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幻灯片
![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fcc8bd548762caaedc33d416.png)
好奇、无知(如:觉得摇头丸不是毒品)是青少年接 触“白色幽灵”的主因。
把吸毒看成“时尚”、“有个性”。
一些女孩子居然听信吸毒有助减肥、美容而“毅然下 水”。
有的年轻人自认为有坚强的意志力,不会上瘾,即使 成瘾了与别人不一样,是能戒的。
还有的抱着“你说危险我偏做”的逆反心理。 交友不慎也是不少青少年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
第十五课抵制不良 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幻灯片
优选第十五课抵制不 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哪些东西是毒品?毒品离谁最近?
摇头丸 冰毒
海洛因 杜冷丁(哌替啶)
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数据:截至2004年底, 我国现有吸毒人员79.1万,同比上升6.8%。 青少年仍是吸毒的高危人群,占吸毒人员的 70.4%。
插入音像资料
何拉拢你
贩毒分子第一个手段就是设法和青少年特别是那些 逃学、辍学的学生套近乎,进而“免费”送给毒品。
毒贩为拉拢青少年吸毒,将毒品伪装成普通药丸、药 片、胶囊、药剂、药粉,甚至香烟、饮料。
只要交往密切的人中有一个吸上毒,其他人往往很容 易受到感染而吸毒。
宣称吸毒 “快乐”、能“解乏提神”、“治病”。 这是毒贩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欺骗手段。
你( )
A.一心学习
B.边学习,边聊天
C.随心所欲的玩
--寒冷的冬天,你 ()
A.每天都按时起床 B.偶尔睡一睡懒觉 C.经常留恋温暖被窝
--你正在做作业,同伴请你去玩,你( )
A.委婉的拒绝 B.匆忙赶作业 C.丢下作业飞奔而去
--老师上课时,有一 本小说没看完,你( )
A.聚精会神听课 B.边听边看小说 C.聚精会神看小说
不良诱惑犹如病毒,需 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用 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 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 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 自己的危害。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作文_作文800字_高一作文_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作文_作文800字_高一作文_](https://img.taocdn.com/s3/m/c14b180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e.png)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作文花一样的年纪,总是充满着各色诱惑,而我们恰好就处于这样的年纪。
需要很强的克制力去抵制这些不良诱惑。
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说的就是人在小时候不抵制住诱惑,长大就可能会酿成大的过错吧。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十分优秀的学生,平时是一个很乖巧的人,成绩也非常好,因此他的家人对他的期望值也很大。
在他读高三的那一年,有一次考试,他没考好,退后了好多名,家里的人就批评了他几句。
本来这也是好意,但他却总是忍不住离家出走了。
出走途上,他遇到了班上的一个同学,品行不大好,他平时是非常瞧不起这类同学的,但这次他却经不住那名同学的诱惑被带进了烟酒之地。
他起初也只是好奇,想解压,于是试了试烟酒的滋味,最后上了瘾。
接着他开始吸毒,与那名同学结成了“好兄弟”。
最后家里人发现了就去阻止他,他不听。
他找家里要钱,家里的人都不给,他就去偷去抢,甚至还差点杀了他的父亲而只是为了要钱去吸毒。
呵,多么可笑的一个人,多么可笑的一件事啊!这是一个很真实的例子,造成这样的悲剧就是源于他没有抵制住这些不良的诱惑。
我们试试想:如果那名好学生抵制住了诱惑,然后回到学校,始终一如既往的好好学习,那么他们学校里就应该会拥有一名优秀的靴子,在社会上又出现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类似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子中的主人公们也很少有能抵制住诱惑的,而例子中的结局同样也很少有一个好结果的,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人也数不胜数。
所以我们说: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心理而毁了你的一辈子。
近年来我们国家反腐的力度非常大,学校里也很注重培养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文明人。
我们表扬传递正能量的做好人好事的行为,我们会批评散播负能量或谣言的行为。
我们会告诫身边的人:吸毒抽烟的行为是不对的好好学习才是我们身为学生的天职。
逐渐的,我们国家的犯罪率也缓缓下降。
中国是一个著名的文明古国,既然“文明”,我们也应该把好的习惯,好的传统传承下去吧。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https://img.taocdn.com/s3/m/5bd80713a300a6c30c229fba.png)
第二框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⒈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⒉法律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什么是违法行为? 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 禁止的行为。 4.违法行为分哪两类?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5.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 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 的法律、法规,这种违法行为叫做一般 违法行为。 6.什么是严重违法行为?(又称犯罪) 情节较重,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为
犯罪的3个基本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法惩罚 。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有着密 切联系:①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 法规,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②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③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区别:一般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 ,尚未触 犯刑法。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触犯了刑法,应受到 刑罚处罚的行为,对社会危害性大。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 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犯罪。 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①遵纪守法 防微杜渐。 ②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犯罪,预 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③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遵纪守法。
如何利用网络 (1)对待网络要有健康的心态。 (2)要有远大的理想与志向。 (3)要有上网的明确目的。 (4)不做网上的游手好闲者,不做网上的虚度光 阴者。
青少年受到不法侵害、实行有效自我保护时,应注 意哪些 (1)力量对比;周围环境的利用。 (2)主观心理的调节;机智求助他人。 (3)人身安全第一;避免无谓激怒对方。 (4)暂时妥协;事后报案。
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https://img.taocdn.com/s3/m/047bb129ba0d4a7303763a76.png)
《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课型新讲课学校滕州市墨子中学姓名冯斌年龄 38岁职称中教一级电话《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课程标准一了解违法与犯法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法,分析未成年人犯法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遵法。
能力目标: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理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法。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慢慢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法。
教学内容分析“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是第7单元第15课第二个项目内容。
这是在学习“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法,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增强防范意识,遵纪遵法,预防违法犯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本项目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个层次“一般违法与犯法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主要分析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和联系。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初中学生抽象归纳能力不强,要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难度。
所以,教学中主要从案例动身,坚持“切近学生、切近生活、切近实际”的原则,既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又能指导学生知行统一,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遵纪遵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第二个层次“遵纪遵法,防微杜渐”主如果对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这是教学重点。
由于未成年人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有限,辨别能力不强,易受社会环境影响,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熟悉和更正,有可能滑向违法犯法。
因此,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遵纪遵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法,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增强防范意识,遵纪遵法,预防违法犯法。
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https://img.taocdn.com/s3/m/c158e52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9.png)
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在当今社会,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逐渐增多,这不仅对个人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为了有效预防和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论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以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1. 充分认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危害首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危害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该肩负起建设社会的责任。
如果大学生陷入犯罪,不仅会给自己的前途造成巨大影响,还会给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违法犯罪行为至关重要。
2.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其次,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白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法律知识,才能够避免犯罪的陷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防范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贪念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够避免犯罪的诱惑。
4. 提高安全意识再者,提高安全意识也是预防违法犯罪的关键。
大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警惕周围的各种安全隐患,并学会适时报警求助。
只有保持警醒,才能够在关键时刻及时应对,避免危险的发生。
5. 加强教育宣传最后,加强教育宣传也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
学校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法治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只有通过教育宣传,才能够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远离犯罪。
综上所述,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https://img.taocdn.com/s3/m/4c9f05fd0b1c59eef9c7b454.png)
经过一系列事情后,小明 的内心也很痛苦······
你们能帮帮他吗?
我是七年级上学期迷上网络游戏的,由于父母限 制我玩游戏,我便在放学后到附近的网吧去玩,游戏的 世界真是精彩啊,为了玩游戏我旷过课,花光了自己所 有的零花钱,没有钱时我还偷过一次同学的钱,被发现 后老师和父母狠狠的批评了我一通。
但我不知悔改,为了能有钱打游戏, 在朋友的引诱下便和他们一起多次恐吓小 学生索要他们的财物,最后被人举报关进 了派出所,当在派出所看到父母焦急又担 心的表情时,我留下了泪水······
青少年为什么要抵制不良诱惑:
青少年为什么要抵制不良诱惑:
青少年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提高 自己抵制不良诱惑的意志和能力,就有 可能沦为不良诱惑的俘虏,从而诱发不 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 法犯罪的道路。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其中明确规定了未成年 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 为,为未成年人的行为划定 了法律界限。
名称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社会 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较严重 较轻微
别 教育、 需父母或学 有关部门如派出所
管理部门 校等教育 给予教育和矫治
1、都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联 2、不良行为不经教育改正,会转为严重 系 不良行为,甚至犯罪。
不良行为:是指严重违反纪律,严重 违背社会功德,对他人和社会有一定 危害性,尚不够行政处罚的行为。
七年级政治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2
![七年级政治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2](https://img.taocdn.com/s3/m/d843de4590c69ec3d4bb753b.png)
四、说教学理念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 位,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主动参与情境体验, 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 采用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直 观感知法、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 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反思,进行创 造性学习。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烫金纸 烫金纸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求知欲和模仿力强,对自己的周围世界充满 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 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 制力不强,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某些不良行 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便可能滑向严重 不良行为乃至犯罪,影响自身的发展。另外,近几年 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比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出低龄化、 团伙化、恶性化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 危害。因此,对中学生进行预防违法犯罪教育是非常 重要,也是非常迫切的。
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https://img.taocdn.com/s3/m/c569636d27284b73f2425055.png)
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赤土中心小学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二)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抵制不良诱惑杜绝违法犯罪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重点难点:重点: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抵制不良诱惑杜绝违法犯罪的能力。
难点: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内容分析:生活中有美好的事物强烈吸引着我们,激励我们去追寻,也有一些不良的事物不同程度地诱惑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
本课时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知道不良行为和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明确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本课时分四个层次,一次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犯罪;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轻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三是让学生明白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四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如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力等等。
学习者特征分析:由于未成年人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有限,辨别能力不强,易受社会环境影响,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认识和改正,有可能滑向违法犯罪。
因此,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遵纪守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要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难度。
所以,教学中主要从案例出发,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既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又能指导学生知行统一,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遵纪守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教学方法与策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转变。
课堂教学以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为主、以活动参与、行为体验为辅,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
![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5fd63f243169a4517723a39d.png)
1. 尊重法律,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 意识,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 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提高德的修养, 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 法 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 力 3.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 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 犯罪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 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 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 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 行为。
我们应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1.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 为做起。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我们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 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 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 鸿沟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 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 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情节比 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 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 以外的法律法规。 犯 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 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 微杜渐
一、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 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二、只有防微杜渐,才能 防患于未然。我们一定要从小加 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 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 自己健康成长。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0页 “相关链接”,明确未成年 人不能有的不良行为和严重 不良行为各有几大类?具体 行为有哪些?
材料一: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
正案(八)》。该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上教学反思
![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dda88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4.png)
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上教学反思在给学生们讲授“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这一课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
这不仅是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更是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我认为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素材。
例如,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不良诱惑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违法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同时,还组织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课程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可能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
比如在讲解法律条文时,只是简单地罗列和解读,没有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
此外,教学活动的设计还不够新颖和多样化,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入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威严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表现不够积极主动。
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图片、视频等资料,但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素材时,还不够深入和细致。
有时候只是简单地展示,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导致教学效果打了折扣。
此外,在讲解过程中,语言表达还不够简洁明了,有时会出现重复啰嗦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主要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方式进行。
但这些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掌握程度。
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
![抵制不良诱惑 远离违法犯罪](https://img.taocdn.com/s3/m/9506f54d783e0912a2162a5d.png)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改革开放的大潮催生了物质富足、多姿多彩的生活,也夹杂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诱惑。
有多少花季少年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经不住不良诱惑而心灵扭曲,行为失范,甚至走向罪恶的深渊。
同学们,我们必须明白,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做错事后就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同样,违法行为也要承担贵任,犯罪行为还要受到刑法的惩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首先让我们进人今天的第一环节“特别报道。
展开第一环节特别报道(课前准备:让同学们收集有关青少年犯罪方面的资料)报道员学生甲: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全国刑事作案人员中,14-25岁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60%以上.而其中14-17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比例的89%,报道员学生乙:目前,全国未成年人在管教服刑的少年犯达1万余人,在劳教所的则更多。
报道员学生丙:如今的青少年犯罪主要以侵犯财产罪为主,涉嫌抢夺罪,抢劫罪,盗窃罪分别占37%.32%,22%,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占44%,小学文化程度占22%,独生子女未成年犯罪占80%。
教师:同学们,以上这一组组惊心动魄的数据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学生:它向我们展示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说明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教师:是的,同学们,我们必须明白避免违法犯罪是行为的底线,也就是说我们的任何行为都要严格地规制在法律的范围之内.当我们的行为触犯了法律之时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环节“热点追踪”。
第二环节热点追踪(多媒体显示第一个@第一个.材料)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一下这则材料,找一找社会青年刘某搭乘公交车时有哪些行为你认为是不妥的?学生:上公交车后不买票,并且拒不补票,进而辱骂售票员,最后因不满众人的谴责而动手打人。
教师:很好,同学们,你们刚刚所叙述的这些正是刘某受罚款和行政拘留的违法事实,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违法行为”。
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https://img.taocdn.com/s3/m/5f623d8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1.png)
不久,他被警方抓获。张某无视国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实施暴力,并当场劫取财物,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刑法》法院以抢劫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 金10000元。
刑罚当罚性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ຫໍສະໝຸດ 主刑刑罚附加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拘留
罚金
罚款
没收财产
剥夺政治权利
1.他的一般违法行为有哪些,犯罪行为是什么?
问:1. 刘某的违法事实是什么?
2. 他违反了什么法律?
3. 他受到了什么处罚?
二 违法行为的类别
违反宪法 违反行政法 违反民法 违反刑法 的行为 的行为 的行为 的行为
强迫他人不 得信仰宗教
剥夺他人的 合法选举权
违法拘留或 者违法采取 限制他人人 身自由的行 为。
出售质量不 过关的产品
饲养宠物咬 伤他人
抢劫他人财 物
交通肇事逃 逸
制造贩卖毒 品
违
违宪行为
法
民事违法行为
行
行政违法行为
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
三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 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案例
张某经事先预谋,准备去废品收购站抢劫钱财。一天晚上, 张某闯入一废品收购站,用菜刀将废品收购站老板
夫妇砍伤,从屋内翻出现金3000余元,携款逃离现场。
一.违法必犯罪(ⅹ) 犯罪必违法(√)
二. 违
犯法
罪
(√)
犯 违罪
法
(ⅹ)
三.判断:“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公安不抓, 法院不判”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5.“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
七年级下 第15课 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教案 鲁教版
![七年级下 第15课 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教案 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4651296c85ec3a87c2c599.png)
第15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同步训练2008年12月3日搜狐新闻:14岁少年因手头无钱上网,竟然持刀抢劫,尽管仅抢了区区16元钱,而且法院因其未成年做出了从轻处罚,但仍因抢劫罪被集美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元。
据此回答1——2题。
1、吸取教训,青少年应当()①提高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加强道德修养,遵纪守法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拒绝网络生活④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该少年的行为()①属于犯罪②社会危害性不大③触犯了刑法④是一般违法行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009年2月3日《现代快报》:在北京奥运会上独揽8金的菲尔普斯被曝吸食大麻后,“飞鱼”于昨天凌晨发表个人生命,正式就吸食大麻事件道歉。
“我做了一件让人感到很遗憾的事,这显示了我很差的判断力。
我已经23岁了,尽管在泳池中取得了成功,却做了一件和身份不符的事,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并表示永不再犯。
据此回答3——4题:3、毒品作为一种不良诱惑()A是无法战胜的,因而不能沾染B是无须大惊小怪的,沾染以后可以再改C会侵蚀毒害人,必须自觉抵制D会强烈吸引人,没有人能真正抵制4、我们青少年应该()①提高自己的控制力,远离毒品②运用法律武器同制毒、贩毒的行为作斗争③克服猎奇心理④可以适当尝试一下吸毒的滋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09年春季、寒假期间江西于都县文化局、教育局等部门发起“文明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全县10多万名中小学生郑重签名,共同倡议抵制不良诱惑,安全文明上网。
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学生()①克服猎奇心理②克服盲目从众心理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④正确行使合法权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2009年2月11日,浙江南浔法院对为了尽快凑齐被自己花光了的学费而火烧大伯家鸭棚以此威胁敲诈自己亲戚的中学生小诚(化名)进行了宣判,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小诚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https://img.taocdn.com/s3/m/7fdef6df26fff705cd170a0f.png)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思考小伟
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源自些行为属于犯罪?指出依据。
(提示:依据参照44页相关链接)
关系 共同点
不 同 点
对社会的危 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应承担的法 律责任 联系
一般违法 犯罪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危害不大, 危害大, 情节轻微 情节严重 刑法以外的 刑法 其它法律
国家强制力
法律的基本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 遍约束力。
小伟原是威海某中学一位听话的学生。自从结识了社 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 经常 不完成作业,旷课、去网吧玩游戏、抽烟、喝酒 „„开 始时,他还有些自责,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 打骂同学、 向小同学索要钱物 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来,他非但 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 在社会上小偷小摸等 ,因此被 威海高新区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了弄到 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拿着从夜市 买来的砍刀、甩棍多次 对同班同学实施抢劫甚至入室盗 窃 ,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多起,数额巨大,性质恶劣, 最终被高新区公安机关逮捕。
我愿意从今天起告别自己的不良 行为,并将和同学一起互相给予真心的 监督、诚意的提醒.
行动变成习惯,会决定自 己的命运与前程。让我们要从 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 法、守法,做自己心目中的真 心英雄!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说明(
A.小偷小摸没关系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
C
)
C. 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可能 会导致犯罪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
第三课作业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训练
![第三课作业 “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7c3be1d6c175f0e7cd1375f.png)
你怎么知道“撬门破锁, 盗窃钱财”是犯罪行为?
(3)启示?
(1)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 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 逾越的鸿沟。 (3)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彼此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3)我们要树立道德修养,树立法 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 守法。
四、选择:
15、(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订两条宣 传标语。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标语怎么写? 拒绝毒品,健康成长
你看出规律来 了吗?
巩固: P28Biblioteka ——12(1)禁绝毒品,人人有责
莫沾毒品,莫交毒友 接近毒品就是走向死亡
普及禁毒常识,提高禁毒意识
(2)请你为活动设计几种活动方式。
以“远离毒品,关爱未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以“远离毒品,关爱未来”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以“远离毒品,关爱未来”为主题的绘画比赛
以“远离毒品,关爱未来”为主题的报告会
以“远离毒品,关爱未来”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活动方式”的设计规律,你看出来了 吗?
5、(2) 不良行为: 吸烟、喝酒、去营业性舞厅
一般违法行为: 小偷小摸
犯罪行为: 撬门破锁,盗窃钱财
第三课作业讲评
第一节选择:
B C B D C D A AC ABC ABCD ABC 你同意上面的答案吗?
14、(2)这副漫画给我们哪些启示?
(1)吸毒摧残身心健康,破坏家庭 幸福,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 安。 (2)我们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A、你知道答案为什么这么写吗?
B、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C B D ABD B
BCD
CD
BC
BC
巩固拓展: P20——5(1)
启示、道理、怎么做的 实际应用 P27——1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1黄、赌、毒、邪教的危害?为什么要拒绝不良诱惑?53—54
答:精神鸦片—无心学习、诱发犯罪
赌博—影响健康、学习、人际关系、诱发犯罪
吸毒—摧残身心、诱发犯罪、败坏风气
邪教—蒙骗群众敛财害命挑动事端,威胁安全安定
不良诱惑的危害:①会伤害身体毒害心灵危害身心健康②使人不思进取,影响进步③使人无视法律,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如果没有专门针对某一类诱惑,常用54页最后一段)
2、怎样抵制不良诱惑?(方法和途径)55—57页四项
答:(1)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判断能力,正确认识真假美丑,不为假象所迷惑,防止上当受骗(2)要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3)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斗争(4)掌握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6种)
.
3、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记住):①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两者间的关系)
区别:社会危害程度、违反法律、应受到的处罚三方面有严格的界限。
联系:都有社会危害,都违反了法律,都应受到处罚,二者间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旦有一般违法很容易发展到犯罪。
5、从联系中得到的启示?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60-61
答:(1)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①我们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②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16课保护未成年人常识
1、青少年为什么需要法律特殊保护?63—64页两方面
答:(1)【青少年自身特点】未成年人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好奇心强。
①但由于经验不足,不成熟,能力弱,容易出现问题②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易受侵犯(2)【青少年对国家的重要性】是……希望,关系到富强,国家重视,创造条件
2、保护我们健康成长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4+1
答:学校、社会、家庭、司法以及自我保护
3、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65页
答:①家庭是养育我们的地方,习惯,品格,学业…与家庭密不可分②学校是园地,离不开学校保护。
③社会空间,……影响成长。
4、青少年为什么要具备自我保护能力?68页
答: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但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只能为未
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而要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通过未成年人的自身努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未成年人怎样进行自我保护?68-73页
答:第一,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根据受侵害的程度和性质确定相应的方法和途径(1)侵害程度轻微,宣传法律知识、协商、调解、申明权益合法等(2)遇到违法犯罪行为,要依靠智慧迅速准确的与其斗争,保持清醒,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具体方法,搏斗、呼救、周旋、110、减少伤亡、正当防卫)(3)防止溺水触电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掌握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1)非诉讼途径是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如:反映、调解、仲裁等(2)必要时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是最后屏障
6、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诉讼分为:刑事、民事、行政;两部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7课是非善恶和明辨是非
1真善美行为的积极影响?对我们的启示?82页
答: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对个人)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加强自身品德修养,抵制不良诱惑,(对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启示:我们要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学习,积极培养自己的真善美行为
2、假恶丑行为的消极影响?我们应怎样做?84一段三层次
答:(对社会)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对个人)使一些人价值观扭曲,违法犯罪;(对青少年)腐蚀心灵,致使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违法犯罪
我们要加强道德和文化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生活中的假恶丑、不良诱惑。
4、为什么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有什么作用?85-86页
答:(1)才能把握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2)才能自觉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行为,杜绝不良嗜好,抵制诱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3)明辨是非并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5怎样明辨是非86—88三问题串起来:标准+辨别能力+自控能力
答:首先,要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以道德和法律标准判断是非善恶;其次,提高辨别能力(怎样提高辨别能力:勤于学习,积极实践,积累经验,加强修养,增强法律意识,保持清醒…);此外,要增强自控能力,正确行为必须坚持,错误行为坚决摒弃
18课对自己行为负责
1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结果,哪些因素导致结果不同?91答:动机、目的、手段、程度不同2、如何对自己行为负责?92-95页四段作为四点
答:(1)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做错事(怎样避免做错事:加强修养,提高判断能力,做事之前作出判断,避免损害)(2)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做好应做的(名言)(3)可能对他人社会带来损害的事,要控制自己坚决不做(4)做错事要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九年级“责任问题”
1什么叫责任: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责任的来源:一是承诺,二是身份,另外注意17页链接九种
12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既有付出:20页①时间、②压力、③损失、④生命,基本要求;也有收获:21页对自己:①潜能、②支持、③自尊,对社会④文明进步)
13不承担责任的后果?(22页道德谴责、法律制裁)
14为什么不能推卸责任?(12和13题合并)
15怎样成为负责任的人?(23-27页参考综训20页盘点1)第一承担自己的责任①责任意识②小事做起③学会选择;第二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第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