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合集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特征经历了从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科学知识传递者的演变历程。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这一角色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当今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中,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将历史的和现代的价值意义重新审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以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

具体来说,教师的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做专家型、学术型的专业化教师转变。

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或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2.人的成长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
人是社会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人的存在,万事皆休。所以人的成长与发展对社会而言至关重要。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除了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环境也至关重要,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明显。教育是有专职人员(教师)来实施教育活动的,他们掌握着专业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心理变化。所以,个体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频率的加快,人们普遍感到各种压力的侵袭,从而产生焦虑、孤独、抑郁,尤其是学生面对学业的压力、社会的各种诱惑,肯定会迷失方向,难以应对。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中的引路人,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全面发展,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等一系列的新观念。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势在必行的,它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否带动学生真正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的实施。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实施,教师再也不能仅仅是个教书匠了。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地指出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观中也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这也是针对传统教育中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弊端所提出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定然会要求教师教学方式随之转变,所以,教师应该由一个“教书匠”转变为一个“引导者”。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置之不管,全盘放手,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课堂没有了课堂的样子。而是说教师应该居于主导地位,掌控大局,适当地“放权”,不再一个人唱独角戏,要学会引导学生。把过程留给学。这样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更应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自己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应发生转变,以便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本文据此也作了粗浅的探究,以期给广大教师带来启示。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87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积极推进。

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个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

多少年来,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教育的主宰,于是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育者的认知规律取代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了这种判断其实并不符合实际。

教育面对的是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改变的不是学生的外部,而是学生本身。

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完成;醒悟了这一过程,我们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其实是学生本身。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到这个事实。

醒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

我们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而支撑这一重大突破和改革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包括教师原有的“园丁”、“蜡烛”等角色要发生变化,还包括不断地补充新的角色——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成为研究者以及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变化。

一、角色与教师角色角色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团体。

在团体中,每个人都有一种身份、处于一定位置、分担一份责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由于一个人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也就承担多种角色,如一个教师在学校中充当教师角色,在与其他的教师交往中充当同事角色,在家庭生活中充当父母、丈夫(妻子)或子女角色。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其角色行为上表现出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转变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创建真正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与度价值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

教育的不适应,首先是教育观念的不适应;收效不大,首先是教育观念转变不够。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抛弃落后的、陈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的教育观念。

1.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不少教师观念中,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

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程启动的同时,英语又换了教材,许多英语教师都反映教材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教法出新,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极可能完不成教学内容。

这是因为过去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

不少外语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

由此可见,课程改革中,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因为我们知道:哪怕由最新理念指导编写的教材,如果由理念陈旧的教师来上,就不能或很少会体现这种新的理念。

2.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而存在着。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论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社会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认识到,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发生转变。

本文主要分析新课改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方向。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课堂;教师角色【中图分类号】g451不同人处于不同的社会职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很多人在同一时间也会扮演着多种角色。

角色是就是一种特定的身份及伴随该身份的行为,教师职业角色则是指教师本身和社会对教师群体行为模式的一系列期望。

①我国最早对教师角色行为的概括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行为主要表现为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师这个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一、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只是教师教、学生听得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关系。

在学生心里,教师是知识权威,负责把书本上知识传授给学生。

通常教师只要熟悉教材,精通语法,语言表达通顺就可以了。

通常传统教学中教师充当以下角色:1. 搬运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权威,是教学的主导。

教学以教材为基础,教师根据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把教材中知识点、语法点,死板地输送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单向输出和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把课堂教学看作是知识迁移和教案的展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了搬运工的角色,让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②。

2. 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教师成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纪律执行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传递社会规范。

作为管理者,教师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权力,由于教师长期的管理和权威地位,造成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僵化。

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控着学生的一切活动。

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的能力,忽视了对其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的角色转变在过去的教育理念中,教师被视为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转变。

如今,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传统角色,还担负着引导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激发创造力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探讨教师的角色转变,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从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过去的教育模式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然而,现今的教育理念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挖掘。

教师的角色正在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引导学生者。

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从评判考试到培养综合素质过去,教育系统注重考试和分数的评判,教师的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考试的高分者。

然而,如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分数,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角色正从评判考试者转变为培养综合素质的导师。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从灌输知识到激发创造力过去,教师的教学重点是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然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只是知识的转移,更加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教师的角色正在从灌输知识者转变为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引导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造。

这种角色转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其次,学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学生更注重个性发展和主动学习,他们希望在学校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培养。

最后,教育理念的转变也是推动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原因。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教师的角色也随之改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变化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变化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的变化【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08-02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完成“教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的观念转变。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将不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其角色必须有所变化,现仅就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决策变化谈谈我的看法。

1 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以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师生关系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

现代社会的本质首先是民主化。

教育现代化必须教育民主化。

没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教育制度。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和师生关系。

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

而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

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当有学生的尊严。

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当受到尊重。

一位教育家说:“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例如: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老师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古板的眼’;有的老师不仅吝啬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形体罚学生。

于是,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信心及乐观豁达的态度和创造力。

严重的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酿成种种悲剧。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作为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重新认识和思考自己的角色。

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等。

[关键词] 新课程课程改革教师角色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新课程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必须尽快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学习知识的促进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感建构者、心灵的塑造者、健康向上的激励者。

作为当代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必须以丰富的创造性和敏锐进取的改革精神,为培养新型的优秀人才去实践、大胆探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一、教师是文化知识的新型传承者教学中的基本矛盾是知之与不知,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之完善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正确解决是解决教学的基石。

在解决这对矛盾中,教师无疑充当主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接受者的角色,即使作为传授者,古今的含义也有区别。

古代教师的传授,多以讲、诵、问、答为主.古代的私塾就是典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无论是家庭教师还是私塾先生都只是“照本宣读式"的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那时的教学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比较单调、机械,然而现代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除讲究教学的科学性外,还必须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所谓科学性,即教师必须保证教学内容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和时代发展相吻合的。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各色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

因此,教学的科学性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提出:“教师应该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然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领域.传统教师的文化形象随着时代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首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迅速增长并不断老化,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教师要不断的“充电".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书匠角色,自觉地、主动地改革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

浅谈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浅谈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经启动,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学习心得。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时代要求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

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多年来,我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他们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转型,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地进入了信息社会,文本文字已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形式,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我认为: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权威者,更多的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求知伙伴。

二、走进新角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变在新课程中,大家将看到教育观念的变化有: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不仅是由教科书,还包括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课程已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它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之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与创新的过程,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那么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学习的伙伴”关系,让学生释放个性,发展潜能,才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学会生存》一书中: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

数学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数学新课程中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数学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摘要】“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让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变革外,最重要的一点,还与教师的观念更新有关。

因此,本文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转变,旨在于为即将实行数学试验教材的同仁进行共同探究。

【关键词】数学课程角色的转变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为适应这种要求,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

并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今年秋季实验将进一步扩大,有近500个县(区)开展实验。

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

因此,我们说: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

为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根据素质教育目标,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中学数学教师的角色做认真的研究。

特别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角色? 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课堂教学需要平等的合作者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因为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共患难验。

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

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

也就是说,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合作与参与是不行的,或者说是难以生成新的知识。

曾有过一次深深地体会:在教完了轨迹的应用举例后,为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我说利用交轨作图,可以画出一些实物的主体设计图。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析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本文从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研究,教学与课程,学校与社会等四个关系分析对比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教师角色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动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

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

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因此,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即发生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是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的地位被动摇了。

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

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新课程新理念下在职教师角色应如何转变论文

新课程新理念下在职教师角色应如何转变论文

新课程新理念下在职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变教师这个角色的特殊性和教师对于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决定了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近年来有许多优秀学子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决心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并为此奋斗终生。

而目前,部分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却偏于麻木的状态,固于陈旧思想沾沾自喜于已有的教学经验造成了教学气氛僵硬,教学成绩平平的状况,这些人急需激励其学习的意志,激活其上进的决心,从而更新思想。

要做到这一切必须从反思开始:首先,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师角色特性说起。

传统的教师角色,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孩子王”是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说的高雅一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言行必须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

它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而在新时代,新课程新理念下,学校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教师更高的期望,改革开放的现实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储备充足的知识和技能,并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

更多地了解社会。

理想的教师应具备前瞻的眼光,灵敏的触觉,能号准社会发展脉搏。

这就要求教师要虚心地学习,朝着新课程新理念下教师的标准角色要求去努力,并向着理想教师的角色发展。

首先说说新课程新理念下教师的标准角色。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的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新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

现在,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也正发生着新的变化。

第一,教师应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仅知识的传授者(教员角色)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

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当代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5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5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5篇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趋进步,教育本身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特别是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都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过程中,但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教师,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考题。

一、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

基本的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必要条件。

要有充分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要有自己正规还不失独特的教学方法。

教育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但又不要成为教条的奴隶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教学中,具有自己的特点及风格,教育教学工作能从容不迫,就像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给学生艺术般的体验。

这就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

除了博学多才外,还要讲究教学方法。

让学生学会是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讲教和教法尤其重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

这将是我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

二、教师除具备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合乎时代节拍的素质:1、端正的工作态度。

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最重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②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2、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第三要树立正确学生观。

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师的行为观。

第五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3、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转变

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转变

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转变摘要: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角色,创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改革,才会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课改;转变观念;改变角色;创设新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像一股巨大的洪流涤荡着教育大地。

课程改革主要是人的改革,而教师是新课改中最主要的因素。

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改变角色,创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改革,才会与时俱进。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传统教学提倡“师道尊严”,把教师摆在一个非常神圣的地位。

教师也总认为,自己说的一定是对的,学生不能超越自己。

但是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知识面特别广,教师高高在上的传统地位动摇了,教师被“挂”在黑板上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意识到自己只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主导因素,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往、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力,是有培养前途的,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要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合作、探究。

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新课改就会富有生机。

二、教师要转变角色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经常“一言堂”“满堂灌”,不管学生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教师课讲完了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新课改中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方法。

要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学生会受益匪浅。

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教会学生学习和生活。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不断更新,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大,教师也不能完全依靠原有的知识“吃老本”,而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钻研新教材、新课标。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钻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教育发展趋势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1. 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由教学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的激励者。

3.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情境教学: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 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把握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角色论文

把握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角色论文

把握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摘要: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尊重学生本位、学生主体、学生个性;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解释者,而是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不再“以本为本”,视教材为“圣经”,而是回归生活、回归儿童。

古人曰:师者,传道解惑也。

这就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

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世界的多元化、经济的全球化、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导致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

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与时代发展、历史重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中国的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已经不够,这就必然引发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化。

新课程新理念提出来的新要求: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是“被教师、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体验课程);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也不只是转化课程内容以达成学生学习的过程,而要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尊重学生本位、学生主体、学生个性;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解释者,而是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不再“以本为本”,视教材为“圣经”,而是回归生活、回归儿童。

新课程的实质性启动,无疑会引发教师角色的一系列历史性转换。

因此,教师必须从观念、素质和方法各个层面作出战略性调适,真正保持与新世纪新课程的同步成长。

那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究竟该如何转化呢?(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也是教师角色转化的核心特征。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环境的的环境下,教师给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不仅仅要在角色上进行转变,还要在思想上有新的认识,新的思想。

毋庸置疑,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逐步获得新的角色模式。

未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实现传统教学向新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变不适于迅速提高教育水平的传统做法,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予以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走上创新之路。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起: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不同的质量观会有不同的效率观。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

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

二、要功夫用在课外,精心备课我们应在备课时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

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三、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

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

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

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面对新课程,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那么,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实现哪些转变,本文作以简论。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作为传统传授者角色的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他们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授受者.教师拥有绝对控制课堂教学的权利,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方式是单向传递,即教师讲,学生听.且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就越好;学生越“听话”、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越好;记忆得越多越准确就越好。

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的评价。

由此造成的便是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授受,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

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的强制填鸭式的教学是不能产生其期望结果的。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在此意义上讲,学习是学习者的自主心理行为,教育只能影响学习并为学习服务.教师的职能也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已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各种开放的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

因此,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学会如何根据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过程,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样,教师就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向“课程研究者”。

但课程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做研究,课程研究不过是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以发表的方式公开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首先意味着教师发现并提出了某个“教育问题”。

在教学研究中,提问者必须讲述自己遭遇了一个什么“教育事件”,这个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如何被处理的,处理之后遇到了什么困惑。

处理某个教育事件之后残留、剩余下来的困惑才成为“提问”。

比如,我们曾与东莞市m学校组成合作教学研究小组。

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曾有一个老师问:“怎样处理学生自由发言与课堂纪律的矛盾?”作为合作教学研究小组的成员,我们针对这类提问往往会建议:“您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呢?在您的课堂教学中您是否采用了自由发言这种方式呢?”这实际上是考察这位提问的教师是否参与、介入这个问题。

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这位教师的提问是假设式的,他只是听说有人使用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这条教学策略,然后自己想象这种方式会导致课堂纪律混乱。

或者这位教师只是简
单地、浅尝辄止、先入为主式地尝试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这条策略,然后“果然”不出所料,出现了课堂纪律混乱的问题。

如此,当这位教师提出“怎样处理学生自由发言与课堂纪律的矛盾”时,只说明这位教师看到了一个现象,或者说,这是一个普遍的、他人的现象,这位教师只是就这个普遍的、他人的现象“发牢骚”,却没有真实地“提出问题”。

另一种是,这位教师参与、介入了这件事,自己已经“想办法解决”相关的教育问题,而想办法解决这个相关的问题之后,遇到了新的障碍或困惑。

这样,他提出的问题就不再是一般的、普遍的、他人的教育现象,而是具体的、独特的、个人化的教育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这种提问显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提问”。

它是一种参与、介入的态度,提问者已经把自己摆进去。

这种把自己摆进去意味着提问者已经成为此问题的参与者,而不是此问题的袖手的旁观者;也意味着提问者已经成为此问题的当事人,而不是随意地提出一个问题,甩手等待“专家”来解决。

教师能否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态度提问,教师能否以当事人而非局外人的角色提问,将直接影响着提问者参与教学研究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改进程度。

二、合作研究
合作研究主要是指校外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一起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某些特定的教育现象。

其目的在于唤醒教师的提问意识和解题意识,由此捕捉那些值得研究的教育问题(研究主题),并以合理的方式解决相关的教育问题。

合作研究(或合作教学研究)大量地采用了类似于人类学研究中的访谈法,但合作教学研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访谈,访谈有一种自上而下的访问、采访的光临态度。

合作教学研究在使用访谈时更重视中小学教师与校外研究者之间相互提问、相互交流。

因此,与其说是访谈,不如准确地称之为一种对话、一种交谈。

而且,这种对话、交谈又不限于了解对方、理解对方,它同时针对对话、交谈中涌现出来的问题,谨慎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就此而言,合作教学研究不限于“谈”,还蕴涵了“帮”、“改”等参与、介入的态度。

它追求对教育实践的改进。

这正是教学研究意义上的现场研究不同于一般人类学意义上的现场研究的地方。

交谈在合作研究中意味着校外研究者与教师之间相互倾听。

对那种以专家、权威为中心的“话语霸权”而言,交谈规则重新将言说的权利还给教师,让教师拥有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间和场域。

这些规则也促使教师的“日常教学转向反思性教学”。

教师通过言说、发表意见而促成“内隐理论外化”,使日常教学进入反思的状况。

在校外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之间,校外研究者在叙说之前须充分地倾听教师的声音,并为他们提供叙说的机会和场域。

当然,这种倾听也不限于中小学教师的叙述。

总体上看,中小学教师和校外研究者在合作研究中,必须能够在观察和交谈中敏感地发现值得研究的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并以此作为后续的教学研究的研究主题。

在教育问题大致被解决之后,教师可以根据问题解决过程中积累的资料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

在教师那里,以叙事的方式公开写作并不意味着在查阅大量的文献或引章据典的基础上发表宏篇巨著,更多
的是公开提交自己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过程的某些故事情节(这种情节构成“个案”)。

这种“研究故事”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报告或经验总结,所以,有人称之为叙事研究(narrative inquiry)。

叙事研究是以叙事的方式改变教师的写作,因而有人将改变教师的写作方式与改变教师的提问方式并列为教学研究过程的另一条基本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