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题集9第九章 教学德育word资料5页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学第九章练习题(Word最新版)

幼儿教育学第九章练习题(Word最新版)

幼儿教化学第九章练习题通过整理的幼儿教化学第九章练习题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第九章练习题一、名词说明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过渡活动二、选择题()1、()是保教结合最紧密的幼儿园课程形式。

A幼儿日常生活活动B幼儿劳动C节日活动D消遣活动()2、幼儿园值日生工作一般从()起先。

A大班B、中班C小班D婴儿班()3、种植、饲养具有()的性质。

A集体劳动B家务劳动C小组劳动D个别托付劳动()4、组织幼儿参与劳动的目的是()A让幼儿创建确定的社会价值B惩处不听话的孩子C教化和促使幼儿的发展D在幼儿中开展确定的竞赛()5、规定幼儿的劳动时间最长不超过30分种,体现下列哪一要求?()A劳动的内容要科学支配B重视劳动中的平安与卫生 C劳动形式要多样化、好玩味性D明确劳动的目的和要求()6、组织幼儿劳动时,时间最长不应超过()A.30分钟B.40分钟C.50分钟D.60分钟()7、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 A.必要途径 B.必定方法 C.基本方式 D.重要手段()8、幼儿最初的美育是从()起先的 A.教学 B.日常生活 C.环境 D.嬉戏()9、一天中重要的往往被忽视的生活活动是 A.入园 B.睡眠 C.饮水 D.如厕()10、活动时间短暂,形式机敏多样的活动是A.嬉戏 B.教学 C.过度活动 D.闲逛()11、向幼儿进行爱劳动、敬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教化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嬉戏 B.组织幼儿参与劳动 C.练习 D.特地的劳动技术课()12、幼儿自制玩具时,着重于自制玩具的运用性特点,幼儿要会玩自己制作的玩具,该班属于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龄期儿童()13、全园庆祝会的时间以()左右为宜A.30分钟B.60分钟C.90分钟D.120分钟()14、幼儿园消遣活动可()组织一次A.两天或3天B.一周或两周C.一个月D.一学期()15、不属于幼儿劳动内容的是()A.如厕B.个别托付劳动C.公益劳动D.自制玩具()16、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活动过程不具有()特点A.困难性 B.机敏性 C.重复性D. 随机性三、填空1、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活动过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

2013-2014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九章+德育

2013-2014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本章重点1.识记德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

2.理解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3.运用德育模式展开德育实践活动。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小,所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的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本章需要注意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有:德育的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德育的基本模式等。

此外,德育过程的规律、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以及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等知识点也有出简答题的可能。

考生在复习时需重点掌握。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进入近代以来才出现的名词。

就西方而言,在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

到19世纪中叶,斯宾塞发表《教育论》,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从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里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就我国来看,虽然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就是德育,但并无“德育”之名。

“德育”一词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

有学者认为,l902年《钦定学堂章程》最早使用“德育”一词①。

l912年,蔡元培撰文阐述新教育思想,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

在其影响之下,当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要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标志着“德育”一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的术语②。

今天,尽管“德育”这个词耳熟能详,但不同的教育观对德育有不同的理解。

一般说来,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德育的“德”是指品德。

狭义的品德是指道德品质,广义的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习题)-第九章 德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习题)-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德育一、填空题1.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 .持之以恒. 。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2.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

制度文化精神文化3. 德育的途径是 . . 。

政治课和各科教学.课外与校外活动班主任工作4.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________和_________。

智力发展人际关系6.德育原则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实施 _____ 工作时应遵循的规范性要求。

德育7.非反思性选择是与自主选择之间的一种过渡性道德学习方式。

接受暗示8.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叫________。

情境陶冶法9.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_______是基础,_______是关键。

知行10.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11.道德学习以为基础,通过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自主性选择到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道德本能12.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遵循的,是教师工作范围内特殊的道德要求。

基本行为准则13“诱导原则”就是着重 __________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激发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学生已有品德水平15.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 .法纪教育和四个基本方面。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16.德育是通过.各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网络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加以实施的。

德育课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二、选择题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2. 品德的结构包括三种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责任感和义务感属于()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观念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4。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第九章 德育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   德育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德育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叫。

A.智育B.德育C.教学D.美育2.德育具有。

A.社会性、历史性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3.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A.德育内容B.德育形式C.德育方法D.德育目标4.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5.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6.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7.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8.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有。

A.受教育者、教育者B.教育内容、教育环境C.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9.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方法10.构成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是。

A.认知、情感、意志、品德B.认知、情感、意志、行为C.认知、情感、能力D.认知、情感、意志1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

A.智育过程B.德育过程C.心理咨询D.教育学生12.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4.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5.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教育学原理第九章德育(上)2024

教育学原理第九章德育(上)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德育的概念和目标1. 德育的概念和内涵a)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b) 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感受和道德决策能力。

2. 德育的目标a)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b)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c)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决策能力。

二、德育的内容1. 道德教育a)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b)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 心理教育a)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b) 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3. 法治教育a)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遵从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法治精神。

4. 美育教育a) 培养学生对艺术和美的欣赏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创造能力。

5. 科学教育a)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知识。

b) 培养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的方法1. 规范引导a) 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b) 引导学生通过规范行为来培养道德品质。

2. 示例引导a) 通过身体力行示范正确的道德行为。

b)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榜样学习和感受。

3. 认知引导a) 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b)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

4. 情感引导a)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道德情感。

b) 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 实践引导a)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义务劳动活动。

b)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知和道德行为。

四、德育的评价1. 定性评价a)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

b) 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定性评价,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

2. 定量评价a)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评价。

b) 使用量化指标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进行量化评价,如道德意识、道德判断等。

3. 综合评价a) 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对学生的道德素养综合评估。

b) 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全面评价,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判断等方面。

中学教育学第九章德育

中学教育学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德育目标)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3、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性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结构)4、德育过程的培养学生(品德)的的过程5、在构成思想品德四要素中(行)是关键6、(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7、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8、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0、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

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又迟到了。

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道德意志)水平入手。

11、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体现了(导向性原则)12、在构成思想品德的过程中,(知)是基础。

13、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14、德育过程中,如果采用简单粗野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5、在德育中坚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16、学校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政治课和其它学科教学)17、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18、德育的特殊途径是(班主任工作)1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说服法)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种(榜样法)方法21、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是(锻炼法)22、托物言志是一种(陶冶法)方法2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社会性功能)2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享用性功能)25、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于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生存功能)26、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27、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平等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两大含义。

第九章学校德育测试题.docx

第九章学校德育测试题.docx

第九章学校德育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修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 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 B )A.服从与惩罚B.社会契约C.维护权威或秩序D.普通伦理 2. ( C )倡导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A.皮亚杰 B.杜威C.柯尔们格D.无答案 3. 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A )o A.涂尔干 B.罗杰斯 C.卢梭 D.无答案4. 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 C )。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B.止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A )oA.针对性B.多开端性C.全面性D.长期性9. 思想品德教育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比较多的认为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D 心理健康教育。

A.世界观教育B.人生观教育C.理想教育D.政治教育10. 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品德,而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 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的是指(B )。

A.徳育方法13.徳育内容 C.徳育模式 D.徳育过程 11・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A )o A.政治经济 B.学生年龄特征C 、当前形势和学牛思想品徳实际D 、教育者的价值观12.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D )oA.社会实践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爱国主义教育13・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A )。

A.讲解B.典范C.表扬D.批评 14・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这种方法是(B )。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品德评价法D.讨论法6. 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C )oA.应是相同的B.应是完全不同的7. 德育的主要途径是(AA.各科教学 C.既nJ 以相同,也町以不同D.应冇一定的灵活性 )oB.班主任工作A 8.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的过程。

教育学习题集9第九章 教学德育10页word文档

教育学习题集9第九章 教学德育10页word文档

第九章教学德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教育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2、德育目标确定可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 )。

A、德育内容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方法3、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 )。

A、内容B、结构C、层次D、方法4、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A、知识B、能力C、个性D、品德5、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基础。

A、知B、情C、意D、行6、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关键。

A、知B、情C、意D、行7、( )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 )。

A、方法B、基础C、原则D、途径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B、读书和作业C、活动和交往D、谈话和讨论1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1、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

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

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 )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2、进行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了( )原则。

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3、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

A、示范教育法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C、多表扬,少批评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14、德育过程中,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 )原则。

《中学教育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九章 德 育》选择题

《中学教育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九章 德 育》选择题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九章德育》选择题一、选择题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2.“桃季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陶冶教育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3、提出德育的认知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4、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5、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6、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B、榜样示范C、陶冶教育D、指导自我教育7、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班主任工作8、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

A.榜样学习法B.教育情景法C.观察模仿法D.道德两难故事法9、德育是(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掌握知识B、激发情感C、道德内化D、活动和交往11.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14.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中学教育学同步训练第九章 德育

中学教育学同步训练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意义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2.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 )。

A.内容B.结构C.层次D.方法3.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A.一致的,可以等同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包容的关系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二、多项选择题1.德育的形式有( )。

A.家庭德育B.学校德育C.区域德育D.社会德育E.民族德育2.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

A.动机作用B.方向作用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D.提升智慧E.获得体能、体魄的提高3.坚持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要注意以下哪几点要求?( )A.坚持严格要求B.注重宣传与教育C.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D.与启发说服相结合E.公平、正确、合情合理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

2.简述我国政治教育的内容。

3.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4.简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德育目标不仅决定着德育内容、形式、方法,也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2.B德育过程是由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而成的,他们的组合方式就是德育过程的结构。

3.B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努力去践行道德信念,提高自身的过程,二者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4.D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二、多项选择题1.ABD德育的主要形式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2.ABC D属于智育范畴,E属于体育范畴。

3.BCE坚持严格要求是运用锻炼法要注意的要求,与启发说服相结合是运用陶冶法要注意的要求。

三、简答题1.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2.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科学教育。

教育学第九章-第十章补充练习题答案

教育学第九章-第十章补充练习题答案

第九章德育答案:一、填空题1、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2、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3、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4、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6、组织活动和交往7、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8、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二、名词解释1、学校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2、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3、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三、选择题1-5:DDABC 6-7:BA四、简答题1、简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答:(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2、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答:(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

3、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答:(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4、简述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可以遵循。

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教育学-第9章

教育学-第9章

第九章:德育
【考核要求】
1.了解:新时期国家有关文件政策关于德育的重要指示精神。

2.识记:德育、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途径的定义;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主要的德
育原则和德育途径。

3.理解:德育的意义、人物和内容;教学和实践活活动是德育的主要途径;柯尔伯格的道
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观点。

4.掌握:德育的基本规律、主要原则和常用方法的要求。

5.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德育工作关于德育原则与规律的循守或违背问题。

一、德育概述
1.德育的概念与意义
德育的概念
德语的重要意义
2.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德育任务
德育内容
二、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定义、要素与主要矛盾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1.德育原则概述
德育原则的定义
德育原则的意义
2.主要的德育原则
方向性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统一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原则
四、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的定义
德育的基本途径
2.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
榜样师范
指导实践
陶冶教育
品的评价。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九章德育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九章德育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九章德育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九章德育实战演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2.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B.政治思想C.思想品德D.政治品德3.道德教育的概念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是指()上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A.伦理学B.哲学C.教育学D.社会学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

A.智育B.德育C.教学D.美育6.德育具有()。

A.社会性、历史性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7.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8.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9.德育个体性功能的境界是()。

A.德育的政治功能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D.德育的享用功能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1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12.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9第九章答案

9第九章答案

第九章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10 CABDADDBCD 11-20 ABDCCABDDC21-31 CDDDBDCAABC二、多项选择题1、BCD2、ABD3、ABCDE4、ABCE5、ABCE6、ABCDE7、ABCDE8、BDE9、ABCD 10、BCE11、ACD 12、BCE 13、ACE三、判断题1-8 ×××××√√√四、填空题1、思想教育,道德教育2、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4、德育目标5、具体材料,主题设计6、德育内容7、心理健康教育8、道德教育9、学习辅导,择业指导 10、社会化,个体化 11、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12、个体教育者,群体教育者 13、德育内容 14、施教传道,受教修养 15、道德要求,已有品德水平 16、品德 17、道德行为 18、知,行 19、激励,调节 20、活动,交往 21、导向性原则 22、疏导原则 23、德育途径 24、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 25、活动方式 26、谈话,讨论 27、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 28、练习,委托任务 29、人格感化,环境陶冶 30、赞许,表扬五、名词解释(略)六、简答题(略)七、论述题1、答案要点:⑴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第九章德育题库6-2-10

第九章德育题库6-2-10

第九章德育题库6-2-10问题:[单选]“私德教育”的核心是()A.A、家庭美德教育B.B、个性品质教育C.C、职业道德教育D.D、交往礼仪教育问题:[单选]“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A.A、德育的途径B.B、德育方法C.C、德育的结构D.D、德育的内容问题:[单选]“社会模仿”的德育模式是一种()A.A、行为主义学说B.B、认知主义学说C.C、人本主义学说D.D、认识—行为主义学说(辽宁11选5 )问题:[单选]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途径是()A.A、思想政治课B.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C、劳动D.D、少先队或者共青团活动问题:[单选]当受教育者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A.A、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B.B、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C.C、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D.D、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问题:[单选]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A.A、提高品德认识B.B、激发品德发展动机C.C、陶冶品德情感D.D、培养品德行为习惯问题:[单选]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A.A.说服法B.B.榜样法C.C.锻炼法D.D.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问题:[单选]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A.A、爱国主义教育B.B、劳动教育C.C、宗教教育D.D、民主和法制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教学德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教育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2、德育目标确定可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 )。

A、德育内容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方法3、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 )。

A、内容B、结构C、层次D、方法4、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A、知识B、能力C、个性D、品德5、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基础。

A、知B、情C、意D、行6、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关键。

A、知B、情C、意D、行7、( )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 )。

A、方法B、基础C、原则D、途径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B、读书和作业C、活动和交往D、谈话和讨论1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1、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

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

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 )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2、进行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了( )原则。

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3、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

A、示范教育法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C、多表扬,少批评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14、德育过程中,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 )原则。

A、疏导B、导向C、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D、因材施教15、在德育中坚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 )原则。

A、疏导B、导向C、因材施教D、正面教育16、学校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育B、劳动C、共青团活动D、班主任工作17、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

A、劳动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共青团活动D、班主任工作18、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劳动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团队活动D、班主任工作1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

A、锻炼法B、陶冶法C、榜样法D、说服法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种( )方法。

A、锻炼法B、陶冶法C、榜样法D、说服法21、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训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22、托物言志是一种( )方法。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2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 )。

A、法制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2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

A、政治功能B、生存功能C、发展功能D、享用性功能25、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

A、文化功能B、生存功能C、发展功能D、享用功能26、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意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27、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 )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B、个体性C、教育性D、享用性28、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麦克费尔D、班杜拉29、德育认知模式特别注重(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0、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 )。

A、升华性问题B、突出道德争端C、澄清与总结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31、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策略是( )。

A、突出道德争端B、询问“为什么”的问题C、澄清与总结D、是情境复杂化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德育是()的总称。

A、知识教育B、思想教育C、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E、审美教育2、德育的形式有()。

A、家庭德育B、学校德育C、区域德育D、社会德育E、民族德育3、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特性。

A、社会性B、历史性C、阶段性D、民族性E、继承性4、我国教育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知识教育E、心理健康教育5、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原则E、劳动6、德育的主要途径有()。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E、班主任工作7、说服的方法包括()。

A、讲解B、谈话C、报告D、讨论E、参观8、运用榜样法要注意的要求是()。

A、注意时机B、选好学习的榜样C、以诚待人D、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E、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9、锻炼的方式有()。

A、练习B、制度C、委托任务D、组织活动E、托物言志10、运用锻炼法要注意的是()。

A、注意时机B、坚持严格要求C、调动学生的主动性D、明确目的性E、注意检查和坚持11、陶冶法的方式包括()。

A、人格感化B、自然熏陶C、环境熏陶D、艺术陶冶E、别人感化12、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

A、坚持严格要求B、创造良好的情境C、与启发说服相结合D、调动学生的主动性E、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13、运用奖励和处分要注意的要求是()。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B、以诚待人C、发扬民主D、注意时机E、注重宣传与教育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1、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2、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德育无论从内容到方式也都不同,所以不同社会的德育是不能继承的。

()3、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4、疏导为主就是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

()5、德育的途径就是经过教学,做到教书育人。

()6、德育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7、德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

()8、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四、填空题1、学校德育是、政治教育和的总称。

2、德育包括、学校教育和等形式。

3、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则具有和。

4、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5、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和。

6、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上。

7、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8、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的塑造与培养。

9、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生活辅导和。

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与社会规范的统一过程。

11、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

12、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和。

13、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1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16、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过程。

17、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准。

18、在知、情、意、行四要素中,是基础,是关键。

19、道德情感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和作用。

20、和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21、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2、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23、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24、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2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的总和。

26、说服的方式有讲解、、报告、、参观等。

27、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其榜样包括、、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28、锻炼包括、制度、和组织活动等。

29、陶冶包括、和艺术陶冶等。

30、表扬一般可分为和两种方式。

五、名词解释1、学校德育2、德育目标3、德育内容4、心理健康教育5、德育过程6、政治教育7、思想教育8、德育原则9、疏导原则10、德育方法11、说服法12、榜样法13、陶冶法14、道德教育论15、道德教育发展性原则六、简答题1、德育的意义是什么?2、制定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3、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4、德育过程存在哪些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5、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疏导性原则?6、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7、德育过程中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要注意哪些要求?8、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9、德育认识模式有些什么特征?10、教师在讨论引入阶段有何作用?11、德育体谅模式有什么特征?七、论述题1、试论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什么启示?3、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什么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