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一轮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中考一轮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1)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 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
(2)它又带有原始共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 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种空 想。
桃源有缺陷 小国寡民、原始农耕是幻想 落后闭塞、消极遁世有局限
4.第重9篇点实桃花词源记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缘溪行 (3)落英缤纷 (4)欲穷其林 (5)仿佛若有光 (6)便舍船 (7)才通人 (8)复行数十步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穷:尽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 真切 舍:动词,舍掉 才:仅仅、只 复:又
(第99)篇豁桃然花开源记朗 (10)屋舍俨然 (11)桑竹之属 (12)阡陌交通 (13)鸡犬相闻 (14)悉如外人 (15)黄发垂髫
怡然:快乐的样子 具:详细 咸:全,都 遂:于是、就 闻:知道,了解 叹惋:感叹惋惜 延:邀请 语:告诉 不足:不值得,不必
第9篇 桃花源记
(25)便扶向路 (26)及郡下 (27)诣太守 (28)寻向所志 (29)欣然规往 (30)未果 (31)寻病终 (32)后遂无问津者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及:到 诣:拜访 寻:寻找 规:打算,计划 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 “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开朗:开阔敞亮 舍:名词,房屋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闻:听到 悉: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第9篇 桃花源记
(16)并怡然自乐 (17)具答之 (18)咸来问讯 (19)遂与外人间隔 (2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1)皆叹惋 (2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3)此中人语云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义:连词,表条件关系

《桃花源记》(完美版)PPT课件

《桃花源记》(完美版)PPT课件

预习检查 读一读

邑人
bīn
jiàn
间隔

yǎn
shè
tiáo
俨然 屋舍 黄发垂髫
qiān mò huò
缤纷 怡然自乐 阡陌 豁然开朗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合作探究
《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 可读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进出桃花源的路径,真切具体,似乎有迹可循。渔人离开的时候, “处处志之”,所经所历也是真实可感。此外,渔人往来所坐的交通工 具——船,也是日常所见之物。这一切都是人间经历,没有任何奇幻的 仙界色彩,都使人感到真实。 (2)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非仙界气象。 (3)文章首尾设计的两位人物,都似真实可信。开篇以一个捕鱼人的经 历为线索展开全文。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很肯定, 似乎真有其事;结尾的刘子骥是当时存在的一个真实人物,这便更加增 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并怡然自乐。
整体感知
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 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儿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 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 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 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 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 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 孩都安闲快乐。

中考复习《桃花源记》26页PPT

中考复习《桃花源记》26页PPT

二、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要___通__邀__,意思为:___邀__请__
2.古今异义 (1)豁然开.朗.
古义:__宽___阔___明__亮
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2)阡陌交.通.
古义:____交__错___相___通Βιβλιοθήκη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遂.迷,不复得路 遂:_终___于__
①古义:_妻__子___和___儿__女_____
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②古义:_与___人___世__隔___绝___的__ 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绝境
(4)无.论.魏晋
古义:___不___要__说___,___(_更__)_不_ 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之
桃花源记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 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 又自号“五柳先生”。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 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作品 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写作特点】
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线索清楚,重点明确,详略分明。 本文重点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达社会感想,所以中间部分对桃花源的 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详细描写,而对“忽逢桃花林”和归来复寻“遂迷”、 “未果”的传奇性开头、结尾,则写得清晰简略。
2.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3.虚实结合的写法。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从和现实相反的 方向去想象,虚构了一个“理想境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 术才能。

《桃花源记》复习课ppt课件

《桃花源记》复习课ppt课件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 别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帝王有所陈述、请求、 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 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 序〞,内容多是关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 激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2、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解释划线实词: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悉如外人 4、黄发垂髫 5、具答之 6、皆叹惋
7、便扶向路 8、诣太守 9、遂迷,不复得路 10、欣然规往 11、后遂无问津者 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以下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阳光作业:
A:把没掌握好的知识点整理在笔记本上。 B:复习《短文两篇》。 C、赏析一篇好文章。
回忆
陶渊明,又名 潜 ,
字 元亮,谥号 靖节 、 自号 五柳先生 。东晋 著 名山水田园 诗人。著有 《陶渊明集》 。
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 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生活宁静的句子是什么? 答: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什么? 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表现桃花源美好生活图景的句子: 答: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5、表现桃花源里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舍:1、离开 2、房屋
便舍船。shě 屋舍俨然。shè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答案] ①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②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③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④淳朴的社会风尚;⑤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拓展思考题
1.[2022贵港] 请结合文章,说一说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答案] 百姓热情、淳朴,安居乐业,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考知识点学习课件PPT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本文是作者陶渊明退归林下后虚构的一则故事,作者通过本文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原文呈现
字词详解
①缘:沿着,顺着。
[答案] 桃花林的景色:眼前流淌着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两岸是大片美丽的桃花林。林里绿草如茵,桃花芬芳馥郁,一株株桃树像娇艳的少女,柔臂细腰,随风轻扬的花瓣如同漫天春雨,纷繁美丽。
桃花源中的景象:僻静的小路两旁,一丛丛翠竹迎风摇曳,一排排桑树拼命地伸展出绿油油的枝叶,向行人热情地点头招手。往前走,那平坦开阔的田地,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田间农人挥锄劳作。远处,茅草屋前的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一阵阵孩童的嬉闹声和鸡鸣狗吠声传来……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白云悠悠地飘着。 感受:美好、宁静、温暖,是理想中的家园。
告诉
5.<zzd>既</zzd>出 既:______
已经
6.<zzd>欣然</zzd>规往 欣然:____________
高兴的样子
句子翻译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案] (溪水)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桃花源记复习课(好用)ppt课件

桃花源记复习课(好用)ppt课件
31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 多想像的空间,他以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 源外世事变化,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32
4 今天我们应怎样对待陶渊明的这种 政治理想?
积极意义: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使人 们在苦楚中找到寄托,得以抚慰; 消极意义:让人产生退守过去、不思 进取、陶然无为的心思。 而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做敢于梦想行 动,直面现实的勇士,却并非避世。
C.担忧渔人不能照实反映情况 6.将下边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①( )见渔人,( )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②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①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渔人;渔人;桃花源中人;渔人;②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
35
D
7.文段中“问今是何世……皆叹惋。〞两句话的“问者、不知者、叹惋者〞分别是(
10
发现桃源
再寻桃花源
访问桃源
分开桃 源
11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
。本文以
为线索,按
顺序,记叙了渔人
桃的源愉的快行、愿迹序望文。
的武过陵程渔,人描进画出了一个
分开桃源
发现桃源 再寻桃源
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 宽广人民


的理想社会,反映了
时间 访问桃源
12
文章主旨
作者经过虚拟一个安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画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 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 民厌恶战争的心情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桃花源记》ppt课件(58张)

《桃花源记》ppt课件(58张)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 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 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 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 寄托他的社会理想. 同时,本文也 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 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 进 离 现 入 开 桃花源 和平安宁 怡然自得 安居乐业
2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曾 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请你说说它“奇”在 哪里?
景奇 (桃林奇;山洞奇) 人奇(村人) 踪奇(志之,不复得路……)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 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 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 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
循,沿着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已经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从前的,旧的

像这样 终于
动词,做标志
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名词,标志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 问路、寻访。津:渡口 不久 计划前往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 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 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成语“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 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 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 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 世界。
人从 因 才 但 称此 “ 智 由 其过 不 却 于 为起 为 难 当 “了 五 以 时 靖田 斗 施 社 节园 米 展 会 先式 折 。 动 生的 腰 他 荡 ”隐 ” 曾 不 。居 , 做 安 生弃过, 活官小他 。回官空 后乡,有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桃花源记 课件(共55张PPT)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桃花源记  课件(共55张PPT)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渔人一一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中人)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
皆 出 酒 食 。 停 数 日 , 辞 去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开。
参考译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在那里)便出现
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口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视线)由狭窄幽暗
4.渔人甚异之 异: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5.欲穷其林 穷: 尽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10.阡陌交通
仿佛: 才: 豁然: 俨然: 阡陌: 交通: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10.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11.悉如外人 12.黄发垂髫
13.并怡然自乐 14.咸来问讯 1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悉:全,都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怡然:快乐的样子 咸:全,都 妻子:妻子儿女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

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例句】有闻而传之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代词,指“这,这些……”“那,那些……”
【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之”做助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翻译为“的”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记公式:主(名、代)+之+谓(动、形)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做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何陋之有
“之”做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音节助词,一般与表时间词语连用,不译。
【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之”做动词,译为“到,往”,助记公式:之+表地点名词
【例句】已而之细柳军
8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 得埋下了伏笔。
《桃花源记》文言文基础
• 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 新鲜美好源自)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 作者如何描写桃花林的?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 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最终发现桃 花源。 其二,有关桃林的这些描写,颇具神秘色彩,已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从氛围上作 了铺垫。
•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 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 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 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 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记》完整ppt课件

《桃花源记》完整ppt课件

陶渊明及时代背景0102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创作背景030201《桃花源记》创作背景《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美文”。

该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选入中小学教材,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篇目之一。

《桃花源记》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学地位与影响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0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02“不足为外人道也”03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象征手法对比手法情景交融自然环境描绘季节时令变化山水田园风光通过对桃花源内四季景色的描写,表现出大自然的韵律和生机,增强了意境的层次感。

幽深静谧氛围人文社会构建淳朴民风民俗文中描述了桃花源内居民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以及他们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文社会环境。

平等自由理念桃花源内没有阶级之分,人人平等自由,这种理念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神秘传奇色彩通过对桃花源入口的隐秘性、居民来源的神秘性等描写,为故事增添了传奇色彩,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和谐共处之道桃花源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这种和谐共处的理念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回归自然生活桃花源内的居民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理想化生活模式。

精神寄托与追求桃花源作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家园,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理想化生活模式探讨1 2 3描绘无阶级、无剥削的理想社会批判封建等级制度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思想表达对现实社会批判意识揭露社会黑暗面通过描写现实社会的战乱、贫困、不公等现象,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批判统治阶级的腐朽以统治阶级的奢侈荒淫为批判对象,揭示其腐朽本质和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呼唤社会变革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呼唤人民觉醒,寻求社会变革和进步。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PPT课件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PPT课件
第24页/共32页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题。(12分) 【甲】《桃花源记》全文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 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 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 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 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
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第28页/共32页
4.【甲】文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 “叹惋”的是什么?【乙】文中“余顾而慕之”中, 作者“慕”的是什么?(4分) 【解析】【甲】文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社会政治黑暗, 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黑暗现实 的批判,从叹惋中可以看出。【乙】文中描写的是农家 的和睦温馨、自得其乐的生活,尤其是“儿女啼笑,鸡 犬鸣吠”这一情景更是令人羡慕。
第14页/共32页
3.文意理解 (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 内容? (1)“如此”是代词,指代内容如下:①发现桃源 村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2)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 样写有什么用意? 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 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 迭起,引人入胜)
第27页/共32页
【解析】(1)句中翻译时要注意“延”字,它译为“邀 请”,而“其家”则是指“余人”各自的家。(2)句中要 注意“以为”应译为“认为”,“意”应译为“意趣”。 3.【乙】文中有一处生活场景描写与【甲】文中“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极为相似,请写出来。(2分) 【解析】题干指明【甲】文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据此阅读【乙】文可知,“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与【甲】文中描绘的生活场景有相似之处,据此确定答 案。

中考语文公开课《桃花源记》复习ppt课件

中考语文公开课《桃花源记》复习ppt课件
事业的总称”) v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v (古:妻子和儿女;今:指“丈夫的配偶
”) v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指“走投无
路的境地”)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续)
v 4、无论魏晋 v (古:不必说,更不用说;今:用作关
联词) v 5、不足为外人道也 v (古:不值得;今:一般指“不充足,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言词语1——通假字
v 便要还家 v (通“邀”邀请)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
v 1、芳草鲜美 v (古:鲜艳美丽;今:指“食物味道好”) v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v (古:交错相通;今:指“各种运输和邮电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文学常识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五柳先生”,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陌交通,鸡犬相闻。
(2)、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v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谁叹惋?为什么叹惋?
桃花源人。 为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人民生活如 此痛苦而叹惋。 。
(4)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 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 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 是虚构的。

桃花源记 课件(共20张PPT)

桃花源记 课件(共20张PPT)
桃 花 源陶

记明 ( 东 晋 )
感受
我们现在常用“”这一成语指中的美好世界。
本文中,桃花源中的人和景,美在何处? 找出相关语句体会。
优美环境: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林夹岸, 杂树全无,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优美环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 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极端腐败,统治 集团生活荒淫,对人民剥削和压榨严重。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他的一腔 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 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 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他坚定而坚决地 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 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人也好,景也罢,
一切皆为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路荒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和美生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淳美民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淳美民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思考
如若本文部分语句描述的内容, 让你感觉到一种“不美”,那么, 是怎样的“不美”?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桃花源记》课件(共36张PPT)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桃花源记》课件(共36张PPT)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 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 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 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参考答案:(1)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 “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 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13)黄发垂髫( 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 (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
(14)见渔人,乃大惊( 于是,就 ) (15)具答之( 详细 ) (16)便要还家( 同“邀”,邀请 ) (17)咸来问讯( 全,都 )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
(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19)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隔绝,不通音讯 ) (20)乃不知有汉( 竟然,居然 ) (21)无论魏晋( 不要说,更不必说 ) (2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对,向 ) (23)皆叹惋( 感叹 ) (2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邀请 ) (25)此中人语云( 告诉(渔人)说 ) (26)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不必 )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往前走,想要走 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 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5)《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 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10《桃花源记》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10《桃花源记》课件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0篇 桃花源记
目录(安徽·中考 )
知识 拓展
知识
细梳理·教材全解 考情速览 本篇目202X年与《醉翁亭记》以对照的情势进行考查。
细梳理·教材全解 文学文化常识
第10篇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垂髫: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3.乃大惊 14.具答之 15.便要还家 16.咸来问讯 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乃: 具: 要: 咸: 妻子: 绝境: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3.乃大惊 14.具答之 15.便要还家 16.咸来问讯 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延: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8.遂与外人间隔
19.乃不知有汉 20.无论魏晋 2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2.皆叹惋 2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遂: 于是、就 间隔: 隔绝、不通音讯
乃: 竟然,竟然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为: 对、向 叹惋: 感叹惋惜
延: 邀请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25.便扶向路
26.处处志之 27.及郡下 28.诣太守
不足: 扶: 向: 志: 及: 诣: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4.不足为外人道也 25.便扶向路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细梳理·教材全解 字词详解
39.欣然:高兴的样子。 40.规:打算,计划。 41.未果:没有实现。 42.寻:随即,不久。 43.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一:我心中的桃花源没有强权争霸,没有战争硝 烟,没有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大同。示例二:我心 中的桃花源森林繁茂草场葱郁,天空澄碧溪水清澈, 鸟儿欣舞虫儿欢歌,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示例三:我 心中的桃花源,人人平等,互敬互爱;远离贫穷,衣 食无忧;老有所养,孤有所托。
金题演练
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4题。(11分)
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 出酒菜(招待他)。 (2)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 甚也。 认为这一家人,有万物都怡然自得的意趣,我遗憾自 己与他们相比差得很远。
【解析】(1)句中翻译时要注意“延”字,它译为“邀 请”,而“其家”则是指“余人”各自的家。(2)句中要 注意“以为”应译为“认为”,“意”应译为“意趣”。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词语解释
(1)便扶向路
扶:沿,沿着 向:原先
(2)处处志之
志:做记
(3)寻向所志 (4)欣然规往 (5)寻病终 (6)后遂无问津者
志[F]:标志、标记 规:计划、打算 寻[F]:随即,不久 问津:问(通往桃花源的)路
2.句子翻译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便沿着来时的路,处处做标记。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前次做的标记。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写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
1.词语解释
(1)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
开朗:开阔而明亮
1.解释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义(2分)
(1)欲穷其林( 走到……尽头 )
(2)处处志之( 做标记

2.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忘路之远近
晋室之乱
B.并怡然自乐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乃不知有汉
乃入见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真无马也
【解析】 A项两个“之”的意义和用法均为:结构助 词,的。B项两个“然”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为:……的 样子;然而。C项两个“乃”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为:竟 然;于是。D项两个“其”的意义和用法分别为:人称 代词,他;疑问代词,难道。
【甲】文中桃源人叹惋的是桃源外的世界是如此的动乱、 黑暗,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如此痛苦的生活。【乙】文 中作者羡慕的是农家生活和睦幸福,自得其乐。
【参考译文】【乙】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 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 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 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
3.【乙】文中有一处生活场景描写与【甲】文中“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极为相似,请写出来。(2分)
【解析】题干指明【甲】文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据此阅读【乙】文可知,“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与【甲】文中描绘的生活场景有相似之处,据此确定答 案。 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4.【甲】文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 “叹惋”的是什么?【乙】文中“余顾而慕之”中, 作者“慕”的是什么?(4分) 【解析】【甲】文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社会政治黑暗, 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黑暗现实 的批判,从叹惋中可以看出。【乙】文中描写的是农家 的和睦温馨、自得其乐的生活,尤其是“儿女啼笑,鸡 犬鸣吠”这一情景更是令人羡慕。
全文理解
【全文中心】本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平安的世外桃源,描 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 处的生活场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 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 生活的美好愿望。
【文意理解】 1.“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4.文意理解 (1)用原文中的话描述出通往桃花源小路上的优美景色。
(夹2)岸“数忽百逢步桃,花中林无”杂中树的,“芳忽草”鲜字美有,什落么英作缤用纷?。
“忽”字表现出了渔人遇见桃花源的偶然性,也为 下文他人的寻之未果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 详写桃花源中的生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3.文意理解 (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 内容?
(1)“如此”是代词,指代内容如下:①发现桃源村 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2)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 样写有什么用意?
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 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 迭起,引人入胜)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写渔人进入 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十九、桃花源记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词语解释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缘:沿,沿着 英:花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黄发”指代老人,“垂髫”指代小孩。“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人们自得其 乐的生活景象。
2.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谈谈我们今天阅读《桃花源记》 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阅读《桃花源记》,要从中领悟到构建和 谐社会的真谛,并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3.《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其实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都有自己向往的“桃花源”,请简 要说说你心目中的“桃花源”。
3.句子朗读节奏 (1)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4.文意理解 (1)写出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
(2)“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 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阡陌交通
(5)黄发垂髫
(6)并怡然自乐 (7)便要还家 (8)咸来问讯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互相通达 黄发:借指老人 垂髫:借指儿童 怡然:愉快的样子 要:邀请 咸:都,全 问讯:询问消息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3)渔人甚异之 异[F]:对……感到诧异
(4)欲穷其林 2.句子翻译
穷: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 思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的路。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小河两岸几百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其他树, (树下)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 纷落下。 3.句子朗读节奏 (1)武陵人 /捕鱼为业。 (2)忘/路之远近。
【解析】联系上下文语境可知,桃花源人听渔人说了外面世 界的风云变幻觉得很“叹惋”,在渔人离开时劝其不要对外 人说,由此可知桃花源人不愿被打扰、珍惜现在的心理。结 合文章中对桃花源中环境、生活的描述,即可概括出这种心 理产生的原因。
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被人打扰、珍惜现在生活的心 理。原因:桃花源中环境优美,生活富足,安定祥和, 没有战乱之苦。
【答案】 A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树下)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 纷落下。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的小路纵横交错,(村里不时传来)鸡鸣狗叫 的声音。 4.“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什么心理?结 合全文分析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3分)
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句中标色的词。(2分)
(1)便要还家
( 邀请 )
(2)盖江北之俗 ( 大概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 自己的话概括)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第三部分 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人也没
能找到桃花源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
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10)遂与外人间隔 (11)乃不知有汉 (12)无论魏、晋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4)皆叹惋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间隔:隔断、隔绝 乃[F]: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 具言:陈说,叙说 叹惋:叹息、惋惜
延:邀请
(16)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F]:向、对
2.句子翻译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题。(12分) 【甲】《桃花源记》全文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 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 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 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 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