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古:遗存及整理分析与类型学
大学历史 考古学重点 名词解释 简答 (三毛整理)
考古重点一、名词常识部分1、夯窝:夯窝为夯杵土时留下的痕迹,将土夯结实,由于夯杵下端呈圆形,打在地上会留下痕迹,记过无数次的夯打,形成密密麻麻的圆窝,即夯窝,然后再铺土再夯打,一层一层的,最终形成不同的排布夯实土层。
(填空)2、文化层:指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
根据文化层的包含物和叠压层关系可以确定遗址各层文化内涵和相对年代。
文化层的关系有三种:叠压关系、打破关系、共有关系、原则上是新上旧下。
3、腰坑:属于我国古代的墓葬习俗文化的一种,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夏商周时期,秦汉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
其葬法是在墓坑底部的棺或椁地下挖一个小坑,坑内或殉狗、殉人或放置其他随葬品。
4、遗址:遗址是遗迹遗物的集合,是考古遗存的重要存在形式,根据遗址的构成或材料划分为:土遗址、土木结构遗址、砖石结构遗址。
中国多采用前两种。
根据功能可划分为:居住遗址、生产遗址、生活性遗址,另外墓葬也是遗址的一种。
5、黄肠题凑:流行与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的葬制。
黄肠指墓葬的材料和颜色,即柏木实心,题凑是柏木头向心而放,意思就是用黄心柏木按向心方式砌垒而成的厚土墙。
一方面用于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棺木,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及被特许宠臣。
6、青花:即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成品一般为纯白或粉白底,花纹为青黑深蓝。
开始于宋,成熟与元,极盛于明清。
明宣德达于极盛,最为盛名的是景德镇湖田窑。
(了解)7、高温硬瓷:又称硬质瓷,使用上好瓷土在1300摄氏度以上烧制而成。
8、唐三彩:唐代三彩陶瓷主要颜色为黄褐(赭)绿,目前唐三彩遗址仅两处,河南巩县大小黄治村和铜川黄堡耀州窑。
因作为葬物品被大量生产所具有的明器性质,但色彩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造型有动物、人物、器皿三种。
9、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制定的货币,奠定了我国货币圆形方空的传统。
钱重五铢,币面铸有“五株”二字而得名,统一货币改变了货币混乱局面,直至唐朝铸“开元通宝”钱时废止五铢钱。
大一上学期中国考古通论
大一下学期中国考古通论1,考古地层学:考古地层学是一种通过判定遗址中诸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的方法。
根据土质,土色区分不同堆积,并根据叠压,打破及平行关系的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基础之上以相关理论来指导发掘工作,同时对各层次的遗迹进行处理,考古地层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在于尽可能准确地将性质,时间不同的文化堆积层次区分开来,从而确定他们的相对年代,也就是其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2,遗迹:遗迹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
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窑藏及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遗址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很多史前遗址,远古遗址多深埋地下。
4,遗物:古代或死者留下来的东西,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也包括墓葬的随葬品和墓中的画像石,画像砖及石刻,封泥,墓志,买地券,甲骨,简犊,石经,纺织品,钱币,度量衡器。
5,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以及相同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
“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
相似的文化遗存即使分布于邻近地区或不同地域,如不属于同一时代,也不能构成统一文化,即不属于同一个考古学文化。
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其必须具有一群特征性的文化遗存,单一的文化因素不能成为一种文化。
同一文化共同体亦即同一考古学文化,是属于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
由于这一社会集团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所以其在文化遗物和遗迹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
同一个“考古学文化”因分布地域的不同,在其文化面貌上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需要“文化类型”来区分,亦即属于同一文化的不同“类型”。
考古学导论课件:遗存的整理和分析
A 分类方法
类:是指一种用途的器物 用文字描 述。
型:指同一类器物里共存的几种样式 用A、B、C······表示。
式:指同类、同型的器物在时间上的变 化,即在每一型中区分出若干个具有年 代差别的器物,用罗马字母I、II、III表 示。
在遗存的分期表中类和型是其纬线、式是 其经线。
鬲
盆
豆
A
B
第三,可以串联不同遗址当中没有直接叠压打 破关系诸单位的彼此相对早晚关系。
第四,可以把无明确层位的资料纳入所确定的 时间框架当中。
C 无层位关系的纯类型学研究
3、小结
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研究相互配合,便构成 了考古学遗存的时间框架,这种研究通常被称
作分期、断代。
考古学的分期必须建立在两个基础上。 (1)期与期之间在层位上能加以区别。 (2)至少在类型学上遗存能够有类、型、式
第三节 遗存的鉴定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性整理 ——构建遗存的时空框架
一、时间框架的确立及方法
1、绝对年代的研究方法 2、相对年代的研究方法 (1)地层学 就遗迹本身的特点来说 相对准确 就遗物的特点来说 可能有偏差
(2)类型学方法
类型学又叫(器物)形态学或叫标型学。 这是考古工作者在室内整理时所使用的 最基本方法,它的适用范围是所有的遗 存,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对遗存类、型、 式的划分来判定遗存的时间关系和空间 关系。
等方面的明显差别。
二、空间框架的确定
1、以遗址为单位的空间框架的确定 2、考古学文化的划分 (1)什么是考古学文化 (2)为什么要划分考古学文化 (3)怎样划分考古化学文化 (4)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第五节 发表资料
遗存的整理和分析 第一节 整理和分析的目的
概述考古遗址中动植物遗存的主要类型和研究方法
概述考古遗址中动植物遗存的主要类型和研究方法1 动植物遗存在考古遗址中的主要类型考古遗址中的动植物遗存可以分为实物遗存、痕迹遗存和生物遗存三大类。
实物遗存指的是人类活动现场或现场残留的直接物理遗留物,如留存在地表、洞穴、墓室、古建筑中(如安置青铜器、石刻、石头等),或是随葬、赠送、流失或变迁而离开其原有存放地点的竹木物品、骨骼、贝壳等有形实物,以及其他各种动物植物资源类实物。
痕迹遗存是指考古发掘中留存在遗址地层中的动植物遗存,其主要形式是灰坑残渣、有壳动植物尸体等,也就是说它是由古代文化的活动而在原有的物理环境中造成的无形的(Paleo)痕迹。
生物遗存是指由古代文化历史活动而在今天的物理环境中较完整存在的珍稀动植物种类,它们主要体现在古代文化生活中的某些物品制作、饮食用材中,以及历史文献、图像、考古实物中,以此类形式留存下来。
2 考古遗址中动植物遗存的研究方法考古遗址动植物遗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考古学分析、气候分析、生物学再现分析、植物物种建模分析等。
考古学分析是指对古代动植物遗存痕迹的分析研究,如分析定量考古学遗存物的类型、分布规律、比重等特征,解释人类活动对其它生命形式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定量考古学分析提供参考。
气候分析是通过分析遗址痕迹,如实物、痕迹和水文等资料,对古代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古代过去气候演变状况,甚至可以推断当前地理环境的实际变化情况。
生物学再现分析是采用测序技术,发掘既有痕迹上限定的遗址及环境,为考古发掘研究提供发展方向和实验研究依据,从而提高研究的精度和可信度。
植物物种建模分析是以古代植物物种为基础,采用建模分析方式分析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中获取的植物类群结构、性状、提取结构信息,可以为研究活动影响植物分布及种类分化提供实证性案例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
总之,考古遗址中的动植物遗存对理解古代文化和影响时代发展极为重要,而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探究和收集动植物遗存的信息。
大学考古:遗存及整理分析与类型学
大学考古:遗存及整理分析与类型学第四章遗存的整理分析与类型学第一节整理和分析的目的一、整理的重要性从考古学研究的程序来看,首先是材料的收集。
然后便是对所收集的材料(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和文字记录)进行科学的整理,只有在整理的基础上才能对遗存所反映的社会信息和内容作合理的解释。
整理本身也是一种研究,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
因为整理本身是其它各方面研究的基础。
如果这种基础是坚实可靠的话,那么才能保证其它研究的科学性。
否则,便会给其它研究带来很大的水分甚至会直接导致研究的失败。
第二节技术性整理和遗存的鉴定分析一、技术性整理:所谓技术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出土遗物进行加固、修复,写号及其它种种保护性措施。
2、对器物进行照相,绘图和分类制作卡片,并登记造册。
3、核对遗物和记录是否有出入,对原始记录进行分类归档。
4、现场拍摄的照片要进行暗房处理,对于照片要编号归档。
二、遗存的鉴定分析(一)人工遗物的鉴定分析1、石器的鉴定与分析(1)石料鉴定:主要是借助地质学的知识,目的是了解石料的种类、性能和产地,这样可以推断当时的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对石料软硬度的掌握程度。
其中特别侧重一些产地比较少的稀有石料。
(2)制作过程或方法的鉴定:比如是打制的还是磨制的,若打制的属哪能种打制方法。
(3)功能鉴定:主要包括对器物使用痕迹的观察,根据器物本身的形状大小进行推测;根据民族志上已知的工具进行类比等。
2、陶器的鉴定分析、(1)质地鉴定:利用中子活化技术,对陶土成份进行鉴定,以了解陶土的产地和来源;另外还可以从表面观察到陶质中是否夹砂或掺杂其它物质。
(2)制作过程分析: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成形、器表处理、烧制技术等。
从制作成形来看:分手制、轮制和模制几种。
其中手制又包括捏制、泥条盘筑、泥圈套接、贴附等。
轮制又可分为慢轮修整个快轮成形两种。
(3)从器表纹饰来看:是否经打磨处理,是素面还是纹饰陶,纹饰陶又可分为刻划、压印、绘彩、刮削等种。
中国考古学复习~
1.考古学:以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学问。
它和狭义考古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的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料。
2.遗存:即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的。
必须是古代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所遗留下来的,是经过人类有意加工的,如果是自然物,必须是与人类活动有关,能反映人类活动的。
主要包括遗迹、遗物,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不可以移动的遗存,如村落、房屋、墓葬、窑场、作坊等;遗物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可以移动的遗存,依质地可分陶器、石器、铜器、铁器、玉器等;依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礼器等。
3.考古学文化: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一群有同种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文化遗迹的文化遗存。
一般用于对史前或文献没有记载确切名字的一群遗存的描述。
4.考古学文化命名:①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②遗址的名称,如山顶洞文化③某一遗址典型遗存,如庙底沟二期文化④具有特征性的遗物,如黑陶文化、彩陶文化⑤族别,如巴蜀文化、吴越文化。
5.考古学文化类型:①同一考古学文化因分布地域的不同,在其文化面貌上有一定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用文化类型区分,如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又可分为“两城类型”“城子崖类型”“青土固堆类型”②有些考古学文化被发现初期,人们对于同一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的先后关系还不了解,用类型区别,如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③在考古实践中类型还常常被用以某一种新遗存刚刚被认识,但尚不能确认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时对这种遗存的称谓。
6.考古学作用:考古学是历史科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①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文字出现前的史前社会的研究,完全依赖于考古学资料。
②对文字出现后的历史时期的研究,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的错误③对研究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有很大作用7.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调查和发掘两个内容。
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
主要用来研究遗迹和遗物的形态变化过程,找出其先后演变规律,从而结合地层学判断年代,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精神活动等。
大量用于研究陶器、瓷器等使用周期短、变化较明显的器物。
考古类型学是对收集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研究和方法论,是受生物分类学的启发而产生,又称标型学或者器物形态学。
通过对考古遗存形态的排比来探求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凡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并且延续了一定时间的考古遗存,都可以进行类型学研究。
考古类型学的局限性一、只能确定出现早晚的逻辑序列,不能判定每式具体存在的年代。
器物新旧形态,总是存在着一定并存时间,甚至有的旧形态比新形态存在的时间还长。
发掘所得的层位关系和共存关系是代表了遗物被埋藏的时间先后,因此,也会出现新旧形态共存现象,甚至出现前后颠倒的现象,要判定具体存在年代,应采用多方法、多视角、多参照系的综合研究。
二、只能确定相对早晚,不能确定每式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
三、只能对一部分遗迹、遗物或遗存群进行排序,特异形态、突变器物形态都不能用类型学方法研究。
四、类型学分析属于不完全归纳法,排出的序列和总结出的规律都有一定的假定成份,随着新资料的积累,需要作补充或修改;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甚至会完全不反映实际情况,需要在资料增加后重新排队。
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把类型学研究与分类研究、器物形态研究混为一谈的现象。
类型学研究只是分类研究中的一种,而分类研究又是形态研究中的一种。
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物品的形态变化,虽然有一定的顺序,但当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这个顺序是以错乱的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怎样才能从这种形态中找出头绪、整理出顺序呢,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按下列几个步骤来进行工作。
1(确定物品的共存关系通过严格的田野发掘而得到准确的层位关系,是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
因为:第一,知道了一群或若干群物品的共存关系;第二,知道了某群物品和另外一些成群物品在层位关系上的差别。
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理论的基木内容之一。
主要用来研究遗迹和遗物的形态变化过程,找出其先后演变规律,从而结合地层学判断年代,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精神活动等。
大量用于研究陶器、瓷器等使用周期短、变化较明显的器物。
考古类型学是对收集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研究和方法论。
是受生物分类学的启发而产生,又称标型学或者器物形态学。
通过对考古遗存形态的排比来探求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凡事具有一定的形态并且延续了一定时间的考古遗存,都可以进行类型学研究。
类型学局限性第一,只能确定出现早晚的逻辑序列,不能判定每式具体存在的年代。
器物新旧形态,总是存在着一定并存时间,甚至有的旧形态比新形态存在的时间还长。
发掘所得的层位关系和共存关系是代表了遗物被埋藏的时间先后,因此,也会出现新旧形态共存现象,甚至出现前后颠倒的现象,要判定具体存在年代,应采用多方法、多视角、多参照系的综合研究。
第二,只能确定相对早晚,不能确定每式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
第三,只能对一部分遗迹、遗物或遗存群进行排序,特异形态、突变器物形态都不能用类型学方法研究。
第四,类型学分析属于不完全归纳法,排出的序列和总结出的规律都有一定的假定成份,随着新资料的积累,需要作补充或修改;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甚至会完全不反映实际情况,需要在资料增加后重新排队。
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把“类型学研究”与“分类研究”、“器物形态研究”混为一谈的现象。
类型学研究只是分类研究中的一种,而分类研究又是形态研究中的一种。
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物品的形态变化,虽然有一定的顺序,但当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这个顺序是以错乱的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怎样才能从这种形态中找出头绪、整理出顺序呢?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按下列几个步骤来进行工作。
1.确定物品的共存关系通过严格的田野发掘而得到准确的层位关系,是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
因为:第一,知道了一群或若干群物品的共存关系;第二,知道了某群物品和另外一些成群物品在层位关系上的差别。
考古与文物 讲座2-2考古学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考古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考古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相对年代的判断 绝对年代的判断 器物的制作方法和用途
声音2-2-1
相对年代的判断:
所谓相对年代是指各种遗物、遗迹在时间上的先后 关系。
断定相对年代,通常依靠地层学和器物类型学的研 究,在各种自然科学测量方法发明及广泛应用之前, 这是考古学范围内两种主要的断代方法,时至今日, 仍不失为重要的断代手段。
声音2-2-9
器物的制作方法和用途:
整理、分析考古资料的又一重要任务,在于判别各种古代器 物的原料成份及其产地,并探明其制造方法和用途。这对于 研究各个时代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探明古代器物的制造方法,除可利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鉴定以外,究各种器物的制法和用途时,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和民 俗学的研究资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声音2-2-10
声音2-2-8
树木年轮断代的原理与方法
这是利用树木年轮的生成规律进行断代的一种技术,是目前最精确 的断代方法。其原理是:树木每年春长秋止,在树干横截面上显出年轮, 年轮的宽窄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同一气候区中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 在同一时期内,年轮的宽窄谱是相似的。如果将一个地区先后生长的树 木衔接起来,就可以建立起本地区的主年轮序列。如果在同一气候区的 考古发掘中能获得木材标本,只要将标本与主年轮序列对照,就可以定 出非常准确的年代。虽然这种方法的原理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很难建立 起连续不断且一直延伸到史前的主年轮序列,因此,限制了这一方法的 广泛应用。树木年轮测定方法的另一重要贡献,在于它对碳-14断代方法 的校正。因为树轮的年代相应于日历年代,相当精确,而用同树轮木片 测定的碳-14年代,却与之有差别。因此,经过树轮年代校正后的碳-14 年代才比较可靠。
考古学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理论的基木内容之一。
主要用来研究遗迹和遗物的形态变化过程,找出其先后演变规律,从而结合地层学判断年代,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精神活动等。
大量用于研究陶器、瓷器等使用周期短、变化较明显的器物。
考古类型学是对收集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研究和方法论。
是受生物分类学的启发而产生,又称标型学或者器物形态学。
通过对考古遗存形态的排比来探求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凡事具有一定的形态并且延续了一定时间的考古遗存,都可以进行类型学研究。
类型学局限性第一,只能确定出现早晚的逻辑序列,不能判定每式具体存在的年代。
器物新旧形态,总是存在着一定并存时间,甚至有的旧形态比新形态存在的时间还长。
发掘所得的层位关系和共存关系是代表了遗物被埋藏的时间先后,因此,也会出现新旧形态共存现象,甚至出现前后颠倒的现象,要判定具体存在年代,应采用多方法、多视角、多参照系的综合研究。
第二,只能确定相对早晚,不能确定每式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
第三,只能对一部分遗迹、遗物或遗存群进行排序,特异形态、突变器物形态都不能用类型学方法研究。
第四,类型学分析属于不完全归纳法,排出的序列和总结出的规律都有一定的假定成份,随着新资料的积累,需要作补充或修改;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甚至会完全不反映实际情况,需要在资料增加后重新排队。
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把“类型学研究”与“分类研究”、“器物形态研究”混为一谈的现象。
类型学研究只是分类研究中的一种,而分类研究又是形态研究中的一种。
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物品的形态变化,虽然有一定的顺序,但当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时候,这个顺序是以错乱的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怎样才能从这种形态中找出头绪、整理出顺序呢?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按下列几个步骤来进行工作。
1.确定物品的共存关系通过严格的田野发掘而得到准确的层位关系,是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
因为:第一,知道了一群或若干群物品的共存关系;第二,知道了某群物品和另外一些成群物品在层位关系上的差别。
大学考古:遗存的整理分析与类型学
第四章遗存的整理分析与类型学第一节整理和分析的目的一、整理的重要性从考古学研究的程序来看,首先是材料的收集。
然后便是对所收集的材料(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和文字记录)进行科学的整理,只有在整理的基础上才能对遗存所反映的社会信息和内容作合理的解释。
整理本身也是一种研究,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
因为整理本身是其它各方面研究的基础。
如果这种基础是坚实可靠的话,那么才能保证其它研究的科学性。
否则,便会给其它研究带来很大的水分甚至会直接导致研究的失败。
第二节技术性整理和遗存的鉴定分析一、技术性整理:所谓技术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出土遗物进行加固、修复,写号及其它种种保护性措施。
2、对器物进行照相,绘图和分类制作卡片,并登记造册。
3、核对遗物和记录是否有出入,对原始记录进行分类归档。
4、现场拍摄的照片要进行暗房处理,对于照片要编号归档。
二、遗存的鉴定分析(一)人工遗物的鉴定分析1、石器的鉴定与分析(1)石料鉴定:主要是借助地质学的知识,目的是了解石料的种类、性能和产地,这样可以推断当时的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对石料软硬度的掌握程度。
其中特别侧重一些产地比较少的稀有石料。
(2)制作过程或方法的鉴定:比如是打制的还是磨制的,若打制的属哪能种打制方法。
(3)功能鉴定:主要包括对器物使用痕迹的观察,根据器物本身的形状大小进行推测;根据民族志上已知的工具进行类比等。
2、陶器的鉴定分析、(1)质地鉴定:利用中子活化技术,对陶土成份进行鉴定,以了解陶土的产地和来源;另外还可以从表面观察到陶质中是否夹砂或掺杂其它物质。
(2)制作过程分析: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成形、器表处理、烧制技术等。
从制作成形来看:分手制、轮制和模制几种。
其中手制又包括捏制、泥条盘筑、泥圈套接、贴附等。
轮制又可分为慢轮修整个快轮成形两种。
(3)从器表纹饰来看:是否经打磨处理,是素面还是纹饰陶,纹饰陶又可分为刻划、压印、绘彩、刮削等种。
(4)从烧制技术来看:可以利用科学的手段检测陶器的烧成温度。
大学课件 地层学原理与类型学原理精品教育文档
大学各学科PPT课件 持续更新 欢
迎收藏
14
遗迹内的堆积 大学各学科PPT课件 持续更新 欢
迎收藏
15
6、晚期堆积中可以出早期遗物 早期堆积里不能出晚期遗物
在早期堆积形成时,晚期遗物还没有出现,因 而不存在埋入早期堆积的可能。
晚期堆积在形成时会扰动破坏早期堆积,会把 早期遗物翻到晚期堆积中,有些物品是早期制造的, 流传到晚期才埋入晚期堆积,所以晚期堆积可以出早 期遗物。
度推测地层跨越的时间长度。 D.个堆积单位内部也有形成过程,但在堆积成分不变的情况下,难以再区分层次 E.层学不能确定堆积单位之间有多大的时间间隔。认为地层的直接叠压就反映了
时间连续,甚至认为在文化上是相袭的观点是错误的。 F.层并不与历史发展的各时代一一对应。划分地层的根据是地层成分的变更,而
一个文化期内,由于生活内容改变导致垃圾成份不同或取土来源发生变化都可 以形成新的地层,而社会政治制度变革却不一定导致地层成份的变化。 G.于同期同文化的人们在不同地点形成的地层堆积成份不一致,因而不能像地质 学那样,把地层在较大地区范围内作统一对比,也就不能判定两个以上遗址之
迎收藏
3
1、遗址的地层堆积是按时间早晚 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
遗址中未有人类活动前,天然堆积的土层叫“生土”。 当人类居住或进行其它长期活动时,会在地表大面积形成新 的土层,其中夹杂人们有意抛弃的垃圾和无意失落的物品, 叫“熟土”。
熟土层的形成是不断进行的过程,在堆积成分大体不变 的情况下,呈现基本一致的色和质。但当遗址中人的活动或 自然环境有所变化而使堆积成分也有显著改变时,新形成的 熟土层和旧的熟土层在色、质等方面会产生差别,这样就出 现了考古工作中可以辨别的不同熟土层。
考古学复习分析
第一章考古学绪论1.考古学定义:“考古学〞这一名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英文是Archaeology,源于希腊文,泛指古代的学问〔科学〕。
“考古学〞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完全统一起来,在我国也没有一个被普遍确认的定义。
但作为近代〔科学〕考古学,其定义应该包括考古学的范畴、取得资料的手段、研究方法与目的。
2.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人类活动的遗物、遗址与遗迹。
所谓遗物,指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装饰品等.甚至可以包括人类自身组织的化石。
所谓遗址,指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城市、堡垒、村落、居室、作坊、寺庙等遗址。
所谓遗迹,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
包括遗址,墓葬,窖穴,灰坑等,相对说,遗迹是一个更大的概念。
总而言之,遗物,遗址,遗迹都是我们所说的实物资料。
3.考古学方法:〔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的根本研究方法,也就是考古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
考古资料也就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
我们在研究实物资料时,总要探究这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创造的物质文化,它又及其他物质文化有什么关系等。
我们获得的物质资料不外乎是传世的、采集的与调查开掘的三种。
传世的与采集的物质资料往往只能片面的答复上述问题。
只有积累了大量运用田野考古的系统理论、原那么与方法,通过调查开掘获得的物质资料,才有明确的人、地、时及及其他物质文化有什么关系的证据,比拟全面、科学地说明了这些课题。
有关的资料还要反复在田野考古中受到检验。
所以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根底,是考古学的实验室。
这就是考古学离不开田野考古往往又叫田野考古学的原因。
考古研究与田野考古一刻也不能别离。
所有考古学的根本研究方法,也就是田野考古的方法。
4.地层学:要做好开掘工作,首先必须懂得地层学。
“地层〞这一名称是从地质学借用的。
在人类居住的地点,通常都会通过人类的各种活动,在原来天然形成的“生土〞上堆积起一层。
“熟土〞,其中往往夹杂人类无意或有意遗弃的各种器物及其剩余,故称“文化层〞。
考古类型学的操作方法
考古类型学的操作方法考古类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址和遗物的分类和分析的学科。
它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和整理资料:考古类型学的第一步是收集和整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所有资料,包括文献资料、考古报告、遗址图、标本等。
这些资料可以来自已有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也可以是其他研究者的资料。
2. 观察和记录:在收集到资料的基础上,考古学者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遗址和遗物。
他们会记录下遗址的位置、形态、大小、历史时期等基本信息,同时也会详细记录遗物的种类、材质、形状、装饰和使用方式等。
3. 分类和比较: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考古学者会对遗址和遗物进行分类。
他们会根据共同特征和相似性将遗址和遗物分成不同的类别,并为每个类别制定名称。
同时,他们会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找出它们的联系和演化关系。
4. 建立分类系统:通过分类和比较的研究,考古学者会逐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分类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各种遗址和遗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演化关系的描述。
这个分类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考古学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不同遗址和遗物之间的关系。
5. 进行文化研究:考古类型学不仅仅是对遗址和遗物进行分类,还通过对分类结果的研究,来进行文化研究。
考古学者会根据分类结果,研究不同类型的遗址和遗物与特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经济、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特征。
6. 不断修订和完善:考古类型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考古学者会根据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修订和完善分类系统。
他们也会与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遗址和遗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这些操作方法,考古类型学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和研究不同的考古遗址和遗物,揭示古代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考古学重点整理啦啦
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北宋中叶,吕大临《考古图》标志着金石学诞生。
三、考古学研究的对象1、实物资料(文化遗存),分为遗物和遗迹两大类。
2、各种精神文化。
如美术观念、信仰等。
“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同一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
这种共同体,应该是属于有着共同传统的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与民族的形成有关。
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技术以及相同的制造技术等是同种文化的特征。
(3)断定文化遗存的年代A、考古学上的“年代学”相对年代:是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断定相对年代,通常是依靠类型学和地层学的研究。
同时也采用自然科学技术等手段。
绝对年代:是指遗迹和遗物形成时距今的具体年代。
确定绝对年代的可靠依据:年历学、碑碣、墓志、铜器铭文、甲骨、简牍及其它各种器物的纪年铭文。
对史前时期的文化遗存,断定绝对年代必须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
B、断定文化遗存年代常用的主要方法: 其一,文字资料。
其二,地层学的研究。
地层学:是对地层堆积的层位上下、对堆积时代的相对迟早关系的研究。
即先确认各文化层次序的先后以断定它们的相对年代,然后再以各层所含的遗物断定各层的绝对年代。
必须遵守的原则:一是叠压关系;二是打破关系。
其三,类型学的研究。
类型学:是将同类遗存按其形态的差异程度不同进行排比,研究其相互序列和相互关系。
必须遵守的原则:一是类型学所研究的遗存必须是同一类的;二是类型学必须要有“地层学”作依据。
其三,地质年代学。
如田野地质的结构、古物学的证据等。
其四,自然科学方法。
如碳的放射性同位素断代法(简称c14法)、热释光法、古地磁法等。
考古学的分支一、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是按照考古学研究的年代围划分的。
它们所研究的时间围以文字的发明为界限。
1、史前考古学研究文字未出现以前的历史。
2、历史考古学历史考古学仅限于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
其共同性是:二者研究的对象都是遗迹和遗物。
第二章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4、同一时期的堆积可以处于不同的 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 时代上可以相差很远。
首先,地层堆积不是水平的,因为天然地表本来就有高 低起伏,人类活动形成的地层也不是处处都一样厚。
其次,自然力的作用有时可以 使地层堆积发生局部的位移。
再次,遗迹堆积具有打破前期堆积或突入 后期堆积的特点。
类
罐
盆
碗
型
A
B
A
B
C
A
B
期式
晚
Ⅲ
Ⅱ
Ⅱ
Ⅲ
Ⅲ
Ⅱ
中
Ⅱ
Ⅰ
Ⅱ
Ⅱ
Ⅱ
早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三、类型学的应用 1、以地层学为基础的类型学研究
将地层学和类型学结合到一起 进行研究。
研究举例
M1
M2
M3与M4不存在叠压打破关系
M1出土器物 M2出土器物
由于M1 M2,可进一步将刀和碗分 式:
将A型刀分两式,I式单孔,II式双孔; 将B型刀分两式,I式单孔,II式双孔。 将碗分为两式,I式平底,II式圈足。
地层学的局限性
⑴ 没有发生叠压或打破关系的 堆积、层位关系完全相同的堆积, 地层学无法判定它们之间的早晚关 系。
⑵ 一种堆积的内部,往往也有其 形成的先后次序,但在堆积成分不 变的情况下,就很难再区分出更小 的层次。
⑶ 地层学所确定的只是堆积形成 的先后次序,因此,据之判定的遗 物早晚只是遗物被埋藏的先后关系 ,并不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出遗物本 身制造和使用的先后关系。
1
先设敞口和敛口为两个极端因素,那么直口便 为过渡型式。腹、底、纹饰同理:
颈部:(4—1—3—2)敛—敞 腹部:(4—1—3—2)矮—高 底部:(4—1—3—2)大—小 纹饰:(4—1—3—2)复杂—简单
考古遗物的分类和分析
考古遗物的分类和分析考古遗物的分类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遗物的分类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对考古遗物的分类和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一、考古遗物的分类考古遗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 材质分类考古遗物可以按照其材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如陶器、石器、金属器、骨器等。
2. 功能分类考古遗物可以按照其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农具、生活用具、武器、宗教器物等。
3. 年代分类考古遗物可以按照其所属的年代进行分类,如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
4. 地域分类考古遗物可以按照其出土地区进行分类,如埃及遗物、中国遗物、希腊遗物等。
二、考古遗物的分析考古遗物的分析是指对遗物进行详细研究,以了解其产生和使用的具体情况。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 形态分析形态分析是指对考古遗物的形状、结构和比例进行观察和研究,进而推断其用途和功能。
2. 工艺分析工艺分析是指对考古遗物的加工工艺和制作工具进行研究,以了解古代人类的技术水平和工艺发展。
3. 文化分析文化分析是指通过对考古遗物的文化背景、符号和装饰等特征的研究,推断出古代人类的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
4. 器物功能分析器物功能分析是指通过对考古遗物的物理性能和实物试验,验证其功能和用途的推测。
5.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指对考古遗物进行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分析,帮助确定其材质、制作工艺和产地等信息。
三、考古遗物的意义分类和分析考古遗物不仅可以满足我们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宝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依据。
1. 历史研究考古遗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通过对遗物的分类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社会变迁,为历史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证据。
2. 文化保护考古遗物代表了人类文化的传承和积累,通过对遗物的分类和分析,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护人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多样性。
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内容
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内容
考古学类型学是指通过对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分类、比较和研究,揭示古代人类社会的文化演进和变迁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文化类型的划分:通过对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特征和差异进
行分析和归纳,确定不同的文化类型。
2.文化现象的分类:对古代文化现象进行分类,如建筑、器皿、铭文、艺术品等,以便对各种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和研究。
3.文化时期的划分:通过对各类文化遗物的年代、风格和特征
等方面的分析,确定不同的文化时期和阶段。
4.文化区域的界定: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的分布、特征和相似
性等方面的分析,确定不同的文化区域。
5.文化关系的研究:通过对不同文化类型、文化现象、文化时
期和文化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不同文化的渊源、影
响和贡献。
总之,考古类型学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人类社会的文化异同和演
进规律,为历史、考古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和
理论支持。
考古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
(1)确定物品的共存关系。
通过严格的田野发掘而得到准确的层位关系,是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
可能有两种情况:①知道了一群或若干群物品的共存关系(进行类型学工作的基础)。
②知道了某群物品和另外一些成群物品在层位关系上的差别。
对孤立的物品和成群物品进行形态学的比较研究情况会有质的不同。
物品单个见到,要判断形态的早晚差别,一般只能靠器物上的铭文来确定其年代,否则总是难以肯定下来,除非当某种器物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
共存物品的群体越大,各种物品的共存关系越清楚,判断各种物品形态发展顺序的准确性就越高。
[ 突然废弃的作坊的堆积,包括制作场地和附近堆积废品的窖穴和地层,这种共同性最强;一个墓葬中的成组随葬品,这种共同性也很强;一座突然废弃的房子内留存的成批器物共同性也同上一种差不多,同②;一个灰坑废弃后堆积进去的东西,彼此相距的时间,大多数不会太远,共同性也比较强;一个地层内的共存物品,其共同性就可能有较大距离(不是指晚期地层中混杂早期遗物而言,而是因为一个地层形成的时间,往往会比较长;有些地层的形成时间,甚至会很长很长)。
](2)归纳共存器物的组别。
首先要考虑器别上的共同性,即先根据器别组合上的共同性,把全部单位分为若干大组,每个大组之内再根据同类物品形态上的共同性分为若干小组;有了这个归纳,就可以把原来是数量很大的单位数,合并成小得多的组别数。
比较的数量越小,头绪就越容易清楚,工作也就比较容易着手和比较容易得到结果。
(3)按层次关系初分各组别的早晚。
从已归纳出的各组别所属层位关系出发,观察各种遗物形态变化的趋向,就很容易得到启示,能较快找到比较许多物品形态差别的关节点。
(4)确定器别和选择典型器物。
研究器物形态变化规律的首要基础是正确区分器别,关键在于把用途完全一样的东西,定为同一器名;用途不一样的,则分为不同的器名。
[ 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困难]:①不能准确判明其用途。
只能从其质地、纹饰、出土时与其他物品的共存环境来推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遗存的整理分析与类型学第一节整理和分析的目的一、整理的重要性从考古学研究的程序来看,首先是材料的收集。
然后便是对所收集的材料(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和文字记录)进行科学的整理,只有在整理的基础上才能对遗存所反映的社会信息和内容作合理的解释。
整理本身也是一种研究,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
因为整理本身是其它各方面研究的基础。
如果这种基础是坚实可靠的话,那么才能保证其它研究的科学性。
否则,便会给其它研究带来很大的水分甚至会直接导致研究的失败。
第二节技术性整理和遗存的鉴定分析一、技术性整理:所谓技术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出土遗物进行加固、修复,写号及其它种种保护性措施。
2、对器物进行照相,绘图和分类制作卡片,并登记造册。
3、核对遗物和记录是否有出入,对原始记录进行分类归档。
4、现场拍摄的照片要进行暗房处理,对于照片要编号归档。
二、遗存的鉴定分析(一)人工遗物的鉴定分析1、石器的鉴定与分析(1)石料鉴定:主要是借助地质学的知识,目的是了解石料的种类、性能和产地,这样可以推断当时的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对石料软硬度的掌握程度。
其中特别侧重一些产地比较少的稀有石料。
(2)制作过程或方法的鉴定:比如是打制的还是磨制的,若打制的属哪能种打制方法。
(3)功能鉴定:主要包括对器物使用痕迹的观察,根据器物本身的形状大小进行推测;根据民族志上已知的工具进行类比等。
2、陶器的鉴定分析、(1)质地鉴定:利用中子活化技术,对陶土成份进行鉴定,以了解陶土的产地和来源;另外还可以从表面观察到陶质中是否夹砂或掺杂其它物质。
(2)制作过程分析: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成形、器表处理、烧制技术等。
从制作成形来看:分手制、轮制和模制几种。
其中手制又包括捏制、泥条盘筑、泥圈套接、贴附等。
轮制又可分为慢轮修整个快轮成形两种。
(3)从器表纹饰来看:是否经打磨处理,是素面还是纹饰陶,纹饰陶又可分为刻划、压印、绘彩、刮削等种。
(4)从烧制技术来看:可以利用科学的手段检测陶器的烧成温度。
(5)功能鉴定:一种是根据文献记载。
如鼎、鬲、豆等,文献上有明确记载,说明了它们的使用功能;另一种是靠对器物的使用痕迹进行观察,如附近陶器表面有烟薰的痕迹表明它是炊具,有的陶器里面有水锈,表明它是水器,还有的器物中盛有粮食,表明它是储蓄器等。
(二)自然物的鉴定与分析1、植物鉴定主要用的是确定其种属。
(1)灰像法一般较常用的是灰像法:由于植物皮壳中的SiO2骨架比较稳定,所以通过加热使其变为白灰,便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SiO2骨架的不同形状,进而判定出土植物的种属。
(2)花粉分析法另外,可用花粉分析法,推断古植物的种类。
花粉分析又叫孢粉分析,它是孢粉学的一部分。
花粉分析的对象是岩石、土壤、石油、煤和蜂蜜等物质中所含的孢子和花粉。
孢子和花粉是与植物繁殖有关的一种植物器官。
孢子由孢子植物产生,花粉由种子植物产生。
2、动物鉴定在考古发掘中,我们经常可以采集到许多动物的骨骼,即兽骨。
通过对兽骨的鉴定,不仅可以了解动物的种属以及由此反映的生态环境。
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对家畜起源的研究。
3、人骨鉴定主要包括性别鉴定,年龄鉴定,人种区分,骨骼上的人工变形和古病理等。
主要有骨骼测量和DNA分析三、遗迹的鉴定和分析除各种遗物需要鉴定以外,遗迹也有鉴定和分析的必要,而这种工作多在发掘现场进行。
如:夯土可以用测量土质比重或土壤密度的方法来判断(郑州商城)。
有时为了确切地知道房屋的居住面到底有多厚,我们对其进行解剖。
在室内整理时,着重点是综合分析各类资料,据现有部分尽可能复原该遗址的全貌;另一方面,从整体布局着眼,确定各种遗址的功能。
当然,所有遗址分析都以发掘时是否科学为前提。
若发掘本来就不准确,那么室内分析的结果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
第三节研究性整理——构建遗存的时间框架(确定遗存的时间框架,就是考察遗存的年代,即对遗存的年代进行研究。
)一、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1、绝对年代:如果可以确定某一遗存是距今多少年或距今多少到多少年的有限工具使时间范围。
这叫做该遗存的“绝对年代”。
绝对年代是以公元来记年的。
2、相对年代:如果了解确定某一遗存比另一遗存早或晚,但不知早多少年或晚多少,刚叫做“相对年代”。
相对年代是指事物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
二、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的确定(一)绝对年代的确定绝对年代的判定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这些利用有纪年的资料进行断代,第二种是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或手段测定遗存的年代。
1、利用有纪年的资料进行断代常见的遗存本身有纪年的资料主要有碑刻、题记、墓志铭,以及各种器物的铭文(青花瓷、青铜器、钱币)等。
2、用自然科学方法测定年代主要有14C测年法(5730年半衰期)、热释光测年法(可测陶器)、含氟量法、古地磁法、钾氩法和树木年轮法等。
(二)相对年代的确定相对年代的研究有两种互相联系的方法,一是地层学,二是类型学的方法。
地层学是根据堆积的相互叠压、打破关系所反映的不同层位来判定遗存的相对早晚,它为确定遗存之间相对早晚关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本出发点。
但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即有其局限性。
类型学的方法将是下一节的讲授内容。
第四节类型学一、类型学的适用范围与定义类型学又叫器物形态学或标型学,是考古工作者在室内整理时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它的适用范围是所有的遗存。
具体地说,类型学是科学归纳、分析,并加以分类。
判定遗存相对早晚关系的一种方法。
类型学的研究开始于最简单的分类,即根据遗存索取客观属性(主要是指它的形态)进行多层次的分类。
二、类型学的分类概念类:是指各种用途的器物。
如:按功能将遗迹分为F、H、M,把遗物的分成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装饰品等。
或是据遗存的质地把墓葬分为土坑墓、木椁墓、砖室墓等,把遗物分为石器、陶器(陶器里又有刀、缸、盆等)、瓷器、铁器等。
型:是指同一类遗存共存几种样式。
如刀类里面又可分为长方形石刀,半月形石刀,壶类里面又可分为敞口壶、敛口壶等。
式:包括同类同型遗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即在每一型中区分出若干具有年代意义的式别。
根据这些式的年代早晚,排出其逐步演化的序列。
类:一般用汉字表述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字母表述式:用罗马数字I、II、III……字母表述三、以地层学为基础的类型学研究通常来说,类型学的研究是以地层学的研究为基础的,即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具体地说:要把同一类遗存按其在遗址中出土的层位关系分析其型式上的不同,考察是否在形态上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并且根据各个单位中,不同类型遗存之间的共存关系,考察各遗存在形式上的的逐步过渡现象是否具有同步关系。
这样可以总结出一些确实固有时代推移而造成的型式演进序列,从而确认这种序列是类型学上的早晚序列。
研究举例:层位关系:假设一个遗址发掘了两个探方(T1、T2)T1有两上单位,T2有两个单位首先据两探方的层位关系得知:M1→M2,M3、M4为平行关系。
M1和M2均出有石刀和陶碗,其中:M1 M2由于M1 →M2,所以可进一步将刀和碗进行分式。
即将A型刀分两式,I式单孔,II式双孔;将B型刀分两式,I式单孔,II式双孔。
将碗分为两式,I式平底,II式圈足。
四、无层位关系的纯类型学分析在考古发掘材料中,往往有许多缺乏层位关系的遗存需要确定其年代的早晚,在这种情况下,类型学比较发挥着更大的独立作用,即纯类型学研究。
纯类型学研究的考虑方法,是在某一类器物的众多的型式中,先设定其处在极端的型式,然后分析其它型式可否解释为是处在极端型式之间的过渡型式。
五、分期和断代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研究相互配合,便构成了考古学遗存的时间框架。
这种研究,通常称作“分期”或“断代”。
所谓分期:一般是指把全部遗存划分为一个个的发展阶段,并考虑各阶段之间是否相接。
所谓断代:有时是指所划分的每一个时期应断在什么样的绝对年代范围。
应着重指出的是,考古学的分期和一般历史学分期是有所不同的。
它不是按朝代,也不是按社会发展阶段来划分的。
考古学的分期往往是遗址的分期。
遗址的分期又是各种遗存的综合分期。
考古分期一般是以代表性遗址的地层划分命名的(如商代考古的分期有“二里岗上层期”等);也有用一个遗址来命名的(如商代考古中的“小屯”期);也有把一个遗址分得很详细,直接用该遗址的分期结果命名的(如王湾一期到三期,半坡四期)。
第五节考古学文化及分类一、什么是考古学文化?英国柴尔德在《史前时期的多瑙河》中表述:“某些特定类型的遗存——陶器、工具、装饰品、埋葬习俗、房屋形制——它们经常一起反复出现,这种稳定共存着的诸文化组合体,可称为文化集团,或简称为文化。
考古学文化与民族学无区别,文化是实际存在民族的特殊创造,文化被视为事实,不是考古学家的发明。
”夏鼐的定义是:“我们在考古工作中发现某几种特定类型的陶器和某类型石斧和石刀和某些类型古器物和装饰品,经常在某一类型墓葬(或某一类型住宅遗址)中共同出土,这样一群的特定类型的东西合在一起,我们叫它为一种文化。
因为这一群东西是共同存在于同一文化或墓葬中,这表明它们是属于同一时代遗留下来的,因为他们的一起出现是经常的现象,并不是个别孤立的事实,这表示他们是属于同一社会的产品,这个社会因为有共同的传统,所以遗留下来这些考古学遗址的共同体。
两人的定义归纳为四要素:①共同人工性特征;②同一时代;③共同地域;④人们共同体的共同传统。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方法A、以第一次发掘的典型遗址的小地名为名(如老官台文化、秦王寨文化)。
B、以典型地点命名()以地区或河流命名(如“河套文化”、“多瑙河文化”)。
C、以遗存中的某一项内容来命名(如细石器文化、几河印纹陶文化、石棺墓文化、彩陶文化等)。
D、用文字记录上族名来命名(如巴蜀文化、楚文化等)。
三、考古学文化的分类1、共时分类法:以张忠培为代表。
目前,往往把新发现的但不能确定的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称为“××类型”,或者这种遗存发现很多,但不好定性,也称为“××类型”。
2、地域分类法:以邹衡为代表。
与共时分类法大抵相同,主要应用与历史时期。
李伯谦应用这一方法,把先商文化分为五个地域类型:①河南、冀南以郑州二里岗为代表,称“二里岗类型”;②分布于冀中,称“藁城台西类型”;③豫南、鄂东北,以湖北黄陂盘龙城为代表,称“盘龙城类型”;④陕西关中地区,以东部耀县北村和西部扶风易家堡为代表,称“易家堡类型”;⑤山东、苏北,与岳石文化相似的遗存,没有定名。
3、历时分类法:以严文明为代表。
文化文化分期文化分期类型类型类型分期类型分期小区小区4、谱系分类法:以苏秉琦为代表。
这种方法即“区系类型”,也有人认为是学说。
张忠培和俞伟超认为,区系类型就是谱系研究。
苏秉琦认为:“在准确划分文化类型的基础上,在较大的区域以其文化内涵的异同归纳为若干文化系统,这里区是块块,系是条条,类型是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