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岩石圈与土壤圈

合集下载

地理学八年级第四章教学解析

地理学八年级第四章教学解析

地理学八年级第四章教学解析第一节:自然地理本章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以及地球的大气、水圈、岩石圈的相互关系等自然地理知识。

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地球是一个略为扁球状的椭球体,它的北极和南极是呈顶点的两个极。

地球的直径大约是12756.4千米,赤道周长大约是40075千米。

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行。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一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中间层,由矿物组成,呈半固态状态。

地核是地球的内核层,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

3.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地壳是由不断移动的板块所构成的。

板块运动主要有三种方式,即边界构造,如造山带;板块碰撞,如地震;板块分裂,如火山活动。

第二节:人文地理本节主要介绍人口与城市、交通与通讯、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人文地理知识。

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核心资源,人口分布不均匀,一般呈现向沿海和河流集中的特点。

城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集中区域,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带来了人口过度集中、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2. 交通与通讯交通与通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包括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

通讯主要包括传统的通讯手段如电话、邮件等,以及现代的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

交通与通讯的发展促进了地区之间的联系和经济的发展。

3. 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工业污染、水土流失、森林砍伐等。

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人类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

4.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数据库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

GIS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4章岩石圈(1)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4章岩石圈(1)


云 母

常见的矿物种有黑云母 K(Mg,Fe2+)3[AlSi3O10](OH,F)2白云母 KAl2[AlSi3O10](OH,F)2、金云母 KMg3[AlSi3O10](F,OH)2、锂云母K(Li,Al)3[(Si, Al)4O10](F,OH)2等。云母通常呈片状晶形。云母的颜 色随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异,主要随Fe含量的增多而变深 。玻璃光泽,解理面上呈珍珠光泽,绢云母呈丝绢光泽 。摩斯硬度一般2~3.5,比重2.7~3.5。解理极完全。 大片云母用作电绝缘材料;
橄榄石

化学通式 R2[SiO4]、晶体属岛状 结构。常呈橄榄绿色。晶体呈短 柱状,常成粒状集合体。富镁的 色浅,常带黄色色调,富铁的则 色深,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 。摩斯硬度6~7,比重随铁含量 的增加而增大,为3.3~4.4。橄 榄石是组成上地幔的主要矿物, 也是陨石和月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它作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于基 性和超基性火成岩中。无瑕疵的 橄榄石晶体可作为宝石。



火山熔岩
玄武岩
气孔构造
柱状节理
侵入岩体与喷出岩体产状示意图

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与周围岩石相接触的关系 ,称为岩浆岩的产状。根据岩体在地壳中形成的深度和方式,可分为喷 出岩体和侵入岩体,后者又可再分为深成岩体和浅成岩体。按岩体的形 状及其与上覆岩层的关系,可分为岩盆(②)、岩盖(④)、岩床(③)、岩鞍 (⑤)、岩株(⑥)、岩瘤(⑧)、岩脉(⑨)等。见下图,其中①是岩基,⑦是 岩浆底辟。
(二)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 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再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 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 所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按重量计,沉积岩只占地壳的5%,但因沉积岩覆盖于地壳表 层,分布十分广泛。在大陆部分有75%的面积出露沉积岩,而在 大洋底则几乎全部为新老沉积层所覆盖。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此块土壤(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为V1。

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2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V1-V2)/ V0。

(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很细的结晶物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3、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土壤的组成固体土壤非生物液体空气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腐殖质(有机物)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1、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 土壤性状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细 输送,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保水、保肥性最好;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2、根具有固定和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5 土壤圈

5 土壤圈

2020年1月31日
7
三、土壤形态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 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 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度等。
土壤的这些特征是成土过程的反应和 外部表现。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可以 区分土壤和风化壳的差别,也可以区分 各土壤类型。
2020年1月31日
8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1、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是 由性质和形态各异的土层重叠在一起构成的。不同 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 这些土层大致呈水平状,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 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一般将这些 土层称为土壤发生层。 每一种成土类型都由其特征性的发生层组合,形 成不同的土壤剖面。
2020年1月31日
13
长期受人为耕作、灌溉、施肥活动的影
(2)耕作土壤层的划分和命名 响,其剖面与自然土壤剖面不同。
耕作层(表土层):属人为表层类,包括灌淤表
层,堆垫表层、肥熟表层和水耕表层。土性疏松、
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颜色较暗、肥力水平
较高
犁底层(亚表土层):在耕作层之下,经长期耕
作压实,土壤呈层片状结构,紧实,腐殖质含量
壤同成土条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道库恰耶夫建立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概括起来有四个基本观点:
①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
物;
②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存在,并同等重要和相互不可替代地参
与了土壤形成过程;
③土壤永远受制于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和演化,土壤是一
淋溶作用:指土壤中的下渗水,从 土壤剖面的上层淋溶或浮悬土壤中某 种成分的作用。
淀积层(B):物质累积的层次。 淀积作用:指下渗水到达剖面下层 沉淀其中某些溶解物或悬浮物的作用。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归纳

第1、2 节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A. 土壤中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土壤生物: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土壤固体成分矿物质颗粒腐殖质: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非生命物质液体:水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气体: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B. 从岩石到土壤1. 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1) 物理因素——风、流水、温度等2) 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3) 生物因素2. 岩石变为土壤: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过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形成土壤C. 土壤的结构和类型1. 土壤的结构1) 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一定的结构2)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3)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2. 土壤的类型1) 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2)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3) 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D. 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1. 土壤的性状土壤名称性状砂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壤土类土壤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2. 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第3 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A. 植物的根系1. 植物根的分类1) 主根:由胚根直接生长形成的根,数量只有一条,向下生长2) 侧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与主根相比,又细又短,但数量众多3) 不定根:从植物的茎或叶上长出的根2. 植物根系的分类1) 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2) 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B. 跟的吸水和失水1.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根毛区:根毛区细胞是由伸长区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内涵丰富的细胞液,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分生区: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根冠:细胞壁薄,外层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

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对土壤形成

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对土壤形成

2.5 土壤圈及地球系统相互作用的时间因素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气候、生物、 母质、水文和地形都是土壤形成发育的空间因素(或条 件)。而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则是阐明土壤形 成发育的历史动态过程。当我们肯定了土壤是母质、气候、 生物、水文和地形等综合因素的产物时,就必须承认它们 对土壤形成的综合作用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强的。具有 不同年龄、不同发生历史的土壤,在其他因素相同条件下, 必定属于不同类型的土壤。 土壤年龄指土壤发育的时间长短。时间因素对成土过程 的作用,不仅涉及土壤发育的年龄问题,更重要的还体现 在土壤的系统发育或土壤圈随同整个地球表层系统一起形 成、发展与演变的历史。
2.3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因素
2.3.1 成土母质的概念
通常把与土壤形成发育有关的块状基岩称为母岩将与土 壤有直接发生联系的母岩风化物或堆积物称为母质。母质 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在生物气候的作用下,母质表面 逐渐转变成土壤。
2.3.2 成土母质的作用
成土母质对土壤形成发育和土壤特性的影响,是在母质被风化、侵 蚀、搬运和堆积的过程中对成土过程施加影响的。 母质对成土过程的主要影响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母质的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机械组成、矿物组成及其 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 化过程。 其次,非均质的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较均质母质更为复杂,它不 仅直接导致土体的机械组成和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而且还会造成地 表水分运行状况与物质能量迁移的不均一性。 第三,母岩种类、母质的矿物与化学元素组成,不仅直接影响到土 壤的矿物、元素组成和物理化学特性,而且对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 速率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2.1.3 风对成土过程的作用
风对成土过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 风力导致土壤表层粉粒大量流失,即土壤风蚀沙化。其次, 风力堆积作用常造成土壤物质组成的变化,如在中国温带 地区,多数成土母质是第四纪风力堆积的黄土,这些由风 成粉砂和粉粒组成的厚黄土层对土壤形成发育具有重要的 影响。 另外沙尘暴对生态环境和土壤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9讲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9讲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2.高考这部分内容考查一般以 剖面图等地图形式出现,所以解题 时要特别注重对剖面图等地图的仔 细阅读,应用逻辑思维方法从中发 现地质地貌和岩石类型判读的细节 和推导分析其成因和演化过程。
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一、海岸地貌:
1.海岸地貌的概念:
海岸带在_构__造__运__动_、海水运动、 生___物__作__用_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 成的地表形态。
地理 ( 湘教版)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 9 讲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
C 目录 ONTENTS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关键能力 重难突破 考点预测 直击高考
课标 要求
核 心 素 养
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
1.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 要特征。
2.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3.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能力点八:探究海岸线
1.海岸线的概念: 2.海岸线的形态:
如:
(2)弯曲、破碎的海岸线:
小结:海岸线的弯曲、破碎状况其影响因素及影响
1.影响因素: ①板块运动;②地质构造;③海 浪和风暴潮侵蚀; ④河流冲、淤关系;⑤冰川侵蚀
2.积极的意义: ①曲折的海湾,可形成优良港湾, 有利于航海业的发展; ②海洋向陆地延伸,增加陆地的 湿度,使降水增多; ③有利于海水养殖业,旅游业的 发展。
一、海岸地貌:
1.海岸地貌的概念: 2.海岸地貌的类型:
地貌特点:微微向海 倾斜 的基岩 平台
(1)海蚀地貌:②海蚀平台
一、海岸地貌:
1.海岸地貌的概念: 2.海岸地貌的类型: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节保护土壤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节保护土壤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耕地 森林 草地 未利用6的土壤
思考:我国的土壤资源丰富吗?
土地类 国土总

面积
陆地总面 耕地总面 高产耕地总

积、
面积
土地面 960万平方 877万平方 137万平 29.4万平方

千米
千米
方千米 千米
占国土 总面积 的比
91.39% ______
14.3% 3.04%
7
我国的土壤资源也非常缺乏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 量很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教学课件
科学 八年级下册 浙教版
1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第6节 保护土壤
2
欣赏美丽的土壤
水稻田
华北平原小麦
东北大豆种植
江南丘陵
云贵高原梯田
3
土壤资源是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 能够 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你认为地球上的土壤资源丰富吗4 ?
4.6 保护土壤
5
一.土壤是重要的资源
读图
下列是世界陆地面积和耕地面积的模型, 根据这两个模型,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水土流失的主要地区是:黄土高原 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内蒙古、甘肃、宁夏、青 海、新疆一带。 盐渍化较严重的地区是:内蒙古、甘肃、宁夏、新 疆等,这四省区受盐渍化威胁的耕地约占其总耕地 面积的30%-40%
22
保护土壤,人人有责
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繁衍的自然基地,是地球上动 物的食物来源和生活、繁衍的场所,也是我们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基础。保护 土壤,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命的基础和生活环境的质量。
13
过度开发 过度开发造成了大量土壤资源的破坏
15
16

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认识我们的家园地球四)

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认识我们的家园地球四)

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认识我们的家园地球四)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认识我们的家园地球四)土壤圈“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二’像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形象地说出了土壤的本质含义。

土壤是地表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位于陆地表层,由有机物、无机物、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圈是陆地表层土体的总称,土壤厚度一般1—2米(一说平均厚度5米),面积约为1.3亿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包括岛屿)总面积减去高山、冰川和地面水所占有的面积。

具有不连续性。

因处于其他圈层的交接地带,土壤圈在生态系统中占有特殊空间位置,在自然环境发展和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中的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是由各种岩石分化而成;有机物来源于生物体,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植物未分解的根、茎、叶,动物的排泄物和尸体,以及复杂化合物的混合物腐殖质。

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根据存在形式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由于人类的活动等因素,也来自江河湖沼等。

土壤空气来源于大气,但没有连续性,不易于交换。

土壤圈是大气圈中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和释放起一定的平衡作用。

其温度变化对环境起缓冲和稳定作用。

土壤圈是全方位的开放系统,与其他任何圈层都能产生相互影响,能很好地体现地表自然环境相互联系、制约、作用的整体性。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岩石体的总称,是由地壳和地幔最上部分构成的连续圈层。

地壳是岩石圈的主体,由花岗岩、玄武岩等各种岩石组成。

陆壳平均厚度35千米,最薄的15千米,喜马拉雅山脉和安底斯山脉所在处地壳分别为80和70千米。

洋壳较薄,平均厚度7千米。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在一定条件下,岩石圈可聚集形成有开采价值的各种金属矿床和非金属矿床。

石油、天然气、煤炭、油页岩等是生成于岩石间的有机物组成物质。

统称能源矿产。

在岩石圈表面,由于辐射的时间和空间不均匀、大气和水运动形式不同,而使岩石失去稳定性,产生风化、剥蚀、搬运、堆积和沉积,从而改变了地表形态。

《土壤地理学》课程笔记

《土壤地理学》课程笔记

《土壤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土壤与土壤地理学1.1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具有生命力的、由矿物质、有机质、生物、空气和水分组成的复杂体系。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和能源,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土壤圈土壤圈是地球的四个主要圈层之一,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

土壤圈位于岩石圈表面,是地球表面的活性层,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紧密相连,共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1.3 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土壤的分布、形成、演变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土壤地理学关注土壤与环境因素(如气候、植被、地形、母质等)的相互作用,探讨土壤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土壤固相组成2.1 矿物矿物是构成土壤的主要固相成分之一,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指成土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次生矿物是指成土过程中由原生矿物发生化学变化而形成的矿物,如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

2.1.1 矿物及其鉴别方法矿物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观察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来鉴别;化学方法是通过分析矿物的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来鉴别。

2.1.2 常见矿物及其鉴别特征石英:无色或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光泽,硬度7;长石:白色、灰色或粉色,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硬度6-6.5;云母:白色、灰色或黑色,丝绢光泽,硬度2.5-3;高岭石:白色或浅灰色,土状光泽,硬度2-2.5;伊利石:白色、灰色或绿色,土状光泽,硬度2-3;蒙脱石:白色或浅灰色,土状光泽,硬度1-2。

2.2 土壤生物土壤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土壤生物对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污染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2.1 土壤生物组成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动物:原生动物、线虫、昆虫、螨类等;植物: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土壤圈: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

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还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土壤的物质的能力。

主要元素O、Si、Al、Fe、C、Ca、K、Na、Mg、Ti、N、S、P等。

2、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

其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和化学风化的产物,由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构成。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是土壤形成的标志,土壤肥力的表现。

土壤水分:来自大气降水和灌溉土壤中的空气:成分与大气相似,不连续,二氧化碳比氧气多。

3、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4、土壤中存在着由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和细菌组成的生物群体。

5、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层次,分别为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6、土壤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和不可逆性。

7、岩石化学风化分为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三个过程。

8、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根据测定潜性酸度的提取液不同,可分为代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代换性酸度:用过量的中性盐(KCl、NaCl等) 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Al3+离子交换。

用强碱弱酸盐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离子代换出来,同时生成弱酸,此时测定该弱酸的酸度称水解性酸度。

土壤圈就是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的疏松部分

土壤圈就是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的疏松部分

土壤圈土壤圈就是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的疏松部分,其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它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透气);二是其内部有生物栖息。

由于具备这些特征,土壤圈表现出其他环境系统不可替代的功能: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同化外界输入的其他物质(有机化合物),是整个生物圈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土壤圈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环境要素之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

(1) 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有机体以及水分和空气等的混合体。

按重量计,矿物质占到固相部分(土壤干重)的90~95%或更多,有机质约占1~10%,可见土壤成分以矿物质为主。

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

除此之外还有土壤溶液,它是土壤水分及其所含的溶解物质和悬浮物质的总称。

土壤溶液是植物和微生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的媒介,也是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途径。

土壤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度级配或粒度组合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又称土壤质地。

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可对土壤进行分类。

我国的土壤质地分类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个级别。

土壤的质地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可耕性好坏以及污染物容量大小的基本因素之一。

(2) 土壤污染和净化所谓土壤污染就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三废物质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间接地进入土壤,当进入土壤的量超过了土壤的承受能力时,就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土壤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以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和食物链发生进一步的传播。

滥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其次,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和各种废水都会跟土壤发生接触,将污染物向土壤转移。

大气中的污染物也会通过重力沉降和随降水进入土壤,酸雨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土壤发生污染的程度,可以由污染物在该土壤中的含量超过未被污染的同类土壤中该物质的含量(背景值)的程度来表示,也可以由该土壤上生长的植物中的含量间接显示,还可以通过该土壤中的生态变化(生物指标)来判断。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的演化4.3大地构造假说(第1课时)土壤圈湘教1湘教高二1地理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的演化4.3大地构造假说(第1课时)土壤圈湘教1湘教高二1地理
温度降低则降低土壤成熟度。
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七页。
间接影响——对岩石风化过程(guòchéng)、外力地 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进行控 制而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低温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 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 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zēngqiáng), 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土壤趋 于成熟。
第六页,共五十七页。
土壤中的主要(zhǔyào)矿物
第七页,共五十七页。
原生矿物(yuánshēng-kuàngwù)
经物理(wùlǐ)风化后未改变化学成分和结 晶结构的造岩矿物。 是土壤(tǔrǎng)中矿物的粗质部分和各种化学 元素的最初来源。 只有通过化学风化分解后,才能释放并供给 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第三页,共五十七页。
土壤 三基础 (tǔrǎng)
土壤是一种“类生命体”:能自动调节(tiáojié)水、热、 气、肥的存在状态;有抵抗酸-碱化的缓冲作用。
土壤的本质和生命力所在是肥力。它是土壤在外 界环境(huánjìng)条件影响下,主动协调植物生理和生 态要求的能力。 土壤肥力与土壤的组成成分,土体结构和土 壤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七页。
地形 因素
(dìxíng)
地 形 对 土 壤 形 成 的 影 响 主 要 是 通 过 引 起 物 质 、 能 量的再分配(fēnpèi)而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
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七页。
时间(shíjiān)因素
土壤是一个经历着不断变化的自然实体(shítǐ), 形成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团聚体内部胶结(jiāojié)较强,而团聚体之间则 沿胶结(jiāojié)的弱面相互分开。 土壤结构是土壤形成过程中产生(chǎnshēng)的新性 质,不同的土壤和同一土壤的不同土层中,土壤 结构往往各不相同。

湘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物质循环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湘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物质循环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1.观察、识别、描述常见矿物和岩石。

(地理实践力)2.能够说出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及代表岩石。

(综合思维)3.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地理实践力)4.说出岩石与人类的关系,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人地协调观)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特征: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3)存在形式:绝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

2.岩石(1)概念:是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2)分类: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类型形成常见岩石分布及特点岩浆岩岩浆冷凝而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玄武岩和安山岩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最主要的成分是SiO2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被破坏,破坏产物经沉积、成岩作用而形成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由学或生物化学作用形成)仅占地壳质量的5%,但分布十分广泛;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变质岩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或者陨石冲击的影响,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而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分布广泛,多含有丰富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1.岩石转化(1)沉积岩是松散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变成的。

(2)岩浆岩风化后的碎屑物质成为沉积岩的“原料”。

(3)变质岩的“前身”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1)概念:从原始地壳形成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来源:放射能→热能→机械能。

(3)地理意义1是地球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地质运动。

2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1)地表岩石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变成沉积岩。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相互作用的自然现象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相互作用的自然现象

结合自己家乡自然环境实际,论述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壤圈相互作用的自然现象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构成了地球表层环境。

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完成的。

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在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与特征上。

地城分异规律是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结构与特征的归纳与刻画,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生物圈与岩石圈我的家乡位于东北,林海雪原广为人知,是指黑龙江省东南部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及其周边地区,中温带大陆性山地季风气候区的森林,仔细探究不难发现其与岩石圈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岩石是陆地生物生存的固体支撑,也是生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来源地。

生物作用可以破坏岩石、改造岩石,也可以建造岩石。

生物与岩石,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就例如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对岩石、矿物产生的破坏作用。

这种作用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化学的。

由于生物广泛分布在地壳表层,因此生物风化是一种普遍的地质作用。

在我的家乡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可以见到这种现象。

二、生物圈与大气圈对于生物圈和大气圈的相互作用来说,在生命体的生长过程中,氧气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氧气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成分。

没有氧气的参与,生物体内的氧化过程就不能进行,生物体摄入的食物就无法转变为生长所需的养料与活动所需的能量。

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的含量很低,但它对大气物理状态和生物过程,尤其是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绿色植物在不停地进行着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料,以维持植物的发育与生长。

每年全世界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高达几百亿吨。

我的家乡东北人口接近一亿,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对氧气的需求更是体现了大气圈与生物圈的密不可分。

风还可以传播花粉。

地球上10%的有花植物是靠风力授粉的风媒植物,在海岛上风媒植物的比例可以达到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 岩石可以用不同的 物理风化、水溶解、化 方法破碎 学侵蚀、机械、爆炸
认识常见的岩石,比较不同岩石 的主要特征和特性 [参见19.5]
了解岩石可以通过自然的和人为 的方法破碎[参见19.6]
19.9 岩石破碎以后形成 砂、小鹅卵石、土壤 了碎石和土壤
19.10不同土质的土壤 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含有不同比例的黏土、 沙和腐殖质
药用矿物:朱砂、白垩土
电子工业材料:硅、稀土等等
3.我国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特点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具有探明储量的矿 产153种,矿产地 2.3万多处,矿产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3位。
⑴矿种比较齐全、矿产储量相当可观。但总量大、人均资 源少,未来的矿产资源形势十分严峻。
⑵石油、天然气、铜、钾盐、煤、铁等6种支柱性矿产的 探明储量不足,或是地质工作程度不够,进入21世纪,45种 主要矿产中约有1/4不能满足需要。 ⑶矿产地区分布不均匀
知道岩石破碎后可以形成碎石, 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参见 19.8]
比较黏土、沙和腐殖质的特征; 调查本地区土壤的成分,了解它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一节
一、岩石圈总观 1.岩石圈的概念
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球的表层,薄而坚硬。岩石圈在上地幔 软流圈之上,包含地壳和部分上地幔,地壳浮在地幔之 上,由莫氏不连续面作为分界。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岩 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由许多板块组成。
3.“岩石圈”与“地壳”两词的使用
①岩石圈范围大 岩石圈包含地壳和部分上地幔
②地壳范围小
陆壳——厚,双层结构
洋壳——薄,单层结构
硅铝层 硅镁层 分别形成花岗岩和橄榄岩(喷出的玄武岩)
二、矿物和岩石 1.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 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红宝石:主要化学成分氧 化铝(Al2O3),其红色来自 铬(Cr)。
页岩
板岩、片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岩石, 哪种最多?哪一种分布最广?
三、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的概念: 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 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 气态的自然矿物。 品位:矿石中有用元素或有用矿物含量的百分率。 2.矿产资源的分类 按矿物属性分类—— 金属矿物:黑金属、有色金属、贵重金属 非金属矿物:石盐、石墨、石膏、硫磺 能源矿物:煤炭、石油、天然气 按用途分类——建筑材料:石灰石 金属材料:铁、铝、铜、铅、锌
地球与空间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土壤圈
曹奇刚
地球与空间科学知识领域的主题和核心概念
领域 主题 核心概念
太阳系只是宇宙中很小很小的部分, 太阳系中的星球按一定的规律运动, 地球与太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阳系 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运动,因此形 成了昼夜和季节。 地球与 空间科 地球以及围绕地球形成的独特圈层 学 构造,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自然环境 和岩石圈,提供了人口和其他生物 保护 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存空 间)。 人类活动必须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造岩矿物:石英、长石、 由花岗岩变质而成。造岩矿 熔融 风化搬运沉积 变质作用 角闪石、黑云母。结晶状 物的晶体有方向性且与岩层 由石灰岩变质而成,黑色、 况好,晶体无方向性 由方解石 CaCO3矿物组成, 压力方向垂直,称片麻理。 矿物结晶细且好。滴稀盐 青灰色、颗粒极细难以分辨。 酸后会起泡。纯白色的称 滴稀盐酸后会起泡。 花岗岩 片麻岩由页岩变质而成,颜色多 为汉白玉。 由细粒粘土物质组成,有 灰、黑、红、棕、黄等颜 样,有压力变质形成的片 石灰岩 大理岩理。敲击后有砰声 色。层理明显,较软。
2.侵蚀作用及流水侵蚀 ★坡面流水侵蚀
地形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上的坡面流水侵蚀作用
★河流流水侵蚀——机械侵蚀
河 流 下 切 科 罗 拉 多 大 峡 谷
-
坡面侵蚀(面状侵蚀)
线状侵蚀
细沟-浅沟-切沟-冲沟-坳沟
见讲义P191
★流水化学侵蚀
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
天生桥
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
桂林芦笛岩
重碳酸钙淀积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岩溶侵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
层 状 喀 斯 特 溶 洞 和 天 坑
重碳酸钙淀积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
桂林芦笛岩
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
桂林叠彩山
3.其他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矿物具有颜色、条痕、 硬度、光泽、透明度和 晶体形状等等鉴定特征
瓷土钾纳长石 六棱柱状晶体石英
白云母
普通角闪石
透辉石
橄榄石
2.岩浆岩
⑴定义: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岩浆是在地壳深 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 酸盐熔融体。也称火成岩,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 ⑵分类:根据岩浆岩中的二氧化硅SiO2 含量分为四种 酸、中、基、超基。 见讲义P166图4-3 ⑶花岗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侵入岩
③岩石圈物质循环:
大趋势是外力夷平作用——削高填低
局部也可以是河流下切:使地形破碎加大高差
外力地质作用过程
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作用 冻融交替、热胀冷缩、化学溶解; 侵蚀(剥蚀、冲刷、切割、削磨) 流水、冰川、风力、波浪作用;
搬运(水力、冰川、风力)作用;
堆积(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压紧、脱水、胶结、重结晶)作用。
19.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很有特色的行星
分解概念 举例 学习内容目标
知道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参见[18.1, 18.5] 知道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圈是地球 具有生命的必要条件,这也是我 们判断其他星球上有否或曾经存 在过生物的依据[参见3.1、11.3] 描述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说明水 循环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参见2.8、2.9] 知道地球外壳是一层固体硬壳, 知道地壳的运动是地震、火山爆 发的成因;了解我国地震带的分 布,了解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19.1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 太阳系有八颗行星,人 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 类只有一个地球 的卫星 19.2 地球由一层适宜生 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圈包 物生存的大气圈包围着 含着氮气、氧气、二氧 化碳、水蒸气和微粒等 19.3 地球上约 70%的 江、河、湖、海、洋 表面被液态水覆盖,水 的循环影响地球上的天 气变化 19.4 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和火星的外壳是固 地球的外壳是一层固体 体,而木星的外层是气 的硬壳,称为地壳。地 体 壳至今还在缓慢地运动;喜马拉雅山在缓慢升高 在缓慢运动的地壳中, 、红海在缓慢扩张 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会发生地震、火山爆发
★冰川沉积
★波浪沉积
第三节 土壤圈
一、土壤和土壤圈综述
1、土壤和土壤圈的基本概念
⑴土壤——地球陆地表层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⑵土壤肥力——土壤所具有的能够连续、稳定地供应和协调植物 生长需要的水、肥、气、热等因素的能力。
⑶岩石风化壳物质是成土母质
土壤形成需要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双重作用 地质大循环指物理和化学风化,矿物元素迁移等等过程 生物小循环指生物生长、死亡残体的生成、积累和转化的过程 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都属于生物小循环。
分解概念
举例
学习内容目标 知道地壳主要是由三大类岩石构 成的 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形成过 程是不同的
19.5 地壳主要由三大类 岩浆岩、沉积岩、变 岩石构成 质岩 19.6 地壳中不同类型岩 加热、冷却 石的形成经历了不同的 沉积 过程 变质
19.7 不同的岩石有不同 颜色、纹理、矿物的硬 的特征和特性 度、成分、磁性
②外力地质作用:
大趋势是外力夷平作用—ຫໍສະໝຸດ 削高填低局部也可以是河流下切:使地形破碎加大高差
外力地质作用过程
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作用 冻融交替、热胀冷缩、化学溶解; 侵蚀(剥蚀、冲刷、切割、削磨) 流水、冰川、风力、波浪作用;
搬运(水力、冰川、风力)作用;
堆积(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压紧、脱水、胶结、重结晶)作用。
⑶海底火山在形成,并随海底扩张而移动。
4.地震视频(日本地震灾难现场全纪录)
人类无法抗力的自然力量
2009年8月5日,台风莫拉克,降水3000mm
台湾高雄县小林村遭遇泥石流毁村
进入西藏为何舍近求远:川藏公路塌方、滑坡 2008年5月,纳吉斯台风席卷缅甸14万人死亡。 还有2008年5月12日,汶川的8级地震。 日本地震后海啸全程直击视频
Fla sh 声 频
大陆与大陆板块碰撞常形成巨大褶皱山脉。
二、岩石圈整体运动变化的其他表现
1.褶皱构造
2.断裂构造
3.火山和岩浆活动
前面三个视频片段分别展示陆地与海底火山
⑴陆地上的火山表面覆盖着火山灰、火山熔岩。
火山还会形成沸泉。 ⑵看看令人恐怖的火山岩浆的奔突,再了解一下海 底的熔岩通道。
见 讲义P179图4-11、图4-12
见讲义P180图4-13、图4-14
海底扩张部位 (大洋中脊或中央裂谷带) 的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现象。
了解海底扩张的动力来源
3.板块构造学说 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 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 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 米的速度在移动。 4.板块间相互作用的三种类型 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 状态:其一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 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平错的转换型 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 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⑷大宗矿产质量不高
⑸单一矿少,伴生矿多 ⑹能源资源煤多油气少,构成不合理
四、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 1.重建古地质事件 时间序列的方法 化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