m+6=0 的两根 x1、x2 均非负,则 m∈U, x1+x2=4m≥0, x x =2m+6≥0 1 2
题型一
补集定义的应用
【例 1】 已知全集 U,集合 A={1,3,5,7,9},∁UA={2,4,6,8}, ∁UB={1,4,6,8,9},求集合 B. [思路探索] 由题意,结合定义,画出 Venn 图,由图可帮助解 题.
解 如图所示,借助 Venn 图, 得 U={1,2,3,4,5,6,7,8,9}, ∵∁UB={1,4,6,8,9}, ∴B={2,3,5,7}. 规律方法 根据补集定义, 借助 Venn 图, 可直观地求出全集,
想一想:有同学认为“补集就是从一个集合中扣掉一些元素后 剩下的部分”,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要研究补集就得先知道全集,全集 是相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含有与所研究 的问题有关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因此,全集因研究的问题 不同而不同.补集是以全集为前提加以定义的,因此,它们是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
3.补集的性质 (1)A∪(∁UA)= U ,A∩(∁UA)= ∅ ; (2)∁UU= ∅ ,∁U∅= U ; (3)A⊆B⇔∁UA⊇∁UB,A⊆B⇔A∩(∁UB)=∅. 4.补集的运算律 (1)∁U(∁UA)= A ; (2)∁U(A∩B)= (∁UA)∪(∁UB),∁U(A∪B)= (∁UA)∩(∁UB) .
【示例】 已知集合 A={x|x2-4mx+2m+6=0}, B={x|x<0}, 若 A∩B≠∅,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思路分析] A∩B≠∅说明集合 A 是由方程 x2-4mx+2m+6=0 ①的实根组成的非空集合,并且方程①的根有:(1)两负根;(2) 一负根一零根;(3)一负根一正根,共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十分 麻烦,这时我们从求解问题的反面考虑,采用补集思想,即先 由 Δ≥0, 求出全集 U, 然后求方程①两根均为非负时 m 的取值 范围,最后再利用“补集”求解.
规律方法
求解用不等式表示的数集间的集合运算时,一般要
借助于数轴,此法的特点是简单直观,同时要注意各个端点的 画法及取到与否.
【训练 2】 (1)设 U={x|x 是小于 9 的正整数},A={1,2,3},B ={3,4,5,6},求∁UA,∁UB,A∩U,U∩(A∪B). (2)设全集 U={x|x 是三角形}, A={x|x 是锐角三角形}, B={x|x 是钝角三角形},求 A∩B,∁U(A∪B). 解 (1)易得 U={1,2,„,8},∴∁ UA={4,5,6,7,8};∁ UB=
自学导引 1.全集的概念 在研究某些集合的时候, 这些集合往往是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 这个给定的集合叫做 全集 ,常用字母 U 表示. 2.补集的概念
设 U 是全集,A 是 U 的一个子集(即 A⊆U),则由 U 中所 有 不属于A的元素 组成的集合,叫作 U 中子集 A 的补集, 记作 ∁UA ,即∁UA= {x|x∈U,且x∉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