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组听课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组听课心得体会

200*年11月2日上午,我们集中在我校多媒体教室听了语文组教师××和××的两节展示课,感触颇深。就这两节课我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讨论,得到共识:

××老师的《心声》教学目的应该说有两点: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是我们从其授课的过程中体会到的。××老师尖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其

教学理念是“

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一点××老师做得很好。

本课的教学内容《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的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学生)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今天我们提倡的“愉快教育、素质教育”

等就是要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以人为本”,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这是古今中外公认的一条成功要决,因为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教育也是一样,“学校聚人气,工作塑人才,培养重人格,环境讲人文”的教育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心声》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老师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为了充分调动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叶教师准备了有关资料,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首先,她通过“导入”式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学生有太多的话要说,他们也说得很好;接下来她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通过让学生整体感知,把握情节,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等等,我们觉得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值得我们学习。

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一个学生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读那篇动人的课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启示:我们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作为教育者,我们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我相信我们三中的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也是如此吧!

××老师的展示课是课文《纸船》:“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是冰心女士在1923年8月27日在太平洋舟中给母亲写的一首诗

第 3 页共7 页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认为“母亲”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亲,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

××老师从一张白纸到其折成小船的比喻引入了诗歌《纸船》的教学,既生动又富有哲理,尤其他那带有感情的朗诵把学生带到了诗境之中。他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的过程与方法营造了课堂氛围,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接下来的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同写、读懂诗意、读出诗情、读出画面、读写创新等手法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对培养学生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大有帮助的。这种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自然引入诗歌殿堂的教学既关注文本又关注学生。诗歌是以读为本的。老师伴着舒缓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让人沉浸于浓浓的诗情之中。师生同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想像,创造性地再现诗歌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是美好的。教学生用心灵去朗读,就能走进文章的境界中去,就能读出文章的情趣和韵味,就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并逐步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真正的朗读就应该是读者用心灵与作者、文章进行富有诗意的一种个性化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既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又陶冶学生的情操;××老师富有诗意的个性化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一旦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想像思维,便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学生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自己的心灵,与诗人、与文本、与学习伙伴展开富有诗意的对话,进入诗与我交融的诗化境界,便能自由地在诗人创造的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宇宙里翱翔!这就是语文教学的艺术。最后同学们制作纸船表爱心投向母亲、投向亲人、投向老师使课堂活动进入高潮。诗传情,激情—入情—怡情—动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情绪饱满!这就是××老师成功的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

两位老师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作到这一

第 5 页共7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