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 斯大林认为,为了实
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 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 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
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 。农业集体化就是把
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 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
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 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 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
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 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 系直接联系起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想一想:
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 整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
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 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
2、有利于商品经济 和市场发展,便利了 人们生活;
自由贸易;
3、增强了企业活力
(3)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
,有利于经济恢复和 发展;
家经营中小企业;
4、有利于提高劳动
(4)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者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1922年)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呢?”
中,新经济政策被终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 止,农民被强迫加入
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集体农庄。农民的住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宅、家禽、小家畜等 一律公有化。
三、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想一想: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 了什么问题?
5.消极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 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6张PPT)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 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
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 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国家性质: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苏联模式”。(斯大林 模式 )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年)
内容 (1918—1920年)
减轻了农民负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担,提高了生
固定粮食税 产积极性。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 收归国有
大企业国有,提高了企业积 中小企业可 极性,在一定
私营
限度内发展资
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结合起来(“新”的体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退一步,进两步”
苏联的工业化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 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 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 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48张PPT)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 有16个加盟国。
请注意
区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2)时间: 1921年春
(3)内容:
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实行自由贸易; ③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 营;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 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 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 之而后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 己支配
工业 国有化 方面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中小企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30张PPT)
(二)1922年成立苏联
苏联的成立(1922年)
1.亚美尼亚 2.阿塞拜疆 3.白俄罗斯 4.爱沙尼亚 5.格 鲁吉亚 6.哈萨克 7.吉尔吉斯 8.拉脱维亚 9.立陶宛 10.摩尔达维亚 11.俄罗斯 12.塔吉克 13.土库曼 14. 乌克兰 15.乌兹别克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苏联国徽镰刀、锤头代 表着工农联盟。绸带包裹着 小麦,表现了劳动人民大团 结。布尔什维克的标志站在 地球上,表现了共产主义一 定在世界传承,发扬光大。 太阳象征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从此诞生,在太阳 的衬托下,表现了共产主义 是光明的,和平的。绸带上 用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文字 写着苏联的格言“全世界无 产者,联合起来!”。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聂伯河上的水电站,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水电方
面以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为标志。它是欧洲最大的 水电站,当时全国都投入了第聂伯河水电站的建设, 这项工程是苏联人民最熟知和最热爱的工程,也是 苏联人民的骄傲和光荣。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一五”计划所取得的成绩:石油开采居 世界第二位、钢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铁的产 量居世界第三位、煤的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到1937年,全国 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斯大林: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 化,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
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 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 没有油啊。 • 那就煮! • 没锅。
伊万气死了,走 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
探究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 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 取怎样的教训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教材内容包括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注重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成就,以及其中的困难和挑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逐渐提高,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和思考历史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掌握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其原因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案例分析法:以苏联三个五年计划为例,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准备教材和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进行详细的教学解读。
2.课件和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精品课件
1.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和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 2.理解苏联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 的弊端。 3.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 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 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 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苏 联列 的宁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斯 大 林
1921年,新经济政 策
1922年,成立了苏联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2.农业集体化
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3.苏联模式形成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 政治体制 评价:①积极②弊端
板书设计
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 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歌德
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C)
②沙皇政府 ③苏联政府 ④临时政府 B.②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③ D.②①④③
3.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A.1928年 C.1930年 B.1921年 D.1933年
A
)
4.最早在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
在 (
C
)
A.戈尔巴乔夫时期
C.斯大林时期
B.列宁时期
2、农业集体化
①背景: 工业化进展迅速
②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③措施: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 农庄,打击富农。 ④完成: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 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 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 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 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 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 ②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③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措施: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3、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 (1)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调动了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 (3)进一步巩固的苏维埃政权。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看图 图中 ,人 你物 认吗 识?
列宁
斯大林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 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 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②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 ③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 活必须品和食品。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共26张PPT)
不同时期的 俄国名称:
沙俄 (古 —1917年) 苏俄 (1917年—1922年) 苏联 (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今)
扶木犁的穷国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 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 后快。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
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 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 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评价斯大林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
的独裁者,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
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 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 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 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 和解体。
工业总 产值
5
5
32
2
2
机器制 造业
4
4
21
2
1
电力 15
10
74
3
2
煤
6
6
43
4
3
钢
5
5
54
3
3
弊端: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点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2016江苏南京中考)“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购,引起了1 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材料评述的应是 ( ) A.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 B.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苏联模式的形成过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答案 C 根据题干时间判断是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饥荒和疾病蔓延”反映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据此判断题干是对 苏联模式形成过程的评述。故答案选C项。
1.下表是苏联农业产量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
年份
1922年
1928年
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
72
101
谷物收获量(百万吨)
56
73
A.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 B.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 D 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从1922年到1928年,苏联谷物播种面积 和收获量均大幅增加,联系这一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事件,可知是1921年开 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故选D项。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答案 C 根据题干中的“列宁”“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链 接所学可知,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 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 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 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由此可知新经济政策体现了列宁改良主义的办法, 故答案选C项。
知识点三 农业集体化 3.(独家原创试题)历史图片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瞬间。下图再现了斯大林 实行的 ( )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第二个五年计划
答案 C 根据图片结合教材可直接判断图片再现了斯大林时期实行的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52张PPT)
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1.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
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好转,
这主要得益于(
)
B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
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 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 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 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 剥夺。 ”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我们苏联已经确立了 社会主义制度
1.政治上: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1)工业: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企业 一律收归国有。 (2)农业: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农村实现了生产资 料公有,消灭富农。
3.措施:
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从多方面支持 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 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
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这笑话说明什么?
苏 联 民 间 笑 话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启示
反映苏联经济建设的漫画
(1)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农轻重比例协调;
(2)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3)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4)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基本国情发,坚持实事求是。
(5)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苏 联列 的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4张PPT)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
1.实施的背景: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 ,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列 宁经过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实施时间及实施者: 1921年春 列宁
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 殊经济政策。 一切食品、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 各种农产品除了口粮和种子之外,全部都要上交。 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 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 要求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并强迫剥削阶级分子参 加体力劳动。 这一政策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 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9)1936苏联新宪法的公布标志着苏联模式(斯大林模 式)的形成。
2.列宁时期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对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留下哪些启示?
3.苏联的工业化 (1)实现国家工业化设想的提出者及提出时间
1925年,斯大林
(2)苏联何时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6年
(3)何时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发生了什么变化? 1928-1937年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6.如何评价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 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 经济日益僵化。
(3)1924年1月,列宁逝世。
(4)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5)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11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果。
本课内容涉及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以及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和战后的重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特点,以及苏联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苏联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特点,以及其在二战中的作用,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以及其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特点,掌握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和战后的重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特点,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和战后的重建。
2.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苏联在二战中的具体表现和战后的重建。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启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联的国旗和国徽,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苏联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讲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过程和特点,包括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等。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和战后的重建。
3.操练(10分钟)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共24张ppt)
新经济政策
背 景
经四历年世数界年大战战和争三年的国 苏俄战时,共经产主济义异政策常 困难内,战社争的会破矛坏 盾加剧。的弊端显露
列宁在苏调俄查经济后异常认困为难社,会只矛盾有加改剧 变战
时共产工人主、义农民政不策满 ,反才动势能力恢乘机复叛和乱 发
展生苏产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为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以行政 命令甚至强制手段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 性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自主权。排
斥市场调节。片面发展重工业。
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个人高 度集权,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
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苏联模式
评价
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 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 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 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 了重要作用。 弊端:由于没有尊重经济 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弊端日益显露,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 碍。
苏联的工业化
1924年1月列宁逝世以后,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 化的设想。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 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 工业落后;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目的 实现国家工业化
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 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 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 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性 吗 ?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
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
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陈奕华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1张PPT)
(2)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1932年, 苏联已由农业国 变成了工业国。
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俄 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 弹的强国。——丘吉尔
① 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② 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③ 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1921年~1940年)
2、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 A.1918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3、苏联成立的时间是( ) A.1918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4、1932年,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苏联
5、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内容不包括( )
俄国——苏俄——苏联——俄罗斯
列 林斯
宁
大
社会主义建设的 探索成就
成就一: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导学提纲: 1、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找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时间、人物?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有那些? (3)新经济政策实施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政策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的社会主义探 索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巩固了政权)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 探索
五年计划 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新经济政策
苏联建立
斯大林模式形成 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
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
单项选择题: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是为了( ) A.用社会主义经济战胜资本主义 B.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 C.最大限度集中物质力量战胜敌人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粮食税
自由买卖和贸易 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你说的好像很有道 理!尽管做过他的 卫士,但是我也不 知道列宁到底在想 什么呢?
这样一来,新经济政 策岂不是违背了社会 主义的观念,成为资 本主义的复辟呢?
探究问题: 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何创新?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
一项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
斯大林,一位以“钢”作为自己姓氏的强硬男人以强
硬的手段终结了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了一条迥异于西方的 工业化道路。
1926年,李富清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华工聚集的顿巴斯矿区 当翻译。
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 受帝国主义威胁 工业落后
时间:1925年提出 1926年开始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
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 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 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 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 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 发展工业,帝国主义随时可能 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 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 员的任务》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他们包围着我们;要获得生存,就必须有强大的重工
新经济政策
1.背景: 经历数年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首要任务)
2.时间: 1921年
3.内容:自主阅读课本47页第一段,完成表格。
项目 农业 工业 贸易 分配
新经济政策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T-34型坦克四万辆 PPSH-41冲锋枪六百万支
1933年,正在苏联如火如荼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李富清因为牵挂被日 本侵略的祖国,离开了苏联,在他回国的途中,在农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部编九下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B重工业发展迅速
• C苏联模式制约发展
• D完成农业集体化
• 3.斯大林提出,“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 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 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 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 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为此,苏联( )
治国之有法, 犹治病之有方也 病变则方亦变。
康有为《政论集》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 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 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掠夺了 大量的财富,引起农民的不满。
• 1920年初,苏俄粮食产量只有战 前的一半,广大农民处于饥荒的
• 苏俄(1917年—1922 年)
• 苏联(1922年—1991
特点
•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 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苏联工业化的评价(影响)
• 积极意义: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 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 业化
• 消极意义: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 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 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 第二位。
斯达哈诺夫运动
• 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出现的 群众性技术革新和社会主义 劳动竞赛运动,因采煤工人 斯达哈诺夫首先发起而得名。
• 1935年8月30日夜间,6小时 挖了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 倍。
请注意区别:
• 沙俄(1547年—1917 年)
• 水兵反抗之激烈和坚决,使大约一万红军被打 死、致残或失踪。喀琅施塔水兵队伍约有26000 人,少数人经审判后被处决,大多数人未经审 判就被处决或被送入集中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课件(含视频)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 有位西方记者去采访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家里没人。邻居说:“加加林上 天了。”记者说:“采访他的夫人也可以。”邻居说:“他夫人排队买菜去
了。”记者说:“没关系,我可以等。”邻居迟疑了一下说:“你最好还是 去等加加林,他从天上回来可能还快一些。”这一笑话意在说明( )
A. 苏联航天科技的先进 B. 苏联民众遵守公共秩序 C. 苏联物资短缺的C 状态 D. 苏联人对西方的警惕 15. 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的某一政策。两图意在表达( )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A
10. 苏联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
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
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这些
举措( )
A. 使苏B联社会主义工业得到全面发展
B. 是苏联成为强盛工业国的重要原因
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
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 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 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D
C. 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 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内容
7. 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评价,错误的是( )
C
A. 民主法治缺失 C.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 个人崇拜严重 D.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 学家之一。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宏 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包括苏联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社会主义的概念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对苏联历史和政治体制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深入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成就和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掌握其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成就和影响。
2.难点:苏联不同领导人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革及其对苏联历史和政治体制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2.比较法:教师学生比较苏联不同领导人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差异和影响。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功经验和教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社会主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关训练
4.下列选项中,与张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 (见右图)相符的是( D )
一、十月革命 二、战时共产主义 三、新经济政策 A.赫鲁晓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B.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C.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D.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过关训练
5.“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
过关训练
3.(2018黄冈)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 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 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 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 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 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D ) A.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 基础 D.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首页
末页
知识要点
3.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 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 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 第一个、第二个 五年计划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 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2.农业集体化: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 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难点释疑
你认为列宁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谁 的更好,为什么? 列宁的探索更适合苏俄(苏联)的国情,新经济 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斯大 林推行的斯大林模式,最初阶段是起到了积极 作用,为苏俄(苏联)成为工业强国奠基,但是
从长远来看,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最终也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首页 末页
历史图片
海报:工业化之路 (1928年)
苏联国徽
首页 末页
历史图片
斯大林
解题技巧
★(2018邵阳)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 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 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 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 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 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C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
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成都)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 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 列属于评述的是( B ) A.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 政府成立 B.新经济政策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有益探索 C.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 界第二位 D.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进行了 一系列改革 首页 末页
过关训练
2.(2018孝感)1920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 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 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 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 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 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 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B ) 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 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考纲要求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 体化,了解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 要问题。
1.列宁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 端。
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具有 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这是评价苏俄的( B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过关训练
6.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
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 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 ) A.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 B.邮票发行的时间 C.邮票的发行者 D.周年纪念的时间
过关训练
7.下列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B.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C.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 用 D.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
建设
过关训练
8.1921年3月,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第十
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 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以下对新经济政策的 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实行粮食税 B.实施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商品买卖
首页
末页
知识要点
一、新经济政策 1.实施: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 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内容:以征收 粮食税 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 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 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中小 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 按劳取酬 的工资制。
首页
末页
解题技巧
【答案】C 【解析】 本题以普京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体制为依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知识点。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 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 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 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 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 既看到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 林模式的优点,又看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 而其态度是客观公正。
知识要点
三、苏联模式 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 社会主义 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 法也标志着 斯大林 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 “ 斯大林模式 ”。 2.特征: 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 政治体制。
知识要点
3.影响: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为日 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 示出 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 际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 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